中国五亿农民的榜样
[1967年03月]
中国五亿农民的榜样
日本记者大寨访问记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十九日译载日本《读卖新闻》记者高木健夫写的一篇通讯,题为《大寨人民公社见闻》,摘要如下:
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许多标语,其中有一句叫做“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庆是油田,是都市和农村的新型结合;大寨是山西的大寨人民公社,位于太行山脉山谷中的荒瘠所在,原本不是十分适合农业的地方。但这里却出现了模范的人民公社,这里的精神,且成为中国五亿农民的榜样。此次我从北京乘坐民航机到太原转坐石太铁路的火车到矿城市阳泉,再在此坐汽车翻山越岭到达大寨。来回行程共花了三天。
到大寨去的路上很冷,时序是十一月底。气温则是零下十几度。汽车行驶在黄泥的谷间,两侧是削平的山壁,在它上面则是平坦的耕地,从飞机上下望,耕地像枫叶般地作放射状。二千年前,这里是晋国防卫的最前线,筑寨驻军,所以名叫大寨。在这个贫寒不毛的山谷间,现在出现平坦的以黄泥筑成的梯田。而造成它们出现的,则是《毛主席语录》中教导人们的“愚公移山”的精神。
我从这个贫穷的村子的历史想到了人类力量的强大,想着想着,汽车已进入了大寨人民公社之内。忽然间眼帘里出现了五、六辆公共汽车,红旗林立,歌声不辍。在道路两旁则是一幢幢公寓式的建筑。这就是那个贫寒的村子吗?这简直是个公园区!我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了。
然而,那边不明明写着:“昔阳县大寨人民公社”么?
农民们举起手来挥舞,高叫着“欢迎”、“欢迎”,走在前面一个高大的个子,头上也包着头巾的,乃是五十二岁的大寨人民公社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永贵。
这个人民公社的第一书记,却和大家一样穿着中国式的棉袄,面带和蔼的笑容。后来,我们曾和他围炉共话,讲起他的身世。陈君在四岁时由他父亲携同来到大寨。他的父亲是个无田无地的雇农,到大寨后两年,实在活不下去,便将他母亲和姊姊卖给人家。但是仍然长日捱饿。某日,他的父亲跑到十五公里外的祖先墓地上自杀死去。那时,陈永贵还只有六岁。
此后,陈永贵替人家牧牛、牧羊,到了十一岁时,成为雇农……。
大寨的土地是罕见的。土层薄、土地少、地力低、产量微。坡度斜陡,耕地实际是在石岩上。农作物种植下去,如果三天不下雨的话,就会立刻枯萎。但如果下雨稍多,又会随着薄薄的土层一起被雨水冲刷干净,连施下去的肥料也流个精光。总之,下雨也不好,不下雨也不好!解放前,这里的百姓就是这样地挣扎着的。
一九四六年之际,当地成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和变工组。一九五二年,大寨成立了农业合作社,这年冬天,全村实现了合作化。全村的土地成为集体所有,取消了界限,并且制订了农忙开拓的十年计划。社员中的富农们又嘲笑起来了,说:“七峡八谷的荒山,一千年也拿它没有办法,十年便想成功了?”但群众说:“一段一段地削山、在山谷的小河中筑坝,灌溉两侧。”反对论者又认为:“人只能尽人的本分,那能连龙王的工作都干上?”陈永贵说:“大家合起来,便是龙王。开一个山便少一个山,填一个谷便少一个谷。”会议结果,以白谷为试验。党委书记(原文如此)陈永贵和副书记贾进才带了五十个贫农进入白谷,凿石开山,筑堤筑坝,原定一个月完成的工程在十八天内便告竣工,乘着这一胜利,五十个人一鼓作气,把七个山谷都征服了变成良田。
一九五六年大寨的合作社进入高级社阶段,又大肆发挥了威力。这年夏天,在农闲期中,对山谷展开了改造自然的斗争,进一步创造了生产条件。一九五八年,大寨组成人民公社,编为生产大队。从此,它的跃进更快。
现时所说的大寨精神,便是“改造自然的斗争”的精神。而在此种斗争中,党委书记更带头在社员们之先劳动。陈永贵的劳动日数是一年三百天。比起任何一个人民公社的书记都多。至于书记本身的工作,则留在夜里和下雨天做。
自从五三年合作化以来,十四年中,大寨的山形大变,河滩和山谷都变成良田。土地也变了,村子也变了。然而,变化最大的还是人。以前讥笑这、讥笑那的富农们,现在都参加了公社集体干活。而亩产量则已从每亩五十公斤跃升至现在的每亩四百公斤。这个值得夸耀的成绩主要是由于实践了毛泽东思想,向自然展开斗争所致。也正因此,现时在中国的“大寨人”的称呼,其意义相等于思想极好的毛泽东主义者。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67.03.24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