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报歪曲宣传我抓革命促生产的正确方针
[1967年03月]
英报歪曲宣传我抓革命促生产的正确方针
承认我农产品丰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本刊讯】英《经济学家》二月二十二日刊登该报驻香港记者的文章,题为《中国的经济》,摘要如下:
自从本星期初以来,中国文化革命的速度显然放慢。地方和中央电台对所谓的“革命造反派”的鼓动不那么激烈了,而是要求(今年来第一次)这些“造反派”同现有的共产党官员和军队的官员联合进行他们的“夺取”政权。
同时,每一个地区的广播电台实际上已经在不断大量向它的听众呼吁要认真对待春耕工作。电台告诉华北农民说,现在是犁地的时候了,即令土地还仍然冻结着。在更南方的地区,电台提出了灌溉的问题,对施肥也作了详尽指示——当然同往常一样同时要求经常学习毛泽东思想。
有许多迹象表明:文化革命的主要目的之一,从政治意义上说,是要改变中国农业经济的目前倾向。
农民对物质刺激的反应很好,肉类、家禽、鸡蛋、蔬菜、水果、鱼和各种商品作物产量都大大增加。每一个去中国的访问者都亲眼看到这些食物在商店是丰富的,而且有大量的猪肉出口。有些距离大居民中心交易点近的公社已经大批地转而经管这些可以获利的商品作物。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在富裕的公社中,农民的收入每年往往高达四百元,而谷物收成少的地区每年收入只有一百元。
这又引起了对消费品的需求的增加。在香港的中国人,在旧历新年去大陆探亲带回来的消息说,广东农村有新的繁荣景象,年青人买自行车,女孩子买缝纫机。
消息到处都一样,上海在新年售出了大量消费品,尽管官方取消了传统的节日。这种不想节省的倾向是由于红卫兵没收“资本家”的钱,把别人的财产“放在群众管理之下”而造成的。在上海和其他地方“反毛”的官员和经理的最大罪名是“使经济的考虑超过政治的考虑”而发给工人大量补助。显然毛的真正敌人是那些用物质刺激(经济主义提倡者)促进生产的人们。
毛泽东可能觉得所有这些倾向严重威胁了他的革命,这场革命是要创造一种“新人”,他们献身于建立一个富强的中国而毫不想到个人利益。对消费品需求的增长将会熄灭中国人民胸中的革命之火,将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幅度,将会减少公社、工厂和私人的储蓄(从而减少投资基金),将会使用于重要的重工业的资源转用于轻工业。
但是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西方对中国谷物产量最好的估计是,每年总产量大约一亿八千五百万吨。这比大跃进前(一九五七年)的水平稍高一些。
毛为了不仅保持他的革命而且保持中国引为自豪的经济独立,不得不弥补粮食上的差距。他的以艰苦为主调的文化革命是为了给他提供一种新的权力结构,从而能够指导农民恢复种植粮食并重新激发他们为进行这种努力所必需的热情。唯一的办法是以提高给农民支付的价格的办法来刺激生产,这样就会促进他们走向“自然的自发资本主义倾向”,这正如毛所说就是经济主义异端。……
关于这一点,毫无疑问,毛是正确的。中国应该自力更生。但是他由于拒绝实行资本主义的物质刺激制度,便不得不设法在中国各地灌输他这位老人的理想:一个革命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才能取得胜利。
但是显然他是实现不了这一点的。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67.03.01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