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朋友谈访华观感
[1966年06月]
日本朋友谈访华观感
毛泽东思想引导被压迫人民求解放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七日刊载日本人士须藤浩写的一篇访华观感,摘转如下:
在一九六四年初次访问中国以后,我这一次两星期中国旅行是第三次。到了北京,洛阳,郑州和广州。旅行社照顾得很好。在饭店,在飞机,在火车,无论在什么地方,人们为外国人服务是诚心诚意的。不是假装,不是宣传,更不是为了金钱的。越发使我钦佩得很。
全国人民学习毛泽东思想群众掌握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中国旅行中,各种报纸天天登载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问题。当初,我以为那件事只是关系知识分子的。但是,参观各种机关以后,我在工厂、人民公社、学校、医院和戏院看到许多大字报,人们都批判三家村的反党反社会主义黑帮。很多人积极地投稿,好象中国全体变了一大讨论会似的。那可以说,在中国工农兵群众正在学习毛泽东思想道路上,群众掌握理论的新时代已经到了。
去年我参观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今次我访问广州仲恺农业学校。现在,七百学生从人民公社来这里学习三年以后,再回人民公社去。他们都住在学校宿舍内,半农半读。特别使我感动的是他们的宿舍。一间房子里,有简单朴素的碌架床二十张左右。房子里清洁整齐、秩序井然。我发现在四十年前农民运动讲习所热烈如火的革命作风和传统,现在仍然脉脉活着。我绝对相信,教育之本质在精神,在思想,不在物质的优美环境。所以,我向旅行社机关人员提出一个意见:以后让日本参观团一定要访问这个农民运动讲习所和这种半农半读学校。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七亿愚公定能移山
洛阳是三千年来的中国古都,极富于古代文物和历史资料。今天的洛阳是一大工业都市,各种工厂很多。解放以前,在洛阳只有一百六十名工人。现在有十三万工人,我看了他们都沾一身油污、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我在洛阳老城,对各种古迹徘徊了半天,感慨无量。很多参观中国的日本人士或许有同样的深刻印象。不过,我们不要在感伤主义中耽溺。中国之伟大性是在革命,不是在过去之光荣。在洛阳拖拉机厂,几万工人的创造,该厂每分钟出产一辆拖拉机,多么壮观。这拖拉机配置在广大的中国,能够使沙漠变成耕地,使山地变成平原。因为七亿愚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而协力一致,一定能够移山。
从北京到洛阳的铁路上,火车通过邢台。这里今年三月经历了两次严重地震。我们不明白灾害详情。可是,从火车窗户中我看了沿路屋子都恢复,除了若干瓦排列得不规则一点以外,几乎不能认识灾害遗迹,决不象地震过的灾害地域。据《北京周报》记载,当时全国人民都动员起来,复兴很快。灾害地人们不怕苦,不怕死,难道还怕地震么?最深刻的印象是在邢台火车站,我看了“越南必胜,美帝必败”的大标语。
在我逗留中国各城市,中国国际旅行社每天为我一个人派日本语译员和开一部汽车。我愿意参观去的地方,哪儿都可以去。(我的单独行动也可以。早晨和晚上我屡次散步到长安街、王府井其他地方观察市民生活。)这位译员,到饭店迎我来的时候,和每次参观完了以后他离饭店回家的时候,他自己决不用那辆汽车,只坐公共汽车。深夜看电影以后,也是这样。公私区分截然,毫不相混。据我看来,这样严格性过度一点儿。他们为我服务得十全十美。特别予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戏院看电影的时候,他们为我一句一节始终翻译。那实在是件辛苦差事,使我佩服感谢。我和许多中国朋友结成了很融洽的友谊,他们的言行,使我收获很大。
在饭店里,有很多亚洲人、非洲人、拉丁美洲人和西欧人。特别是非洲人的态度昂然自尊,同在别的外国我们往往看见的非洲人的一种卑贱可悯的姿态,丝毫是不一样的。民族自觉和对等待遇,使从来被压迫人民的品性变成多么高尚豁达。真的自由当然是这样的。他们到中国来,好象感到高兴。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令人感佩
中国妇女的地位问题也是这样。解放以后,不论男女老幼,不论身份地位,都是平等的,都是同志。听说,日本著名的某话剧女演员去年初次访问中国的时候,对于中国社会道德之良好非常感动。本来,她是一个虔诚基督教徒。她说:“我真不明白在许多基督教国家,道义坠地,人心堕落。中国却是信奉无神论的社会主义国家。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到了中国我看到社会主义道德严然确立,比欧美诸国远远优越。究竟为什么?我怎么也不会理解。”我想这意见很有意思。
理想乡或者天国是什么?我想并不是指人们尽情享乐、愉悦无限的地方?也不是佛典所说的极乐净土?你们看中国,他们天天做什么?工农兵群众工作着,都不是为己的,只管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他们敢于坚决对抗疯狂的美帝侵略,拼命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现在,七亿人民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今次旅行中,我看了即使在火车上,就有很多人学习毛主席著作,那是了不起的。
虽然反动主义者一心盼望中国资本主义复辟,重新让帝国主义骑在头上,但是,我绝对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完成它们的革命伟业。同时能够引导世界上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翻身。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66.06.24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