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中国朝气蓬勃必然对世界作出贡献 [1966年05月]

  

  中国朝气蓬勃必然对世界作出贡献
  
  ──日本人士访华观感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二十六日中国特辑《七亿人的中国》刊登龟井胜一郎、武田泰淳等人的文章,摘要如下:中国实现了空前未有的大团结
  
  龟井胜一郎(文学评论家,一九六○年以来三次访问中国):今天的新中国统一了五十多个民族,出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团结。中国人民甘于节衣缩食,刻苦耐劳,拼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我所遇到的中国政府领导人都抱着谦虚的态度说:“中国在政治、教育和其他各方面都还有一些缺点,请不客气地指出来!”。
  
  武田泰淳(作家):一九四四年六月起我曾在上海等地待过两年。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四年我又两次访问了中国。这一次又以一个旅行者漫游中国各地。首先令我吃惊的是,上海这座繁嚣的城市现在变得异样的清洁和宁静。过去的上海被称为“魔都”,那种可怕的喧闹、杂沓,至今印象犹深。
  
  以我的经验来说,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互相关切。一旦信任一个人之后,决不随便舍弃,彼此之间亲切照顾。中国领导人正领导七亿人民全力进行建设
  
  河合良成(小松制作所会长,一九六四年十一月访华):在中国看一看,就显示这个国家正进入“大国的建设时代”。中国的领袖们领导着七亿人民全力建设这个国家,使他们生活更好。这种紧张的建设感是能够感觉到的。中国的国家最终目标是要求世界和平,和平是中国发展的前提。中国的首脑亲自对我说过中国是期望世界和平的。
  
  杉本重藏(大江工业社长,去秋在中国开幕的日本工业展览会理事):从一九六二年以来,我往返中国不少次。和五年以前比较,现在中国粮食民生好得多了。穿衣虽然仍以朴质为主,讲究实用,但质量也向上了。新的集体住宅也在大量兴建。工业设备都以自力更生自制为主。日中两国应该互相增加了解,从长远的方向打算,促进两国的关系是必要的。
  
  松冈洋子(评论家,一九六○年五月到一九六五年七月曾四次访问中国):评价中国不能象对别的国家一样,简单地指出她的长处和短处。在中国实现的社会和我们的社会制度完全不同。中国现在正在自力更生的口号下奋斗。许多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干部,他们予人的印象是充满人的敦厚、温暖、谦虚。中国一直努力使自己民族解放的精神永远蓬勃发展。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如果持续发展下去,她今后对世界必然会作出贡献。
  
  大松博文(“尼吉波”女子排球队教练,一九六五年四月和九月两度访华,逗留约两个半月):中国的最大的长处乃是全中国人民能够举国一致为国家作出一切贡献。去年我被招待出席北京的国庆典礼,周总理对我说:“中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世界上先进国家比较,还是落后二十年。中国人民还必须坚韧努力,从落后的状态追赶上去。”中国人就是用它来鼓励自己,努力工作。中国科学家与工农结合令人敬佩
  
  柘植秀臣(法政大学教授,一九六四年出席北京举办的四大洲科学讨论会,担任日本科学代表团副团长):这次中国试验氢弹爆炸成功,给予全世界以巨大的冲击。新中国在建国的同时,全力发展科技。中苏的论争,使中国全国充满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气氛,科技界也同样充满这种精神。但是,中国科学家绝对不轻视外国的科学成就。
  
  例如中国对于刚刚萌芽的巴甫洛夫等学说,就与西方的态度不同,而是将它作为中国医学、心理学、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予以研究。中国设立的中医研究所,就结合西医和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中国的科学家经常在工厂、农村里和工人农民一起劳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中国学者这种作风最令人敬佩。
  
  建国后的中国科学技术界虽然年龄尚浅,但是我深深感到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我衷心希望两国科技多多交流。我以为日本政府应该好好反省一下它的对华政策。
  
  东野英治郎(话剧演员):我在去年四月中旬起到六月底止,作为日本话剧访华代表团副团长访问了中国,并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访中国之前,有了先入之见,以为中国是赤色国家。但是到了中国后一点也不感到这个共产主义国家有什么可怕之处。他们待人亲切和蔼,“见名誉就让,见困难就上”。特别是有地位的领导干部,一样和普通人一起劳动。在人民公社,一些社长等高级干部,比别人起得更早就到达田地工厂里,他们比别人劳动要多一倍。
  
  我没有看出中国有什么缺点,只是觉得小孩子太多了一些,我问起他们,他们说这一点比较困难。目前中国也在鼓励迟婚,限制生小孩。
  
  我希望日本和中国更加友好,大力交流。困难的是,我们在日本不能象中国朋友那样热情地、无微不至地接待我们似的招待中国朋友。
  
  山本绢子(日本工会总评议会妇女对策部部长,一九五九年以来三次访问中国,最近一次是去年四月在中国逗留一个月):我在中国访问了一些老年人,他们对目前的生活感到很满足,他们都希望在新社会多活几年,中国的年青人都在认真地工作,因为他们的劳动所获再不受别人剥削榨取,他们的生活一天一天在向上。
  
  (原载二十八日香港《大公报》)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66.05.31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