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访华妇女代表团一成员谈访华观感:中国人民以奔放劳动热情征服河流荒地
[1966年04月]
法国访华妇女代表团一成员谈访华观感:中国人民以奔放劳动热情征服河流荒地
【本刊讯】法《民族报》四日刊载新近访问了我国的伊伦·德利普科夫斯基夫人接见记者时的谈话,摘要如下:
——在这次中国之行中最难忘的片断是什么?
——是两次会晤:我是马来内市市长,以此身份,北京市市长举行宴会招待我和我的同行人员。北京(管辖一千万人口)市市长在郑重的谈话中通过我向马来内市致意,而马来内却只有五千人!
我们的会晤的另一奇特之处是:中国人总是力求学习,似乎每一次会见都是他们当一个不露声色的小学生的机会。所以北京市市长向我说,对北京这样人口密集的城市的管理还远不完善,因为我的经验有帮助,我也许可以给他提供一些管理城市的有益建议。
另一次更为感人的会晤是同陈毅元帅进行的。
——你在访华中有何见闻?
——我们看到了中国生活中变化多端的景象,我在此行之后的观感也是千头万绪。
我在一场骤然而至的纷飞大雪中看见了中国的长城,也看到了男人、妇女、儿童和老人手持锹、镐、扫帚或木板在扫雪。已形成制度的集体的劳动使人的热情奔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正是使我们西方人惊异的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服了河流、荒地、正在修建中的公路或桥梁。
农业取得成就——我们主要参观了北京郊区和福州附近的几个人民公社——既是依靠了这种群众力量,又是依靠摧毁了陈旧的结构。
必须按照毛泽东的“正确”思想来造就新人。所有的人从四岁起就学“正确思想”,然后教师、工程师、厂长或工地主任接着在整个工作、吃饭或有组织的休息时间里传播这种思想。
最后,中国的“‘禁欲主义”是一个随处可见的事实:从来看不见成双成对的人。
——妇女的情况如何?
——人民中国的妇女真正是与男子平等的,她们提供同样惊人的人力,但并不因此丧失众所周知的中国人的那种文静。人们往往晚婚,这符合政府的要求。结婚之后,男女双方都工作,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分居。
有些妇女在一个地区任领导副职,很多人担负要职。
中国妇女联合会到处都参与各种活动,它参加实现国家的惊人变革。
伊伦·德利普科夫斯基夫人在人民中国访问一个月之后得出的结论是:
对这个自己感到被包围的民族,应给予一些温和的劝告。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66.04.08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