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马尼拉时报》记者访问我国后说:以前存在的关于中国的许多误解已一扫而空,我们看到勤劳和依靠自己力量的中国人民在努力工作,严肃地从事于重返祖国的艰巨任务。他说
[1966年04月]
菲律宾《马尼拉时报》记者访问我国后说:以前存在的关于中国的许多误解已一扫而空,我们看到勤劳和依靠自己力量的中国人民在努力工作,严肃地从事于重返祖国的艰巨任务。他说
我们开始对中国有了较好的了解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二十九日译载菲律宾《马尼拉时报》记者伊沙甘尼·严姆博特的一篇访华报道,刊登在二十八日《马尼拉时报》头条,内容摘要转载如下:
“百闻不如一见”,这句中国成语是广州市副市长罗培元十二日在欢宴菲律宾考察团席上首先提出来的。在我们访华的十二天期间,我们好几次在主人致词和祝酒中听到同样的话。真的,我们此次发现:用自己眼睛看共产中国,比之从别人方面听到或读到,要好过一百倍。
由于这次逗留在中国,我们以前存在的关于中国和其人民所保持的如此众多的误解,都为之一扫而空。
例如我们看到的中国共产党人,乃是同我们一样的人类,而不是前几时设想那样的是妖怪或者恶魔。
我们看到中国人是很守纪律的。北京或上海的气温虽然冷到摄氏五度,但是市民们耐性地排队等候公共汽车;疯狂地抢着上车的现象是没有的。那边的街道和公共建筑物十分清洁,随便丢垃圾和吐痰的行动被认为不卫生,对社会有害。
至少在我们旅行所及的四个城市里,我们看到了人们都有适当的食物、衣着和居住处所。他们的生活水平如依西方标准看来,仍然是低的,正同我们一样,但是他们现在的生活至少比一九四九年(共产党统治全中国的一年)以前好得多了,在以前,他们吃了上顿饭不知道下顿有无着落,冬天在衣服又单又破的情况下冷得发抖,下雨天在又漏水又潮湿的草棚里度其凄惨的生活。
我们还看到人民公社怎样地在改善中国经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各地的人民公社,大展鸿图,自力更生,高速度地完成在乡村里修筑道路、改善灌溉、利用水力发电、发展轻工业的各种计划,无需加重国家负担。
我们看到勤劳和依靠自己力量的中国人民在努力工作,他们在沉着地逐步发展农业和工业,尽管在一九五九——一九六一年间发生了自然灾害和一九六○年二月的苏联撤退专家取消援助,他们还是艰苦地前进。
我们看到一个具有世界上最多人口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严肃地从事于重建祖国的艰巨任务。我们这一次亲眼看到了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我们从而开始对共产中国有了较好的了解。我们还是获得官方准予访问共产国家的第一个菲律宾访华团。三月十二日,我们到了罗湖,上午十一时进入我们以前认为是把红色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分隔开来的一道无形的竹幕(后来我们获悉,实际上并无竹幕的存在。共产中国欢迎各国人士前去访问,只有例如美国和最近以前的菲律宾那样的国家,才用禁止人民访问中国大陆的办法,在中国和他们的国家之间布置一道障壁)。
我们怀着小心翼翼的心情通过联接罗湖和深圳的铁路桥,我们的心为面临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奇异性冒险而急剧地跳动。在桥的尽头处站着两个中国的解放军,他们带着枪,可是附近并没有机关枪阵地或堡垒。
我们心里的恐惧,由于前来接待我们的代表们的热情欢迎,而迅速宣告消解。他们是中国全国妇联和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代表,是我们这次旅行中国的东道主。
吃罢午饭,我们登上火车。在由深圳到广州路上,火车两边的田野景象同菲律宾农村十分相似,只是(在中国看到的)土地的灌溉比较良好,水稻的种植比较密罢了。
共产中国的火车很清洁,比较菲律宾的铁路车厢清洁得多。
在我们访问过的四个城市中——广州、佛山、北京、上海——广州的清洁较差。虽然街上并没有垃圾,广州照西方标准看来,还不是清洁到十分的城市,它可是比起满街是垃圾的马尼拉,要清洁得多了。
罗培元副市长在那天晚上设宴欢迎我们。就是在宴席上,他提出了
“百闻不如一见”的中国成语。他呼吁对新中国保持较好的了解。
我们的团长卡蒂瓦克夫人接着致词说:“‘人们彼此之间的交谈访问不会带来什么害处的。我们认为妇女是可能在促进我们两国间关系上面起着推动作用的”。她又说:“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如果相互之间没有访问和交谈,也会变成仇敌的。”
共产中国是没有夜生活的——没有夜总会,没有供应鸡尾酒的餐厅和酒吧,也没有赌场;广州所有的只是放映具有政治和社会意义的电影院,以及供应极其精美的食物的酒楼。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供人寻欢作乐的地方,在共产中国多半是付诸阙如的。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66.04.02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