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20世纪魁北克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根源
郭家宏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7年10期
【原文出处】《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淮安)2007年1期第77~82,134页
【作者简介】郭家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 100875
    郭家宏(1965-),男,河南济源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英国史、英帝国与英联邦史研究。

【内容提要】20世纪,魁北克民族主义进一步发展。魁北克民族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语言、宗教背景,更与二战后的国际大环境有关。魁北克分离主义运动出自英裔和法裔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碰撞。历届加拿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多元文化政策等来化解魁北克民族独立问题,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日    期】2006-11-20
【关 键 词】20世纪/魁北克/民族主义


    中图分类号:K711.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07)01-0077-06
    2006年11月27日,加拿大国会表决通过总理夏巴提出的“国中国”议案,在统一的加拿大联邦这一前提下,承认魁北克国家的地位,从而将魁北克民族问题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魁北克民族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语言、宗教背景。20世纪,魁北克民族主义进一步发展,魁北克省的民族分离运动成了几十年来历届加拿大政府最为头疼的事件之一。
    一、魁北克民族问题的历史根源
    魁北克是加拿大最大的一个省,面积为154万平方公里,加拿大法裔居民主要集中在该省,占当地700万人口的83%[1]。加拿大魁北克民族问题相当大程度上就是法裔加拿大人的民族分离主义问题。它是加拿大法裔居民与英裔居民矛盾的反映。这种矛盾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欧洲人到来以前,加拿大仍处于原始社会状态。1608年,法国人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殖民地:魁北克。在这之后的150年里,约有10000名法国移民来到这里。他们在这里生产、繁衍,推动了殖民地的发展。法国人的殖民地逐渐扩大,到1760年加拿大陷落时,法属加拿大的人口大约是65000人[2]。
    英国夺取了加拿大殖民地后,曾希望在魁北克地区实行“英国化”的政策。为此,英国政府于1763年10月颁布了“王室诏谕”(The Proclamation),禁止殖民地人民向西部移民,在新殖民地迅速召集议会,建立传统的英国代议制政府。英国法律取代法国法律[3]。然而“英国化”的政策在新殖民地的主要省份——魁北克省遭到了失败。
    首先,魁北克悬殊的民族力量对比,使得“英国化”的政策很难推行。1763年,《巴黎和约》签订时,法裔居民已超过6万。而魁北克地区的英国人1764年有200人,1770年也只有450人[4]。这些人希望在魁北克殖民地实施英国的法律,并建立由选举产生的代议制政府。由于现行的英国规定是把法裔天主教徒排除于政府的政治权力之外,在这种情况下召集议会无疑会把魁北克交到人口占极少数的英裔新教徒手中,这会将65000加拿大人置于一小撮讲英语的人统治之下[5]156。这在当时显然是不现实的。
    其次,英国与北美13个殖民地之间日益严重的冲突,迫使英国政府放弃了“英国化”的政策。随着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革命日益临近,反英情绪在北美南方各个殖民地逐渐上升,加拿大总督卡尔顿开始把魁北克看作是对付北美13个殖民地革命的一个十分有用的基地。他甚至试图把加拿大当成对付南方不安分殖民地的武器[5]159。当英国政府日益难以对付13个殖民地的麻烦时,卡尔顿的观点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旨在同化魁北克的王室诏谕被搁在一边。英国政府在他的建议下,决定对其初期的殖民地政策进行调整。
    1774年5月,英国议会通过“魁北克法案”,宣告了英国政府试图对魁北克实行“英国化政策”的终结。该法案取消了早期的“王室诏谕”,魁北克殖民地政府将由总督和一个英王任命的参事会组成。给予罗马天主教完全自由,允许教士征收什一税,魁北克省并行英国刑法和法国民法,英语与法语同为官方语言。此外法案还重新划定了魁北克省的疆界[6]。但是《魁北克法案》未能彻底解决魁北克问题。法案将魁北克省置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原来法国人的社会基本被保留下来,这使得加拿大政府后来的发展复杂化,加拿大两大语言集团之间的合作由于该法案的施行而变得更加困难。
    美国独立后,大量效忠派分子逃离美国,其中约有10000—12000名效忠派分子来到魁北克。这增加了殖民地英国人的影响,原有的政治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既有英国人又有法国人的殖民地了。面对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是分而治之,满足双方的要求。1791年,英国议会颁布《1791年宪法》,主要内容有:将魁北克省划分为以英裔居民为主的上加拿大和以法裔居民为主的下加拿大;各省均建立代议制政府;各省实行何种法律可自行选定;重申魁北克法案中天主教会的权利,但同时鼓励传播英国国教,加强英国国教的权力,现有的大部分公有土地不许授予私人,只能授予新教教士[7]。
    1791年加拿大宪法允许建立民选的议会,这就为加拿大人民提供了一个表达其意愿的场所。它对于促使加拿大人民政治意识的觉醒,对培养加拿大人民处理自己的事务、表达自己的民族思想,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也缓和了英裔居民和法裔居民的矛盾。但是,由于将加拿大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也使得两大民族的壁垒更加分明,相互之间的文化差异趋于强化。
    1839年,德洛姆勋爵奉命到加拿大调查1837年武装起义的原因。其提交的“德洛姆报告”中指出,英裔居民与法裔居民之间的矛盾是起义的重要原因,为了解决加拿大的种族冲突,两省应该合并。他认为,责任制政府应该通过吸收而不是强化它们的分离倾向的方式来建立[8]。根据德洛姆报告的建议,各省建立了责任制政府。184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联合法案》,第二年,英国将上下加拿大省联合,成立了联合省,并在该省议席分配上让两省享有同等数量,以争取英裔居民的优势。1867年,英国议会通过《不列颠北美法案》,在1840年《联合法案》的基础上,把上下加拿大、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4个殖民地合并为加拿大自治领。根据法案,加拿大自治领最高行政权仍属于英国女王,加拿大仍然没有独立的外交和防务大权。直到1926年加拿大才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由此可看出,加拿大魁北克问题在200多年的历史中纠纷连绵,其主要根源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政府为了更好地统治殖民地,巩固其殖民统治,对魁北克时而安抚或者压制,时而分而治之或者强行合并。这样的殖民政策对于加拿大魁北克民族主义情绪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成了加拿大民族主义泛滥的症结。但是在19世纪,魁北克问题总体上对加拿大政治生活冲击不大,法裔加拿大人的民族主义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保守状态。尽管他们经济上要比英裔居民落后,但经济上的自给自足也保障了法裔居民在文化上的相对独立性。
    二、20世纪魁北克民族主义的发展
    虽然加拿大自治领的成立使英裔、法裔两大民族表面上能生活在加拿大这块土地上,但是在联邦的不断磨合过程中,一直交织着中央和地方之间、各地区之间以及英语和法语两大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其中英法两大民族的矛盾与冲突最为尖锐与突出,产生的影响最大,并且逐渐上升为魁北克省与加拿大联邦政府的对抗与冲突。
    联合是在美国压力的威胁下形成的,这一事实表明,共同的利益足以抵消各种离心力,但是在英属北美法案通过后不久,压力消失了。原来被掩饰的种种矛盾又显露出来。魁北克法裔加拿大人总感到在联邦体制下所获低于英裔加拿大人。从宗主国英国那里争取到的权利大部分为英裔加拿大人占有,首任加拿大联邦总理约翰·麦克唐纳政府就否决了24个省议会所提出的法案中的16个。这促使魁北克于1887年提出取消联邦否决权的修改宪法的要求。进入20世纪,魁北克民族主义运动发展迅速,愈演愈烈。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魁北克省志愿入伍的人数大大少于其他省份。他们抱怨没有建立法语军队,法裔军官提升机会少。同时讲英语的牧师在魁北克担任募兵工作,引起他们反感。关于征兵制的争论,加深了英、法裔之间的分歧,以至于1918年3月在魁北克城发生了一次反征兵的暴乱。法裔加拿大人重视保护的是本地的文化和权利,并不关心整个自治领的问题,因此有人说法裔加拿大人是地方主义者。[9]
    一战以后,魁北克民族主义情绪似乎有所平静。特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工业成为众望所归。在此期间,魁北克经济发展迅速,制造业一跃成为该省的经济支柱,农业则降到次要地位,由1920年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7%下降为1941年的10%[10] 1801。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魁北克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一方面导致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结构迅速解体,天主教会的权力和影响日益衰弱,另一方面,法裔中产阶级日益不满所处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新教和旧教以及两种语言和文化形态的矛盾日趋激烈,魁北克新民族主义的增长为分离主义播下了火种[11]。
    当代加拿大魁北克分离运动全面勃兴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20世纪60年代,魁北克民族问题发生了重大转折。1960年,魁北克自由党在“成为自己家园的主人”的口号中赢得该省大选,重新上台执政,著名的“平静的革命”(Quiet Revolution)即开端于这一年。1960—1966年,魁北克政府发动了一场改革运动,对金融、教育和社会福利等部门加以调整,组建教育部,以取代天主教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垄断,调整了把法语作为第一语言的魁北克人的经济地位[12];在这6年期间,魁北克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失业率大大降低,从1960年的9.2%降至1966年的4.7%[10] 1802,魁北克“平静的革命”既是新的民族主义的结果,也是它的推动者。这些措施增强了魁北克人的信心。同时,新的民族主义意味着魁北克社会应该成为一个现代的、多元的工业化社会。“平静的革命”还把魁北克民族主义限制在加拿大境内,到1970年,有41%的魁北克人认为本省应该脱离加拿大独立[13]。
    随着“平静的革命”的深入,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魁北克分离运动进一步激化。1968年,魁北克省前内政部长勒内·勒维斯克(René Lévesque)成立魁北克人党(Parti Québécoisan)。一批极端民族主义者组建了“魁北克民族解放阵线”,以暴力恐怖手段,谋求分离目标。1970年,先后绑架了英国外交官克鲁斯和加拿大政府官员拉波尔。联邦政府被迫宣布魁北克省处于紧急状态,派军队进行弹压。随后,魁北克民族解放阵线因为失去大多数法裔居民支持而销声匿迹,而主张以合法手段实现魁北克独立的魁北克人党势力及影响越来越大。1976年,魁北克人党赢得了魁北克省大选,勒维斯克出任魁北克总理。并且连续执政10年。魁北克人党执政期间,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魁北克是一个法裔省。1977年,魁北克省政府通过了《101语言法》(101 Bill),确认法语是该省政府和议会唯一正式语言,在教育方面,大力推广法语教学,严格限制本省儿童进入英语学校就读,规定在商务活动中必须使用法语[14]。1979年,勒维斯克政府发表了白皮书,主张魁北克脱离加拿大联邦成为独立国家,同时与加拿大共同建立以下几个机构:统统委员会、秘书处、金融局和法院。第二年,魁北克就省政府的联盟主张进行全民公决,表决结果表明,魁北克64%的居民反对魁北克政府的分裂主张[15]。民意表明,大多数魁北克居民不赞成独立,这不能不说是对魁北克分裂主义者的一次打击。1981—1985年间的数次民意测验表明,魁北克人对独立问题的兴趣和对魁北克人党的支持呈现下降趋势。
    进入90年代,魁北克独立势力再度膨胀。联邦政府修宪失败,进一步加剧了英裔和法裔的矛盾。国际民族主义思潮更是起到推波助澜作用。1995年,魁北克省的几个政党:魁北克人党、魁北克集团、魁北克新民主行动党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全民公决。10月31日,魁北克省就独立问题进行了全民公决,结果,反对独立的占了50.6%,支持独立的占49.4%。[16]
    20世纪魁北克民族主义之所以迅速发展,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魁北克省与加拿大其他省份相比,有其鲜明特色。这里法裔人口占加拿大法裔人口的80%,是北美唯一讲法语的地区,也是世界上除法国之外的最大的法语区。历史上,为了安抚法裔居民,英国先后颁布了《魁北克法案》、《1791年宪法》、《不列颠北美法案》等法案,承认了魁北克的特殊性,保护法裔居民在语言、宗教、法律、文化等方面的传统。这些措施虽然有利于维护加拿大的稳定,有利于英国殖民统治,却使得英裔居民和法裔居民的文化差异被以法律的形式保留了下来,不利于二者的交流、融合。魁北克人认为他们与英裔加拿大人并列为加拿大联邦奠基民族。长期以来,占魁北克人口80%的法裔居民不满于英裔统治,围绕究竟谁来控制北美这片沃土而展开了持久战。加拿大自治领建立后,联邦政府首任总理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立国原则消极回避了魁北克问题,但是魁北克法裔加拿大人总感到在联邦体制下所获低于英裔加拿大人,从宗主国英国那里争取到的权利大部分为英裔加拿大人占有。因此,长期以来魁北克法裔居民所希望的是维护本民族传统和特性,而不是追求融合。进入20世纪后,由于法裔居民与英裔居民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魁北克法裔居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快速发展。而且这股潮流愈演愈烈,成了历届加拿大政府最为头疼的事情。
    其次,加拿大法裔居民和英裔居民经济、政治地位的不同,也是魁北克民族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魁北克法裔居民在加拿大属于少数民族,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加拿大政府曾经规定,英语为全国官方语言,仅在魁北克省,法语和英语并列为官方语言。结果,联邦政府所属机构和魁北克以外的各省政府一般不聘用不懂英语的法裔居民,法裔居民认为,这是英裔加拿大人对他们政治上的歧视和排斥。
    维护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是法裔居民200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事业,也是魁北克民族主义的根源之一。法裔居民心灵上始终留有受异族统治的阴影,因而具有强烈的民族情绪,不断发动运动,争取平等权利。加拿大联邦政府于1969年通过了《官方语言法》,确认英语、法语同为加拿大官方语言,规定加拿大政府、议会和司法机关对公民提供英法两种语言服务。但是,实际上,在加拿大全国,英语是工作语言,法语仍受到排斥甚至歧视,法裔居民不掌握英语就很难在魁北克外的地区找到工作。魁北克人强调,语言文字是一种构建民族大厦的黏合剂,是民族统一的载体,是维系法裔价值观、改善社会地位以及防止被人口激增的英语居民同化的保证,语言问题关系民族生存,这是魁北克人最终将语言问题政治化的主要原因。
    经济地位的差别也是魁北克民族主义发展的因素之一。1867年加拿大自治领建立时,魁北克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落后的省份,主要的制造业大都由英裔垄断。魁北克经济自“平静的革命”以来,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因为加拿大重工业大部分集中在安大略省,1961—1977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对安大略的就业投资是魁北克的2倍,而且,魁北克在圣劳伦斯河上的优越的运输条件逐步丧失,经济上被安大略省超过。魁北克的经济事务多由英裔加拿大人和美国人控制,法裔居民很少有机会在工业管理部门中担任高级职位。据统计,魁北克105家最大的私人公司中,只有14家法裔董事居于多数,其他91家平均只有9%的法裔董事,法裔居民多从事报酬低的工作[17] 409。就整体经济实力而言,英裔加拿大人的资本占加拿大全部工业资本的42.8%,而法裔加拿大人资本只占15.4%。而且魁北克法裔居民人均收入也低于英裔居民。1961年,英裔加拿大人人均收入为4852加元,法裔加拿大人为3872加元[18]。经济政策上,联邦政府也对其他省份倾斜。为了提高本省的运输能力,蒙特利尔原规划开凿乔治亚湾运河,但在美国的压力下,联邦政府不顾魁北克反对,于1953年和美国达成疏浚圣劳伦斯河的协议,使海洋船只驶入圣劳伦斯河上游,直至安大略湖。不仅如此,联邦政府的政策在诸如“汽车协定”、“外资”等问题上向安大略倾斜。1954年加拿大新成立的76家工业企业中,只有1家在蒙特利尔选址,却有74家落户在安大略省。这种局面也使魁北克为了避免有朝一日成为安大略省的“内陆”,既要“寻找一条摆脱安大略工业和金融控制的道路”,又要在生存上作出抉择,要么继续固守传统,因为没有传统,就没有魁北克,要么顺应时代潮流[11]。魁北克人就是在这样的选择中,走进了“平静的革命”。
    另外,二战后国内外形势也有利于法裔加拿大人的民族主义运动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加拿大经济的迅速发展,魁北克的工农业生产也明显增长,但许多法裔加拿大人仍然认为魁北克是受英裔加拿大人和美国人剥削的“经济殖民地”。战后全球非殖民化运动高涨,许多殖民国家纷纷独立,这对法裔加拿大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起到催化剂作用。战后曾任魁北克省总理的杜普雷西也为宣扬法裔加拿大人民族主义摇旗呐喊。1960年,在“成为自己家园的主人”的口号中上台的让·勒萨内阁在魁北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了魁北克法裔加拿大人的社会地位。同时,法国在外交上对魁北克独立运动的支持,也刺激了魁北克民族主义情绪。1967年7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借出席蒙特利尔“1967年出口国际博览会”之机,声言魁北克正在发展成为与众不同的民族和政治团体,高呼“魁北克独立万岁”,公开支持魁北克省独立。这极大地刺激了魁北克民族主义者,对独立运动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他们认为魁北克是被盎格鲁—撒克逊“海洋”包围的一个法兰西语言文化孤岛,一些激进的魁北克民族主义分子认为,只要魁北克还留在联邦范围内,法裔居民的地位永远无法提高,只有魁北克脱离联邦,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三、政府的化解对策及其发展前景
    早在加拿大联邦成立之前,英国政府就对在北美殖民地的法裔居民的民族主义情绪感到不安,并试图找出相应的对策以平息法裔的不满,从而巩固英裔的统治。在上、下加拿大联合期间,英国政府对以法裔居民为主的魁北克省实行了英国化的措施,一是向该地区大量迁入英国移民,以改变其人口成分;二是规定英语为联合省的唯一官方语言;三是魁北克要承担安大略省的债务,同时限制魁北克法裔居民入选议会的代表人数。
    20世纪,为了平息魁北克民族主义浪潮,缓和英裔居民、法裔居民的对立情绪,加拿大联邦政府一再采取安抚政策。
    1963年7月,加拿大政府任命了一个双重语言、二元文化的皇家委员会,旨在维护英法两个“创始民族”文化的绝对平等。该委员会提出在联邦内实行“双语制”的报告,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报告认为,“如果加拿大想要继续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在英裔和法裔之间建立一种真正的伙伴关系”[17] 419,得到全国的普遍支持。在这份报告的基础上,魁北克省政府也同意接受双语制,与联邦政府暂时达成协议。1969年,加拿大议会通过了《官方语言法》,规定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在加拿大同为官方语言,一切政治文件、国家法令都必须使用英法两种文字,联邦政府机构的工作都必须运用这两种文字进行。从而使加拿大成为唯一用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实行双语制的国家[19]。为了提高法裔居民的地位,联邦政府还任命了一批法裔人担任政府高级官员。加拿大总理特鲁多(Pierre Trudeau)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解释说:“要建立和保持一个团结有力的国家,就有必要使讲法语和讲英语的加拿大人在这个国家的所有地方都能满意。作为我们大语言团体的一员,他们的权利应该得到政府的尊重。这就是官方语言法和我们双语制政策的目的所在。”[20]
    然而,加拿大政府的和平努力,并未使魁北克省的分离运动减弱。魁北克阵线宣称,“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可能获得魁北克的独立”。到了20世纪70年代,围绕如何推行双语制的争论,英法两大民族关系又趋于恶化,致使魁北克民族主义运动又有新的发展,并由此导致分离主义运动的崛起。
    魁北克省的分离运动、加拿大联邦政府被迫宣布对法裔民族的政策保护以及魁北克省高于其他省的特殊地位,引起了土著和其他族裔人的共同不满。20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人口中,少数民族与英裔、法裔人已经各占三分之一,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经济地位、民族意识都有所增强。他们向加拿大政府直言:既然政府能够保存法裔加拿大人的独特的文化特征,那么其他民族集团为什么不可以一样照办呢?[21] 他们批评政府,认为加拿大不仅仅是英裔、法裔两个民族的国家,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应予以保护。20世纪60年代末,魁北克问题的白热化,土著居民和少数民族发起的保护本民族文化的呼声,使加拿大联邦政府陷入民族矛盾的困境中。加拿大政府领悟到,仅仅注重安抚魁北克法裔居民是不够的,应当赢得各民族对加拿大政府的支持。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1971年10月8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众议院的演讲中宣布:联邦政府将实行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即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主要内容有:1、各族裔文化平等,主张多元文化平等共存,而不是一种文化居于统治或者支配地位。2、多元文化的双语框架,英语和法语仍是官方语言。因此政府要对不懂官方语言的少数民族进行培训,使他们克服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时遇到的文化障碍。[22]
    为了推行上述政策,加拿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联邦政府建立了相应机构,设立了多元文化事务部负责协调多元文化事宜;另一方面,政府每年设立专款,支持多元文化建设。1988年,加拿大政府正式通过了《多元文化法》,以法律的形式,确保所有加拿大人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这标志着多元文化政策已经成为加拿大的主流。
    1981年,加拿大联邦和各省总理(除魁北克外)决定从英国收回1867年《不列颠北美法》,以实现在宪法上的独立自主。联邦政府与魁北克以外的9个省达成了有关宪法改革的协议,随之制定了1982年宪法,于1982年7月1日生效。然而,魁北克拒绝在宪法上签字。1984年,布莱恩·马尔罗尼就任加拿大联邦总理后,强调民族和解,承认魁北克的特殊性。为了缓和魁北克对实行新宪法的反对情绪,1987年5月,10个省的总理(包括自由党人、魁北克总理罗伯特·布萨兰)与联邦总理马尔罗尼在渥太华附近的米其湖度假胜地举行会议,签订了《米其湖协定》(Meech Lake Accord),协定的主要内容有:魁北克省有权参与最高法院法官以及参议院议员的遴选过程,保证魁北克在最高法院有3位法官;限制联邦支出权利;魁北克省对本省移民控制正常化;承认加拿大语言双重性,宪法宣布魁北克是个独特的社会。这个协议实际上是正式承认魁北克为特殊社会[23]。尽管这个协议由于未能在规定的3年内获得全部10个省议会的批准而夭折,但是它的提出表明了加拿大政府对待魁北克的特殊化政策。
    1995年魁北克全民公决的紧张局势,促使加拿大联邦政府认识到,“魁独”已经对加拿大国家统一构成了严重威胁。如果不采取措施,“魁独”还会东山再起。于是,克雷蒂安总理在公决后明确承诺,联邦政府将推行有利于魁北克省的创造性的改革。1995年后,联邦政府积极采取新的政策,以避免再次出现危机。一方面,联邦议会通过立法,给予魁北克特殊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加拿大最高法院于1998年发布法规,规定魁北克省不能单方面决定独立,而必须得到联邦政府和其他省份的认可;1999年12月,联邦政府又推出《清晰法案》,规定今后魁北克如欲再就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必须得到联邦政府的批准才能生效。显然,联邦政府希望通过这些立法左右魁北克独立投票的合法性,从而有效地抑制魁北克分离倾向的发展。
    总之,魁北克民族主义的发展是加拿大历史发展的沉淀物。魁北克分离主义运动出自英裔和法裔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碰撞,这个问题根深蒂固、错综复杂,短期内难以解决。魁北克人党领袖吕西安·布夏尔曾伤感地说,1995年魁北克公民投票是“他这一代魁北克人在有生之年的最后一役,假如投票失败,魁北克独立运动在未来二三十年间将不会再抬头”。这句话不一定准确,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魁北克分离主义运动仍将是加拿大联邦政府的一个痼疾,仍将是影响加拿大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平和的基本因素。加拿大也需要作进一步改革,来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1]余建华. 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390.
    [2][加]格莱兹布鲁克. 加拿大简史[M]. 山东大学翻译组,译.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2:27.
    [3]Douglas D. 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 IX, American Colonial Document to 1776[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640-643.
    [4]Egerton H. A Short History of Colonial Policy[M]. London: [s. n. ] , 1897: 238.
    [5]Rose J, Newton A.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 VI [M]. Cambridge: [s. n. ], 1940.
    [6]Horn D. 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 VII, 1714—1783 [M]. New York: [s. n. ], 1996: 787-791.
    [7]Madden F. Imperial Constitutional Documents,1765—1965, A Supplement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12-18.
    [8]Careless J. Canada: A Story of Challenge[M]. [s. l.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 192-197.
    [9]唐纳德·克赖顿. 加拿大近百年史:上册[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2:215.
    [10]Marsh J.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M]. 2nd ed. Edmonton: Hurtig Pub. , 1988.
    [11]杨令侠. 加拿大魁北克省分离运动的历史渊源[J]. 历史研究,1997(2).
    [12]Berger C.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Canadian History[M]. Toronto, Ont.: Copp Cark Pitman Ltd, 1987: 32.
    [13]Wartik N. The Peoples of North America: The French Canadians[M]. New York: [s. n. ] ,1989: 14.
    [14]Mahler G. Canadian Politics[M]. 3rd Ed. [s. l. ] : The Dushkin Publishing Group, Inc. 1994: 161.
    [15]Lower J. An Outline History of Canada[M]. Toronto: McGraw-Hill Ryerson, 1991: 214.
    [16]Edwards G. Britannica Book of the Year 1996[M]. Chicago, ILL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 1996: 385.
    [17]洪邮生. 加拿大——追寻主权和民族特性[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18]陈林华. 加拿大探索[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149.
    [19]周泓. 论加拿大魁北克民族问题[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4).
    [20]Mclnnis E. Canada, A Political and Social History[M]. Toronto: Holt, Rinehart & Winston of Canada, 1982: 683.
    [21]Mandel E& Taras D. A Passion for Identity[M]. Toronto: Menthuen Cltd, 1987: 221.
    [22]Fleras A& Elliott J. The Challenge of Diversity Multiculturalism in Canada[M]. British Columbia, 1992: 199.
    [23]Collins M. Quebec: Social Union or Separation[J]. Contemporary Review, 1999 (3): 122. ^

返回2007年10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