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卡伯拉尔远航印度意义初探
张箭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6年04期
【原文出处】《北方论丛》(哈尔滨)2006年01期第85~89页
【作者简介】张箭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研究人员 四川 成都 610064
【关 键 词】卡伯拉尔远航/地理发现/扩张/争霸
地理大发现大航海第一阶段除了哥伦布首航美洲、达·伽马首航印度、麦哲伦环航地球这三大远航之外,还有其他重大远航,卡伯拉尔远航印度(1500年3月-1501年7月)便是仅次于三大远航的第四大远航。只是由于前述三大远航的光辉太耀眼了,所以相形之下它们有些黯淡。但那些远航和远征仍构成地理大发现大航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它们也不能成就大发现。而没有大发现大航海也就不会开始全球化。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形势的发展,对三大远航以外的重大远航予以关注和研究,便应提上日程。唯此,才能逐步认识和把握地理大发现大航海的全貌,总结其中的规律。是故本文拟探讨继达·伽马后卡伯拉尔二航印度的影响、意义和作用,以裨学术进步。
一、初步发现巴西,开始了发现和殖民南美大陆的进程
1499年达·伽马首航印度返回后,证明西欧南亚间的香料价格悬殊二十几倍,沿欧印新航路经商贩运和扩张大有厚利;也证明印度洋西北岸有许多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在印度洋上打击穆斯林的侧翼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于是,葡萄牙政府很快组织了一支由13艘武装船、1300多人组成的较大船队前去印度,其中包括水手、士兵、方济各会修士、商人等[1](p.23)。准备确立和扩展与印度的商业贸易关系,争夺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曼努埃尔国王在致卡利库特统治者萨莫林(Samorin,意为山和海的主人)的国书中就宣称:葡萄牙人将“不顾任何抵抗,决不停止这个(通商和争霸)事业”[2](c.53)。出于葡萄牙一贯的用人策略,即防止臣下功大盖主,争取贵族支持,不断推出新人,这次朝廷又不派达·伽马去指挥扩展新航路,而令32岁的贵族宫廷官员卡伯拉尔挂帅前往。卡伯拉尔此前没有什么战功和航海探险成就,但其父亲曾任先国王若奥二世的顾问,两个兄弟当时也都是御前宫廷官员[3](p.86),故被擢用。巴托罗缪·迪亚士绕过好望角的光辉已因达·伽马首航印度而黯淡,于是这次又参加了远航,担任一艘船的船长。
1500年3月9日,船队从里斯本起航。如同达,伽马一样,卡伯拉尔在大西洋热带水域远离非洲海岸向南行驶。出海两星期后就有一艘船掉队失踪[4](p.233)。船队在南大西洋陷入了一个无风的海区,被季节性海流推到了较远的西部海域。4月22日,在南纬17°附近,他们发现了陆地。船队停靠在南美巴西东部一个不为人知的海角岸边[4](p.233)。如果葡萄牙人观测计算正确,这个地方便是巴西东北海岸的卡拉维拉斯附近。
葡萄牙人把这片新地当成海岛,他们没有料到会在这里遇到大陆,所以卡伯拉尔把它称为“真十字架岛”。卡伯拉尔振一名船长乘小艇去考察新发现的陆地。登陆后,船长尼古拉·科埃尔奥与土著进行了友好接触[2](c.54)。原来的停泊场不理想,不避风浪。4月25日,当风暴袭来时,卡伯拉尔率船队向北转移了60公里,进入了一个较安全的港湾。1500年5月1日,卡伯拉尔登陆,在一个小岗上举行了真十字架岛的占领式,竖起了一个大的木十字架。他们还在那里建了一个小据点,令随队的两个囚犯留守。几十年后,葡萄牙人在这一带海岸发现了已老迈的这两个流放犯和他们与印第安女人通婚所生的混血儿[2](c.56)。船队中的第奥古·迪亚士船长也受命率队考察,他们到了距离岸边10公里远的印第安人村庄。
5月1日,卡伯拉尔派一艘船先返回里斯本报信。曼努埃尔国王闻讯便对卡伯拉尔的新发现做出了及时的有分量的反应。他为此晓示西欧各国君主,宣布葡萄牙对它的主权,并把它改名“圣十字架之地”。他认为“圣十字架之地对于同印度的联系是非常方便和必需的,因为他(卡伯拉尔)可以在那里修理船舶补给淡水”[2](c.56)。曼努埃尔国王还迅速地派出了贡萨尔·科埃尔奥和阿美利哥·维斯普奇探险队于1501年5月出发,去推进对那一带的发现[5](pp.184-186)。后来,这一带因出产可提取染料的巴西木——红木而再次改名为巴西(Brazil)。这次发现是偶然无意的,还是有意有预测的,国际上一直存在争论。笔者认为,是偶然无意碰巧的。第一,卡伯拉尔船队庞大,是近九十年航海探险以来葡萄牙派出的最大的远航船队,它不像也不适合去探险,而很像也很适合去经商和争霸;第二,发现新地后便急匆匆地派一艘船回去报信,这显然是有了意外收获的表现。大队从印度返航时也没再去那里;第三,他们没带也没立传统的象征着发现和占有的纪念石柱①而只临时制作立了个木十字架。但在此前的多次重大远航探险,从第奥古·考,经巴·迪亚士,到达·伽马,无不多带广立纪念石柱;第四,他们在巴西只停留了10天,只考察了约100公里的海岸线,只抵达了离岸10公里远的地方。而没有在那里多停留多考察多交易。然后,便匆忙奔向远航的目的地印度了;第五,达·伽马首航印度南下时,在南大西洋水域相当长的航程内,其航线已离非洲很远,离美洲较近,离非洲海岸的距离已是离巴西海岸的两倍[5](pp.96-99)。南美东北部的布朗库角与非洲西部的蒙罗维亚海岸只相隔不到3000公里,是大西洋两岸最窄处。所以,卡伯拉尔在达·伽马航线的基础上,再往西一些,便发现了巴西东北部。
因此卡伯拉尔他们同时还开拓出一条横渡大西洋到南美的最短航线。
二、重新发现了马达加斯加,建立了文明世界与之牢固的联系
1500年5月2日,卡伯拉尔船队主力离开巴西海岸向东南方向的非洲南端驶去。5月底,在距离好望角不远的地方他们遇上了风暴,四艘船沉没,船上的海员罹难[3](p.87),其中还包括发现绕过了好望角和非洲南端的巴·迪亚士。还有一艘船掉队失踪,那艘船在第奥古·迪亚士的指挥下开始了单独远航发现马达加斯加的航程和历险[6](p.73)。
第奥古·迪亚士是巴托罗缪·迪亚士的兄弟,参加过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的远航,接着又与兄长一起参加了卡伯拉尔二去印度的航行。兄弟俩分任两船船长。在遇风暴与大队失散后,他率船绕过非洲南端,向原定的目的地印度进发。第奥古在印度洋上向东北行驶了很长一段距离。8月10日他们开始发现马达加斯加岛[2](c.83)。这天正好是基督教的圣劳伦斯节,于是给它起名为圣劳伦斯岛。后来1534年法国航海家卡提耶尔发现北美圣劳伦斯湾时也效仿这种命名法,并随即扩展到圣劳伦斯河。当第奥古返航回国向葡王汇报后,葡王以为该岛即《马可·波罗行纪》已提及,位于非洲东海岸的摩加迪沙王国。错误的读音及拼写使该岛被称为马达加斯加岛(Madagascar)[7](p.22)。第奥古率船从马岛的东岸(大洋岸)驶过,考察了它长达1500公里的海岸线。并最后在马岛北端登陆,补给休整[6](p.74)。
马达加斯加的主体居民马尔加什人和其他土著当时都基本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历史上马来人多次远徙此地,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都来过该地,班图黑人又于14、15世纪移入。13世纪以前,阿拉伯商人已知此岛,阿拉伯地图上已出现这个大岛[8](P.588),不过其位置、形状、大小误差极大。马可·波罗也提到过此岛。中国史籍中的昆仑层期国,或许即指东非沿岸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一带[9](p.510)。层期是波斯语Zangi的音译,指非洲东岸。昆仑也许是马达加斯加的原名阿拉伯语Komr或Qomr(意为月亮)的对音[7](p.22)。南宋时期周去非曾记日:“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连接大海岛。常有大鹏飞,……有野骆驼,……炎火或烧赤热铜铁,……产大象牙犀(牛)角。又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鬈)发。诱以食而擒之,动(辄)以千、万,卖为番奴”[10](卷三《外国·昆仑层期国》)。南宋赵汝适在此基础上也转述并略有增删:“昆仑层期国,在西南海上,连接大海岛。常有大鹏飞,……西有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虬发。诱以食而擒之,转卖与大食国为奴,获价甚厚。托以管钥,谓其无亲属之恋也”[11](卷上《志国·昆仑层期国》)。以上所说的大海岛,多野黑人的海岛,大概就指马达加斯加岛;大鹏可能指马岛原来特有的隆鸟(Aepyomis)。隆鸟有3米高,重约500公斤,现已灭绝[12](p.20),是为该岛有大鹏巨鹰传说的根据。大食即指阿拉伯。此后南宋末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五、元周致中《异域志》卷上对它都有转述简介。所以文明人类对马岛早已有所了解。不过,在第奥古到达前,马岛与文明地区的联系已中断很久了。它与文明之地莫桑比克城邦只隔400公里宽的海峡,但也没有什么来往,基本上还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阿拉伯人也早已把马岛遗忘了[8](p.589)。波斯人、印度人、中国人、亚洲的马来人等也搞不清马岛的大小、具体的位置及有关情况。所以,可以说第奥古等重新发现了世界第四大岛、非洲第一大岛、面积为59.5万平方公里的马达加斯加岛(依次为格陵兰、伊利安、加里曼丹、马岛);首次确立了欧洲与马岛的联系,从而也确立了马岛与文明世界的牢固联系。
第奥古原想能在马林迪与船队会合,于是他们继续向北航进。可是中途偏离了航线,最后大约在马嘎多克索(Magadoxo)地区看见了非洲海岸。他们沿海岸绕过了瓜达富伊角(Guardafui),向西行驶了900公里,到达了索马里北部、亚丁湾南部的柏培拉港口城市[6](p.74)。所以就欧洲人来说,他们还首次了解了索马里海岸和亚丁湾南部海岸。大部分海员这时因长期缺乏蔬菜水果新鲜食物已染上了坏血病。第奥古把几十个重病号送上岸,安排在一个阿拉伯人的镇子里,并留下十几个人照顾重病号。船上只剩下四十来人,其中一半也是病号。1500年9月的一天,当地阿拉伯人发动袭击杀死了上岸的全部葡萄牙人(约60人,因每船乘员约百人),并乘小艇偷袭,企图夺取停泊在港口的葡萄牙大船[2](c.83)。船上的海员及时发现了偷袭并用火枪打退了阿拉伯人的进攻。第奥古决定迅速离开返回葡萄牙,不再去印度了。途中他们因病又损失了25人[2](c.85)。这艘船没有运回什么有价值的货物,然而却给欧洲带回了关于马达加斯加岛和索马里海岸的第一手确切报道。
1502年意大利地图学家坎丁诺绘制了新的世界地图。该图长2.2米,宽1米,用羊皮并加彩着色,保存至今[13](p.22)。坎丁诺把马达加斯加岛首次基本正确地画在了地图上[2](c.84)。在以后的十年间,葡萄牙人探察了马达加斯加岛的几乎全部海岸及其沿海水域,完成了对马岛的地理发现。
三、开辟了打击穆斯林侧翼的新战线,初步实现了当初的一个战略意图
达·伽马首航印度时,葡王交给他的任务主要是探险发现,开辟欧印新航路,传播基督教,通商贸易,取得东方的财富。达·伽马首航因重任在身,更因仅四船170人,实力单薄。故达·伽马首航时并未主动攻击穆斯林。首航期间虽也与印度人、穆斯林和东非黑人发生过摩擦,但基本上属偶然的、零星的,微型的,有的对葡人来说还是难以避免的自卫性质,如1498年3月达·伽马被迫从莫桑比克港夺路逃跑,1498年3月在蒙巴萨港挫败阿拉伯人的夺船阴谋,1498年8月因逃税而与卡利库特的追击舰队短暂交火等。特别是葡人和非欧人双方基本上没因此死人。
卡伯拉尔二航印度则不同。葡王曼努埃尔一世公开命令卡伯拉尔等人:“凡遇到往来麦加的摩尔人(穆斯林)商船,就应向他们发动攻击,尽一切可能造成最大的损失;尽一切力量抓捕他们的商船,用最好的、最有利的方法夺取摩尔人的货物和财产”[14](preface,p.26)。摩尔人(Moor)泛指信伊斯兰教的非欧洲人。葡王还训令,到了印度,就要把葡萄牙人和朝圣麦加的摩尔人处于交战状态的事告诉印度各邦的统治者萨莫林,希望萨莫林保护葡人及其货物,与摩尔人断绝通商。“如果他(们)把摩尔人从他(们)的国土驱逐出去,禁止他们来贸易,那我们就更加高兴”[14](p.26)。
经历了好望角附近的风暴后,卡伯拉尔率剩下的六艘船于1500年7月16日到达东非的索法拉,7月26日到达基尔瓦,8月12日航抵马林迪。从马林迪出发,他们借助于有经验的印度古吉拉特引水员[15](p.292),于1500年9月13日抵达卡利库特。葡人最初与当地官方的关系尚可,被允许在城里设立货栈商站。但是,当地的阿拉伯商人、伊斯兰势力与葡萄牙人存在着经济竞争、政治斗争和宗教矛奋。他们先抵制葡人,接着于12月16日发动骚乱。他们纠集了约3000摩尔人[15](p.292),捣毁了葡萄牙商站,打死了五十多名海员,另有十几人逃脱[16](p.231)。卡伯拉尔见状下令大肆报复,大开杀戒。他们抓了港内的十条穆斯林商船,没收了船上的货物,杀了五百多船员,将船付之一炬;并炮击卡利库特城萨莫林王宫[3](p.99),以报复萨莫林默许或纵容穆斯林骚乱。随后转向科钦、卡纳诺尔、加扬古勒姆等印度西南海岸的港口城市(邦)。1501年1月卡伯拉尔船队离印返航,7月回到里斯本。
1500年12月的卡利库特商站事件和大规模武装冲突与1500年9月的索马里柏培拉(Berbera)病号事件和武装冲突一起,标志着葡萄牙以百余人被打死为代价,正式开辟了在印度洋上打击阿拉伯—穆斯林的新战场,建立了反击摩尔人的新战线。从此葡人与摩尔人在印度洋上冲突战火不断。1509年2月3日,双方在印度西北海岸卡提阿瓦半岛的第乌港附近海面发生大海战。只有19艘战船1800多人的葡萄牙舰队在德,阿尔梅达指挥下,凭借强大的炮火,击败了数倍于己的由埃及将军米尔·侯赛因指挥的,庞大的埃及—印度(卡利库特)联合舰队②。当然,是役埃印之间的矛盾也使葡萄牙人有隙可钻[17](p.37)。葡人从此夺取了印度洋上的制海权和霸权。同时在战略上策应了欧洲人在欧洲、北非、地中海反击穆斯林的战争和斗争,初步缓解了那些战场上穆斯林对欧洲的巨大压力。所以说当初开辟新航路的一个战略意图算是得到初步实现。
经济上阿拉伯—穆斯林世界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而开始转衰。葡萄牙舰船出现在印度洋和红海以后,埃及与印度和印尼之间的贸易减少了,由这些国家输入埃及的商品(大部分商品再由埃及过境运往欧洲)的减少,使许多埃及商人陷于破产,使封建主丧失关税进款而收入大减,所以葡人出现在东方并打击摩尔人穆斯林是造成埃及经济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18](p.845)。而且经济衰落导致税收剥削加重,使得百姓们如当时人伊本·伊雅思所说度日如年[19](p.414)。这样,马木留克统治集团遇有战事,便不能指望臣民帮助。所以,卡伯拉尔开辟建成印度洋新战线还直接促成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灭亡。
当时最大的阿拉伯国家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苏丹国于1517年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遂成了欧人的最大劲敌,构成对欧洲的最大威胁和压力。但土耳其一穆斯林在印度洋上的侧翼也成了软肋不断遭到葡人—欧人的打击。如同英国史家伯·刘易斯所说:“在东方的海洋上,他们(土耳其人)碰上了葡萄牙人的坚实船只。为了迎接大西洋上的挑战而训练有素的葡萄牙造船师和航海家所掌管的这些船只,不是奥斯曼的船只所能招架得住的;……使得奥斯曼人一再设法突破包围圈的企图无法得逞,接着穆斯林的船只也就被赶出了印度洋的水面”[20](p.30)。的确如此。16世纪上半叶的国际战略态势窃以为是:土耳其—穆斯林从北非、东地中海、小亚、黑海、东南欧半圆形地包围着欧洲,但欧洲人—基督徒又从北冰洋(北欧、俄罗斯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大半圆形地反包围着土耳其—穆斯林。卡伯拉尔远航印度使这一特大包围圈的印度洋战线得以建立。
四、在印度辟建商业殖民据点,从此在亚洲立足插手扩张
卡伯拉尔船队在大规模武装冲突后离开卡利库特南下,受到与卡利库特敌对的印度西南海岸马拉巴尔沿海小邦的欢迎。他们与葡人通商,葡人购得大批香料、药材、芬芳类商品及纺织品。葡萄牙人还获准在科钦建立一个商站兼据点,留下百余人经营和驻守[3](p.86)。达·伽马首航印度返回时,并未像哥伦布在海地岛那样,在印度留下一些人,建立一个商业殖民据点③。卡伯拉尔则有意留人建点了。从此葡人在印度安营扎寨长住下来不再离开,逐步扩大自己的殖民势力。欧洲白人开始在印度、印度洋地区立足,成为影响印度洋地区国际政治的一股强大势力。
1501年1月中旬,卡伯拉尔船队从科钦启程回国。他们还带上了当地统治者各邦拉甲(Raja)给葡王的信件、礼物和三名使者[21](p.1197)。达·伽马远航没有带回印度的使者或俘虏。所以那三名使者还是前往西欧—西方的首批印度—南亚人。印度人就这样乘西欧船首次踏上了西方的土地。
6月底,在佛得角群岛附近,船队主力与因风暴失散而单独远航探察了马达加斯加的第奥古的船意外地会师[4](p.234)。7月底,船队回到里斯本。
在卡伯拉尔船队尚未返回前,葡王又派若昂·达诺瓦率4艘船约400人[22](p.29),于1501年3月出发奔向印度,由此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印度远征[15](p.293)。达诺瓦这次印度之行很顺利。像卡伯拉尔在科钦所做的那样,他也在坎纳诺尔获准建立了商站—殖民据点,并留下一些人驻守[21](p.1204)。是为葡人在印度建立的第二个商业殖民据点。1502年达诺瓦返回葡萄牙。
印度的各种民族势力宗教势力对葡人在印度的商业殖民据点比较反感,印度各土邦城邦之间也矛盾重重,各城邦土邦内部也有各种分歧并不稳定。1502年2月-1503年11月达·伽马率二十几艘船组成的舰船队再航印度,到处烧杀抢,异常残暴。这更激起了许多印度人对葡人的仇视。于是在1503年达·伽马离开后,卡利库利萨莫林组织反对葡萄牙及其盟友科钦的庞大联军5万人,围攻科钦的葡人及其盟友。科钦拉甲率亲军和一百多葡人被迫退守法尔皮(Valpi)小岛,在数万卡利库特军的围攻下负隅顽抗,死守苦熬,坚持了5个月。1504年初,葡萄牙舰队赶到才解围。经历过这次小岛战役血与火的生死考验,葡人在印度的商业殖民据点巩固起来。科钦统治者让葡人在科钦修建一座永久性寨堡,取名曼诺尔[23](pp.113-114)。这是欧人在东方建立的第一座永久性军事要塞,对葡萄牙东方商业殖民帝国的开拓发挥了很大的支撑作用。科钦当局同时还让葡人在科钦城修建了一座教堂[21](p.1206)。是为欧人在东方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援军和守军会师后,继续反击卡利库特的军队,随即在亲葡城邦奎隆也建立起了一个葡萄牙的商站[21](p.1206)。葡人在印度的殖民势力扩大开来。
综上所述,1500-1501年的卡伯拉尔船队远航印度,经济上虽赢利仅为远航成本的两倍多[24](c.103),却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这次航行经过了欧、美、非、亚四大洲,总行程约5.5万公里(往返),是人类有史以来迄当时为止航程最远的一次航海;初步发现了巴西,开始了发现和殖民南美大陆的进程;重新发现了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建立了文明世界与之牢固的联系;在印度辟建商业殖民据点。西方—西欧人从此在东方—亚洲、印度—印度洋立足扎根,不再离开,亚洲的历史命运开始转折。葡人—西人从此开始在印度洋地区打击穆斯林的侧翼,夺取穆斯林的势力范围和利益来源,初步实现了当初探寻欧印新航路的一个战略意图。东方穆斯林因奥斯曼土耳其崛起而向欧洲大举战略进攻的势头开始被遏止,西方人与东方穆斯林的斗争和十字对新月的圣战开始进入拉锯相持阶段。所以,卡伯拉尔二航印度的影响、意义和作用比较重大,似可跻身地理大发现大航海第一阶段仅次于哥伦布首航美洲、达,伽马首航印度、麦哲伦环航地球的第四大远航,应该予以关注和重视。
[收稿日期]2005-11-05
注释:
①这种纪念石柱葡萄语叫Padrǎo,系圆柱,但最上面的1/5为方形。全高约8英尺。方形的碑上刻着十字架,葡萄牙的王徽,当时当事的国王、航海家的姓名和发现的日期。见马吉多维奇父子:《地理发现史纲》第一卷,莫斯科1982年版,第251页。
②据说是役联合舰队有两万多人,二百多艘战船。见[美]斯蒂福夫:《达·伽马和其他葡萄牙航海家》,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125页。
③哥伦布也是因一只船损坏无法容纳全部船员而被迫留人建点的。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6年04期
【原文出处】《北方论丛》(哈尔滨)2006年01期第85~89页
【作者简介】张箭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研究人员 四川 成都 610064
【内容提要】 | 1500-1501年卡伯拉尔率葡萄牙舰队远航印度,堪称地理大发现第一阶段仅次于三大航行的第四大航行。这次远航经过了欧美非亚四大洲,往返行程5.5万公里。卡伯拉尔远航开创了发现、殖民南美大陆和巴西的进程,重新发现了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从此葡萄牙人在印度辟建商站立足插手,创建商业殖民帝国;同时开始在印度洋上打击摩尔人—穆斯林,由此开辟了反击反包围摩尔人—穆林的新战线,实现了当初的一个战略意图,问鼎印度洋霸权。 |
一、初步发现巴西,开始了发现和殖民南美大陆的进程
1499年达·伽马首航印度返回后,证明西欧南亚间的香料价格悬殊二十几倍,沿欧印新航路经商贩运和扩张大有厚利;也证明印度洋西北岸有许多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在印度洋上打击穆斯林的侧翼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于是,葡萄牙政府很快组织了一支由13艘武装船、1300多人组成的较大船队前去印度,其中包括水手、士兵、方济各会修士、商人等[1](p.23)。准备确立和扩展与印度的商业贸易关系,争夺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曼努埃尔国王在致卡利库特统治者萨莫林(Samorin,意为山和海的主人)的国书中就宣称:葡萄牙人将“不顾任何抵抗,决不停止这个(通商和争霸)事业”[2](c.53)。出于葡萄牙一贯的用人策略,即防止臣下功大盖主,争取贵族支持,不断推出新人,这次朝廷又不派达·伽马去指挥扩展新航路,而令32岁的贵族宫廷官员卡伯拉尔挂帅前往。卡伯拉尔此前没有什么战功和航海探险成就,但其父亲曾任先国王若奥二世的顾问,两个兄弟当时也都是御前宫廷官员[3](p.86),故被擢用。巴托罗缪·迪亚士绕过好望角的光辉已因达·伽马首航印度而黯淡,于是这次又参加了远航,担任一艘船的船长。
1500年3月9日,船队从里斯本起航。如同达,伽马一样,卡伯拉尔在大西洋热带水域远离非洲海岸向南行驶。出海两星期后就有一艘船掉队失踪[4](p.233)。船队在南大西洋陷入了一个无风的海区,被季节性海流推到了较远的西部海域。4月22日,在南纬17°附近,他们发现了陆地。船队停靠在南美巴西东部一个不为人知的海角岸边[4](p.233)。如果葡萄牙人观测计算正确,这个地方便是巴西东北海岸的卡拉维拉斯附近。
葡萄牙人把这片新地当成海岛,他们没有料到会在这里遇到大陆,所以卡伯拉尔把它称为“真十字架岛”。卡伯拉尔振一名船长乘小艇去考察新发现的陆地。登陆后,船长尼古拉·科埃尔奥与土著进行了友好接触[2](c.54)。原来的停泊场不理想,不避风浪。4月25日,当风暴袭来时,卡伯拉尔率船队向北转移了60公里,进入了一个较安全的港湾。1500年5月1日,卡伯拉尔登陆,在一个小岗上举行了真十字架岛的占领式,竖起了一个大的木十字架。他们还在那里建了一个小据点,令随队的两个囚犯留守。几十年后,葡萄牙人在这一带海岸发现了已老迈的这两个流放犯和他们与印第安女人通婚所生的混血儿[2](c.56)。船队中的第奥古·迪亚士船长也受命率队考察,他们到了距离岸边10公里远的印第安人村庄。
5月1日,卡伯拉尔派一艘船先返回里斯本报信。曼努埃尔国王闻讯便对卡伯拉尔的新发现做出了及时的有分量的反应。他为此晓示西欧各国君主,宣布葡萄牙对它的主权,并把它改名“圣十字架之地”。他认为“圣十字架之地对于同印度的联系是非常方便和必需的,因为他(卡伯拉尔)可以在那里修理船舶补给淡水”[2](c.56)。曼努埃尔国王还迅速地派出了贡萨尔·科埃尔奥和阿美利哥·维斯普奇探险队于1501年5月出发,去推进对那一带的发现[5](pp.184-186)。后来,这一带因出产可提取染料的巴西木——红木而再次改名为巴西(Brazil)。这次发现是偶然无意的,还是有意有预测的,国际上一直存在争论。笔者认为,是偶然无意碰巧的。第一,卡伯拉尔船队庞大,是近九十年航海探险以来葡萄牙派出的最大的远航船队,它不像也不适合去探险,而很像也很适合去经商和争霸;第二,发现新地后便急匆匆地派一艘船回去报信,这显然是有了意外收获的表现。大队从印度返航时也没再去那里;第三,他们没带也没立传统的象征着发现和占有的纪念石柱①而只临时制作立了个木十字架。但在此前的多次重大远航探险,从第奥古·考,经巴·迪亚士,到达·伽马,无不多带广立纪念石柱;第四,他们在巴西只停留了10天,只考察了约100公里的海岸线,只抵达了离岸10公里远的地方。而没有在那里多停留多考察多交易。然后,便匆忙奔向远航的目的地印度了;第五,达·伽马首航印度南下时,在南大西洋水域相当长的航程内,其航线已离非洲很远,离美洲较近,离非洲海岸的距离已是离巴西海岸的两倍[5](pp.96-99)。南美东北部的布朗库角与非洲西部的蒙罗维亚海岸只相隔不到3000公里,是大西洋两岸最窄处。所以,卡伯拉尔在达·伽马航线的基础上,再往西一些,便发现了巴西东北部。
因此卡伯拉尔他们同时还开拓出一条横渡大西洋到南美的最短航线。
二、重新发现了马达加斯加,建立了文明世界与之牢固的联系
1500年5月2日,卡伯拉尔船队主力离开巴西海岸向东南方向的非洲南端驶去。5月底,在距离好望角不远的地方他们遇上了风暴,四艘船沉没,船上的海员罹难[3](p.87),其中还包括发现绕过了好望角和非洲南端的巴·迪亚士。还有一艘船掉队失踪,那艘船在第奥古·迪亚士的指挥下开始了单独远航发现马达加斯加的航程和历险[6](p.73)。
第奥古·迪亚士是巴托罗缪·迪亚士的兄弟,参加过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的远航,接着又与兄长一起参加了卡伯拉尔二去印度的航行。兄弟俩分任两船船长。在遇风暴与大队失散后,他率船绕过非洲南端,向原定的目的地印度进发。第奥古在印度洋上向东北行驶了很长一段距离。8月10日他们开始发现马达加斯加岛[2](c.83)。这天正好是基督教的圣劳伦斯节,于是给它起名为圣劳伦斯岛。后来1534年法国航海家卡提耶尔发现北美圣劳伦斯湾时也效仿这种命名法,并随即扩展到圣劳伦斯河。当第奥古返航回国向葡王汇报后,葡王以为该岛即《马可·波罗行纪》已提及,位于非洲东海岸的摩加迪沙王国。错误的读音及拼写使该岛被称为马达加斯加岛(Madagascar)[7](p.22)。第奥古率船从马岛的东岸(大洋岸)驶过,考察了它长达1500公里的海岸线。并最后在马岛北端登陆,补给休整[6](p.74)。
马达加斯加的主体居民马尔加什人和其他土著当时都基本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历史上马来人多次远徙此地,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都来过该地,班图黑人又于14、15世纪移入。13世纪以前,阿拉伯商人已知此岛,阿拉伯地图上已出现这个大岛[8](P.588),不过其位置、形状、大小误差极大。马可·波罗也提到过此岛。中国史籍中的昆仑层期国,或许即指东非沿岸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一带[9](p.510)。层期是波斯语Zangi的音译,指非洲东岸。昆仑也许是马达加斯加的原名阿拉伯语Komr或Qomr(意为月亮)的对音[7](p.22)。南宋时期周去非曾记日:“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连接大海岛。常有大鹏飞,……有野骆驼,……炎火或烧赤热铜铁,……产大象牙犀(牛)角。又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鬈)发。诱以食而擒之,动(辄)以千、万,卖为番奴”[10](卷三《外国·昆仑层期国》)。南宋赵汝适在此基础上也转述并略有增删:“昆仑层期国,在西南海上,连接大海岛。常有大鹏飞,……西有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虬发。诱以食而擒之,转卖与大食国为奴,获价甚厚。托以管钥,谓其无亲属之恋也”[11](卷上《志国·昆仑层期国》)。以上所说的大海岛,多野黑人的海岛,大概就指马达加斯加岛;大鹏可能指马岛原来特有的隆鸟(Aepyomis)。隆鸟有3米高,重约500公斤,现已灭绝[12](p.20),是为该岛有大鹏巨鹰传说的根据。大食即指阿拉伯。此后南宋末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五、元周致中《异域志》卷上对它都有转述简介。所以文明人类对马岛早已有所了解。不过,在第奥古到达前,马岛与文明地区的联系已中断很久了。它与文明之地莫桑比克城邦只隔400公里宽的海峡,但也没有什么来往,基本上还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阿拉伯人也早已把马岛遗忘了[8](p.589)。波斯人、印度人、中国人、亚洲的马来人等也搞不清马岛的大小、具体的位置及有关情况。所以,可以说第奥古等重新发现了世界第四大岛、非洲第一大岛、面积为59.5万平方公里的马达加斯加岛(依次为格陵兰、伊利安、加里曼丹、马岛);首次确立了欧洲与马岛的联系,从而也确立了马岛与文明世界的牢固联系。
第奥古原想能在马林迪与船队会合,于是他们继续向北航进。可是中途偏离了航线,最后大约在马嘎多克索(Magadoxo)地区看见了非洲海岸。他们沿海岸绕过了瓜达富伊角(Guardafui),向西行驶了900公里,到达了索马里北部、亚丁湾南部的柏培拉港口城市[6](p.74)。所以就欧洲人来说,他们还首次了解了索马里海岸和亚丁湾南部海岸。大部分海员这时因长期缺乏蔬菜水果新鲜食物已染上了坏血病。第奥古把几十个重病号送上岸,安排在一个阿拉伯人的镇子里,并留下十几个人照顾重病号。船上只剩下四十来人,其中一半也是病号。1500年9月的一天,当地阿拉伯人发动袭击杀死了上岸的全部葡萄牙人(约60人,因每船乘员约百人),并乘小艇偷袭,企图夺取停泊在港口的葡萄牙大船[2](c.83)。船上的海员及时发现了偷袭并用火枪打退了阿拉伯人的进攻。第奥古决定迅速离开返回葡萄牙,不再去印度了。途中他们因病又损失了25人[2](c.85)。这艘船没有运回什么有价值的货物,然而却给欧洲带回了关于马达加斯加岛和索马里海岸的第一手确切报道。
1502年意大利地图学家坎丁诺绘制了新的世界地图。该图长2.2米,宽1米,用羊皮并加彩着色,保存至今[13](p.22)。坎丁诺把马达加斯加岛首次基本正确地画在了地图上[2](c.84)。在以后的十年间,葡萄牙人探察了马达加斯加岛的几乎全部海岸及其沿海水域,完成了对马岛的地理发现。
三、开辟了打击穆斯林侧翼的新战线,初步实现了当初的一个战略意图
达·伽马首航印度时,葡王交给他的任务主要是探险发现,开辟欧印新航路,传播基督教,通商贸易,取得东方的财富。达·伽马首航因重任在身,更因仅四船170人,实力单薄。故达·伽马首航时并未主动攻击穆斯林。首航期间虽也与印度人、穆斯林和东非黑人发生过摩擦,但基本上属偶然的、零星的,微型的,有的对葡人来说还是难以避免的自卫性质,如1498年3月达·伽马被迫从莫桑比克港夺路逃跑,1498年3月在蒙巴萨港挫败阿拉伯人的夺船阴谋,1498年8月因逃税而与卡利库特的追击舰队短暂交火等。特别是葡人和非欧人双方基本上没因此死人。
卡伯拉尔二航印度则不同。葡王曼努埃尔一世公开命令卡伯拉尔等人:“凡遇到往来麦加的摩尔人(穆斯林)商船,就应向他们发动攻击,尽一切可能造成最大的损失;尽一切力量抓捕他们的商船,用最好的、最有利的方法夺取摩尔人的货物和财产”[14](preface,p.26)。摩尔人(Moor)泛指信伊斯兰教的非欧洲人。葡王还训令,到了印度,就要把葡萄牙人和朝圣麦加的摩尔人处于交战状态的事告诉印度各邦的统治者萨莫林,希望萨莫林保护葡人及其货物,与摩尔人断绝通商。“如果他(们)把摩尔人从他(们)的国土驱逐出去,禁止他们来贸易,那我们就更加高兴”[14](p.26)。
经历了好望角附近的风暴后,卡伯拉尔率剩下的六艘船于1500年7月16日到达东非的索法拉,7月26日到达基尔瓦,8月12日航抵马林迪。从马林迪出发,他们借助于有经验的印度古吉拉特引水员[15](p.292),于1500年9月13日抵达卡利库特。葡人最初与当地官方的关系尚可,被允许在城里设立货栈商站。但是,当地的阿拉伯商人、伊斯兰势力与葡萄牙人存在着经济竞争、政治斗争和宗教矛奋。他们先抵制葡人,接着于12月16日发动骚乱。他们纠集了约3000摩尔人[15](p.292),捣毁了葡萄牙商站,打死了五十多名海员,另有十几人逃脱[16](p.231)。卡伯拉尔见状下令大肆报复,大开杀戒。他们抓了港内的十条穆斯林商船,没收了船上的货物,杀了五百多船员,将船付之一炬;并炮击卡利库特城萨莫林王宫[3](p.99),以报复萨莫林默许或纵容穆斯林骚乱。随后转向科钦、卡纳诺尔、加扬古勒姆等印度西南海岸的港口城市(邦)。1501年1月卡伯拉尔船队离印返航,7月回到里斯本。
1500年12月的卡利库特商站事件和大规模武装冲突与1500年9月的索马里柏培拉(Berbera)病号事件和武装冲突一起,标志着葡萄牙以百余人被打死为代价,正式开辟了在印度洋上打击阿拉伯—穆斯林的新战场,建立了反击摩尔人的新战线。从此葡人与摩尔人在印度洋上冲突战火不断。1509年2月3日,双方在印度西北海岸卡提阿瓦半岛的第乌港附近海面发生大海战。只有19艘战船1800多人的葡萄牙舰队在德,阿尔梅达指挥下,凭借强大的炮火,击败了数倍于己的由埃及将军米尔·侯赛因指挥的,庞大的埃及—印度(卡利库特)联合舰队②。当然,是役埃印之间的矛盾也使葡萄牙人有隙可钻[17](p.37)。葡人从此夺取了印度洋上的制海权和霸权。同时在战略上策应了欧洲人在欧洲、北非、地中海反击穆斯林的战争和斗争,初步缓解了那些战场上穆斯林对欧洲的巨大压力。所以说当初开辟新航路的一个战略意图算是得到初步实现。
经济上阿拉伯—穆斯林世界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而开始转衰。葡萄牙舰船出现在印度洋和红海以后,埃及与印度和印尼之间的贸易减少了,由这些国家输入埃及的商品(大部分商品再由埃及过境运往欧洲)的减少,使许多埃及商人陷于破产,使封建主丧失关税进款而收入大减,所以葡人出现在东方并打击摩尔人穆斯林是造成埃及经济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18](p.845)。而且经济衰落导致税收剥削加重,使得百姓们如当时人伊本·伊雅思所说度日如年[19](p.414)。这样,马木留克统治集团遇有战事,便不能指望臣民帮助。所以,卡伯拉尔开辟建成印度洋新战线还直接促成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灭亡。
当时最大的阿拉伯国家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苏丹国于1517年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遂成了欧人的最大劲敌,构成对欧洲的最大威胁和压力。但土耳其一穆斯林在印度洋上的侧翼也成了软肋不断遭到葡人—欧人的打击。如同英国史家伯·刘易斯所说:“在东方的海洋上,他们(土耳其人)碰上了葡萄牙人的坚实船只。为了迎接大西洋上的挑战而训练有素的葡萄牙造船师和航海家所掌管的这些船只,不是奥斯曼的船只所能招架得住的;……使得奥斯曼人一再设法突破包围圈的企图无法得逞,接着穆斯林的船只也就被赶出了印度洋的水面”[20](p.30)。的确如此。16世纪上半叶的国际战略态势窃以为是:土耳其—穆斯林从北非、东地中海、小亚、黑海、东南欧半圆形地包围着欧洲,但欧洲人—基督徒又从北冰洋(北欧、俄罗斯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大半圆形地反包围着土耳其—穆斯林。卡伯拉尔远航印度使这一特大包围圈的印度洋战线得以建立。
四、在印度辟建商业殖民据点,从此在亚洲立足插手扩张
卡伯拉尔船队在大规模武装冲突后离开卡利库特南下,受到与卡利库特敌对的印度西南海岸马拉巴尔沿海小邦的欢迎。他们与葡人通商,葡人购得大批香料、药材、芬芳类商品及纺织品。葡萄牙人还获准在科钦建立一个商站兼据点,留下百余人经营和驻守[3](p.86)。达·伽马首航印度返回时,并未像哥伦布在海地岛那样,在印度留下一些人,建立一个商业殖民据点③。卡伯拉尔则有意留人建点了。从此葡人在印度安营扎寨长住下来不再离开,逐步扩大自己的殖民势力。欧洲白人开始在印度、印度洋地区立足,成为影响印度洋地区国际政治的一股强大势力。
1501年1月中旬,卡伯拉尔船队从科钦启程回国。他们还带上了当地统治者各邦拉甲(Raja)给葡王的信件、礼物和三名使者[21](p.1197)。达·伽马远航没有带回印度的使者或俘虏。所以那三名使者还是前往西欧—西方的首批印度—南亚人。印度人就这样乘西欧船首次踏上了西方的土地。
6月底,在佛得角群岛附近,船队主力与因风暴失散而单独远航探察了马达加斯加的第奥古的船意外地会师[4](p.234)。7月底,船队回到里斯本。
在卡伯拉尔船队尚未返回前,葡王又派若昂·达诺瓦率4艘船约400人[22](p.29),于1501年3月出发奔向印度,由此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印度远征[15](p.293)。达诺瓦这次印度之行很顺利。像卡伯拉尔在科钦所做的那样,他也在坎纳诺尔获准建立了商站—殖民据点,并留下一些人驻守[21](p.1204)。是为葡人在印度建立的第二个商业殖民据点。1502年达诺瓦返回葡萄牙。
印度的各种民族势力宗教势力对葡人在印度的商业殖民据点比较反感,印度各土邦城邦之间也矛盾重重,各城邦土邦内部也有各种分歧并不稳定。1502年2月-1503年11月达·伽马率二十几艘船组成的舰船队再航印度,到处烧杀抢,异常残暴。这更激起了许多印度人对葡人的仇视。于是在1503年达·伽马离开后,卡利库利萨莫林组织反对葡萄牙及其盟友科钦的庞大联军5万人,围攻科钦的葡人及其盟友。科钦拉甲率亲军和一百多葡人被迫退守法尔皮(Valpi)小岛,在数万卡利库特军的围攻下负隅顽抗,死守苦熬,坚持了5个月。1504年初,葡萄牙舰队赶到才解围。经历过这次小岛战役血与火的生死考验,葡人在印度的商业殖民据点巩固起来。科钦统治者让葡人在科钦修建一座永久性寨堡,取名曼诺尔[23](pp.113-114)。这是欧人在东方建立的第一座永久性军事要塞,对葡萄牙东方商业殖民帝国的开拓发挥了很大的支撑作用。科钦当局同时还让葡人在科钦城修建了一座教堂[21](p.1206)。是为欧人在东方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援军和守军会师后,继续反击卡利库特的军队,随即在亲葡城邦奎隆也建立起了一个葡萄牙的商站[21](p.1206)。葡人在印度的殖民势力扩大开来。
综上所述,1500-1501年的卡伯拉尔船队远航印度,经济上虽赢利仅为远航成本的两倍多[24](c.103),却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这次航行经过了欧、美、非、亚四大洲,总行程约5.5万公里(往返),是人类有史以来迄当时为止航程最远的一次航海;初步发现了巴西,开始了发现和殖民南美大陆的进程;重新发现了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建立了文明世界与之牢固的联系;在印度辟建商业殖民据点。西方—西欧人从此在东方—亚洲、印度—印度洋立足扎根,不再离开,亚洲的历史命运开始转折。葡人—西人从此开始在印度洋地区打击穆斯林的侧翼,夺取穆斯林的势力范围和利益来源,初步实现了当初探寻欧印新航路的一个战略意图。东方穆斯林因奥斯曼土耳其崛起而向欧洲大举战略进攻的势头开始被遏止,西方人与东方穆斯林的斗争和十字对新月的圣战开始进入拉锯相持阶段。所以,卡伯拉尔二航印度的影响、意义和作用比较重大,似可跻身地理大发现大航海第一阶段仅次于哥伦布首航美洲、达,伽马首航印度、麦哲伦环航地球的第四大远航,应该予以关注和重视。
[收稿日期]2005-11-05
注释:
①这种纪念石柱葡萄语叫Padrǎo,系圆柱,但最上面的1/5为方形。全高约8英尺。方形的碑上刻着十字架,葡萄牙的王徽,当时当事的国王、航海家的姓名和发现的日期。见马吉多维奇父子:《地理发现史纲》第一卷,莫斯科1982年版,第251页。
②据说是役联合舰队有两万多人,二百多艘战船。见[美]斯蒂福夫:《达·伽马和其他葡萄牙航海家》,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125页。
③哥伦布也是因一只船损坏无法容纳全部船员而被迫留人建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