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略论美国现代史上的三次环保运动
滕海键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6年04期
【原文出处】《赤峰学院学报》2006年01期第11~13页
【作者简介】滕海键,内蒙古赤峰学院政法系副教授,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在读博士。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关 键 词】美国/环境史/环境保护运动
环保运动属于环境史研究的范畴。环境史是继政治军事史、经济社会史和文化史之后的历史学新的研究领域,它以人类社会和所面临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探究人与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环境史发端于美国,它实际上是现代以来美国环境恶化和环保运动的产物。环境史被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长,环境史虽然已逐渐被历史学者认同和接纳,但总体而言,环境史特别是外国环境史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环境问题还仅仅被看作是一个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仍然被看作是自然科学家的事情,在外国史教学研究和历史教科书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上述情况是不正常的,一个完整的历史不仅要包括人类社会本身的演进史,而且还应该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因为人类社会活动及其结构的演进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无视环境的历史是片面的。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对人类社会日益产生更大影响的今天,历史学工作者应该尽其所能,承担起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关系演变规律的重大责任。
如上所述环境史是环保运动的产物,因此探究美国的环保运动是把握环境史的一个重要前提。美国的环保运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在美国现代历史上曾经先后兴起了三次环境保护运动的高潮,它构成了美国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美国现代环保运动的重大意义,本文意在通过对其简单回顾和评介借以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同仁的重视和关注。
一
美国第一次环境保护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达到高峰,那是一次主要由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科学家吉福德·平肖等人自上而下推动的以功利主义为主要信条的资源保护运动。
19世纪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自然资源耗费最严重的时期之一。自拓殖时代开始,北美大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拓植者相信那里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这种意识驱动之下,他们对大自然采取了肆意的、毫无顾忌的掠夺行为。到了19世纪下半叶,伴随着西部开发运动的高涨和边疆的终结,美国的资源供给出现了危机,美国西部大片森林、草原逐渐消失、土地板结和沙化,这一切促使所谓精英层的警觉,于是他们自上而下发动了一场资源保护运动。
美国第一次资源保护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是由政府官员、科学家和实业界人士组成的所谓“精英层”,①他们大多信奉的是吉福德·平肖的功利主义资源保护信条。吉福德·平肖是一位科学家,早年曾在欧洲学习过林业保护科学。平肖认为,自然资源应该加以科学的管理和聪明地利用,既要保护资源,又要有节制地使用资源;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经济的需要,又不以牺牲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代价。平肖有句名言,即总是“从最大多数人的最长久的最大利益出发”,这句话成了进步主义资源保护主义者的口头禅。②平肖的观点为西奥多·罗斯福所采纳,罗斯福上任后,将平肖领导的林业科升格为林业局,并给予平肖以领导资源保护运动的重任,在他们的推动下,美国掀起了第一次资源保护运动的高潮。
第一次资源保护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开辟、水利的综合治理以及森林保护和矿业治理等。1902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土地开垦法”并据此在农业部下设联邦土地开垦局,负责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以及土地开垦事宜。联邦土地开垦法的实施加速了西部大平原地区土地的开垦,客观上减少了林区土地开垦的压力。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罗斯福资源保护政策的重中之重。1905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权力移交法,农业部的林业处接管了林业保留地的管理权并升格为林业局,林业保留地更名为国家森林。平肖具体负责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国有森林的保护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在平肖的领导下,美国的国有森林资源的管理开始纳入正轨,国有森林储量迅速增加。从1905年到罗斯福卸任,西奥多·罗斯福共发布300多项行政命令新建和扩建国有森林,使国有森林面积增加3倍多,达1.5亿英亩,国有森林数目增至149个。在西奥多·罗斯福任内,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新建5个国家公园,面积达273577英亩,新建公园主要用于保护自然景观、矿泉和野生动物。1906年6月,罗斯福敦促国会通过国家纪念地法,根据该法令,罗斯福在离任前三年时间里创立了18个国家纪念地。1903年3月,罗斯福通过行政命令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从1903年3月到1909年3月,他又先后创立了50个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③
1908年5月,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召集各州州长、参众两院代表、最高法院法官、联邦政府内阁成员以及民间团体代表和专家学者等参加的规模盛大的全国性的自然资源保护大会。会议回顾和讨论了美国的资源状况和资源保护问题,认为自然资源是国家永久繁荣的根本基础,必须坚决杜绝浪费资源的现象。大会确定了自然资源保护的主要目标,要求联邦政府各部门之间、州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联邦和州政府之间加强合作,共同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科学保护。这次大会既是此前资源保护运动的总结,同时也为此后的资源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西奥多·罗斯福的环境保护政策既包括资源保护也包含着自然保护的内容,自然保护的倡导者主要是约翰·缪尔,他强调的是自然的美学价值;而资源保护的主要代表是吉福德·平肖,他的哲学基础则是理性主义,他强调的是资源的经济价值。④总体而言,西奥多·罗斯福的环境保护政策中功利主义成分占主导地位,他主要还是一个资源保护主义者,这在他对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黑奇黑奇河水坝的态度上可以得到证实。
从政治层面来看,第一次资源保护运动是联邦主义和新国家主义发展的结果,西奥多·罗斯福开创了联邦政府承担资源保护主要责任的先例,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此外,在资源保护运动的实践中,西奥多·罗斯福进行了一系列创造,他扩大了公共土地的面积,确立了公共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则;他改变了美国以国会为中心的政治传统,充分利用联邦政府的权力干预经济活动;他充分依靠科学家和专业人士来制定和实施资源保护政策,他的资源保护政策具有人本主义特点,这一切对后来美国的资源保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
美国第二次资源保护运动高涨期在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初,那是一次由富兰克林·罗斯福领导的某种程度上带有应急性的资源保护运动。
第二次资源保护运动是在美国面临双重危机,即经济大危机和持续萧条以及资源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兴起的,其目的在于缓解经济萧条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保护美国的自然资源并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30年代由于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持续的萧条,美国失业人数剧增,社会动荡不安。人祸伴随着天灾,从1932年到1936年,干旱、尘暴和洪灾等自然灾害不断地侵蚀着美国。在严峻的形势下,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倾向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任后把资源保护作为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美国的自然资源和改善环境。
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任后采取的首要措施是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从事资源保护工作。民间资源保护队是新政期间承担资源保护工作的主要力量,从1933年春到1942年夏,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动员和征募了大约300万青年在遍布全国的约5000个野营工作站从事森林、土地资源保护和国家公园游览设施建设等巨大工程,先后完成的工程项目计一万多个,谱写了美国资源保护历史上的壮美篇章。⑤
与此同时,为了科学规划和指导美国的资源保护工作,罗斯福下令调查全国自然资源状况。1933年6月罗斯福成立了全国计划局,1934年7月成立全国资源局取代全国计划局,1935年6月成立全国计划委员会替代全国资源局,1939年7月又成立全国资源计划局。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对全美的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调查,以利于从全局规划美国的资源保护政策。罗斯福具有战略眼光,他着眼于未来。他说:“全国性的思考,全国性的计划,全国性的行动,是未来子孙后代辈辈阻止全国性危机的三大要素。”⑥
为了把资源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积极推动通过了一系列资源保护立法,如1933年的“田纳西河流域工程法”,1934年的“泰勒放牧法”,1935年的“土地保护法”,1936年的“洪水控制法”,“土壤保护与合理使用土地法”,“印第安重建法”等等。在完善资源保护立法的同时,富兰克林·罗斯福积极建立保护自然资源的制度体系,如“土壤保护制度”、“全国森林制度”、“国家公园体制”等等,这些资源保护立法和制度建设将美国的资源保护运动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第二次资源保护运动的最突出成就体现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植树造林工作中。森林工程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和森林改造,这项任务主要由民间资源保护队承担。在1933年至1940年间,民间资源保护队植树超过200万英亩,计约20亿株树苗。在资源保护队组建之前的1932年,国有林区仅有25,000英亩新植林区。民间资源保护队组建之后,国有林区新植林面积迅速增长,仅在1933年就增加了70,000英亩,1936年达到高峰——235,075英亩。自1937年起,民间资源保护队年均植树造林约150,000英亩,到1940年,国有新植林总面积达1,333,000英亩,这其中有大约1,110,000英亩是民间资源保护队建立以来而新增加的。⑦
罗斯福的土地资源保护政策同样引人注目。1933年10月,罗斯福在内政部下设立了土地资源保护局,专门负责土地资源保护工作。1934年5月大尘暴发生后,罗斯福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土地资源状况调查,并加大了对全国土地侵蚀治理的力度。新政期间的土地侵蚀治理及保护工作就其规模而言是史无前例的,美国《幸福》杂志曾这样评价过:当我们从100年的长远观点来写我们这一代的历史时,治理侵蚀贫瘠的土地这件事将特别令人瞩目,它将成为这个时代伟大而最经久的成就。⑧
新政资源保护运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田纳西河流域工程计划,这是一个地区综合治理计划,它实现了田纳西河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典型意义。
同第一次资源保护运动一样,新政期间的资源保护运动也明显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富兰克林·罗斯福成长于进步主义时代,西奥多·罗斯福和吉福德·平肖曾对他产生过重大影响。不过与20世纪初的那次资源保护运动相比,第二次资源保护运动高潮无论就其规模和范围来讲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并且,政府对资源保护运动干预的力度加强了,资源保护运动的基础被扩展了,资源保护已经不再是少数上层精英的专利,大众环境意识开始萌发。
新政期间的资源保护运动也存在着不少缺陷:首先,它带有明显的应急性,其出发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紧迫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危机;其次,它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而忽视市场机制因而难具持久性;第三,它过多地强调功利性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自然的美学价值和荒野保护;最后,它的一些保护政策是片面的和不科学的,缺乏生态意识和生态观。这些缺陷在30年代中晚期都已被指出并由此引发了有关保护内涵的争论,这些争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加深了公众对资源保护内涵的认识,这为战后的环境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
美国的第三次环境保护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那是一次由知识层推动的大众普遍参与的具有更为广泛内涵的环境运动。
第三次环保运动较前两次有着更为复杂的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一方面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另一方面随着中产阶级队伍的扩大、生活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获得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呼声也日趋高涨。此外,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和信仰危机,各种运动(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女权运动和反主流文化运动等)此起彼伏。人们普遍对现实强烈不满,纷纷向传统的价值观提出挑战,认为人类在科学技术面前失去了自然本性,他们渴望回归大自然,这为环境运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⑨
与前两次资源保护运动不同的是,第三次环保运动发端于民众,它是在大众环境意识觉醒、环境保护要求高涨的情况下发生的。战后的环保运动由民众和政府两股力量推动而成。就民众而言,这种推动力主要来自弓;知识层和中产阶级,他们通过文章著述宣传环境危机意识和环保思想,成立各种环保团体和组织,发起各种环保运动和集会,呼吁整个社会和政府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的“地球日”是这一运动达到高峰的标志。
第三次环保运动的直接触发点是1962年雷切尔·卡森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该书以极其感人的笔调,通过惊心动魄的调查报告和一系列数字,描述了DDT等化学农药制剂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⑩
《寂静的春天》对美国公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力地激发了美国公众对环境污染的危机意识。该书同样引起了美国政界要人的重视,它促使美国政府在60-70年代把环境问题提到了一个战略高度,加大了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从而形成了第三次环境保护运动的高潮。
从美国政府的角度来讲,第三次环保运动主要以议会立法的形式体现出来,环境立法所涉及的范围被大大地扩展了,环境政策被纳入法制化轨道。与前两次资源保护运动不同,第三次环保运动的重点是治理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化学污染等。有关空气污染的立法主要包括:1955年的《大气污染控制援助法》,这是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联邦空气污染控制法。该法于1963年经全面修订后更名为《空气污染防治法》,以后又经多次修改。1970年又正式称为《清洁空气法》。水污染控制法,全面性的联邦立法是1948年的《联邦水污染控制法》,1965年修订后更名为《联邦水质法》,1972年又通过了《联邦水污染控制法案》。防治化学污染立法主要是1972年的《环境杀虫剂控制法》,该法授权环境保护局管理杀虫剂的使用,并控制在国内商业中的杀虫剂销售。”
在战后美国联邦政府的环境法律体系中,1970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部综合性立法具有划时代意义。该法体现了联邦政府环境政策的主要理念和价值取向,它对后来的美国环境立法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国家环境政策法》所确立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政策的大众参与制度、环境政策的执法和司法制度等,对美国的环境保护事业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家环境政策法》连同一系列环保专门法案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环保工作被纳入法制化轨道。
依据《国家环境政策法》,美国政府于1970年建立了联邦环境保护局,把分散于农业部、内政部、原子能委员会等部门的环保职能归并到一个统一的职能部门之下。环保局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准备环境质量年度报告,研究环境质量的条件和发展趋势等。环保局主要由专家组成,在行政上对总统负责,它有权为确保联邦环境政策的有效性而实施组织强制,环境保护局的成立大大提高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效能。
战后美国60-70年代的环保运动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它极大地推动了联邦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使得美国的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空气污染、水污染、化学污染以及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环保运动对美国的经济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因环境治理成本增加或破产倒闭或转移国外,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如环保产业开始兴起从而促使产业结构调整。环保运动还推动了环境学及相关学科的教育和研究的发展,70年代以来,在美国从小学到大学的研究生院都开设了环境研究课程,其中各大学的历史系都开始了有关环境史研究的课程。包括环境史在内的环境学研究也不断扩大并走向深入。环保运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被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而加以对待。环保运动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环境真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议题。
第三次环保运动无论就其深度、广度还是水平,都是前两次资源保护运动不可比拟的。第三次环保运动关注的不仅仅是资源保护问题,环境污染成为治理的重心;第三次环保运动真正成为一场大众化运动,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政府机构都广泛参与其中;更为重要的是,第三次环保运动以生态观为指导,生态环境观念已为大众所接受,这使得第三次环保运动具有更高的水准。第三次环保运动极大地激发了美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得美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注释:
①Cornelius M. Macher, Planting More Than Tree: The Conservation Corps of the American Environmental Movement,1929-1942, Bell & Howell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Company, 2001: 2.
②Gifford Pinchot, The Fight for Conserv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7: 40-52.
③孙港波.西奥多·罗斯福资源保护政策研究.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库.
④高国荣.环境史学在美国的兴起及其早期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4.
⑤Cornelius M. Maeher, Planting More Than Trees: The 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 of the American Environmental Movement, 1929-1942, Bell & Howell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Company, 2001. A. L. Riesch Owen, Conservation Under F. D. R. Praeger publishers, New York, 1983.
⑥刘建荣.罗斯福的国土建设政策与实践.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7):23.
⑦Reforestation by the C. C. C., Washington 1941: 4.
⑧威廉·爱·洛克腾堡;朱鸿恩,刘绪贻.罗斯福与新政.商务印书馆,1993.
⑨张延杰.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意识的产生.东北师大学报,2000,(4):22-27.
⑩卡逊;吕瑞兰.寂静的春天.科学出版社,1979.
(11)有关美国环境立法可参见Merchant, Carolyn, The Columbia Guide to Americ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2.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6年04期
【原文出处】《赤峰学院学报》2006年01期第11~13页
【作者简介】滕海键,内蒙古赤峰学院政法系副教授,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在读博士。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内容提要】 | 20世纪的美国经历了三次环保运动的高涨期:20世纪初主要由西奥多·罗斯福和吉福德·平肖自上而下推动的以功利主义为主要信条的资源保护运动;20世纪30年代由富兰克林·罗斯福领导的以民间资源保护队为重要力量的具有应急性的资源保护运动;二战后60-70年代主要由知识层推动的大众广泛参与的具有更为深刻内涵的环境运动。每一次环保运动的高涨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它们也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美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环保实践的发展。 |
如上所述环境史是环保运动的产物,因此探究美国的环保运动是把握环境史的一个重要前提。美国的环保运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在美国现代历史上曾经先后兴起了三次环境保护运动的高潮,它构成了美国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美国现代环保运动的重大意义,本文意在通过对其简单回顾和评介借以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同仁的重视和关注。
一
美国第一次环境保护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达到高峰,那是一次主要由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科学家吉福德·平肖等人自上而下推动的以功利主义为主要信条的资源保护运动。
19世纪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自然资源耗费最严重的时期之一。自拓殖时代开始,北美大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拓植者相信那里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这种意识驱动之下,他们对大自然采取了肆意的、毫无顾忌的掠夺行为。到了19世纪下半叶,伴随着西部开发运动的高涨和边疆的终结,美国的资源供给出现了危机,美国西部大片森林、草原逐渐消失、土地板结和沙化,这一切促使所谓精英层的警觉,于是他们自上而下发动了一场资源保护运动。
美国第一次资源保护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是由政府官员、科学家和实业界人士组成的所谓“精英层”,①他们大多信奉的是吉福德·平肖的功利主义资源保护信条。吉福德·平肖是一位科学家,早年曾在欧洲学习过林业保护科学。平肖认为,自然资源应该加以科学的管理和聪明地利用,既要保护资源,又要有节制地使用资源;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经济的需要,又不以牺牲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代价。平肖有句名言,即总是“从最大多数人的最长久的最大利益出发”,这句话成了进步主义资源保护主义者的口头禅。②平肖的观点为西奥多·罗斯福所采纳,罗斯福上任后,将平肖领导的林业科升格为林业局,并给予平肖以领导资源保护运动的重任,在他们的推动下,美国掀起了第一次资源保护运动的高潮。
第一次资源保护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开辟、水利的综合治理以及森林保护和矿业治理等。1902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土地开垦法”并据此在农业部下设联邦土地开垦局,负责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以及土地开垦事宜。联邦土地开垦法的实施加速了西部大平原地区土地的开垦,客观上减少了林区土地开垦的压力。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罗斯福资源保护政策的重中之重。1905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权力移交法,农业部的林业处接管了林业保留地的管理权并升格为林业局,林业保留地更名为国家森林。平肖具体负责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国有森林的保护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在平肖的领导下,美国的国有森林资源的管理开始纳入正轨,国有森林储量迅速增加。从1905年到罗斯福卸任,西奥多·罗斯福共发布300多项行政命令新建和扩建国有森林,使国有森林面积增加3倍多,达1.5亿英亩,国有森林数目增至149个。在西奥多·罗斯福任内,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新建5个国家公园,面积达273577英亩,新建公园主要用于保护自然景观、矿泉和野生动物。1906年6月,罗斯福敦促国会通过国家纪念地法,根据该法令,罗斯福在离任前三年时间里创立了18个国家纪念地。1903年3月,罗斯福通过行政命令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从1903年3月到1909年3月,他又先后创立了50个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③
1908年5月,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召集各州州长、参众两院代表、最高法院法官、联邦政府内阁成员以及民间团体代表和专家学者等参加的规模盛大的全国性的自然资源保护大会。会议回顾和讨论了美国的资源状况和资源保护问题,认为自然资源是国家永久繁荣的根本基础,必须坚决杜绝浪费资源的现象。大会确定了自然资源保护的主要目标,要求联邦政府各部门之间、州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联邦和州政府之间加强合作,共同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科学保护。这次大会既是此前资源保护运动的总结,同时也为此后的资源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西奥多·罗斯福的环境保护政策既包括资源保护也包含着自然保护的内容,自然保护的倡导者主要是约翰·缪尔,他强调的是自然的美学价值;而资源保护的主要代表是吉福德·平肖,他的哲学基础则是理性主义,他强调的是资源的经济价值。④总体而言,西奥多·罗斯福的环境保护政策中功利主义成分占主导地位,他主要还是一个资源保护主义者,这在他对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黑奇黑奇河水坝的态度上可以得到证实。
从政治层面来看,第一次资源保护运动是联邦主义和新国家主义发展的结果,西奥多·罗斯福开创了联邦政府承担资源保护主要责任的先例,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此外,在资源保护运动的实践中,西奥多·罗斯福进行了一系列创造,他扩大了公共土地的面积,确立了公共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则;他改变了美国以国会为中心的政治传统,充分利用联邦政府的权力干预经济活动;他充分依靠科学家和专业人士来制定和实施资源保护政策,他的资源保护政策具有人本主义特点,这一切对后来美国的资源保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
美国第二次资源保护运动高涨期在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初,那是一次由富兰克林·罗斯福领导的某种程度上带有应急性的资源保护运动。
第二次资源保护运动是在美国面临双重危机,即经济大危机和持续萧条以及资源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兴起的,其目的在于缓解经济萧条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保护美国的自然资源并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30年代由于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持续的萧条,美国失业人数剧增,社会动荡不安。人祸伴随着天灾,从1932年到1936年,干旱、尘暴和洪灾等自然灾害不断地侵蚀着美国。在严峻的形势下,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倾向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任后把资源保护作为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美国的自然资源和改善环境。
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任后采取的首要措施是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从事资源保护工作。民间资源保护队是新政期间承担资源保护工作的主要力量,从1933年春到1942年夏,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动员和征募了大约300万青年在遍布全国的约5000个野营工作站从事森林、土地资源保护和国家公园游览设施建设等巨大工程,先后完成的工程项目计一万多个,谱写了美国资源保护历史上的壮美篇章。⑤
与此同时,为了科学规划和指导美国的资源保护工作,罗斯福下令调查全国自然资源状况。1933年6月罗斯福成立了全国计划局,1934年7月成立全国资源局取代全国计划局,1935年6月成立全国计划委员会替代全国资源局,1939年7月又成立全国资源计划局。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对全美的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调查,以利于从全局规划美国的资源保护政策。罗斯福具有战略眼光,他着眼于未来。他说:“全国性的思考,全国性的计划,全国性的行动,是未来子孙后代辈辈阻止全国性危机的三大要素。”⑥
为了把资源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积极推动通过了一系列资源保护立法,如1933年的“田纳西河流域工程法”,1934年的“泰勒放牧法”,1935年的“土地保护法”,1936年的“洪水控制法”,“土壤保护与合理使用土地法”,“印第安重建法”等等。在完善资源保护立法的同时,富兰克林·罗斯福积极建立保护自然资源的制度体系,如“土壤保护制度”、“全国森林制度”、“国家公园体制”等等,这些资源保护立法和制度建设将美国的资源保护运动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第二次资源保护运动的最突出成就体现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植树造林工作中。森林工程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和森林改造,这项任务主要由民间资源保护队承担。在1933年至1940年间,民间资源保护队植树超过200万英亩,计约20亿株树苗。在资源保护队组建之前的1932年,国有林区仅有25,000英亩新植林区。民间资源保护队组建之后,国有林区新植林面积迅速增长,仅在1933年就增加了70,000英亩,1936年达到高峰——235,075英亩。自1937年起,民间资源保护队年均植树造林约150,000英亩,到1940年,国有新植林总面积达1,333,000英亩,这其中有大约1,110,000英亩是民间资源保护队建立以来而新增加的。⑦
罗斯福的土地资源保护政策同样引人注目。1933年10月,罗斯福在内政部下设立了土地资源保护局,专门负责土地资源保护工作。1934年5月大尘暴发生后,罗斯福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土地资源状况调查,并加大了对全国土地侵蚀治理的力度。新政期间的土地侵蚀治理及保护工作就其规模而言是史无前例的,美国《幸福》杂志曾这样评价过:当我们从100年的长远观点来写我们这一代的历史时,治理侵蚀贫瘠的土地这件事将特别令人瞩目,它将成为这个时代伟大而最经久的成就。⑧
新政资源保护运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田纳西河流域工程计划,这是一个地区综合治理计划,它实现了田纳西河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典型意义。
同第一次资源保护运动一样,新政期间的资源保护运动也明显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富兰克林·罗斯福成长于进步主义时代,西奥多·罗斯福和吉福德·平肖曾对他产生过重大影响。不过与20世纪初的那次资源保护运动相比,第二次资源保护运动高潮无论就其规模和范围来讲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并且,政府对资源保护运动干预的力度加强了,资源保护运动的基础被扩展了,资源保护已经不再是少数上层精英的专利,大众环境意识开始萌发。
新政期间的资源保护运动也存在着不少缺陷:首先,它带有明显的应急性,其出发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紧迫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危机;其次,它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而忽视市场机制因而难具持久性;第三,它过多地强调功利性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自然的美学价值和荒野保护;最后,它的一些保护政策是片面的和不科学的,缺乏生态意识和生态观。这些缺陷在30年代中晚期都已被指出并由此引发了有关保护内涵的争论,这些争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加深了公众对资源保护内涵的认识,这为战后的环境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
美国的第三次环境保护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那是一次由知识层推动的大众普遍参与的具有更为广泛内涵的环境运动。
第三次环保运动较前两次有着更为复杂的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一方面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另一方面随着中产阶级队伍的扩大、生活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获得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呼声也日趋高涨。此外,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和信仰危机,各种运动(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女权运动和反主流文化运动等)此起彼伏。人们普遍对现实强烈不满,纷纷向传统的价值观提出挑战,认为人类在科学技术面前失去了自然本性,他们渴望回归大自然,这为环境运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⑨
与前两次资源保护运动不同的是,第三次环保运动发端于民众,它是在大众环境意识觉醒、环境保护要求高涨的情况下发生的。战后的环保运动由民众和政府两股力量推动而成。就民众而言,这种推动力主要来自弓;知识层和中产阶级,他们通过文章著述宣传环境危机意识和环保思想,成立各种环保团体和组织,发起各种环保运动和集会,呼吁整个社会和政府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的“地球日”是这一运动达到高峰的标志。
第三次环保运动的直接触发点是1962年雷切尔·卡森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该书以极其感人的笔调,通过惊心动魄的调查报告和一系列数字,描述了DDT等化学农药制剂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⑩
《寂静的春天》对美国公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力地激发了美国公众对环境污染的危机意识。该书同样引起了美国政界要人的重视,它促使美国政府在60-70年代把环境问题提到了一个战略高度,加大了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从而形成了第三次环境保护运动的高潮。
从美国政府的角度来讲,第三次环保运动主要以议会立法的形式体现出来,环境立法所涉及的范围被大大地扩展了,环境政策被纳入法制化轨道。与前两次资源保护运动不同,第三次环保运动的重点是治理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化学污染等。有关空气污染的立法主要包括:1955年的《大气污染控制援助法》,这是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联邦空气污染控制法。该法于1963年经全面修订后更名为《空气污染防治法》,以后又经多次修改。1970年又正式称为《清洁空气法》。水污染控制法,全面性的联邦立法是1948年的《联邦水污染控制法》,1965年修订后更名为《联邦水质法》,1972年又通过了《联邦水污染控制法案》。防治化学污染立法主要是1972年的《环境杀虫剂控制法》,该法授权环境保护局管理杀虫剂的使用,并控制在国内商业中的杀虫剂销售。”
在战后美国联邦政府的环境法律体系中,1970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部综合性立法具有划时代意义。该法体现了联邦政府环境政策的主要理念和价值取向,它对后来的美国环境立法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国家环境政策法》所确立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政策的大众参与制度、环境政策的执法和司法制度等,对美国的环境保护事业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家环境政策法》连同一系列环保专门法案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环保工作被纳入法制化轨道。
依据《国家环境政策法》,美国政府于1970年建立了联邦环境保护局,把分散于农业部、内政部、原子能委员会等部门的环保职能归并到一个统一的职能部门之下。环保局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准备环境质量年度报告,研究环境质量的条件和发展趋势等。环保局主要由专家组成,在行政上对总统负责,它有权为确保联邦环境政策的有效性而实施组织强制,环境保护局的成立大大提高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效能。
战后美国60-70年代的环保运动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它极大地推动了联邦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使得美国的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空气污染、水污染、化学污染以及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环保运动对美国的经济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因环境治理成本增加或破产倒闭或转移国外,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如环保产业开始兴起从而促使产业结构调整。环保运动还推动了环境学及相关学科的教育和研究的发展,70年代以来,在美国从小学到大学的研究生院都开设了环境研究课程,其中各大学的历史系都开始了有关环境史研究的课程。包括环境史在内的环境学研究也不断扩大并走向深入。环保运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被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而加以对待。环保运动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环境真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议题。
第三次环保运动无论就其深度、广度还是水平,都是前两次资源保护运动不可比拟的。第三次环保运动关注的不仅仅是资源保护问题,环境污染成为治理的重心;第三次环保运动真正成为一场大众化运动,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政府机构都广泛参与其中;更为重要的是,第三次环保运动以生态观为指导,生态环境观念已为大众所接受,这使得第三次环保运动具有更高的水准。第三次环保运动极大地激发了美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得美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注释:
①Cornelius M. Macher, Planting More Than Tree: The Conservation Corps of the American Environmental Movement,1929-1942, Bell & Howell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Company, 2001: 2.
②Gifford Pinchot, The Fight for Conserv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7: 40-52.
③孙港波.西奥多·罗斯福资源保护政策研究.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库.
④高国荣.环境史学在美国的兴起及其早期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4.
⑤Cornelius M. Maeher, Planting More Than Trees: The 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 of the American Environmental Movement, 1929-1942, Bell & Howell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Company, 2001. A. L. Riesch Owen, Conservation Under F. D. R. Praeger publishers, New York, 1983.
⑥刘建荣.罗斯福的国土建设政策与实践.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7):23.
⑦Reforestation by the C. C. C., Washington 1941: 4.
⑧威廉·爱·洛克腾堡;朱鸿恩,刘绪贻.罗斯福与新政.商务印书馆,1993.
⑨张延杰.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意识的产生.东北师大学报,2000,(4):22-27.
⑩卡逊;吕瑞兰.寂静的春天.科学出版社,1979.
(11)有关美国环境立法可参见Merchant, Carolyn, The Columbia Guide to Americ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