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与俄罗斯民族振兴
吴伟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5年08期
【原文出处】《当代世界》(京)2005年05期第12~14页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经历过这场战争的国家,都会以各种方式纪念那段永世难忘的历史。战争,尤其是让一个民族国家全力投入的反侵略战争,它所留给历史的,不仅仅是当时胜利的喜悦与光荣,更是一种精神的源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精神源泉。这一点,在俄罗斯和前苏联境内各国表现得十分突出。
        苏联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苏联在1941-1945年进行的伟大卫国战争,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苏联人民以其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担当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为战胜法西斯势力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苏联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升它的国际地位,从此成为令人注目的世界大国。
    苏联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当之无愧。在战争中,苏联不仅承受住了纳粹德国及其盟国施加的主要军事打击,而且最终战胜了它们。苏德战场战线最长的时候达到6000公里,范围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英、法、德、意等12个欧洲国家面积的总和。在苏德战场存在的1418个日日夜夜中,有93%的时间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他战场上,战斗没有如此紧张和残酷。纳粹德国有607个师是在这里被击溃的;而在北非战场、意大利战场和西欧战场,被英美等盟国击溃的只有176个德国师。不同阶段,法西斯集团至少有190个、最多有270个最有战斗力的师在与苏联红军作战:相应的数字,在北非战场是9到26个师,意大利战场是7到26个师,西欧战场56到75个师。据西方历史学家统计,在1941年至1944年间,纳粹德国军队,有93%是在与苏军作战中被歼灭的或打垮的。另外,侵略者拥有的总的技术兵器的绝大部分也是在苏德战场上损失的,其中包括近75%的坦克、火炮和75%以上的各种飞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从大的战略观点来看,……很难抹煞这样的事实,就是俄国军队所消灭的敌军士兵和武器的数量,比其他25个国家所消灭的敌军总数还多。”
    苏德战场成为决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局的最主要的战场,苏联人民和军队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首先意味着它要承受住巨大的压力和不幸,进行殊死的抗争。战争初期的失利并没有摧垮苏联人民的意志,正是在逆境和不幸中,苏联军民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精神被极大激发和调动起来。苏联党和政府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和政治体制以及计划经济下对国家资源的掌控,使国家迅速转入战时轨道,全国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作战整体。斯大林在1941年7月3日的广播演说中,把苏德战争称为两个国家之间“殊死的决战”,因此“这是苏维埃国家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是苏联各族人民生死存亡的问题”。稍后,在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大会上,斯大林再次号召,“使我们整个国家和苏联各族人民组成一个统一的战斗阵营,同我们的陆海军一起为我们祖国的荣誉和自由,为击溃德国军队而进行伟大的解放战争。”这些都表明,苏德之间的战争,已经不是两国军队之间的交锋了,它实际上已成为两个国家,不同民族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大搏斗,苏联要动员起全部力量和资源投入这场生死较量。联共(布)及其领导下的国家机关,制定了战时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针政策,作出重大的战略部署,指挥苏维埃国家的武装力量,掌握和支配着国家全部人力和物质资源,展开外交活动,争取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合作与支援,成为这场反侵略战争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作为爱国主义的鼓动者和实践者,战斗在前线和后方,成为反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站在这场较量最前线的无疑是苏联的武装力量。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成为鼓舞他们战斗的精神支柱。1942年7月,当德军一步步逼近斯大林格勒的关键时刻,国防人民委员会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在这一地域作战的部队稳定防线,没有命令不许撤退,“继续后退意味着断送我们自己,同时也断送了我们的祖国”,要为捍卫“苏联的每一寸领土而坚持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在这种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鼓励下,在不断强化的纪律约束下,坚守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2集团军官兵,与占优势的德军在每一片废墟、每一条街巷展开争夺。他们的事迹很快传遍前线和后方,成为苏军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典型范例。
    靠着这种精神的鼓舞和支撑,苏军在战争初期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让法西斯侵略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如果说,德军在1939年9月开始战争,到1941年6月进攻苏联之前,不到两年中在欧洲战场仅损失了10万人的话,那么在苏德战场的最初40天作战中,就损失了31万余人。也就是说,德军在苏联40天的损失,平均每昼夜是此前两年损失的55倍。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也是一场全民族的自卫和解放战争。纳粹德国的疯狂侵略,不仅破坏了苏联全体居民的和平生活,而且也从反面极大触发和调动起普通民众的爱国热情。纳粹占领制度公开的残暴和掠夺性质,使苏联人民在粉碎侵略者、捍卫祖国和家乡、解放沦为敌占区的兄弟姐妹这一点上,有了达成思想一致性的最广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后方的劳动者发奋生产,工人几乎没有休假,每天工作12个小时;群众的积极捐献,为前线多提供了2565架飞机和数千辆坦克,以及白银7700多公斤,黄金约90公斤,公民认购的公债19亿卢布,其中就有俄罗斯东正教会和教士捐献的财物。敌后的游击运动如火如荼,先后有280多万游击队员和地下工作者,还有成千上万的爱国群众成为游击运动的支持者和不拿枪的参加者。在1999年出版的四卷本《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官方和学术界主流观点,其中在评价敌后游击抵抗运动时说:“敌后抵抗运动是人们的爱国主义的鲜明展示,他们没有丧失胜利信念,准备为不仅仅是保卫家园、而且还有保卫祖国而献身。这是真正的人民运动。”
    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是一场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也是20世纪30、40年代集中展开的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苏联历史上,这是一次最广泛的全民动员和全民抗争,苏联全体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面对凶恶的侵略者,苏联人民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苏联人民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在斯大林、联共(布)和苏维埃政权统一的领导下,用巨大的代价赢得了战争,使这场战争成为一段光辉、胜利的历史,一个展现团结奋斗、不屈不挠精神的范例。
        激励俄罗斯振兴的宝贵财富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作为精神财富的宝贵价值,离开那个时期越远,越显得重要与珍贵。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剧变给原苏联境内各国提出一系列新的挑战,俄罗斯首当其冲。以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和西方民主政体为宗旨的激进改革运动,使俄罗斯社会经历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长时间的转型阵痛。同时,来自美国的单边主义、北约东扩、独联体势力范围不断遭到渗透等公开的和潜在的危机也严峻地摆在俄罗斯面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95年,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各国举行了一系列盛大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活动。叶利钦总统在有50多位国家首脑出席的纪念大会上点明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现实意义:“我们将在对俄罗斯来说是困难的时刻,庆祝取得伟大胜利半个世纪的纪念日。向着民主的文明的生活过渡是艰难的。但是我相信:就像50年前一样,爱国主义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将帮助我国人民克服种种困难。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做到这一点。”他特别强调,侵略者没能摧毁苏联人民的精神,制服其意志,并且任何时候这都是不可能的。而在这场战争中,“人民是胜利真正的缔造者和英雄。”
    五年后的世纪之交,俄罗斯也是面临着挑战与希望迈入21世纪的。所不同的,它面临的挑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严峻和艰巨。在俄罗斯国内,经济转轨和政治体制重塑带来的冲击与动荡,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削弱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激烈的民族冲突,不择手段对抗中央政府的分离势力和恐怖势力,对俄罗斯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在国际上,俄罗斯失去了原有的国际地位,其影响力急剧下降。北约东扩难以阻挡,美俄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举步维艰,科索沃危机斡旋失败,独联体一体化不尽如人意,以及全球化带给俄罗斯诸多负面影响,使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大为恶化,国家利益面临巨大威胁,可以说,到20世纪末,俄罗斯承受的外部世界的压力之大,面对的挑战之严峻,在苏联解体以来不曾有过。
    新上任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深切感受到俄罗斯面临着挑战与国家能力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对俄罗斯的落后深感忧虑。他以强国为目标,提出了一整套振兴俄罗斯的发展战略。针对“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历史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甚至三流国家的危险”,普京清醒地认识到,一切都取决于全体国民“能否团结起来,能否承担起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在2000年7月的国情咨文报告中,普京又对俄罗斯的未来做了明确定位:“俄罗斯惟一现实的选择是选择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这样的强国在一个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社会里是不可能的,俄罗斯社会必须要有统一的社会思想,这就是普京提出并倡导的“俄罗斯新思想”。普京为“俄罗斯思想”树立了两大支柱:一是“高于各种社会阶层、集团和种族利益的超国家的全人类价值观”,另一个就是“俄罗斯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的价值观”,它包括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在俄罗斯面临的局势下,爱国主义和强国意识就是保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保证俄罗斯最基本的国家利益,反对外来的威胁和干涉,内部的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这是实现振兴俄罗斯战略的前提。而作为最集中体现爱国主义、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的卫国战争,自然成为体现“俄罗斯思想”的极好教材。
    2001年6月,普京总统在卫国战争爆发60周年来临之际,专门就此发表了“告人民书”。他在说到法西斯的侵略目的时强调,法西斯“不光是要压制人民的意志,不光是要奴役人民,而且是要消灭整个民族。”伟大卫国战争“对于我们的祖国来说是一个考验民族精神牢固性的日子,是一个表明苏联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日子。”他特别赞扬了经历了这场战争的人们:“这是饱尝痛苦的人们,经历了可怕战争的所有苦难的人们,是不仅活过来,而且挺住了和胜利了的人们。”正是他们做了一件重要的事“保卫了祖国,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他们给了我们未来。”
    今年为迎接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俄罗斯进行了积极准备。政府早在去年年底就确定了届时举行名为“胜利”的隆重庆典,并且试图通过这样一场庆典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促进俄罗斯复兴大业,扭转独联体国家日渐离心的局面。普京总统亲自担任庆典活动组织委员会的主席,指示“采取一切措施,使庆祝活动的规模与事件的意义相符”。可见,纪念卫国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缅怀历史和过去的荣誉,面对当前俄罗斯和独联体各国普遍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国内局面,成功举行一次盛大的庆典不啻是一付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心剂”,将在这些国家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同时另一个更重要的意义是,希望此次重新唤起人类对和平的珍视,对战争、恐怖主义暴行的警惕。正如独联体国家所共同强调的,“人类在文明道路上的进一步发展不应伴随新的战争灾难和战争受害者”。^



返回2005年08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