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雅尔塔体系的终结与当今世界格局
张宇燕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5年08期
【原文出处】《当代世界》(京)2005年05期第9~11页
“雅尔塔体系”及其终结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945年5月苏美英攻克柏林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而在二战结束前夕,美、英、苏等国首脑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举行了一系列战略性会议,会议除了商讨影响战争全局的重大行动之外,也对战后的世界秩序做出了安排,形成了“雅尔塔体系”。所谓雅尔塔体系,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苏(主要是美、苏两国)按照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而建立起来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国成为战后“雅尔塔体系”的主导力量。不可否认,“雅尔塔体系”作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之一,从其历史意义上来说,有其积极的一面,殖民主义体系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迅速瓦解,民族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国际社会的多样性大大增加。但也必须看到,“雅尔塔体系”的实质仍是大国主宰国际事务的强权政治,它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安排战后世界,两分天下,使“雅尔塔体系”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战前的殖民主义在此也蜕变成了形式更为复杂多样的霸权主义。在这一体系下,美、苏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大国在国际安全中的一致原则得到确认;欧洲被分割为二,西欧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东欧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德国和朝鲜被一分为二,出现了东、西德国和南、北朝鲜;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东方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西方对峙和对抗,冷战成为美苏之间和东西方之间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战后美、苏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根本冲突则是冷战的起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对抗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开始,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则是冷战在军事领域的表现。美苏为中心的东西方冷战成为战后两极格局下国际关系的基调。“雅尔塔体系”在战后也演变成了以“华约”和“北约”为代表的东西方长达40余年的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一直持续到冷战结束。
“雅尔塔体系”是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的,和历来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所不同的一点在于,它是在大致和平的环境中结束的,作为“雅尔塔体系”主体之一的苏联不复存在,使得美国在国际领域中的优势进一步凸现出来,成了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雅尔塔体系”的终结对世界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世界格局在很多方面出现了战略真空,而长期以来在美苏两极争霸中被掩盖的各种矛盾不断爆发,各种新的威胁不断产生,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以及分裂主义等非传统威胁对国际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雅尔塔体系”终结之后,国际上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发展,美国虽然希望维持和加强其国际地位,实现全球霸业,构建一个由它来主导的“单极世界”,以确保21世纪仍然是美国世纪,但是其自身面临的困难不少,其他大国和国际组织则希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反对在国际事务中一切由美国做主的单边做法,强调奉行多边主义。在可预见的将来,世界格局中的“单边”与“多边”、“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斗争仍然不会停止,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可能出现激化的情形。
雅尔塔体系终结后的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终结之后,世界格局在广泛的领域内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格局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
首先,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主导并利用现行各种国际规则,保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冷战结束的客观后果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如此广阔的相对统一市场,出现了全球主要力量拥有如此广泛而坚实的共同既得利益之状态,出现了除非其内部发生分裂否则在一二十年内不会遇到挑战者的局面,以致有人声称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惟一可行的选择,历史开始了以西方价值观和制度的胜利作为终结的进程。其次,美国是这个既得利益国家集团中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咄咄逼人的力量,同时,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实力也在急剧提升。对美国霸权的理解必须要以发达国家作为一个利益集团为背景。换言之,美国只是整个西方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影响力的源泉也在于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的选择才特别值得关注。第三,在确立和实施国际规则的方式上,明显带有地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并开始呈现出北美、欧洲并立和亚洲加速组合之势。地区一体化无论就深度和广度而言都在加剧的背后,隐藏着各主要力量力求巩固和扩大势力范围,将于已有利的规则灌注其中以抵御区外竞争的动机。最后,尽管广大发展中国家拥有建立更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强烈愿望,并且在个别领域占有优势地位,比如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中国的人口规模,但总体来看,它们大都是现行不公平国际规则和由发达国家设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接受者,而且它们之间受益或受损情况又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在形成集体行动以谋求共同利益方面,还存在重重障碍,尚需要下大力气加深合作。
二、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世界范围内新的国际分工格局。
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为国际贸易、直接投资和技术扩散在深度、广度和数量上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得益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和市场开放,而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也总是伴随着大规模的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也得以积累。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和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应当承认,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历支持了“共赢”的观点。然而,全球化在为世界提供“共赢”机遇的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掉入“国际分工陷阱”的挑战。在整个国际分工链条中,发达国家凭借其资本、科技、人才,营销和消费方式上的优势或先机,占据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成为全球市场上为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伴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迅猛进步,不同国家或经济体之间,在获得接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机会与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业务活动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数字鸿沟”。换言之,全球化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够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就是这一小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之间还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它们竞相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如税收优惠,允诺最大限度地开放国内市场,承诺遵守发达国家制定的严厉的经济规则,甚至做出政治上的让步。
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团结起来,但要真正合成一股力量还需要跨越许多障碍。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之间拥有共同利益,后者为其通过合作来保障自身利益创造了条件。可是我们还要看到,共同利益只是合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数量过多,考虑到各国因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各异其利益也有所不同,同时考虑到采取集体行动的成本收益分担和享用常常不对等,再加上发达国家的分化政策,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组成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或形成一股国际力量的难度巨大,因而它们在制订国际规则的谈判过程中经常处于劣势。换言之,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合作往往具有局部性和暂时性。它们联合起来并且真正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条件尚不成熟。
三、发达国家既得利益集团内部“两极”格局初露端倪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和欧洲的分歧是深刻的和难以弥合的。我们已经看到,它们在构建未来世界秩序的路线和理念上存在差别,并在货币领域内竞争激烈。但关键在于,美国推进全球化的方式不啻是对欧洲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价值观的颠覆。欧洲是在对自身进行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认同美国。应该看到,美国和欧盟的综合实力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经停止。相对美国而言,欧洲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换言之,欧洲需要美国帮助和支持的程度要远远低于美国对欧洲的需要,至少欧洲已不再需要美国这个保护伞来满足其防务需要。在人口、产出、贸易、制造业等方面,一言以蔽之,在市场规模方面,欧盟已经超过美国。在曾经是比较薄弱的领域,即世界货币和金融市场方面,随着欧元和统一中央银行体系的创立,欧洲与美国在配置和享用全球金融资源能力上的差距也在大大缩小。欧元区和欧盟运作与扩大的方式,以及它们对待和处理国际争端的总体态度与手法(尽管欧洲内部各国之间有所差异),为其“软力量”的积累贡献甚大,彰显了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不合时宜或“失道寡助”。甚至仅从欧美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上看,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事实上已经在出现。以长远眼光看,未来最有可能和欧美平起平坐的一极就是亚洲,其中处于关键位置的是中日韩三国。
四、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问题空前严峻和紧迫,需要而且必须通过尽可能多的国家间的协调与合作方能解决。
全球问题主要是指那些涉及整个人类福利的长期和普遍问题,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六大类:贸易与投资规则的确立与执行;全球金融体系稳定;以恐怖主义、腐败、洗钱和非法移民等方式表现的跨国犯罪;人类健康,其中特别涉及到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和对转基因有机体的管理;环境与资源,包括气候、污染、生物多样性和热带雨林保护等;安全,包括防止地区冲突、多边维和,以及对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控制。这里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影响全球格局的两个长期因素:全球治理和与此有关的移民政策以及人口问题。需要各国共同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做出贡献。但找到有效的途径实现这个目标却困难重重。当今的超强国家美国在享有霸主收益的同时,没有能够尽到公正地和充足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义务,几乎所有的全球治理机构又都面临着合法性不足、透明度不够、责任心不强的困扰。今天,资本、技术及管理知识等生产要素都可以跨国界自由流动,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例外。许多狂热的自由市场原则的信奉者,也都回避了允许劳动力在这个星球上自由流动的主张。劳动力自由流动受阻,在更深的层次上暗示了经济全球化的限度。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大量吸收移民已成为这些国家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大量移民进入发达国家后带来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势必会波及这些国家的对外政策乃至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虽然已经寿终正寝。但在60年后的世界格局中仍然能够感受到其影响,世界仍然处在不断地深刻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影响和变化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5年08期
【原文出处】《当代世界》(京)2005年05期第9~11页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945年5月苏美英攻克柏林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而在二战结束前夕,美、英、苏等国首脑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举行了一系列战略性会议,会议除了商讨影响战争全局的重大行动之外,也对战后的世界秩序做出了安排,形成了“雅尔塔体系”。所谓雅尔塔体系,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苏(主要是美、苏两国)按照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而建立起来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国成为战后“雅尔塔体系”的主导力量。不可否认,“雅尔塔体系”作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之一,从其历史意义上来说,有其积极的一面,殖民主义体系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迅速瓦解,民族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国际社会的多样性大大增加。但也必须看到,“雅尔塔体系”的实质仍是大国主宰国际事务的强权政治,它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安排战后世界,两分天下,使“雅尔塔体系”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战前的殖民主义在此也蜕变成了形式更为复杂多样的霸权主义。在这一体系下,美、苏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大国在国际安全中的一致原则得到确认;欧洲被分割为二,西欧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东欧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德国和朝鲜被一分为二,出现了东、西德国和南、北朝鲜;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东方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西方对峙和对抗,冷战成为美苏之间和东西方之间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战后美、苏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根本冲突则是冷战的起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对抗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开始,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则是冷战在军事领域的表现。美苏为中心的东西方冷战成为战后两极格局下国际关系的基调。“雅尔塔体系”在战后也演变成了以“华约”和“北约”为代表的东西方长达40余年的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一直持续到冷战结束。
“雅尔塔体系”是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的,和历来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所不同的一点在于,它是在大致和平的环境中结束的,作为“雅尔塔体系”主体之一的苏联不复存在,使得美国在国际领域中的优势进一步凸现出来,成了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雅尔塔体系”的终结对世界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世界格局在很多方面出现了战略真空,而长期以来在美苏两极争霸中被掩盖的各种矛盾不断爆发,各种新的威胁不断产生,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以及分裂主义等非传统威胁对国际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雅尔塔体系”终结之后,国际上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发展,美国虽然希望维持和加强其国际地位,实现全球霸业,构建一个由它来主导的“单极世界”,以确保21世纪仍然是美国世纪,但是其自身面临的困难不少,其他大国和国际组织则希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反对在国际事务中一切由美国做主的单边做法,强调奉行多边主义。在可预见的将来,世界格局中的“单边”与“多边”、“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斗争仍然不会停止,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可能出现激化的情形。
雅尔塔体系终结后的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终结之后,世界格局在广泛的领域内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格局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
首先,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主导并利用现行各种国际规则,保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冷战结束的客观后果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如此广阔的相对统一市场,出现了全球主要力量拥有如此广泛而坚实的共同既得利益之状态,出现了除非其内部发生分裂否则在一二十年内不会遇到挑战者的局面,以致有人声称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惟一可行的选择,历史开始了以西方价值观和制度的胜利作为终结的进程。其次,美国是这个既得利益国家集团中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咄咄逼人的力量,同时,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实力也在急剧提升。对美国霸权的理解必须要以发达国家作为一个利益集团为背景。换言之,美国只是整个西方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影响力的源泉也在于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的选择才特别值得关注。第三,在确立和实施国际规则的方式上,明显带有地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并开始呈现出北美、欧洲并立和亚洲加速组合之势。地区一体化无论就深度和广度而言都在加剧的背后,隐藏着各主要力量力求巩固和扩大势力范围,将于已有利的规则灌注其中以抵御区外竞争的动机。最后,尽管广大发展中国家拥有建立更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强烈愿望,并且在个别领域占有优势地位,比如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中国的人口规模,但总体来看,它们大都是现行不公平国际规则和由发达国家设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接受者,而且它们之间受益或受损情况又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在形成集体行动以谋求共同利益方面,还存在重重障碍,尚需要下大力气加深合作。
二、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世界范围内新的国际分工格局。
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为国际贸易、直接投资和技术扩散在深度、广度和数量上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得益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和市场开放,而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也总是伴随着大规模的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也得以积累。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和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应当承认,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历支持了“共赢”的观点。然而,全球化在为世界提供“共赢”机遇的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掉入“国际分工陷阱”的挑战。在整个国际分工链条中,发达国家凭借其资本、科技、人才,营销和消费方式上的优势或先机,占据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成为全球市场上为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伴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迅猛进步,不同国家或经济体之间,在获得接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机会与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业务活动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数字鸿沟”。换言之,全球化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够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就是这一小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之间还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它们竞相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如税收优惠,允诺最大限度地开放国内市场,承诺遵守发达国家制定的严厉的经济规则,甚至做出政治上的让步。
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团结起来,但要真正合成一股力量还需要跨越许多障碍。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之间拥有共同利益,后者为其通过合作来保障自身利益创造了条件。可是我们还要看到,共同利益只是合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数量过多,考虑到各国因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各异其利益也有所不同,同时考虑到采取集体行动的成本收益分担和享用常常不对等,再加上发达国家的分化政策,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组成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或形成一股国际力量的难度巨大,因而它们在制订国际规则的谈判过程中经常处于劣势。换言之,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合作往往具有局部性和暂时性。它们联合起来并且真正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条件尚不成熟。
三、发达国家既得利益集团内部“两极”格局初露端倪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和欧洲的分歧是深刻的和难以弥合的。我们已经看到,它们在构建未来世界秩序的路线和理念上存在差别,并在货币领域内竞争激烈。但关键在于,美国推进全球化的方式不啻是对欧洲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价值观的颠覆。欧洲是在对自身进行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认同美国。应该看到,美国和欧盟的综合实力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经停止。相对美国而言,欧洲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换言之,欧洲需要美国帮助和支持的程度要远远低于美国对欧洲的需要,至少欧洲已不再需要美国这个保护伞来满足其防务需要。在人口、产出、贸易、制造业等方面,一言以蔽之,在市场规模方面,欧盟已经超过美国。在曾经是比较薄弱的领域,即世界货币和金融市场方面,随着欧元和统一中央银行体系的创立,欧洲与美国在配置和享用全球金融资源能力上的差距也在大大缩小。欧元区和欧盟运作与扩大的方式,以及它们对待和处理国际争端的总体态度与手法(尽管欧洲内部各国之间有所差异),为其“软力量”的积累贡献甚大,彰显了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不合时宜或“失道寡助”。甚至仅从欧美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上看,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事实上已经在出现。以长远眼光看,未来最有可能和欧美平起平坐的一极就是亚洲,其中处于关键位置的是中日韩三国。
四、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问题空前严峻和紧迫,需要而且必须通过尽可能多的国家间的协调与合作方能解决。
全球问题主要是指那些涉及整个人类福利的长期和普遍问题,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六大类:贸易与投资规则的确立与执行;全球金融体系稳定;以恐怖主义、腐败、洗钱和非法移民等方式表现的跨国犯罪;人类健康,其中特别涉及到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和对转基因有机体的管理;环境与资源,包括气候、污染、生物多样性和热带雨林保护等;安全,包括防止地区冲突、多边维和,以及对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控制。这里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影响全球格局的两个长期因素:全球治理和与此有关的移民政策以及人口问题。需要各国共同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做出贡献。但找到有效的途径实现这个目标却困难重重。当今的超强国家美国在享有霸主收益的同时,没有能够尽到公正地和充足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义务,几乎所有的全球治理机构又都面临着合法性不足、透明度不够、责任心不强的困扰。今天,资本、技术及管理知识等生产要素都可以跨国界自由流动,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例外。许多狂热的自由市场原则的信奉者,也都回避了允许劳动力在这个星球上自由流动的主张。劳动力自由流动受阻,在更深的层次上暗示了经济全球化的限度。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大量吸收移民已成为这些国家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大量移民进入发达国家后带来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势必会波及这些国家的对外政策乃至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虽然已经寿终正寝。但在60年后的世界格局中仍然能够感受到其影响,世界仍然处在不断地深刻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影响和变化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