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亚伯拉罕·林肯的历史新意
马小军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5年06期
【原文出处】《学习时报》(京)2005年0411期第⑨页


        统一还是分裂?
    140年前的那个春日——1865年4月14日。在日历上,这一天是耶稣殉难日。
    傍晚,处理完一天公务的美利坚合众国第17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心中似乎突然涌出某些不祥的预感。尽管身边人员劝说他取消晚间的公共活动,但秉持着“不能让人民失望”的意念,林肯和夫人晚上仍如约前往福特剧院观剧。是夜,剧院上演的是英国作家托姆·泰勒14年前的作品《我们美国的表兄弟》。幕间,由南方奴隶主派遣的杀手约翰·威尔克斯·布思,向林肯射出了一颗罪恶的子弹。4月15日上午7点22分10秒,亚伯拉罕·林肯, 这个被后人誉为“与闪电和长虹为伴在荒野草原成长起来的孩子”,这个其名字与全世界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奇式的人物,心脏停止了跳动。沉浸在悲哀之中的人们把刊载着《解放宣言》、葛提斯堡演说、致比克思比夫人的信和第二次就职演说的报纸珍藏起来,也珍藏起了林肯光辉的人生。在纽约百老汇大街一道披着黑纱、缀着白花的拱门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这个伟大的人物是历史的奇迹”。
    19世纪中叶,年轻的美国还远未有今天这样广袤的国土。北方诸州实行雇佣劳动制,工商业发展迅猛;南方诸州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驱使黑人奴隶,实行落后野蛮的奴隶制度。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引发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之间的尖锐矛盾:北部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渴求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充足的原料供应和广大的国内市场,因而要求废除黑奴制,这就对南方蓄奴州构成巨大的政治挑战;对于不断开发中的西部土地的建州问题,南方要求建成蓄奴州,北方则要成立自由州,为此,南北双方都力图控制联邦政府的统治大权;北方工商业主为了保护自身工商业的发展,防止欧洲产品竞争,反对自由贸易,主张关税保护;南部种植园奴隶主为了棉花、烟草等农产品能便利输往欧洲,并从欧洲输入廉价的工业产品,要求降低关税,主张自由贸易。南北经济政治矛盾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1860年11月7日,在激烈的政治角逐中,林肯作为北方共和党推荐的总统候选人,以39.8%的选票,低票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获胜的消息传来,实行奴隶制的南卡罗来纳州当日即升起表示脱离联邦、宣告独立的棕榈旗。12月20日,南卡罗来纳州举行特别代表大会,宣布独立。1861年1月9—11日,密西西比、佛罗里达、亚拉巴马、田纳西等州分别以议会或公民投票方式,决定脱离联邦。此后,又有佐治亚、德克萨斯、路易斯安娜等州效仿,到6月共有11个蓄奴州宣告独立,脱离联邦。1861年3月4日是林肯总统宣誓就职日,可是,南方各州于2月4日召开了所谓“南部邦联同盟会议”,抢先宣布了他们“选举”的“总统”——杰弗逊·戴维斯,并成立了南部国会,“首都”设在弗吉尼亚的里士满。至此,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即由蓄奴问题实质上转变成了南方11州要脱离联邦宣布“独立”的问题。林肯政府面临维护国家统一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面临分裂。战争一触即发。
        反脱离联邦法
    面对紧张的形势,林肯在就职前后一再发表讲话,劝说南方各州,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解决问题,把维护国家的统一置于首位,至于废除奴隶制问题可容后再议。美国国会1861年3月通过的法案,允许美国南部各州保持其奴隶制度,可不必马上改变,即承认美国目前“一国两制”的现实。在就职演说中,林肯表示:“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单凭自己的动议合法地退出联邦,任何为此而通过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然而,南方州的领导人却凭借其地大兵强、早有预谋,以及寄希望于英法等大国的物质援助、武装干涉和承认其独立,悍然打响了第一枪。1861年4月12日,“南部邦联”军队(史称南军)炮轰并攻陷了设在查尔斯顿港的萨姆特联邦军队(史称北军)要塞。4月15日,林肯政府发布讨伐令,下令征召七万五千人为恢复联邦的统一而战。为防止联邦分裂,美国国会通过了《反脱离联邦法》(anti-secession law),宣誓美国作为一个完整的国家,绝不容许分裂。美国的每个成员、每个公民与生俱来的天职与首要义务就是保卫美国的完整与统一。
        外国干涉
    美国内战(American Civil War),即南北战争爆发。在内战的开始阶段,北军屡战屡败,首都华盛顿几被攻陷。远在欧洲的英帝国匆忙承认南部同盟为“交战团体”,处于“事实上的国家状态”,并充当南方的军火供应基地,随时准备承认南部同盟。法、西、荷也宣布中立。1861年底,英国以“特伦特号事件”为借口,阴谋承认南部同盟,向联邦政府宣战。法国还乘机出兵墨西哥,占领墨西哥城,从南部对美国构成威胁。在此情况下,共和党内部的激进派及社会上的废奴主义者提出解放奴隶和武装黑人的主张。因为只有黑人得到解放,他们才会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连在一起,为国家拼命死战。林肯也意识到了解放奴隶的必要性。1862年5月国会通过了《宅地法》,规定一切忠于联邦的成年人,只要交付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在西部领取160英亩土地,在土地上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所有者。1862年7月17日,联邦政府颁布《没收法案》,宣布凡是参加叛乱的人为国事犯,要没收他们的财产,解放他们手中的奴隶。同一天国会通过《民兵法》,宣布凡是加入联邦军队的奴隶为自由人,其家人也为自由人。1862年9月22日,林肯以“战时措施”方式颁布解放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各州的奴隶应当被视作自由人,允许参加联邦军队。消息传到南方后,成千上万的奴隶逃往北方。短短几个月里,就有18.5万名黑人参加了北军。看得见的政治地位变化和可以立即得到的经济利益,使北军军威大振,人人勇于死战,战局为之大变。英国工人阶级也展开了支持北方的运动,迫使英国政府放弃了原来的干涉计划,所谓“承认”问题也不得不作罢。针对法国的所谓“调停”,1863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案,明确指出调停属“外国干涉”行为,而南部同盟纯属“内部叛乱”,“不属于国际问题”,“国会毫不犹豫地认为外国干预目前争端的任何建议,都是不合理的和不能容忍的”。法国的“调停”企图遂作罢。1863年7月,联邦军队在维克斯堡和葛底斯堡的大捷使战争发生了根本转折,彻底粉碎了英法等外国势力干涉的可能。1864年9月,北军一举攻下亚特兰大,两个月后开始著名的“向海洋进军”,在进军中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经济力量,使南方经济陷于瘫痪。在东线,格兰特将军统率北军把敌军驱逼到叛乱“首都”里士满附近。在一片胜利的形势下,林肯于1864年11月再度当选总统。1865年初,奴隶纷纷逃亡,南方种植园经济濒于瓦解。同时,北方海军实行的海上封锁,几乎断绝了南方与欧洲的贸易。1865年4月3日联邦军队攻克里士满。4月9日,南军陷入北军的重围之中,南军总司令李将军向北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投降。5月,被通缉的“南方邦联”“总统”杰弗逊·戴维斯被俘获。南北战争终告结束。原先脱离美国的各个州重新回到了联邦中,美利坚合众国恢复了统一。
        历史意义
    南北战争对于林肯来说,可谓背水一战,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南北战争使美国废弃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统一的美国为它在20世纪成为世界强国并最终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假设历史上美国未能成功遏止南方各州的分裂,统一的美国就不复存在,那么也就妄谈今日之美国。140年后的今天,作为一个中国人,回观这段美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故事,自然联想到中国的现实。今日之中国,正在成长为一个和平、民主、繁荣、和谐的,与她悠久的文明史和广袤的国土与众多人民相称的大国。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国家的统一,也必然是她和平崛起进程的题中应有之意。此次,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也正是促进国家统一的重大战略性举措,意涵深远。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通过协议、法律、条约、宣言等形式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反对外国干涉,适时颁布《反脱离联邦法》,规定从联邦分裂出去是违反法律的行为,联邦政府对南方各叛乱州的战争是合法的和正义的,并且是美国的内部事务,任何外国的干预都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的干涉,是决不允许的。已经通过并颁布实施的《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英文本使用的词汇与美国的《反脱离联邦法》完全相同:anti-secession law),以国内立法的形式明确宣示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问题是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内战(Chinese Civil War)遗留的问题。由于种种复杂的因素,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并未改变。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是,一旦出现“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则必须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当年,亚伯拉罕·林肯即是以如此伟大的勇气与胆略,带领美国人民取得内战的胜利,维护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统一。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林肯由于具有“独特的精神力量和伟大的人格”,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传奇人物,“他的地位相当于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基督。”林肯的牺牲,是为了美国的统一而牺牲。他的牺牲,为美国内战重重地画上了休止符,也使林肯自己成为了而后100多年中引导美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旗帜。140年过去了,回想起美国内战的故事,回想起林肯的牺牲,今天,走在和平崛起大道之上的中国人,面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重责,分明切实地从中感受到了一丝丝历史的新意。^



返回2005年06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