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航空母舰大战珊瑚海
章慕荣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5年06期
【原文出处】《文史天地》(贵阳)2005年02期第46~50页
【作者简介】章慕荣,安徽省天长市。
从澳大利亚往东,有一片面积达47.9万平方千米的汪洋大海,它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珊瑚海。在这片辽阔的热带海域里,珊瑚构造物异常发达,举世闻名的澳大利亚大堡礁,就位于珊瑚海的西侧。多少年来,珊瑚海平静得就像世外仙境,但随着1942年5月美国特混舰队和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在珊瑚海的遭遇, 宁静被打破了。这片曾经十分平和的美丽大海,不得不屏住呼吸,观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海空大战。
剑拔弩张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夺取了印支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数百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一时间,西南太平洋上数以千计的岛屿和三千余万平方海里的广大海域,成了日本的“内陆”与“领海”。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日本海军,随即策划起了在西太平洋的军事行动。
1942年4月,在威风凛凛的“大和”号巨型战列舰上,日本联合舰队举行作战研讨会。会上,日本海军部与陆军部以及联合舰队司令部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海军部与陆军部坚持继续南下,占领澳大利亚;联合舰队则主张东进,夺取离夏威夷只有1130海里的中途岛。最后,日本军令部不得不提出一个折衷的方案:日军在东、南两个方向上同时出击。在东方,日军直逼中途岛。在南方,日军的目标则是拿下新喀里多尼亚和斐济,形成切断美澳供应线的战略态势。
要拿下新喀里多尼亚和斐济,日本舰队就得经过珊瑚海,而美军在新几内亚岛东南岸的莫尔兹比港驻有重兵,澳大利亚在所罗门群岛南端的图拉吉港也建有基地,它们就像两个卫士一样,守护着珊瑚海。日军只有拔掉这两颗钉子,才能为南下珊瑚海铺平道路。
美国人很快就注意到了日军的新动向。4月中旬,设在澳大利亚科雷吉尔无线电情报站估计:日军的大型航母舰队将进入珊瑚海。这个重要的情报分析很快就被送到受命于危难的新任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W·尼米兹海军上将手里。有了这份情报,再加上参谋人员对监听到的大量日军密码电报的破译、分析,尼米兹基本搞清楚了日军南进计划的主要内容,甚至还查明了日军兵力的组成、出发日期和行动路线。
美军的情报工作令人满意,但是面对迫在眉睫的恶战,却愈发心急如焚:一旦美军失去了莫尔兹比港,不仅无法阻止日军对澳大利亚的进攻,而且还将失去重新夺回菲律宾群岛的希望。从日军投入的兵力来看,美军唯有集中太平洋舰队的全部力量,才能把日军挡回去。而此时自己手中的兵力却实在少得可怜——美军主力舰“黄蜂”航空母舰此时远在欧洲,“萨拉托加”号正在美国西海岸抢修;“企业”号和“大黄蜂”号组成的第16特混编队空袭东京尚未归来;现在能调动的就只有担负防卫美国本土任务的“约克城”号与“列克星顿”号两艘航空母舰了。
美军亟需集结兵力,而集结兵力的做法即意味着减少美国本土的防卫力量,一旦判断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直到美军情报部门再次保证,在珊瑚海战事开始后,日军绝不会同时进攻夏威夷时,尼米兹才下定决心要不顾一切,给予狂妄的日军以迎头痛击。
尼米兹命令弗莱彻海军少将指挥“约克城”号航母特混舰队迅速补充兵员、燃油,进驻珊瑚海一带实施巡逻与防御。同时,由菲奇海军少将指挥的“列克星顿”号航母特遣队,从珍珠港火速赶往珊瑚海,并于5月1日与弗莱彻在该海域会合。西南太平洋海区司令麦克阿瑟手下的海军部队也为尼米兹派出了一支增援部队,其中包括美军的“芝加哥”号巡洋舰,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号、“霍巴特”号重巡洋舰以及2艘驱逐舰。5月5日,在尼米兹的命令下,这些海上兵力合编成美第17 特混编队,总指挥为弗莱彻。
美国人忙着调兵遣将,日本人也没有闲着。他们派出去的攻打图拉吉的航母舰队,没费吹灰之力,就夺取了这个位于珊瑚前哨位置的战略要地。弗莱彻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率领“约克城”号航母编队北上,5月4日早晨,弗莱彻麾下的40架舰载机从“约克城”号上起飞,对图拉吉进行了多次空袭。
美国人的当头一棒让日本人吃惊不已,美军飞机既然能够空袭图拉吉,说明美军航母编队肯定就在附近。可就在美军空袭图拉吉的当天,尾冈少将指挥的4000人的莫尔兹比港攻略部队仍然按计划分乘14艘运输舰船,在日军轻巡洋舰“夕张”号以及6艘驱逐舰、4艘扫雷舰、2艘猎潜艇护卫下,浩浩荡荡地杀奔莫尔兹比港。
为了保护尾冈舰队,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西五十六大将派了两支实力雄厚的机动部队配合作战。一支由“祥凤”号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编成,由后藤有公海军少将指挥,担负直接掩护任务;一支由“瑞鹤”号和“翔鹤”号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6艘驱逐舰编成,由高木武雄海军中将指挥,担负间接掩护任务。两支掩护部队拉开距离,急速破浪南下,大摇大摆地于5月6日开进了珊瑚海。
初次交锋
5月6日,珊瑚海黑云低垂,恶浪翻滚。两支敌对航空母舰特混编队都在彼此搜索但由于天气过于恶劣,谁也没有发现对方。
第二天拂晓,麦克阿瑟接到一架侦察机发回的急电:“发现敌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4艘,方位西北。”太激动人心了, 这是美国人在太平洋战争中首次在海面上搜索到日军航母。麦克阿瑟将这一消息告知了弗莱彻。弗莱彻立即命令“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去攻击日军舰队。
7日上午10点,24架鱼雷机、36架轰炸机、16架战斗机从“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上腾空而起,扑向了日本舰队。飞机上看得很清楚,位于环列队列中央的,正是后藤舰队的“祥凤”号航空母舰,一架架闪着寒光的飞机停留在“祥凤”号的甲板上,等待着起飞的命令。
11点,美机展开了攻势,轰炸机俯冲在先,鱼雷机紧随其后,贴近海面,超低空向“祥凤”号飞来。不过,由于飞行员经验不足,美军只击落了几架正待起飞的日机。不久,美军舰载机重新组成编队,再次发起进攻。这次配合作战取得了明显效果,“祥凤”号身中13枚炸弹和7枚鱼雷,烈火在甲板上熊熊燃起, 舰上乱作一团,当最后一架美机准备投弹时,“祥凤”号已经变成了一团滚动着的火球,不久就沉入了大洋深处。
美军在这次战斗中只损失了3架轰炸机,而后藤舰队则因为失去了航母舰载机的空中掩护已无法再执行掩护任务,预定开往莫尔兹比的运兵舰队也就不敢贸然前行,最终耽置在了卢西亚德群岛。莫尔兹比港攻夺战的计划宣告流产。
几乎是与麦克阿瑟同时,高木也接到了来自日军战斗机的急电:“舰队以南约160海里,发现有1艘航空母舰的美特混编队。”兴奋至极的高木不假思索,即刻下达出击命令。由78架轰炸机、鱼雷机和战斗机组成的突击部队,在飞行队长高桥少佐的率领下,从“瑞鹤”号和“翔鹤”号上起飞。
就在空中攻击机群出发不久,高木却收到了一份与先前迥然不同的电报:“美特混舰队真正位置在卢西亚群岛东南方。”但此时再更改命令已不可能了,高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手下将错就错。当日军机群飞抵预定地点时,高桥才发现根本不是美国航母编队,而是一支由驱逐舰护航的加油船队。
于是,这两艘美舰成了美军航母的替死鬼。日军飞机分3批轮番对美军的加油船队进行攻击,一顿狂轰滥炸之后,33000吨的大型加油船“尼奥尚”号连中7颗炸弹和数枚鱼雷,燃起了冲天大火。不过它并没立即沉没,其在海上神奇般地漂泊了4天,直到美军驱逐舰“亨利”号及时赶到,救出船上的幸存者后,才忍痛用鱼雷将其击沉。“西姆斯”号驱逐舰虽然成功地闪避了三次攻击,但在正午时分仍被36架日机“群狼扑虎”般地击沉了。
未能给美特混舰队以致命打击,高木并不甘心。5月7日16时30分,他又派出一支由27架日军轰炸机、鱼雷机组成的突击机群。凭借日本飞行员优秀的夜战技能,高木打算乘黑夜让这把“空中攻击尖刀”刺向美国人的航母编队。
由于气象条件变化无常,日机不仅没有搜索到美舰,反而被“列克星敦”号上的雷达发现了。在雷达的引导下,美机突然出现在日机视野之中,一下子就打乱了日方的阵脚。几分钟后,日军就有8架鱼雷机和1架轰炸机被击落,余下的日军战机落荒而逃。
珊瑚海上的太阳已经西沉,夜幕与浓云把海面弄得一团漆黑。就在这时,海战史上最有趣的一幕喜剧发生了:那些号称受过夜战训练的日本飞行员被美国人打得晕头转向,在落荒而逃之后迷失了方向,居然认错了家门,把“列克星敦”号当成了日本航空母舰,频频发出识别信号,请求降落。美军一下子就察觉出这些不遵守降落规则的飞机肯定是日本人的,便指挥驱逐舰的防空火炮对空猛烈射击,吓得日机急忙向远处逃窜,最后只剩下6架返回了日军母舰。
首战失利,“空中攻击尖刀”断刃而归,高木的心头开始笼罩上了一层不祥的疑云。
海空鏖战
5月8日,两支航空母舰编队交锋的时刻到来了,美日双方指挥官纷纷派出侦察机对各自舰队的周围海域进行仔细搜索,力图先敌发现对方。
黎明将近,美侦察机首先发现了高木舰队,这是美军首次亲眼见到日本大型航母“翔鹤”号和“瑞鹤”号。飞行员马上报告了这一重要情报。2分钟后,美军第二侦察机中队长迪克森截获了一架日本侦察机发出的无线电报,电文正是美军舰队的确切方位:日本人已经发现美军舰队了!
紧张的出击准备开始了。
9点30分,弗莱彻下令81架美机分成5个编队从“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起飞,风驰电掣般扑向高木舰队。几乎同时,高木派出了80架战斗机,并下令“瑞鹤”号与“翔鹤”疏散至彼此相距8海里的位置。
最先到达高木舰队上空的是从“约克城”号上起飞的美机群。狡猾的“瑞鹤”号航母发现美军机群后,当即抽身向有雷雨的海域躲避,结果侥幸逃脱了美机攻击。而正在转向逆风航行,准备应战的“翔鹤”号却成了美机集中攻击的靶子。美军的鱼雷机、轰炸机全都扑向了“翔鹤”号,频频俯冲投弹。一枚炸弹正中该舰舰首,引爆了汽油,大火冲天而起,很快就蔓延至飞行甲板。鱼雷机也冒着日舰面炽烈的炮火,在1400米处发射了几十枚投雷,可惜无一命中目标。更让美国人懊恼的是,恶劣的气候也成了“翔鹤”号的“帮凶”,美机的瞄准镜和风机均被水汽蒙住,大大妨碍了飞行员的视线,致使“翔鹤”最终在下午13时逃离了战场。
就在美机群进攻日本航母的同时,从“瑞鹤”号与“翔鹤”号起飞的日本攻击机群也杀气腾腾地抵达美国舰队上空。与日军航母不同,“列克星敦”号所处的位置可谓万里无云,美舰和日机都能清晰地观察到对方。但由于留守兵力太少,菲奇少将决定起飞歼击机,在航空母舰附近迎击日本人。
仗着数量上的优势,日机排出了梯形攻击方阵,向“列克星敦”号直冲了过来。尽管美军高射炮火极为猛烈,但日机毫无惧色,照直穿过火网,从逆光方向低空抵近“列克星敦”号后,便向该舰的两舷进行了多方位的攻击。“列克星敦”号舰长薛尔曼上校站立舰桥,紧张地指挥航母躲避日机投下的鱼雷。但在日本鱼雷机疯狂地围攻下,“列克星敦”号防不胜防。薛尔曼眼见两条鱼雷向左舷驰来,却根本无法躲避,只得任由其命中“列克星敦”号的左舷前部。剧烈的爆炸掀起的水柱淹没了甲板,4万吨的庞然大物急速抖动。不多久,只听得“轰”一声巨响, 又一枚鱼雷击中了“列克星敦”号左舷下水线。薛尔曼此时已是周身麻木了。
紧接着,日本轰炸机又开始实施了俯冲轰炸。一枚炸弹击中了“列克星顿”号上的高射炮位,炮手顿时毙命。另一枚落在航母烟囱上,炸得舰面碎片横飞,鲜血掺杂着海水,淌满了甲板,情景十分凄惨。当薛尔曼大吼“左满舵”时,“列克星敦”号已是满目疮痍了。
激烈的海空大搏杀,“约克城”号自然也不能幸免。起初,巴克马斯特舰长自恃船体轻、机动性能好、像鲸鱼一般左右躲闪着从海面上飞窜而来的鱼雷。不料从空中坠下一颗重磅炸弹,穿过甲板在储藏室里爆炸,当场炸死数十人,舰内也燃起了大火。所幸经过数小时的抢救,“约克城”号总算逃过了丧失作战能力的厄运。
日本人的进攻虽然只有短短的9分钟,可对于美国第17特混舰队的航空母舰而言,则无异于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就在日军战机飞离战区,受重伤的“列克星敦”号从破裂的油管中溢出的汽油被发动机火花引燃,发生了大爆炸,火焰迅速从破口处四处蔓延。不久,舰上的照明系统便受到了致命的破坏,人们只得在黑暗与浓烟中凭借手电筒的微弱光线与烈火搏斗。火势越烧越旺,舰内气温已高达70℃,活像一座恐怖的火山。菲奇不得不命令薛尔曼马上组织弃舰。
当所有人员确实撤离后,为了不使“列克星顿”号被日军俘虏,弗莱彻忍痛命令“菲尔普斯”号驱逐舰用4枚鱼雷将其击沉。19时56分, “列克星敦”号消失在了汹涌的波涛中。
珊瑚海海战结束了,美国人虽付出了一艘航空母舰被炸沉、另一艘重创的巨大代价,却成功地挫败了日军攻占莫尔兹比港的战略企图,从而阻止了日军继续南侵,取得了战略上的重大胜利。而此次人类历史上的首次航母较量中,双方战舰并未交火,完全是舰载航空兵之间的激战,这无疑标志着航空母舰已作为舰队的主要攻击力量,海上立体战争的时代开始了。^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5年06期
【原文出处】《文史天地》(贵阳)2005年02期第46~50页
【作者简介】章慕荣,安徽省天长市。
剑拔弩张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夺取了印支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数百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一时间,西南太平洋上数以千计的岛屿和三千余万平方海里的广大海域,成了日本的“内陆”与“领海”。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日本海军,随即策划起了在西太平洋的军事行动。
1942年4月,在威风凛凛的“大和”号巨型战列舰上,日本联合舰队举行作战研讨会。会上,日本海军部与陆军部以及联合舰队司令部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海军部与陆军部坚持继续南下,占领澳大利亚;联合舰队则主张东进,夺取离夏威夷只有1130海里的中途岛。最后,日本军令部不得不提出一个折衷的方案:日军在东、南两个方向上同时出击。在东方,日军直逼中途岛。在南方,日军的目标则是拿下新喀里多尼亚和斐济,形成切断美澳供应线的战略态势。
要拿下新喀里多尼亚和斐济,日本舰队就得经过珊瑚海,而美军在新几内亚岛东南岸的莫尔兹比港驻有重兵,澳大利亚在所罗门群岛南端的图拉吉港也建有基地,它们就像两个卫士一样,守护着珊瑚海。日军只有拔掉这两颗钉子,才能为南下珊瑚海铺平道路。
美国人很快就注意到了日军的新动向。4月中旬,设在澳大利亚科雷吉尔无线电情报站估计:日军的大型航母舰队将进入珊瑚海。这个重要的情报分析很快就被送到受命于危难的新任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W·尼米兹海军上将手里。有了这份情报,再加上参谋人员对监听到的大量日军密码电报的破译、分析,尼米兹基本搞清楚了日军南进计划的主要内容,甚至还查明了日军兵力的组成、出发日期和行动路线。
美军的情报工作令人满意,但是面对迫在眉睫的恶战,却愈发心急如焚:一旦美军失去了莫尔兹比港,不仅无法阻止日军对澳大利亚的进攻,而且还将失去重新夺回菲律宾群岛的希望。从日军投入的兵力来看,美军唯有集中太平洋舰队的全部力量,才能把日军挡回去。而此时自己手中的兵力却实在少得可怜——美军主力舰“黄蜂”航空母舰此时远在欧洲,“萨拉托加”号正在美国西海岸抢修;“企业”号和“大黄蜂”号组成的第16特混编队空袭东京尚未归来;现在能调动的就只有担负防卫美国本土任务的“约克城”号与“列克星顿”号两艘航空母舰了。
美军亟需集结兵力,而集结兵力的做法即意味着减少美国本土的防卫力量,一旦判断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直到美军情报部门再次保证,在珊瑚海战事开始后,日军绝不会同时进攻夏威夷时,尼米兹才下定决心要不顾一切,给予狂妄的日军以迎头痛击。
尼米兹命令弗莱彻海军少将指挥“约克城”号航母特混舰队迅速补充兵员、燃油,进驻珊瑚海一带实施巡逻与防御。同时,由菲奇海军少将指挥的“列克星顿”号航母特遣队,从珍珠港火速赶往珊瑚海,并于5月1日与弗莱彻在该海域会合。西南太平洋海区司令麦克阿瑟手下的海军部队也为尼米兹派出了一支增援部队,其中包括美军的“芝加哥”号巡洋舰,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号、“霍巴特”号重巡洋舰以及2艘驱逐舰。5月5日,在尼米兹的命令下,这些海上兵力合编成美第17 特混编队,总指挥为弗莱彻。
美国人忙着调兵遣将,日本人也没有闲着。他们派出去的攻打图拉吉的航母舰队,没费吹灰之力,就夺取了这个位于珊瑚前哨位置的战略要地。弗莱彻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率领“约克城”号航母编队北上,5月4日早晨,弗莱彻麾下的40架舰载机从“约克城”号上起飞,对图拉吉进行了多次空袭。
美国人的当头一棒让日本人吃惊不已,美军飞机既然能够空袭图拉吉,说明美军航母编队肯定就在附近。可就在美军空袭图拉吉的当天,尾冈少将指挥的4000人的莫尔兹比港攻略部队仍然按计划分乘14艘运输舰船,在日军轻巡洋舰“夕张”号以及6艘驱逐舰、4艘扫雷舰、2艘猎潜艇护卫下,浩浩荡荡地杀奔莫尔兹比港。
为了保护尾冈舰队,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西五十六大将派了两支实力雄厚的机动部队配合作战。一支由“祥凤”号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编成,由后藤有公海军少将指挥,担负直接掩护任务;一支由“瑞鹤”号和“翔鹤”号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6艘驱逐舰编成,由高木武雄海军中将指挥,担负间接掩护任务。两支掩护部队拉开距离,急速破浪南下,大摇大摆地于5月6日开进了珊瑚海。
初次交锋
5月6日,珊瑚海黑云低垂,恶浪翻滚。两支敌对航空母舰特混编队都在彼此搜索但由于天气过于恶劣,谁也没有发现对方。
第二天拂晓,麦克阿瑟接到一架侦察机发回的急电:“发现敌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4艘,方位西北。”太激动人心了, 这是美国人在太平洋战争中首次在海面上搜索到日军航母。麦克阿瑟将这一消息告知了弗莱彻。弗莱彻立即命令“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去攻击日军舰队。
7日上午10点,24架鱼雷机、36架轰炸机、16架战斗机从“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上腾空而起,扑向了日本舰队。飞机上看得很清楚,位于环列队列中央的,正是后藤舰队的“祥凤”号航空母舰,一架架闪着寒光的飞机停留在“祥凤”号的甲板上,等待着起飞的命令。
11点,美机展开了攻势,轰炸机俯冲在先,鱼雷机紧随其后,贴近海面,超低空向“祥凤”号飞来。不过,由于飞行员经验不足,美军只击落了几架正待起飞的日机。不久,美军舰载机重新组成编队,再次发起进攻。这次配合作战取得了明显效果,“祥凤”号身中13枚炸弹和7枚鱼雷,烈火在甲板上熊熊燃起, 舰上乱作一团,当最后一架美机准备投弹时,“祥凤”号已经变成了一团滚动着的火球,不久就沉入了大洋深处。
美军在这次战斗中只损失了3架轰炸机,而后藤舰队则因为失去了航母舰载机的空中掩护已无法再执行掩护任务,预定开往莫尔兹比的运兵舰队也就不敢贸然前行,最终耽置在了卢西亚德群岛。莫尔兹比港攻夺战的计划宣告流产。
几乎是与麦克阿瑟同时,高木也接到了来自日军战斗机的急电:“舰队以南约160海里,发现有1艘航空母舰的美特混编队。”兴奋至极的高木不假思索,即刻下达出击命令。由78架轰炸机、鱼雷机和战斗机组成的突击部队,在飞行队长高桥少佐的率领下,从“瑞鹤”号和“翔鹤”号上起飞。
就在空中攻击机群出发不久,高木却收到了一份与先前迥然不同的电报:“美特混舰队真正位置在卢西亚群岛东南方。”但此时再更改命令已不可能了,高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手下将错就错。当日军机群飞抵预定地点时,高桥才发现根本不是美国航母编队,而是一支由驱逐舰护航的加油船队。
于是,这两艘美舰成了美军航母的替死鬼。日军飞机分3批轮番对美军的加油船队进行攻击,一顿狂轰滥炸之后,33000吨的大型加油船“尼奥尚”号连中7颗炸弹和数枚鱼雷,燃起了冲天大火。不过它并没立即沉没,其在海上神奇般地漂泊了4天,直到美军驱逐舰“亨利”号及时赶到,救出船上的幸存者后,才忍痛用鱼雷将其击沉。“西姆斯”号驱逐舰虽然成功地闪避了三次攻击,但在正午时分仍被36架日机“群狼扑虎”般地击沉了。
未能给美特混舰队以致命打击,高木并不甘心。5月7日16时30分,他又派出一支由27架日军轰炸机、鱼雷机组成的突击机群。凭借日本飞行员优秀的夜战技能,高木打算乘黑夜让这把“空中攻击尖刀”刺向美国人的航母编队。
由于气象条件变化无常,日机不仅没有搜索到美舰,反而被“列克星敦”号上的雷达发现了。在雷达的引导下,美机突然出现在日机视野之中,一下子就打乱了日方的阵脚。几分钟后,日军就有8架鱼雷机和1架轰炸机被击落,余下的日军战机落荒而逃。
珊瑚海上的太阳已经西沉,夜幕与浓云把海面弄得一团漆黑。就在这时,海战史上最有趣的一幕喜剧发生了:那些号称受过夜战训练的日本飞行员被美国人打得晕头转向,在落荒而逃之后迷失了方向,居然认错了家门,把“列克星敦”号当成了日本航空母舰,频频发出识别信号,请求降落。美军一下子就察觉出这些不遵守降落规则的飞机肯定是日本人的,便指挥驱逐舰的防空火炮对空猛烈射击,吓得日机急忙向远处逃窜,最后只剩下6架返回了日军母舰。
首战失利,“空中攻击尖刀”断刃而归,高木的心头开始笼罩上了一层不祥的疑云。
海空鏖战
5月8日,两支航空母舰编队交锋的时刻到来了,美日双方指挥官纷纷派出侦察机对各自舰队的周围海域进行仔细搜索,力图先敌发现对方。
黎明将近,美侦察机首先发现了高木舰队,这是美军首次亲眼见到日本大型航母“翔鹤”号和“瑞鹤”号。飞行员马上报告了这一重要情报。2分钟后,美军第二侦察机中队长迪克森截获了一架日本侦察机发出的无线电报,电文正是美军舰队的确切方位:日本人已经发现美军舰队了!
紧张的出击准备开始了。
9点30分,弗莱彻下令81架美机分成5个编队从“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起飞,风驰电掣般扑向高木舰队。几乎同时,高木派出了80架战斗机,并下令“瑞鹤”号与“翔鹤”疏散至彼此相距8海里的位置。
最先到达高木舰队上空的是从“约克城”号上起飞的美机群。狡猾的“瑞鹤”号航母发现美军机群后,当即抽身向有雷雨的海域躲避,结果侥幸逃脱了美机攻击。而正在转向逆风航行,准备应战的“翔鹤”号却成了美机集中攻击的靶子。美军的鱼雷机、轰炸机全都扑向了“翔鹤”号,频频俯冲投弹。一枚炸弹正中该舰舰首,引爆了汽油,大火冲天而起,很快就蔓延至飞行甲板。鱼雷机也冒着日舰面炽烈的炮火,在1400米处发射了几十枚投雷,可惜无一命中目标。更让美国人懊恼的是,恶劣的气候也成了“翔鹤”号的“帮凶”,美机的瞄准镜和风机均被水汽蒙住,大大妨碍了飞行员的视线,致使“翔鹤”最终在下午13时逃离了战场。
就在美机群进攻日本航母的同时,从“瑞鹤”号与“翔鹤”号起飞的日本攻击机群也杀气腾腾地抵达美国舰队上空。与日军航母不同,“列克星敦”号所处的位置可谓万里无云,美舰和日机都能清晰地观察到对方。但由于留守兵力太少,菲奇少将决定起飞歼击机,在航空母舰附近迎击日本人。
仗着数量上的优势,日机排出了梯形攻击方阵,向“列克星敦”号直冲了过来。尽管美军高射炮火极为猛烈,但日机毫无惧色,照直穿过火网,从逆光方向低空抵近“列克星敦”号后,便向该舰的两舷进行了多方位的攻击。“列克星敦”号舰长薛尔曼上校站立舰桥,紧张地指挥航母躲避日机投下的鱼雷。但在日本鱼雷机疯狂地围攻下,“列克星敦”号防不胜防。薛尔曼眼见两条鱼雷向左舷驰来,却根本无法躲避,只得任由其命中“列克星敦”号的左舷前部。剧烈的爆炸掀起的水柱淹没了甲板,4万吨的庞然大物急速抖动。不多久,只听得“轰”一声巨响, 又一枚鱼雷击中了“列克星敦”号左舷下水线。薛尔曼此时已是周身麻木了。
紧接着,日本轰炸机又开始实施了俯冲轰炸。一枚炸弹击中了“列克星顿”号上的高射炮位,炮手顿时毙命。另一枚落在航母烟囱上,炸得舰面碎片横飞,鲜血掺杂着海水,淌满了甲板,情景十分凄惨。当薛尔曼大吼“左满舵”时,“列克星敦”号已是满目疮痍了。
激烈的海空大搏杀,“约克城”号自然也不能幸免。起初,巴克马斯特舰长自恃船体轻、机动性能好、像鲸鱼一般左右躲闪着从海面上飞窜而来的鱼雷。不料从空中坠下一颗重磅炸弹,穿过甲板在储藏室里爆炸,当场炸死数十人,舰内也燃起了大火。所幸经过数小时的抢救,“约克城”号总算逃过了丧失作战能力的厄运。
日本人的进攻虽然只有短短的9分钟,可对于美国第17特混舰队的航空母舰而言,则无异于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就在日军战机飞离战区,受重伤的“列克星敦”号从破裂的油管中溢出的汽油被发动机火花引燃,发生了大爆炸,火焰迅速从破口处四处蔓延。不久,舰上的照明系统便受到了致命的破坏,人们只得在黑暗与浓烟中凭借手电筒的微弱光线与烈火搏斗。火势越烧越旺,舰内气温已高达70℃,活像一座恐怖的火山。菲奇不得不命令薛尔曼马上组织弃舰。
当所有人员确实撤离后,为了不使“列克星顿”号被日军俘虏,弗莱彻忍痛命令“菲尔普斯”号驱逐舰用4枚鱼雷将其击沉。19时56分, “列克星敦”号消失在了汹涌的波涛中。
珊瑚海海战结束了,美国人虽付出了一艘航空母舰被炸沉、另一艘重创的巨大代价,却成功地挫败了日军攻占莫尔兹比港的战略企图,从而阻止了日军继续南侵,取得了战略上的重大胜利。而此次人类历史上的首次航母较量中,双方战舰并未交火,完全是舰载航空兵之间的激战,这无疑标志着航空母舰已作为舰队的主要攻击力量,海上立体战争的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