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未来走向
张宏毅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5年03期
【原文出处】《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06期第48~56页
【作者简介】张宏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北京 100875)
【关 键 词】美国/超级大国/原因/未来走向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由一个人口不足300万,土地面积仅89万平方公里 ,在原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弱小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拥有937万多 平方公里土地,人口2.5亿以上,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2 8.6%(2004年)的超级大国。然而,一位英国学者对美国作了这样的评论,他说,“古往 今来,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这样强大”,但是,“还可以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 看美国。它其实是一个脆弱的超级大国”。[1]不管人们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事 实上,下述问题都会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美国究竟依靠了哪些力量和因素崛起为超级 大国?它真的也有脆弱的一面?它存在哪些内在矛盾?它今后可能的走向是什么?深入探讨 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借鉴美国发展的正反经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美国崛起的历程和原因分析
(一)崛起历程三阶段
从它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看,美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独立建国到发展为头号资本主义国家(1776—1945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北美1 3个英属殖民地的人民通过独立战争和1812——1814年第二次独立战争,彻底摆脱了英 国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又经过南北战争(1861—1865年),废 除了奴隶制度,大大推进了在自由劳动制度下美国工业化的进程。虽然1929—1933年的 全球经济危机使美国受到严重打击,但两次世界大战都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从而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从二战后初期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为第二阶段。当时的美国是与苏联并列的两个超级 大国之一。70年代初,由于过分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以及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美国 开始丧失绝对优势地位而被迫承认,决定世界今后命运的将不是美国一家,而是美、苏 、西欧、日本和中国五大力量中心。
从1991年底苏联解体至今是第三阶段。此时的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20世纪9 0年代美国率先走上发展信息经济的道路,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速度再次超过 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和美国经济实力的膨胀,使美国以唯一“超级大国 ”身份行事,摆出世界霸主的架势。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当局推行“ 单边主义”,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加速侵略扩张。这一趋势究竟会把美国引向何方 ?会给世界带来何种后果?是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二)美国崛起的原因分析
(1)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美国幅员辽阔,土地肥沃,可耕地占国土面积90%,与加拿大共有的五大湖泊所蓄淡水 约占世界淡水总量一半,并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恩格斯曾说,“美国拥有任何一个欧 洲国家所没有的大量资源和优越条件”。[2](P18)美国还据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北与加 拿大、南与墨西哥两个弱国相邻,东西有大西洋、太平洋两洋相隔,使其在两次大战中 不仅本土未受损伤,反而可以利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其它 大国享有如此的“天赋权利”。
(2)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民族精神
美国历来被称为多民族的国家。目前被美国公民列为自己出生地的国家和地区有156个 之多。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利坚民族形成了自己的许多特点。恩格斯曾经指出,“如果 我没有看错美国人”,那么,他们“在实践上走在所有人的前面,在理论上还在襁褓之 中,情况就是这样,而且也不能不是这样。此外,这是一个没有传统的(宗教传统除外) 、从民主共和国开始的国家,是一个比任何别的民族都要精力充沛的民族”。[3](P668 )
来自欧洲的移民绝大部分是劳动者,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远涉重洋来到北美,完全是 为生活所迫。而且,移民中有许多是清教徒。16、17世纪的清教教义反映了上升时期资 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反对英国封建专制王权的工具——英国国教,主张建立“廉洁的 ”民主的教会组织,因而招致英国王室的疯狂迫害。清教对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形成起了 独特的作用。清教徒们想方设法证明,努力工作就能取悦于上帝,发奋经商就会得到升 华,因为“上帝不会让一个人具有五分的才干只得到二分报酬”[4](P7)。教友们由此 而“极其勤劳,为聚敛财富而不辞劳苦与艰辛”。这种职业教义使宗教观和资产阶级经 济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清教徒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也对美国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德国哲学大师马克斯·韦伯于1904年到美国考察,在随后写出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 义精神》一书中指出,美国之所以能够产生出充满活力、发展迅速的市场经济,是和美 国新教徒的伦理道德、职业精神分不开的。
上述北美移民的特点,加上他们来到陌生土地上开拓和向西进军的经历,使得美利坚 民族养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科学的求实态度,以及藐视封建传统、趋向变 动的革新精神和强烈的自治愿望。“变动性是我们的生命”[5](P11),美国人常常这样 讲。而不断地变动有助于打破停滞和僵化,有助于革新。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意识 形态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 唤而获得新生”[6](P5)。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十分矛盾 的现象,一方面,由于生存发展的需要,在移民劳动者中间培养了互助精神;另一方面 ,以商业立国的美国其占主导地位价值观又是个人主义,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独立后美 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此外,在白人与有色人种关系上,一开始就形成了某种悖论并 深深影响到美国历史的发展。
北美殖民地居民在独立战争前有约275万白人移民,还有约100万印第安人和70万黑人 。几万年来生活在北美大陆上的印第安人被许多美国人承认是“唯一真正的美国人”, 并被一些史学家称赞为“一个伟大高尚的民族,我们这些欧洲裔或非洲裔的人是以他们 为祖先而自豪的”[7](P12)。然而,北美殖民者为了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对他们采取 了驱逐和屠杀的种族灭绝政策。对于黑人而言,自“1619年荷兰奴隶贩子从非洲贩来一 船黑人并把他们卖到种植园,这就是奴隶制的开始,结果在美国历史上造成了二百多年 的污渍”[8](P20)。由此,也就形成了美国历史上奴役和自由的悖论。美国创导的白人 间的自由平等在早期是以奴役黑人、屠杀印第安人为代价的。美国早期的发展就是建立 在这种畸形的社会基础之上。随着美国实力的增长,这种悖论今天在某种程度上正向全 世界扩展——美国利益集团企图把他们的自由建立在奴役世界人民的基础之上。
(3)有一部维护资产阶级长治久安的相对稳定的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个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而宪法的稳定性又是法治的本 质属性。美国宪法制定的过程及其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特点,对美国的发展起了重要作 用。
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后,在1777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上通过了《邦联条例》。 依据此条例建立的邦联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政府,每个州仍然是一 个独立国家。这造成许多州各自为政,流通货币杂乱不堪,内外贸易不能正常进行,经 济萧条日益严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以致引发1876年的谢司起义。共同的危机感使当 权的各派于1787年举行制宪会议,以制定新的宪法。
所有参加制宪会议的都是有产者代表。会议经过近4个月的激烈争论,于1787年9月17 日制定了宪法草案,并于1879年正式生效。后来又增加了称之为“权利法案”的前10条 修正案,在1791年12月经3/4的州批准,正式生效,成为宪法的一部分。
《联邦宪法》从阶级性质看,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宪法。对保持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稳定 和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宪法文字不多,全文不过7000余字,有序言和本文7条。美 国官方自称其为“简单明了又富有弹性”[9](P85)。200多年来除增加了“权利法案” 即前十条修正案外,总共仅26条修正案,且至今仍然适用,在世界宪法史上是绝无仅有 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只列基本原则,宪法自身随时代的演变而演变。而三权分立 与制衡被认为是美国建国先辈们一项得意之作。宪法中明确规定,行政、立法、司法三 个部门相互独立,各自执掌一部分权力,但三部门中没有任何一个能不受其他部门牵制 而行使自己的权力。美国这套权力分离与制衡的原则为稳定资产阶级国家制度发挥了重 要作用。后世一些美国学者赞扬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完成了伟大而持久的事业。他们的 最大成就,在于他们成功地将一个软弱无力、宗派林立的各州联盟转变成一个统一国家 。这个成就本身改变了美国的世界地位”[10](P71)。
(4)两次革命与多次改革为经济和综合国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775年开始的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使美国生产力获得第一次大解放;1 861—1865年内战废除了奴隶制,使生产力获得第二次大解放,从而使工业革命于19世 纪80年代完成。
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外对美国革命和历史形成了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早在殖民地 时期即已形成民主代议制政府的基础,只是经过18世纪革命而被固定下来;另一种观点 则相反,认为恰恰是这场革命对于国家的影响具有“激进的革命的性质”,正是“殖民 地政治体系的不民主是引起革命的主要原因”[12]。过去的苏联学者一般也认为“美国 国家基础形成于18世纪末的革命洪流中”(同上)。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戈登·伍德 给予美国革命以高度评价。他在《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一书中说,18世纪的美国革命 “这一极为重要的剧变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性质,而且决定性地影响了随后 的历史进程”。他用大量事实说明,尽管殖民地时期的北美民族有其许多独特性,但仍 带有英国和西欧社会许多不民主的专制性质的东西,只有革命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他说 ,“事实上,这场革命使后来的反对奴隶制和19世纪的妇女解放运动成为可能,也使我 们现在具有所有的平等观念成为可能。革命不仅彻底地改变了人伦关系和包括妇女地位 在内的社会关系,而且摧毁了至少两千年以来西方早已知晓的贵族统治”。[13](P3、6 -7)当然,无论是18世纪的独立战争或是19世纪60年代的内战,这两次革命的主力都是 广大的人民群众。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从建国伊始还经历了各种社会运动和改革,大到关系国计民生的 经济变革和政府改革,小到禁酒运动和涉及民风民俗,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比较突出的 有19世纪末的黑幕揭发者运动,20世纪初影响深远的进步运动,30年代初的罗斯福“新 政”和二次大战后60年代兴起的空前激烈的争取民权、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妇女平等权 利的运动和新左派运动等。这些运动迫使美国当局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这 个意义上讲,社会运动和改革已构成美国重要推动力,这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自我调节 能力,对维护和发展美国资本主义,特别是垄断主义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罗斯福“ 新政”改革在资本主义大国中率先放弃自由放任政策,由国家积极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 活,局部改变生产关系,迅速而大规模地将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处境,走“福利国家”道路,对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和美国 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一贯重视经济、教育、科技和人才的网罗
作为一个纯粹的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对资本增殖和扩展的强烈愿望,美国很懂得加强 经济这个根本。在两极格局走向解体的1991年,美国学者以“美国力量的源泉”为题, 再次强调经济这个根本。他们说,“如果美国的经济动摇了,它的国际势力根基也就动 摇了。这样,在未来若干年美国国家的核心外交政策的优先考虑和它的国内政策的优先 考虑必须是一致的,那就是加强美国的经济”[14]。
农业是美国经济的基础之一。过去200多年中美国农业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在18世 纪下半叶独立战争时期,全国95%人口务农。今天,这一数字不足2%。而且美国1/3的耕 地生产的农产品是为了出口。这在世界大国中绝无仅有。
为了解决工业化时期资金不足的问题,曾大量引进外资,并特别注意树立奖励发明和 技术创新意识。早在1790年联邦政府即正式成立专利局,管理发明创造。
美国新教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特别是高等教育在总体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 ,美国当局不断检讨教育中的问题,时时存在一种危机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由石油 危机引发经济危机,进而引起教育危机。美国全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给美国全体公民写了 一封题为“处境危险的国家:迫切需要进行教育改革”的公开信,指出国家教育基础正 在削弱,平庸之辈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将对国家和人民的未来构成威胁”[15](P1-2) 。敢于正视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对教育的重视。
美国一直鼓励科学和发明,其办法是促进思想自由交流,鼓励“实用知识”的发展和 网罗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创造力的人才。这样,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第二次科技 革命中,美国就已崭露头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兴起的以原子技术、空间技术 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其发源地就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美国又 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依靠信息网络优势,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速度上再次超过 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美国的科技投入也是无人可及的。19 99年,美国政府和私人研发投入近2500亿美元,超过了7大工业国中另外6国——日、德 、法、英、意和加拿大科研投入的总和。而且完善的研发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的投资机 制,使其庞大的科技投入产生了与之相符的成果。这些也正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进 入知识经济的原因。
美国成为科技强国与其广泛招揽科研人才有密切关系。作为一个主要由外来移民组成 的国家,美国不仅吸收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文化、科技和其它工艺,而且获得了许多优秀 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特别是美国移民政策中始终注重吸收那些具有高知识、高技术的 人才。例如,19世纪“从欧洲到美国的移民无疑组成近代时期最大规模的移民过程”。 在1846—1939年,移居美国的移民有84.9—97.5%来自欧洲。对来自亚洲等地的移民则 加以种种限制。二战以后,美国越来越重视从亚洲等第三世界国家挖掘人才。这种被联 合国称为“一种颠倒的技术转让”,使第三世界国家损失了一大笔宝贵财富。根据联合 国的数字,1960年到1987年共有82.5万专业人员移居到北美,其中绝大多数是第三世界 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字显示,1995年该国科学和工程项目的工 作人员达1200万,其中72%的人员出生在发展中国家。
(6)利用两次世界大战登上世界霸主地位
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空前浩劫,世界上各主要大国除美国外几乎无一 例外地遭到严重打击或削弱。美国由于有两洋之隔,远离战争中心而免遭破坏,反而利 用大战发了横财。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由债务国一跃而为债权国,成为全世界金融中心和财政剥 削中心。二战后,美国不仅摆脱了30年代严重的经济危机与萧条,而且大大发展了生产 力,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初期,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53.4 %(1948年),出口贸易的32.4%(1947年),黄金储备的74.5%(1948年)。美国靠战争的输 血而空前强大起来。当时,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宣称,20世纪是“美国世纪”。杜鲁门总 统在1945年12月的国情咨文中说,“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 了”。
(7)利用美元在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领域的霸权地位而获利
美国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指出:“美国霸权的基础,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 和它的核威慑力量扩大到了各个盟国。”[16](P156)
1944年8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基本上 按照美国方案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 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规定,35 美元等于1盎斯黄金,把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保持固定汇 率,从而使美元处于中心货币地位,并等同于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资产和国际支付手段 。美元起了世界货币作用,确立了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领域的霸权地位,为美 国的经济扩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由于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1947年10 月于日内瓦签订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同样首先适应了 美国的需要。1999年美国以其占世界4.5%的人口利用了世界85%的流动资本和72%的世界 储备。难怪在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一再强调“这个由美国起领导作用的”、上世纪40 年代形成的世界秩序一直存在,而美国“仍然是世界秩序的核心”。[17]
(8)利用“冷战”推行联合与壮大资本主义力量的策略
二战后美苏两国几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由于“ 冷战”这种疑似临战态势的不断持续,刺激了国防工业,从而“造就了美国尖端技术” 。而更重要的是给了美国以拉拢资本主义同盟者的天赐良机。
1947年3月,以反共主义为特征的杜鲁门主义提出后,同年6月就提出了援助西欧的马 歇尔计划。此计划以“复兴欧洲”为名,行控制西欧之实。从1948年4月到1952年6月, 4年时间,美国共拨款131.5亿美元援欧。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到 1951年底,原定期限为5年的马歇尔计划提前完成了。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 一箭几雕的目的。既稳定了西欧经济,防止社会动乱与革命的爆发,又使受援国沦为美 国的附庸和势力范围,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对于美国经济而言,它有助于美 国商品的输出,“它使那些生怕美国出口不景气的人为之陶醉”。这样,美国就利用“ 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了。而且 ,正如基辛格所说,从“冷战”开始,“美国选择了西方团结优先于东西方谈判的策略 ,它的确别无其他选择,因为它不能冒风险接受斯大林暗示和解之议,然后再发现他只 是利用谈判来破坏美国努力在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因此,遏制成了政策的指导原则,持 续了40年之久”[18](P398)。原西德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也说:“对苏联的态度,自 然地构成西方一切协调一致的总战略的基石。”[19](P18)美国一些学者更把这称之为 “软实力”的成功运用。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2004年7月 指出:“20世纪40年代,我们的优势比现在还要明显,‘马歇尔计划’帮助我们获得了 软实力。”[20]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看到,200多年来促使美国迅速崛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这些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在急速变化的美国社会和世界局势中,上述因素,或其中大 多数因素,还会继续发挥作用吗?美国今后会变得更加强大,还是会逐步走向衰落?这些 为世人关注的大问题,自然也应当是我们历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二、美国未来的走向——在保持世界第一强国地位的同时,全球霸权主义的衰落与国 力的相对下降是今后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有关美国兴衰的争论
美国官方第一次公开承认美国相对衰落的是美国总统尼克松。鉴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 年代初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在经济上不再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他在1971年7月 堪萨斯城讲话中不得不承认,世界上不仅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且有美国、西欧、苏 联、中国和日本5大力量中心。
美国学者中较早提出美国“相对衰落”的是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他在1 987年出版的《大国的兴衰》一书中认为:“同以往大国的兴衰史十分相象,美国也正 面临着可称之为‘帝国战线过长’的危险,美国全球利益和它所承担的义务的总和目前 已远远超过它能同时保卫的能力。”[21](P624)与保罗·肯尼迪持类似观点的有纽约大 学历史学教授唐纳德·怀特等。怀特是《美国世纪:作为世界强国美国的兴盛与衰落》 (中译本题名为《美国的兴盛与衰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的作者。
21世纪初,美国衰落论再次盛行。他们针对2001年“9.11”事件以来布什政府的所作 所为,指出“帝国的逻辑就是扩张的逻辑”。著名美国学者沃勒斯坦认为美国正在走下 坡路,因为美国和所有霸权强国一样,越来越把开支集中于军事以求保持力量,而奋发 向上的强国则将投资用于经济或新技术开发。本文开头提到的英国《观察家报》文章认 为美国其实是一个“脆弱的超级大国”,文章同样尖锐指出,美国战线过长,树敌过多 ,而事实上美国远不是无所不能。
与上述观点持相反看法的,最具代表性的当推1991年出版的《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 一书的作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他作为当时美国国内与 保罗·肯尼迪对立思潮的代表者认为,《大国的兴衰》未能认识到美国在当今世界不仅 拥有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力量优势,而且还有文化、价值观念、国民凝聚力等软力量 优势。因此,美国不同于历史上的一般大国,仍将会保持大国地位,而且注定由美国来 “建立全世界霸权”。但在2002年他出版的新著《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 独断专行》中,其观点有了某些变化。他反对在对外政策上一意孤行,即使在“9.11” 事件后,为了美国的利益也仍应奉行多边主义。
有的衰落论者不仅从美国对外扩张角度来剖析美国未来的趋势,而且还从美国实力本 身的脆弱性来进行分析。例如,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卢·多布斯说:“世界唯一的超级大 国在能源、资本甚至劳动力方面对其他国家越来越依赖,正使其变得更加脆弱不堪。我 们的国家政策使正处于鼎盛时期的美国走向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衰弱。”[22]日本《世界 报》也指出:“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美国具有压倒优势的实力。……其实,这是一种 误解。美国经济实力正在迅速弱化,以往支撑超群的军事力量的基础已开始动摇。”( 同上)
那么,究竟如何全面地认识美国的今天和明天?
(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一流强国的地位仍将维持
首先,美国实力具有全面性特点。200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2240亿美元,接 近于世界GDP的30%(28.6%),2002年更达10.4万亿美元;1999年,美国研究与开发投资 占世界研究与开发投资的45%,2002年,美国军事实力大大超过排在其后的8国军事实力 总和;美国还在对太空军事利用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此外,2002年世界100家最大的公 司中有59家在美国,世界10家最大的软件销售商有7家在美国。战后诺贝尔科技类奖项 获得者中,65%是美国人。总的说,美国经济的基本方面,包括生产和贸易规模、资源 禀赋、人才储备、资本数量、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还都处于较好状态。因此,正像保 罗·肯尼迪所指出的,“即使美国衰落到占有世界财富和力量的‘正常’比重,在未来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仅仅由于它的规模,美国在一个多极世界中仍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大国。”[21](P647)
第二,美国国内竞争的活力、调节机制和创新精神等对推动美国经济的作用不可低估 。
所谓创新,按照一些美国学者的说法,它比发明的含义要广得多。创新是发明和洞察 力的交集,是新发展和新方法融合的产物。由于知识经济的出现,创新的潜力特别巨大 。例如,美国经济在21世纪之初曾出现衰退迹象,但是2002年第一季度生产率又以8.6% 的年率增长,这是19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其中技术投资以7.5%的年率增长,工业设备 的投资以15.6%的年率增长,显示出美国经济的潜力仍然很大。究其原因,20世纪70年 代由技术投资、放松管制和全球化带来的生产率提高,都对美国经济繁荣有促进作用。 在科技管理体制上把握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许多政府部门都有自己的科 技研发计划;另一方面,总的科技研发工作由美国总统领衔的成立于1993年的国家技术 委员会负责,使整个科技研发工作迅速发展并获得相当的回报。此外,军转民成为美国 竞争力重要源泉。据报道,“军方研究的项目至少有60%可以用于民用领域”,“由于 大多数军工企业同时从事普通工业,所以它们自身也很注重商业再利用,这种自我利用 保障了技术的顺利转换”。总之,“美国将军事技术项目开发出的成果用于民用目的, 从而在重要的未来市场上取得领先。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23]。
还要看到,美国小企业数量巨大也是一个优势。据报道,今天,美国经济拥有大批形 式各异的企业,既有个人经营的小企业,也有全球最大公司。“今天,对美国经济起支 配作用的企业绝不是大公司。在全美所有的独立企业中,99%的企业雇用的员工人数不 到500人。……这些小企业雇用的工人数量占美国工人总数的52%。”“小企业源源不断 地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1990年至1995年间,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占全国的3/4 。它们也是新生力量进入美国经济的切入点。”“小企业的特殊优势在于它们能对不断 变化的经济形势迅速做出反应。”[24]
尽管美国和其它国家经济学家对于美国的经济状况,包括经济是否真的繁荣、生产率 是否真的实现了跳跃增长、“新经济”是真实的还是仅仅是一种“神话”,都有不同看 法,但上述这些例证说明,美国经济所具有的某些比其他资本主义大国略胜一筹的优势 ,在目前是一个客观存在。这些与美国存在的文化多样性和创新传统不无关系,而且对 今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仍将发挥促进作用。
总的看,当前美国不存在国力绝对衰落的前景。
(三)美国综合实力将相对下降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经济仍将发展并保持活力,但这不意味着它的综合实力在世 界上的优势地位会长久保持下去。
今天的美国虽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综合实力仍然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强大 ,但别的国家正在追赶上来。欧盟成员目前已由15国扩大到25国,其疆域从大西洋岸边 一直推进到俄罗斯边境,总人口达4.5亿,生产总值达9万多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欧盟 这个美国昔日的盟友,已崛起为美国经济的有力竞争者和美国霸权的有力挑战者。“冷 战”的结束也使美国失去了把欧洲国家捆绑到美国战车上的“理由”。作为国际关系中 具有身份特征的新角色的欧盟,必然在许多方面与美国保持距离。目前,人们已经用“ 从美苏冷战的终结,到美欧新冷战的开始”来形容美欧的新关系了。
俄罗斯今天仍然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在军事上与美国相互毁灭的国家。历经十余年的沧 桑巨变,俄罗斯已步入打造国家竞争力的新阶段。广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以及一度辉 煌的科教系统的复兴,开始令世界刮目相看。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经 济发展停滞之后,正在科技领域制定新的赶超美国的计划。日本仍具有超乎寻常的技术 革新能力,如1996年,在美国的前10位专利申请者中,有8位是日本人。
在多极格局中,中国的经济腾飞使得中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一极,并且“是唯一在 采取决定方面有着重大意义的自主行事的国家”[25]。
至于国际上正在成长的一些“潜在的极”,如东南亚国家联盟、印度、以巴西为核心 的南方共同市场等也都在迅速崛起。美国学者说,中国、印度、韩国以及其他国家正在 复制使美国成为创新中心的体制优势。这些国家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总之,多极化作为一种基本趋势正在世界范围内不可抑制地向前发展。美国的绝对优 势地位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挑战,美国的综合实力将相对下降。
这里,美国国内因素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西班牙《世界报》2003年5月19日的一篇 文章指出,“美国有着不可一世的强大外表,但是在帝国外表的背后却是反差悬殊的景 象”。
首先,财政赤字成隐患。据美国国会预算局2003年8月公布的预测报告,2003年9月30 日结束的2003年财政年度,联邦财政赤字将为4010亿美元,未来10年仍将赤字连年。预 计未来10年财政赤字累计将达5万亿美元以上。这必将对美国经济带来“长期的威胁” 。
其次,贫困人口大量增加。美国《卫报》2003年11月3日报道,美国贫困人口为3460万 ,占总人口1/8。大约3100万美国人被认为食物没有保障。其中有900多万人被农业部列 入“经受真正饥饿”的类别。2003年有6000万人付不起每年的医疗保险费用。医疗状况 明显恶化。
第三,企业道德进一步恶化。追逐利润和贪婪是资本主义的本性。但在相当长的一段 时期内,美国社会为了维系资本主义机制的正常运转,仍然强调信誉和通过法律手段以 抑制难以抑制的贪婪。投资商的信心一直被看作是资本主义成功的动力之源。然而20世 纪80——9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信誉大大恶化。2002年安然公司等大公 司因做假账和高层贪婪而被曝光,暴露出这些公司为了疯狂追逐利润而把经济活动变成 了一个大赌场。贪婪就像病毒一样,腐蚀着美国的企业文化。而且正如美国报纸所指出 的,“美国的问题是金钱控制政治”。尽管美国当局为了恢复公众信心而对安然公司等 采取法律制裁措施,但是正如美国原国务卿詹姆斯·贝克所说,“在20世纪90年代,贪 婪成为社会特征,没有力量可以克制贪婪”。
第四,“9.11”后遗症难以消除。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三年来,美国许 多老百姓心头笼罩的阴影似乎越来越重。许多人批评布什政府利用“9.11”悲剧上演了 一部跟“9.11”无关的大戏。许多人认为布什政府通过这场“没有理由”的“非正义” 的反伊战争,加上在那里发生的震惊世界的虐囚丑闻,在穆斯林世界播种了对美国人的 更多仇恨,这种仇美情绪被“基地”和其他恐怖组织所利用,增加了针对美军和美国人 的恐怖活动。许多美国人认为这正是布什“先发制人”的后遗症。美国当局频频提升警 戒级别,人们正常行动和言论自由受到监控和压制,新闻记者不能像往常那样自由发表 评论,人们必须留神谁在听你说话,等等。以致人们认为美国“正在变成一个警察国家 ”,“美国正在变得越来越保守,不再象以前那样自由和开放了”。长此下去,那些过 去曾经对促进美国迅速发展的因素不能不被日益削弱。
(四)美国全球霸权主义正在走向衰落
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是美国当权者的夙愿,这是由美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决定的。随着美 国实力的膨胀和过去的对手苏联的瓦解,这种霸权主义野心更加不可抑制,以至于给美 国本身带来严重的后果。
首先,美国国力不堪重负。这既表现在经济上,又表现在军事上。英国《金融时报》 指出,美国“根本无法承担全球军事优势、先发制人战争和国家重建这些无穷无尽的花 费”。2000年前,政府还有2400亿美元预算盈余,到2003年,亏空已达4000亿以上。目 前美国在全世界约130个国家和地区驻扎军队,其中部分直接参战。面对无休止的战斗 ,事实上,军队已不堪重负。
其次,美国正在全世界树敌。早在2000年,英国著名作家萨曼·拉什迪就尖锐地指出 :尽管美国有时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却发现自己面对一个更为强大的思想上的敌人,这 个敌人可能会变得比伊斯兰好战分子更难对付,它就是反美主义。眼下,反美风潮在世 界各地变得越来越强劲。然而,美国的做法恰恰在强化这种反美风潮。2001年“9.11” 事件后,布什政府借反恐的名义在世界各地大肆扩张,单边主义更加严重。
针对上述情况,2002年初一位俄罗斯学者指出:“2001年9月11日的惨剧完成了从苏联 解体后开始的苏联后世界的形成过程。在长达10年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对抗转向 本质上是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 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其采取的方式就越是残酷和 无情。”[26]
美国当局的所作所为,引起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约瑟夫·奈指出:“美国不会永远 保持霸权地位。如果我们自傲自大,对外部世界麻木不仁,浪费我们的软实力,我们就 会增加受到攻击的危险,卖空我们的价值观,加速我们优势的丧失。”他在其著作《美 国新权的困惑》的前言中最后写道,“我感到忧虑的是美国的前途。我们应该怎样增加 并有效利用源于我们根本价值观的力量,我们应该怎样应付全球信息时代美国面临的严 重挑战?”[27](P11)
但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恶性循环摆在美国面前。美国大财团资本的利益直接系于美国 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的输出。早在半个世纪前,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毫不隐晦地 说,“全世界都应当采用美国的制度”,因为“美国的制度只有成为全球制度之时,才 可能在美国生存下去”[28](P54)。另一位美国官员的话似乎为杜鲁门的表态做了注脚 。他在50多年前说:“资本主义是一个国际体系,一旦在国际上行动不开,就要彻底完 蛋的,为了这些理由,美国在战后需要一个开放的世界市场。”[29](P10)这种为了资 本帝国主义——美国一己私利的倒行逆施,不管以多么“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做后盾 ,终究是难以长久维持下去的。美国如果执意称霸,必将日益孤立,最终难以避免衰落 的结局。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5年03期
【原文出处】《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06期第48~56页
【作者简介】张宏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北京 100875)
【内容提要】 | 本文梳理了美国崛起的历程;分析了其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其 未来走向。 |
一、美国崛起的历程和原因分析
(一)崛起历程三阶段
从它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看,美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独立建国到发展为头号资本主义国家(1776—1945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北美1 3个英属殖民地的人民通过独立战争和1812——1814年第二次独立战争,彻底摆脱了英 国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又经过南北战争(1861—1865年),废 除了奴隶制度,大大推进了在自由劳动制度下美国工业化的进程。虽然1929—1933年的 全球经济危机使美国受到严重打击,但两次世界大战都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从而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从二战后初期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为第二阶段。当时的美国是与苏联并列的两个超级 大国之一。70年代初,由于过分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以及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美国 开始丧失绝对优势地位而被迫承认,决定世界今后命运的将不是美国一家,而是美、苏 、西欧、日本和中国五大力量中心。
从1991年底苏联解体至今是第三阶段。此时的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20世纪9 0年代美国率先走上发展信息经济的道路,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速度再次超过 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和美国经济实力的膨胀,使美国以唯一“超级大国 ”身份行事,摆出世界霸主的架势。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当局推行“ 单边主义”,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加速侵略扩张。这一趋势究竟会把美国引向何方 ?会给世界带来何种后果?是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二)美国崛起的原因分析
(1)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美国幅员辽阔,土地肥沃,可耕地占国土面积90%,与加拿大共有的五大湖泊所蓄淡水 约占世界淡水总量一半,并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恩格斯曾说,“美国拥有任何一个欧 洲国家所没有的大量资源和优越条件”。[2](P18)美国还据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北与加 拿大、南与墨西哥两个弱国相邻,东西有大西洋、太平洋两洋相隔,使其在两次大战中 不仅本土未受损伤,反而可以利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其它 大国享有如此的“天赋权利”。
(2)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民族精神
美国历来被称为多民族的国家。目前被美国公民列为自己出生地的国家和地区有156个 之多。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利坚民族形成了自己的许多特点。恩格斯曾经指出,“如果 我没有看错美国人”,那么,他们“在实践上走在所有人的前面,在理论上还在襁褓之 中,情况就是这样,而且也不能不是这样。此外,这是一个没有传统的(宗教传统除外) 、从民主共和国开始的国家,是一个比任何别的民族都要精力充沛的民族”。[3](P668 )
来自欧洲的移民绝大部分是劳动者,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远涉重洋来到北美,完全是 为生活所迫。而且,移民中有许多是清教徒。16、17世纪的清教教义反映了上升时期资 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反对英国封建专制王权的工具——英国国教,主张建立“廉洁的 ”民主的教会组织,因而招致英国王室的疯狂迫害。清教对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形成起了 独特的作用。清教徒们想方设法证明,努力工作就能取悦于上帝,发奋经商就会得到升 华,因为“上帝不会让一个人具有五分的才干只得到二分报酬”[4](P7)。教友们由此 而“极其勤劳,为聚敛财富而不辞劳苦与艰辛”。这种职业教义使宗教观和资产阶级经 济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清教徒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也对美国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德国哲学大师马克斯·韦伯于1904年到美国考察,在随后写出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 义精神》一书中指出,美国之所以能够产生出充满活力、发展迅速的市场经济,是和美 国新教徒的伦理道德、职业精神分不开的。
上述北美移民的特点,加上他们来到陌生土地上开拓和向西进军的经历,使得美利坚 民族养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科学的求实态度,以及藐视封建传统、趋向变 动的革新精神和强烈的自治愿望。“变动性是我们的生命”[5](P11),美国人常常这样 讲。而不断地变动有助于打破停滞和僵化,有助于革新。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意识 形态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 唤而获得新生”[6](P5)。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十分矛盾 的现象,一方面,由于生存发展的需要,在移民劳动者中间培养了互助精神;另一方面 ,以商业立国的美国其占主导地位价值观又是个人主义,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独立后美 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此外,在白人与有色人种关系上,一开始就形成了某种悖论并 深深影响到美国历史的发展。
北美殖民地居民在独立战争前有约275万白人移民,还有约100万印第安人和70万黑人 。几万年来生活在北美大陆上的印第安人被许多美国人承认是“唯一真正的美国人”, 并被一些史学家称赞为“一个伟大高尚的民族,我们这些欧洲裔或非洲裔的人是以他们 为祖先而自豪的”[7](P12)。然而,北美殖民者为了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对他们采取 了驱逐和屠杀的种族灭绝政策。对于黑人而言,自“1619年荷兰奴隶贩子从非洲贩来一 船黑人并把他们卖到种植园,这就是奴隶制的开始,结果在美国历史上造成了二百多年 的污渍”[8](P20)。由此,也就形成了美国历史上奴役和自由的悖论。美国创导的白人 间的自由平等在早期是以奴役黑人、屠杀印第安人为代价的。美国早期的发展就是建立 在这种畸形的社会基础之上。随着美国实力的增长,这种悖论今天在某种程度上正向全 世界扩展——美国利益集团企图把他们的自由建立在奴役世界人民的基础之上。
(3)有一部维护资产阶级长治久安的相对稳定的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个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而宪法的稳定性又是法治的本 质属性。美国宪法制定的过程及其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特点,对美国的发展起了重要作 用。
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后,在1777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上通过了《邦联条例》。 依据此条例建立的邦联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政府,每个州仍然是一 个独立国家。这造成许多州各自为政,流通货币杂乱不堪,内外贸易不能正常进行,经 济萧条日益严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以致引发1876年的谢司起义。共同的危机感使当 权的各派于1787年举行制宪会议,以制定新的宪法。
所有参加制宪会议的都是有产者代表。会议经过近4个月的激烈争论,于1787年9月17 日制定了宪法草案,并于1879年正式生效。后来又增加了称之为“权利法案”的前10条 修正案,在1791年12月经3/4的州批准,正式生效,成为宪法的一部分。
《联邦宪法》从阶级性质看,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宪法。对保持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稳定 和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宪法文字不多,全文不过7000余字,有序言和本文7条。美 国官方自称其为“简单明了又富有弹性”[9](P85)。200多年来除增加了“权利法案” 即前十条修正案外,总共仅26条修正案,且至今仍然适用,在世界宪法史上是绝无仅有 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只列基本原则,宪法自身随时代的演变而演变。而三权分立 与制衡被认为是美国建国先辈们一项得意之作。宪法中明确规定,行政、立法、司法三 个部门相互独立,各自执掌一部分权力,但三部门中没有任何一个能不受其他部门牵制 而行使自己的权力。美国这套权力分离与制衡的原则为稳定资产阶级国家制度发挥了重 要作用。后世一些美国学者赞扬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完成了伟大而持久的事业。他们的 最大成就,在于他们成功地将一个软弱无力、宗派林立的各州联盟转变成一个统一国家 。这个成就本身改变了美国的世界地位”[10](P71)。
(4)两次革命与多次改革为经济和综合国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775年开始的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使美国生产力获得第一次大解放;1 861—1865年内战废除了奴隶制,使生产力获得第二次大解放,从而使工业革命于19世 纪80年代完成。
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外对美国革命和历史形成了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早在殖民地 时期即已形成民主代议制政府的基础,只是经过18世纪革命而被固定下来;另一种观点 则相反,认为恰恰是这场革命对于国家的影响具有“激进的革命的性质”,正是“殖民 地政治体系的不民主是引起革命的主要原因”[12]。过去的苏联学者一般也认为“美国 国家基础形成于18世纪末的革命洪流中”(同上)。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戈登·伍德 给予美国革命以高度评价。他在《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一书中说,18世纪的美国革命 “这一极为重要的剧变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性质,而且决定性地影响了随后 的历史进程”。他用大量事实说明,尽管殖民地时期的北美民族有其许多独特性,但仍 带有英国和西欧社会许多不民主的专制性质的东西,只有革命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他说 ,“事实上,这场革命使后来的反对奴隶制和19世纪的妇女解放运动成为可能,也使我 们现在具有所有的平等观念成为可能。革命不仅彻底地改变了人伦关系和包括妇女地位 在内的社会关系,而且摧毁了至少两千年以来西方早已知晓的贵族统治”。[13](P3、6 -7)当然,无论是18世纪的独立战争或是19世纪60年代的内战,这两次革命的主力都是 广大的人民群众。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从建国伊始还经历了各种社会运动和改革,大到关系国计民生的 经济变革和政府改革,小到禁酒运动和涉及民风民俗,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比较突出的 有19世纪末的黑幕揭发者运动,20世纪初影响深远的进步运动,30年代初的罗斯福“新 政”和二次大战后60年代兴起的空前激烈的争取民权、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妇女平等权 利的运动和新左派运动等。这些运动迫使美国当局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这 个意义上讲,社会运动和改革已构成美国重要推动力,这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自我调节 能力,对维护和发展美国资本主义,特别是垄断主义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罗斯福“ 新政”改革在资本主义大国中率先放弃自由放任政策,由国家积极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 活,局部改变生产关系,迅速而大规模地将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处境,走“福利国家”道路,对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和美国 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一贯重视经济、教育、科技和人才的网罗
作为一个纯粹的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对资本增殖和扩展的强烈愿望,美国很懂得加强 经济这个根本。在两极格局走向解体的1991年,美国学者以“美国力量的源泉”为题, 再次强调经济这个根本。他们说,“如果美国的经济动摇了,它的国际势力根基也就动 摇了。这样,在未来若干年美国国家的核心外交政策的优先考虑和它的国内政策的优先 考虑必须是一致的,那就是加强美国的经济”[14]。
农业是美国经济的基础之一。过去200多年中美国农业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在18世 纪下半叶独立战争时期,全国95%人口务农。今天,这一数字不足2%。而且美国1/3的耕 地生产的农产品是为了出口。这在世界大国中绝无仅有。
为了解决工业化时期资金不足的问题,曾大量引进外资,并特别注意树立奖励发明和 技术创新意识。早在1790年联邦政府即正式成立专利局,管理发明创造。
美国新教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特别是高等教育在总体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 ,美国当局不断检讨教育中的问题,时时存在一种危机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由石油 危机引发经济危机,进而引起教育危机。美国全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给美国全体公民写了 一封题为“处境危险的国家:迫切需要进行教育改革”的公开信,指出国家教育基础正 在削弱,平庸之辈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将对国家和人民的未来构成威胁”[15](P1-2) 。敢于正视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对教育的重视。
美国一直鼓励科学和发明,其办法是促进思想自由交流,鼓励“实用知识”的发展和 网罗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创造力的人才。这样,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第二次科技 革命中,美国就已崭露头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兴起的以原子技术、空间技术 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其发源地就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美国又 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依靠信息网络优势,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速度上再次超过 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美国的科技投入也是无人可及的。19 99年,美国政府和私人研发投入近2500亿美元,超过了7大工业国中另外6国——日、德 、法、英、意和加拿大科研投入的总和。而且完善的研发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的投资机 制,使其庞大的科技投入产生了与之相符的成果。这些也正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进 入知识经济的原因。
美国成为科技强国与其广泛招揽科研人才有密切关系。作为一个主要由外来移民组成 的国家,美国不仅吸收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文化、科技和其它工艺,而且获得了许多优秀 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特别是美国移民政策中始终注重吸收那些具有高知识、高技术的 人才。例如,19世纪“从欧洲到美国的移民无疑组成近代时期最大规模的移民过程”。 在1846—1939年,移居美国的移民有84.9—97.5%来自欧洲。对来自亚洲等地的移民则 加以种种限制。二战以后,美国越来越重视从亚洲等第三世界国家挖掘人才。这种被联 合国称为“一种颠倒的技术转让”,使第三世界国家损失了一大笔宝贵财富。根据联合 国的数字,1960年到1987年共有82.5万专业人员移居到北美,其中绝大多数是第三世界 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字显示,1995年该国科学和工程项目的工 作人员达1200万,其中72%的人员出生在发展中国家。
(6)利用两次世界大战登上世界霸主地位
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空前浩劫,世界上各主要大国除美国外几乎无一 例外地遭到严重打击或削弱。美国由于有两洋之隔,远离战争中心而免遭破坏,反而利 用大战发了横财。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由债务国一跃而为债权国,成为全世界金融中心和财政剥 削中心。二战后,美国不仅摆脱了30年代严重的经济危机与萧条,而且大大发展了生产 力,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初期,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53.4 %(1948年),出口贸易的32.4%(1947年),黄金储备的74.5%(1948年)。美国靠战争的输 血而空前强大起来。当时,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宣称,20世纪是“美国世纪”。杜鲁门总 统在1945年12月的国情咨文中说,“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 了”。
(7)利用美元在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领域的霸权地位而获利
美国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指出:“美国霸权的基础,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 和它的核威慑力量扩大到了各个盟国。”[16](P156)
1944年8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基本上 按照美国方案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 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规定,35 美元等于1盎斯黄金,把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保持固定汇 率,从而使美元处于中心货币地位,并等同于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资产和国际支付手段 。美元起了世界货币作用,确立了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领域的霸权地位,为美 国的经济扩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由于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1947年10 月于日内瓦签订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同样首先适应了 美国的需要。1999年美国以其占世界4.5%的人口利用了世界85%的流动资本和72%的世界 储备。难怪在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一再强调“这个由美国起领导作用的”、上世纪40 年代形成的世界秩序一直存在,而美国“仍然是世界秩序的核心”。[17]
(8)利用“冷战”推行联合与壮大资本主义力量的策略
二战后美苏两国几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由于“ 冷战”这种疑似临战态势的不断持续,刺激了国防工业,从而“造就了美国尖端技术” 。而更重要的是给了美国以拉拢资本主义同盟者的天赐良机。
1947年3月,以反共主义为特征的杜鲁门主义提出后,同年6月就提出了援助西欧的马 歇尔计划。此计划以“复兴欧洲”为名,行控制西欧之实。从1948年4月到1952年6月, 4年时间,美国共拨款131.5亿美元援欧。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到 1951年底,原定期限为5年的马歇尔计划提前完成了。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 一箭几雕的目的。既稳定了西欧经济,防止社会动乱与革命的爆发,又使受援国沦为美 国的附庸和势力范围,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对于美国经济而言,它有助于美 国商品的输出,“它使那些生怕美国出口不景气的人为之陶醉”。这样,美国就利用“ 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了。而且 ,正如基辛格所说,从“冷战”开始,“美国选择了西方团结优先于东西方谈判的策略 ,它的确别无其他选择,因为它不能冒风险接受斯大林暗示和解之议,然后再发现他只 是利用谈判来破坏美国努力在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因此,遏制成了政策的指导原则,持 续了40年之久”[18](P398)。原西德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也说:“对苏联的态度,自 然地构成西方一切协调一致的总战略的基石。”[19](P18)美国一些学者更把这称之为 “软实力”的成功运用。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2004年7月 指出:“20世纪40年代,我们的优势比现在还要明显,‘马歇尔计划’帮助我们获得了 软实力。”[20]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看到,200多年来促使美国迅速崛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这些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在急速变化的美国社会和世界局势中,上述因素,或其中大 多数因素,还会继续发挥作用吗?美国今后会变得更加强大,还是会逐步走向衰落?这些 为世人关注的大问题,自然也应当是我们历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二、美国未来的走向——在保持世界第一强国地位的同时,全球霸权主义的衰落与国 力的相对下降是今后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有关美国兴衰的争论
美国官方第一次公开承认美国相对衰落的是美国总统尼克松。鉴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 年代初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在经济上不再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他在1971年7月 堪萨斯城讲话中不得不承认,世界上不仅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且有美国、西欧、苏 联、中国和日本5大力量中心。
美国学者中较早提出美国“相对衰落”的是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他在1 987年出版的《大国的兴衰》一书中认为:“同以往大国的兴衰史十分相象,美国也正 面临着可称之为‘帝国战线过长’的危险,美国全球利益和它所承担的义务的总和目前 已远远超过它能同时保卫的能力。”[21](P624)与保罗·肯尼迪持类似观点的有纽约大 学历史学教授唐纳德·怀特等。怀特是《美国世纪:作为世界强国美国的兴盛与衰落》 (中译本题名为《美国的兴盛与衰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的作者。
21世纪初,美国衰落论再次盛行。他们针对2001年“9.11”事件以来布什政府的所作 所为,指出“帝国的逻辑就是扩张的逻辑”。著名美国学者沃勒斯坦认为美国正在走下 坡路,因为美国和所有霸权强国一样,越来越把开支集中于军事以求保持力量,而奋发 向上的强国则将投资用于经济或新技术开发。本文开头提到的英国《观察家报》文章认 为美国其实是一个“脆弱的超级大国”,文章同样尖锐指出,美国战线过长,树敌过多 ,而事实上美国远不是无所不能。
与上述观点持相反看法的,最具代表性的当推1991年出版的《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 一书的作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他作为当时美国国内与 保罗·肯尼迪对立思潮的代表者认为,《大国的兴衰》未能认识到美国在当今世界不仅 拥有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力量优势,而且还有文化、价值观念、国民凝聚力等软力量 优势。因此,美国不同于历史上的一般大国,仍将会保持大国地位,而且注定由美国来 “建立全世界霸权”。但在2002年他出版的新著《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 独断专行》中,其观点有了某些变化。他反对在对外政策上一意孤行,即使在“9.11” 事件后,为了美国的利益也仍应奉行多边主义。
有的衰落论者不仅从美国对外扩张角度来剖析美国未来的趋势,而且还从美国实力本 身的脆弱性来进行分析。例如,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卢·多布斯说:“世界唯一的超级大 国在能源、资本甚至劳动力方面对其他国家越来越依赖,正使其变得更加脆弱不堪。我 们的国家政策使正处于鼎盛时期的美国走向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衰弱。”[22]日本《世界 报》也指出:“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美国具有压倒优势的实力。……其实,这是一种 误解。美国经济实力正在迅速弱化,以往支撑超群的军事力量的基础已开始动摇。”( 同上)
那么,究竟如何全面地认识美国的今天和明天?
(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一流强国的地位仍将维持
首先,美国实力具有全面性特点。200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2240亿美元,接 近于世界GDP的30%(28.6%),2002年更达10.4万亿美元;1999年,美国研究与开发投资 占世界研究与开发投资的45%,2002年,美国军事实力大大超过排在其后的8国军事实力 总和;美国还在对太空军事利用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此外,2002年世界100家最大的公 司中有59家在美国,世界10家最大的软件销售商有7家在美国。战后诺贝尔科技类奖项 获得者中,65%是美国人。总的说,美国经济的基本方面,包括生产和贸易规模、资源 禀赋、人才储备、资本数量、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还都处于较好状态。因此,正像保 罗·肯尼迪所指出的,“即使美国衰落到占有世界财富和力量的‘正常’比重,在未来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仅仅由于它的规模,美国在一个多极世界中仍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大国。”[21](P647)
第二,美国国内竞争的活力、调节机制和创新精神等对推动美国经济的作用不可低估 。
所谓创新,按照一些美国学者的说法,它比发明的含义要广得多。创新是发明和洞察 力的交集,是新发展和新方法融合的产物。由于知识经济的出现,创新的潜力特别巨大 。例如,美国经济在21世纪之初曾出现衰退迹象,但是2002年第一季度生产率又以8.6% 的年率增长,这是19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其中技术投资以7.5%的年率增长,工业设备 的投资以15.6%的年率增长,显示出美国经济的潜力仍然很大。究其原因,20世纪70年 代由技术投资、放松管制和全球化带来的生产率提高,都对美国经济繁荣有促进作用。 在科技管理体制上把握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许多政府部门都有自己的科 技研发计划;另一方面,总的科技研发工作由美国总统领衔的成立于1993年的国家技术 委员会负责,使整个科技研发工作迅速发展并获得相当的回报。此外,军转民成为美国 竞争力重要源泉。据报道,“军方研究的项目至少有60%可以用于民用领域”,“由于 大多数军工企业同时从事普通工业,所以它们自身也很注重商业再利用,这种自我利用 保障了技术的顺利转换”。总之,“美国将军事技术项目开发出的成果用于民用目的, 从而在重要的未来市场上取得领先。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23]。
还要看到,美国小企业数量巨大也是一个优势。据报道,今天,美国经济拥有大批形 式各异的企业,既有个人经营的小企业,也有全球最大公司。“今天,对美国经济起支 配作用的企业绝不是大公司。在全美所有的独立企业中,99%的企业雇用的员工人数不 到500人。……这些小企业雇用的工人数量占美国工人总数的52%。”“小企业源源不断 地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1990年至1995年间,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占全国的3/4 。它们也是新生力量进入美国经济的切入点。”“小企业的特殊优势在于它们能对不断 变化的经济形势迅速做出反应。”[24]
尽管美国和其它国家经济学家对于美国的经济状况,包括经济是否真的繁荣、生产率 是否真的实现了跳跃增长、“新经济”是真实的还是仅仅是一种“神话”,都有不同看 法,但上述这些例证说明,美国经济所具有的某些比其他资本主义大国略胜一筹的优势 ,在目前是一个客观存在。这些与美国存在的文化多样性和创新传统不无关系,而且对 今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仍将发挥促进作用。
总的看,当前美国不存在国力绝对衰落的前景。
(三)美国综合实力将相对下降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经济仍将发展并保持活力,但这不意味着它的综合实力在世 界上的优势地位会长久保持下去。
今天的美国虽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综合实力仍然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强大 ,但别的国家正在追赶上来。欧盟成员目前已由15国扩大到25国,其疆域从大西洋岸边 一直推进到俄罗斯边境,总人口达4.5亿,生产总值达9万多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欧盟 这个美国昔日的盟友,已崛起为美国经济的有力竞争者和美国霸权的有力挑战者。“冷 战”的结束也使美国失去了把欧洲国家捆绑到美国战车上的“理由”。作为国际关系中 具有身份特征的新角色的欧盟,必然在许多方面与美国保持距离。目前,人们已经用“ 从美苏冷战的终结,到美欧新冷战的开始”来形容美欧的新关系了。
俄罗斯今天仍然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在军事上与美国相互毁灭的国家。历经十余年的沧 桑巨变,俄罗斯已步入打造国家竞争力的新阶段。广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以及一度辉 煌的科教系统的复兴,开始令世界刮目相看。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经 济发展停滞之后,正在科技领域制定新的赶超美国的计划。日本仍具有超乎寻常的技术 革新能力,如1996年,在美国的前10位专利申请者中,有8位是日本人。
在多极格局中,中国的经济腾飞使得中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一极,并且“是唯一在 采取决定方面有着重大意义的自主行事的国家”[25]。
至于国际上正在成长的一些“潜在的极”,如东南亚国家联盟、印度、以巴西为核心 的南方共同市场等也都在迅速崛起。美国学者说,中国、印度、韩国以及其他国家正在 复制使美国成为创新中心的体制优势。这些国家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总之,多极化作为一种基本趋势正在世界范围内不可抑制地向前发展。美国的绝对优 势地位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挑战,美国的综合实力将相对下降。
这里,美国国内因素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西班牙《世界报》2003年5月19日的一篇 文章指出,“美国有着不可一世的强大外表,但是在帝国外表的背后却是反差悬殊的景 象”。
首先,财政赤字成隐患。据美国国会预算局2003年8月公布的预测报告,2003年9月30 日结束的2003年财政年度,联邦财政赤字将为4010亿美元,未来10年仍将赤字连年。预 计未来10年财政赤字累计将达5万亿美元以上。这必将对美国经济带来“长期的威胁” 。
其次,贫困人口大量增加。美国《卫报》2003年11月3日报道,美国贫困人口为3460万 ,占总人口1/8。大约3100万美国人被认为食物没有保障。其中有900多万人被农业部列 入“经受真正饥饿”的类别。2003年有6000万人付不起每年的医疗保险费用。医疗状况 明显恶化。
第三,企业道德进一步恶化。追逐利润和贪婪是资本主义的本性。但在相当长的一段 时期内,美国社会为了维系资本主义机制的正常运转,仍然强调信誉和通过法律手段以 抑制难以抑制的贪婪。投资商的信心一直被看作是资本主义成功的动力之源。然而20世 纪80——9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信誉大大恶化。2002年安然公司等大公 司因做假账和高层贪婪而被曝光,暴露出这些公司为了疯狂追逐利润而把经济活动变成 了一个大赌场。贪婪就像病毒一样,腐蚀着美国的企业文化。而且正如美国报纸所指出 的,“美国的问题是金钱控制政治”。尽管美国当局为了恢复公众信心而对安然公司等 采取法律制裁措施,但是正如美国原国务卿詹姆斯·贝克所说,“在20世纪90年代,贪 婪成为社会特征,没有力量可以克制贪婪”。
第四,“9.11”后遗症难以消除。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三年来,美国许 多老百姓心头笼罩的阴影似乎越来越重。许多人批评布什政府利用“9.11”悲剧上演了 一部跟“9.11”无关的大戏。许多人认为布什政府通过这场“没有理由”的“非正义” 的反伊战争,加上在那里发生的震惊世界的虐囚丑闻,在穆斯林世界播种了对美国人的 更多仇恨,这种仇美情绪被“基地”和其他恐怖组织所利用,增加了针对美军和美国人 的恐怖活动。许多美国人认为这正是布什“先发制人”的后遗症。美国当局频频提升警 戒级别,人们正常行动和言论自由受到监控和压制,新闻记者不能像往常那样自由发表 评论,人们必须留神谁在听你说话,等等。以致人们认为美国“正在变成一个警察国家 ”,“美国正在变得越来越保守,不再象以前那样自由和开放了”。长此下去,那些过 去曾经对促进美国迅速发展的因素不能不被日益削弱。
(四)美国全球霸权主义正在走向衰落
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是美国当权者的夙愿,这是由美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决定的。随着美 国实力的膨胀和过去的对手苏联的瓦解,这种霸权主义野心更加不可抑制,以至于给美 国本身带来严重的后果。
首先,美国国力不堪重负。这既表现在经济上,又表现在军事上。英国《金融时报》 指出,美国“根本无法承担全球军事优势、先发制人战争和国家重建这些无穷无尽的花 费”。2000年前,政府还有2400亿美元预算盈余,到2003年,亏空已达4000亿以上。目 前美国在全世界约130个国家和地区驻扎军队,其中部分直接参战。面对无休止的战斗 ,事实上,军队已不堪重负。
其次,美国正在全世界树敌。早在2000年,英国著名作家萨曼·拉什迪就尖锐地指出 :尽管美国有时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却发现自己面对一个更为强大的思想上的敌人,这 个敌人可能会变得比伊斯兰好战分子更难对付,它就是反美主义。眼下,反美风潮在世 界各地变得越来越强劲。然而,美国的做法恰恰在强化这种反美风潮。2001年“9.11” 事件后,布什政府借反恐的名义在世界各地大肆扩张,单边主义更加严重。
针对上述情况,2002年初一位俄罗斯学者指出:“2001年9月11日的惨剧完成了从苏联 解体后开始的苏联后世界的形成过程。在长达10年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对抗转向 本质上是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 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其采取的方式就越是残酷和 无情。”[26]
美国当局的所作所为,引起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约瑟夫·奈指出:“美国不会永远 保持霸权地位。如果我们自傲自大,对外部世界麻木不仁,浪费我们的软实力,我们就 会增加受到攻击的危险,卖空我们的价值观,加速我们优势的丧失。”他在其著作《美 国新权的困惑》的前言中最后写道,“我感到忧虑的是美国的前途。我们应该怎样增加 并有效利用源于我们根本价值观的力量,我们应该怎样应付全球信息时代美国面临的严 重挑战?”[27](P11)
但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恶性循环摆在美国面前。美国大财团资本的利益直接系于美国 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的输出。早在半个世纪前,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毫不隐晦地 说,“全世界都应当采用美国的制度”,因为“美国的制度只有成为全球制度之时,才 可能在美国生存下去”[28](P54)。另一位美国官员的话似乎为杜鲁门的表态做了注脚 。他在50多年前说:“资本主义是一个国际体系,一旦在国际上行动不开,就要彻底完 蛋的,为了这些理由,美国在战后需要一个开放的世界市场。”[29](P10)这种为了资 本帝国主义——美国一己私利的倒行逆施,不管以多么“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做后盾 ,终究是难以长久维持下去的。美国如果执意称霸,必将日益孤立,最终难以避免衰落 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