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反帝国主义运动与美国新扩张主义
杨春龙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5年02期
【原文出处】《学海》(南京)2004年06期第54~59页
【作者简介】杨春龙,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淮安 ,223001)
【关 键 词】美西战争/帝国主义/反帝国主义/海外扩张/和平扩张
关于美国“反帝国主义运动”,我国学者多视之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强调它在美西 战争中抵制麦金莱政府战争和扩张政策的意义。本文试图说明,反帝国主义运动具有资 产阶级民主运动的性质,同时也代表了美国从传统扩张向全球扩张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 种新的扩张主义倾向;反帝国主义运动的直接目标并没有实现,但它对于推动美国走上 一定程度上拒绝战争和领土兼并的和平扩张道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
自中世纪末期以来,生产力提高和科技进步造成的国际联系总是不断造成战争频度、 规模和强度的不断升级,为国家“集团自私”和战争、领土兼并现象辩护的权力政治观 念因此不断得到强化。与此同时,一些先进人士开始敏锐地感受到了相互依存趋势客观 造成的国际和平合作需求。近代思想家关于和平合作趋势的论证,国际法的诞生,国际 和平运动的兴起,国际合作组织的建立,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相互依存趋势不断发展 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和平合作精神的呼唤。19、20世纪之交,虽然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人 们对相互依存与和平合作趋势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大国政治家和主流舆论仍然普遍 重视赢得战争和领土,而不是国际和平与合作,这是当时的时代特征。在美国,由于历 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在国际政治和外交领域始终拒绝接受欧洲国家的经验和传 统。因此,斯宾塞的“文明史观”和亚当·斯密、霍布森等人的国际和平合作观念在美 国政界和知识界的影响相对较大。尽管如此,传统权力政治观、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军国 主义等思潮在美国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19世纪晚期,美国走上了海外扩张道路。尽管 美国国内始终存在着反对军事征服和海外领土扩张的强大社会力量,但美国扩张主义者 首先接受的仍然是传统的扩张模式,即通过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为美国争霸全球奠定基 础。
早在内战前后,美国就陆续有人主张推动从大陆扩张向海外扩张的转变,提出了建立 “太平洋帝国”的设想。内战结束后,美国扩张主义者开始谋求建立加勒比海霸权,修 筑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中美地峡运河,并积极致力于夺取夏威夷等太平洋岛屿,打开 向远东扩张的通道。“海上实力论”的提出者阿尔弗莱特·塞耶·马汉认为,美国必须 建立一支强大海军,建立加勒比海霸权,开筑中美洲运河,建立一系列海外军事基地, 以确保美国的贸易和战略利益。参议员亨利·卡伯特·洛奇强调,美国已经是一个“世 界性大国”,带着“19世纪其他国家无法与之相比的征服、殖民化、领土扩张的记录” ,美国人如今不应再犹豫,应当合力参与角逐“地球上仍然荒芜的地方”(注:迈克尔 ·H.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42、43页。) 。他在演说中告诉国会:列强正掀起兼并外国领土与居民的殖民运动,“作为世界上的 伟大国家之一,合众国决不能在前进中落伍”(注:杨生茂等:《美西战争资料选辑》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0、322—323、275、254页。)。在洛奇看来,海外扩 张就是沿袭列强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的传统模式。西奥多·罗斯福是“大海军”政策和 海外军事征服及领土扩张政策的主要代言人。早在美西战争前,他就组织并领导了政府 内外扩张主义者组成的“首都俱乐部”,宣传立即吞并古巴、夏威夷等地。罗斯福宣称 ,“讲英语的民族的各个分支应尽可能地拥有世界上的地盘,这对世界乃是有益的事情 ”(注:李剑鸣:《伟大的历险——西奥多·罗斯福传》,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第208、85、299页。)。他的基本逻辑是:“支配的本能可以使一个种族变得伟大”; “文明大国崇尚武力的干涉会直接对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一个伟大文明国家的每一 步扩张都意味着法律、秩序和正义的胜利”,世界和平只有通过“文明民族组成的崇尚 武力的国家”才能得以实现(注:Frank Ninkovich,Modernity and Power,A History of the Domino Theo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p.8,p.10,P.21,p.22.)。他公开宣扬偏爱战争。在一次演说中,他说:“ 一切杰出的种族都是好战的种族;一个种族一旦丧失了顽强战斗的美德,不管它还保留 了其他什么东西,……那就等于丧失了跟最佳种族平起平坐的高贵权利;懦怯,无论对 一个人还是对一个种族,都是难以饶恕的罪过”;“和平中的胜利绝对不如战争中的胜 利那么伟大。”(注:李剑鸣:《伟大的历险——西奥多·罗斯福传》,世界知识出版 社1994年版,第208、85、299页。)罗斯福本人曾经亲自参加美西战争。他甚至叹息说 :在美国,“唯一的麻烦是没有足够的战争来供人们参加”(注:李剑鸣:《伟大的历 险——西奥多·罗斯福传》,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85、299页。)。在谈 到美国在美洲的地位时,罗斯福曾经威胁说:“要将欧洲大国在美洲任何一块土地上取 得新的立足点的任何努力都作为战争的理由加以对待。”(注:Frank Ninkovich,Modernity and Power,A History of the Domino Theo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p.8,p.10,P.21,p.22.)美西战争爆发前夕, 共和党主席马克·哈那曾经讥讽地说:如果罗斯福是助理国务卿而不是助理海军部长, “我们会跟半个世界兵戎相见”(注:罗伯特·A.帕斯特:《世纪之旅:七大国百年外 交风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7、216—217页。)。
但是,由于和平与合作观念在美国的影响相对较大,鼓吹军事征服和海外领土扩张的 主张并没有成为统治集团共识。内战以来,美国政府的海外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政策始 终遭到抵制。“自南北战争以来,美国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难题:是否应该攫取本大陆以 外的地区。国会对这个问题的辩论结果每次都大同小异:出于反殖民主义传统或种族原 因而反对吞并。”(注:罗伯特·A.帕斯特:《世纪之旅:七大国百年外交风云》,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7、216—217页。)即便是购买到手的阿拉斯加,威廉·西 华德的行动也备受非议,这使他不得不哀叹:“我们国内的不安定是多么可悲地使国家 失去了雄心啊。”(注:托马斯·帕特森等:《美国外交政策》(上),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9年版,第215、269、269、268、268页。)到19世纪末,美国战后重建已经结束 ,国家综合实力更为强大,但在美西战争爆发前后,尤其是在麦金莱政府表现出兼并菲 律宾的意图后,崇尚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的政策仍然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即便“首都俱 乐部”内部也出现不同声音。“反帝国主义运动”就发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世界普遍把抢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殖民扩张主义称为“ 帝国主义”。按照这种理解,主张通过军事征服和海外领土扩张建立“美利坚帝国”的 扩张主义者就被称为“帝国主义者”,罗斯福、洛奇、马汉以及美西战争期间的美国总 统麦金莱等人就成了美国“帝国主义”的代表。相对而言,那些不同程度地反对海外军 事征服和领土扩张的人们,就被称为“反帝国主义者”。1898年,反帝国主义者在波士 顿组织“反帝同盟”,发起了“反帝国主义运动”。许多民主派人士和下层民众都参加 了斗争。1899年10月,全国反帝同盟在芝加哥宣告成立,运动被推向高潮。反帝国主义 者开展了全国性的反对批准《巴黎和约》和反对在菲律宾的殖民战争的斗争。他们进行 各种宣传,并发起了联名签署抗议信活动,征集到了1896年总统选举80%选民的签字。 在全国一片抗议声中,《巴黎和约》以57票赞成27票反对,勉强获得2/3多数票。洛奇 事后承认,《巴黎和约》的批准是参议院中他所知道的“最势均力敌、最剧烈、最激动 人心的战斗”(注:托马斯·帕特森等:《美国外交政策》(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89年版,第215、269、269、268、268页。)。
持反帝立场的上层精英分子始终都在运动的舆论导向和组织领导方面起了主导作用。 到运动结束前,“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劳工领袖塞缪尔·龚帕斯、民主党领袖 威廉·詹宁斯·布莱思、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乔治·霍尔、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W.埃里 奥特、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共和党元老乔治·鲍特威尔、麦金莱政府的前任国务卿约 翰·谢尔曼、参议员乔治·霍尔和阿瑟·戈曼、著名学者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斯 坦福大学校长戴维·斯塔尔·乔丹、前总统克利夫兰和本杰明·哈里森、后来任陆军部 长和总统的威廉·塔夫特、全国文官改革同盟主席卡尔·休斯、共和党主席马克·哈那 、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汤姆·里德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持反帝国主义立场。精英分子的 广泛参与,使帝国主义与反帝国主义的分歧发展为党派政治之争。尽管民主党中不乏帝 国主义者,共和党中也有反帝国主义者,但“民主党人一般地是反帝国主义者,共和党 人一般地是帝国主义者”(注:托马斯·帕特森等:《美国外交政策》(上),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15、269、269、268、268页。)。在参议院中,南方民主党员 27人中有17人投票反对吞并菲律宾(注:迈克尔·H.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42、43页。)。精英分子的广泛参与及其重要作用表 明:不仅民主派和人民群众反对海外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活动,而且统治集团内部也有 相当的反对力量;反帝国主义运动既具有民主运动性质,也是统治集团内部在海外扩张 问题上政见分歧的反映,是内战以来美国反对海外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斗争的延续和发 展。
二
反帝国主义者反对麦金莱政府的战争和兼并政策,主要基于两种理由:一是海外的军 事征服和领土扩张不符合美国历史传统和理想主义原则;二是海外的军事征服和领土扩 张不符合时代精神和美国相对特殊的国家利益。
反帝国主义者都强调尊重“和平”、“民主”、“自由”等理想主义原则的重要性, 强调理想主义原则对美国自身扩张行动的自我约束性。按照他们的说法,以占领殖民地 为特征的“帝国主义”政策,可能会使美国步“旧世界”后尘,毁了命中注定要成为世 界“榜样”的美国民主制度。休斯说:“我相信,这个共和国只要仍然忠于它所赖于建 立的原则,就可以持久,但是如果它抛弃这些原则,就会在道德上衰亡。我相信,这个 民治、民有、民享的民主国家与殖民政策是相违背的。”(注:Fred H.Harrington,“The Anti-Imperialist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1898-1900”,Mississippi Valley Historical Review,Sept.1935,p.212.)萨姆纳宣称,对西班牙的战争“是在与 美国人民最优秀的传统、原则和利益进行战争”,是“对民主政治的大屠杀”(注:Albert C.Keller & M.R.Davis,eds.,Essays,Vol.2.Yale Uni-verity Press,1940,p.2 95.)。霍尔甚至威胁说:“如果我们根据条约占领菲律宾,美利坚合众国的垮台就从麦 金莱政府开始。”(注:Daniel B.Schirmer,Republic or Empire,Cambridge,1972,P.1 07.)“反帝国主义同盟”的纲领写道:“我们坚持对任何人民的征服就是‘犯罪性侵犯 ’,是对我国政府的著名原则的背叛。……一个自治的国家不能接受对一个不甘臣服的 民族实行的统治,合众国不能按照古老的强权即公理的邪说行事。”(注:杨生茂等: 《美西战争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0、322—323、275、254页。)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则以其《战争祈祷文》嘲笑了上帝站在美国一边的说法:“啊,我 们的主啊!帮助我们用炮弹把他们的士兵(指战争中的敌方士兵)撕成鲜血淋漓的碎片… …,毁灭他们的希望,击毙他们的生命,延长他们苦难的朝圣旅程。”(注:托马斯· 帕特森等:《美国外交政策》(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15、269、269 、268、268页。)针对世纪之交美国国内社会问题相对突出和民主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 局面,一些反帝国主义者认为,美国自身也不完美,有严重的国内问题需要首先加以解 决。他们希望通过推动国内民主改革,继续埋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但是,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出发,绝大多数反帝精英们都支持海外扩张,一些人甚至 也不反对战争和领土扩张。克利夫兰从不反对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只是对麦金莱政府 兼并菲律宾的政策持有异议。霍尔虽然公开反对批准巴黎和约,并以《独立宣言》的基 本精神否定了侵略和征服战争的合法性,但他仍然支持战争,赞成吞并夏威夷,并主张 把古巴变为美国的保护国。他的基本依据,一是强调门罗主义的合法性,二是所谓“保 护”不等于“殖民”(注:Albert G.Paterson,ed.American Foreign policy,Vol.1,Lexington,1988,p.191.)。霍尔反对立即兼并菲律宾,只是因为他担心美国自身实力不 足,卷入远东事务导致列强干涉美洲事务,造成“门罗主义的死亡”(注:Julius W.Pratt,Expansionists of 1898:The Acpuisition of Hawaii and the Spanish Islands,John Hopinkins University Press,1936,P.350.)。这也是当时相当一部分反 帝国主义者共有的忧虑。汤姆·里德是当时著名的反领土扩张主义者,他曾经坚决反对 兼并夏威夷,但他对自己立场的解释是:他只是希望等到美国的实力充分发展和地方分 歧逐步消弭之后才进行扩张。他强调:“过度喂食会引起消化不良……切勿操之过急… …指日可待的帝国必须等待。”(注:David Healy,US Expansionism:The Imperialist Urge in the 1890s,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76,pp.55-56,p.55.)萨姆纳 虽然强调维护美国民主原则和传统的重要性,但他同时信仰和传播社会达尔文主义,为 新时代美国的全球扩张鸣锣开道。卡内基曾经公然宣称:“我不是小美国派。我们拥有 整个西印度群岛的时刻正在到来。他们会自愿投入美国怀抱。”(注:David Healy,US Expansionism:The Imperialist Urge in the 1890s,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76,pp.55-56,p.55.)乔丹反复强调用“贸易”而不是“合并”对墨西哥进行“和平 征服”(注:托马斯·帕特森等:《美国外交政策》(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版,第215、269、269、268、268页。)。布莱恩反对占领殖民地,反对兼并菲律宾,但 不反对利用其商业价值,不反对将其作为美国在海外的“加煤站”。所以,在反对批准 巴黎和约的最后关头,还转而投了赞成票。塔夫特、休斯、埃里奥特等人也都从不反对 海外扩张。另外,还有一些为数不多的精英分子,他们是因为怀有强烈的种族主义偏见 而反对领土扩张,认为菲律宾、波多黎各等民族的加入会最终败坏盎格鲁—撒克逊血统 。因此,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战争期间反帝国主义精英们的争论主要是围绕如何进行 海外扩张进行的。
由于参加运动的成分十分复杂,反帝国主义者始终都没有形成真正统一的行动纲领。 在具体的海外扩张政策上,参加运动的上层精英内部也存在着分歧,但都不同程度地反 对海外的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这是他们的共同特征。美西战争爆发后,麦金莱政府不 仅直接出兵古巴,而且出兵菲律宾,疯狂镇压古巴和菲律宾民族解放运动。针对反对派 的各种不同主张,罗斯福等人主要从权力政治观出发,强调占领古巴、菲律宾等地对美 国海外扩张的战略意义。菲律宾战争和占领菲律宾企图是反帝国主义者反对最激烈的问 题。罗斯福等人强调占领菲律宾对美国走向远东广阔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调强 大海军对推动美国海外经济扩张的重要性以及菲律宾对美国海军力量抵达远东的重要性 。他们把反帝国主义者视为“过时”的人或“乡巴佬”。但是,他们的基本主张虽然反 映了新时代美国对外扩张的战略利益需要,但他们的好战特征和热衷于扩张殖民地的本 能表明,他们的身上保留了大陆扩张时代倾向武力征服和领土扩张的痕迹,过多地沿袭 了欧洲国家军事征服和殖民扩张的传统模式,他们同样是美国从大陆扩张向全球扩张转 变过程中的过渡性人物。因此,他们并不能说服反帝国主义者。菲律宾民族解放战争以 无可置疑的事实表明,落后国家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以军事 征服和兼并殖民地为特征的传统扩张模式行将成为历史。针对占领殖民地有利于美国海 外经济扩张的观点,卡内基强调:“殖民领地,或者说附属国,并不是贸易所必须的。 ”(注:Norman A.Graebuner ed.,Ideals and Diplomacy,New York,1964,p.361.)萨姆 纳说:“以为一个国家在取得适当规模后,增加领土就等于增进财富和力量,这种观念 乃是一种错觉。”(注:William A.Williams ed.,The Shaping of American Diplomacy,Vol.2,Chicago,1972,p.381.)反帝国主义者也反对以战争建立世界秩序的想 法。他们认为,以战争建立世界秩序是一种“时代错误”(注:韦以希:《美国近代社 会思想发展史》,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七十年,第127页。)。布莱恩在1900 年周游全国的演讲中警告说:美国共和党正在试图“仿效欧洲帝国”,他们接受了“欧 洲的思想观念”,并且像正在与布尔人作战的英国人一样信奉“君主制”原则(注:路 易斯·哈茨:《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9页。)。 实际上,帝国主义与反帝国主义双方都把对方视为过时的人。
反帝国主义者的基本主张看似相对保守,却提出了一些崭新的理念,尤其是“和平扩 张”思想,既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历史传统的相对特殊性,也在一 定程度上体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进步的方向。当时美国的国家 综合实力已经占据领先地位,但还难以与20世纪后期相比,军事力量尤其相对弱小,海 外的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仍然力不从心。在占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方面,美国是后来者 ,跨洋越海的武力征服和领土扩张既不符合它的传统,也不是它的优势所在。当美国来 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角逐场时,世界已经被列强瓜分完毕,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 的扩张必然代价太高,得不偿失。在世界相互依存趋势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武力瓜分殖 民地和势力范围实际上已经背离了现代世界发展的客观要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过 时的手段。垄断性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连年不断的战争和动荡,这些都对日益相 互依赖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带来严重冲击。对于拥有雄厚经济实力而急需扩张世界市场 的美国来说,国际政治的相对稳定、“门户开放”以及被压迫民族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 ,都有利于打破对世界市场的人为分割和画地为牢的国际经济竞争,有利于美国按照商 业“自然竞争”法则走向世界的每个角落,有利于逐步抵消列强在占领殖民地和势力范 围方面的既得优势。创造相对稳定而有利于“自然竞争”的国际政治环境,利用美国自 身的经济优势和“道德优势”进行“和平扩张”或“渐进式扩张”,对美国来说无疑是 最为有利的。
随着《巴黎和约》的批准,大规模的反帝国主义运动逐步消退了。内战以来一直悬而 未决的古巴、波多黎各、夏威夷、关岛、菲律宾群岛等领土问题,最终都以美国的军事 占领或正式吞并而结束。这表明:随着美国自身实力的日益壮大和全球利益的日益发展 ,只要国家战略利益需要,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征服和建立军事基地活动并不会就此结束 。反帝国主义者同样不反对海外扩张,甚至不会笼统反对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活动,说 明他们同样是美国国家自身利益的坚定维护者。他们的主张同样是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对 新时期美国国家利益和实现国家利益方式的一种理解。从这种意义上说,帝国主义和反 帝国主义都是世纪之交美国外交政策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扩张主义倾向,它们之间的争 论适应了美国重建国家利益与理想主义关系的需要,是20世纪美国外交中理想主义与现 实主义之争的前奏曲。
三
反帝国主义者在美西战争期间追求的直接目标没有实现,但战争引发的帝国主义与反 帝国主义争论及其影响并没有就此消失。正是以此为契机,美国走上了海外“和平扩张 ”或“渐进式扩张”的道路。战后,群众性的斗争已经结束,但争论仍在继续。在世纪 之交美国对外政策全面调整的特定背景下,它一再警醒当时以及此后的政治家们:美国 对外扩张不能忽视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不能忽视美国的特殊国情和传统。此后,美国两 党在对外扩张政策上开始出现趋同现象。两党不仅都积极地致力于海外扩张,在一些重 要目标和方式上也逐步达成了一些共识。虽然全球扩张成为美国外交不可逆转的基本趋 势,但公开鼓吹海外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也愈来愈不得人心,“和平扩张”和建立“非 正式帝国”逐步成为美国的最佳选择。无论是哪个政党执政,美国都不可避免地卷入了 大国在全球范围的角逐。无论是哪个政党执政,美国在维护国际政治相对稳定、打破对 世界市场的人为分割和提倡“民族自决”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世纪之交的美国,进步主义思想家和政治家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斯宾塞等人倡导的 “文明史观”的影响,相信和平合作应成为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同时代的著名 英国外交官和历史学家詹姆斯·布赖斯说:美国人普遍认为,“一个模范共和国要影响 世界的唯一办法是避免过去的错误,并为和平的工业主义树立榜样。”(注:James Bryce,The American Commonwealth,New York,1911,p.566.)事实上,即使美西战争中 的那些主战派分子或帝国主义者,也难以完全否定反帝国主义基本主张的合理性。例如 :马汉始终是大海军政策和掠夺海外军事基地主张的支持者,但他从西班牙霸权衰败和 英国霸业兴起的比较中得出结论:殖民地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遏止的历史趋势。他在谈 到英国试图以“帝国联邦”取代帝国体系的意图时说:“……从‘帝国联邦’一词系统 阐明的思想表明,海外属地和宗主国本身已经渡过这样一个时代:即双方都承认它们终 究必将分离,就如同儿子离开父亲的家,各自建立自己的家庭一样。”(注:杨生茂等 :《美西战争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0、322—323、275、254页。 )参议员阿尔伯特·贝弗里治在美西战争前后始终拥护战争和海外领土兼并政策,但同 时也强调:“共和国的商业优势意味着:这个国家将成为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注:杨生茂等:《美西战争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0、322—323、 275、254页。)罗斯福赤裸裸地崇信权力政治,同时也标榜“文明史观”。他在1906年 的国情咨文中说:“一个国家漠视自己的需要既不明智,也不正确,认为其它国家将忽 视各自需要则更是愚蠢——甚或是邪恶的。但是对一个国家来说,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 也是邪恶的,认为这是驱使任何其它国家的惟一行动也是愚蠢的。”(注:王晓德:《 美国文化与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他强调美国作为“文明国家 ”的先进性,呼吁建立“文明国家”间的“和平联盟”,以维护国际政治稳定。尽管如 此,他对权力政治以及对军事征服、领土扩张政策的崇信,还是使他在美国舆论中留下 了“军国主义分子”的印记。
在罗斯福之后,塔夫特登上了美国总统宝座。作为一个反帝国主义者,塔夫特上台后 就宣布摈弃罗斯福在落后国家和地区推行的“大棒政策”,转而强调“以金元代替枪弹 ”的重要性,进一步凸现了反帝国主义运动中提出的经济扩张与和平征服的设想。塔夫 特认为:“现代外交是商业的”,“贸易和贸易扩张在文明的大多数发展中都构成了现 实生活的基础”;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文明国家”在多数情况下都不再需 要动用武力。(注:Frank Ninkovich,Modernity and Power,A History of the Domino Theo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p.8,p. 10,P.21,p.22.)塔夫特及其国务卿诺克斯都竭力强调,国际商业联系以及由此造成的“ 利益的一致性和世界的整体化”,将超越民族主义而形成某种“一体化观念”和“人类 利益团结起来”的现代意识形态,这种现代意识形态“显然指向国际联合”。此外,塔 夫特和诺克斯还强调“国际仲裁”和“世界舆论”在维护世界和平事业中的作用。塔夫 特不仅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赤裸裸的权力政治逻辑,而且继承发展了“文明史观”与“和 平联盟”思想,始终把大国关系的相对缓和与国际政治的相对稳定视为美国外交的重要 目标,力图把国家间的矛盾和纷争纳入非战争渠道。塔夫特强调:“发展和平关系与发 展贸易关系之间并没有什么不一致之处”。诺克斯则声明,金元外交只是试图利用“过 去几十年国际合作取得的显著进步和巨大成果”(注:Frank Ninkovich,Modernity and Power,A History of the Domino Theo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p.8,p.10,P.21,p.22.)。
从1900年起,伍德罗·威尔逊就开始不断宣扬形成美国海外任务新目标观的重要性。( 注:The Papers of Woodrow Wilson,Vol.12,p.18.)威尔逊始终相信“进步”是文明发 展和社会进化的必然法则。他把社会财富的增长、自由民主体制的演进、西部边疆的消 失和美国的海外扩张、国际政治的和平稳定等都视为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早年的威尔 逊相信在海外占领领土和建立军事基地符合美国国家利益需要,同时也欣赏反帝国主义 者关于“和平扩张”和建立“非正式帝国”的设想。随着时代的变化,当选总统后的威 尔逊却成了“民族自决”原则和“永久和平”理想的热情鼓吹者。在人们普遍相信战争 与冲突是国际关系常态的年代,一个大国政治家明确地把实现“永久和平”视为国家政 策的目标,这在国际关系史上是罕见的。正是威尔逊任职总统期间,“民族自决”、“ 集体安全”、“民主国家联盟”、“门户开放”等一系列“原则”的提出,构成了20世 纪美国相对完整的“改造世界”方案。
强调国内民主改革的重要性和优先地位,曾经是反帝国主义者反对海外过度扩张的基 本理由之一。但是,正是在维护民主自由制度和理想主义原则的旗帜下,通过对新时代 美国国家利益与理想主义原则关系的重新诠释,进步主义运动推动了新一轮对外扩张思 潮的蔓延,加速了美国新扩张主义时代的来临。进步主义者们多强调对内实行社会改革 ,维护美国独具特色的民主自由制度,但他们同时都把对外和平扩张视为维护国内社会 制度和价值传统的必要手段。他们多强调以“文明史观”看待国际政治和国际外交,既 关注国内的现实需要和独特的历史经验,也密切关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对当时国内舆 论和政府决策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对美国走上和平扩张道路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罗斯 福、塔夫特和威尔逊都是进步主义思想的拥护者和身体力行的改革家,都鼓吹相信历史 进步的“文明史观”,都在一定程度上致力于维持国际政治的相对稳定。和平合作观念 不仅广泛存在于美国思想家和舆论圈中,而且影响到政府主要领导人的国际政治观和外 交决策,这正是当时美国海外扩张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显著不同之处。
美国新扩张主义对国际关系传统体系和传统观念的冲击不容忽视。例如:在美国国会 通过对西班牙宣战决议案时,国会同时也通过了反帝国主义者提出的“特勒修正案”: 古巴应获得独立,西班牙必须撤离古巴,而美国也不得占领古巴领土。在美国,特勒修 正案象一块重石压在帝国主义者的心头,使他们不得不有所顾虑,以至连麦金利总统都 不得不承认,吞并古巴是一种“侵略罪行”。在国际社会,特勒修正案的通过也引起了 极大的反响。被压迫民族和国家不免因此心存幻想,而西方其它大国的政治领袖们则为 此感到震惊。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就极为愤怒,她要求所有大国“联合反对这种闻所未 闻的举动。要是宣布古巴独立,我们必须抗议这种先例。他们干脆宣布爱尔兰也独立算 了!”(注:Ernest R.May,ImPerial Democracy: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as a Great Power,New York,1961,p.218.)美国并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赃物,其“民族自决 ”主张明显含有向老牌殖民国家殖民地逐步渗透之意,但新扩张主义的革命性质却由此 可见一斑。美国占领了古巴和菲律宾等地,却明确承认了“民族自决”原则,这毕竟是 资本主义扩张史上的新现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威尔逊政府决心以美国的利益和 原则“改造世界”,其它大国的政治领袖们感到既难以容忍,也难以拒绝,美国新扩张 主义的基本原则被不可避免地引入了国际政治斗争的舞台。
在美国,美西战争和反帝国主义运动引发的关于扩张目标、方法和手段的争论还会在 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以不同的方式继续下去,但总体说来,“和平征服”和建立“非正式 帝国”已经逐步成为20世纪上半期美国海外扩张的基本特征和美国统治阶级的最佳选择 ,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扩张政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主流舆论所否定。在这一过程 中,反帝国主义运动正是美国从传统扩张向新扩张主义转变的逻辑起点。作为综合实力 跃居世界第一的资本主义大国,美国在20世纪初首先走上了一定程度上拒绝军事征服和 领土兼并的和平扩张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进步的基本趋势 ,也反映了美国历史传统和国家利益的相对特殊性。^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5年02期
【原文出处】《学海》(南京)2004年06期第54~59页
【作者简介】杨春龙,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淮安 ,223001)
【内容提要】 | 美国反帝国主义运动具有维护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的性质,是美国走向全球扩张过 程中统治集团对外政策分歧的产物。帝国主义者激烈主张推动海外扩张,却在相当程度 上保留了传统扩张特性。反帝国主义者虽然反对海外的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但他们支 持走经济渗透与和平征服的海外扩张道路。因此,反帝国主义运动推动美国走上了一定 程度上拒绝战争和领土兼并的和平扩张道路。 |
一
自中世纪末期以来,生产力提高和科技进步造成的国际联系总是不断造成战争频度、 规模和强度的不断升级,为国家“集团自私”和战争、领土兼并现象辩护的权力政治观 念因此不断得到强化。与此同时,一些先进人士开始敏锐地感受到了相互依存趋势客观 造成的国际和平合作需求。近代思想家关于和平合作趋势的论证,国际法的诞生,国际 和平运动的兴起,国际合作组织的建立,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相互依存趋势不断发展 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和平合作精神的呼唤。19、20世纪之交,虽然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人 们对相互依存与和平合作趋势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大国政治家和主流舆论仍然普遍 重视赢得战争和领土,而不是国际和平与合作,这是当时的时代特征。在美国,由于历 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在国际政治和外交领域始终拒绝接受欧洲国家的经验和传 统。因此,斯宾塞的“文明史观”和亚当·斯密、霍布森等人的国际和平合作观念在美 国政界和知识界的影响相对较大。尽管如此,传统权力政治观、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军国 主义等思潮在美国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19世纪晚期,美国走上了海外扩张道路。尽管 美国国内始终存在着反对军事征服和海外领土扩张的强大社会力量,但美国扩张主义者 首先接受的仍然是传统的扩张模式,即通过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为美国争霸全球奠定基 础。
早在内战前后,美国就陆续有人主张推动从大陆扩张向海外扩张的转变,提出了建立 “太平洋帝国”的设想。内战结束后,美国扩张主义者开始谋求建立加勒比海霸权,修 筑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中美地峡运河,并积极致力于夺取夏威夷等太平洋岛屿,打开 向远东扩张的通道。“海上实力论”的提出者阿尔弗莱特·塞耶·马汉认为,美国必须 建立一支强大海军,建立加勒比海霸权,开筑中美洲运河,建立一系列海外军事基地, 以确保美国的贸易和战略利益。参议员亨利·卡伯特·洛奇强调,美国已经是一个“世 界性大国”,带着“19世纪其他国家无法与之相比的征服、殖民化、领土扩张的记录” ,美国人如今不应再犹豫,应当合力参与角逐“地球上仍然荒芜的地方”(注:迈克尔 ·H.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42、43页。) 。他在演说中告诉国会:列强正掀起兼并外国领土与居民的殖民运动,“作为世界上的 伟大国家之一,合众国决不能在前进中落伍”(注:杨生茂等:《美西战争资料选辑》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0、322—323、275、254页。)。在洛奇看来,海外扩 张就是沿袭列强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的传统模式。西奥多·罗斯福是“大海军”政策和 海外军事征服及领土扩张政策的主要代言人。早在美西战争前,他就组织并领导了政府 内外扩张主义者组成的“首都俱乐部”,宣传立即吞并古巴、夏威夷等地。罗斯福宣称 ,“讲英语的民族的各个分支应尽可能地拥有世界上的地盘,这对世界乃是有益的事情 ”(注:李剑鸣:《伟大的历险——西奥多·罗斯福传》,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第208、85、299页。)。他的基本逻辑是:“支配的本能可以使一个种族变得伟大”; “文明大国崇尚武力的干涉会直接对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一个伟大文明国家的每一 步扩张都意味着法律、秩序和正义的胜利”,世界和平只有通过“文明民族组成的崇尚 武力的国家”才能得以实现(注:Frank Ninkovich,Modernity and Power,A History of the Domino Theo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p.8,p.10,P.21,p.22.)。他公开宣扬偏爱战争。在一次演说中,他说:“ 一切杰出的种族都是好战的种族;一个种族一旦丧失了顽强战斗的美德,不管它还保留 了其他什么东西,……那就等于丧失了跟最佳种族平起平坐的高贵权利;懦怯,无论对 一个人还是对一个种族,都是难以饶恕的罪过”;“和平中的胜利绝对不如战争中的胜 利那么伟大。”(注:李剑鸣:《伟大的历险——西奥多·罗斯福传》,世界知识出版 社1994年版,第208、85、299页。)罗斯福本人曾经亲自参加美西战争。他甚至叹息说 :在美国,“唯一的麻烦是没有足够的战争来供人们参加”(注:李剑鸣:《伟大的历 险——西奥多·罗斯福传》,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85、299页。)。在谈 到美国在美洲的地位时,罗斯福曾经威胁说:“要将欧洲大国在美洲任何一块土地上取 得新的立足点的任何努力都作为战争的理由加以对待。”(注:Frank Ninkovich,Modernity and Power,A History of the Domino Theo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p.8,p.10,P.21,p.22.)美西战争爆发前夕, 共和党主席马克·哈那曾经讥讽地说:如果罗斯福是助理国务卿而不是助理海军部长, “我们会跟半个世界兵戎相见”(注:罗伯特·A.帕斯特:《世纪之旅:七大国百年外 交风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7、216—217页。)。
但是,由于和平与合作观念在美国的影响相对较大,鼓吹军事征服和海外领土扩张的 主张并没有成为统治集团共识。内战以来,美国政府的海外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政策始 终遭到抵制。“自南北战争以来,美国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难题:是否应该攫取本大陆以 外的地区。国会对这个问题的辩论结果每次都大同小异:出于反殖民主义传统或种族原 因而反对吞并。”(注:罗伯特·A.帕斯特:《世纪之旅:七大国百年外交风云》,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7、216—217页。)即便是购买到手的阿拉斯加,威廉·西 华德的行动也备受非议,这使他不得不哀叹:“我们国内的不安定是多么可悲地使国家 失去了雄心啊。”(注:托马斯·帕特森等:《美国外交政策》(上),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9年版,第215、269、269、268、268页。)到19世纪末,美国战后重建已经结束 ,国家综合实力更为强大,但在美西战争爆发前后,尤其是在麦金莱政府表现出兼并菲 律宾的意图后,崇尚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的政策仍然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即便“首都俱 乐部”内部也出现不同声音。“反帝国主义运动”就发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世界普遍把抢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殖民扩张主义称为“ 帝国主义”。按照这种理解,主张通过军事征服和海外领土扩张建立“美利坚帝国”的 扩张主义者就被称为“帝国主义者”,罗斯福、洛奇、马汉以及美西战争期间的美国总 统麦金莱等人就成了美国“帝国主义”的代表。相对而言,那些不同程度地反对海外军 事征服和领土扩张的人们,就被称为“反帝国主义者”。1898年,反帝国主义者在波士 顿组织“反帝同盟”,发起了“反帝国主义运动”。许多民主派人士和下层民众都参加 了斗争。1899年10月,全国反帝同盟在芝加哥宣告成立,运动被推向高潮。反帝国主义 者开展了全国性的反对批准《巴黎和约》和反对在菲律宾的殖民战争的斗争。他们进行 各种宣传,并发起了联名签署抗议信活动,征集到了1896年总统选举80%选民的签字。 在全国一片抗议声中,《巴黎和约》以57票赞成27票反对,勉强获得2/3多数票。洛奇 事后承认,《巴黎和约》的批准是参议院中他所知道的“最势均力敌、最剧烈、最激动 人心的战斗”(注:托马斯·帕特森等:《美国外交政策》(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89年版,第215、269、269、268、268页。)。
持反帝立场的上层精英分子始终都在运动的舆论导向和组织领导方面起了主导作用。 到运动结束前,“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劳工领袖塞缪尔·龚帕斯、民主党领袖 威廉·詹宁斯·布莱思、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乔治·霍尔、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W.埃里 奥特、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共和党元老乔治·鲍特威尔、麦金莱政府的前任国务卿约 翰·谢尔曼、参议员乔治·霍尔和阿瑟·戈曼、著名学者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斯 坦福大学校长戴维·斯塔尔·乔丹、前总统克利夫兰和本杰明·哈里森、后来任陆军部 长和总统的威廉·塔夫特、全国文官改革同盟主席卡尔·休斯、共和党主席马克·哈那 、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汤姆·里德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持反帝国主义立场。精英分子的 广泛参与,使帝国主义与反帝国主义的分歧发展为党派政治之争。尽管民主党中不乏帝 国主义者,共和党中也有反帝国主义者,但“民主党人一般地是反帝国主义者,共和党 人一般地是帝国主义者”(注:托马斯·帕特森等:《美国外交政策》(上),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15、269、269、268、268页。)。在参议院中,南方民主党员 27人中有17人投票反对吞并菲律宾(注:迈克尔·H.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42、43页。)。精英分子的广泛参与及其重要作用表 明:不仅民主派和人民群众反对海外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活动,而且统治集团内部也有 相当的反对力量;反帝国主义运动既具有民主运动性质,也是统治集团内部在海外扩张 问题上政见分歧的反映,是内战以来美国反对海外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斗争的延续和发 展。
二
反帝国主义者反对麦金莱政府的战争和兼并政策,主要基于两种理由:一是海外的军 事征服和领土扩张不符合美国历史传统和理想主义原则;二是海外的军事征服和领土扩 张不符合时代精神和美国相对特殊的国家利益。
反帝国主义者都强调尊重“和平”、“民主”、“自由”等理想主义原则的重要性, 强调理想主义原则对美国自身扩张行动的自我约束性。按照他们的说法,以占领殖民地 为特征的“帝国主义”政策,可能会使美国步“旧世界”后尘,毁了命中注定要成为世 界“榜样”的美国民主制度。休斯说:“我相信,这个共和国只要仍然忠于它所赖于建 立的原则,就可以持久,但是如果它抛弃这些原则,就会在道德上衰亡。我相信,这个 民治、民有、民享的民主国家与殖民政策是相违背的。”(注:Fred H.Harrington,“The Anti-Imperialist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1898-1900”,Mississippi Valley Historical Review,Sept.1935,p.212.)萨姆纳宣称,对西班牙的战争“是在与 美国人民最优秀的传统、原则和利益进行战争”,是“对民主政治的大屠杀”(注:Albert C.Keller & M.R.Davis,eds.,Essays,Vol.2.Yale Uni-verity Press,1940,p.2 95.)。霍尔甚至威胁说:“如果我们根据条约占领菲律宾,美利坚合众国的垮台就从麦 金莱政府开始。”(注:Daniel B.Schirmer,Republic or Empire,Cambridge,1972,P.1 07.)“反帝国主义同盟”的纲领写道:“我们坚持对任何人民的征服就是‘犯罪性侵犯 ’,是对我国政府的著名原则的背叛。……一个自治的国家不能接受对一个不甘臣服的 民族实行的统治,合众国不能按照古老的强权即公理的邪说行事。”(注:杨生茂等: 《美西战争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0、322—323、275、254页。)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则以其《战争祈祷文》嘲笑了上帝站在美国一边的说法:“啊,我 们的主啊!帮助我们用炮弹把他们的士兵(指战争中的敌方士兵)撕成鲜血淋漓的碎片… …,毁灭他们的希望,击毙他们的生命,延长他们苦难的朝圣旅程。”(注:托马斯· 帕特森等:《美国外交政策》(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15、269、269 、268、268页。)针对世纪之交美国国内社会问题相对突出和民主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 局面,一些反帝国主义者认为,美国自身也不完美,有严重的国内问题需要首先加以解 决。他们希望通过推动国内民主改革,继续埋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但是,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出发,绝大多数反帝精英们都支持海外扩张,一些人甚至 也不反对战争和领土扩张。克利夫兰从不反对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只是对麦金莱政府 兼并菲律宾的政策持有异议。霍尔虽然公开反对批准巴黎和约,并以《独立宣言》的基 本精神否定了侵略和征服战争的合法性,但他仍然支持战争,赞成吞并夏威夷,并主张 把古巴变为美国的保护国。他的基本依据,一是强调门罗主义的合法性,二是所谓“保 护”不等于“殖民”(注:Albert G.Paterson,ed.American Foreign policy,Vol.1,Lexington,1988,p.191.)。霍尔反对立即兼并菲律宾,只是因为他担心美国自身实力不 足,卷入远东事务导致列强干涉美洲事务,造成“门罗主义的死亡”(注:Julius W.Pratt,Expansionists of 1898:The Acpuisition of Hawaii and the Spanish Islands,John Hopinkins University Press,1936,P.350.)。这也是当时相当一部分反 帝国主义者共有的忧虑。汤姆·里德是当时著名的反领土扩张主义者,他曾经坚决反对 兼并夏威夷,但他对自己立场的解释是:他只是希望等到美国的实力充分发展和地方分 歧逐步消弭之后才进行扩张。他强调:“过度喂食会引起消化不良……切勿操之过急… …指日可待的帝国必须等待。”(注:David Healy,US Expansionism:The Imperialist Urge in the 1890s,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76,pp.55-56,p.55.)萨姆纳 虽然强调维护美国民主原则和传统的重要性,但他同时信仰和传播社会达尔文主义,为 新时代美国的全球扩张鸣锣开道。卡内基曾经公然宣称:“我不是小美国派。我们拥有 整个西印度群岛的时刻正在到来。他们会自愿投入美国怀抱。”(注:David Healy,US Expansionism:The Imperialist Urge in the 1890s,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76,pp.55-56,p.55.)乔丹反复强调用“贸易”而不是“合并”对墨西哥进行“和平 征服”(注:托马斯·帕特森等:《美国外交政策》(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版,第215、269、269、268、268页。)。布莱恩反对占领殖民地,反对兼并菲律宾,但 不反对利用其商业价值,不反对将其作为美国在海外的“加煤站”。所以,在反对批准 巴黎和约的最后关头,还转而投了赞成票。塔夫特、休斯、埃里奥特等人也都从不反对 海外扩张。另外,还有一些为数不多的精英分子,他们是因为怀有强烈的种族主义偏见 而反对领土扩张,认为菲律宾、波多黎各等民族的加入会最终败坏盎格鲁—撒克逊血统 。因此,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战争期间反帝国主义精英们的争论主要是围绕如何进行 海外扩张进行的。
由于参加运动的成分十分复杂,反帝国主义者始终都没有形成真正统一的行动纲领。 在具体的海外扩张政策上,参加运动的上层精英内部也存在着分歧,但都不同程度地反 对海外的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这是他们的共同特征。美西战争爆发后,麦金莱政府不 仅直接出兵古巴,而且出兵菲律宾,疯狂镇压古巴和菲律宾民族解放运动。针对反对派 的各种不同主张,罗斯福等人主要从权力政治观出发,强调占领古巴、菲律宾等地对美 国海外扩张的战略意义。菲律宾战争和占领菲律宾企图是反帝国主义者反对最激烈的问 题。罗斯福等人强调占领菲律宾对美国走向远东广阔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调强 大海军对推动美国海外经济扩张的重要性以及菲律宾对美国海军力量抵达远东的重要性 。他们把反帝国主义者视为“过时”的人或“乡巴佬”。但是,他们的基本主张虽然反 映了新时代美国对外扩张的战略利益需要,但他们的好战特征和热衷于扩张殖民地的本 能表明,他们的身上保留了大陆扩张时代倾向武力征服和领土扩张的痕迹,过多地沿袭 了欧洲国家军事征服和殖民扩张的传统模式,他们同样是美国从大陆扩张向全球扩张转 变过程中的过渡性人物。因此,他们并不能说服反帝国主义者。菲律宾民族解放战争以 无可置疑的事实表明,落后国家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以军事 征服和兼并殖民地为特征的传统扩张模式行将成为历史。针对占领殖民地有利于美国海 外经济扩张的观点,卡内基强调:“殖民领地,或者说附属国,并不是贸易所必须的。 ”(注:Norman A.Graebuner ed.,Ideals and Diplomacy,New York,1964,p.361.)萨姆 纳说:“以为一个国家在取得适当规模后,增加领土就等于增进财富和力量,这种观念 乃是一种错觉。”(注:William A.Williams ed.,The Shaping of American Diplomacy,Vol.2,Chicago,1972,p.381.)反帝国主义者也反对以战争建立世界秩序的想 法。他们认为,以战争建立世界秩序是一种“时代错误”(注:韦以希:《美国近代社 会思想发展史》,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七十年,第127页。)。布莱恩在1900 年周游全国的演讲中警告说:美国共和党正在试图“仿效欧洲帝国”,他们接受了“欧 洲的思想观念”,并且像正在与布尔人作战的英国人一样信奉“君主制”原则(注:路 易斯·哈茨:《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9页。)。 实际上,帝国主义与反帝国主义双方都把对方视为过时的人。
反帝国主义者的基本主张看似相对保守,却提出了一些崭新的理念,尤其是“和平扩 张”思想,既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历史传统的相对特殊性,也在一 定程度上体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进步的方向。当时美国的国家 综合实力已经占据领先地位,但还难以与20世纪后期相比,军事力量尤其相对弱小,海 外的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仍然力不从心。在占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方面,美国是后来者 ,跨洋越海的武力征服和领土扩张既不符合它的传统,也不是它的优势所在。当美国来 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角逐场时,世界已经被列强瓜分完毕,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 的扩张必然代价太高,得不偿失。在世界相互依存趋势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武力瓜分殖 民地和势力范围实际上已经背离了现代世界发展的客观要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过 时的手段。垄断性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连年不断的战争和动荡,这些都对日益相 互依赖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带来严重冲击。对于拥有雄厚经济实力而急需扩张世界市场 的美国来说,国际政治的相对稳定、“门户开放”以及被压迫民族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 ,都有利于打破对世界市场的人为分割和画地为牢的国际经济竞争,有利于美国按照商 业“自然竞争”法则走向世界的每个角落,有利于逐步抵消列强在占领殖民地和势力范 围方面的既得优势。创造相对稳定而有利于“自然竞争”的国际政治环境,利用美国自 身的经济优势和“道德优势”进行“和平扩张”或“渐进式扩张”,对美国来说无疑是 最为有利的。
随着《巴黎和约》的批准,大规模的反帝国主义运动逐步消退了。内战以来一直悬而 未决的古巴、波多黎各、夏威夷、关岛、菲律宾群岛等领土问题,最终都以美国的军事 占领或正式吞并而结束。这表明:随着美国自身实力的日益壮大和全球利益的日益发展 ,只要国家战略利益需要,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征服和建立军事基地活动并不会就此结束 。反帝国主义者同样不反对海外扩张,甚至不会笼统反对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活动,说 明他们同样是美国国家自身利益的坚定维护者。他们的主张同样是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对 新时期美国国家利益和实现国家利益方式的一种理解。从这种意义上说,帝国主义和反 帝国主义都是世纪之交美国外交政策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扩张主义倾向,它们之间的争 论适应了美国重建国家利益与理想主义关系的需要,是20世纪美国外交中理想主义与现 实主义之争的前奏曲。
三
反帝国主义者在美西战争期间追求的直接目标没有实现,但战争引发的帝国主义与反 帝国主义争论及其影响并没有就此消失。正是以此为契机,美国走上了海外“和平扩张 ”或“渐进式扩张”的道路。战后,群众性的斗争已经结束,但争论仍在继续。在世纪 之交美国对外政策全面调整的特定背景下,它一再警醒当时以及此后的政治家们:美国 对外扩张不能忽视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不能忽视美国的特殊国情和传统。此后,美国两 党在对外扩张政策上开始出现趋同现象。两党不仅都积极地致力于海外扩张,在一些重 要目标和方式上也逐步达成了一些共识。虽然全球扩张成为美国外交不可逆转的基本趋 势,但公开鼓吹海外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也愈来愈不得人心,“和平扩张”和建立“非 正式帝国”逐步成为美国的最佳选择。无论是哪个政党执政,美国都不可避免地卷入了 大国在全球范围的角逐。无论是哪个政党执政,美国在维护国际政治相对稳定、打破对 世界市场的人为分割和提倡“民族自决”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世纪之交的美国,进步主义思想家和政治家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斯宾塞等人倡导的 “文明史观”的影响,相信和平合作应成为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同时代的著名 英国外交官和历史学家詹姆斯·布赖斯说:美国人普遍认为,“一个模范共和国要影响 世界的唯一办法是避免过去的错误,并为和平的工业主义树立榜样。”(注:James Bryce,The American Commonwealth,New York,1911,p.566.)事实上,即使美西战争中 的那些主战派分子或帝国主义者,也难以完全否定反帝国主义基本主张的合理性。例如 :马汉始终是大海军政策和掠夺海外军事基地主张的支持者,但他从西班牙霸权衰败和 英国霸业兴起的比较中得出结论:殖民地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遏止的历史趋势。他在谈 到英国试图以“帝国联邦”取代帝国体系的意图时说:“……从‘帝国联邦’一词系统 阐明的思想表明,海外属地和宗主国本身已经渡过这样一个时代:即双方都承认它们终 究必将分离,就如同儿子离开父亲的家,各自建立自己的家庭一样。”(注:杨生茂等 :《美西战争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0、322—323、275、254页。 )参议员阿尔伯特·贝弗里治在美西战争前后始终拥护战争和海外领土兼并政策,但同 时也强调:“共和国的商业优势意味着:这个国家将成为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注:杨生茂等:《美西战争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0、322—323、 275、254页。)罗斯福赤裸裸地崇信权力政治,同时也标榜“文明史观”。他在1906年 的国情咨文中说:“一个国家漠视自己的需要既不明智,也不正确,认为其它国家将忽 视各自需要则更是愚蠢——甚或是邪恶的。但是对一个国家来说,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 也是邪恶的,认为这是驱使任何其它国家的惟一行动也是愚蠢的。”(注:王晓德:《 美国文化与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他强调美国作为“文明国家 ”的先进性,呼吁建立“文明国家”间的“和平联盟”,以维护国际政治稳定。尽管如 此,他对权力政治以及对军事征服、领土扩张政策的崇信,还是使他在美国舆论中留下 了“军国主义分子”的印记。
在罗斯福之后,塔夫特登上了美国总统宝座。作为一个反帝国主义者,塔夫特上台后 就宣布摈弃罗斯福在落后国家和地区推行的“大棒政策”,转而强调“以金元代替枪弹 ”的重要性,进一步凸现了反帝国主义运动中提出的经济扩张与和平征服的设想。塔夫 特认为:“现代外交是商业的”,“贸易和贸易扩张在文明的大多数发展中都构成了现 实生活的基础”;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文明国家”在多数情况下都不再需 要动用武力。(注:Frank Ninkovich,Modernity and Power,A History of the Domino Theo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p.8,p. 10,P.21,p.22.)塔夫特及其国务卿诺克斯都竭力强调,国际商业联系以及由此造成的“ 利益的一致性和世界的整体化”,将超越民族主义而形成某种“一体化观念”和“人类 利益团结起来”的现代意识形态,这种现代意识形态“显然指向国际联合”。此外,塔 夫特和诺克斯还强调“国际仲裁”和“世界舆论”在维护世界和平事业中的作用。塔夫 特不仅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赤裸裸的权力政治逻辑,而且继承发展了“文明史观”与“和 平联盟”思想,始终把大国关系的相对缓和与国际政治的相对稳定视为美国外交的重要 目标,力图把国家间的矛盾和纷争纳入非战争渠道。塔夫特强调:“发展和平关系与发 展贸易关系之间并没有什么不一致之处”。诺克斯则声明,金元外交只是试图利用“过 去几十年国际合作取得的显著进步和巨大成果”(注:Frank Ninkovich,Modernity and Power,A History of the Domino Theo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p.8,p.10,P.21,p.22.)。
从1900年起,伍德罗·威尔逊就开始不断宣扬形成美国海外任务新目标观的重要性。( 注:The Papers of Woodrow Wilson,Vol.12,p.18.)威尔逊始终相信“进步”是文明发 展和社会进化的必然法则。他把社会财富的增长、自由民主体制的演进、西部边疆的消 失和美国的海外扩张、国际政治的和平稳定等都视为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早年的威尔 逊相信在海外占领领土和建立军事基地符合美国国家利益需要,同时也欣赏反帝国主义 者关于“和平扩张”和建立“非正式帝国”的设想。随着时代的变化,当选总统后的威 尔逊却成了“民族自决”原则和“永久和平”理想的热情鼓吹者。在人们普遍相信战争 与冲突是国际关系常态的年代,一个大国政治家明确地把实现“永久和平”视为国家政 策的目标,这在国际关系史上是罕见的。正是威尔逊任职总统期间,“民族自决”、“ 集体安全”、“民主国家联盟”、“门户开放”等一系列“原则”的提出,构成了20世 纪美国相对完整的“改造世界”方案。
强调国内民主改革的重要性和优先地位,曾经是反帝国主义者反对海外过度扩张的基 本理由之一。但是,正是在维护民主自由制度和理想主义原则的旗帜下,通过对新时代 美国国家利益与理想主义原则关系的重新诠释,进步主义运动推动了新一轮对外扩张思 潮的蔓延,加速了美国新扩张主义时代的来临。进步主义者们多强调对内实行社会改革 ,维护美国独具特色的民主自由制度,但他们同时都把对外和平扩张视为维护国内社会 制度和价值传统的必要手段。他们多强调以“文明史观”看待国际政治和国际外交,既 关注国内的现实需要和独特的历史经验,也密切关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对当时国内舆 论和政府决策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对美国走上和平扩张道路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罗斯 福、塔夫特和威尔逊都是进步主义思想的拥护者和身体力行的改革家,都鼓吹相信历史 进步的“文明史观”,都在一定程度上致力于维持国际政治的相对稳定。和平合作观念 不仅广泛存在于美国思想家和舆论圈中,而且影响到政府主要领导人的国际政治观和外 交决策,这正是当时美国海外扩张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显著不同之处。
美国新扩张主义对国际关系传统体系和传统观念的冲击不容忽视。例如:在美国国会 通过对西班牙宣战决议案时,国会同时也通过了反帝国主义者提出的“特勒修正案”: 古巴应获得独立,西班牙必须撤离古巴,而美国也不得占领古巴领土。在美国,特勒修 正案象一块重石压在帝国主义者的心头,使他们不得不有所顾虑,以至连麦金利总统都 不得不承认,吞并古巴是一种“侵略罪行”。在国际社会,特勒修正案的通过也引起了 极大的反响。被压迫民族和国家不免因此心存幻想,而西方其它大国的政治领袖们则为 此感到震惊。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就极为愤怒,她要求所有大国“联合反对这种闻所未 闻的举动。要是宣布古巴独立,我们必须抗议这种先例。他们干脆宣布爱尔兰也独立算 了!”(注:Ernest R.May,ImPerial Democracy: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as a Great Power,New York,1961,p.218.)美国并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赃物,其“民族自决 ”主张明显含有向老牌殖民国家殖民地逐步渗透之意,但新扩张主义的革命性质却由此 可见一斑。美国占领了古巴和菲律宾等地,却明确承认了“民族自决”原则,这毕竟是 资本主义扩张史上的新现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威尔逊政府决心以美国的利益和 原则“改造世界”,其它大国的政治领袖们感到既难以容忍,也难以拒绝,美国新扩张 主义的基本原则被不可避免地引入了国际政治斗争的舞台。
在美国,美西战争和反帝国主义运动引发的关于扩张目标、方法和手段的争论还会在 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以不同的方式继续下去,但总体说来,“和平征服”和建立“非正式 帝国”已经逐步成为20世纪上半期美国海外扩张的基本特征和美国统治阶级的最佳选择 ,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扩张政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主流舆论所否定。在这一过程 中,反帝国主义运动正是美国从传统扩张向新扩张主义转变的逻辑起点。作为综合实力 跃居世界第一的资本主义大国,美国在20世纪初首先走上了一定程度上拒绝军事征服和 领土兼并的和平扩张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进步的基本趋势 ,也反映了美国历史传统和国家利益的相对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