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美国进步运动的研究综述
李新霞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5年01期
【原文出处】《潍坊学院学报》2004年03期第65~68页
【作者简介】李新霞,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
【内容提要】进步运动是一个颇有争议且富于魅力的历史课题。涉及进步运动本身的一些问题在国 内外迄今尚无定论。与美国史学界璀璨夺目的著述相比,中国史学界对进步运动的研究 成果可谓寥若晨星。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学者对进步运动的研究状况。进步运动作为一 个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重视。
【关 键 词】进步运动/综述


    进步运动(Progressive Movement)或译为进步主义运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问题 。关于运动的定义、性质、起迄、根源、成败得失等一系列问题,在国内外迄今尚无定 论,因此也是一个富于魅力的历史课题。美国史学界关于进步运动的著述可谓卷帙浩繁 。1914年,在运动发展的高潮期,就出现了关于进步运动的专著。此后,对进步运动的 研究一浪高过一浪,研究的高峰在二战后的二十余年间,此时无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 较以前大为提高,一些有关进步运动的巨著几乎都出现于这一时期。进入20世纪七八十 年代后,研究热潮有所回落。中国的美国史研究中,有关进步运动的专著可谓寥若晨星 ,笔者所见到的只有南开大学李剑鸣教授所著《大转折的年代—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 》(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及王绍光的《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其它的多为散落在各类历史刊物和通史教材中的学术论文和 专章论述。相对于美国史学界,可谓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探讨运动 产生的根源、动力、内容等,重复性论述较多,缺乏新颖独特的见解。本文旨在通过对 国内学者有关进步运动的论述以及几个相关问题的简要介绍,以展现其研究概况并展望 未来的研究趋势。
        一、关于进步运动的起止时间
    关于进步运动的起止时间,中美史学界都无统一看法。理查德·霍夫斯塔特认为是从1 900-1914年;《美国年鉴》认为是从1895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阿瑟·林克和理查 德·麦考密克认为是从19世纪90年代到1917年。但多数学者还是倾向于将1900-1917年 这一时期称为“进步主义时代”。中国学者对此也是众说纷纭:如李剑鸣把进步运动的 研究放在1896-1917年[1](p4)。李天喜也持这种观点[2](p130)。而山东师大的董继民 教授则认为,应把1890-1900年的人民党运动(也即平民党运动)视作进步运动的开端[3] (P23)。因为在垄断盛行的情况下,人民党运动首先提出了改革问题。平民党人的纲领 成了后来进步改革的主要内容。美国1912年进步党运动的参加者威廉·阿伦·怀特曾对 此有过精辟论述:进步派“趁平民党人游泳之机,偷走了他们的全部衣服,只留下‘自 由银币’那条破旧不堪的短裤”[4]。还有学者认为,进步主义时代是指19世纪90年代 末到1914年一战爆发或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关于进步运动的起止时间,笔者认 为,“历史是一张无缝的网”,对于一个历史时期、一个历史事件很难用某一精确年限 来界定,我们之所以要确定一个时间断限,是为了研究起来方便。对于19世纪90年代发 生的平民党运动和进步运动的关系可用“风起于青萍之末”来解释;而一战的爆发,19 17年美国参战,使美国民众的注意力一下子从国内事务转移到国际事务上,政府政策也 进入战时轨道,这只说明进步主义改革的高潮已过去,并不能否认此后进步派仍在从事 改革活动,一场如此浩大的改革运动,断然不会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因为很多学者认 为进步主义改革是30年代“新政”和60年代改革的先声。
        二、关于进步运动兴起的原因
    关于进步运动兴起的原因,学者们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
    1.思想原因
    张小青着重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进步运动产生的思想背景:其一,在美国人的社会价值 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个人主义信念,本身即包含着潜在的矛盾,这种在19世纪以前以 潜在形式存在的矛盾在19世纪后半期爆发出来,成为进步主义运动发生的社会价值观方 面的背景。其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引起的严重异化所导致的社会认同危机以及现实和 宗教理想的冲突[5](P33)。柯春桥认为,先进知识分子在学术界开展的反叛运动打碎了 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枷锁,建立了一套崭新的改革理论,为进步运动的形成奠定了思想 基础。牧师这一特殊的社会阶层在形成进步运动的过程中发挥了特别的作用[6](P2)。 基督教社会福音运动则为改革提供了精神动力。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美国工业化、城 市化带来的诸问题与美国人理想的美好社会格格不入而引发了人们普遍的失望、不满和 困惑是进步运动得以发生的深刻而根本的原因[7](P138)。
    2.经济原因
    柯春桥认为,19世纪后半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进步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6](P1)。高芳英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即工业生产成为国民生 活的主体,以及托拉斯和控股公司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是进步运动 的原因[8](P116)。赵伟也认为,工业化、城市化、工业组织的集中化和社会生活的一 体化是进步主义改革兴起的深层原因,而由巨大的社会经济结构变革造成的社会失衡和 种种社会问题则是直接的导火线[9]。
    3.其他原因
    进步运动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产物。是美国长期政治变动、社会抗议发展的 结果。中西部农民运动、文官制度改革运动、共和党反叛运动、平民党运动,这一切都 是孕育进步主义的温床。董继民、宋发清、林广、王冬梅等都认为平民党运动是进步运 动的序幕和先导[10];黑幕揭发运动(注:20世纪初美国一批以新闻记者、文学家为主 的知识分子群体发起了一场揭露社会黑暗、唤醒社会良知、促进社会改革的黑幕揭发运 动。)推动了改革运动的兴起。
        三、关于进步运动的目的和性质
    李剑鸣认为,运动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已取得的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 全面改善,创造出与物质繁荣相应的精神文化条件,重建遭到工业文明摧毁和破坏的社 会价值体系,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运动的实质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文化重建 运动[1](P3)。杨生茂认为,进步运动是垄断资本初期,大资产阶级为了缓和国内阶级 矛盾,改善资本主义发展环境,引开社会主义运动,巩固垄断资本地位,所采取的社会 改良行动[1](P308)。张小青则认为,运动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力求在政治上和经济 上进行改革,以消除和减少那些与理想和信念相矛盾的现象;其二是重建“开明政府” ,扩大“贤能政府”的权力,把垄断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保持政治、经济、社会替继 阶梯的开放和畅通[5](P41)。洪朝辉认为,进步运动,是一场为了解决体制转型时期的 各种危机而设计的政治体制改革[12]。其他几位学者的观点大同小异,如黄贤全认为, 运动的目在于消除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种种社会弊端 ,重建社会价值体系和经济秩序,实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是为维护垄断资产阶 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13](P113)。冯伟年认为其实质是少数人利用进步力量维护自己的 利益[14](P136)。
        四、关于进步运动的内容、特点和成败得失
    关于这几个问题,柯春桥、李剑鸣、董继民的论述比较有代表性。柯春桥认为,从内 容上看,进步运动呈现出纷纭驳杂、百花争艳的画面:从社会正义改革到反托拉斯运动 ;从公益改革到自然资源保护运动;从政治上的民主改革到宪法第十七、十八、十九条 修正案的通过;从个别市长反对公用事业公司的斗争到席卷全国的市政改革运动等等, 无不属于进步运动的范畴[6](p4)。
    李剑鸣认为,与以往美国历史上的改革运动相比,进步运动具有许多新的特点:首先 ,进步运动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几乎每个社会集团都投入了改革运动,并提出 了改革主张。其广泛性还表现在,文学艺术、教育、司法领域都兴起了新的流派和新的 主张,都打上了进步主义的烙印。其次,政府成为改革者的核心力量。[1](P213)董继 民认为,与“新政”相比,进步运动的显著特点在于,它是政局安定、经济繁荣时期的 改革。与历次政治运动相比,进步运动的领导阶级是中产阶级[3](P21-22)。
    就进步运动的成果而言,董继民认为,在政治方面,选举实行秘密投票制;建立初选 法,实行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争取到妇女选举权;在市政改革中建立城市经理制 ;赋予国家管理职能,扩大了总统的权力。经济上,确立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则。建立 社会正义立法。社会改革方面,制定教育法,教会改革等[3](P25)。
    但是,进步主义改革同样存在许多缺陷。李剑鸣认为,民主化进程多停留在形式上, 进步派对经济问题采取道德主义立场,且轻易与企业界达成妥协;对社会贫困和劳工处 境的改善,更是杯水车薪,浅尝辄止;广大黑人和移民的不幸则基本上成了被改革遗忘 的角落[1](P54)。赵伟也认为,大多数进步主义改革都带有强烈的种族主义色彩。进步 主义对国家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到国际舞台上则演化成了“天定命运”、扩张主义和民 族沙文主义[9](P23)。
    除了以上对进步运动本身进行研究外,还有学者对进步时代的一些具体问题如教育、 史学、黑幕揭发运动、市政改革、联邦政府的国内政策、妇女问题、反托拉斯运动等问 题进行了个别研究,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进步主义时期的教育。
        五、进步运动时期的教育
    进步时代,美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在教育上的反映便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注:进 步主义教育运动(The Progressive Education Movement),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 应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掀起的一场教育革新运动。它与进步运动同时发生,但其持续 的时间远远超出了进步运动本身。一般认为,它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而随着1955年, 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组织“进步教育协会”解散,1957年其主要刊物《进步教育》停刊 ,从而宣告运动的结束。)的兴起。“进步主义教育的涵义非常复杂,美国的教育家始 终未给进步主义教育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此外,由于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家在不同时期 强调的重点不同,因此人们很难对进步主义教育作一个简单而确定的界说”进步主义教 育运动是整个美国社会进步主义的一个方面,是教育上的进步主义。
    郭晓平在《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社会意义及失败的教训》一文中,对进步主义教 育运动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他认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创者为赖斯;目的是要建立“ 民治、民有、民享”的民主主义社会;这场运动以对形式主义的、狭隘的旧教育的多方 面反抗为起点,以大量、多元的教育改革与实验为基本存在形式;运动在对美国工业化 、现代化发展的适应与促进中赢得了自身存在的强大生命力。他还指出:进步主义教育 运动的特点是多元性;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切实实现了儿童能力的多方面发展;运动的 失败则具有戏剧性色彩“这场运动成为其自身成功的牺牲品”[15]。
        六、进步运动的启示
    进步主义时期的美国和目前的中国,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具有某种相似性:二者都处在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都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 如贫富分化严重、贪污腐化、道德沦丧、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等。进步运动 作为一场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的改革运动,能驯服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这匹狂躁的野 马,使其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因而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及教 育改革都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首先,进步运动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统一。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绝非完全是消极、过 时的东西,对传统的批判式继承和利用是冲破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社会困境,特别是 道德和文化困境的强大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阻力。
    其次,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经验表明,社会公正的推动必须得到新闻媒体的配合。新 闻媒体是揭露腐败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同时,新闻媒体能及时反映 社会各阶层对社会公正的诉求和建言,沟通上下、官民和各阶层之间的交流,其本身就 会成为一种新的理性和进步力量。
    再次,美国进步时代的现代财政制度对我国经济改革也有众多启示:公共财政制度是 国家政治体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下于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议会制度和舆 论监督制度;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改造公共财政是遏制腐败,加大政府透明性,调节收 入分配,缓解社会矛盾,增强国家能力的制度条件;改造公共财政是政治改革的最佳切 入口。
    复次,支撑美国公共财政制度的是一套审慎、健全的会计和审计体系,现代的会计审 计制度是建设市场经济的最基础条件。中国要构建现代国家的治理框架,最根本的就是 进行会计制度改革。
    进步运动本身是一个多元性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国史 学界对进步运动的研究运用存在许多不足:首先,研究的方法陈旧,对于史学研究中的 新理论、新方法运用甚少。比如,在论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产生的原因时,没有从美国 人的社会心理方面进行分析:进步运动时期,外来移民不仅在数量上让人担心,更令人 忧虑的是移民的来源,传统上的西北欧“老移民”被东南欧的“新移民”所取代。他们 有自己的社区、保持自己的语言、生活习俗,坚信与新教交易相冲突的罗马天主教和犹 太教,对美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造成威胁,美国的中上层知识分子对移民威胁民主的 稳定、外来文化对美国传统文化的侵蚀深表忧虑,便以“伦理精英”自居,力图通过学 校教育对社区和整个社会发生影响。其次,笼统研究多,个案研究少。对进步运动自身 研究较多,而对于发生于此时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妇女在进步运动中的作用(禁酒运动 、改善贫民窟状况、社区生活、争取自身政治权利等)、环境保护、城市社会问题、史 学等研究较少。面对美国史学界在这一方面璀璨夺目的著述,我们确有相形见绌之感, 但这也正是激励我们走出中国特色的“进步运动”研究道路的航标。因为进步运动,毕 竟是一个富于魅力的历史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剑鸣.大转折的年代: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
    [2]李天喜.论“黑幕揭发运动”对西奥多·罗斯福改革立法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 学报,1993,(2).
    [3]董继民.简论美国进步运动[J].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89,(3).
    [4]乔治·莫里.进步主义运动[M].美国历史协会,1972.
    [5]张小青.论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思想背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 ,(5).
    [6]柯春桥.论美国进步运动的根源[M].
    [7]宋发清.论美国进步运动的动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2).
    [8]高芳英.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进步运动[J].世界历史,1999,(4).
    [9]赵伟.进步主义思潮与进步时代的社会变革[M].
    [10]林广.论美国平民党运动的两重性[J].历史教学问题,1993,(1);王冬梅.论美国 进步主义运动的兴起[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2);另外,董继民、宋发 清等人也赞同此说.
    [11]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2]洪朝辉.社会公正与中国的政治改革——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启示[J].当代中国研 究,1999(1).
    [13]黄贤全.试论美国进步运动兴起的原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1).
    [14]冯伟年.论美国进步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社会影响[M].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 01,5.第31卷第2期,第136页.
    [15]郭晓平.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社会意义及失败的教训[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9,(3).^

返回2005年01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