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20余年来我国学者对美国移民史的研究
许国林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4年12期
【原文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05期第34~38页
【作者简介】许国林,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硕士研究生、许昌学院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52 。
【内容提要】20余年来我国学者在美国移民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美国移民政 策的演变、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及美国近代排华问题、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 的作用和影响、华人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移民与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 成等方面。但研究尚有不深入或未涉足之处,还有待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关 键 词】中国学者/美国移民史/移民政策/华人移民


    我国学者对美国移民史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总结 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推动美国移民史的研究,现对20余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一些梳理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发表的美国移民史研究方面的论文在60篇以上,专著9部 。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原因;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 变及近代美国排华问题;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移民与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 成等。
    一、关于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问题
    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历来是我国学者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关于美国建国后移民政策的演变过程,我国学者大致有两种观点:“三阶段”论和“ 两阶段”论。持“三阶段”论观点者具体分期又有所不同,但都认为1882年排华法的颁 布是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转折点。邓蜀生认为美国移民政策演变的三阶段是:建国初期 犹豫不定的移民政策,1815—1882年自由移民政策;1882—1924年限制和选择移民的政 策;二战改变了美国的移民政策,从1945年底开始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放松移民限制的法 律和政策[1]。有的学者所说的“三阶段”是这样划分的:开放移民阶段(美国建国至18 82年);限制和排斥移民阶段(1882年至二战);限制和选择阶段(二战至现在)[2]。有的 学者的“三阶段”则指的是近代美国移民政策演变的三个阶段:选择性移民政策时期( 建国至1815年);开放性移民政策时期(1815年至1882年);限制和排斥移民政策时期(18 82年至1924年)[3]。持“两阶段”论观点者把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发展变化划分为 两个阶段:自由移民时期(美国建国至1882年);限制和选择移民时期(1882年至今)[4] 。关于二战后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有的学者认为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严格 限制到灵活放开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引进合同劳工和废除排华法、《 战时新娘法》与《美军未婚妻法》的实施;第二阶段,50年代后移民限额制度的健全与 缜密,主要表现在1952年《外来移民与国籍法》的实施、1965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 籍法修正案》、1990年新移民法的颁布。并认为,美国移民政策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原有的僵化而狭窄的规定被废除,新立的原则和结构日趋 合理和缜密,灵活性和实用性也明显增强[5]。
    关于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演变的原因,我国学者结合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进行 考察,比较客观理性,但着眼点有不同之处。丁则民认为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是与社会 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的需求相适应的。在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劳动力缺乏的时期,它就采 取鼓励移民入境的政策;一旦美国人口激增到不那么迫切需要劳动力时,它就采取限制 移民的政策,由限制过渡到按国籍规定配额和接纳移民的优先制等限制移民的政策。他 同时还指出,美国的移民政策也取决于国内国际斗争的需要[4]。梁茂信则从美国的社 会经济发展和主流社会思潮的变化分析移民政策演变的原因,认为自由放任的移民政策 显然是与当时的经济发展需要以及意识形态上的自由放任思潮息息相关的。关于移民限 额制度产生的原因,他认为随着国家干预思潮占据主流以及联邦政府权力扩大,加之国 际事务与国内事务联系密切,先前那种放任式移民政策显然不能满足美国现实利益的需 要。他指出了限额制度的意义和实质,“限额制度的确立标志着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那种门户洞开、自由放任的移民政策的彻底结束,使美国能够把移民问题纳入社会运行 机制的整体之中,从而有助于美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而通过限额制度的实施,“可以 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使移民政策更加充实、完善和实用,更好地服务于美国社会发 展的需要”;而且移民限额制度一开始就有种族排外主义色彩[4]。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经济因素是促使美国移民政策演变的主要原因,“美国的移民政策经过了多次修订, 从开门到限制到半开门,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吸引和借助外部人才来促进美 国发展。如果说有变化的话,那就是对人才的选择性更强、标准更高、手段更多样化” [1]。有的学者则认为美国建国后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由自由移民政策演变为选 择和限制移民政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内在要求,即美国经济发展进 程对移民政策的演变起着主导作用,其他因素则服从或迎合了经济发展要求。因为到19 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度过了劳动力极端缺乏的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大 力发展新兴工业,对传统工业部门进行改造,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逐步提高,因此对移 民的选择越来越严格[6]。
    阶段性具体的移民政策是美国移民政策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链接,研究美国移民政策演 变的过程必须要研究阶段性具体的移民政策。20世纪20年代美国移民限额制度的确立在 美国移民史和移民政策演变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美国社会和外来移民产生了重大而深 远的影响。关于20世纪20年代移民限额制度形成的原因,学者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有的学者认为移民限额制度确立的原因是:第一,美国劳工错误地认为移民是他们 一切苦难的罪魁祸首。第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自东南欧的移民基本上信奉天主教和 东正教,又不懂英语,因而到美国后都去本民族聚居区谋生。在排外主义者看来,他们 的到来加速了美国天主教会势力的发展,其结果必然会威胁到美国社会的新教性质。第 三,排外主义者指责移民将城市变成了“政治和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第四,到20世 纪20年代,美国劳工和土生白人经常以饭碗和失业问题为借口排斥移民。第五,20世纪 美国社会兴起了一股优生优育浪潮,一些披着科学外衣的学者对种族的起源、进化和生 理遗传进行了研究,试图用科学的理论去阐释种族差异,说明限制移民的合理性和必要 性,为美国排斥移民提供理论基础,也成为决策者的理论依据。第六,20世纪初美国白 人把社会各种矛盾的激烈对抗归结到移民身上,同原有心理偏见,对移民所取得的成就 所产生的嫉妒感以及认为移民构成了潜在威胁的心理恐惧感融为一体后,便形成了一股 强大的排外浪潮。第七,一战后“百分之百的美国化”运动演变为歇斯底里的“赤色恐 怖”运动,积聚了不断升温的民族危机感,助长了民族排外情绪。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国家干预思潮占据主流[7]。有的学者则认为20世纪20年代限额制度形成的原因是:害 怕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带进美国;大战结束后,美国国内经济和社会矛盾突出,经济 萧条,工人失业。美国移民限额制度的形成标志着美国开始实行质量限制和数量限制并 行的制度。限额制度保证了外来移民在相当时期内以适当规模迁居美国,从这个意义上 讲,20年代限额制度作为移民数量限制的开端,对美国移民史和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还 远远没有完结[8]。
    当代美国的亚洲移民政策及其对亚裔集团的影响也是学者们重点研究的问题。我国学 者一方面肯定了当代美国的亚洲移民政策对亚洲移民的积极作用,同时分析了当代美国 亚洲移民政策的局限性及其消极后果。有的学者认为,1952年移民法体现了美国亚洲移 民政策的两面性:一方面它仍坚持民族来源限额制度,对亚洲移民有明显歧视性和限制 性;另一方面,他肯定了自二战以来亚洲移民政策调整的成果,因而标志着亚洲移民政 策的进一步松动。该法对美国亚洲移民和亚裔集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亚洲移民数量增 多;大量亚洲妇女进入美国,使亚裔集团人口率明显上升;大量亚洲专业技术人员进入 美国,使亚裔集团职业结构发生变化,为其参与美国政治铺平了道路;亚裔居住模式和 分布由聚居转向分散,从而加快了亚裔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步伐。1965年移民法对亚洲 移民及亚裔集团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现在:第一,亚洲移民大量增加,导致亚洲各族裔集 团人口的重新组合。第二,移民结构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移民素质的提高 ;女性移民增多;移民主体的变化。70年代中期以后,移民的主体由使用职业优先权转 向利用家庭团聚条款及不受限额限制的美国公民的直系亲属、配偶和21岁以下子女所享 有的特权,导致“链式”移民模式的出现。第三,亚裔集团的经济地位明显提高。第四 ,提高了亚裔集团的参政意识及政治地位。但是20世纪70年代亚裔移民主体的变化也产 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消极后果:低素质移民增多;70年代中期以后利用家庭团聚优先 权入境的移民大多工作环境恶劣、收入低、失业率高;由于大量移民的涌入,使得各族 裔集团之间及本民族集团内部在经济上的竞争更加激烈。而这些都是美国政策制定者始 料不及的。因此,除1965年移民法本身对亚洲移民所具有的限制性以外,美国在法案实 施过程中,还陆续通过了旨在限制亚洲移民的法令,更突出了美国对亚洲移民政策所固 有的限制性[9]。
    对与美国移民政策演变密切相关并产生深刻影响的美国排外主义也有学者论及。有的 学者根据美国人对外来移民特定情况的反应,把美国排外主义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反天 主教阶段、反亚洲移民阶段和普遍限制所有外来移民阶段,并分析了每一阶段排外的原 因及对象[10]。有的学者则着重探讨了美国排外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进程及其对美国社会 的影响,认为美国排外主义萌生于殖民地时代,勃兴于19世纪,到20世纪初达到了前所 未有的高潮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排外主义对美国的移民政策、民族政策和文化等 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1]。还有学者从美国移民大辩论的角度探讨了美国的排外主义 ,提出从殖民地后期到20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移民大辩论及排外主义可分为四个历史 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原因、特点及排斥对象[12]。
    二、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及美国近代排华的原因
    美国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及美国近代排华问题是美国移民史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
    关于美国华人移民政策演变过程阶段划分,学者们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欢迎中国 移民——1882年排华法以及相继出台的其他排华法禁止华人移民——1943年废除排华法 ——二战后美国的移民政策进一步松动,华人的境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关于1943年美 国废除排华法的原因,学者们共同认可的是以二战为转折点,中美关系有所改善,中国 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但有的学者在强调政治因素的同时,认为美国扩大销售市场的经济 因素也促使美国废除排华法[13]。有的学者在强调政治因素的同时,则从华人形象和唐 人街的变化和由此而来的美国对中国和华人舆论的变化以及美国的远东战略考虑来分析 美国在1943年废除排华法原因,并认为废除排华法“是美国华人社会近代发展过程中的 一个分水岭”[14]。对二战后美国华人移民政策的变化及随之而来的华人境况进一步改 善的原因,有的学者强调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华人移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美国政府 推行的社会保障权益计划等因素[13];有的学者则强调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民权运动 的蓬勃发展、华人新移民的文化水平和经济状况的优越性、新移民的政治意识比较强、 中国自身国力的增强受到世界瞩目和尊重、20世纪60年代以后移民美国的整个移民队伍 的组成已经大大不同于19世纪时的移民成员构成状况,非欧洲移民、非白人移民的比例 大大增加等因素[15]。
    关于近代美国排华的原因,学者们颇费笔墨,观点分歧也较大。有位学者认为种族主 义是近代美国排斥中国移民的根本原因,后来又对她的观点作了补充,从民族特点、文 化差异方面分析了近代美国排华的原因,认为同乡会与唐人街的存在所造成的两种文化 的冲突、民族融合的困难,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16]。有的学者认为近代美国排华的原 因是美国社会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华人在语言、文化、血统、肤色、民族性格和社会 观念等方面,既不同于这一时期构成美国外来移民主体的西北欧移民,也与美国人格格 不入;美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中美不平等的外交关系,清政府腐败无能;美国政治上的 需要[17]。有的学者则将民族问题直接与阶级问题相联系,认为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一 个阶级问题。美国排斥中国移民是美国资产阶级反对中国劳工的行动[18]。有的学者则 比较理性,认为近代美国排华更为深刻、更为基本的历史原因是,近代美国社会经济的 发展与同时期的中国存在着巨大反差,这一差距造成中国廉价劳动力对美国市场的冲击 ,华工对美国工人形成了不利的竞争因素。而种族主义对于这种由于社会经济根本原因 引起的排华情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资产阶级则迎合了这股排华情绪,最终导致美 国排华法的出台[19]。
    有的学者不仅分析了近代美国排华的原因,还揭示了近代美国排华的过程、特点及主 要反华力量,认为文化差异、种族偏见、经济因素、政治需要是近代美国排华的主要原 因;美国排华有一个从民间到政府、从地方到全国、从零星个别现象到大规模有组织的 发展过程;美国劳工及劳工运动、美国政党和政客是排华的两股主要力量[20]。有的学 者则把1848年到1943年近百年美国排华运动分为三个时期:排华酝酿阶段(1848—1869) ;反华高潮时期(19世纪70年代);全面排华时期(1880—1943)[21]。有的学者则探讨了 美国排华法实施早期(1882—1905)中国移民的遭遇和美国移民官员权力的膨胀,认为移 民局与移民官员的权力一再扩大,积极与排华势力相配合,甚至同流合污[22]。
    三、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问题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了移民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对移民作用和 影响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移民对美利坚民族形成的影响;移民对美国历史上两 次革命的贡献;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移民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没有移民,既不会有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利坚共和国的诞生,也不会 有美国今天的高度现代化[23]。有的学者从美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分析了外来移民的作 用:第一,美利坚民族的迅速形成、美国民族的气质和性格都与外来移民有着不可分割 的联系,它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外来移民在美国的两次革命中做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为革命制造舆论,组织和动员革命力量,捍卫美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外 来移民为革命提供了战斗部队,在革命中起了生力军的作用。第三,外来移民为美国工 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条件。第四,外来移民在近代美国 工运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第五,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了 丰功伟绩。第六,外来移民对美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4]。有学者 把外来移民的作用和影响概括为四点:外来移民增加了美国人口,增强了美国的活力; 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美国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力的提高;他们扩大了美国 的市场;他们不同程度上保持着各自群体的传统和文化,从而丰富了美国的文化,使它 更加丰富多彩[25]。而有的学者研究更深入、具体、微观,从移民的流向对1860—1920 年美国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移民与城市产业结构、多样化社区的形成、城市社会问 题进行了梳理,并得出移民与城市关系的总的评价: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的积极贡献远 远超过其负面影响[26]。此外,还有不少学者也比较全面或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外来移 民的作用,其观点不再一一例举。
    四、华人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问题
    华人移民在美国虽然属于少数民族,但不管是对美国早期开发和建设,还是对当代美 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学者们对此都持肯定的观点。不少学者在探讨 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探讨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时,就曾论及华 人移民的作用和贡献。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专门撰文研究这一问题,且侧重点有所不同 。有的学者指出:近代美国华人移民丰富了美国的劳动力资源,缓和了当地劳动力缺乏 的困境;华人移民为美国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华人移民推动了生产技术的进步[27]。有 的学者则把华人移民的作用概括为:华人移民为美国采矿业和开发西部做出了巨大的努 力;华人在修建横贯美洲大陆铁路、建成铁路交通网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华人所从事的 小型轻工业,为美国工业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华人在发展美国农业方面做 出了可贵的贡献;华人商业和服务业在美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且对促进 华人与当地人民的友好关系以及发展中美两国的商品流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美国华 人知识分子辈出,在许多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8]。
    铁路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尤其是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在美国有着划时 代的意义,华工为此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一些学者就华工在美国铁路建设、尤其是在中 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29]。美国华商是华人移民中 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学者分析了美国华 商曲折艰难的历史变迁,并认为其经济行为与其文化背景、美国的华人移民政策以及自 身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明确指出华商至今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在动荡变迁、竞争 异常激烈的环境下,在新经济、新技术浪潮猛烈冲击的当代,华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 战[30]。
    五、移民与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问题
    学者们公认,移民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具体分析和论述又各 有侧重。概括而言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移民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影响主要 表现在多样性、个人主义、平等自由精神、求实精神和迁徙性等五个方面[31]。第二, 正是在移民过程中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崇尚民主、求实进取、注重功利和乐观自信的民族 心态。这些心态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32]。第三,阶段 性特征。早期移民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奉天承运的使命神话, 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勤奋、求实、追求自由的民族性格;移民开发大陆的过程中铸就了美 利坚民族革新、求变、不尚等级、主观奋斗的性格;边疆无尽的扩张形成了美利坚民族 的扩张意识;早期移民奠定了美利坚民族兼容并蓄的多元化及与之相关的开放性格[33] 。
    除了对上述问题集中研究外,有些学者还就某些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如“亚裔美国 人”的身份认同和“亚裔美国人”概念的起源及含义的变迁问题、二战后非法移民问题 、美国波裔族群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问题、西裔移民研究等[34]。
    通过回顾和总结,我们看到20余年来我国学者在美国移民史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研究面较宽,宏观把握较好,大部分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但笔 者认为,我国学者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尚有不足之处,主要存在的问题如:第一,微观 研究深度不够,还有待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例如不同种族和民族移民的特点及比较研 究、移民的交互影响、不同种族移民在文化上的相互交流和渗透、华人移民文化的历史 变迁、华人社区的历史变迁等;第二,在美国移民政策及对华移民政策的演变这一问题 的研究上,多站在民族感情的立场上,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进程对移民政策及对华人移民 政策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认识不是十分到位;第三,对20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对华人移民 政策变化原因的认识,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及中美联盟关系因素,而 较少注意渐变因素的作用: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家和官宦人家有经济实 力将其子女送到美国接受教育、进入20世纪后华人新移民素质的提高逐渐改变了华人移 民的形象、在美国出生且受一定教育的第二代华人逐渐融入美国社会等。因笔者孤陋寡 闻,上述拙识难免有误,恳请专家和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邓蜀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J].历史研究,1989,(3).邓蜀生.美国与移 民——历史·现实·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周跃军.试论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演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9).
    [3]丁平.试论美国移民政策在近代的演化——兼论移民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J]. 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5).
    [4]丁则民.百年来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J].东北师大学报,1986,(3).丁则民.美国建 国以来移民政策的发展变化[J].湖北大学学报,1997,(2).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梁茂信.1940—1990年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与影响[J].美国研究,1997,(1).
    [6]许国林.论美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与移民政策的演变[J].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 》,1998,(7).
    [7]梁茂信.20世纪20年代美国移民限额制度的促成因素[J].河北学刊,1996,(2).
    [8]高鉴国.20年代美国移民限额制度的形成[J].美国研究,1991,(2).
    [9]戴超武.美国1952年移民法对亚洲移民和亚裔集团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1997 ,(2).戴超武.美国1965年移民法对亚洲移民和亚裔集团的影响[J].美国研究,1997,( 1).
    [10]丁则民.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J].世界历史,2001,(1).
    [11]梁茂信.美国的排外主义演变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4).
    [12]钱皓.美国移民大辩论历史透视[J].世界历史,2001,(1).
    [13]陈尧光.美国华人境况的变迁[J].美国研究,1987,(2).
    [14]高伟浓.1943年美国废除排华法分析[J].华人华侨历史研究.2001,(4).
    [15]庄锡昌.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J].历史教学问题,1998,(4).
    [16]赵晓兰.美国排华的历史回顾与原因[A].华侨华人研究论丛(第1辑)[C].北京:中 国华侨出版社,1995.赵晓兰.从民族融合角度阐释美国排华原因[J].山东大学学报,20 02,(3).
    [17]梁茂信.论19世纪后期美国对华移民政策[J].东北师大学报,1998,(6).
    [18]朱杰勤.美国华侨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9]陈晓燕.近代美国排华根本原因辨析[J].杭州大学学报,1998,(3).
    [20]刘莲芬.试论19世纪后期美国的排华问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3).
    [21]贺坚.美国百年排华运动浅探[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3).
    [22]吴金平.排华法下的中国移民与美国移民官员[J].八桂侨刊,1999,(3).
    [23]黄安年.美国的发展和外来移民[A].美国社会经济史论[C].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3.
    [24]田方.国外人口迁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
    [25]丁则民.外来移民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1993,(5).
    [26]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1997,(5 ).
    [27]李其荣.中国移民与近代美国经济的开发[J].近代史研究,1989,(3).
    [28]陈炳.旅美华人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3).
    [29]黄安年.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 (2).丁则民.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与华工的巨大贡献[J].史学集刊,1990,(2). 王寅.19世纪下半叶华工对美国铁路建设的贡献[J].历史教学问题,1999,(4).
    [30]陆月娟.美国华商的历史变迁[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3).
    [31]赵晓兰.移民与美利坚民族性格[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3).
    [32]荣卉.移民与美利坚民族心态的形成[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3).
    [33]崔缨.简论早期移民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影响[J].岱宗学刊,1999,(1).
    [34]董娣.亚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3).董娣.“亚裔美 国人”概念的起源及含义的变迁[J].南京师大学报,2001,(4).梁茂信.美国的非法移 民与政府的政策效用分析[J].史学集刊,1997,(4).杨友孙.论美国波裔族群的形成及 其历史作用[J].外交学院学报,2003,(2).钱皓.美国西裔移民研究[M].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2.^

返回2004年12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