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狰狞的塔拉瓦
章慕荣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4年11期
【原文出处】《文史天地》(贵阳)2004年09期第54~57页
【作者简介】章慕荣,安徽省
碧波万倾的太平洋中心,星罗棋布地布满了美丽的珊瑚岛礁。岛礁上,椰子树随风婆娑,礁湖清澈如镜,银光闪闪的珊瑚粉末环绕在岛礁的四周,与浪花相映成趣,俨然一派迷人恬静的景象。然而在1943年11月,历史却在这里翻开了血腥的一页。为了争夺一个名为“塔拉瓦”的珊瑚岛礁,美日两国军队展开了异常激烈、残酷的厮杀。望着岛上血流成河、尸堆成山的场面,赶来庆贺胜利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流下了滚滚热泪,动容地说道:“我一生从未见过如此狰狞的战场。”
“电流”击环礁
1943年2月,在苦战了七个月之后,美军取得了瓜岛战役的胜利。自此,美军在战略反攻的方向上便有了更多的选择。选来选去,美国人最终选中了新不列颠岛上的腊包尔。作为日军在南太平洋上最大的兵站,腊包尔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美军,西南太平洋海区司令麦克阿瑟上将多次扬言要拿下腊包尔,但以美军当时的装备和兵力,却又不可能一举拿下这个日军重镇。腊包尔一时间竟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使美国人欲吞不能,欲舍不忍。
为了打破僵局,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重新策划了一条反攻轴线,拟用较少的兵力沿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直指日本。很快,金上将就把自己的方案告诉了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并让他研究一下攻占密克罗尼西亚的可行性。
“老伙计,果然好眼力!”尼米兹对金的方案兴奋不已,激动地说道,“不论我们反攻菲律宾也好,进攻日本本土也好,中间都隔着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它东西长3000海里,是日军的天然防线。密克罗尼西亚虽然有上千的海岛和珊瑚礁,只要我们在吉尔伯特占有机场,便可以掩护我们的舰队在马里亚纳群岛登陆,直至最后拿下整个密克罗尼西亚。”
“不过,”尼米兹突然收敛了激动,冷静地指了指地图说:“吉尔伯特群岛只有马金岛和塔拉瓦岛有机场。马金的机场是水上飞机场,陆基飞机不能使用,只有塔拉瓦环礁 才是关键!拥有了塔拉瓦,我们就有了制空权。”想不到尼米兹对自己的计划如此支持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事不宜迟,马上就行动!很快,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便在金的强 烈要求下做出决定:全力以赴地攻下塔拉瓦环礁。
塔拉瓦是吉尔伯特群岛中最大的一个珊瑚环礁,从空中看,它大约呈三角形,东、西两边均为18海里长,南边长12海里,东边与南边都排列着一串狭长的珊瑚岛,西边则是 密密麻麻的堡礁和暗沙。正因为塔拉瓦上有着日军惟一一个陆基机场,在这个面积仅为 1.8平方千米的珊瑚环礁上,日军驻扎了4500人的重兵,司令官是柴崎惠次海军少将。
在柴崎的一手操办下,塔拉瓦岛上战壕、交通壕四通八达,地堡和暗火力点都用钢轨、钢板和椰木盖顶,数百挺轻、重机枪安放在枪座上,每隔几个机枪巢就设一门口径达203mm重型海岸炮;海滩上不仅布满了地雷,还设置了大量的混凝土三角堆、珊瑚礁、铁刺网和椰木栅。尤其是柴崎的指挥部,是一个用钢板和一米厚的混凝土当围墙的巨型碉堡。拥有着这些堪称“伟大”的防御工事,柴崎狂妄地对前来访问的日本记者宣称:“美军动用100万军队,在100年内也休想攻下塔拉瓦!”
面对固苦金汤的塔拉瓦以及气焰嚣张的“柴崎宣言”,尼米兹丝毫不敢懈怠,亲自制定了一个代号为“电流”的行动计划。在这份计划中,尼米兹组织了由16艘运输舰、1 艘坦克登陆舰、3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5艘护航舰组成的强大编队,以 运送第2海军陆战师的1.8万名美军强攻塔拉瓦。尼米兹的命令下达后,各部兼程赶往作 战海域。陆战三师师长朱利安史密斯少将,还根据军部的指令制订出了一个在塔拉瓦主 岛贝蒂欧登陆的作战方案:部队避开日军设防坚固的南岸,从环礁缺口的水道进入礁湖 区,在日军防御力量相对薄弱的北岸进行快速登陆的滩头地点从西向东,分别为“红1 ”、“红2”、“红3”,每个滩头登陆点登陆1个营,用水陆两栖装甲车分批运送上岸 。如不出意外,D日——也就是美军的登陆日,美军将横扫全岛,占领机场,并封锁住 贝蒂欧东南端的日军残部,从而将其予以全歼。
准备如此充分,计划如此周详,拿下塔拉瓦,自然是手到擒拿的事。可惜,天不佑人,残酷的现实却狠狠地“涮”了美国人一把。
D日攻击波
11月20日凌晨,“电流”接通了。
零时30分,漆黑的海面上,美军编队在8海里见方的海面上摆开了阵势,不同口径的炮 弹雨点般倾泻到了弹丸大小的塔拉瓦岛上。整个塔拉瓦岛顷刻间便被硝烟所吞没。炮击 之后,一批美军舰载机又载着重磅炸弹飞临塔拉瓦岛上空,将一枚枚炸弹投在了岛岸滩 头。炸弹的爆炸触发了地雷,塔拉瓦岛顿时火光此起彼伏,一处亮过一处。
在不到80分钟的时间里,美军便已向塔拉瓦岛倾泻了3000多吨的炮弹和炸弹。“如此密集的轰炸,日军的防御工事一定都被摧毁了。”想到这,朱利安下达了登陆的命令。美军的希金斯登陆艇、坦克登陆艇、登陆指挥艇仿佛一群唧唧呱呱的水鸭子,在驱逐舰和扫雷艇引导下,开始向贝蒂欧岛岸靠近。登陆部队在海上颠簸着,艰难地向礁湖通道开去。陆战队员们盯着这个被炸成一片狼籍的小岛,一个个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
船队的前锋才开出3海里远,贝蒂欧岛上突然亮起了红光,日本人的炮火砍入了船队完美的队形。原来,日军在塔拉瓦岛上构筑的工事异常坚固,而且岛岸地势平坦,覆盖全岛的珊瑚沙又有着超强的吸收能力,美军炮弹与炸弹的破坏力其实并不大,只不过摧毁了日军的两门岸炮和3辆坦克。狡猾的日本人只不过是在坐等着美国陆战队员们上钩。
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百密一疏的美国人使用的海图居然是100年前英国人绘的旧货。等到了登陆地点,美国人才发现,不但方位有错,就连图上的浅水区也变成了深海。登陆艇和两栖装甲车在深海区是很难发挥速度优势的,陆战队员们只得在深及胸部的海水中向浓烟弥漫的滩头进发。他们手持步枪,背着手榴弹,一步一步向前冲。
突然,又一枚红色信号弹从贝蒂欧的上空升起,岛上突地火光闪闪,一排排炮弹从燃烧着的岛上呼啸而来。每当钢铁的狂飙过后,许多人头消失了,海面上泛起一片血水。一名两栖装甲车排长拒绝从死伤的美军士兵身上压过去,命令全排装甲车退回海中,绕道前行。不料,四辆装甲车被海水淹没,驾驶员全部闷死在里面,剩下的两辆则成了日军炮火的活靶子。
这不是战斗,而是屠杀!朱利安当即下令所有人员装备一律撤到安全区,特混舰群的飞机再次飞临塔拉瓦,舰炮也开始了新的轰击。各种口径的炮弹,各种重量的炸弹,各种引擎的摩托声,就这样在一个赤道的黎明时刻,在一个太平洋的荒岛上,演奏着不协调然而杀气腾腾的战争交响乐。
在这场演奏中,日军203mm炮的声音渐渐地低落下去,并最终止住了。朱利安重新下令,陆战二师二团团长肖普上校奉命率两栖战车和一批登陆艇组成3个攻击波,扑向了贝蒂欧的北岸。
第一波两栖战车刚刚登上“红3”滩头,霹雷一声,日本人又开火了。无数炮弹象冰雹般袭来,不一会儿,就有十几辆两栖装甲车被击毁,驾驶员当场毙命,熊熊燃烧的烈火把死去的陆战队员的肢体烤得吱吱作响。第二攻击波的两栖装甲车还未完全靠岸,日军的炮弹又是从天而降,立刻就有好些两栖装甲车被击中,有的起火燃烧,有的爆炸,海面上也浮起了一片片尸体。第三攻击波的美军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左躲右闪,也只有几 辆两栖装甲车冲上了滩头。
美军登陆部队的3个攻击波全被日军打垮了,肖普在朱利安的严令下,不得不再次发起第四、第五攻击波。出于两栖装甲车辆的不足,陆战队员只得涉水前进。脚步下,珊瑚礁利如刀山;礁盘上,日军炮弹咆哮着席卷水面。整排整排的美军士兵惨死在日军的枪炮下,鲜血染红了海水。
经过一天的苦战,美军登陆部队仅夺得了“红2”、“红3”之间宽600米、纵深250米的滩头阵地。当夜幕降临时,1000余美军官兵忍着饥饿与疲劳,一股劲地挖掘战壕,修筑工事,以图与日军再战。
塔拉瓦之夜,一片鬼域憧憧。美军舰船发射了大量的照明弹,映亮了浸血的珊瑚岛礁。在黄惨惨的亮光下,美军把大批武器弹药和食品运上岸滩。为了确保安全,肖普让一半人在临时挖出的洞中打盹,另一半则持枪侧耳细听,留心日本人反扑的枪声。
上帝保佑,当朝阳再次跃出太平洋水面时,陆战队员们简直不敢相信:预料中的可怕夜袭竟然没有发生!他们或许并不清楚,在自己血染塔拉瓦的同时,美军的潜艇已紧紧勒住了吉尔伯特群岛的脖子。一艘轻巡洋舰载着半个联队的日本士兵和全部装备增援塔拉瓦,行至马绍尔群岛的贾卢伊特环礁附近,遭到美军潜艇袭击。4枚鱼雷把舰尾炸得稀巴烂,日军400人淹死,800人挣扎着爬上了贾卢伊特岛,大部分连裤衩也没剩下,柴崎已经是完全的孤立无援了,他既得不到强有力的空中支援,手下疲惫不堪的士兵也无力进行夜间突袭。
命运的天平倾斜了,在美国人最虚弱的时候,日本人无力把他们赶下去,现在他们已可以确信自己迟早要全部占领塔拉瓦。
惨烈的争夺战
已是D日的第二天了。美军登陆部队调整了指挥系统,在坦克和舰炮的掩护下重新开始了进攻。但日军的抵抗丝毫没有减弱,美军争夺每寸珊瑚沙、每个地堡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酣战至中午时分,美军大批登陆舰艇登上了礁盘,运来了新装备和后续部队。在登陆上岸的武器装备中,不仅有坦克、装甲车,还有特殊的推土机,它们跟在坦克后面,推起一堆堆沙土,堵死了日军暗堡中的机枪眼。上岸的坦克越来越多了,它们蹒跚地越过弹坑、树桩和战壕,逐一攻破日军的据点。
美军的强攻终于见效了。22日清晨,柴崎在绝望中电告东京:“我们的武器已被摧毁,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准备做最后的冲锋……”日军已经到了防御的极限。
22日夜里,几乎所有活着的日军都被赶到了狭长的塔拉瓦机场的东部地区。虽然指挥 官柴崎已经战死,困兽犹斗的日军却依然十分凶狠,他们手持刺刀、手榴弹,从四面八 方钻了出来,呼喊着朝美军冲去。双方在黑暗里展开了肉搏战,刺刀、枪托、铁锹和拳 头都成了战斗武器。日军的袭击彻夜不停,但都被愈战愈勇的美军打了回去。天亮时, 阵地上布满了日军尸体。
11月23日,美军在塔拉瓦岛上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击。在美军舰炮与舰载机的猛烈轰击下,弹尽援绝、缺粮无水的日军终于失去了抵抗能力。手持火焰喷射器的美军士兵,跟在坦克、装甲车后面,对塔拉瓦岛进行了最后扫荡。当美军陆战队打到岛的东端尽头时 ,日军士兵呆若木鸡,连自杀的力气都没有了。他们木然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盯着逼近 的美军,直到喷火器把自己烧成焦炭。
塔拉瓦的枪声止息了,阳光洒遍全岛,可眼前却是一幅悲怆动人的景象。塔拉瓦的沙丘大都被炸平,满身血污的陆战队员从岛的各个地方走出来。他们衣服撕成了布片,眼眶深陷,筋疲力尽,痛苦不堪,几乎想就地躺下,一口气睡他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他们已经麻木了,呆滞了,脑子里空荡荡的,只剩下一个概念:胜利了。
为了争夺塔拉瓦,美军伤亡3000人,岛上4000余名日军除了10人被俘之外,其余全部战死。塔拉瓦的每一平方米也许都有一具尸体,不是美国人的就是日本人的。美国人从未打得如此惨苦,而又如此英勇。
11月24日,第五两栖军军长霍兰德·史密斯中将登上了塔拉瓦,巡视满目疮痍的战场。中午,霍兰德和朱利安一起参加了升旗仪式。由于吉尔伯特群岛原属英国,人们又借来了一面“米”字旗,两棵被炮火削秃的椰树成了旗杆。
一声嘹亮的号音响起了,大家抬起头,美国和英国国旗徐徐上升。两位史密斯将军热泪滚滚,他们举手行军礼,所有将士也戴着钢盔行军礼。《星条旗》的乐声在空中回荡,额角淌满汗水的将士们岿然不动,他们都在心中盘问着:“上帝!从塔拉瓦,把它一路升到东京,还要有多少人死在太平洋上?!”^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4年11期
【原文出处】《文史天地》(贵阳)2004年09期第54~57页
【作者简介】章慕荣,安徽省
“电流”击环礁
1943年2月,在苦战了七个月之后,美军取得了瓜岛战役的胜利。自此,美军在战略反攻的方向上便有了更多的选择。选来选去,美国人最终选中了新不列颠岛上的腊包尔。作为日军在南太平洋上最大的兵站,腊包尔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美军,西南太平洋海区司令麦克阿瑟上将多次扬言要拿下腊包尔,但以美军当时的装备和兵力,却又不可能一举拿下这个日军重镇。腊包尔一时间竟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使美国人欲吞不能,欲舍不忍。
为了打破僵局,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重新策划了一条反攻轴线,拟用较少的兵力沿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直指日本。很快,金上将就把自己的方案告诉了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并让他研究一下攻占密克罗尼西亚的可行性。
“老伙计,果然好眼力!”尼米兹对金的方案兴奋不已,激动地说道,“不论我们反攻菲律宾也好,进攻日本本土也好,中间都隔着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它东西长3000海里,是日军的天然防线。密克罗尼西亚虽然有上千的海岛和珊瑚礁,只要我们在吉尔伯特占有机场,便可以掩护我们的舰队在马里亚纳群岛登陆,直至最后拿下整个密克罗尼西亚。”
“不过,”尼米兹突然收敛了激动,冷静地指了指地图说:“吉尔伯特群岛只有马金岛和塔拉瓦岛有机场。马金的机场是水上飞机场,陆基飞机不能使用,只有塔拉瓦环礁 才是关键!拥有了塔拉瓦,我们就有了制空权。”想不到尼米兹对自己的计划如此支持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事不宜迟,马上就行动!很快,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便在金的强 烈要求下做出决定:全力以赴地攻下塔拉瓦环礁。
塔拉瓦是吉尔伯特群岛中最大的一个珊瑚环礁,从空中看,它大约呈三角形,东、西两边均为18海里长,南边长12海里,东边与南边都排列着一串狭长的珊瑚岛,西边则是 密密麻麻的堡礁和暗沙。正因为塔拉瓦上有着日军惟一一个陆基机场,在这个面积仅为 1.8平方千米的珊瑚环礁上,日军驻扎了4500人的重兵,司令官是柴崎惠次海军少将。
在柴崎的一手操办下,塔拉瓦岛上战壕、交通壕四通八达,地堡和暗火力点都用钢轨、钢板和椰木盖顶,数百挺轻、重机枪安放在枪座上,每隔几个机枪巢就设一门口径达203mm重型海岸炮;海滩上不仅布满了地雷,还设置了大量的混凝土三角堆、珊瑚礁、铁刺网和椰木栅。尤其是柴崎的指挥部,是一个用钢板和一米厚的混凝土当围墙的巨型碉堡。拥有着这些堪称“伟大”的防御工事,柴崎狂妄地对前来访问的日本记者宣称:“美军动用100万军队,在100年内也休想攻下塔拉瓦!”
面对固苦金汤的塔拉瓦以及气焰嚣张的“柴崎宣言”,尼米兹丝毫不敢懈怠,亲自制定了一个代号为“电流”的行动计划。在这份计划中,尼米兹组织了由16艘运输舰、1 艘坦克登陆舰、3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5艘护航舰组成的强大编队,以 运送第2海军陆战师的1.8万名美军强攻塔拉瓦。尼米兹的命令下达后,各部兼程赶往作 战海域。陆战三师师长朱利安史密斯少将,还根据军部的指令制订出了一个在塔拉瓦主 岛贝蒂欧登陆的作战方案:部队避开日军设防坚固的南岸,从环礁缺口的水道进入礁湖 区,在日军防御力量相对薄弱的北岸进行快速登陆的滩头地点从西向东,分别为“红1 ”、“红2”、“红3”,每个滩头登陆点登陆1个营,用水陆两栖装甲车分批运送上岸 。如不出意外,D日——也就是美军的登陆日,美军将横扫全岛,占领机场,并封锁住 贝蒂欧东南端的日军残部,从而将其予以全歼。
准备如此充分,计划如此周详,拿下塔拉瓦,自然是手到擒拿的事。可惜,天不佑人,残酷的现实却狠狠地“涮”了美国人一把。
D日攻击波
11月20日凌晨,“电流”接通了。
零时30分,漆黑的海面上,美军编队在8海里见方的海面上摆开了阵势,不同口径的炮 弹雨点般倾泻到了弹丸大小的塔拉瓦岛上。整个塔拉瓦岛顷刻间便被硝烟所吞没。炮击 之后,一批美军舰载机又载着重磅炸弹飞临塔拉瓦岛上空,将一枚枚炸弹投在了岛岸滩 头。炸弹的爆炸触发了地雷,塔拉瓦岛顿时火光此起彼伏,一处亮过一处。
在不到80分钟的时间里,美军便已向塔拉瓦岛倾泻了3000多吨的炮弹和炸弹。“如此密集的轰炸,日军的防御工事一定都被摧毁了。”想到这,朱利安下达了登陆的命令。美军的希金斯登陆艇、坦克登陆艇、登陆指挥艇仿佛一群唧唧呱呱的水鸭子,在驱逐舰和扫雷艇引导下,开始向贝蒂欧岛岸靠近。登陆部队在海上颠簸着,艰难地向礁湖通道开去。陆战队员们盯着这个被炸成一片狼籍的小岛,一个个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
船队的前锋才开出3海里远,贝蒂欧岛上突然亮起了红光,日本人的炮火砍入了船队完美的队形。原来,日军在塔拉瓦岛上构筑的工事异常坚固,而且岛岸地势平坦,覆盖全岛的珊瑚沙又有着超强的吸收能力,美军炮弹与炸弹的破坏力其实并不大,只不过摧毁了日军的两门岸炮和3辆坦克。狡猾的日本人只不过是在坐等着美国陆战队员们上钩。
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百密一疏的美国人使用的海图居然是100年前英国人绘的旧货。等到了登陆地点,美国人才发现,不但方位有错,就连图上的浅水区也变成了深海。登陆艇和两栖装甲车在深海区是很难发挥速度优势的,陆战队员们只得在深及胸部的海水中向浓烟弥漫的滩头进发。他们手持步枪,背着手榴弹,一步一步向前冲。
突然,又一枚红色信号弹从贝蒂欧的上空升起,岛上突地火光闪闪,一排排炮弹从燃烧着的岛上呼啸而来。每当钢铁的狂飙过后,许多人头消失了,海面上泛起一片血水。一名两栖装甲车排长拒绝从死伤的美军士兵身上压过去,命令全排装甲车退回海中,绕道前行。不料,四辆装甲车被海水淹没,驾驶员全部闷死在里面,剩下的两辆则成了日军炮火的活靶子。
这不是战斗,而是屠杀!朱利安当即下令所有人员装备一律撤到安全区,特混舰群的飞机再次飞临塔拉瓦,舰炮也开始了新的轰击。各种口径的炮弹,各种重量的炸弹,各种引擎的摩托声,就这样在一个赤道的黎明时刻,在一个太平洋的荒岛上,演奏着不协调然而杀气腾腾的战争交响乐。
在这场演奏中,日军203mm炮的声音渐渐地低落下去,并最终止住了。朱利安重新下令,陆战二师二团团长肖普上校奉命率两栖战车和一批登陆艇组成3个攻击波,扑向了贝蒂欧的北岸。
第一波两栖战车刚刚登上“红3”滩头,霹雷一声,日本人又开火了。无数炮弹象冰雹般袭来,不一会儿,就有十几辆两栖装甲车被击毁,驾驶员当场毙命,熊熊燃烧的烈火把死去的陆战队员的肢体烤得吱吱作响。第二攻击波的两栖装甲车还未完全靠岸,日军的炮弹又是从天而降,立刻就有好些两栖装甲车被击中,有的起火燃烧,有的爆炸,海面上也浮起了一片片尸体。第三攻击波的美军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左躲右闪,也只有几 辆两栖装甲车冲上了滩头。
美军登陆部队的3个攻击波全被日军打垮了,肖普在朱利安的严令下,不得不再次发起第四、第五攻击波。出于两栖装甲车辆的不足,陆战队员只得涉水前进。脚步下,珊瑚礁利如刀山;礁盘上,日军炮弹咆哮着席卷水面。整排整排的美军士兵惨死在日军的枪炮下,鲜血染红了海水。
经过一天的苦战,美军登陆部队仅夺得了“红2”、“红3”之间宽600米、纵深250米的滩头阵地。当夜幕降临时,1000余美军官兵忍着饥饿与疲劳,一股劲地挖掘战壕,修筑工事,以图与日军再战。
塔拉瓦之夜,一片鬼域憧憧。美军舰船发射了大量的照明弹,映亮了浸血的珊瑚岛礁。在黄惨惨的亮光下,美军把大批武器弹药和食品运上岸滩。为了确保安全,肖普让一半人在临时挖出的洞中打盹,另一半则持枪侧耳细听,留心日本人反扑的枪声。
上帝保佑,当朝阳再次跃出太平洋水面时,陆战队员们简直不敢相信:预料中的可怕夜袭竟然没有发生!他们或许并不清楚,在自己血染塔拉瓦的同时,美军的潜艇已紧紧勒住了吉尔伯特群岛的脖子。一艘轻巡洋舰载着半个联队的日本士兵和全部装备增援塔拉瓦,行至马绍尔群岛的贾卢伊特环礁附近,遭到美军潜艇袭击。4枚鱼雷把舰尾炸得稀巴烂,日军400人淹死,800人挣扎着爬上了贾卢伊特岛,大部分连裤衩也没剩下,柴崎已经是完全的孤立无援了,他既得不到强有力的空中支援,手下疲惫不堪的士兵也无力进行夜间突袭。
命运的天平倾斜了,在美国人最虚弱的时候,日本人无力把他们赶下去,现在他们已可以确信自己迟早要全部占领塔拉瓦。
惨烈的争夺战
已是D日的第二天了。美军登陆部队调整了指挥系统,在坦克和舰炮的掩护下重新开始了进攻。但日军的抵抗丝毫没有减弱,美军争夺每寸珊瑚沙、每个地堡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酣战至中午时分,美军大批登陆舰艇登上了礁盘,运来了新装备和后续部队。在登陆上岸的武器装备中,不仅有坦克、装甲车,还有特殊的推土机,它们跟在坦克后面,推起一堆堆沙土,堵死了日军暗堡中的机枪眼。上岸的坦克越来越多了,它们蹒跚地越过弹坑、树桩和战壕,逐一攻破日军的据点。
美军的强攻终于见效了。22日清晨,柴崎在绝望中电告东京:“我们的武器已被摧毁,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准备做最后的冲锋……”日军已经到了防御的极限。
22日夜里,几乎所有活着的日军都被赶到了狭长的塔拉瓦机场的东部地区。虽然指挥 官柴崎已经战死,困兽犹斗的日军却依然十分凶狠,他们手持刺刀、手榴弹,从四面八 方钻了出来,呼喊着朝美军冲去。双方在黑暗里展开了肉搏战,刺刀、枪托、铁锹和拳 头都成了战斗武器。日军的袭击彻夜不停,但都被愈战愈勇的美军打了回去。天亮时, 阵地上布满了日军尸体。
11月23日,美军在塔拉瓦岛上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击。在美军舰炮与舰载机的猛烈轰击下,弹尽援绝、缺粮无水的日军终于失去了抵抗能力。手持火焰喷射器的美军士兵,跟在坦克、装甲车后面,对塔拉瓦岛进行了最后扫荡。当美军陆战队打到岛的东端尽头时 ,日军士兵呆若木鸡,连自杀的力气都没有了。他们木然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盯着逼近 的美军,直到喷火器把自己烧成焦炭。
塔拉瓦的枪声止息了,阳光洒遍全岛,可眼前却是一幅悲怆动人的景象。塔拉瓦的沙丘大都被炸平,满身血污的陆战队员从岛的各个地方走出来。他们衣服撕成了布片,眼眶深陷,筋疲力尽,痛苦不堪,几乎想就地躺下,一口气睡他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他们已经麻木了,呆滞了,脑子里空荡荡的,只剩下一个概念:胜利了。
为了争夺塔拉瓦,美军伤亡3000人,岛上4000余名日军除了10人被俘之外,其余全部战死。塔拉瓦的每一平方米也许都有一具尸体,不是美国人的就是日本人的。美国人从未打得如此惨苦,而又如此英勇。
11月24日,第五两栖军军长霍兰德·史密斯中将登上了塔拉瓦,巡视满目疮痍的战场。中午,霍兰德和朱利安一起参加了升旗仪式。由于吉尔伯特群岛原属英国,人们又借来了一面“米”字旗,两棵被炮火削秃的椰树成了旗杆。
一声嘹亮的号音响起了,大家抬起头,美国和英国国旗徐徐上升。两位史密斯将军热泪滚滚,他们举手行军礼,所有将士也戴着钢盔行军礼。《星条旗》的乐声在空中回荡,额角淌满汗水的将士们岿然不动,他们都在心中盘问着:“上帝!从塔拉瓦,把它一路升到东京,还要有多少人死在太平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