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论20世纪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
郝承敦/姜元奎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2年09期
【原文出处】《齐鲁学刊》(曲阜)2002年03期第137~142页
【英文标题】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0th Century's Peaceful Movement
HAO Chengdun/JIANG Yuankui
History Department of 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273165,China/Art Academy of Jinan University,Jinan 250002,China
【作者简介】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系,山东 曲阜 273165/济南大学 人文学院,山东 济南 2 50002
郝承敦(1958—),男,山东昌乐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姜元奎(1960—), 男,山东荣成人,济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关 键 词】霸权主义/反战运动/和平运动/HegemonismAnti-war Movement/Peaceful Movement
中图分类号:K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002)03-0137-06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1](P104),维护世界和平,已成为当代世界的 主旋律。因此,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展开对和平运动的探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这一 认识出发,我们试对20世纪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作一分析,借以促进对世界和平运动的 整体研究。
一
20世纪世界和平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从30年代开始,世界人民相继进行 了反对法西斯侵略集团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利用其经济、军事力量独霸世界和反对美苏 两国在全球争霸的和平运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建立起公开的法西斯专政,并逐 步形成法西斯国家的军事侵略集团。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政策是以民族扩张主义为基础、 以称霸世界为目标的。30年代,德、意、日通过各自发动的侵略战争,迈开了发动世界 大战的步伐,给世界和平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威胁。面对法西斯侵略集团的扩张威胁,世 界各国人民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战和平运动。1932年春,根据法国著名人士巴比塞和罗 曼·罗兰的倡议,成立了国际反战委员会,筹备召开国际反战大会。到1932年8月国际 反战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时,已经有35个国家反战委员会和1000多个地方委员会在各 国各地活动。在这次反战大会上,选出了由120名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文学家、社会活 动家、和平战士和学者组成的常设反战委员会,来领导反战运动。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时,许多国家的和平运动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战争威胁!”等口号。世界著 名作家巴比塞和罗曼·罗兰发起成立了国际援华委员会。1932年2月,英国基督教和平 主义者莫德·罗依登发起组织一支没有武装的和平军,准备奔赴上海,在中日军队之间 筑起一道人墙来制止战争。罗依登的和平军计划发表后,很快就有800人自愿报名参加 。美国的和平组织纷纷上书胡佛政府,要求美国协助国联制止日本的侵略,并建议国联 制定有效的经济制裁计划。1935年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后,中东许多国家开展了援助 埃塞俄比亚的反战和平运动。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拉丁美洲所有国家都爆发了支 援西班牙共和国的运动。1936年9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发出了反对德、 意、日法西斯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人民抗战的呼吁书,并要求国联通 过制裁侵略者、维护和平的决议。
3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有力地声援了遭受法西斯侵略和压迫的国家和人民,鼓舞了世 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 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不仅在经济上遥遥 领先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军事上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 使美国政府称霸世界的野心也极度膨胀起来。继罗斯福之后上台执政的杜鲁门,一再发 出美国要“永远领导世界,要按照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的叫嚣。领导世界、独霸世 界就成为二战以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
美国要“领导世界”,但在二战中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苏联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 成却成为美国独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因此,杜鲁门政府在战后初期迅速制订了遏制苏联 、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冷战政策。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 议上宣读咨文,要求国会授权,向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以此解除“极权 主义”对“自由世界”的威胁,遏制苏联在中近东地区的扩张,这在历史上被称为“杜 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战后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重大步骤,它正式宣布了美国以冷 战手段遏制苏联、独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继杜鲁门主义之后,美国又抛出“马歇尔 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企图以此来达到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在亚洲地区, 美国于1950年9月武装干涉朝鲜,介入朝鲜战争,并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威胁新中国的 安全。1954年和1955年,美国又在亚洲地区相继建立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和巴格达条 约组织,从而完成了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部署。
美国称霸世界的目标及其战争政策,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因此,一场规模空前的和 平运动应运而生。1948年8月,45个国家的文化界人士在波兰华沙召开“文化保卫和平 大会”,发表宣言,抗议用现代科学毁灭人类,指斥新战争危机来自于美国,并决定在 巴黎设立国际联络委员会,以促进和平的发展。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成立北约、建立军 事集团的行动,72个国家的2000名代表于1949年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两地召开了第一届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世界规模的有组织的和平运动从此开始。大会通过宣言,指出西方 国家已经从冷战阶段过渡到公开准备战争的阶段,保卫和平是各国人民的迫切任务。
朝鲜战争的爆发及其美国的介入,表明美国已从阻挠和平走向破坏和平,从叫嚷战争 走向直接侵略,这是对和平的直接威胁。1950年11月16日至22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 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参加大会的有8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代表。大会通过了《 告全世界人民宣言》,起草了递交给联合国的和平纲领。1951年1月24日,印度、阿富 汗等12个亚洲和阿拉伯国家提议应尽快举行中、美、英、苏等七国会议,以和平手段解 决朝鲜问题和远东问题,通过了“关于联合国的决议”、“关于缔结和平公约的宣言” 等十大决议。这些决议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进一步争取持久和平、粉碎美国战争政策 的行动纲领,它把世界和平运动进一步推向高潮。所以,就连杜鲁门也不得不承认:“ 世界舆论似乎是强烈地赞成停战尝试的。”[2](P498)1952年3月29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在 奥斯陆举行会议,通过了反对美国在朝鲜进行细菌战的《告全世界男女书》,并派遣国 际民主法律工作考察协会调查团进行调查。
1954年底,美国同英法等西欧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实现了美国武装联邦德国, 推动西欧军事联合,并将其纳入北约战略轨道的计划。对此,1955年1月,世界和平理 事会在维也纳举行扩大会议,反对美国的原子战争政策,反对重新武装德国的《巴黎协 定》,号召世界人民进行反对联邦德国重新军国主义化的斗争。
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对于朝鲜战争的停火、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以及50年代 中后期冷战局面的缓和,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0年代末期,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出现了重大变化。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斗争的 打击,日本、欧共体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苏联经济、军事力量的增长以及美国本身势 力的相对减弱,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开始推行 “尼克松主义”,从亚洲等地区进行战略收缩,集中力量与苏联在欧洲地区进行争夺。 随着美苏在欧洲地区争夺的激烈进行,双方的军备竞赛尤其是核竞争进一步加剧。虽然 双方经过10年的谈判,于1979年5月达成了《美苏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限制了 双方的战略武器总额,但双方在欧洲中程核武器方面的竞赛却有增无减。在70年代初期 苏联大力发展新一代战区核武器——SS-20导弹,不仅直接威胁西欧安全,而且打破了 欧洲核均势,使苏联拥有中程核力量的优势。
在此情况下,1979年12月北约部长理事会通过了一项《双重决议》。其主要内容是: 美国“向苏联建议就限制中程导弹问题举行谈判”;如果双方达不成协议,美国将在19 83-1988年期间在欧洲分阶段部署108枚潘兴Ⅱ导弹和464枚战斧巡航导弹。部署这两种 导弹不但可使北约重新夺回战区优势,而且从某种程度上看,还具有战略威慑的作用。
欧洲是美苏全球争夺的战略重点。因此,美苏在欧洲地区的中程核武器的竞赛,实质 上是70年代末期以后双方争夺世界霸权的一种突出表现形式。它严重危及着世界尤其是 欧洲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在这种情况下,80年代初期出现了以反对美苏两霸、反对核竞 赛为其斗争目标的世界和平运动。这次和平运动遍及全球。1983年10月,美国各大城市 举行了200多起共10多万人参加的示威、集会,反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在日本,198 2年为反对美苏军备竞赛的升级,广岛、东京和大阪分别举行了有20万、40万和50万人 参加的群众大会,并征集了有2880万人签名,提交第二届裁军特别联大。这次和平运动 在欧洲更是如火如荼,规模巨大,形式多样。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和平运动中,“不要 北约,也不要华约”,“不要潘兴Ⅱ式导弹,也不要SS-20导弹”,“要裁军,要和平 ”,“不要集团逻辑,要人民的自决权”,“要工作,不要导弹”的醒目横幅比比皆是 ,“美苏必须停止核武器竞赛”,“反对美苏在欧洲部署新导弹”,“反里根,反勃列 日涅夫”的口号处处可闻。1981年9月,美国国务卿黑格为平息联邦德国公众对美国的 疑虑和不满而访问西柏林,遇到数万名高呼反美口号的示威群众。两个月后,在勃列日 涅夫访问联邦德国前夕,波恩就有3万多人举行示威游行,抗议苏联部署SS-20导弹。这 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对欧洲和世界和平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 。正是苏美两家加紧部署核武器,竞相争夺核优势,加剧了爆发核战争的危险。
80年代初期的世界和平运动,沉重地打击了美苏霸权,促进了80年代中后期世界局势 的缓和。
二
20世纪是和平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其最明显的特征是,随着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 逐步形成,世界的整体性发展不断加强,和平运动越出欧洲而发展成为世界和平运动。 但是,20世纪和平运动的发展也并不是平衡的,它仍然以欧洲为其中心。从历史上看, 欧洲曾是战乱频仍的地区,各国人民深受战争灾祸的荼毒。因此,欧洲人民有着要求和 平、反对战争的传统。二战以后,欧洲又处于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美苏交火,欧 洲必定首先遭殃。这种特殊的地缘政治使欧洲各国人民对战争和和平问题特别敏感。因 此,20世纪的世界和平运动是以欧洲地区为中心的。
3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开始的标志是阿姆斯特丹——普莱耶尔运动。这次运动是有两个 著名的大会组成的:一个是1932年8月阿姆斯特丹世界反战大会;另一个是1933年6月在 巴黎召开的欧洲反法西斯大会。这两个大会联合成立了世界反战和反法西斯委员会。在 该委员会的领导下,反法西斯反战运动在世界各地普遍展开。1936年9月在布鲁塞尔召 开的国际和平运动大会是30年代影响最大的保卫和平会议。这次大会由英国和平运动领 袖西尔勋爵和法国激进派人士、前航空部长戈特共同发起。会议期间,整个布鲁塞尔沉 浸在一片热烈的和平气氛中,世界各国的报刊连续不断地报道大会的情况,产生了巨大 的社会影响。这次大会盛况空前,它标志着3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达到了顶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呈现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 约在欧洲地区重兵对峙,身处美苏双方战略重点的欧洲各国人民对此感受尤深,他们唯 恐再次被卷入一场既无法控制又必身受其害的浩劫。这种担心爆发战争特别是以欧洲为 战场的有限核战争的心理状态,是欧洲和平运动在战后高涨的重要因素。
在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中,全球性的国际和平会议都是在欧洲召开的。1950年3月15 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了有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世界和平会议,并发表了著 名的《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 在《宣言》上签字。1955年6月,有大批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参加的反战世界大会在赫尔 辛基举行,有90个国家的近2000名代表参加。会议成立了三个一般委员会:即裁减军备 和原子武器问题委员会、军事集团和安全委员会、民族主权和和平问题委员会。大会决 定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掷原子弹的一天——作为反对原子武器的斗争日。从此,世 界和平运动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有步骤地发展道路。
在8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中,从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大西洋沿岸到乌拉尔山脉 ,数以百万计的人走上街头,反对两个超级大国在欧洲部署新式导弹。欧洲国家的反核 和平运动来势之猛、声势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是欧洲历史上所罕见的。在西欧,和平 运动的活动形式一般有示威游行、静坐、和平进军、请愿抗议、签名呼吁、和平集会, 连成反核人墙或人链(有的长达100公里),还采取封锁军事基地、包围兵营、切断军火 运输线、阻塞军事要道和港口,在核基地的附近安营扎寨示威等,参加者多达十几万、 几十万,社会影响十分广泛。在北欧,和平运动表现为同传统民间活动及文体活动相结 合的多种形式。仅1983年10-11月间,北欧参加和平运动的群众就有数十万之多。在苏 联东欧地区,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和平运动(主要是以反美为目标的)。 随着北约在西欧部署新导弹日期的逼近,苏联国内1983年组织的和平运动达到高潮。仅 5月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行动周”活动的就有5000万人。此外,1983年6月捷克斯洛伐 克举行过20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民主德国于5月在波茨坦举行了有25万青年参加的和 平大会。匈牙利11月也举行了大规模的和平示威游行。罗马尼亚在11月进行了“和平接 力棒进军”活动,历时3个月,参加者达数百万。另外,欧洲地区的和平主义组织跨国 串连,采取联合行动。著名的“和平进军-81”行动,就有10多个国家的5000名“和平 进军者”参加。他们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出发,步行经过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最 后到达法国首都巴黎。这次行动前后40多天,行程1200多公里,在沿途经过的国家举行 了多次集会,广为宣传和平和裁军的主张。尽管欧洲各国的和平运动发展水平不一,斗 争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最终集中到一点,就是反对美苏争霸世界、反对美苏之间的核竞 赛。
三
战争是人类的公害,尤其是在现代核战争中,所有国家、阶级都将成为受害者。战争 力量的增强,威胁着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础。因此,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就成 为20世纪人类社会的一种群体行为。
3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参加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社会党人 、工党成员、自由党人、无政府主义者、宗教徒,还有工人、农民、学生、妇女、士兵 、知识分子等。参加1932年阿姆斯特丹国际反战大会的2244名代表就代表着3000万以上 属于不同社会地位、具有不同政治观点,但渴望和平,力求制止战争的人们。1936年的 布鲁塞尔世界和平大会,有35个国家的4000多名代表参加,他们代表着这些国家的750 个组织和40个国际组织。他们不分党派,一致赞成建立反战统一战线,痛斥各国统治阶 级推行军备竞赛和战争政策。
在3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中,法国、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等国的共产党联合社会 民主党、社会党等左翼政党建立了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应当说,从思 想基础方面看,3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中的主导流派是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下,共产国际以及各国共产党人号召建立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但是,在30 年代的和平运动中,还存在着国际主义、功利主义、基督教和平主义、非暴力主义等多 种思想流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是一次空前的浩劫,劫后余生的各国人民最关心的就是维护 世界和平。因此,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有识之士、知识分子、科学家及其他进步人 士积极倡导和平。“为和平斗争乃是目前整个历史时期的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当 前的伟大任务,就是团结……一切拥护和平的力量”[3](P29-31)。50年代的和平运动 是世界性的、群众性的、统一战线性的运动。这主要表现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具有 各种不同政治见解和宗教信仰及不同语言、各种不同社会阶层、从事各种不同工作的人 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为维护和平而斗争。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以签名为其主要特征。在 《斯德哥尔摩宣言》上签名者达5亿人之多,在《告全世界人民宣言》上签名者达6亿人 口以上,在1955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扩大会议发表的宣言上签名者达6.5亿人口以上。这 三次规模巨大的签名运动充分说明了和平运动的广泛性。
8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第一,和平正在向社会各阶层、各组织 团体、各种不同信仰和政治色彩的人士中扩展。参加运动的人们动机不同,背景迥异, 主张也不尽一致。因此,很难用某一种“主义”来概括整个运动的性质。难怪西方有人 称它是“一切主义的总和”。不过,反对美苏在欧洲部署新式核武器却是各种思潮,各 种力量的一个“聚焦点”。他们之中,有些人积极为活动筹集经费,有些人著书立说宣 传反核主张,有的不辞劳苦奔走各地进行组织和发动工作,使得和平运动波及各个领域 ,各个地方,因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同时,许多国家的和平运动还逐渐从分散走 向统一,从国内走向国外。这种强大的组织联系和舆论压力,对国际形势乃至各国政府 的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二,出现了一批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和平组织。例如“医生保 卫和平”,“律师保卫和平”,“学校要求禁止核炸弹”,“退休将领要求和平”等组 织。这一类组织的出现使和平运动吸收了新的成员。和平运动队伍及其职业基础的扩大 加强了它在各国的影响。同时,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新组织所具有的专门知识增加了和平 运动提出的要求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例如,医生和平组织开展的活动就从医学角度大大 提高了公众对核战争造成的后果的认识。第三,在各种生态运动组织的基础上出现了带 有浓厚和平色彩的政治组织——绿党。在8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中,一些主张维护生态 平衡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相继建立了“环境保护公民倡议联合会”、“反核电站行动委员 会”等生态运动组织,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绿党。联邦德国的绿党成立于1980年,它正 是在美苏两国之间的争夺使世界和平面临核战争威胁的背景下产生的。绿党外交政策的 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反对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绿党的崛起,从另 一个侧面说明了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深入性和广泛性。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2年09期
【原文出处】《齐鲁学刊》(曲阜)2002年03期第137~142页
【英文标题】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0th Century's Peaceful Movement
HAO Chengdun/JIANG Yuankui
History Department of 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273165,China/Art Academy of Jinan University,Jinan 250002,China
【作者简介】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系,山东 曲阜 273165/济南大学 人文学院,山东 济南 2 50002
郝承敦(1958—),男,山东昌乐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姜元奎(1960—), 男,山东荣成人,济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 | 20世纪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斗争矛头来看,是以反对霸权 主义为其目标的:第二,从其地域来看,是以欧洲地区为中心的;第三,从参加者来看 ,和平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There are thre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which lie in the 20th century's Pe aceful Movements.The first feature is,to view from the aim of the struggles, that Anti-hegemonism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movements.The second is,in t he sense of campaign regions,that Europe is the main arena of the movements. The third is,taking the campaigners into consideration,that the masses widel y take part in the movements. |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1](P104),维护世界和平,已成为当代世界的 主旋律。因此,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展开对和平运动的探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这一 认识出发,我们试对20世纪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作一分析,借以促进对世界和平运动的 整体研究。
一
20世纪世界和平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从30年代开始,世界人民相继进行 了反对法西斯侵略集团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利用其经济、军事力量独霸世界和反对美苏 两国在全球争霸的和平运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建立起公开的法西斯专政,并逐 步形成法西斯国家的军事侵略集团。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政策是以民族扩张主义为基础、 以称霸世界为目标的。30年代,德、意、日通过各自发动的侵略战争,迈开了发动世界 大战的步伐,给世界和平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威胁。面对法西斯侵略集团的扩张威胁,世 界各国人民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战和平运动。1932年春,根据法国著名人士巴比塞和罗 曼·罗兰的倡议,成立了国际反战委员会,筹备召开国际反战大会。到1932年8月国际 反战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时,已经有35个国家反战委员会和1000多个地方委员会在各 国各地活动。在这次反战大会上,选出了由120名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文学家、社会活 动家、和平战士和学者组成的常设反战委员会,来领导反战运动。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时,许多国家的和平运动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战争威胁!”等口号。世界著 名作家巴比塞和罗曼·罗兰发起成立了国际援华委员会。1932年2月,英国基督教和平 主义者莫德·罗依登发起组织一支没有武装的和平军,准备奔赴上海,在中日军队之间 筑起一道人墙来制止战争。罗依登的和平军计划发表后,很快就有800人自愿报名参加 。美国的和平组织纷纷上书胡佛政府,要求美国协助国联制止日本的侵略,并建议国联 制定有效的经济制裁计划。1935年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后,中东许多国家开展了援助 埃塞俄比亚的反战和平运动。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拉丁美洲所有国家都爆发了支 援西班牙共和国的运动。1936年9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发出了反对德、 意、日法西斯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人民抗战的呼吁书,并要求国联通 过制裁侵略者、维护和平的决议。
3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有力地声援了遭受法西斯侵略和压迫的国家和人民,鼓舞了世 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 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不仅在经济上遥遥 领先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军事上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 使美国政府称霸世界的野心也极度膨胀起来。继罗斯福之后上台执政的杜鲁门,一再发 出美国要“永远领导世界,要按照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的叫嚣。领导世界、独霸世 界就成为二战以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
美国要“领导世界”,但在二战中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苏联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 成却成为美国独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因此,杜鲁门政府在战后初期迅速制订了遏制苏联 、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冷战政策。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 议上宣读咨文,要求国会授权,向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以此解除“极权 主义”对“自由世界”的威胁,遏制苏联在中近东地区的扩张,这在历史上被称为“杜 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战后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重大步骤,它正式宣布了美国以冷 战手段遏制苏联、独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继杜鲁门主义之后,美国又抛出“马歇尔 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企图以此来达到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在亚洲地区, 美国于1950年9月武装干涉朝鲜,介入朝鲜战争,并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威胁新中国的 安全。1954年和1955年,美国又在亚洲地区相继建立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和巴格达条 约组织,从而完成了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部署。
美国称霸世界的目标及其战争政策,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因此,一场规模空前的和 平运动应运而生。1948年8月,45个国家的文化界人士在波兰华沙召开“文化保卫和平 大会”,发表宣言,抗议用现代科学毁灭人类,指斥新战争危机来自于美国,并决定在 巴黎设立国际联络委员会,以促进和平的发展。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成立北约、建立军 事集团的行动,72个国家的2000名代表于1949年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两地召开了第一届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世界规模的有组织的和平运动从此开始。大会通过宣言,指出西方 国家已经从冷战阶段过渡到公开准备战争的阶段,保卫和平是各国人民的迫切任务。
朝鲜战争的爆发及其美国的介入,表明美国已从阻挠和平走向破坏和平,从叫嚷战争 走向直接侵略,这是对和平的直接威胁。1950年11月16日至22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 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参加大会的有8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代表。大会通过了《 告全世界人民宣言》,起草了递交给联合国的和平纲领。1951年1月24日,印度、阿富 汗等12个亚洲和阿拉伯国家提议应尽快举行中、美、英、苏等七国会议,以和平手段解 决朝鲜问题和远东问题,通过了“关于联合国的决议”、“关于缔结和平公约的宣言” 等十大决议。这些决议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进一步争取持久和平、粉碎美国战争政策 的行动纲领,它把世界和平运动进一步推向高潮。所以,就连杜鲁门也不得不承认:“ 世界舆论似乎是强烈地赞成停战尝试的。”[2](P498)1952年3月29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在 奥斯陆举行会议,通过了反对美国在朝鲜进行细菌战的《告全世界男女书》,并派遣国 际民主法律工作考察协会调查团进行调查。
1954年底,美国同英法等西欧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实现了美国武装联邦德国, 推动西欧军事联合,并将其纳入北约战略轨道的计划。对此,1955年1月,世界和平理 事会在维也纳举行扩大会议,反对美国的原子战争政策,反对重新武装德国的《巴黎协 定》,号召世界人民进行反对联邦德国重新军国主义化的斗争。
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对于朝鲜战争的停火、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以及50年代 中后期冷战局面的缓和,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0年代末期,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出现了重大变化。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斗争的 打击,日本、欧共体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苏联经济、军事力量的增长以及美国本身势 力的相对减弱,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开始推行 “尼克松主义”,从亚洲等地区进行战略收缩,集中力量与苏联在欧洲地区进行争夺。 随着美苏在欧洲地区争夺的激烈进行,双方的军备竞赛尤其是核竞争进一步加剧。虽然 双方经过10年的谈判,于1979年5月达成了《美苏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限制了 双方的战略武器总额,但双方在欧洲中程核武器方面的竞赛却有增无减。在70年代初期 苏联大力发展新一代战区核武器——SS-20导弹,不仅直接威胁西欧安全,而且打破了 欧洲核均势,使苏联拥有中程核力量的优势。
在此情况下,1979年12月北约部长理事会通过了一项《双重决议》。其主要内容是: 美国“向苏联建议就限制中程导弹问题举行谈判”;如果双方达不成协议,美国将在19 83-1988年期间在欧洲分阶段部署108枚潘兴Ⅱ导弹和464枚战斧巡航导弹。部署这两种 导弹不但可使北约重新夺回战区优势,而且从某种程度上看,还具有战略威慑的作用。
欧洲是美苏全球争夺的战略重点。因此,美苏在欧洲地区的中程核武器的竞赛,实质 上是70年代末期以后双方争夺世界霸权的一种突出表现形式。它严重危及着世界尤其是 欧洲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在这种情况下,80年代初期出现了以反对美苏两霸、反对核竞 赛为其斗争目标的世界和平运动。这次和平运动遍及全球。1983年10月,美国各大城市 举行了200多起共10多万人参加的示威、集会,反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在日本,198 2年为反对美苏军备竞赛的升级,广岛、东京和大阪分别举行了有20万、40万和50万人 参加的群众大会,并征集了有2880万人签名,提交第二届裁军特别联大。这次和平运动 在欧洲更是如火如荼,规模巨大,形式多样。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和平运动中,“不要 北约,也不要华约”,“不要潘兴Ⅱ式导弹,也不要SS-20导弹”,“要裁军,要和平 ”,“不要集团逻辑,要人民的自决权”,“要工作,不要导弹”的醒目横幅比比皆是 ,“美苏必须停止核武器竞赛”,“反对美苏在欧洲部署新导弹”,“反里根,反勃列 日涅夫”的口号处处可闻。1981年9月,美国国务卿黑格为平息联邦德国公众对美国的 疑虑和不满而访问西柏林,遇到数万名高呼反美口号的示威群众。两个月后,在勃列日 涅夫访问联邦德国前夕,波恩就有3万多人举行示威游行,抗议苏联部署SS-20导弹。这 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对欧洲和世界和平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 。正是苏美两家加紧部署核武器,竞相争夺核优势,加剧了爆发核战争的危险。
80年代初期的世界和平运动,沉重地打击了美苏霸权,促进了80年代中后期世界局势 的缓和。
二
20世纪是和平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其最明显的特征是,随着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 逐步形成,世界的整体性发展不断加强,和平运动越出欧洲而发展成为世界和平运动。 但是,20世纪和平运动的发展也并不是平衡的,它仍然以欧洲为其中心。从历史上看, 欧洲曾是战乱频仍的地区,各国人民深受战争灾祸的荼毒。因此,欧洲人民有着要求和 平、反对战争的传统。二战以后,欧洲又处于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美苏交火,欧 洲必定首先遭殃。这种特殊的地缘政治使欧洲各国人民对战争和和平问题特别敏感。因 此,20世纪的世界和平运动是以欧洲地区为中心的。
3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开始的标志是阿姆斯特丹——普莱耶尔运动。这次运动是有两个 著名的大会组成的:一个是1932年8月阿姆斯特丹世界反战大会;另一个是1933年6月在 巴黎召开的欧洲反法西斯大会。这两个大会联合成立了世界反战和反法西斯委员会。在 该委员会的领导下,反法西斯反战运动在世界各地普遍展开。1936年9月在布鲁塞尔召 开的国际和平运动大会是30年代影响最大的保卫和平会议。这次大会由英国和平运动领 袖西尔勋爵和法国激进派人士、前航空部长戈特共同发起。会议期间,整个布鲁塞尔沉 浸在一片热烈的和平气氛中,世界各国的报刊连续不断地报道大会的情况,产生了巨大 的社会影响。这次大会盛况空前,它标志着3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达到了顶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呈现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 约在欧洲地区重兵对峙,身处美苏双方战略重点的欧洲各国人民对此感受尤深,他们唯 恐再次被卷入一场既无法控制又必身受其害的浩劫。这种担心爆发战争特别是以欧洲为 战场的有限核战争的心理状态,是欧洲和平运动在战后高涨的重要因素。
在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中,全球性的国际和平会议都是在欧洲召开的。1950年3月15 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了有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世界和平会议,并发表了著 名的《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 在《宣言》上签字。1955年6月,有大批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参加的反战世界大会在赫尔 辛基举行,有90个国家的近2000名代表参加。会议成立了三个一般委员会:即裁减军备 和原子武器问题委员会、军事集团和安全委员会、民族主权和和平问题委员会。大会决 定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掷原子弹的一天——作为反对原子武器的斗争日。从此,世 界和平运动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有步骤地发展道路。
在8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中,从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大西洋沿岸到乌拉尔山脉 ,数以百万计的人走上街头,反对两个超级大国在欧洲部署新式导弹。欧洲国家的反核 和平运动来势之猛、声势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是欧洲历史上所罕见的。在西欧,和平 运动的活动形式一般有示威游行、静坐、和平进军、请愿抗议、签名呼吁、和平集会, 连成反核人墙或人链(有的长达100公里),还采取封锁军事基地、包围兵营、切断军火 运输线、阻塞军事要道和港口,在核基地的附近安营扎寨示威等,参加者多达十几万、 几十万,社会影响十分广泛。在北欧,和平运动表现为同传统民间活动及文体活动相结 合的多种形式。仅1983年10-11月间,北欧参加和平运动的群众就有数十万之多。在苏 联东欧地区,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和平运动(主要是以反美为目标的)。 随着北约在西欧部署新导弹日期的逼近,苏联国内1983年组织的和平运动达到高潮。仅 5月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行动周”活动的就有5000万人。此外,1983年6月捷克斯洛伐 克举行过20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民主德国于5月在波茨坦举行了有25万青年参加的和 平大会。匈牙利11月也举行了大规模的和平示威游行。罗马尼亚在11月进行了“和平接 力棒进军”活动,历时3个月,参加者达数百万。另外,欧洲地区的和平主义组织跨国 串连,采取联合行动。著名的“和平进军-81”行动,就有10多个国家的5000名“和平 进军者”参加。他们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出发,步行经过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最 后到达法国首都巴黎。这次行动前后40多天,行程1200多公里,在沿途经过的国家举行 了多次集会,广为宣传和平和裁军的主张。尽管欧洲各国的和平运动发展水平不一,斗 争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最终集中到一点,就是反对美苏争霸世界、反对美苏之间的核竞 赛。
三
战争是人类的公害,尤其是在现代核战争中,所有国家、阶级都将成为受害者。战争 力量的增强,威胁着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础。因此,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就成 为20世纪人类社会的一种群体行为。
3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参加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社会党人 、工党成员、自由党人、无政府主义者、宗教徒,还有工人、农民、学生、妇女、士兵 、知识分子等。参加1932年阿姆斯特丹国际反战大会的2244名代表就代表着3000万以上 属于不同社会地位、具有不同政治观点,但渴望和平,力求制止战争的人们。1936年的 布鲁塞尔世界和平大会,有35个国家的4000多名代表参加,他们代表着这些国家的750 个组织和40个国际组织。他们不分党派,一致赞成建立反战统一战线,痛斥各国统治阶 级推行军备竞赛和战争政策。
在3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中,法国、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等国的共产党联合社会 民主党、社会党等左翼政党建立了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应当说,从思 想基础方面看,3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中的主导流派是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下,共产国际以及各国共产党人号召建立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但是,在30 年代的和平运动中,还存在着国际主义、功利主义、基督教和平主义、非暴力主义等多 种思想流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是一次空前的浩劫,劫后余生的各国人民最关心的就是维护 世界和平。因此,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有识之士、知识分子、科学家及其他进步人 士积极倡导和平。“为和平斗争乃是目前整个历史时期的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当 前的伟大任务,就是团结……一切拥护和平的力量”[3](P29-31)。50年代的和平运动 是世界性的、群众性的、统一战线性的运动。这主要表现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具有 各种不同政治见解和宗教信仰及不同语言、各种不同社会阶层、从事各种不同工作的人 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为维护和平而斗争。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以签名为其主要特征。在 《斯德哥尔摩宣言》上签名者达5亿人之多,在《告全世界人民宣言》上签名者达6亿人 口以上,在1955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扩大会议发表的宣言上签名者达6.5亿人口以上。这 三次规模巨大的签名运动充分说明了和平运动的广泛性。
8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第一,和平正在向社会各阶层、各组织 团体、各种不同信仰和政治色彩的人士中扩展。参加运动的人们动机不同,背景迥异, 主张也不尽一致。因此,很难用某一种“主义”来概括整个运动的性质。难怪西方有人 称它是“一切主义的总和”。不过,反对美苏在欧洲部署新式核武器却是各种思潮,各 种力量的一个“聚焦点”。他们之中,有些人积极为活动筹集经费,有些人著书立说宣 传反核主张,有的不辞劳苦奔走各地进行组织和发动工作,使得和平运动波及各个领域 ,各个地方,因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同时,许多国家的和平运动还逐渐从分散走 向统一,从国内走向国外。这种强大的组织联系和舆论压力,对国际形势乃至各国政府 的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二,出现了一批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和平组织。例如“医生保 卫和平”,“律师保卫和平”,“学校要求禁止核炸弹”,“退休将领要求和平”等组 织。这一类组织的出现使和平运动吸收了新的成员。和平运动队伍及其职业基础的扩大 加强了它在各国的影响。同时,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新组织所具有的专门知识增加了和平 运动提出的要求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例如,医生和平组织开展的活动就从医学角度大大 提高了公众对核战争造成的后果的认识。第三,在各种生态运动组织的基础上出现了带 有浓厚和平色彩的政治组织——绿党。在8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中,一些主张维护生态 平衡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相继建立了“环境保护公民倡议联合会”、“反核电站行动委员 会”等生态运动组织,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绿党。联邦德国的绿党成立于1980年,它正 是在美苏两国之间的争夺使世界和平面临核战争威胁的背景下产生的。绿党外交政策的 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反对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绿党的崛起,从另 一个侧面说明了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深入性和广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