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试论早期伽色尼王朝的军队构成
肖纯荣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4年04期
【原文出处】《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贵阳)2004年01期第53~56页
【英文标题】An Initial Study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arly Ghaznavid Army
   XIAO Chun-ro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Politic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作者简介】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内容提要】早期伽色尼王朝军队的士兵来自突厥人、印度人、戴拉曼人、库尔德人和阿拉伯人等不同种族;他们通过战俘、奴隶购买、收养和雇佣等途径进入军队中;早期伽色尼王朝军队的兵种主要有骑兵、步兵、象兵和工兵。
The soldiers of the early Ghaznavid army came from such various races as Turks,Indians,Dailamis,Kurds and Arabs as well.They joined the Ghaznavid army by way of war captives,slave-purchase,adoption,employment,and so on.The arm of the early Ghaznavid army mainly included the cavalry,the infantry,the elephant troops and the pioneers.
【关 键 词】早期伽色尼王朝/军队/种族/兵种early Ghaznavid/army/race/arm


    中图分类号:K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04)01-0053-04
    伽色尼王朝是中亚突厥人在阿富汗地区建立的一个政权。它创建于公元962年,于1186年被古尔王朝灭亡。伽色尼王朝是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权,具有军国主义倾向。军队在伽色尼王朝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伽色尼王朝军队是在东伊斯兰军事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面就其种族成份、士兵来源以及兵种作简单阐述。
        一、早期伽色尼军队中的种族成分
    早期伽色尼王朝军队的士兵由多种族组成。据史载,早期伽色尼王朝军队由突厥人、印度人、戴拉曼人、阿拉伯人、库尔德人和呼罗珊人组成。[1](P108)
    突厥人是早期伽色尼王朝军队的核心部份。他们来自不同的突厥部落。首先是乌古思和卡拉吉部落。11世纪乌古思和钦察部落的迁徙给伽色尼王朝北部边界造成压力。伽色尼王朝统治者马赫穆德于1025年允许一部分乌古思人(也称“伊拉克”土库曼人)进入呼罗珊,并招募为雇佣军。卡拉吉突厥人作为一个民族实体存在了几个世纪,他们进入早期伽色尼王朝军队至少有两次。第一次,伽色尼王朝统治者赛布克特勤征服他们,并把他们征募到他的军队中。第二次,当马赫穆德1006年进攻印度到了木尔坦时,河中地区的哈拉汗王朝派兵夺取了尼沙普尔和巴尔赫。马赫穆德闻讯后从印度赶回,在途中征募卡拉吉突厥人入伍。[2](P109)同时,地方总督也征募突厥人当兵。花拉子模地区的阿尔通塔什雇佣库加特(Kujat)突厥人和恰格拉特(Chaghrat)突厥人守卫其边界。库加特部落的雇佣军后来成为阿尔通塔什的儿子哈伦摆脱伽色尼王朝的力量。此外,伽色尼王朝诗人法鲁克赫(Farrukhi)和玛努齐赫里(Manuchihri)提到,早期伽色尼王朝近卫军中有来自葛罗禄、样磨、炽俟等部落以及和田的突厥人。[2](P109)
    突厥人还掌握着伽色尼王朝军队的最高指挥权,绝大多数高级指挥官是从他们中选拔的。马赫穆德曾任命两位突厥将领厄尔亚鲁克(Eryaruk)和阿西格特勤·加兹(Asightigin Ghazi)分别担任印度军的指挥官和总指挥官。1031年,被马苏德任命去统帅印度军队的指挥官是突厥人阿赫默德·伊纳尔特勤(Ahmad Inaltigin,曾是马赫穆德的出纳员)。宫廷卫队的指挥官基本上也是突厥人。当然,伽色尼王朝的统治者们也偶尔任命非突厥人担任指挥官。例如,马赫穆德曾任命一个名为阿布尔·哈桑·伊拉克(Abul-Hasan Iraqi)的波斯人监督在呼罗珊的阿拉伯士兵和库尔德士兵。马苏德于1003年任命兴都人梯拉克(Tilak,曾是政府中的翻译官)接替叛乱的阿赫默德·伊纳尔特勤统帅印度军队。这说明伽色尼王朝的军事职务并非总是严格限制在突厥人的范围之内,这样对想晋升的非突厥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有助于激发其他种族士兵们的战斗热情。
    除突厥人之外,印度人也是伽色尼王朝军队的一个组成部分。印度人有自己的指挥官,而且他们在加兹尼有自己的区域。他们在许多方面比突厥人更可信。例如,当1030年许多士兵(其中包括宫廷近卫队和突厥指挥官阿里·喀里勃)叛离时,苏温德赫雷(Suvendhray)率领下的印度兵仍然忠心耿耿。当突厥将领阿西格特勤·加兹潜逃未逞被抓获时,马赫穆德规定须有500名印度骑兵和步兵押送。显然,之所以选择印度人而不选择突厥人是因为突厥士兵会同情他们落难的将领、他们的同胞。
    伽色尼王朝军队中的戴拉曼人是来自里海地区的山地居民,他们身体强壮。在10世纪的迁徙大浪潮之后,戴拉曼人分散到伊斯兰世界的许多地区。10世纪末期,阿布·阿里·西木居尔利用戴拉曼人反对马赫穆德,但失败了。伽色尼王朝军队中的第一批戴拉曼人可能是这时编入的。戴拉曼人最初因充当步兵和他们特有的武器(一种短的、两头尖的标枪)而出名。在苏丹举行盛大的受觐礼时,他们手执金子或珠宝装饰的盾牌。戴拉曼人无疑是伽色尼王朝军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艾米尔受到苏丹们的宠爱。
    此外,伽色尼军队中也有库尔德人和阿拉伯人,他们常由一个指挥官统帅。库尔德人最初生活于库尔德斯坦和卢里斯坦(Luristan)山区。后来,波斯诸王把他们并安置在呼罗珊以防御东北部边界。我们知道,在伊斯兰教历第一世纪左右,部落的殖民地化在中亚留下许多阿拉伯人部族。一些阿拉伯人适应了撒马尔罕绿洲的固定经济,但是其他的阿拉伯人仍然过着半游牧的生活,他们在呼罗珊频繁的战争中找到了工作。在1040年从谋夫到丹丹坎的行进中,库尔德人和阿拉伯人大部分是伽色尼王朝军队的先锋部队。伽色尼王朝军队中还有呼罗珊人。
    伽色尼王朝军队的种族多样化在当时受到高度赞扬。凯卡兀思(Kai Ka'us)称赞马赫穆德使用突厥人和印度人为宫廷卫队,使其相互威慑而臣服于他。反之,如果一个君主的卫队全都来自一个种族,他们会挟持统治者。尼扎姆·莫尔克在题为《军队应该由各种族的士兵组成》一章中说,马赫穆德的军队一直是由多民族组成的,这些种族互相监视,在作战时,每个种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而奋勇冲杀。因此,他得出结论:单一民族的军队应该避免,因为它只会导致阴谋和暴乱。[1](P108)
        二、伽色尼王朝军队士兵的来源
    早期伽色尼王朝军队士兵的来源有以下几个途径:战俘、购买奴隶、志愿兵、收养和雇佣军等。
    我们知道,早期伽色尼王朝从建立到鼎盛时期一直在东征西讨,战俘自然成重要兵源之一。1006年,马赫穆德将入侵的哈拉汗王朝军队驱逐出尼沙普尔和巴尔赫,其中尼沙普尔方面的哈拉汗朝军队统帅修巴什特勤及其士兵900人全部被俘。[3](P353)仅在1002—1026年间,马赫穆德远征印度达15次之多。[4](P217)关于印度战俘数量的明确记载,只有1019年远征卡拉吉结束时,马赫穆德从印度带回5.7万名战俘。据历史记载,马赫穆德运回的俘虏为数过多,城里没有足够的房屋可以安置,不得不为他们建造专门的住所。这些俘虏可能大部分留在伽色尼王朝军队中。[5](P218)
    除战俘外,购买奴隶也是一个主要兵源。奴隶兵,又名“古拉姆”,源于波斯文ghulam,意为“经过训练的奴隶”。古拉姆又分为宫廷古拉姆和一般古拉姆。宫廷古拉姆就是苏丹们的私人卫兵。据史书记载,在吞并花拉子模时,伽色尼王朝从河中地区的市场上买了许多奴隶。此外,一些地方指挥官也避开王室的控制购买奴隶兵。例如,在印度的阿赫默德·伊斯纳尔派代理人在突厥斯坦买古拉姆,在他反叛被发现之前,70多名古拉姆经过阿姆河上游和旁吉赫尔(Panjhir)被秘密运到印度。[2](P105)
    奴隶士兵在伽色尼王朝中起重要作用。他们接近统治者,对王朝内部的情况十分熟悉,有的古拉姆特别是宫廷古拉姆成为统治者的心腹。他们能左右朝政,操纵统治者的废立。据记载,马赫穆德的亲信之一阿亚兹(Ayaz)是伊梅克(Yimek)奴隶。[2](P103)马赫穆德死后,他在马赫穆德之子穆罕默德的废立上起了重要作用。宫廷古拉姆通常作为一个整体作战,但有时,他们中的一部分被派去同正规军一起远征。在战场上,他们通常占据关键位置,被作为精锐力量使用。除了作战外,参加各种典礼是他们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典礼上,他们穿上用最精美的锦缎做成的华丽长袍,佩上大量珠宝装饰的武器。
    志愿兵也是伽色尼王朝的兵源之一。他们多数是抢劫财物的冒险者。出于对战利品的渴望和宗教狂热,他们从东伊斯兰的各个地区赶来,聚集在苏丹们的旗帜下。阿尔普特勤只带了一支很小的兵力来到加兹尼,但是,他在喀布尔山谷和印度的战役吸引了大批来自呼罗珊、突厥和塔吉克的勇士,最后他拥有了1.5万骑兵和5000名步兵。1001年,马赫穆德率领一支部队去白沙瓦和韦欣德,这支部队中有1万名志愿兵。1018年,伽色尼王朝远征卡拉吉时,就有2万名来自呼罗珊的志愿兵参加。伽色尼王朝的志愿兵没有正式薪俸,他们只能依靠战利品维持生活。这说明伽色尼王朝军队中志愿兵的地位不高,统治者们不重视志愿兵。
    伽色尼王朝军队中还有一部分士兵是收养来的。一般情况下,当古拉姆们的指挥官死亡后,古拉姆通常被解散,苏丹成了最后的领养人。据记载,谋夫的军事总督阿努希特勤(Anushtigin)于1037年去世时留下了一个大家族。该家族有它的总管和秘书、财产和地产以及一支私人卫队。阿努希特勤在临死前表达了一个愿望,即不要被解散他的古拉姆。马苏德同意了,并命令谋夫的内务总督从政府基金中拨款支付他们的薪饷和津贴。后来,这些古拉姆被带到王室,苏丹留下30名最好的,其余的分给他的四个儿子。[2](P106)1031年,突厥将领厄尔亚鲁克和阿西格特勤·加兹分别被解除指挥官和总指挥官的职务时,他们的私人古拉姆被没收和解散。马苏德带走了最好的,其余的给了他的随从。看来早期伽色尼王朝的古拉姆们具有很强的依附性,主存我在,主亡我散。
    伽色尼王朝军队中还有雇佣军。库尔德人和阿拉伯人是雇佣军的主要部分。库尔德人比较分散,他们通常在许多伊斯兰王朝的军队中充当雇佣军。阿拉伯人被伽色尼王朝招募为雇佣军。他们作战勇猛,是军队中最杰出的骑兵,即所谓的“敢斗魔鬼的骑士”。在马赫穆德统治时期,阿拉伯人的指挥官阿布达拉·穆罕默德·本·易不拉欣同苏丹的兄弟阿布尔·穆扎法尔·纳斯尔一起,在与哈拉汗朝的伟大战役中(1008年)占据了中心位置。当1017年花拉子模遭到入侵时,又是易不拉欣率领的阿拉伯人充当先头部队。在1035年,马苏德远征叛乱的阿布·卡里贾尔(Abu Kalijar)期间,古尔甘的全部兵力4000名阿拉伯骑兵转向苏丹一边。随后,在马苏德的顶峰时期,他们被招募到他的军队中充当雇佣军。在贝哈基整理他的回忆录时(1058—1059年),还有阿拉伯人生活在加兹尼。
        三、伽色尼王朝军队的兵种
    伽色尼王朝军队中的兵种包括骑兵、步兵、象兵、工兵和勤务兵。
    对伽色尼王朝而言,骑兵是比较重要的兵种。1025—1026年,马赫穆德带了3万名正规骑兵出征索姆纳特。[4](PP288-289)另据贝哈基记载,马苏德为了把其门徒阿布尔·穆阿斯卡尔(Abu'l-Mu'askar)推上密克朗的王位,他派去4000名骑兵。在马苏德统治初期,优素福·本·赛布克特勤被派到卑路支斯坦的库斯达尔时,也带了4000名骑兵。1034年出征克尔曼派了4000名骑兵。1035年远征古尔甘和塔巴里斯坦,马苏德带了3000骑兵,但是,当他到达阿木尔看到地形的艰难时,又增派了5000骑兵。马赫穆德在临死前认为,一支8000名骑兵的军队足以征讨雷伊。[2](P127)
    步兵是伽色尼王朝军队中最为常见的兵种。正规步兵的武器通常有用于远距离作战的弓和近距离作战的狼牙棒、短剑和标枪。他们穿着锁子甲上衣,拿着皮革或金属的盾牌,以便在战场上能形成一条“像一座堡垒一样”的坚固防线。步兵擅长于会战和围攻战。苏丹们有一支常驻步兵,为了远距离的出征,这支步兵骑上快捷的骆驼,到目的地时他们下来作战。步兵的一个优点是招募比较方便。1031年,从巴尔赫派去对付克尔曼的军队要经过锡斯坦,在那里得到萨法尔王朝统治者提供的2000名萨加兹(Sagazi)步兵。同年,召集在加兹尼的步兵由手持盾牌的马尔瓦兹(Marvazi)重装步兵和来自锡斯坦、加兹尼、赫拉特、巴尔赫和撒拉哈夕的其他3000名步兵组成。1039年,再次从锡斯坦、加兹尼、古尔甘和巴尔赫征集了2000名步兵增援呼罗珊的军队。[2](P114)
    象兵是伽色尼王朝军队的特殊兵种。伽色尼王朝用象作战是从印度学来的。因为象的适应能力很强,不仅能适应像印度、里海等地炎热而潮湿的环境,而且能适应如阿富汗斯坦、呼罗珊的草原和高地等干旱地区,所以早期伽色尼王朝的统治者们都习惯用象参战。例如,994年,赛布克特勤使用在印度俘获的200头象,在赫拉特平原的一次大战中,击溃了法伊克和西木居尔的联军;[3](P347)1008年,马赫穆德带了500头大象去对付入侵呼罗珊的哈拉汗王朝的伊列格·纳斯尔,对方见到象兵后不知所措,结果被彻底击败。[3](P354)据记载,1025年,马赫穆德部署了400头大象对付河中地区的统治者阿里特勤,兴奋起来的象给敌人的神经以极大的震骇。[2](P116)除了作战外,象还被用来搬运兵器、器械等重装备。
    伽色尼王朝军队中还有工兵和勤务兵。在印度和阿富汗的多山地区,许多城堡或据点是由石头建造的,很牢固。为攻下这些城堡或据点,工兵被用来挖掘地下坑道和操作投石器、射石机等等。当马赫穆德于1020年进攻喀布尔以东的努尔(Nur)和克拉特(Qirat)山谷时,他随身带了铁匠、木匠和碎石匠。这些工匠在艰难的地势下铺路、砍树和清除路上的障碍。此外,军队中还有金库和保管库的管理人员、厨师、医生、占星术家等等,他们有时也随苏丹作战,成为勤务兵。
    收稿日期:2003-10-27


【参考文献】
    [1]尼扎姆·莫尔克.治国策[M].蓝琪,许序雅,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C.E.Bosworth.The Ghaznavids:their Empire in Afghanstan and Iran[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63.
    [3]王治来.中亚史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4]阿宝斯·艾克巴尔·奥希梯扬尼.伊朗通史[M].叶奕良,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5]加富罗夫.中亚塔吉克史[M].肖之兴,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返回2004年04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