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政策与措施
李世安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4年03期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2003年05期第2~12页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李世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 100872
【关 键 词】英国议会/欧洲一体化/宪法传统/国家主权/议会审读机制
英国是一个有特殊宪法传统的国家,其宪法传统与其绝大多数的邻国不同:在宪政的 人事安排上,讲究资历;在制定对内对外政策时,强调政治制度的连续性(注:菲利普 ·罗顿:《欧洲各国议会与欧盟》(Philip Norton,ed.,National Parliaments and the European Union),伦敦弗兰克·卡什有限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92页。)。这种传 统使英国特别强调以议会权力为代表的国家主权的存在,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反对向欧 盟(其前身为欧共体)让渡英国议会的权力,导致了英国与欧盟的无穷无尽的矛盾、冲突 和斗争,使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状态。本文将论述英国议会在欧 洲一体化进程中是怎样贯彻国家主权和利益至上的这种宪法传统的。
英国议会在英国加入欧共体之前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
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民族主义的。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 ,英国议会从民族主义的考虑出发,经历了从反对、犹豫,到有条件加入的漫长过程。 在加入欧盟后,英国议会只是在一些小问题上,同意让渡部分权力,但是在事关国家主 权的大问题上,寸步不让。正如英国首相布莱尔后来所说:“有些事情我们是不能同意 的。我们不能同意放弃在像安全、税收、条约更改和对第三国公民的边境控制等关键领 域内的否决权。”(注: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世界 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页。)
在历史上,欧洲一体化的思想从来没有转变为英国现实的对欧洲政策,英国的对欧洲 政策是均衡政策。正如丘吉尔在1936年所说:“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 陆上出现最强大、最富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特别是低地国家落入这个国家手中。” (注: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1卷第2分册,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307 页。)这种政策使英国议会对战后初期的欧洲一体化运动持否定态度。
从工党的角度来看,参加欧洲一体化运动将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不利于其执行带有社 会主义性质的政策,不利于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的重建。在三环外交的原则下,加入欧洲 一体化运动与否,对英国来说并不重要:当时英国牢牢地控制着英联邦,占有着英联邦 市场中的贸易优势地位,维持着世界大国的形象;英国与美国建立了特殊关系,使英国 在世界事务中仍然具有影响力;在经济上英国相对繁荣,领先于欧洲国家,参加欧洲经 济共同体与否,对英国经济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英国工党采取了置身欧洲一 体化之外的方针。
在工党内,反对欧洲一体化的有3个派别:一是工党中的社会主义者,他们把欧共体看 成资本主义俱乐部,是一个潜在地威胁着在英国建立社会主义政府的危险共同体。二是 反对在政治上让渡英国主权的人,他们人数最多。三是部分人认为欧洲一体化的前途未 卜,因此英国不宜参加。只有工党中的社会民主派支持欧洲一体化(注:菲利普·罗顿 :《欧洲各国议会与欧盟》,第95页。)。
保守党的传统是维护国家的主权,由于参加欧共体将导致英国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因 此保守党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保守党内也存在3个集团:一是“反对派”,他们坚持 英国的宪法传统,反对任何削弱英国在欧洲一体化中的决定,他们原则上反对英国参加 欧共体。二是“怀疑派”,该派人士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以便取得单一的市场。但是 欧洲一体化的任何行动都不能超越那个范围。三是“不可知派”,他们对欧洲一体化没 有固定的看法,他们只有一个坚定的立场:即欧洲一体化的一切做法都必须有利于英国 ,否则他们就要反对(注:菲利普·罗顿:《欧洲各国议会与欧盟》,第94页。)。这3 个集团虽然观点不一,但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上态度是一致的。自由党的立场与保守 党相似。
英国议会对欧洲一体化不感兴趣,欧洲一体化只是英国一些政治家在考虑遥远的未来 时,提出的政治口号和策略。被称为欧洲联合斗士的丘吉尔在1940年曾经提出过英法联 盟的方案,并且在战时和战后都积极参加和领导了欧洲联合运动,但他的欧洲联合思想 并不包括英国。丘吉尔本人后来承认,他在1940年提出的关于英法联盟的方案,只是为 了劝说动摇的法国政府继续参加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争,而不是一个认真的方案。丘吉 尔多次表明,他参加和领导的欧洲联合运动只是争取在法德领导下实现欧洲联合,英国 并不包括在内。如果丘吉尔在1945年大选中获胜,他也仍将把英国战后的重建放在首位 ,而不会加入欧洲一体化运动(注:德里克·厄文:《欧共体:1945年来的欧洲一体化 史》(Derek W.Urwin,The Community of European,A History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Since 1945),英国郎曼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11页。)。
1958年欧共体成立后,世界局势和英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激烈的变化:英联邦国 家纷纷独立,采取了独立的政治经济政策,英国失去在英联邦中的贸易统治地位;1956 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使英美关系出现问题;而英国经济不振,远远落后于欧共体国家, 十分需要1.8亿人口的欧共体这样一个市场。这种情况迫使英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对欧 共体的政策。
1961年,执政的保守党最先改变态度,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为了坚持不惜一切代价 来维护国家主权的宪法传统,保守党领袖麦克米伦提出:英国将在不让渡国家主权的情 况下加入“共同市场”,在不丧失国家主权的情况下获得经济上的好处。1961年7月31 日,英国议会在经过20天的辩论后,同意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在议会投票中,只有一 位保守党议员和4位工党议员投反对票,有25人投弃权票。英国议会作为一个整体,不 再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议会斗争的焦点转变到如何争取更有利于英国参加欧共 体的条件上。
英国要加入欧共体需要得到美国的支持和理解。1961年4月,麦克米伦向美国总统肯尼 迪要求帮助,肯尼迪表示支持。但是肯尼迪警告麦克米伦:英国在参加欧共体后,绝对 不能损害美国的利益。美国不希望欧共体发展为一个排他性的集团,希望英国加入欧共 体后,改变欧共体的性质。肯尼迪说:“英国,由于其世界责任,不会使欧共体成为一 个高关税的、内向性的白人俱乐部。这个市场由于英国的参加,可以变为一个真正欧洲 政治联盟的基础。”(注:阿瑟·M.司寇辛格:《约翰·F.肯尼迪在白宫的一千天》(Arthur M.Schlesinger,A Thousand Days:John F.Kennedy in the White House),纽 约1965年版,第720页。)
但是麦克米伦在处理英美关系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失当,特别是在处理美英核合作的问 题上失误,这使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努力遇到了挫折。肯尼迪为了使英国能顺利加入欧共 体,曾建议英法合作发展核武器。美国以英美合作开发“蓝色闪电火箭”导弹成本太高 为由,在1960年取消了该计划。但麦克米伦仍坚持要与美国进行核合作,并于1962年12 月设法使肯尼迪同意出卖“北极星式”导弹给英国。对英国许多人来说,英美进行核合 作使英国有了核威慑力量,国家主权有了保障,保持了英美特殊关系。但是法国却因此 怀疑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诚意,并对英美核合作表示了担心。戴高乐在1961年6月发表公 开讲话,声称英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
肯尼迪1962年6月在与访问美国的英国工党领袖盖茨克尔会谈时曾提到这件事。肯尼迪 说:“在核武器问题上,英国本来可以向戴高乐建议进行英法合作。但是麦克米伦在这 个问题上很愚蠢,看不到这一点。”肯尼迪对麦克米伦的这种政策的评价是:“英国依 靠美国的战略,粉碎了英国向欧洲发展的经济政策。”(注:约翰·坎普贝尔:《爱德 华·希思传》(John Campbell,Edward Heath:A Biography),伦敦1993年版,第128页 。)
在否决英国参加欧共体问题上,戴高乐得到西德总理阿登纳的支持。阿登纳担心英美 结成经济联盟的后果,他告诉戴高乐说,西德“不会为英国加入欧共体而山呼万岁”( 注:特伦斯·普里泰:《康纳德·阿登纳(1876-1967)》(Terence Prittie,Konrad Adenatuer 1876-1967),伦敦1972年版,第268页。)。
尽管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屡遭挫折,但保守党继续为加入欧共体而努力。1963年保 守党中央事务所的一位官员说:“欧洲将成为我们的救星,它将创造一种新的现代政治 理论来对付偏激的社会主义;它将撕下自由党人的外衣,把它们挫败;在十二三年后, 它将给我们新的东西;在现代化中,它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使我们在国际上有优越的地 位。”(注:T.F.林赛、迈克尔·哈林顿:《英国保守党:1918-1970年》,上海译文出 版社1979年版,第231页。)
但是此时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努力再次遭到了工党的强烈反对。工党领导人盖茨克尔在1 962年的布雷顿工党大会上声称,如果英国加入欧共体,那就意味着“英国千年历史的 结束”和“英联邦的结束”。他呼吁要忠于英国历史,努力维护英联邦。工党经过激烈 的辩论,提出了英国加入欧共体的5个条件:“保卫英联邦;自由奉行对外政策;履行 英国在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中的伙伴国的义务;英国有权计划自己的经济;以及保证英国 有自我保护农业的权利”。
1964年,盖茨克尔因病去世,威尔逊接任工党领袖。工党关于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分歧 扩大。在1966年工党切克尔斯召开的大会上,工党领导人分成三派:布朗、斯图亚特和 卡拉汉等人是加入派;卡斯图、杰伊和皮尔特等人是反对派;威尔逊等人为中间派。经 过激烈辩论,会议决定派威尔逊和布朗访问欧洲,进行具体考察(注:英国工党:《英 国工党1961年年会报告》(The Labor Party,Report of the Sixty-first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Labor Party),伦敦1962年版,第246页。)。威尔逊等人经过认真 考察后,建议工党政府申请加入欧共体。但是他们强调,英国参加欧共体的目的是要取 得主动,领导欧共体。于是工党政府把这个问题提交议会讨论。
在进行艰苦的辩论后,英国议会于1967年5月10日进行投票。投票结果是488票对62票 通过,50票弃权。但是在投反对票的人中,工党议员仍然是多数。在62张反对票中,有 35票是工党议员所投,弃权的也是工党议员。政府只是依靠保守党,才得到了赞成加入 欧共体的多数票。于是威尔逊政府在1967年5月正式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
1967年11月27日,戴高乐再次否决了英国的申请。虽然他强调否决原因是英国经济的 衰弱,但是他的真正动机还是认为英国是美国的卫星国:在美国侵略越南问题上和在对 其他许多国家问题上,英国都附和美国。
1969年戴高乐辞职,形势发生了有利于英国的变化。英国首相威尔逊决定第3次申请加 入欧共体,开始与欧共体进行谈判。但是在与欧共体谈判完成之前,工党在英国大选中 失利,处于反对派地位。工党在参加欧共体问题上分歧进一步扩大,斗争激烈。
执政的保守党主张继续申请加入欧共体。首相希思开始到布鲁塞尔继续进行谈判。197 1年10月28日,英国下院举行是否加入欧共体的投票。投票结果,有356票赞成,244票 反对,22票弃权,通过了加入欧共体的决议。在上院的表决中,以451票对58票,也通 过了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决议。1972年1月22日,英国签订了加入欧共体的条约(注:约翰 ·坎普贝尔:《爱德华·希思传》,第128页。)。但是英国参加欧共体的进程注定要一 波三折,正是在这同一个月,英国经济出现严重问题,煤矿工人开始大罢工,失业工人 人数突破百万;1月30日,又发生了伦敦德里市的惨案。保守党被迫提前进行大选,结 果保守党失败,工党获胜。
工党上台后,立即要求重新考虑英国加入欧共体问题。此时不仅法国领导人,而且西 德领导人都已更换,有利于英国。于是英国就加入欧共体的条件与欧盟进行谈判。谈判 集中在4个问题上:共同的农业政策;英国给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财政预算;共同体与英 联邦和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以及共同体不干预英国的地区、工业和财政等问题。欧共 体做了一些让步,达成了一项协议:根据国民生产情况和经济增长情况,英国可以从其 提供给欧共体的预算经费中得到一些补偿金。此外,英国在糖、牛肉和新西兰奶制品的 进口上也得到了一些优惠。
在议会投票对这一谈判结果进行表决时,下院以396票对170票通过。工党政府还是依 靠保守党和自由党的选票使这一谈判结果通过的。在工党内,只有137人投赞成票,而 有145票反对,33票弃权。在内阁中,斗争更加激烈,有7位阁员反对这种谈判结果。他 们认为,根据这个谈判的内容,英国参加欧共体后,实际上是把经济主权从选举产生的 英国议会转到了未经选举产生的设在布鲁塞尔的欧洲委员会和部长理事会手中。反对派 和赞成派争论不休,只是由于威尔逊首相威胁要辞职,他们才同意各自保留意见。
在英国是否继续留在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民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经济主权问题上。 这些问题主要是:牛奶和面包;糖和主权;牛肉和官僚;新西兰奶酪和意大利共产党等 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到普通工人的生活,又涉及到英国的国家主权。一般来说,英国 工会反对加入欧共体,因为他们担心英国加入欧共体会影响英国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 英国人民的生活。而白领阶级主张留在欧共体,他们认为必须与一些国家结成联盟,以 应付由新兴的拥有廉价劳动力和现代技术的国家结成的贸易壁垒的挑战;与价值观相同 的欧洲国家合作,比被迫与独裁的、不稳定的政权合作要好,甚至比与日本、阿拉伯石 油国或与英国的美国“堂兄”合作更好。
英国关于是否加入欧共体的争论,又带有明显的阶级色彩:英国工会认为,如果英国 的大公司、大银行、大企业和美国人都支持英国留在欧共体,那么英国就不应该留在欧 共体。英国共产党和苏格兰民族党等也都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但是大企业、各种大机 构和绝大多数新闻机构都主张英国加入欧共体。政府为了所谓的公平原则,提供经费让 上述两派在电视上展开辩论,双方都得到了相等的演说时间。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 上工党政府给了支持派更多的帮助。正如撒切尔夫人后来所说:“投赞成票加入欧共体 的运动组织得很好,而且资金充足。”(注:玛格丽特·撒切尔:《通向权力之路》(Margaret Thatcher,The Path to Power),伦敦1995年版,第334页。)
1975年6月5日,英国举行公民投票。在这次投票前,英国议会出现了“多党促进英国 加入欧共体运动”。参加这一运动的有工党的杰肯斯和休斯(时任工党议会党团组织主 席)和保守党的希思等人。工党政府还号召英国人民投赞成票,支持英国继续留在欧共 体内。工党领袖威尔逊和卡拉汉没有参加“多党促进英国参加欧共体运动”,但是他们 独自进行活动,争取支持英国留在欧共体的选票。经过他们的努力,有64.5%的英国选 民参加了投票。其中,有1730万张票赞成,840万张反对,在几乎2∶1的情况下,英国 公民投票赞成英国继续留在欧共体内。
工党内的反对派继续活动,在6月26日召开的工党特别会议上,反对派以压倒多数票反 对英国继续留在欧共体内。但是英国战后出生的年轻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认为加入 欧共体对英国经济有利,他们强烈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注:《独立报》(Independent) 1990年11月6日。)。在多数民众支持下,按照公民投票的结果,英国政府决定,不管工 党特别会议反对与否,英国都要继续留在欧共体内。
英国议会在英国加入欧共体后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
英国加入欧共体后,英国议会两党都从未把欧共体看成是欧洲向政治联合迈进的一个 过渡性组织,而是把它看成是一个经济合作组织。即便到现在,英国议会在提到欧共体 时,常用的缩写词仍然是“EEC”(欧洲经济共同体),而不是欧共体(EC)或欧盟(RU)(注 :斯蒂芬·乔治:《难对付的伙伴:欧共体中的英国》(Stephen George,An Awkward Partner:Britain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
英国工党始终坚持以国家主权和利益为主来决定对欧共体的态度。英国工党领袖约翰 ·史密斯在1971年时就决定有条件地支持加入欧共体。虽然1979年工党下台成为反对党 ,但他反对英国继续留在欧共体中,并在1983年大选宣言中要求政府退出欧共体。但是 在大选结束后,他又回到了有条件支持英国留在欧共体中的立场。在1994年5月史密斯 死后,其后任托尼·布莱尔率领工党继续奉行有条件支持英国参加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政 策。
为了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英国议会寻求发展英美特殊关系。但是美英的国家利益不 同,在一些问题上双方的看法并不一致,这使英国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发展和加强与欧盟 的关系。例如希思政府在是否加入欧共体问题上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希思认为当时执 政的尼克松政府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定义非常狭窄。如果英国只依靠英美联盟,而继续游 离于欧共体之外,英美联盟能否保卫英国的全球经济利益和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是相当 难说的。因此,希思希望通过加入欧共体来达到保卫英国的经济利益和战略目标的目的 。威尔逊、卡拉汉和撒切尔等人也是这样。他们都是本能的大西洋主义者,但在英美发 生分歧时,他们坚持维护英国利益,而不按照美国的要求办事。例如在撒切尔政府时期 ,美国禁止向前苏联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设备。但是英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仍然向前 苏联出口有关设备(注:斯蒂芬·乔治:《难对付的伙伴:欧共体中的英国》,第280页 。)。
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对欧洲一体化采取怀疑主义的立场。1979年她坚决反对英国加入 欧洲汇率机制,反对英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1988年欧盟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起草的报告 草案问世,要求欧共体经过三个阶段实现货币联盟。撒切尔夫人立即反对自动把第一阶 段的汇率机制与第三阶段的汇率机制联系起来,她坚决主张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是政府 间的合作,而不是一体化。1988年11月20日她在布鲁格斯欧洲学院发表讲话时说:“主 权国家之间的自愿和合作是建设成功欧盟的最佳方式。”(注:玛格丽特·撒切尔:《 通向权力之路》,第745页。)她在讲话中希望建设一个进取的欧洲,而不是保护主义的 欧洲。同时,她反对欧洲在防务上进行合作,因为欧洲在防务上的合作会削弱北约的功 能。整个保守党在撒切尔夫人的影响下,体现出反对欧洲一体化的倾向,“打上了残酷 的和令人不安的反欧洲主义的烙印”(注:奈杰尔·劳森:《第11号人物的观点:一个 激进托利党人的回忆录》(Nigel Lawson,The View from No.11:Memoirs of a Tory Radical),伦敦1993年版,第922页。)。后来英国保守党政府虽然迫于各种压力于1990 年10月5日加入了欧洲货币体系,但是却一直在为捍卫英镑的独立地位而斗争。在1991 年签订马约时,撒切尔夫人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反对欧洲一体化。为此,撒切尔夫人 失去了保守党人的拥护。撒切尔夫人下台后,其后任梅杰采取了同撒切尔夫人一样的立 场。
梅杰是欧洲一体化“不可知派”的代表。他担任英国首相后,曾希望在支持欧洲一体 化和反对欧洲一体化的两条道路中寻求一条中间道路。但是他的态度很快就转向了支持 反对欧洲一体化的一派。他说:“欧洲是由民族国家构成的。它们的有效存在和观点不 同是力量的源泉。”在事关英国利益时,他采取了强硬的态度。例如在签订马约时,梅 杰提出英国接受马约的原则是:“英国只接受一个没有责任的联邦;不强迫英国加入货 币联盟;英国的内政外交政策独立,不受欧盟控制;保护北约和英国的关系。”(注: 萨拉·霍格、乔纳森·希尔:《在权力和政治中地位太靠前而没有号召力的第10号人物 梅杰》(Sarah Hogg and Jonathan Hill,Too Close to Call:Power and Politics-John Major in No.10),伦敦1995年版,第76、79页。)在他的指示下,英国 财政部首席谈判代表尼格尔·威克思要求在召开马斯特里赫特会议前,就要制定出关于 欧洲货币联盟的“集中标准”,并且就如何制定这个“集中标准”提出了强硬的条件。
接着梅杰率领英国代表团在马斯特里赫特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在谈判中,他坚决反对 联邦主义。在梅杰的坚持下,12国政府在最后达成的协议中没有把“联邦主义”包括在 条约之内,并且同意英国可以单方宣布放弃马约的社会宪章;英国和丹麦有权不参加单 一货币联盟等。这样梅杰政府比较成功地捍卫了英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
当梅杰返回英国后,获得了大多数保守党人的支持,只有7位保守党议员反对,撒切尔 夫人弃权。大多数工党议员不是公然出面反对马约,而是采取弃权的立场。因此英国在 1992年2月7日签署了“欧洲政治和经济联盟条约”。但是事后英国议会认为梅杰在保卫 国家主权和利益上做得还不够,需要修改这个条约。因此1993年当政府把条约提交议会 批准时,遭到了议会的强烈反对。英国议会反对批准马约的斗争一直延续到1997年英国 大选。
布莱尔上台后赞同欧洲一体化。他认为保持英国的全球作用的惟一途径是通过欧洲。 为此,他批判了三环外交中强调英联邦和过分依赖美国的思想,他说“英联邦不能替代 我们今天与欧洲的关系”,“与美国的关系当然是重要的。但如果我们同时处于欧洲的 中心,我们跨大西洋关系的力量就会成倍增长。”他清醒地认识到:“欧洲是今天英国 可以行使权力和发挥影响的惟一途径。要保持英国作为全球性国家的历史作用,就必须 成为欧洲政治的核心。”(注: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 ,第329页。)
但是布莱尔和英国其他政治家一样,认为英国参加欧洲一体化的目的只是利用欧洲, 而不是融入欧洲。在涉及英国主权和国家利益时绝不能让步。例如,在加入欧洲货币联 盟问题上,他说:“关于欧洲货币联盟,只有一个直接的问题:它是否符合民族国家的 利益。如果是,那么即使加入能带来经济上的好处,我们也必须拒绝。”(注:托尼· 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第333页。)他主张的欧洲联合实质上 是政府间合作的俱乐部。最多是“部分分享主权,部分政府间合作”而已。但是在合作 中,“永远以成员国的立场和政策为基础。成员国的立场和政策将永远是确定变革速度 和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他坚决表示:“要忠于英国,忠实于历史,忠实于自己的特点 和天赋,忠实于未来”(注: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 第334页。)。
从整体上看,1991年以来工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比保守党更热情,因为欧盟的社会 经济政策可以给英国工人带来好处。英国工人的工资和工作条件与欧盟其他国家相比要 差得多,欧盟其他国家人民享有的社会经济权利要比英国人民多。因此工党主张签订欧 洲社会宪章,以保证人民的社会经济权利。他们批评梅杰的保守党政府“有权退出欧洲 社会宪章”的态度。然而保守党却以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为理由,对工党坚持要参加欧 洲社会宪章提出批评,攻击他们是要把英国出卖给“布鲁塞尔”。保守党还声称“不能 让工党毁掉英国的繁荣”(注:《卫报》(Guardian)1997年4月23日。)。
然而无论保守党还是工党,都主张采取措施来捍卫英国议会的权力和英国的国家利益 。为此,英国议会实行了议会审读机制,通过议会审读机制,把英国议会捍卫英国国家 主权和经济利益的功能法制化和制度化。
英国议会捍卫国家利益的措施
所谓英国的议会审读机制,是指英国上下两院建立的“欧共体选择委员会”及其下属 委员会决定英国议会对欧盟政策的工作制度。1974年4月,英国上院建立“欧共体选择 委员会”;1974年5月,下院建立“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两院选择委员会共同处理有 关欧洲一体化的立法问题,决定英国对欧盟的政策。在分工上,下院审读委员会决定一 般问题,而上院审读委员会决定重大问题;前者强调广度,后者强调深度。
英国两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工作的程序如下:一旦英国政府接到欧共体的文件, 就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交给议会两院审读委员会,并附上政府备忘录。政府备忘录要明 确写出该文件对英国有什么影响,政府的对策是什么等。
英国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有16个成员,主席由一位反对党的成员担任。委员会 每周开一次会,研究文件,提出对策。委员会权力很大:有权举行听证会,有关部长及 各种人员必须出席(注:H.N.米拉:《英国议会诸委员会对欧共体立法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British Parliamentary Committees on European Communities Legislation”),《立法研究季刊》(Legislative Studies Quarterly)1977年1月第2 期,第47-49页。)。他们每年要对有关的负责部长们进行7到8次考察和提问。英国下院 “欧共体选择委员会”开会前,先要要求英国外相和内政大臣到议会外交委员会和内政 委员会回答问题。
英国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每年平均要研究1000份有关欧盟的文件,其中有2/3的 文件没有什么立法上和政治上的重要性,把这些文件存档即可。但这些文件中约有1/3 的文件会在英国引起重要的法律和政治辩论。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不必研究每一份 文件,委员们只须选择非常重要的文件进行研究。平均每年约有90份重要文件被选出研 究,其中大约有10份极其重要的文件被推荐给政府和各部门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依据。 其余文件交由议会进行讨论。通常很少有人出席“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举行的会议,会 议的时间被限制在最多2小时30分钟内。下院举行的讨论会一般在晚上10点钟以后举行 ,会议时间通常被限制在1小时30分钟内。
为了工作方便,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任命了各种下属委员会进行专门工作。例 如1994年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任命了“道路交通委员会”,专门负责考虑欧盟成 员国之间的道路交通问题。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也与上院“欧共 体选择委员会”及其相应的下属委员会合作研究与解决共同的问题。
为了改进审读工作的效率,1991年英国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设立了“欧洲委员 会”,下设A和B两个小组。A组负责农业、运输、环境和渔业方面的工作;其余工作统 归B组负责。这两个小组,各由13名成员组成。每一个议员都可以出席上述每一个小组 的会议,并且可以发言,但是没有表决权。这两个小组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权 力很大。他们可以向有关部门提问,时间可长达一个小时。这些组员可以对其所看到的 文件提出意见。不过由于他们提出的意见是作为英国政府的政策,所以有时会被“欧洲 委员会”修正。一般来说,他们提出的意见都会得到“欧洲委员会”的同意,但是有时 也会遭到否决。例如1994年12月他们关于欧盟环境问题的建议和关于改革欧盟农业货币 体制的建议就未获通过。当“欧洲委员会”通过某个建议后,就由委员会主席向议会报 告,由议会批准。他们的建议一般都会获得批准。
“欧洲委员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例如在1992年至1993年,在欧洲委员会A组的24 次会议上,就讨论了33份文件;而B组在30次会议中讨论了55份文件。会议把内容相同 的文件放在一起进行讨论。例如欧洲委员会B组一次就把10份关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能 量问题的文件放在一起讨论。英国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做出的决定,经议会批准 后,是英国政府必须服从的指导方针,是英国派往欧盟的各种机构官员,包括参加欧洲 部长理事会的部长在内的各类人员工作的基础。他们必须按照“欧共体选择委员会”的 原则办事。
英国参加欧盟的官员和议员,特别是部长们要执行议会审读后批准的方案。为了明确 这一点,1980年英国议会还通过了一个法案,规定英国参加欧共体部长会议的部长,只 能按议会审读提出的建议工作。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在欧盟工作的英国部长认为某种问 题是机密的、日常的、不重要的或非常特殊的,那么他有随机处理之权。但是事后这位 部长必须尽快向议会“欧洲委员会”或直接向议会解释他这样做的理由。
约有10%的关于欧洲问题的文件是由在欧盟的部长们随机处理的。但是当发生这种情况 时,就要求该部长事后亲自到议会做出解释。由于议员们非常在意部长们为什么要那样 做,所以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部长们的日子是非常难过的(注 :欧洲立法审读:《审读选择委员会1988-1989年会议关于程序的第四次报告》(The Scrutiny of European Legislation:Fourth Report from the Select Committee on Procedure,Session 1988-1989),英国下院文件622-1,第Ⅹ页。)。此外,下院还设有 “欧洲立法委员会”,负责监督部长们执行议会审读报告的情况。“欧洲立法委员会” 主席每周给驻欧的部长写25封信,指示他们处理有关文件和如何执行审读报告。1979年 ,在下院选择委员会之下还设立了部门委员会,专门检查政府各部门涉及欧盟问题的工 作。同时为了加强议会对欧盟的工作,英国下院设立了“欧盟立法委员会”,直接与欧 共体各机构联系,进行相应的外交工作。
在“单一欧洲法案”和马约通过后,英国议会“欧共体选择委员会”的工作变得复杂 起来。因为这两个文件要求欧盟各国进行合作,以便做出共同的决定。为此,下院“欧 共体选择委员会”在1993年建议政府应该及时把欧洲议会的共同立场及时通知下院“欧 共体选择委员会”下属的“欧洲委员会”,以便该委员会对欧盟的共同立场进行修正。 经修正过的欧盟文件再交还欧盟,由欧盟批准。如果欧盟不批准英国“欧洲委员会”的 修正意见,那么应当及时通知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在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与欧盟所设的机构和欧盟成员 国的有关机构之间,已经建立了某种联系。例如“欧盟立法委员会”与各成员国的有关 机构之间已建立了联系。该委员会主席每半年访问一次欧盟轮值国主席,与该国政府与 议会讨论有关问题。而英国有的议员每年也都访问布鲁塞尔、斯特拉斯堡和卢森堡等欧 盟机构所在地。他们不仅访问欧洲委员会,而且访问欧洲议会、欧洲法院和欧洲审计法 院等。
英国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性质与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略有 不同。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由24个成员组成,每两周开一次会,由反对党的贵族 议员组成。在1994年前,主席都由工党贵族议员担任,1994年11月后则由一位自由党贵 族议员担任。这位主席所得到的信息要比下院相同机构的主席多。上院“欧共体选择委 员会”对欧盟文件的审读和其做法与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不一样。
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在审读文件后,要报告可能涉及英国宪法原则和政策的事 ,报告议会将关注的事务,以及报告重要文件的价值和欧盟的政策倾向等。他们首先对 有关欧共体的文件进行筛选,从中选出重要文件进行分析,然后向政府、议会的欧盟委 员会、欧洲议会和英国驻欧盟的代表提出建议和对策。他们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往往是指 导性的,必须执行。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下面设有“欧共体委员会”,负责欧盟 事务。
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可以任命特别顾问,解决特别问题。顾问通常是高级人士 ,从各方面遴选。例如在一次特别询问中,上院审读委员会任命了一位意大利人为顾问 。这位意大利人原来是欧盟委员会的高级专家。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下设几个附 属委员会,每一个附属委员会有9-10个成员。其中有两个或稍多一点的人为常设委员, 其余都是兼职的合作委员。合作成员是根据他们的专长来任命的。委员会使用轮流原则 ,每4年一换。而附属委员会主席每3年一换。不同的附属委员会处理不同的问题。附属 委员会A处理财政、贸易和对外关系。而附属委员会E处理法律和制度问题。但是附属委 员会E的组成与其他附属委员会略有不同。它的主席是由一位独立的法律专业的伯爵担 任。上院还根据需要成立新的附属委员会。1995年2月,在为1996年的政府间会议(IGC) 做准备时,上院任命了一个特殊附属委员会,称“政府间委员会”(IGC),其成员有原 内政部负责人,两名外交官,两名原内阁成员、两名原议员和一位原欧盟委员会委员。 委员会在法律顾问和委员会职员的帮助下,筛选从政府各部门得到的文件,把不重要的 存档,挑出的重要文件送到有关的附属委员会处理。
在进行了分析、收集证据和提出建议后,委员会就写成报告,经议会批准后印刷出版 。从1987年开始,这些报告就被作为政府部门的通讯文件而发到各个部门。这些报告和 上院“欧洲立法委员会”的报告一起送交英国政府、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英国常驻 欧盟的代表、欧盟的轮值主席以及其他国家议会内设立的“欧洲委员会”。
该委员会提出讨论的报告每年平均有20到30份。讨论报告的时间一般安排在部长开会 之前,并且讨论时间只占整个会议时间的1/5左右,因此一般不会超过3小时。偶尔也有 例外,例如在1990年讨论经济和货币联盟及政治联盟问题时,讨论时间几乎花了8个小 时(注:菲利普·罗顿:《欧洲各国议会与欧盟》,第101页。)。有时为了讨论一个重 大问题,需要几个附属委员会共同工作。在1995年前,上院出版的报告主要是反对欧盟 预算、反对欧盟扩大和执行竞争性规则的内容。
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也与欧盟的各种机构发生联系。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 ”的委员和附属委员会的主席每2年或3年要访问一次布鲁塞尔,会见欧洲议会的主席以 及欧洲议会的其他官员,讨论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该委员会的职员偶尔也会出席欧盟 议会的年会。少数委员会成员也偶尔访问布鲁塞尔。通过这种非正式的访问,可以使委 员会获得更多的信息和采取正确的思想方法(注:D.谢尔:《上院》(D.Shell,The House of Lords),伦敦1992年版,第227页。)。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的工作效 率很高,其报告被认为是权威性的,并且被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议会所承认。
英国下院和上院的审读委员会在工作上相互补充,共同负责英国的对欧盟政策(注:D. 诺顿主编:《20世纪80年代的议会》(P.Norton,ed.,Parliament in the 1980s),牛津 1985年版,第126-128页。)。英国议会的审读机制从总体上说是成功的。虽然英国议会 审读机制由于受到宪法的限制,无权取消欧洲委员会的提案等,不可能阻挡欧洲一体化 的进程,但是英国议会选择委员会的审读报告在维护英国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上起到 了重要作用。
英国有以议会权力为代表的重视国家主权的宪法传统,在这种宪法传统的影响下,战 后英国议会在英国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当时的国际和国内条件 使英国能够执行这种政策: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相对强大;英联邦仍然是英国的 骄傲;英美特殊关系给英国外交带来方便和好处。因此,英国议会认为参加欧共体有害 无益。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利于英国的变 化:英国经济的衰弱,英联邦的没落,以及英美关系出现问题,致使英国的经济利益和 世界大国地位受到挑战。英国需要参加欧洲的经济合作,来摆脱经济衰退的状况。这种 变化,迫使英国议会用新的眼光来审视欧洲一体化运动:为了改善英国的经济状况,为 了争取在欧洲事务中获取主动,特别是获得欧洲一体化发展的领导权,英国议会决定争 取在有利于英国的条件下加入欧共体。
英国的宪法传统在英国议会争取加入欧共体的过程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英国议会的 一切行动都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宪法原则下进行的,英国在加入欧共体上与欧共 体讨价还价,使英国加入欧共体的问题成为一个花很长时间才解决的“老、大、难”问 题。
英国在加入欧共体后为了维护主权和国家利益,英国议会与欧盟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每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同时,英国议会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来保卫英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在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议会审读机制。
客观地说,英国议会的上述做法,捍卫了英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 日益发展的今天,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这些做法,是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的 。^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4年03期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2003年05期第2~12页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李世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 100872
【内容提要】 | 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为捍卫英国国家主权和利益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宪 法传统的影响下,英国议会制定了民族主义的政策,采取了保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措施 。在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在1974年设立了两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负责审读有 关欧共体的文件和制定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使英国议 会捍卫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功能进一步制度化。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标志着英国议 会在制订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已成为英国宪法传统的一个部分。 PP |
英国议会在英国加入欧共体之前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
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民族主义的。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 ,英国议会从民族主义的考虑出发,经历了从反对、犹豫,到有条件加入的漫长过程。 在加入欧盟后,英国议会只是在一些小问题上,同意让渡部分权力,但是在事关国家主 权的大问题上,寸步不让。正如英国首相布莱尔后来所说:“有些事情我们是不能同意 的。我们不能同意放弃在像安全、税收、条约更改和对第三国公民的边境控制等关键领 域内的否决权。”(注: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世界 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页。)
在历史上,欧洲一体化的思想从来没有转变为英国现实的对欧洲政策,英国的对欧洲 政策是均衡政策。正如丘吉尔在1936年所说:“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 陆上出现最强大、最富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特别是低地国家落入这个国家手中。” (注: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1卷第2分册,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307 页。)这种政策使英国议会对战后初期的欧洲一体化运动持否定态度。
从工党的角度来看,参加欧洲一体化运动将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不利于其执行带有社 会主义性质的政策,不利于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的重建。在三环外交的原则下,加入欧洲 一体化运动与否,对英国来说并不重要:当时英国牢牢地控制着英联邦,占有着英联邦 市场中的贸易优势地位,维持着世界大国的形象;英国与美国建立了特殊关系,使英国 在世界事务中仍然具有影响力;在经济上英国相对繁荣,领先于欧洲国家,参加欧洲经 济共同体与否,对英国经济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英国工党采取了置身欧洲一 体化之外的方针。
在工党内,反对欧洲一体化的有3个派别:一是工党中的社会主义者,他们把欧共体看 成资本主义俱乐部,是一个潜在地威胁着在英国建立社会主义政府的危险共同体。二是 反对在政治上让渡英国主权的人,他们人数最多。三是部分人认为欧洲一体化的前途未 卜,因此英国不宜参加。只有工党中的社会民主派支持欧洲一体化(注:菲利普·罗顿 :《欧洲各国议会与欧盟》,第95页。)。
保守党的传统是维护国家的主权,由于参加欧共体将导致英国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因 此保守党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保守党内也存在3个集团:一是“反对派”,他们坚持 英国的宪法传统,反对任何削弱英国在欧洲一体化中的决定,他们原则上反对英国参加 欧共体。二是“怀疑派”,该派人士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以便取得单一的市场。但是 欧洲一体化的任何行动都不能超越那个范围。三是“不可知派”,他们对欧洲一体化没 有固定的看法,他们只有一个坚定的立场:即欧洲一体化的一切做法都必须有利于英国 ,否则他们就要反对(注:菲利普·罗顿:《欧洲各国议会与欧盟》,第94页。)。这3 个集团虽然观点不一,但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上态度是一致的。自由党的立场与保守 党相似。
英国议会对欧洲一体化不感兴趣,欧洲一体化只是英国一些政治家在考虑遥远的未来 时,提出的政治口号和策略。被称为欧洲联合斗士的丘吉尔在1940年曾经提出过英法联 盟的方案,并且在战时和战后都积极参加和领导了欧洲联合运动,但他的欧洲联合思想 并不包括英国。丘吉尔本人后来承认,他在1940年提出的关于英法联盟的方案,只是为 了劝说动摇的法国政府继续参加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争,而不是一个认真的方案。丘吉 尔多次表明,他参加和领导的欧洲联合运动只是争取在法德领导下实现欧洲联合,英国 并不包括在内。如果丘吉尔在1945年大选中获胜,他也仍将把英国战后的重建放在首位 ,而不会加入欧洲一体化运动(注:德里克·厄文:《欧共体:1945年来的欧洲一体化 史》(Derek W.Urwin,The Community of European,A History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Since 1945),英国郎曼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11页。)。
1958年欧共体成立后,世界局势和英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激烈的变化:英联邦国 家纷纷独立,采取了独立的政治经济政策,英国失去在英联邦中的贸易统治地位;1956 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使英美关系出现问题;而英国经济不振,远远落后于欧共体国家, 十分需要1.8亿人口的欧共体这样一个市场。这种情况迫使英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对欧 共体的政策。
1961年,执政的保守党最先改变态度,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为了坚持不惜一切代价 来维护国家主权的宪法传统,保守党领袖麦克米伦提出:英国将在不让渡国家主权的情 况下加入“共同市场”,在不丧失国家主权的情况下获得经济上的好处。1961年7月31 日,英国议会在经过20天的辩论后,同意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在议会投票中,只有一 位保守党议员和4位工党议员投反对票,有25人投弃权票。英国议会作为一个整体,不 再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议会斗争的焦点转变到如何争取更有利于英国参加欧共 体的条件上。
英国要加入欧共体需要得到美国的支持和理解。1961年4月,麦克米伦向美国总统肯尼 迪要求帮助,肯尼迪表示支持。但是肯尼迪警告麦克米伦:英国在参加欧共体后,绝对 不能损害美国的利益。美国不希望欧共体发展为一个排他性的集团,希望英国加入欧共 体后,改变欧共体的性质。肯尼迪说:“英国,由于其世界责任,不会使欧共体成为一 个高关税的、内向性的白人俱乐部。这个市场由于英国的参加,可以变为一个真正欧洲 政治联盟的基础。”(注:阿瑟·M.司寇辛格:《约翰·F.肯尼迪在白宫的一千天》(Arthur M.Schlesinger,A Thousand Days:John F.Kennedy in the White House),纽 约1965年版,第720页。)
但是麦克米伦在处理英美关系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失当,特别是在处理美英核合作的问 题上失误,这使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努力遇到了挫折。肯尼迪为了使英国能顺利加入欧共 体,曾建议英法合作发展核武器。美国以英美合作开发“蓝色闪电火箭”导弹成本太高 为由,在1960年取消了该计划。但麦克米伦仍坚持要与美国进行核合作,并于1962年12 月设法使肯尼迪同意出卖“北极星式”导弹给英国。对英国许多人来说,英美进行核合 作使英国有了核威慑力量,国家主权有了保障,保持了英美特殊关系。但是法国却因此 怀疑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诚意,并对英美核合作表示了担心。戴高乐在1961年6月发表公 开讲话,声称英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
肯尼迪1962年6月在与访问美国的英国工党领袖盖茨克尔会谈时曾提到这件事。肯尼迪 说:“在核武器问题上,英国本来可以向戴高乐建议进行英法合作。但是麦克米伦在这 个问题上很愚蠢,看不到这一点。”肯尼迪对麦克米伦的这种政策的评价是:“英国依 靠美国的战略,粉碎了英国向欧洲发展的经济政策。”(注:约翰·坎普贝尔:《爱德 华·希思传》(John Campbell,Edward Heath:A Biography),伦敦1993年版,第128页 。)
在否决英国参加欧共体问题上,戴高乐得到西德总理阿登纳的支持。阿登纳担心英美 结成经济联盟的后果,他告诉戴高乐说,西德“不会为英国加入欧共体而山呼万岁”( 注:特伦斯·普里泰:《康纳德·阿登纳(1876-1967)》(Terence Prittie,Konrad Adenatuer 1876-1967),伦敦1972年版,第268页。)。
尽管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屡遭挫折,但保守党继续为加入欧共体而努力。1963年保 守党中央事务所的一位官员说:“欧洲将成为我们的救星,它将创造一种新的现代政治 理论来对付偏激的社会主义;它将撕下自由党人的外衣,把它们挫败;在十二三年后, 它将给我们新的东西;在现代化中,它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使我们在国际上有优越的地 位。”(注:T.F.林赛、迈克尔·哈林顿:《英国保守党:1918-1970年》,上海译文出 版社1979年版,第231页。)
但是此时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努力再次遭到了工党的强烈反对。工党领导人盖茨克尔在1 962年的布雷顿工党大会上声称,如果英国加入欧共体,那就意味着“英国千年历史的 结束”和“英联邦的结束”。他呼吁要忠于英国历史,努力维护英联邦。工党经过激烈 的辩论,提出了英国加入欧共体的5个条件:“保卫英联邦;自由奉行对外政策;履行 英国在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中的伙伴国的义务;英国有权计划自己的经济;以及保证英国 有自我保护农业的权利”。
1964年,盖茨克尔因病去世,威尔逊接任工党领袖。工党关于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分歧 扩大。在1966年工党切克尔斯召开的大会上,工党领导人分成三派:布朗、斯图亚特和 卡拉汉等人是加入派;卡斯图、杰伊和皮尔特等人是反对派;威尔逊等人为中间派。经 过激烈辩论,会议决定派威尔逊和布朗访问欧洲,进行具体考察(注:英国工党:《英 国工党1961年年会报告》(The Labor Party,Report of the Sixty-first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Labor Party),伦敦1962年版,第246页。)。威尔逊等人经过认真 考察后,建议工党政府申请加入欧共体。但是他们强调,英国参加欧共体的目的是要取 得主动,领导欧共体。于是工党政府把这个问题提交议会讨论。
在进行艰苦的辩论后,英国议会于1967年5月10日进行投票。投票结果是488票对62票 通过,50票弃权。但是在投反对票的人中,工党议员仍然是多数。在62张反对票中,有 35票是工党议员所投,弃权的也是工党议员。政府只是依靠保守党,才得到了赞成加入 欧共体的多数票。于是威尔逊政府在1967年5月正式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
1967年11月27日,戴高乐再次否决了英国的申请。虽然他强调否决原因是英国经济的 衰弱,但是他的真正动机还是认为英国是美国的卫星国:在美国侵略越南问题上和在对 其他许多国家问题上,英国都附和美国。
1969年戴高乐辞职,形势发生了有利于英国的变化。英国首相威尔逊决定第3次申请加 入欧共体,开始与欧共体进行谈判。但是在与欧共体谈判完成之前,工党在英国大选中 失利,处于反对派地位。工党在参加欧共体问题上分歧进一步扩大,斗争激烈。
执政的保守党主张继续申请加入欧共体。首相希思开始到布鲁塞尔继续进行谈判。197 1年10月28日,英国下院举行是否加入欧共体的投票。投票结果,有356票赞成,244票 反对,22票弃权,通过了加入欧共体的决议。在上院的表决中,以451票对58票,也通 过了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决议。1972年1月22日,英国签订了加入欧共体的条约(注:约翰 ·坎普贝尔:《爱德华·希思传》,第128页。)。但是英国参加欧共体的进程注定要一 波三折,正是在这同一个月,英国经济出现严重问题,煤矿工人开始大罢工,失业工人 人数突破百万;1月30日,又发生了伦敦德里市的惨案。保守党被迫提前进行大选,结 果保守党失败,工党获胜。
工党上台后,立即要求重新考虑英国加入欧共体问题。此时不仅法国领导人,而且西 德领导人都已更换,有利于英国。于是英国就加入欧共体的条件与欧盟进行谈判。谈判 集中在4个问题上:共同的农业政策;英国给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财政预算;共同体与英 联邦和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以及共同体不干预英国的地区、工业和财政等问题。欧共 体做了一些让步,达成了一项协议:根据国民生产情况和经济增长情况,英国可以从其 提供给欧共体的预算经费中得到一些补偿金。此外,英国在糖、牛肉和新西兰奶制品的 进口上也得到了一些优惠。
在议会投票对这一谈判结果进行表决时,下院以396票对170票通过。工党政府还是依 靠保守党和自由党的选票使这一谈判结果通过的。在工党内,只有137人投赞成票,而 有145票反对,33票弃权。在内阁中,斗争更加激烈,有7位阁员反对这种谈判结果。他 们认为,根据这个谈判的内容,英国参加欧共体后,实际上是把经济主权从选举产生的 英国议会转到了未经选举产生的设在布鲁塞尔的欧洲委员会和部长理事会手中。反对派 和赞成派争论不休,只是由于威尔逊首相威胁要辞职,他们才同意各自保留意见。
在英国是否继续留在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民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经济主权问题上。 这些问题主要是:牛奶和面包;糖和主权;牛肉和官僚;新西兰奶酪和意大利共产党等 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到普通工人的生活,又涉及到英国的国家主权。一般来说,英国 工会反对加入欧共体,因为他们担心英国加入欧共体会影响英国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 英国人民的生活。而白领阶级主张留在欧共体,他们认为必须与一些国家结成联盟,以 应付由新兴的拥有廉价劳动力和现代技术的国家结成的贸易壁垒的挑战;与价值观相同 的欧洲国家合作,比被迫与独裁的、不稳定的政权合作要好,甚至比与日本、阿拉伯石 油国或与英国的美国“堂兄”合作更好。
英国关于是否加入欧共体的争论,又带有明显的阶级色彩:英国工会认为,如果英国 的大公司、大银行、大企业和美国人都支持英国留在欧共体,那么英国就不应该留在欧 共体。英国共产党和苏格兰民族党等也都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但是大企业、各种大机 构和绝大多数新闻机构都主张英国加入欧共体。政府为了所谓的公平原则,提供经费让 上述两派在电视上展开辩论,双方都得到了相等的演说时间。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 上工党政府给了支持派更多的帮助。正如撒切尔夫人后来所说:“投赞成票加入欧共体 的运动组织得很好,而且资金充足。”(注:玛格丽特·撒切尔:《通向权力之路》(Margaret Thatcher,The Path to Power),伦敦1995年版,第334页。)
1975年6月5日,英国举行公民投票。在这次投票前,英国议会出现了“多党促进英国 加入欧共体运动”。参加这一运动的有工党的杰肯斯和休斯(时任工党议会党团组织主 席)和保守党的希思等人。工党政府还号召英国人民投赞成票,支持英国继续留在欧共 体内。工党领袖威尔逊和卡拉汉没有参加“多党促进英国参加欧共体运动”,但是他们 独自进行活动,争取支持英国留在欧共体的选票。经过他们的努力,有64.5%的英国选 民参加了投票。其中,有1730万张票赞成,840万张反对,在几乎2∶1的情况下,英国 公民投票赞成英国继续留在欧共体内。
工党内的反对派继续活动,在6月26日召开的工党特别会议上,反对派以压倒多数票反 对英国继续留在欧共体内。但是英国战后出生的年轻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认为加入 欧共体对英国经济有利,他们强烈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注:《独立报》(Independent) 1990年11月6日。)。在多数民众支持下,按照公民投票的结果,英国政府决定,不管工 党特别会议反对与否,英国都要继续留在欧共体内。
英国议会在英国加入欧共体后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
英国加入欧共体后,英国议会两党都从未把欧共体看成是欧洲向政治联合迈进的一个 过渡性组织,而是把它看成是一个经济合作组织。即便到现在,英国议会在提到欧共体 时,常用的缩写词仍然是“EEC”(欧洲经济共同体),而不是欧共体(EC)或欧盟(RU)(注 :斯蒂芬·乔治:《难对付的伙伴:欧共体中的英国》(Stephen George,An Awkward Partner:Britain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
英国工党始终坚持以国家主权和利益为主来决定对欧共体的态度。英国工党领袖约翰 ·史密斯在1971年时就决定有条件地支持加入欧共体。虽然1979年工党下台成为反对党 ,但他反对英国继续留在欧共体中,并在1983年大选宣言中要求政府退出欧共体。但是 在大选结束后,他又回到了有条件支持英国留在欧共体中的立场。在1994年5月史密斯 死后,其后任托尼·布莱尔率领工党继续奉行有条件支持英国参加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政 策。
为了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英国议会寻求发展英美特殊关系。但是美英的国家利益不 同,在一些问题上双方的看法并不一致,这使英国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发展和加强与欧盟 的关系。例如希思政府在是否加入欧共体问题上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希思认为当时执 政的尼克松政府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定义非常狭窄。如果英国只依靠英美联盟,而继续游 离于欧共体之外,英美联盟能否保卫英国的全球经济利益和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是相当 难说的。因此,希思希望通过加入欧共体来达到保卫英国的经济利益和战略目标的目的 。威尔逊、卡拉汉和撒切尔等人也是这样。他们都是本能的大西洋主义者,但在英美发 生分歧时,他们坚持维护英国利益,而不按照美国的要求办事。例如在撒切尔政府时期 ,美国禁止向前苏联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设备。但是英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仍然向前 苏联出口有关设备(注:斯蒂芬·乔治:《难对付的伙伴:欧共体中的英国》,第280页 。)。
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对欧洲一体化采取怀疑主义的立场。1979年她坚决反对英国加入 欧洲汇率机制,反对英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1988年欧盟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起草的报告 草案问世,要求欧共体经过三个阶段实现货币联盟。撒切尔夫人立即反对自动把第一阶 段的汇率机制与第三阶段的汇率机制联系起来,她坚决主张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是政府 间的合作,而不是一体化。1988年11月20日她在布鲁格斯欧洲学院发表讲话时说:“主 权国家之间的自愿和合作是建设成功欧盟的最佳方式。”(注:玛格丽特·撒切尔:《 通向权力之路》,第745页。)她在讲话中希望建设一个进取的欧洲,而不是保护主义的 欧洲。同时,她反对欧洲在防务上进行合作,因为欧洲在防务上的合作会削弱北约的功 能。整个保守党在撒切尔夫人的影响下,体现出反对欧洲一体化的倾向,“打上了残酷 的和令人不安的反欧洲主义的烙印”(注:奈杰尔·劳森:《第11号人物的观点:一个 激进托利党人的回忆录》(Nigel Lawson,The View from No.11:Memoirs of a Tory Radical),伦敦1993年版,第922页。)。后来英国保守党政府虽然迫于各种压力于1990 年10月5日加入了欧洲货币体系,但是却一直在为捍卫英镑的独立地位而斗争。在1991 年签订马约时,撒切尔夫人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反对欧洲一体化。为此,撒切尔夫人 失去了保守党人的拥护。撒切尔夫人下台后,其后任梅杰采取了同撒切尔夫人一样的立 场。
梅杰是欧洲一体化“不可知派”的代表。他担任英国首相后,曾希望在支持欧洲一体 化和反对欧洲一体化的两条道路中寻求一条中间道路。但是他的态度很快就转向了支持 反对欧洲一体化的一派。他说:“欧洲是由民族国家构成的。它们的有效存在和观点不 同是力量的源泉。”在事关英国利益时,他采取了强硬的态度。例如在签订马约时,梅 杰提出英国接受马约的原则是:“英国只接受一个没有责任的联邦;不强迫英国加入货 币联盟;英国的内政外交政策独立,不受欧盟控制;保护北约和英国的关系。”(注: 萨拉·霍格、乔纳森·希尔:《在权力和政治中地位太靠前而没有号召力的第10号人物 梅杰》(Sarah Hogg and Jonathan Hill,Too Close to Call:Power and Politics-John Major in No.10),伦敦1995年版,第76、79页。)在他的指示下,英国 财政部首席谈判代表尼格尔·威克思要求在召开马斯特里赫特会议前,就要制定出关于 欧洲货币联盟的“集中标准”,并且就如何制定这个“集中标准”提出了强硬的条件。
接着梅杰率领英国代表团在马斯特里赫特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在谈判中,他坚决反对 联邦主义。在梅杰的坚持下,12国政府在最后达成的协议中没有把“联邦主义”包括在 条约之内,并且同意英国可以单方宣布放弃马约的社会宪章;英国和丹麦有权不参加单 一货币联盟等。这样梅杰政府比较成功地捍卫了英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
当梅杰返回英国后,获得了大多数保守党人的支持,只有7位保守党议员反对,撒切尔 夫人弃权。大多数工党议员不是公然出面反对马约,而是采取弃权的立场。因此英国在 1992年2月7日签署了“欧洲政治和经济联盟条约”。但是事后英国议会认为梅杰在保卫 国家主权和利益上做得还不够,需要修改这个条约。因此1993年当政府把条约提交议会 批准时,遭到了议会的强烈反对。英国议会反对批准马约的斗争一直延续到1997年英国 大选。
布莱尔上台后赞同欧洲一体化。他认为保持英国的全球作用的惟一途径是通过欧洲。 为此,他批判了三环外交中强调英联邦和过分依赖美国的思想,他说“英联邦不能替代 我们今天与欧洲的关系”,“与美国的关系当然是重要的。但如果我们同时处于欧洲的 中心,我们跨大西洋关系的力量就会成倍增长。”他清醒地认识到:“欧洲是今天英国 可以行使权力和发挥影响的惟一途径。要保持英国作为全球性国家的历史作用,就必须 成为欧洲政治的核心。”(注: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 ,第329页。)
但是布莱尔和英国其他政治家一样,认为英国参加欧洲一体化的目的只是利用欧洲, 而不是融入欧洲。在涉及英国主权和国家利益时绝不能让步。例如,在加入欧洲货币联 盟问题上,他说:“关于欧洲货币联盟,只有一个直接的问题:它是否符合民族国家的 利益。如果是,那么即使加入能带来经济上的好处,我们也必须拒绝。”(注:托尼· 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第333页。)他主张的欧洲联合实质上 是政府间合作的俱乐部。最多是“部分分享主权,部分政府间合作”而已。但是在合作 中,“永远以成员国的立场和政策为基础。成员国的立场和政策将永远是确定变革速度 和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他坚决表示:“要忠于英国,忠实于历史,忠实于自己的特点 和天赋,忠实于未来”(注: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 第334页。)。
从整体上看,1991年以来工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比保守党更热情,因为欧盟的社会 经济政策可以给英国工人带来好处。英国工人的工资和工作条件与欧盟其他国家相比要 差得多,欧盟其他国家人民享有的社会经济权利要比英国人民多。因此工党主张签订欧 洲社会宪章,以保证人民的社会经济权利。他们批评梅杰的保守党政府“有权退出欧洲 社会宪章”的态度。然而保守党却以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为理由,对工党坚持要参加欧 洲社会宪章提出批评,攻击他们是要把英国出卖给“布鲁塞尔”。保守党还声称“不能 让工党毁掉英国的繁荣”(注:《卫报》(Guardian)1997年4月23日。)。
然而无论保守党还是工党,都主张采取措施来捍卫英国议会的权力和英国的国家利益 。为此,英国议会实行了议会审读机制,通过议会审读机制,把英国议会捍卫英国国家 主权和经济利益的功能法制化和制度化。
英国议会捍卫国家利益的措施
所谓英国的议会审读机制,是指英国上下两院建立的“欧共体选择委员会”及其下属 委员会决定英国议会对欧盟政策的工作制度。1974年4月,英国上院建立“欧共体选择 委员会”;1974年5月,下院建立“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两院选择委员会共同处理有 关欧洲一体化的立法问题,决定英国对欧盟的政策。在分工上,下院审读委员会决定一 般问题,而上院审读委员会决定重大问题;前者强调广度,后者强调深度。
英国两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工作的程序如下:一旦英国政府接到欧共体的文件, 就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交给议会两院审读委员会,并附上政府备忘录。政府备忘录要明 确写出该文件对英国有什么影响,政府的对策是什么等。
英国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有16个成员,主席由一位反对党的成员担任。委员会 每周开一次会,研究文件,提出对策。委员会权力很大:有权举行听证会,有关部长及 各种人员必须出席(注:H.N.米拉:《英国议会诸委员会对欧共体立法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British Parliamentary Committees on European Communities Legislation”),《立法研究季刊》(Legislative Studies Quarterly)1977年1月第2 期,第47-49页。)。他们每年要对有关的负责部长们进行7到8次考察和提问。英国下院 “欧共体选择委员会”开会前,先要要求英国外相和内政大臣到议会外交委员会和内政 委员会回答问题。
英国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每年平均要研究1000份有关欧盟的文件,其中有2/3的 文件没有什么立法上和政治上的重要性,把这些文件存档即可。但这些文件中约有1/3 的文件会在英国引起重要的法律和政治辩论。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不必研究每一份 文件,委员们只须选择非常重要的文件进行研究。平均每年约有90份重要文件被选出研 究,其中大约有10份极其重要的文件被推荐给政府和各部门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依据。 其余文件交由议会进行讨论。通常很少有人出席“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举行的会议,会 议的时间被限制在最多2小时30分钟内。下院举行的讨论会一般在晚上10点钟以后举行 ,会议时间通常被限制在1小时30分钟内。
为了工作方便,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任命了各种下属委员会进行专门工作。例 如1994年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任命了“道路交通委员会”,专门负责考虑欧盟成 员国之间的道路交通问题。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也与上院“欧共 体选择委员会”及其相应的下属委员会合作研究与解决共同的问题。
为了改进审读工作的效率,1991年英国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设立了“欧洲委员 会”,下设A和B两个小组。A组负责农业、运输、环境和渔业方面的工作;其余工作统 归B组负责。这两个小组,各由13名成员组成。每一个议员都可以出席上述每一个小组 的会议,并且可以发言,但是没有表决权。这两个小组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权 力很大。他们可以向有关部门提问,时间可长达一个小时。这些组员可以对其所看到的 文件提出意见。不过由于他们提出的意见是作为英国政府的政策,所以有时会被“欧洲 委员会”修正。一般来说,他们提出的意见都会得到“欧洲委员会”的同意,但是有时 也会遭到否决。例如1994年12月他们关于欧盟环境问题的建议和关于改革欧盟农业货币 体制的建议就未获通过。当“欧洲委员会”通过某个建议后,就由委员会主席向议会报 告,由议会批准。他们的建议一般都会获得批准。
“欧洲委员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例如在1992年至1993年,在欧洲委员会A组的24 次会议上,就讨论了33份文件;而B组在30次会议中讨论了55份文件。会议把内容相同 的文件放在一起进行讨论。例如欧洲委员会B组一次就把10份关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能 量问题的文件放在一起讨论。英国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做出的决定,经议会批准 后,是英国政府必须服从的指导方针,是英国派往欧盟的各种机构官员,包括参加欧洲 部长理事会的部长在内的各类人员工作的基础。他们必须按照“欧共体选择委员会”的 原则办事。
英国参加欧盟的官员和议员,特别是部长们要执行议会审读后批准的方案。为了明确 这一点,1980年英国议会还通过了一个法案,规定英国参加欧共体部长会议的部长,只 能按议会审读提出的建议工作。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在欧盟工作的英国部长认为某种问 题是机密的、日常的、不重要的或非常特殊的,那么他有随机处理之权。但是事后这位 部长必须尽快向议会“欧洲委员会”或直接向议会解释他这样做的理由。
约有10%的关于欧洲问题的文件是由在欧盟的部长们随机处理的。但是当发生这种情况 时,就要求该部长事后亲自到议会做出解释。由于议员们非常在意部长们为什么要那样 做,所以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部长们的日子是非常难过的(注 :欧洲立法审读:《审读选择委员会1988-1989年会议关于程序的第四次报告》(The Scrutiny of European Legislation:Fourth Report from the Select Committee on Procedure,Session 1988-1989),英国下院文件622-1,第Ⅹ页。)。此外,下院还设有 “欧洲立法委员会”,负责监督部长们执行议会审读报告的情况。“欧洲立法委员会” 主席每周给驻欧的部长写25封信,指示他们处理有关文件和如何执行审读报告。1979年 ,在下院选择委员会之下还设立了部门委员会,专门检查政府各部门涉及欧盟问题的工 作。同时为了加强议会对欧盟的工作,英国下院设立了“欧盟立法委员会”,直接与欧 共体各机构联系,进行相应的外交工作。
在“单一欧洲法案”和马约通过后,英国议会“欧共体选择委员会”的工作变得复杂 起来。因为这两个文件要求欧盟各国进行合作,以便做出共同的决定。为此,下院“欧 共体选择委员会”在1993年建议政府应该及时把欧洲议会的共同立场及时通知下院“欧 共体选择委员会”下属的“欧洲委员会”,以便该委员会对欧盟的共同立场进行修正。 经修正过的欧盟文件再交还欧盟,由欧盟批准。如果欧盟不批准英国“欧洲委员会”的 修正意见,那么应当及时通知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在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与欧盟所设的机构和欧盟成员 国的有关机构之间,已经建立了某种联系。例如“欧盟立法委员会”与各成员国的有关 机构之间已建立了联系。该委员会主席每半年访问一次欧盟轮值国主席,与该国政府与 议会讨论有关问题。而英国有的议员每年也都访问布鲁塞尔、斯特拉斯堡和卢森堡等欧 盟机构所在地。他们不仅访问欧洲委员会,而且访问欧洲议会、欧洲法院和欧洲审计法 院等。
英国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性质与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略有 不同。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由24个成员组成,每两周开一次会,由反对党的贵族 议员组成。在1994年前,主席都由工党贵族议员担任,1994年11月后则由一位自由党贵 族议员担任。这位主席所得到的信息要比下院相同机构的主席多。上院“欧共体选择委 员会”对欧盟文件的审读和其做法与下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不一样。
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在审读文件后,要报告可能涉及英国宪法原则和政策的事 ,报告议会将关注的事务,以及报告重要文件的价值和欧盟的政策倾向等。他们首先对 有关欧共体的文件进行筛选,从中选出重要文件进行分析,然后向政府、议会的欧盟委 员会、欧洲议会和英国驻欧盟的代表提出建议和对策。他们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往往是指 导性的,必须执行。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下面设有“欧共体委员会”,负责欧盟 事务。
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可以任命特别顾问,解决特别问题。顾问通常是高级人士 ,从各方面遴选。例如在一次特别询问中,上院审读委员会任命了一位意大利人为顾问 。这位意大利人原来是欧盟委员会的高级专家。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下设几个附 属委员会,每一个附属委员会有9-10个成员。其中有两个或稍多一点的人为常设委员, 其余都是兼职的合作委员。合作成员是根据他们的专长来任命的。委员会使用轮流原则 ,每4年一换。而附属委员会主席每3年一换。不同的附属委员会处理不同的问题。附属 委员会A处理财政、贸易和对外关系。而附属委员会E处理法律和制度问题。但是附属委 员会E的组成与其他附属委员会略有不同。它的主席是由一位独立的法律专业的伯爵担 任。上院还根据需要成立新的附属委员会。1995年2月,在为1996年的政府间会议(IGC) 做准备时,上院任命了一个特殊附属委员会,称“政府间委员会”(IGC),其成员有原 内政部负责人,两名外交官,两名原内阁成员、两名原议员和一位原欧盟委员会委员。 委员会在法律顾问和委员会职员的帮助下,筛选从政府各部门得到的文件,把不重要的 存档,挑出的重要文件送到有关的附属委员会处理。
在进行了分析、收集证据和提出建议后,委员会就写成报告,经议会批准后印刷出版 。从1987年开始,这些报告就被作为政府部门的通讯文件而发到各个部门。这些报告和 上院“欧洲立法委员会”的报告一起送交英国政府、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英国常驻 欧盟的代表、欧盟的轮值主席以及其他国家议会内设立的“欧洲委员会”。
该委员会提出讨论的报告每年平均有20到30份。讨论报告的时间一般安排在部长开会 之前,并且讨论时间只占整个会议时间的1/5左右,因此一般不会超过3小时。偶尔也有 例外,例如在1990年讨论经济和货币联盟及政治联盟问题时,讨论时间几乎花了8个小 时(注:菲利普·罗顿:《欧洲各国议会与欧盟》,第101页。)。有时为了讨论一个重 大问题,需要几个附属委员会共同工作。在1995年前,上院出版的报告主要是反对欧盟 预算、反对欧盟扩大和执行竞争性规则的内容。
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也与欧盟的各种机构发生联系。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 ”的委员和附属委员会的主席每2年或3年要访问一次布鲁塞尔,会见欧洲议会的主席以 及欧洲议会的其他官员,讨论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该委员会的职员偶尔也会出席欧盟 议会的年会。少数委员会成员也偶尔访问布鲁塞尔。通过这种非正式的访问,可以使委 员会获得更多的信息和采取正确的思想方法(注:D.谢尔:《上院》(D.Shell,The House of Lords),伦敦1992年版,第227页。)。上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的工作效 率很高,其报告被认为是权威性的,并且被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议会所承认。
英国下院和上院的审读委员会在工作上相互补充,共同负责英国的对欧盟政策(注:D. 诺顿主编:《20世纪80年代的议会》(P.Norton,ed.,Parliament in the 1980s),牛津 1985年版,第126-128页。)。英国议会的审读机制从总体上说是成功的。虽然英国议会 审读机制由于受到宪法的限制,无权取消欧洲委员会的提案等,不可能阻挡欧洲一体化 的进程,但是英国议会选择委员会的审读报告在维护英国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上起到 了重要作用。
英国有以议会权力为代表的重视国家主权的宪法传统,在这种宪法传统的影响下,战 后英国议会在英国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当时的国际和国内条件 使英国能够执行这种政策: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相对强大;英联邦仍然是英国的 骄傲;英美特殊关系给英国外交带来方便和好处。因此,英国议会认为参加欧共体有害 无益。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利于英国的变 化:英国经济的衰弱,英联邦的没落,以及英美关系出现问题,致使英国的经济利益和 世界大国地位受到挑战。英国需要参加欧洲的经济合作,来摆脱经济衰退的状况。这种 变化,迫使英国议会用新的眼光来审视欧洲一体化运动:为了改善英国的经济状况,为 了争取在欧洲事务中获取主动,特别是获得欧洲一体化发展的领导权,英国议会决定争 取在有利于英国的条件下加入欧共体。
英国的宪法传统在英国议会争取加入欧共体的过程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英国议会的 一切行动都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宪法原则下进行的,英国在加入欧共体上与欧共 体讨价还价,使英国加入欧共体的问题成为一个花很长时间才解决的“老、大、难”问 题。
英国在加入欧共体后为了维护主权和国家利益,英国议会与欧盟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每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同时,英国议会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来保卫英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在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议会审读机制。
客观地说,英国议会的上述做法,捍卫了英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 日益发展的今天,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这些做法,是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