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政制的“过渡性”特征分析
胡键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4年02期
【原文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新乡)2003年05期第90~93页
【英文标题】An Analysis of the Transi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Russia's Political System during 1990's
HU Jian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Shanghai 200020,China
【作者简介】上海社会科学院 欧亚所,上海 200020
胡键(1968—),湖南道县人,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从事 世界政治和俄罗斯问题研究。
【关 键 词】俄罗斯/政治体制/过渡性特征Russia/political system/transitional characteristic
中图分类号:K51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03)05-0090-04
90年代,俄罗斯国内政治风云诡谲,其政治体制也呈现出复杂的特点。独立初期,由 于在建立什么样的体制问题上,叶利钦总统与议会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并导致政出多门 ,以致国家机构无法正常行使其职能。1993年“十月事件”后,“总统集权制”最终确 立,这时俄罗斯政制威权主义特征较为明显。进入普京时代后,随着法律秩序的恢复, 尽管“强总统、弱议会”的体制构架没有改变,但民主体制的特征较为突出。那么,俄 罗斯的政制究竟是民主体制还是威权体制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谨作分析。
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性质
从政治体制的性质来看,俄罗斯究竟属于民主体制还是威权体制,这一问题从俄罗斯 独立以来在俄罗斯学研究中就一直存在着颇多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叶利钦摧毁了苏 共一党独裁制,建立了西方式的三权分离的政制构架,俄罗斯已经成为“民主国家”。 这种观点在俄罗斯独立初期颇为流行,甚至把叶利钦奉为俄罗斯的“民主之父”。另一 种观点认为,独立初期,无政府主义在俄罗斯滥觞,1993年“十月事件”以后,随着新 宪法的通过,“一个以权威主义原则为内核的政治构架正在迅速建立起来”[1],但其 推进却非常艰难。
从以上情况来看,90年代处于转轨过程中的俄罗斯,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它都具有 许多不确定性,其政制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特点,所以,不能简单地用某一种体制来界定 俄罗斯的政体性质。在某些方面,它具有威权体制的色彩;而在另一些方面,它又具有 民主的色彩。因此,它究竟是民主还是非民主还必须作具体分析。
1991年,俄罗斯独立后,在政治上的转轨就是要彻底否定苏共的一党独裁制,按照西 方政治学理论来构建俄罗斯的政制模式。早在1989年9月,叶利钦在访问美国时发表讲 话说:“必须吸收美国二百多年民主经验的积极成分”,“在苏联建立一种新的、多党 体制”[2]。1991年1月,以叶利钦为首的“苏共纲领派”发表了《向苏联共产党第二十 八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民主纲领》,谴责了苏联的极权体制和苏共对权力的垄断,强调“ 建立政党的自由和保证政党的权利平等”、“立法权、执行权和司法权分开”等等。这 一纲领初步勾画了未来俄罗斯政制的基本轮廓。
然而,按照西方的政治学理论究竟是建立总统制还是议会制,俄罗斯并不十分清楚, 而且分歧很大。叶利钦坚决主张实行总统制,但以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人代会则主张实 行议会制,认为“议会治理是人民政治上成熟的一个象征”,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 ,而且在总统、政府和司法机关拥有至高无上的监督权[3]。两大权力机关围绕建立什 么样的政制这一问题的争论直接反映在制定新宪法上面。叶利钦公布的总统宪法草案核 心内容就是建立“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国”,而哈斯布拉托夫则反复强调,新宪法最终应 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或根据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提交全民公决。在这种情况下,叶利钦不 惜动用武力进行镇压,强行通过了打上叶利钦烙印的“民主”宪法,最终在俄罗斯建立 起“总统集权制”的政制框架。
根据1993年的俄罗斯联邦宪法,俄罗斯政制的确呈现出不少民主色彩,但是,实际的 操作过程中威权主义色彩却更浓。威权主义政治在政治安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政党政 治受到限制,在威权体制中,各种政党对权力的竞争或者表达不同利益的政党政治受到 严格限制;二是政府权力组织中行政组织的地位高于立法和司法组织,行政组织对于立 法组织和司法组织占有优势,能够控制后者的行为[4](P76)。按照林茨的说法,威权政 治的特点在于政治多元化受到严格限制,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竞争缺乏制度的保障[5]。从俄罗斯政制的情况看,它基本符合威权体制的三个标准。首先,总统集权制本来 是“民主派”在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的结果,但它的确立却是“民主派”以不民主的手 段实现的,这就不仅仅是对权力竞争的严格限制了,而是要将竞争对手置于死地。而在 缺少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就不能说总统集权制可以保证政治的多元化。其次, 俄罗斯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体制,但总统位于三权之上,拥有广泛的重要权力, 而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的权力仅仅是非常有限的立法和监督权力,立法机构和司法机 构对总统的制约能力名有实无。至于第三个标准在叶利钦后期尤为突出。比如在普京声 望日高的情况下,1999年12月30日叶利钦自己主动辞职,任命普京为代总统,同时签署 命令提前进行总统大选,确保了普京在大选中的胜算。结果使得2000年的总统大选基本 上失去了选举的色彩,即不是选举谁当总统,而是通过这种形式来确认普京当总统。
然而,这并不表明俄罗斯的政制完全属于威权主义的体制。因为,即使在总统集权体 制下,民主的色彩也是存在的。按照民主的现代意义来判断,即“民主是……个人通过 竞取人民手中的选票而得到作出决定的权力”[6],也就是说,民主政治实际上就是公 平竞争和普遍参与。也有人说,“民主是这样一种制度,其中谁也不能选择自己进行统 治,谁也不能授权自己进行统治,因此,谁也不能僭取无条件的和不受限制的权力”[7]。按上述标准,俄罗斯已属于民主国家。但是,罗伯特·达尔所说,现代代议制民主 的政治制度应该有选举产生的官员,自由、公正、定期的选举,表达意见的自由,多种 信息来源,社团的自治,包容广泛的公民身份[8](P94)。若按此标准判断,那么,俄罗 斯更加富有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特别是到普京时代,普京甚至多次鼓励俄罗斯应该建 立像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那样成熟的政党,以便使俄罗斯尽快实行两党或三党竞争的政治 体制。所以,尽管“强总统、弱议会”的体制没有改变,甚至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加 强,但由于政制按民主方式运作,使俄罗斯政治呈现出民主的发展趋势。不过,同样也 不能以此来说明俄罗斯的政制完全是民主体制。
因此,从叶利钦时代到普京时代,俄罗斯政制既不是威权主义的复归,也不算是民主 的重建,而只能说政制在转轨中表现出诸多的“过渡性质”。若说它是威权主义政制, 则应该是俄罗斯过渡到民主政体的一个必经阶段,是向民主制过渡过程中的威权体制; 若说它是民主政制,但也只能算是“过渡中的民主制”,因为它尚未成为真正的“民主 国家”。这表明俄罗斯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二、俄罗斯政制“过渡性”特征产生的原因
“过渡民主制”或者说向民主过渡的威权体制是怎样在俄罗斯形成的呢?
首先,从俄罗斯的历史传统来看,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沙皇的封建专制在俄国统治了数百年之久,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根深蒂固。自伊凡雷 帝在俄国建立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以后,官方人民性的理论体系就始终贯穿着东正 教、专制制度和人民性的三原则,居于首位的却是专制制度,而东正教和人民性则处于 从属的地位[9]。这种专制国家的思想不仅在贵族集团中广泛传播开来,而且,一些进 步的科学家、思想家都信奉着它。彼得一世时期的政论家普罗科波维奇就大力宣传专制 国家思想。他指出,专制国家应该把国家管理的一切职能都集中在君主手里。政论家波 索什科夫更进一步指出,专制君主制是实现共同福利的最好形式。罗蒙诺索夫则把实现 社会政治理想寄托于开明君主的身上。拉吉舍夫也是把改革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希望寄 于英明的君主[10]。即使是向“黑夜中射出第一枪”的恰达耶夫也认为,“人类只应该 跟随自己自然的领袖,跟随那些上帝册封的君主,我一直认为,人类在其真正进步道路 上的前行,只有在那些人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他们通过各自方式自天国获得了引导人类 的使命和力量”[11]。
同样,在19世纪围绕俄罗斯的前途和命运展开激烈论战的斯拉夫派和西欧派中,也都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皇权专制的思想。虽然在关于俄罗斯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双方存在着较 大差别,但是,两派对专制思想的维护却又是那样的具有一致性。西方主义者否定沙皇 专制制度的合理性,但却主张君主立宪下的议会制是国家政体的合理形式,有的西方主 义者如赫尔岑不仅同情君主制,甚至还支持在俄罗斯实行君主制,只要它能保卫人民反 对贵族和成长中的资产阶级;斯拉夫主义者虽是国家政权的反对者,但他们拥护君主政 体,因为君主政体可以避免全体人民永怀罪孽而只让君主一个人被玷污[9](P24)。
苏维埃时期,尽管早在革命前俄共(布)就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写入了党章,但是,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实践中从来就没有真正得到贯彻。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由于在党 内斗争中相继战胜了各个反对派,独断专行日益严重,个人集权制便逐渐取代了民主集 中制。这一体制虽几经改革,但个人集权却一直延续下来直到苏联剧变。集权主义的传 统并没有因苏联的剧变和俄罗斯的民主改革被割断,相反,这种传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 影响着俄罗斯的民主进程。
其次,经济长期处于非效率的制度环境中使无论哪一种政制都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利 普塞特认为,政治体制的合法性,是指“政治体制使人们树立和坚持对当今社会来说现 存政治制度最理想的信念的能力”[12]。一种政治体制具有合法性,它必须能够为社会 大多数提供收益。可见,政治体制的合法性与其有效性密切相关,而这种有效性主要意 味着持续不断的经济发展[4](P68)。经济绩效与政治绩效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迅速的 经济衰退不仅可以削弱威权政权,同样也可以会动摇民主政体的基础[13]。俄罗斯独立 初期,在反对苏共一党独裁的余波尚存时,民主的色彩还装点在俄罗斯的政治旗帜上, 但是,由于经济的大幅度下降,奔腾式的通货膨胀得不到遏制,人们对“激进民主派” 推行的民主改革开始怀疑,特别是自由主义骤然释放的能量导致了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这就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威权的向往。
第三,政治运作的制度化水平低下,使政治发展呈现出复杂性。例如,总统与议会之 间的矛盾本是正常的分歧,但由于惧怕竞争对手,以民主自居的叶利钦采用了非民主的 手段来解决;又如,对俄共,叶利钦视其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地打压;再如,为了自 己的利益叶利钦不惜违宪来寻找有利于自己的接班人。同时,俄罗斯的转轨带有很强的 官僚垄断性,转轨是特殊的利益集团主导的[14],它只能代表少数人的利益。俄罗斯的 政治精英实际上是寡头利益的代言人。因此,俄罗斯的政治组织既缺乏内聚力也缺乏协 调性。制度化水平低下必然导致政治发展的复杂性。
第四,缺乏统一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的功能在于促使政治集团共同的认知 ,从而在此基础上达成一致的行动,同时为政治集团采取特定的政治行动提供合理的理 由,并规范在政治行为中所获得的利益分配。苏共意识形态崩溃后,新自由主义一度成 为俄罗斯政治经济转轨的意识形态,但它毕竟是突然泊来之物,与“俄罗斯精神”难以 结为秦晋。新自由主义在俄罗斯衰落后,随之又出现各种各样的民族主义,以及欧亚主 义等思潮。大概欧亚主义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俄罗斯的地理特征,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俄罗 斯的民族特性,所以,欧亚主义最终上升为俄罗斯的政治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上的左右 摇摆为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多变性作了很好的注脚。
第五,俄罗斯社会从过度控制下的超稳定结构向社会加速分化的结构转变过程中,不 仅是社会阶层加速分化,而且政治力量也在加速分化。过去,苏共实施的是强制性的政 治控制,苏联解体也意味着这种控制机制的崩溃,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社会阶层加速分化 。但是,俄罗斯的社会分化并非良性的分化,富翁阶级靠全民贫困而发迹,社会严重地 朝两极分化,一极在集中货币,而另一极在集中贫困,而且两极之间的鸿沟在不断加深 [15]。而中间阶层却出现“空洞化”,可见,俄罗斯社会结构出现严重的断裂带,并引 发强烈的社会冲突。这种冲突也自然地反映到关于如何建构政制架构的问题上来。
另外,政治权力配置的不合理,政治控制的不规范,政治整合力的减弱等,都为俄罗 斯“过渡性”的政制提供了条件。
三、俄罗斯“过渡性”政制的发展态势
俄罗斯的政制发展方向是重新回到极权时代,还是走向真正的民主政体,这是一个关 于俄罗斯政治发展的重大问题。这关键要看俄罗斯的环境为民主政体提供的条件多还是 为威权政体提供的条件多。那么,民主发展的条件是什么?达尔认为,有利于民主的条 件是:军队和警察控制在由选举产生的官员手里,民主的信念和政治文化,不存在强大 的敌视民主的外部势力,现代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弱小的亚文化多元主义。他得出的结 论是:一个国家,如果拥有了全部五项条件,几乎肯定能够发展和维护民主制度;反之 ,几乎毫无可能发展民主制度,或者,即使它以某种方式发展了出来,也不可能维持。 [8](P94)
如果按照这五个条件来预测,我们可以断定,俄罗斯的政治体一定不会朝着民主的方 向发展。这是因为,俄罗斯民众中缺乏民主的信念,更多的是信奉权威;市场经济虽然 已经建立起来,但从经济结构来看,受苏联经济结构的影响,俄罗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 的经济结构仍然没有真正得到有效调整,尤其是军转民,因在转的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 如无序私有化等,整个军转民计划收效甚微。迄今为止,俄罗斯的重轻结构仍然畸形, 国民经济军事化程度还较高,因此,俄罗斯的市场化改革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离真正 意义的市场经济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果按照亨廷顿的观点,经济发展可以为民主政权创 造基础[13](P82),那么,俄罗斯就更加缺乏民主发展的基础。俄罗斯经济经过十年转 轨七年衰退后,已是元气大伤。虽然普京执政后,经济自1999年以来连续出现了增长, 但是,俄罗斯的经济总量仍然很小,况且,推动俄经济增长的两个车轮是军工和能源出 口,至今仍然缺乏内生性的增长因素,所以,远远不足以为民主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不过,正如阿尔蒙德所说,政治发展有时也并不是在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条件下发生的 ,而是在其他条件下促成的,如国际环境、国内社会或政治精英人物[16]。俄罗斯的政 治发展,除在某些方面可以用达尔的观点来解释外,而更多的是符合阿尔蒙德所说这种 情况。俄罗斯的政治具有很浓的精英政治色彩,所以,政治精英人物对俄罗斯的政治发 展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对于嗜权如命的叶利钦来说,政治要朝着威权体制发展,但对 于普京来说,权力固然重要,但攫取权力不是其目的,而是实现其政治目标的工具。所 以,尽管他加强了中央集权,但社会并不认为他使俄罗斯回到了集权时代,特别是他多 次对外宣称要俄罗斯建立一个成熟的多党制政体,政治上的民主气氛远远超过叶利钦时 代,而中央的权力同样也超过叶利钦时代。这也是俄罗斯历史发展中早已存在的二律背 反。
根据以上分析,既不能认为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将很快走向民主化道路,也不能说它将 向集权主义复归。俄罗斯在任何情况下都充满了变数,俄政局中不可预测的因素仍然不 少。但是,可以肯定地说,鉴于俄罗斯的经济转轨问题尚未解决,要使已经出现的增长 的经济势头持续下去,而且,政治稳定对每个经受了90年代动荡的俄罗斯人来说都十分 宝贵,所以,90年代以来的这种“过渡性”的政制仍将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期,因为, 这种体制可以给俄罗斯带来稳定。
收稿日期:2003-05-11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4年02期
【原文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新乡)2003年05期第90~93页
【英文标题】An Analysis of the Transi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Russia's Political System during 1990's
HU Jian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Shanghai 200020,China
【作者简介】上海社会科学院 欧亚所,上海 200020
胡键(1968—),湖南道县人,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从事 世界政治和俄罗斯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 关于俄罗斯的政体性质争论颇多,但从各种迹象来看,俄罗斯政体既不属于完全意义 的威权政体,也不属于完全意义的民主政体,而是“过渡中的民主制”。俄罗斯政体的 这种“过渡性”特征,是合力作用的结果,既有俄罗斯的历史传统的因素,同时与在转 轨过程中的经济绩效、社会结构分化的状况以及政治体制发展的内在性因素有关。由于 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过渡性”的政治体制还会有相当的生命力。 There Exists some debates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Russia's political system.But regarding all the indication,it is neither the completely authoritarian system nor completely democratic system.Affected with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the inner factors of the political,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Russia's political system owns some transitional characteristic.In order to develop economy,this type of political system in Russia will last for some time in the future. |
90年代,俄罗斯国内政治风云诡谲,其政治体制也呈现出复杂的特点。独立初期,由 于在建立什么样的体制问题上,叶利钦总统与议会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并导致政出多门 ,以致国家机构无法正常行使其职能。1993年“十月事件”后,“总统集权制”最终确 立,这时俄罗斯政制威权主义特征较为明显。进入普京时代后,随着法律秩序的恢复, 尽管“强总统、弱议会”的体制构架没有改变,但民主体制的特征较为突出。那么,俄 罗斯的政制究竟是民主体制还是威权体制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谨作分析。
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性质
从政治体制的性质来看,俄罗斯究竟属于民主体制还是威权体制,这一问题从俄罗斯 独立以来在俄罗斯学研究中就一直存在着颇多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叶利钦摧毁了苏 共一党独裁制,建立了西方式的三权分离的政制构架,俄罗斯已经成为“民主国家”。 这种观点在俄罗斯独立初期颇为流行,甚至把叶利钦奉为俄罗斯的“民主之父”。另一 种观点认为,独立初期,无政府主义在俄罗斯滥觞,1993年“十月事件”以后,随着新 宪法的通过,“一个以权威主义原则为内核的政治构架正在迅速建立起来”[1],但其 推进却非常艰难。
从以上情况来看,90年代处于转轨过程中的俄罗斯,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它都具有 许多不确定性,其政制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特点,所以,不能简单地用某一种体制来界定 俄罗斯的政体性质。在某些方面,它具有威权体制的色彩;而在另一些方面,它又具有 民主的色彩。因此,它究竟是民主还是非民主还必须作具体分析。
1991年,俄罗斯独立后,在政治上的转轨就是要彻底否定苏共的一党独裁制,按照西 方政治学理论来构建俄罗斯的政制模式。早在1989年9月,叶利钦在访问美国时发表讲 话说:“必须吸收美国二百多年民主经验的积极成分”,“在苏联建立一种新的、多党 体制”[2]。1991年1月,以叶利钦为首的“苏共纲领派”发表了《向苏联共产党第二十 八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民主纲领》,谴责了苏联的极权体制和苏共对权力的垄断,强调“ 建立政党的自由和保证政党的权利平等”、“立法权、执行权和司法权分开”等等。这 一纲领初步勾画了未来俄罗斯政制的基本轮廓。
然而,按照西方的政治学理论究竟是建立总统制还是议会制,俄罗斯并不十分清楚, 而且分歧很大。叶利钦坚决主张实行总统制,但以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人代会则主张实 行议会制,认为“议会治理是人民政治上成熟的一个象征”,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 ,而且在总统、政府和司法机关拥有至高无上的监督权[3]。两大权力机关围绕建立什 么样的政制这一问题的争论直接反映在制定新宪法上面。叶利钦公布的总统宪法草案核 心内容就是建立“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国”,而哈斯布拉托夫则反复强调,新宪法最终应 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或根据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提交全民公决。在这种情况下,叶利钦不 惜动用武力进行镇压,强行通过了打上叶利钦烙印的“民主”宪法,最终在俄罗斯建立 起“总统集权制”的政制框架。
根据1993年的俄罗斯联邦宪法,俄罗斯政制的确呈现出不少民主色彩,但是,实际的 操作过程中威权主义色彩却更浓。威权主义政治在政治安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政党政 治受到限制,在威权体制中,各种政党对权力的竞争或者表达不同利益的政党政治受到 严格限制;二是政府权力组织中行政组织的地位高于立法和司法组织,行政组织对于立 法组织和司法组织占有优势,能够控制后者的行为[4](P76)。按照林茨的说法,威权政 治的特点在于政治多元化受到严格限制,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竞争缺乏制度的保障[5]。从俄罗斯政制的情况看,它基本符合威权体制的三个标准。首先,总统集权制本来 是“民主派”在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的结果,但它的确立却是“民主派”以不民主的手 段实现的,这就不仅仅是对权力竞争的严格限制了,而是要将竞争对手置于死地。而在 缺少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就不能说总统集权制可以保证政治的多元化。其次, 俄罗斯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体制,但总统位于三权之上,拥有广泛的重要权力, 而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的权力仅仅是非常有限的立法和监督权力,立法机构和司法机 构对总统的制约能力名有实无。至于第三个标准在叶利钦后期尤为突出。比如在普京声 望日高的情况下,1999年12月30日叶利钦自己主动辞职,任命普京为代总统,同时签署 命令提前进行总统大选,确保了普京在大选中的胜算。结果使得2000年的总统大选基本 上失去了选举的色彩,即不是选举谁当总统,而是通过这种形式来确认普京当总统。
然而,这并不表明俄罗斯的政制完全属于威权主义的体制。因为,即使在总统集权体 制下,民主的色彩也是存在的。按照民主的现代意义来判断,即“民主是……个人通过 竞取人民手中的选票而得到作出决定的权力”[6],也就是说,民主政治实际上就是公 平竞争和普遍参与。也有人说,“民主是这样一种制度,其中谁也不能选择自己进行统 治,谁也不能授权自己进行统治,因此,谁也不能僭取无条件的和不受限制的权力”[7]。按上述标准,俄罗斯已属于民主国家。但是,罗伯特·达尔所说,现代代议制民主 的政治制度应该有选举产生的官员,自由、公正、定期的选举,表达意见的自由,多种 信息来源,社团的自治,包容广泛的公民身份[8](P94)。若按此标准判断,那么,俄罗 斯更加富有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特别是到普京时代,普京甚至多次鼓励俄罗斯应该建 立像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那样成熟的政党,以便使俄罗斯尽快实行两党或三党竞争的政治 体制。所以,尽管“强总统、弱议会”的体制没有改变,甚至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加 强,但由于政制按民主方式运作,使俄罗斯政治呈现出民主的发展趋势。不过,同样也 不能以此来说明俄罗斯的政制完全是民主体制。
因此,从叶利钦时代到普京时代,俄罗斯政制既不是威权主义的复归,也不算是民主 的重建,而只能说政制在转轨中表现出诸多的“过渡性质”。若说它是威权主义政制, 则应该是俄罗斯过渡到民主政体的一个必经阶段,是向民主制过渡过程中的威权体制; 若说它是民主政制,但也只能算是“过渡中的民主制”,因为它尚未成为真正的“民主 国家”。这表明俄罗斯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二、俄罗斯政制“过渡性”特征产生的原因
“过渡民主制”或者说向民主过渡的威权体制是怎样在俄罗斯形成的呢?
首先,从俄罗斯的历史传统来看,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沙皇的封建专制在俄国统治了数百年之久,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根深蒂固。自伊凡雷 帝在俄国建立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以后,官方人民性的理论体系就始终贯穿着东正 教、专制制度和人民性的三原则,居于首位的却是专制制度,而东正教和人民性则处于 从属的地位[9]。这种专制国家的思想不仅在贵族集团中广泛传播开来,而且,一些进 步的科学家、思想家都信奉着它。彼得一世时期的政论家普罗科波维奇就大力宣传专制 国家思想。他指出,专制国家应该把国家管理的一切职能都集中在君主手里。政论家波 索什科夫更进一步指出,专制君主制是实现共同福利的最好形式。罗蒙诺索夫则把实现 社会政治理想寄托于开明君主的身上。拉吉舍夫也是把改革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希望寄 于英明的君主[10]。即使是向“黑夜中射出第一枪”的恰达耶夫也认为,“人类只应该 跟随自己自然的领袖,跟随那些上帝册封的君主,我一直认为,人类在其真正进步道路 上的前行,只有在那些人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他们通过各自方式自天国获得了引导人类 的使命和力量”[11]。
同样,在19世纪围绕俄罗斯的前途和命运展开激烈论战的斯拉夫派和西欧派中,也都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皇权专制的思想。虽然在关于俄罗斯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双方存在着较 大差别,但是,两派对专制思想的维护却又是那样的具有一致性。西方主义者否定沙皇 专制制度的合理性,但却主张君主立宪下的议会制是国家政体的合理形式,有的西方主 义者如赫尔岑不仅同情君主制,甚至还支持在俄罗斯实行君主制,只要它能保卫人民反 对贵族和成长中的资产阶级;斯拉夫主义者虽是国家政权的反对者,但他们拥护君主政 体,因为君主政体可以避免全体人民永怀罪孽而只让君主一个人被玷污[9](P24)。
苏维埃时期,尽管早在革命前俄共(布)就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写入了党章,但是,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实践中从来就没有真正得到贯彻。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由于在党 内斗争中相继战胜了各个反对派,独断专行日益严重,个人集权制便逐渐取代了民主集 中制。这一体制虽几经改革,但个人集权却一直延续下来直到苏联剧变。集权主义的传 统并没有因苏联的剧变和俄罗斯的民主改革被割断,相反,这种传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 影响着俄罗斯的民主进程。
其次,经济长期处于非效率的制度环境中使无论哪一种政制都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利 普塞特认为,政治体制的合法性,是指“政治体制使人们树立和坚持对当今社会来说现 存政治制度最理想的信念的能力”[12]。一种政治体制具有合法性,它必须能够为社会 大多数提供收益。可见,政治体制的合法性与其有效性密切相关,而这种有效性主要意 味着持续不断的经济发展[4](P68)。经济绩效与政治绩效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迅速的 经济衰退不仅可以削弱威权政权,同样也可以会动摇民主政体的基础[13]。俄罗斯独立 初期,在反对苏共一党独裁的余波尚存时,民主的色彩还装点在俄罗斯的政治旗帜上, 但是,由于经济的大幅度下降,奔腾式的通货膨胀得不到遏制,人们对“激进民主派” 推行的民主改革开始怀疑,特别是自由主义骤然释放的能量导致了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这就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威权的向往。
第三,政治运作的制度化水平低下,使政治发展呈现出复杂性。例如,总统与议会之 间的矛盾本是正常的分歧,但由于惧怕竞争对手,以民主自居的叶利钦采用了非民主的 手段来解决;又如,对俄共,叶利钦视其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地打压;再如,为了自 己的利益叶利钦不惜违宪来寻找有利于自己的接班人。同时,俄罗斯的转轨带有很强的 官僚垄断性,转轨是特殊的利益集团主导的[14],它只能代表少数人的利益。俄罗斯的 政治精英实际上是寡头利益的代言人。因此,俄罗斯的政治组织既缺乏内聚力也缺乏协 调性。制度化水平低下必然导致政治发展的复杂性。
第四,缺乏统一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的功能在于促使政治集团共同的认知 ,从而在此基础上达成一致的行动,同时为政治集团采取特定的政治行动提供合理的理 由,并规范在政治行为中所获得的利益分配。苏共意识形态崩溃后,新自由主义一度成 为俄罗斯政治经济转轨的意识形态,但它毕竟是突然泊来之物,与“俄罗斯精神”难以 结为秦晋。新自由主义在俄罗斯衰落后,随之又出现各种各样的民族主义,以及欧亚主 义等思潮。大概欧亚主义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俄罗斯的地理特征,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俄罗 斯的民族特性,所以,欧亚主义最终上升为俄罗斯的政治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上的左右 摇摆为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多变性作了很好的注脚。
第五,俄罗斯社会从过度控制下的超稳定结构向社会加速分化的结构转变过程中,不 仅是社会阶层加速分化,而且政治力量也在加速分化。过去,苏共实施的是强制性的政 治控制,苏联解体也意味着这种控制机制的崩溃,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社会阶层加速分化 。但是,俄罗斯的社会分化并非良性的分化,富翁阶级靠全民贫困而发迹,社会严重地 朝两极分化,一极在集中货币,而另一极在集中贫困,而且两极之间的鸿沟在不断加深 [15]。而中间阶层却出现“空洞化”,可见,俄罗斯社会结构出现严重的断裂带,并引 发强烈的社会冲突。这种冲突也自然地反映到关于如何建构政制架构的问题上来。
另外,政治权力配置的不合理,政治控制的不规范,政治整合力的减弱等,都为俄罗 斯“过渡性”的政制提供了条件。
三、俄罗斯“过渡性”政制的发展态势
俄罗斯的政制发展方向是重新回到极权时代,还是走向真正的民主政体,这是一个关 于俄罗斯政治发展的重大问题。这关键要看俄罗斯的环境为民主政体提供的条件多还是 为威权政体提供的条件多。那么,民主发展的条件是什么?达尔认为,有利于民主的条 件是:军队和警察控制在由选举产生的官员手里,民主的信念和政治文化,不存在强大 的敌视民主的外部势力,现代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弱小的亚文化多元主义。他得出的结 论是:一个国家,如果拥有了全部五项条件,几乎肯定能够发展和维护民主制度;反之 ,几乎毫无可能发展民主制度,或者,即使它以某种方式发展了出来,也不可能维持。 [8](P94)
如果按照这五个条件来预测,我们可以断定,俄罗斯的政治体一定不会朝着民主的方 向发展。这是因为,俄罗斯民众中缺乏民主的信念,更多的是信奉权威;市场经济虽然 已经建立起来,但从经济结构来看,受苏联经济结构的影响,俄罗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 的经济结构仍然没有真正得到有效调整,尤其是军转民,因在转的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 如无序私有化等,整个军转民计划收效甚微。迄今为止,俄罗斯的重轻结构仍然畸形, 国民经济军事化程度还较高,因此,俄罗斯的市场化改革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离真正 意义的市场经济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果按照亨廷顿的观点,经济发展可以为民主政权创 造基础[13](P82),那么,俄罗斯就更加缺乏民主发展的基础。俄罗斯经济经过十年转 轨七年衰退后,已是元气大伤。虽然普京执政后,经济自1999年以来连续出现了增长, 但是,俄罗斯的经济总量仍然很小,况且,推动俄经济增长的两个车轮是军工和能源出 口,至今仍然缺乏内生性的增长因素,所以,远远不足以为民主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不过,正如阿尔蒙德所说,政治发展有时也并不是在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条件下发生的 ,而是在其他条件下促成的,如国际环境、国内社会或政治精英人物[16]。俄罗斯的政 治发展,除在某些方面可以用达尔的观点来解释外,而更多的是符合阿尔蒙德所说这种 情况。俄罗斯的政治具有很浓的精英政治色彩,所以,政治精英人物对俄罗斯的政治发 展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对于嗜权如命的叶利钦来说,政治要朝着威权体制发展,但对 于普京来说,权力固然重要,但攫取权力不是其目的,而是实现其政治目标的工具。所 以,尽管他加强了中央集权,但社会并不认为他使俄罗斯回到了集权时代,特别是他多 次对外宣称要俄罗斯建立一个成熟的多党制政体,政治上的民主气氛远远超过叶利钦时 代,而中央的权力同样也超过叶利钦时代。这也是俄罗斯历史发展中早已存在的二律背 反。
根据以上分析,既不能认为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将很快走向民主化道路,也不能说它将 向集权主义复归。俄罗斯在任何情况下都充满了变数,俄政局中不可预测的因素仍然不 少。但是,可以肯定地说,鉴于俄罗斯的经济转轨问题尚未解决,要使已经出现的增长 的经济势头持续下去,而且,政治稳定对每个经受了90年代动荡的俄罗斯人来说都十分 宝贵,所以,90年代以来的这种“过渡性”的政制仍将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期,因为, 这种体制可以给俄罗斯带来稳定。
收稿日期:2003-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