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联黎部队的维和历程、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探析
韩志斌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4年02期
【原文出处】《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通辽)2003年04期第1~4页
【英文标题】The United Nations Items Force in Lebanon(UNIFIL)
HAN Zhi-bin
Institute of the Middle East,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China
【作者简介】西北大学 中东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9
韩志斌(1975-),男,内蒙古太仆寺旗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为中东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
【关 键 词】联合国/黎巴嫩/维和行动UN/Lebanon/Peacekeeping forces
[中图分类号]K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15(2003)04-0001-04
联黎部队是联合国黎巴嫩临时部队的简称,它是联合国为了制止黎巴嫩内战,在1978 年5月建立的维持和平部队。这支部队至今仍然驻扎在黎巴嫩境内。目前国内还没有论 述这类问题的专门文章,所以作者不揣浅陋拟对联黎部队的维和历程进行考察,分析其 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世纪之初的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联黎部队的维和历程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唯一不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阿拉伯国家,国内教派林立,包括基督 教马龙派、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和德鲁兹派等几个教派,每一教派都拥有自己的武 装力量。1948年和1967年两次中东战争特别是约旦和巴解组织的“黑九月事件”以后, 巴勒斯坦游击战士转移到黎巴嫩。巴解组织的总部也迁到贝鲁特,并且在黎南部建立抗 以基地。巴解组织受到黎巴嫩穆斯林族的欢迎,却遭到基督教派的强烈反对。1975年4 月13日,掌握黎巴嫩国家实权的基督教马龙派长枪党对得到叙利亚支持的巴解组织进行 攻击,黎巴嫩内战全面爆发。1976年10月,阿拉伯威慑部队(该部队由黎巴嫩、叙利亚 、埃及、沙特、科威特和巴解组织组成)进驻黎巴嫩。1978年3月,以色列以打击巴解组 织为名大举入侵黎巴嫩,使该地区冲突升级,战火接连不断。
1978年3月15日,黎巴嫩对以色列入侵提出了强烈的抗议,3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 过了著名的“425号决议”,要求尊重黎巴嫩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 ,并且做出成立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简称联黎部队)的决议。“426号决议”对其 做出具体规定:联黎部队的期限为六个月,是否延期视具体情况而定;部队的主要任务 是:1.确保以军撤出黎巴嫩;2.恢复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定;3.协助黎巴嫩政府对黎南部 地区行使有效控制和管理。部队的指导思想和行为总则为:1、作为完整有效的军事单 位来执行任务;2.该部队享有通讯自由和执行任务所必备的其他条件;3.该部队配备防 卫性武器,除自卫外不得使用;4.该部队不承担属于黎巴嫩内部的事务,用秘书长的话 说:“我们不管它的家务事,他有自己的政府,一切内政由政府负责。”[1]秘书长任 命停战监督组织参谋长厄斯金少将为联黎部队的司令。
从1978年5月联黎部队成立起直到现在,这支部队一直活跃在黎巴嫩境内。在此期间, 该部队共进行了以下活动:第一,监督巴以停火。建立联黎部队时,黎巴嫩南部地区的 局势仍然十分严峻。黎巴嫩南部地区是巴解组织的主要基地,为巴勒斯坦游击队的大本 营。而联合国安理会第425号决议(1978)把黎巴嫩和以色列列为冲突双方,忽视了巴勒 斯坦解放组织这个实际上的冲突方,获得巴解组织的合作是冲突解决的关键。因此,秘 书长在获得黎以合作的同时,积极与巴解组织接触和磋商。经过多轮谈判,巴解组织主 席阿拉法特向厄斯金司令保证,巴解组织将与联黎部队合作。此后,黎南部局势渐渐趋 于平静。第二,监督以色列撤军,这是联黎部队十分头疼的棘手难题。1978年3月14日 以军入侵黎巴嫩。4月11日和14日,在联合国的斡旋下开始两次撤军。但是,在撤军的 过程中以军不放弃具有战略要地的村庄。在秘书长的多次敦促下,以色列于4月30日进 行了第三次撤军,与前两次相比,此次撤军涉及的地域较大,撤出的地区由联黎部队控 制。在撤退的过程中,以军给联黎部队的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联黎部队在清理或接管 这些地区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还经常受到以军的阻拦。6月13日以军全部撤离黎巴嫩 ,令联黎部队遗憾的是以色列将退出的领土交给了哈达德少校领导的基督教民兵组织。
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政府对巴解组织在南黎地区的目标发动了大规 模的袭击,黎南部局势重新恶化。6月5日,安理会通过了(1982)第508号决议,要求冲 突双方立即停止所有的军事行动。6月6日,以色列对黎巴嫩进行了狂轰滥炸,联黎部队 极力阻拦但是无功而返。6月6日,安理会509号决议要求以色列撤退,没有结果。此后 ,黎巴嫩的局势一直动荡不安。1984年11月8日黎巴嫩和以色列在联黎部队的总部讨论 以军的第二次撤军事宜。1985年2月16日,以军开始了第一阶段的撤退,即从西顿地区 撤离,黎巴嫩顺利接管。这次撤军仍然不彻底,以色列将所谓的“安全区”交给南黎巴 嫩军。1989年黎巴嫩国内各派签订《塔伊夫协议》,结束内战,和平解除各派武装。但 是,黎巴嫩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挑衅以色列。1999年7月巴拉克上台,12月批准了“新 地平线”计划,宣布以军最迟不超过2000年7月从黎巴嫩南部撤军。2000年5月24日,以 从黎巴嫩南部“安全区”提前撤军完毕。5月26日,联合国黎巴嫩维和部队进入以军撤 出地区。
二、联黎部队的影响因素
维和行动的成败本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由于黎巴嫩的战略地位重要,阿以冲突的 日益激化,因此影响联黎部队的因素也异常复杂。
(一)联黎部队的中立原则
联黎部队的中立原则一般包括三层含义:第一,联黎部队中的维和士兵不能从与黎、 以利益有关联的国家中派出,这即包括与冲突国家在地缘上有着直接接触的邻国,又包 括双方在战略利益以及政治经济关系上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友国;第二,联黎部队不能依 赖于大国,维和部队来源于安理会以外的中小和中立国家。大国不参加维和部队,而主 要提供后勤支援;第三,联黎部队在维和行动上保持不偏不倚,严格保持“客观中立” 。中立原则是维和部队能够顺利执行任务的重要保证,对维和的成败影响很大。联黎部 队的中立原则不令以色列满意,维和部队包括了曾经反对以色列建国的国家,作为昔日 黎巴嫩的宗主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法国也派了维和部队。所以,联黎部队的中立态 度受到了以色列的质疑,以色列指责维和部队偏袒巴解组织,控诉联黎部队把维和武器 送给巴解组织,制止以色列对巴解组织的进攻。以此为借口以色列占领了联黎部队控制 地地区。当然以色列的指责也不无道理,这与其说联黎部队不保持中立还到不如说黎巴 嫩问题的复杂性。在某些情况下,维和部队的中立原则在那里很难保证,冲突各方混杂 不堪。[2]
(二)联合国授权的清晰度
在通常情况下,完成一个清晰而又明确的授权是很艰难的工作,因为无论是联合国还 是冲突国都可能产生矛盾。[1]清晰授权的鲜明特点是透明性和具体性,前者指的是联 合国应该清楚而又准确的阐明联黎部队的行动和目标;后者指的是联合国在授予联黎部 队各种权利时应该详细的说明维和行动的指导方针和维和细节。联合国授权的清晰有助 于维和行动的成功;而一个含糊不清的授权不但与事无补而且极易使冲突恶化,特别是 在一场矛盾复杂的冲突中,甚至使其行动违背联合国的中立原则,动摇了维和行动的基 础。联合国对联黎部队的地位角色、指导原则、部队组成等都做了具体说明,唯一缺憾 的是联合国没有将具体的行动地区清晰化,只是说在南黎地区行动,其工作是证实以色 列的撤退,秘书长仅仅说明维和地区由联黎部队和有关各方商议决定,但是各方对此问 题意见不一,这一问题从开始就对联黎部队的工作产生妨碍。联黎部队对于停火线的问 题也争论不休,并且规定一些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不现实的行动。
(三)冲突各方的配合
冲突方是维和部队行动的对象,指黎巴嫩、以色列。冲突各方的配合是维和成败的关 键,因为维和行动的建立以及维和军队在冲突国家的驻扎必须争取冲突国家的同意。冲 突各方的配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冲突各方应该遵守停火协定,不互相袭击,更 不能向维和部队开火;第二,冲突各方应该制止破坏维行动的各种行为,包括在维和部 队的缓冲隔离带构筑军事力量,不遵守双方停火协议等等;第三,冲突各方应该和维和 部队密切合作,包括向维和部队提供各自的信息以及必要的帮助。黎巴嫩为联黎部队提 供有价值的帮助,并增加贝鲁特附近的维和人员,1995年黎巴嫩和联合国达成了承认联 黎部队地位协议。可是由于黎政府内部陷入党派纷争,中央政权软弱无力,合性权力几 乎丧失。尽管黎政府一直和联黎部队合作,提供作战人员,但似乎与事无补。联黎部队 为了保证维和部队的安全,也经常和黎政府寻求援助,解救人质,缓减冲突。[2]在黎 巴嫩内战期间,以色列和巴解组织都力图置对方于死地而使自己获得领土,双方都不和 联黎部队合作,在开始阶段,以色列的贝京政府就千方百计的制止和反对联黎部队。[3]以色列拒绝交出靠近联黎部队边境的所谓以色列“安全带”地区,并为黎巴嫩南部的 基督教民兵组织提供武器装备同联黎部队对抗。1982年以色列用武力突破联黎部队驻守 的边境线,入侵黎巴嫩。
(四)超级大国的作用和影响
在所有影响传统维和行动中,有一个最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超级大国对维和行动的作 用和影响。从某种意义可以说,联合国维和行动是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在利益无法调和的 情况下无可奈何而设计出的方案。所以,联黎部队担负着双重职能,即一方面保证以色 列从黎巴嫩撤退,另一方面担负着隔离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和援助叙利亚的苏联的重任。 [4]美国支持联黎部队缓解双方冲突,最突出的事例是在1980年以色列对南黎的敌地行 动中,冲突难以遏止。1981年7月29日清晨哈比比大使在耶路撒冷代表美国总统发表声 明要求所有各方的军事行动将停止,这一呼吁得到各方的支持,实现停火。苏联在黎巴 嫩内战中采取了不卷入的立场。1982年6月14日,苏联政府虽采访的“阿盟”代表团时 ,拒绝了要求苏联直接干预的主张。只表示苏联将利用国际影响来促使以色列撤军。[5 ]在对待联黎部队的态度上,苏联保持中立或反对的立场,如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 ”从黎巴嫩撤军后,美法等国积极策划利用另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来代替多国部队,但 是苏联否决了法国在安理会提出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到黎巴嫩的要求。
三、联黎部队存在的问题
由于黎巴嫩问题的复杂,影响因素的繁多,联黎部队维和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给维和部队带来重重困难。
(一)巴解组织给联黎部队带来了重重阻碍,不断的产生冲突
1978年3月19日,联黎部队成立以后,立即派到黎巴嫩。巴解组织不但不支持维和部队 而且抵制联合国的决议,强烈反对维和部队进入维和地区。为了得到巴解组织的合作, 秘书长向有关各方(包括巴解组织)发出合作的呼吁,随后联黎部队司令通过和巴解组织 领导人阿拉法特会晤,才获得了巴解组织的同意。合作的条件是联合国允许已经处于维 和地区的巴解组织驻留在那里。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导致了以色列的入侵,后患无穷 。在停战期间,联黎部队也不断遭到巴解组织内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滋生畔事。更 为严重的是甚至有时联黎部队也成了他们行动的目标,他们绑架或直接袭击维和人员, 许多维和士兵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
(二)以色列的不合作
最突出的事件就是,1982年6月6日,以军和联黎部队司令商议要求维和部队不要给入 侵黎巴嫩的以军造成障碍,并且要求联黎部队向他们提供武器,配合以军的行动,这一 无理要求被拒绝。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以军竟然横穿联黎部队占领的贝鲁特,联黎 部队采取的各种措施制止以军的前进,但是装备轻武器的维和人员不可能阻止装备精良 的以军,多亏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及时到来才使联黎部队重新恢复其使命。此后, 由于以巴双方冲突不断升级,维和部队只能作一些人道主义的慈善家角色的工作。联黎 部队即没能够制止阿方对以色列的炮弹袭击也不能够制止以军的入侵,因而,倍受舆论 责备。[6]
此外,苏联到20世纪80年代用军事援助叙利亚的方式,加强叙利亚抗以、美的力量。 据外界通讯报道,在很短的时间内,苏联向叙利亚提供了价值20亿美元的军事设备。[7]叙利亚把武器送给南黎巴嫩的巴解组织,帮助他们越过联黎部队攻击以色列,巴解组 织和以色列的冲突愈演愈烈,联黎部队在黎巴嫩的维和行动举步维艰。
联合国黎巴嫩维和行动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是,从整个维和行动的进 程来看,维和行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尽管它没有能力能解决冲突,但是分析学家认 为如果没有联黎部队的活动,黎巴嫩局势更加恶化,后果更难以想象;此外,联黎部队 在维和行动期间,从事了一些人道主义工作,因此,其一再延期很十分必要的。[4]通 过对联合国黎巴嫩维和行动的分析可以得出几点启示:第一,维和的作用应该限制在传 统的范围内,采用“哈马舍尔德三原则”(即中立、非武力同意三原则),尊重维和国家 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禁止干涉别国内政。没有必要无限夸大维和的作用。对维和的期望 值不要太高,对其功能和作用应有正确的定位;第二,联合国维行动尽量不使用武力, 应该采用政治谈判解决问题,联合国派维和部队非强制性地解决冲突;第三,维和行动 应该在联合国的组织下发挥牢固国际社会的作用,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第四,维和行 动需要冲突国家的配合,安理会五大国的支持和国际社会的合作。联合国黎巴嫩维和行 动目前仍在进行,但是从当前的态势可以看出它还不能也没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黎巴嫩 问题。未来联黎部队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和演变,联合 国对维和行动的改革成败以及大国对联合国的支持和合作等等,最重要和关键之处在于 黎巴嫩问题本身的解决程度。
收稿日期:2003-01-11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4年02期
【原文出处】《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通辽)2003年04期第1~4页
【英文标题】The United Nations Items Force in Lebanon(UNIFIL)
HAN Zhi-bin
Institute of the Middle East,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China
【作者简介】西北大学 中东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9
韩志斌(1975-),男,内蒙古太仆寺旗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为中东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
【内容提要】 | 联合国黎巴嫩临时部队是联合国为了制止黎巴嫩内战,在1978年5月建立的维持和平 部队。其任务是确保以军从黎巴嫩撤军,恢复黎巴嫩的和平与稳定。影响这支部队的主 要因素有:联黎部队的中立、联合国清晰的授权、冲突各方的配合、超级大国的作用与 影响。此外,巴解组织、以色列、苏联和叙利亚也给维和部队带来了许多困难。联黎部 队的成功与否取决与多种因素,如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和演变,联合国对维和行动的改 革以及超级大国对联合国的支持与合作。最重要和关键之处在于黎巴嫩问题本身的解决 程度。 UNIFIL is the peacekeeping forces to stop the civil war of Lebanon that UN set up in 1978,Its task is confirming the retreat of Israel forces form the south of Lebanon,restume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of Lebanon.The factors that affect UNIFIL are the neulity of UNIFIL,the cleaness of UN empower,the cooperation of parties,the effect and role of superpowers.In addition,PLO,Israel and Soviet,Sylira bring many difficult to UNIFIL.the author regard that the success of UNIFIL dependson many factors:such as,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east peaceful couse,UN reform to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solves of Lebanon civil war. |
联黎部队是联合国黎巴嫩临时部队的简称,它是联合国为了制止黎巴嫩内战,在1978 年5月建立的维持和平部队。这支部队至今仍然驻扎在黎巴嫩境内。目前国内还没有论 述这类问题的专门文章,所以作者不揣浅陋拟对联黎部队的维和历程进行考察,分析其 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世纪之初的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联黎部队的维和历程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唯一不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阿拉伯国家,国内教派林立,包括基督 教马龙派、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和德鲁兹派等几个教派,每一教派都拥有自己的武 装力量。1948年和1967年两次中东战争特别是约旦和巴解组织的“黑九月事件”以后, 巴勒斯坦游击战士转移到黎巴嫩。巴解组织的总部也迁到贝鲁特,并且在黎南部建立抗 以基地。巴解组织受到黎巴嫩穆斯林族的欢迎,却遭到基督教派的强烈反对。1975年4 月13日,掌握黎巴嫩国家实权的基督教马龙派长枪党对得到叙利亚支持的巴解组织进行 攻击,黎巴嫩内战全面爆发。1976年10月,阿拉伯威慑部队(该部队由黎巴嫩、叙利亚 、埃及、沙特、科威特和巴解组织组成)进驻黎巴嫩。1978年3月,以色列以打击巴解组 织为名大举入侵黎巴嫩,使该地区冲突升级,战火接连不断。
1978年3月15日,黎巴嫩对以色列入侵提出了强烈的抗议,3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 过了著名的“425号决议”,要求尊重黎巴嫩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 ,并且做出成立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简称联黎部队)的决议。“426号决议”对其 做出具体规定:联黎部队的期限为六个月,是否延期视具体情况而定;部队的主要任务 是:1.确保以军撤出黎巴嫩;2.恢复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定;3.协助黎巴嫩政府对黎南部 地区行使有效控制和管理。部队的指导思想和行为总则为:1、作为完整有效的军事单 位来执行任务;2.该部队享有通讯自由和执行任务所必备的其他条件;3.该部队配备防 卫性武器,除自卫外不得使用;4.该部队不承担属于黎巴嫩内部的事务,用秘书长的话 说:“我们不管它的家务事,他有自己的政府,一切内政由政府负责。”[1]秘书长任 命停战监督组织参谋长厄斯金少将为联黎部队的司令。
从1978年5月联黎部队成立起直到现在,这支部队一直活跃在黎巴嫩境内。在此期间, 该部队共进行了以下活动:第一,监督巴以停火。建立联黎部队时,黎巴嫩南部地区的 局势仍然十分严峻。黎巴嫩南部地区是巴解组织的主要基地,为巴勒斯坦游击队的大本 营。而联合国安理会第425号决议(1978)把黎巴嫩和以色列列为冲突双方,忽视了巴勒 斯坦解放组织这个实际上的冲突方,获得巴解组织的合作是冲突解决的关键。因此,秘 书长在获得黎以合作的同时,积极与巴解组织接触和磋商。经过多轮谈判,巴解组织主 席阿拉法特向厄斯金司令保证,巴解组织将与联黎部队合作。此后,黎南部局势渐渐趋 于平静。第二,监督以色列撤军,这是联黎部队十分头疼的棘手难题。1978年3月14日 以军入侵黎巴嫩。4月11日和14日,在联合国的斡旋下开始两次撤军。但是,在撤军的 过程中以军不放弃具有战略要地的村庄。在秘书长的多次敦促下,以色列于4月30日进 行了第三次撤军,与前两次相比,此次撤军涉及的地域较大,撤出的地区由联黎部队控 制。在撤退的过程中,以军给联黎部队的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联黎部队在清理或接管 这些地区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还经常受到以军的阻拦。6月13日以军全部撤离黎巴嫩 ,令联黎部队遗憾的是以色列将退出的领土交给了哈达德少校领导的基督教民兵组织。
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政府对巴解组织在南黎地区的目标发动了大规 模的袭击,黎南部局势重新恶化。6月5日,安理会通过了(1982)第508号决议,要求冲 突双方立即停止所有的军事行动。6月6日,以色列对黎巴嫩进行了狂轰滥炸,联黎部队 极力阻拦但是无功而返。6月6日,安理会509号决议要求以色列撤退,没有结果。此后 ,黎巴嫩的局势一直动荡不安。1984年11月8日黎巴嫩和以色列在联黎部队的总部讨论 以军的第二次撤军事宜。1985年2月16日,以军开始了第一阶段的撤退,即从西顿地区 撤离,黎巴嫩顺利接管。这次撤军仍然不彻底,以色列将所谓的“安全区”交给南黎巴 嫩军。1989年黎巴嫩国内各派签订《塔伊夫协议》,结束内战,和平解除各派武装。但 是,黎巴嫩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挑衅以色列。1999年7月巴拉克上台,12月批准了“新 地平线”计划,宣布以军最迟不超过2000年7月从黎巴嫩南部撤军。2000年5月24日,以 从黎巴嫩南部“安全区”提前撤军完毕。5月26日,联合国黎巴嫩维和部队进入以军撤 出地区。
二、联黎部队的影响因素
维和行动的成败本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由于黎巴嫩的战略地位重要,阿以冲突的 日益激化,因此影响联黎部队的因素也异常复杂。
(一)联黎部队的中立原则
联黎部队的中立原则一般包括三层含义:第一,联黎部队中的维和士兵不能从与黎、 以利益有关联的国家中派出,这即包括与冲突国家在地缘上有着直接接触的邻国,又包 括双方在战略利益以及政治经济关系上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友国;第二,联黎部队不能依 赖于大国,维和部队来源于安理会以外的中小和中立国家。大国不参加维和部队,而主 要提供后勤支援;第三,联黎部队在维和行动上保持不偏不倚,严格保持“客观中立” 。中立原则是维和部队能够顺利执行任务的重要保证,对维和的成败影响很大。联黎部 队的中立原则不令以色列满意,维和部队包括了曾经反对以色列建国的国家,作为昔日 黎巴嫩的宗主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法国也派了维和部队。所以,联黎部队的中立态 度受到了以色列的质疑,以色列指责维和部队偏袒巴解组织,控诉联黎部队把维和武器 送给巴解组织,制止以色列对巴解组织的进攻。以此为借口以色列占领了联黎部队控制 地地区。当然以色列的指责也不无道理,这与其说联黎部队不保持中立还到不如说黎巴 嫩问题的复杂性。在某些情况下,维和部队的中立原则在那里很难保证,冲突各方混杂 不堪。[2]
(二)联合国授权的清晰度
在通常情况下,完成一个清晰而又明确的授权是很艰难的工作,因为无论是联合国还 是冲突国都可能产生矛盾。[1]清晰授权的鲜明特点是透明性和具体性,前者指的是联 合国应该清楚而又准确的阐明联黎部队的行动和目标;后者指的是联合国在授予联黎部 队各种权利时应该详细的说明维和行动的指导方针和维和细节。联合国授权的清晰有助 于维和行动的成功;而一个含糊不清的授权不但与事无补而且极易使冲突恶化,特别是 在一场矛盾复杂的冲突中,甚至使其行动违背联合国的中立原则,动摇了维和行动的基 础。联合国对联黎部队的地位角色、指导原则、部队组成等都做了具体说明,唯一缺憾 的是联合国没有将具体的行动地区清晰化,只是说在南黎地区行动,其工作是证实以色 列的撤退,秘书长仅仅说明维和地区由联黎部队和有关各方商议决定,但是各方对此问 题意见不一,这一问题从开始就对联黎部队的工作产生妨碍。联黎部队对于停火线的问 题也争论不休,并且规定一些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不现实的行动。
(三)冲突各方的配合
冲突方是维和部队行动的对象,指黎巴嫩、以色列。冲突各方的配合是维和成败的关 键,因为维和行动的建立以及维和军队在冲突国家的驻扎必须争取冲突国家的同意。冲 突各方的配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冲突各方应该遵守停火协定,不互相袭击,更 不能向维和部队开火;第二,冲突各方应该制止破坏维行动的各种行为,包括在维和部 队的缓冲隔离带构筑军事力量,不遵守双方停火协议等等;第三,冲突各方应该和维和 部队密切合作,包括向维和部队提供各自的信息以及必要的帮助。黎巴嫩为联黎部队提 供有价值的帮助,并增加贝鲁特附近的维和人员,1995年黎巴嫩和联合国达成了承认联 黎部队地位协议。可是由于黎政府内部陷入党派纷争,中央政权软弱无力,合性权力几 乎丧失。尽管黎政府一直和联黎部队合作,提供作战人员,但似乎与事无补。联黎部队 为了保证维和部队的安全,也经常和黎政府寻求援助,解救人质,缓减冲突。[2]在黎 巴嫩内战期间,以色列和巴解组织都力图置对方于死地而使自己获得领土,双方都不和 联黎部队合作,在开始阶段,以色列的贝京政府就千方百计的制止和反对联黎部队。[3]以色列拒绝交出靠近联黎部队边境的所谓以色列“安全带”地区,并为黎巴嫩南部的 基督教民兵组织提供武器装备同联黎部队对抗。1982年以色列用武力突破联黎部队驻守 的边境线,入侵黎巴嫩。
(四)超级大国的作用和影响
在所有影响传统维和行动中,有一个最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超级大国对维和行动的作 用和影响。从某种意义可以说,联合国维和行动是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在利益无法调和的 情况下无可奈何而设计出的方案。所以,联黎部队担负着双重职能,即一方面保证以色 列从黎巴嫩撤退,另一方面担负着隔离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和援助叙利亚的苏联的重任。 [4]美国支持联黎部队缓解双方冲突,最突出的事例是在1980年以色列对南黎的敌地行 动中,冲突难以遏止。1981年7月29日清晨哈比比大使在耶路撒冷代表美国总统发表声 明要求所有各方的军事行动将停止,这一呼吁得到各方的支持,实现停火。苏联在黎巴 嫩内战中采取了不卷入的立场。1982年6月14日,苏联政府虽采访的“阿盟”代表团时 ,拒绝了要求苏联直接干预的主张。只表示苏联将利用国际影响来促使以色列撤军。[5 ]在对待联黎部队的态度上,苏联保持中立或反对的立场,如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 ”从黎巴嫩撤军后,美法等国积极策划利用另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来代替多国部队,但 是苏联否决了法国在安理会提出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到黎巴嫩的要求。
三、联黎部队存在的问题
由于黎巴嫩问题的复杂,影响因素的繁多,联黎部队维和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给维和部队带来重重困难。
(一)巴解组织给联黎部队带来了重重阻碍,不断的产生冲突
1978年3月19日,联黎部队成立以后,立即派到黎巴嫩。巴解组织不但不支持维和部队 而且抵制联合国的决议,强烈反对维和部队进入维和地区。为了得到巴解组织的合作, 秘书长向有关各方(包括巴解组织)发出合作的呼吁,随后联黎部队司令通过和巴解组织 领导人阿拉法特会晤,才获得了巴解组织的同意。合作的条件是联合国允许已经处于维 和地区的巴解组织驻留在那里。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导致了以色列的入侵,后患无穷 。在停战期间,联黎部队也不断遭到巴解组织内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滋生畔事。更 为严重的是甚至有时联黎部队也成了他们行动的目标,他们绑架或直接袭击维和人员, 许多维和士兵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
(二)以色列的不合作
最突出的事件就是,1982年6月6日,以军和联黎部队司令商议要求维和部队不要给入 侵黎巴嫩的以军造成障碍,并且要求联黎部队向他们提供武器,配合以军的行动,这一 无理要求被拒绝。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以军竟然横穿联黎部队占领的贝鲁特,联黎 部队采取的各种措施制止以军的前进,但是装备轻武器的维和人员不可能阻止装备精良 的以军,多亏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及时到来才使联黎部队重新恢复其使命。此后, 由于以巴双方冲突不断升级,维和部队只能作一些人道主义的慈善家角色的工作。联黎 部队即没能够制止阿方对以色列的炮弹袭击也不能够制止以军的入侵,因而,倍受舆论 责备。[6]
此外,苏联到20世纪80年代用军事援助叙利亚的方式,加强叙利亚抗以、美的力量。 据外界通讯报道,在很短的时间内,苏联向叙利亚提供了价值20亿美元的军事设备。[7]叙利亚把武器送给南黎巴嫩的巴解组织,帮助他们越过联黎部队攻击以色列,巴解组 织和以色列的冲突愈演愈烈,联黎部队在黎巴嫩的维和行动举步维艰。
联合国黎巴嫩维和行动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是,从整个维和行动的进 程来看,维和行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尽管它没有能力能解决冲突,但是分析学家认 为如果没有联黎部队的活动,黎巴嫩局势更加恶化,后果更难以想象;此外,联黎部队 在维和行动期间,从事了一些人道主义工作,因此,其一再延期很十分必要的。[4]通 过对联合国黎巴嫩维和行动的分析可以得出几点启示:第一,维和的作用应该限制在传 统的范围内,采用“哈马舍尔德三原则”(即中立、非武力同意三原则),尊重维和国家 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禁止干涉别国内政。没有必要无限夸大维和的作用。对维和的期望 值不要太高,对其功能和作用应有正确的定位;第二,联合国维行动尽量不使用武力, 应该采用政治谈判解决问题,联合国派维和部队非强制性地解决冲突;第三,维和行动 应该在联合国的组织下发挥牢固国际社会的作用,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第四,维和行 动需要冲突国家的配合,安理会五大国的支持和国际社会的合作。联合国黎巴嫩维和行 动目前仍在进行,但是从当前的态势可以看出它还不能也没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黎巴嫩 问题。未来联黎部队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和演变,联合 国对维和行动的改革成败以及大国对联合国的支持和合作等等,最重要和关键之处在于 黎巴嫩问题本身的解决程度。
收稿日期:2003-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