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武汉大学开办世界史试验班
向荣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3年09期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北京)2003年03期第107~108页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向荣,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教授。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一问 题已经引起国内学术界同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要缩小这一差距不能靠学术大跃进 ,而是要尊重学术发展规律,从基础抓起。根据中国目前世界史学术队伍青黄不接的状 况,尤其要从“娃娃”抓起。本着这一思想,我们在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世界 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邹恒甫先生的大力支持下,以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的师资力量为依托 ,于2000年6月开办了世界史试验班。至今已招生4届(含2000年6月从99级在校生中招收 的首届),每届10至20人左右。
试验班力图培养未来能与国际学术接轨的高质量世界史专门人才。用邹恒甫先生的话 说,“培养几个读书的种子”。因此,试验班力求按照世界史人才培养的自身规律办事 ,突出专业化特色,重外语、重基础、重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外语教学。世界史专业对于语言有着特别的要求,除英语之外,从事古代 和中世纪史研究的学者还需懂得古希腊语或拉丁语;从事某一非英语国家国别史或地区 史研究的学者还需懂得该国或该地区的语言。事实上,语言问题一直是中国世界史研究 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学习抓得愈早愈好。因此,从新生进校时起,我们就要求他们在 下大功夫学好英语的同时,必修法语。还利用暑假聘请教师集中讲授希腊语和拉丁语, 供对古代或中世纪史感兴趣的学生选修。这一切意在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打好初步的语言 基础。
第二,优化课程设置。为了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调整, 力求做到系统化、规范化,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完整。与此同时,开设一些有助于将 学生引向学术前沿的课程。除了通史之外,我们开设了三个课程系列:一是专门史系列 ,包括世界经济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世界三大宗教史,国际关系史等;二是国别史和 地区史系列,包括英、美、法、德等主要西方国家的历史和阿拉伯史;三是专题史系列 ,如雅典的民主政治,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史专题,宗教改革史专题, 法国大革命史专题,世界现代史专题等。其中前两个系列重在基础,后一个系列从二年 级开始,重在提高。
第三,大量引进并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要培养能与国际学术接轨的世界史专门人才, 首先要更新教材。尽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在世界史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 绩,但从总体上说还跟不上国际学术发展的步伐。因此,试验班采取“直通车”方式, 从大一开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使用英文教材的课程包括世界通史、中国通史和大多数 主干课程。使用英文教材不仅可以使学生尽早接触和了解国外世界史的新知识、新理论 和新方法,以便他们在未来的学术发展道路上有一个较高的起点;而且通过阅读英文教 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试验班的教师普遍感觉到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后 ,学生阅读英文资料的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第四,扩大阅读量。历史学的人才培养要重视积累,多读书。但这一点尚未引起国内 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一位访问过中国的英国历史学家善意地指出,中国历史教学中存在 两个大问题,一是教材内容陈旧,二是学生读书太少。学生摄取知识的渠道很少超出课 堂和教材之外。为了解决学生读书少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开设史学典籍 导读课,由学养较深的教师主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菲利普二世时代的 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等史 学名著。二是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要求他们在大学期间至少读一百本历史学经典著作。 考虑到学校图书馆史学书籍不全或复本太少,我们自己投资建立了一个学生书库,购买 了大量史学和与史学相关的著作,其中重要著作的复本在10本甚至20本以上,以便充分 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
第五,成建制地聘请校外知名专家讲学。为了办好试验班,我们采取开放式办学方式 ,从全国各地聘请世界史知名专家学者来武汉大学讲学。2000年9月以来,应邀前来讲 学的有王挺之、王晋新、刘城、朱孝远、时殷弘、高毅、徐蓝、钱乘旦、黄洋、侯建新 、彭小瑜等人。这些专家一般集中授课18学时,讲授他们最熟悉的专题或最新的研究成 果。专家们的讲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增长知识,并使他们从中体悟在世界 史领域应有的治学精神和思维方法;而且可以开出许多我们过去想开、但由于师资力量 有限开不了的课程,从而使课程设置趋于合理。在高级研究中心的资助下,试验班将从 2003年春季开始大规模地聘请国外著名世界史专家来讲学,其中包括英国剑桥大学的约 翰·莫里尔教授、莱斯特大学的克里斯托弗·戴尔教授、伯明翰大学的W.斯科特·卢卡 斯教授、巴黎第一大学的玛丽-皮埃尔·雷伊教授等。我们希望通过大量邀请国外著名 专家讲学,使学生有机会接受国际一流水平的专业教育。
由于国内大学目前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因此,除了上述具体措施之外 ,我们尤其注意转变教师的思想,将教学放到与科研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要求教授、 博导为试验班上基础课,而且事实上教授、博导已成为基础课教学的主力。比如,博士 生导师刘景华承担了“世界经济史”、“中世纪西欧”两门课程的教学,还参与了“史 学典籍导读”的讲授。晏绍祥、向荣教授分别承担了“世界通史”古代和近代部分的教 学。博士生导师陈勇承担了“西方史学史”的教学。我们认为在目前国内历史学不景气 的状况下,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试验班的建设已初见成效。我们明显感觉到试验班开办以来学生 的专业素质有很大提高,学习气氛也愈来愈浓。在即将毕业的99级17名学生中,已有10 名学生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资格,其中5名在本校,另外5名推荐到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等名校。我们争取在国内世界史同人的支持下,将试验班办成中国世界史人才 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3年09期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北京)2003年03期第107~108页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向荣,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教授。
试验班力图培养未来能与国际学术接轨的高质量世界史专门人才。用邹恒甫先生的话 说,“培养几个读书的种子”。因此,试验班力求按照世界史人才培养的自身规律办事 ,突出专业化特色,重外语、重基础、重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外语教学。世界史专业对于语言有着特别的要求,除英语之外,从事古代 和中世纪史研究的学者还需懂得古希腊语或拉丁语;从事某一非英语国家国别史或地区 史研究的学者还需懂得该国或该地区的语言。事实上,语言问题一直是中国世界史研究 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学习抓得愈早愈好。因此,从新生进校时起,我们就要求他们在 下大功夫学好英语的同时,必修法语。还利用暑假聘请教师集中讲授希腊语和拉丁语, 供对古代或中世纪史感兴趣的学生选修。这一切意在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打好初步的语言 基础。
第二,优化课程设置。为了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调整, 力求做到系统化、规范化,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完整。与此同时,开设一些有助于将 学生引向学术前沿的课程。除了通史之外,我们开设了三个课程系列:一是专门史系列 ,包括世界经济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世界三大宗教史,国际关系史等;二是国别史和 地区史系列,包括英、美、法、德等主要西方国家的历史和阿拉伯史;三是专题史系列 ,如雅典的民主政治,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史专题,宗教改革史专题, 法国大革命史专题,世界现代史专题等。其中前两个系列重在基础,后一个系列从二年 级开始,重在提高。
第三,大量引进并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要培养能与国际学术接轨的世界史专门人才, 首先要更新教材。尽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在世界史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 绩,但从总体上说还跟不上国际学术发展的步伐。因此,试验班采取“直通车”方式, 从大一开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使用英文教材的课程包括世界通史、中国通史和大多数 主干课程。使用英文教材不仅可以使学生尽早接触和了解国外世界史的新知识、新理论 和新方法,以便他们在未来的学术发展道路上有一个较高的起点;而且通过阅读英文教 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试验班的教师普遍感觉到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后 ,学生阅读英文资料的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第四,扩大阅读量。历史学的人才培养要重视积累,多读书。但这一点尚未引起国内 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一位访问过中国的英国历史学家善意地指出,中国历史教学中存在 两个大问题,一是教材内容陈旧,二是学生读书太少。学生摄取知识的渠道很少超出课 堂和教材之外。为了解决学生读书少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开设史学典籍 导读课,由学养较深的教师主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菲利普二世时代的 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等史 学名著。二是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要求他们在大学期间至少读一百本历史学经典著作。 考虑到学校图书馆史学书籍不全或复本太少,我们自己投资建立了一个学生书库,购买 了大量史学和与史学相关的著作,其中重要著作的复本在10本甚至20本以上,以便充分 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
第五,成建制地聘请校外知名专家讲学。为了办好试验班,我们采取开放式办学方式 ,从全国各地聘请世界史知名专家学者来武汉大学讲学。2000年9月以来,应邀前来讲 学的有王挺之、王晋新、刘城、朱孝远、时殷弘、高毅、徐蓝、钱乘旦、黄洋、侯建新 、彭小瑜等人。这些专家一般集中授课18学时,讲授他们最熟悉的专题或最新的研究成 果。专家们的讲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增长知识,并使他们从中体悟在世界 史领域应有的治学精神和思维方法;而且可以开出许多我们过去想开、但由于师资力量 有限开不了的课程,从而使课程设置趋于合理。在高级研究中心的资助下,试验班将从 2003年春季开始大规模地聘请国外著名世界史专家来讲学,其中包括英国剑桥大学的约 翰·莫里尔教授、莱斯特大学的克里斯托弗·戴尔教授、伯明翰大学的W.斯科特·卢卡 斯教授、巴黎第一大学的玛丽-皮埃尔·雷伊教授等。我们希望通过大量邀请国外著名 专家讲学,使学生有机会接受国际一流水平的专业教育。
由于国内大学目前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因此,除了上述具体措施之外 ,我们尤其注意转变教师的思想,将教学放到与科研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要求教授、 博导为试验班上基础课,而且事实上教授、博导已成为基础课教学的主力。比如,博士 生导师刘景华承担了“世界经济史”、“中世纪西欧”两门课程的教学,还参与了“史 学典籍导读”的讲授。晏绍祥、向荣教授分别承担了“世界通史”古代和近代部分的教 学。博士生导师陈勇承担了“西方史学史”的教学。我们认为在目前国内历史学不景气 的状况下,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试验班的建设已初见成效。我们明显感觉到试验班开办以来学生 的专业素质有很大提高,学习气氛也愈来愈浓。在即将毕业的99级17名学生中,已有10 名学生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资格,其中5名在本校,另外5名推荐到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等名校。我们争取在国内世界史同人的支持下,将试验班办成中国世界史人才 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