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苏联与朝鲜战争
刘子靖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3年08期
【原文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新乡)2003年03期第106~110页
【英文标题】TheSovietUnionandKoreaWar
   LIUZi-jing
   XiangyangTeachers'College,Xianyang712000,China

【作者简介】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系,陕西咸阳712000
【内容提要】美国是朝鲜战争的罪魁祸首,但作为名义中立国的苏联与这场战争的源起,也有着重大干系。战争期间,苏联在道义上和物质上援助中国军队抗美援朝的同时,军事上则采取了消极的不卷入政策。苏联当局这一政策是自私的,也是极其现实的,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朝鲜战争是国际关系演变中的一场灾难,苏联则是这场灾难的最大受惠国。
AmericaisthechiefcriminalofKoreaWar,butasanominallyneutralstateofthiswar,theSovietUnionhadimportantrelationshipwithit.Duringthewar,onmaterialandmorality,theSovietUnionsupportedthearmyofChinatothewartoresistU.Saggressionandaid.Korea.Whileonmilitaryaffairstheyadoptedthenegativepolicyof“non-involvement”.WhattheSovietUniontookthispolicywasveryselfishandextremelyrealism.Soithadhugenegativinfluenceandcausedseriousresult.Koreawarwasthedisasterintheevolvingofinternationalrelationship,buttheSovietUnionwasthebiggestfavourednationinthewar.
【关 键 词】朝鲜战争/苏联/军事不卷入政策/中国/抗美援朝/美国KoreaWar/theSovietUnion/thepolicyof“non-involvement”onmilitary/China/thewartoresistU.SaggressionandaidKorea/America


    中图分类号:K512.55,K31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59(2003)03-0106-05
    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的象征。然而苏联与这场战争的关系,我国学术界迄今尚无专文论及。实际上苏联不仅与这场战争的源起有着重大干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这场战争的规模与进程,并且是这场战争的最大受惠国。苏联对朝鲜战争的政策是自私的,又是极其现实的。论及朝鲜战争,对苏联的存在和政策低估或视而不见,必然会导致含混不清的结论。
    一
    朝鲜战争是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之间的一场国际性战争。美国是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但是这场国际性战争的起源,作为名义上的中立国苏联也负有重大责任。
    朝鲜战争源起于朝鲜分裂。朝鲜分裂始于美苏在朝鲜半岛以三八线划分势力范围,继之而来的美苏冷战不仅加剧了朝鲜的分裂,而且堵死了朝鲜和平统一的道路。
    朝鲜原为日本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美、英三大国举行的雅尔塔会议决定把朝鲜从日本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使“朝鲜自由独立”,还规定苏联占领朝鲜北部,美国占领朝鲜南部。日本战败投降前夕,苏美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在朝鲜问题上也出现了明争暗斗。美国担心苏联对日作战将会占领整个朝鲜,故提议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作为接受朝鲜境内日军投降的分界线,苏联私下表示同意。[1]可见,三八线的划定,事先没有经过任何国际会议,朝鲜人民也全然不知,只是苏美两家划分势力范围的临时性安排,然而却由此酿成朝鲜半岛的分裂。事实上,三八线军事上无法防守,传统上也无任何意义可言,居住在该线以北的朝鲜人同居住在该线以南的朝鲜人一样,讲的是同一种语言,吃的同一样饭菜,穿的也是相同的衣服,具有共同的生活习惯,怀有共同的民族感情。但是二战之后,由于苏美关系日趋恶化进而演变为冷战,三八线由一条临时性军事分界线随之变为一道“铁幕”。三八线以南,在美国占领区借助联合国的名义建立了大韩民国政权。三八线以北,在苏联占领区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两个政权背景和制度截然不同,互相仇视敌对,都力图统一朝鲜半岛。然而苏美冷战的加剧,进而堵死了和平统一的道路,于是,武力统一遂成为朝鲜南北双方必然的选择。1948年12月,苏联宣布其占领军撤出北朝鲜,随后美军也撤出南朝鲜,朝鲜半岛局势日趋恶化,三八线上的火药味越来越浓,频繁的边界冲突终于升级为一场大规模的内战。
    朝鲜内战爆发后,朝鲜人民军迅速击溃了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大举南进。苏联当局与朝鲜内战的爆发有无直接关系,现在仍不得而知,不过有两件事很值得思考。就在朝鲜内战爆发前夕,苏联突然召回了在朝鲜人民军中的所有苏联军事顾问;1950年6月28日朝鲜人民军解放汉城后,苏联曾向北朝鲜政府致电祝贺。[2](P533)由此可以推知,苏联不仅事先知情,而且支持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南进,但又不愿给美国留下直接卷入的口实。
    美苏冷战不仅酿成了朝鲜的分裂和内战,而且使朝鲜内战发展为一场国际性的热战。美国主要的战略目标是遏制苏联,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战主要在于冷战政治的需要。
    美国当局原先认为,“朝鲜在战略上几乎没有什么重要意义”,因而将其划在了防御圈之外。[3](P18)实际上,朝鲜半岛与美国相距甚远,完全与美国的安全利益无涉,于美国的物质利益也微不足道。但是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当局在震惊之际,迅速作出了异乎寻常的强硬反应,杜鲁门在数日之内相继下令出动海空军和地面部队,支援韩国军队,于是朝鲜内战很快发展为一场国际性战争。美国之所以迅速走上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道路,主要原因并非安全和物质利益的需要而是出于政治的考虑。美国当局认为,朝鲜内战是苏联操纵的“使用武装的侵犯与战争”对所谓自由世界“独立国家”的征服[4],是共产主义向自由世界的挑战,“这是一场反对共产帝国主义的战争”[5]。可见美国干预朝鲜内战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仅针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更主要是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更大程度上是出于冷战的需要。
    综上所述,显而易见,朝鲜战争既是苏美冷战的象征,也是苏美冷战的产物,苏联与这场战争的源起,干系重大。
    二
    朝鲜战争期间,苏联作为朝中人民的后盾,旗帜鲜明地站在朝中两国一边,大力声援北朝鲜的统一事业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坚持反对美国对朝鲜的干涉和侵略政策,多次声明主张和平解决朝鲜冲突,坚决反对战争扩大化。
    朝鲜内战爆发后苏联政府及时发表声明,谴责南朝鲜首先发动了侵略。然而在苏联代表因故缺席的情况下,美国利用安理会接连通过决议,谴责北朝鲜的行动“破坏和平”,要求北朝鲜撤回三八线以北,停止敌对行为;进而谴责北朝鲜为“侵略国”,要求对之制裁,其后还决定组织联合国军干预朝鲜局势。对于以上决议,苏联针锋相对,均向安理会提出强烈抗议,并谴责这些决议为非法,同时坚决要求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让朝鲜人民自行解决自己的问题。苏联的代表8月份重返安理会,此后由于苏联行使否决权,美国再也不能把安理会作为干涉朝鲜的工具。美军9月15日仁川登陆后,战局急转直下,9月底美军反攻进抵三八线。苏联代表10月2日率先向五届联大政委会提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提案,要求“在朝鲜的交战双方立即停止敌对行为,美国政府及其它各国政府立即撤出其朝鲜的军队”,从而创造条件使朝鲜人民自行解决国内事务。[6]随后苏联在外交上又有力配合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抗美援朝。1951年6月,当战争在三八线附近陷于僵局后,苏联及时建议交战双方“通过谈判,实现停火和停战”,这一重大外交行动,导致了开城谈判。在旷日持久的谈判阶段,苏联依然在外交和宣传上作出了不懈努力,配合了中朝人民的斗争。
    苏联还在物质上向浴血奋战的朝中两国提供了巨额援助。朝鲜长期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和奴役下,贫困弱小,北朝鲜政府成立只有不到两年时间,靠自身力量根本无法支撑一场国际性战争,中国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乱洗劫,一穷二白,新中国刚刚建立,要与超级大国美国进行一场现代化战争,自身亦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巨大困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的聂荣臻写到:“像抗美援朝战争这样巨大的消耗,靠我们国内生产的弹药无论如何是供不应求的。虽然我们采取了大力增加军工生产,翻修美、日式炮弹等措施,但仍然大约只能满足需要量的百分之十左右。”[7](P757)当时唯一可能并愿意向中朝两国提供武器弹药的国家只有苏联。朝鲜人民军武器弹药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也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聂荣臻回忆说:“从1950年以来,我们共向苏联借了56亿旧卢布(约合13.4亿美元),主要用到了朝鲜战场上。当时为了换装,我们从苏联买了一百个师的装备。”[7](P758)
    但是,苏联在道义上和物质上支援中朝两国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血战的同时,军事上则采取了不卷入政策。战争之初,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挥师南下,一路势如破竹,9月初,韩国军和美军败退釜山一隅作困兽之斗,在这一最有利的时机,苏军没有出动。美军仁川登陆后,战局逆转,10月,韩国军和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北上,北朝鲜面临亡国灾难,最需要苏联参战而苏联也最有理由参战的时候,苏联依然按兵不动,直至板门店停战协定签订。
    由以上事实不难看出,苏联对朝鲜战争采取了间接卷入政策,即在道义上和物质上支援中朝,而在军事上不卷入,力图使战争地方化。作为中朝两国近邻,作为实力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道义上和物质上援助中朝两国,顺理成章,责无旁贷,那么苏联为什么要在这场历时三年之久的国际性战争中坚持军事不卷入呢?
    苏联在朝鲜接受日军投降并成为北朝鲜的占领国,支持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北朝鲜的独立和生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苏联没有参与安理会武装干涉朝鲜的决议,并指责其非法,当然对其不承担义务并有理由抵制;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南下,美国出兵干涉。韩国军和美军越过三八线北上,苏联当然有理由出兵。因此,苏联出兵并不存在道义上的障碍。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在朝鲜半岛并没有作战部队,但美军闻风渡海迅速出动。苏联在远东驻有重兵,与朝鲜半岛只有一河之隔,因之军事上也不存在准备不足的问题。
    当然,苏联担心与美国迎头相撞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任何国家对此都不得不谨慎从事。但当时美国不仅无意而且根本没有做好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二战之后,美国当局在强大的压力下,实行了大规模的裁军复员,1950年春夏,美军由二战时的上千万大军已减至150万。美国用于朝鲜战场的兵力,绝大部分是驻守日本的占领军,驻日美军已抽调一空,本土的战略后备队只剩下一个八十二空降师,侵朝兵力仍然捉襟见肘。而美国对于历次世界大战总是老谋深算,慎之又慎。这一切,苏联方面无疑洞若观火。苏联出兵朝鲜,侵朝美军势将处于异常不利的困境,如果苏联惧怕出兵朝鲜与美军交锋,美国更应害怕在朝鲜半岛与苏军厮杀。因之,一个“怕”字,并不能成为苏联按兵不动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苏联应该出兵,不应仅限于从道义上和物质上援助北朝鲜。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中国同是朝鲜的邻邦,比中国拥有更大的实力,更应承担与自身地位和力量相符的重任。苏联拒不出兵,其主要原因在于这符合苏联自身的最大利益,不出兵比出兵对自身更为有利。战争之初,朝鲜人民军捷报频传、苏联可以不出兵,美军仁川登陆战局逆转后,由于预知中国必然出兵,苏联仍可按兵不动,凭藉朝中军队的血战,苏联同样可以达到打击削弱美国的战略目标;军事上不卷入既可免于流血牺牲,保存苏军实力,又可免于承担任何重大风险;同时这样可以致力于国内建设,外交上处于主动地位,在国际舆论上还可以博得热爱和平的美名;此外,苏联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东欧局势尚不稳定,而朝鲜半岛涉及苏联的安全利益较小,苏朝边界仅十英里而已。
    苏联道义和物质上支援朝中两国与苏联自身的利益也是一致的。道义上的声援,既无需付出实际牺牲,又无需冒任何国际风险。物质上的援助是中朝两国军队能够坚持与美军血战的一个前提,苏联政府若不付这一必要代价,北朝鲜一旦沦陷,苏联在北朝鲜的努力势必前功尽弃,也将是苏联在冷战中的一次重大挫败,这不仅有悖于苏联的战略利益,而且会严重降低苏联的国际影响,使之难以向社会主义各国交代。因之,苏联在道义和物质上支援朝中两国,与其军事上不卷入并不矛盾,都符合苏联的战略需要,同受其自身利益的驱使。
    还有必要说明,苏联在战争中并没有为中国分担一分一毫的战费。苏联的援助,其方式是向中国提供贷款,然后中国用这些贷款购买苏联的武器弹药,并非无偿,而是有偿有息,这些债务中国后来在最困难的年月都连本带息悉数还给了苏联。苏联的援助不仅如此,态度也远非慷慨,质量也远非先进。曾率团赴苏商谈向中国抗美援朝提供物资援助的徐向前证实:苏联“对支援中国武器装备、缩手缩脚。谈妥的定货,运回一些来,多是些旧家伙,拿到朝鲜战场上,有些枪栓拉不开,简直没法用。”[8]苏联援助中国抗美援朝的这些做法与中国对北朝鲜的援助形成了鲜明对照。中国尽管自身十分困难,出兵抗美援朝,仍向北朝鲜提供了大量物质援助。1953年11月,鉴于北朝鲜的困难,中国政府决定:“将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12月31日中国援助朝鲜的一切物质和费用,无偿地赠给朝鲜政府,并再拨人民币八万亿元无偿地赠给朝鲜政府,作为恢复其国民经济之费用”。[9]
    此外,还应指出,苏联当局朝鲜战争期间外交上对中国也不够光明正大,关键时刻甚至不守诺言,背信弃义。朝鲜战局逆转后,为援救北朝鲜,中苏两国商定共同出兵,斯大林答应派出空军,空中由苏联负责,地面作战由中国承担。1950年10月初,中共中央据此任命彭德怀元帅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命志愿军向朝鲜境内迅速出动,并将这些情况向莫斯科作了通报。但不到两天,苏联当局就通知中国政府:原商定苏联方面出动空军之事,由于没有做好准备,暂不出动。救兵如救火,中国已下令数十万大军出动,苏联却单方面改变协议,而中国当时还没有空军,这不能不使中国领导感到震惊。其后周恩来总理飞赴莫斯科与斯大林面谈,作出了巨大努力,苏联当局仍然态度暧昧、含糊其词。后来苏联只派了一部分空军和高炮部队,驻在后方担任掩护任务。因此,美军在战争中一直掌握着制空权。由于敌机狂轰滥炸,志愿军数十万大军白天无法作战,后勤供应异常困难,前线的大部队经常不得不在冰天雪地忍饥挨饿,连志愿军总部的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苏联的背信弃义使中朝军队付出了沉重的牺牲,严重影响了朝鲜战局的进程。麦克阿瑟之后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写到:“我们在北朝鲜上空几乎未遭抵抗,而且,除地面火力外,我们可以不受阻碍地攻击敌补给线。在头一年,敌人甚至连防空火力还击也没有。因此,我们确实摧毁了敌人许多沿途运送的装备和补给物资,而且勿庸置疑,使敌人遭到沉重的打击,在生命财产上付出了高昂代价”,否则,美军“在朝鲜战争的情况会悲惨得多”[3](P91)。朝鲜人民军副总司令南日将军曾当着美韩谈判代表的面指出:“你们的地面部队能够在现位置支撑一时,全靠海空军的狂轰滥炸,否则,早就无影无踪了。”[10]苏联当局不仅不出兵,1951年初中国参战之后,还向美国发出信号:苏联不会在朝鲜打仗。“苏联驻东京代表团联络主任对美国代表讲,苏联没有军事人员在朝鲜作战,今后也不会有。”[11]试图乘机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关系。
    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中承担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证实:“仅从志愿军来说,到停战为止,前后入朝转换参战的有步兵27个军和1个师,有航空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公安部队共40多个师,还有大批铁路员工和民工,共100多万人。在战争中光荣负伤和英勇牺牲的就有36万人。其中在战场上献身的军级干部3人,师级干部10多人,团级干部近200人。”[12]中国人民不仅承受了巨大的生命牺牲,而且还承担了巨大的战争费用。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讲:1951年我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费用和国内建设的费用大体相等,一半一半”。[13]与国内建设开支相当,多么浩大的战争消耗!但是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之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苏联作出了多大牺牲,付出了多少代价呢?
    其实,在苏联领导内部,对于苏联当局的朝鲜政策也有不同看法。当时身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赫鲁晓夫事后写到:“斯大林要为北朝鲜人所处的危机局势负一部分责任。我感到费解的是,为什么当金日成准备进军的时候,斯大林召回了在北朝鲜师团里作为咨询人员帮助建设军队的所有苏联顾问。关于这件事,我问过斯大林,他不耐烦地回答我:‘我们的顾问继续呆在那里太危险了,他们可能会被俘,我们不想留下证据被人家指控我们参加了这一事件。这是金日成的事’。所以,我们的顾问被召回了”。[2](P534)美军仁川登陆后,赫鲁晓夫向斯大林建议,派远东军区司令马利诺夫斯基赴朝帮助抵抗,但斯大林对这一建议“表现出极大的反感”。赫鲁晓夫写道:“这使我感到吃惊。难道斯大林没有向金日成祝福吗?难道我们没有给金日成武器吗?难道我们不是站在金日成一边吗?没有我们的帮助,他是不能稳操胜算的。但是我们的帮助仅是提供武器”。[2](P535)显而易见,赫鲁晓夫对苏联当局的朝鲜政策感到迷惑不解和愤愤不平。其实,就是斯大林,有时也不掩饰苏联政策的自私。1952年4月,斯大林对印度驻苏大使拉达克里希南说,“苏联只关心自身的安全和在建立一条由对苏联友好国家组成的缓冲带”。印度大使后来把这句话转告了美国驻印大使馆临时代办。[14]
    由以上事实和分析不难看出,苏联当局对朝鲜战争的政策是自私的,又是极其现实的。在这里,苏联自身利益至上,先于意识形态原则,外交决策完全服从国家现实利益。
    三
    朝鲜战争是在苏美冷战、两大阵营对抗的国际大气候下发生进行的,苏联虽然置身战火之外,坐山观战,但其存在和政策对这场战争依然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作为一个实力强大的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的客观存在,既是朝中两国人民的强大后盾,也是限制美国扩大战争,从而使朝鲜战争地方化的重大因素。美国当局曾多次考虑要把战火引向中国,最大的顾虑和最大的障碍正是苏联。苏联在道义上的大力声援,减轻了朝中两国所面临的国际压力,改善了朝中两国所处于的孤立和不利的国际环境,鼓舞了朝中军队士气;苏联在物质上的巨大援助,改进和弥补了朝中军队武器装备的陈旧落后和严重不足,使朝中军队能够坚持与超级大国美国在战场上进行长达三年之久的较量。中朝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苏联人民这些宝贵的支持和援助。然而还必须指出,苏联当局的朝鲜政策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美国悍然出兵朝鲜,使北朝鲜和远东的和平都面临着严峻的局面,但是苏联当局却回避了自己应该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军事上采取了消极的不卷入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支配下,美军仁川登陆后,苏联当局坐视不救,攻入南朝鲜的人民军几乎全军覆没;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美国地面部队悍然越过三八线北进,直抵鸭绿江边,北朝鲜岌岌可危,中国不得不冒巨大的风险,出兵抗美援朝;这一政策使美国始终垄断了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中国人民志愿军则不得不承受惨重的伤亡;这一政策还严重影响了战争的结局,事实上美国在远东的战略支柱是日本,为保卫这一首要目标,美国有关部门当时已拟订了苏联出兵后在朝美军将撤往日本的计划。李奇微证实:“我相信,在此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会完全赞同撤离朝鲜。事实上,即使我不这样做,政府也会命令我这样做的。通过与海军和空军的协商,陆军参谋机构已拟就一份应付这些紧急情况的计划草案。一旦经我同意,该计划便会以统一的代号迅速下达部队,付诸实施”。[3](P139)
    朝鲜战争是二战之后第一场规模巨大的国际性战争,又是两大阵营对抗的一个高峰,不仅后果十分严重,对国际关系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交战国除中朝两国外,在联合国名义下追随美国参战的就有15个国家,双方的军队最多时都达到了百万之众。这场重兵云集的战争,始终局限于朝鲜半岛,长达三年的战火洗劫,使这个狭小的半岛化为一片焦土,死于战乱的居民达十分之一,受伤者更不计其数,而分裂却进一步固定化,统一则更加遥遥无望;在北朝鲜面临生死存亡之时,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之际,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保卫了北朝鲜的独立和主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和影响,但是中国人民却承受了巨大的困难,付出了异常高昂的代价;美国是使朝鲜内战演变为国际性战争的元凶,除挽救了韩国政权的灭亡并长期在此驻扎重兵,背上一个沉重包袱外,一无所获,军事上、政治上均遭到严重的打击和削弱;追随美国参战的国家,除遭受生命伤亡外,也捞赚甚微。不仅如此,朝鲜战争还是国际关系演变中的一场灾难,加剧了冷战,特别是严重恶化了远东的局势。但是从这场灾难中受惠的仍有几例。日本作为战争中美军的战略支柱和后勤基地,经济上和政治上皆受益匪浅;台湾政权在战争爆发后重新受到美国的器重和保护,1954年,美国进而与之缔结了针对新中国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然而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苏联。首先,朝鲜战争使苏联也面临严峻局面,但是苏联在没有付出任何实质性代价的情况下,不仅避免了与美国直接交锋,摆脱了这场危机,维护了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利用这场战争,达到了打击削弱争霸对手美国的目的。其次,这场战争使中美仇视加深,敌对加剧,美国不仅进占台湾海峡,而且由此加强了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和包围。中国不得不继续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再次,由于战争的摧残和战后美军长期驻扎南朝鲜,北朝鲜不得不继续依赖苏联。此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战略重点东移,转向亚洲,打击中国,由此也减轻了苏联在欧洲承受的压力。
    收稿日期:2003-02-15


【参考文献】
    [1]琼斯,等.国际事务概览·1942—1946年的远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452.
    [2]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3]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
    [4]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M].北京:三联书店,1974.402.
    [5]麦克阿瑟回忆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228.
    [6]朝鲜问题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208.
    [7]聂荣臻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
    [8]徐向前.历史的回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805.
    [9]卫林,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大事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27.
    [10]韩国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朝鲜战争(第5卷)[M].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7.2.
    [11]ThedigesttelegramoftheAmericanstatecouncil,January2,1951.
    [12]杜平.在志愿军总部[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659.
    [13]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66.
    [14]ThedigesttelegramoftheAmericanstatecouncil,April8,1952.^

返回2003年08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