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起源探析
王艳雯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2年12期
【原文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新乡)2002年05期第65~67页
【英文标题】The Analysis of Origin of the Islamic Fundamentalism
WANG Yan-wen
Henan Education Institute,Zhengzhou 450003,China
【作者简介】河南教育学院 历史系,河南 郑州 450003
【关 键 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起源/中东各国Islam/slamic fundamentalism/origin/the Mid dle East countries
中图分类号:K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02)05-0065-03
伊斯兰复兴运动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已逐渐成为当前中东问题与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 较热门课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伊斯兰复兴运动和原教旨主义的性质、发展趋势及作 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鉴于伊斯兰运动对目前国际关系演变的影响和以往国内中 东研究中宗教比较薄弱的状况,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颇具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我们以 为,要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这一复杂的国际现象做出恰当的估价,首先应当析出其产生 的基础和根源,从已发表和出版的著述看,应当说还没有较为全面和圆满的答案。
尽管在伊斯兰教历史上,伊斯兰复兴运动周而复始地出现,但作为伊斯兰复兴运动中 的一种政治力量和社会思潮,原教旨主义是本世纪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当代伊斯兰原教 旨主义的出现,一般说来,始于1979年伊朗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伊朗的“伊 斯兰革命”取得成功后,在伊朗建立了神权政体,它为原教旨主义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模 式。[1]90年代以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出现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向。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的出现与发展决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历史根源。
一、中东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挫折使伊斯兰复兴主义全面兴起
作为伊斯兰复兴运动中极端思想导致而出现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中东社会变迁中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不协调和失衡的结果。
中东地区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了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渡,二战后,随着一系列民族国 家的诞生,各国以民族化、现代化为基点,力图从根本上改变以农牧业为主体的社会经 济结构,使这一进程达到了高潮,但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就穆斯林国家的现代化过程看,它们面临的任务是异常艰巨的。除了要克服一 般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外,还要处理好在方方面面影响巨大的伊斯 兰教与外来现代化的关系。同时,由于战后东西方霸权主义及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存 在,穆斯林国家还面临着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现实课题。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同 时面临着在社会经济发展上要向西方看齐,接受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而在现实政治斗争 中又要以反西方,排拒西方文化、殖民侵略为任务。
其次,在选择现代化道路时,有相当一部分中东国家仿效、照搬强国经验,盲目而不 切合本国实际。在中东地区一度十分流行各种“世俗”和“外来”的政治思想,如阿拉 伯民族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社会主义以及西方的自由主义等,其中最典型的是 巴列维国王在伊朗推行“西方化”和纳赛尔总统在埃及实施“伊斯兰社会主义”。但结 果由于都未能很好解决各国的社会问题,也未能实现阿拉伯世界的团结和统一,因此巴 列维国王“西方化”以破产告终,纳赛尔总统的“伊斯兰社会主义”亦陷入困境。
再次,在这些以伊斯兰文化为民族主体文化的国家,伊斯兰教历来是国家社会经济生 活的精神主宰。与此相适应,伊斯兰教的教职人员(伊玛目、乌里玛、毛拉、阿訇等)也 构成一支休戚相关的利益集团,现代化进程对传统宗教集团的冲击再加上伊斯兰文化强 烈的唯我意识,使其成为现代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最后,伊斯兰国家向现代化的转变,大多是由当政的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推行,而不是 出自社会内在的自发进程。一方面,现代化的推行和急剧的社会变化使传统的社会结构 发生裂变,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但是另一方面,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社会结构 、价值观念并未形成,因而缺乏一种强大的支持和内在的驱动。事实上,伊斯兰世界尚 未从根本上做好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心理准备。[2](P610—613)
二、原教旨主义对本土传统文化和宗教价值观的高扬在伊斯兰世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进入90年代以来,原教旨主义组织发展势头猛、波及面广,并出现国际化趋势的情况 表明,其在伊斯兰世界和穆斯林群众中有很强的效应,有非常广泛的生长、发育的土壤 和基础。
首先,伊斯兰教作为中东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精神旗帜,具有最广泛的凝聚力和最高的 权威。就中东地区而言,伊斯兰教在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是宗教权威,而且也是阿拉伯国家世俗性权威的源泉。这些国家或是把伊斯兰教 奉为国教,或是把《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义视为指导社会政治生活的国家法律。而且, 伊斯兰教曾作为反帝的旗帜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既有参与政治的理论内容,又有涉足 政坛的历史传统,这便为原教旨主义在政治活动中大打“宗教牌”提供了起码的培养基 因。[3]
其次,伊斯兰复兴运动在中东地区有历史传统,是一种周期性的出现。从伊斯兰教历 史看,求本溯源、复归传统的思想倾向,可以说是古已有之,每当社会出现信仰松弛、 道德沦丧、消极腐败时,就会兴起宗教复兴思潮或运动。20世纪70年代以后,伊斯兰复 兴运动狂飙突起,并出现了多种表现形式,大体上有民众的伊斯兰主义、官方的伊斯兰 主义和作为各伊斯兰国家政治反对派的伊斯兰主义即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第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自产生之初便有着浓厚的摆脱异族统治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 主义情结,把矛头直指西方。1979年霍梅尼建立的“真正的伊斯兰国家”的一个主要特 征便是“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伊朗事务”,他强调,伊朗必须“对西方关上大门,只 要西方有空子可钻,你就永远不会取得独立”。[4]原教旨主义敢于向在世界格局中位 居主导的西方世界奋起反抗,其所包含的反殖反霸、捍卫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的精神在 穆斯林世界颇有口碑。
第四,中东各国政府并不都把原教旨主义视为敌对者,从实际情况看,只要原教旨主 义的活动不直接挑起或造成所在国社会的剧烈动荡,不直接威胁到所在国当权者的统治 ,中东各国的统治者就不采取严厉、限制措施。中东国家的一些原教旨主义组织和政党 之所以能够逐步趋向于“合法”存在,就同中东国家对原教旨主义的政策有很大关系。 例如,埃及允许原教旨主义组织合法存在的前提就是非暴力和不能直接干预政治;在沙 特,除非形势迫不得已,王室更倾向通过妥协、调和的方式来缓解同原教旨主义者的冲 突。[5]
三、伊斯兰文明受到西方文明冲击从而产生对立冲突的结果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从“挑战与应战”这一独特视角揭示了文明的起源、发展与 衰落。他认为,产生文明的环境不是安逸的,而是各种各样的困难环境;这种困难环境 对生活于其中的那部分人类构成了一种挑战,为了奋起应付这种挑战,人类表现出空前 的努力,于是一种文明就在这“挑战与应战”的过程中产生了。[6]从某种程度上讲,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作为一种非常独特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运动,也是一种新 的文明现象。它是在当代阿拉伯世界重重危机的背景下兴起、壮大的,是伊斯兰教世界 对面临的内忧外患做出的一种应战性反应。
近现代以来,伊斯兰世界始终未能彻底摆脱西方殖民侵略的沉重枷锁,西方文化和各 种世俗意识形态的泛滥更使穆斯林深切感到伊斯兰教和传统文化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 和挑战,而包括阿拉伯民族主义在内的种种“舶来品”根本无法与日益强大的外来势力 与文化相抗衡。在这种情况下,穆斯林国家只有回归传统、回归宗教去寻求解决办法, 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民族主体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及本身具有的强烈的政治参与功能,成 为最佳选择。原教旨主义的突出特征即是坚持伊斯兰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和反西方立场, 并把这种宗教—政治信念付诸行动。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从文化对立的角度强调了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对立是伊斯兰 复兴运动和激进思想产生的前提。他认为,目前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 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着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差异界线将成为未来的战 线。他认为,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已经持续1300年了。本世纪一度出现西 方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但二战后,西方开始退却,阿拉伯民族主义首先兴起,接着是伊 斯兰原教旨主义。冷战结束以来,两大文明绵延几个世纪的冲突可能会更加激烈。[7]
四、中东和平进程迟滞不前的产物
首先,半个世纪的阿以冲突和以色列的恃强凌弱,使伊斯兰世界面临严峻的挑战,这 是激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直接原因。1947年,美国操纵联合国做出“巴勒斯坦分治决 议”,过分偏袒以色列,严重侵犯了阿拉伯人的合法主权,由此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中东 战争。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冲突中,以色列实力迅速膨胀,占领了包括圣城耶 路撒冷在内大片阿拉伯领土,18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面临严峻挑战的伊斯兰世界, 在试图以武力驱逐以色列的努力变成泡影后,古老、神圣的伊斯兰教就成了反对以色列 的有力武器。正是由于“阿拉伯国家的地位低下与军事上成功的以色列形成鲜明对比, 对此所导致的耻辱感难以消除”,直接导致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崛起。[8]
其次,中东和谈作为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谈判,其不公正和不公平使众多的阿拉伯人 希望使用另一种方式和手段,发泄不满,打击对手,这导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空前泛滥 。阿拉伯各国在反以斗争中,一再受挫,被迫接受了既定事实,走到谈判桌前。然而,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以色列占据主导地位的谈判,从1991年马德里和会开始,谈判是否 有所进展和取得成果,几乎全要看以色列领导人的态度。中东和平进程历经数年迟滞不 前和反复无常,使阿拉伯人对未来失去信心,而面对强大的对手却又无可奈何,于是他 们转向伊斯兰信仰中去寻找精神武器,激进的原教旨主义为阿拉伯人提供了发泄愤懑不 满情绪的用武之地。
五、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扩张导致了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激进主义潮流
冷战时期,在中东地区,美国长期支持以色列推行扩张主义,对阿拉伯国家进行侵略 。而苏联则推行霸权主义,企图通过这一地区实现南下梦想。由于东西方的对抗,造成 了阿拉伯世界的分裂。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中东势力 与影响急剧增长,它凭借在中东事务的主导地位构筑所谓“中东新秩序”。
美国的所作所为在更大程度上刺激了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识和穆斯林固有的抵制“异教 徒”的宗教情绪。特别是诸如苏丹、也门、巴勒斯坦国等这些在海湾战争期间曾站在伊 拉克一边的中东穷国在战后的困难处境导致它们更加仇视美国和西方集团,并使久已存 在的各种愤懑因素相互作用汇集从而使中东伊斯兰潮重新抬头,并以一种激进形式迸发 出来。[9]因此,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是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导致 伊斯兰国家政治和经济矛盾激化的产物,尤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东穆斯林社会对海 湾战争后不断增长的西方利益和美国霸权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反抗。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2年12期
【原文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新乡)2002年05期第65~67页
【英文标题】The Analysis of Origin of the Islamic Fundamentalism
WANG Yan-wen
Henan Education Institute,Zhengzhou 450003,China
【作者简介】河南教育学院 历史系,河南 郑州 450003
【内容提要】 | 对当前国际局势影响巨大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其出现与发展决非偶然,而是有着深 刻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根源。中东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挫折使伊斯兰复兴主义 全面兴起;原教旨主义对本土传统文化和宗教价值观的高扬在伊斯兰世界有广泛的群众 基础;同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也是伊斯兰文明受到西方文明冲击从而产生对立 冲突的结果和中东和平进程迟滞不前的产物;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扩张导致了反抗 外来压迫的民族激进主义潮流。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slamic Fundamentalism which has a g reat effect on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s not by accident.It has a profound origin of politics,economic and historical.The frustr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Middle East countries in the moving forward to modernization make Islami c entire. |
伊斯兰复兴运动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已逐渐成为当前中东问题与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 较热门课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伊斯兰复兴运动和原教旨主义的性质、发展趋势及作 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鉴于伊斯兰运动对目前国际关系演变的影响和以往国内中 东研究中宗教比较薄弱的状况,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颇具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我们以 为,要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这一复杂的国际现象做出恰当的估价,首先应当析出其产生 的基础和根源,从已发表和出版的著述看,应当说还没有较为全面和圆满的答案。
尽管在伊斯兰教历史上,伊斯兰复兴运动周而复始地出现,但作为伊斯兰复兴运动中 的一种政治力量和社会思潮,原教旨主义是本世纪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当代伊斯兰原教 旨主义的出现,一般说来,始于1979年伊朗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伊朗的“伊 斯兰革命”取得成功后,在伊朗建立了神权政体,它为原教旨主义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模 式。[1]90年代以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出现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向。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的出现与发展决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历史根源。
一、中东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挫折使伊斯兰复兴主义全面兴起
作为伊斯兰复兴运动中极端思想导致而出现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中东社会变迁中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不协调和失衡的结果。
中东地区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了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渡,二战后,随着一系列民族国 家的诞生,各国以民族化、现代化为基点,力图从根本上改变以农牧业为主体的社会经 济结构,使这一进程达到了高潮,但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就穆斯林国家的现代化过程看,它们面临的任务是异常艰巨的。除了要克服一 般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外,还要处理好在方方面面影响巨大的伊斯 兰教与外来现代化的关系。同时,由于战后东西方霸权主义及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存 在,穆斯林国家还面临着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现实课题。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同 时面临着在社会经济发展上要向西方看齐,接受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而在现实政治斗争 中又要以反西方,排拒西方文化、殖民侵略为任务。
其次,在选择现代化道路时,有相当一部分中东国家仿效、照搬强国经验,盲目而不 切合本国实际。在中东地区一度十分流行各种“世俗”和“外来”的政治思想,如阿拉 伯民族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社会主义以及西方的自由主义等,其中最典型的是 巴列维国王在伊朗推行“西方化”和纳赛尔总统在埃及实施“伊斯兰社会主义”。但结 果由于都未能很好解决各国的社会问题,也未能实现阿拉伯世界的团结和统一,因此巴 列维国王“西方化”以破产告终,纳赛尔总统的“伊斯兰社会主义”亦陷入困境。
再次,在这些以伊斯兰文化为民族主体文化的国家,伊斯兰教历来是国家社会经济生 活的精神主宰。与此相适应,伊斯兰教的教职人员(伊玛目、乌里玛、毛拉、阿訇等)也 构成一支休戚相关的利益集团,现代化进程对传统宗教集团的冲击再加上伊斯兰文化强 烈的唯我意识,使其成为现代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最后,伊斯兰国家向现代化的转变,大多是由当政的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推行,而不是 出自社会内在的自发进程。一方面,现代化的推行和急剧的社会变化使传统的社会结构 发生裂变,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但是另一方面,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社会结构 、价值观念并未形成,因而缺乏一种强大的支持和内在的驱动。事实上,伊斯兰世界尚 未从根本上做好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心理准备。[2](P610—613)
二、原教旨主义对本土传统文化和宗教价值观的高扬在伊斯兰世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进入90年代以来,原教旨主义组织发展势头猛、波及面广,并出现国际化趋势的情况 表明,其在伊斯兰世界和穆斯林群众中有很强的效应,有非常广泛的生长、发育的土壤 和基础。
首先,伊斯兰教作为中东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精神旗帜,具有最广泛的凝聚力和最高的 权威。就中东地区而言,伊斯兰教在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是宗教权威,而且也是阿拉伯国家世俗性权威的源泉。这些国家或是把伊斯兰教 奉为国教,或是把《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义视为指导社会政治生活的国家法律。而且, 伊斯兰教曾作为反帝的旗帜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既有参与政治的理论内容,又有涉足 政坛的历史传统,这便为原教旨主义在政治活动中大打“宗教牌”提供了起码的培养基 因。[3]
其次,伊斯兰复兴运动在中东地区有历史传统,是一种周期性的出现。从伊斯兰教历 史看,求本溯源、复归传统的思想倾向,可以说是古已有之,每当社会出现信仰松弛、 道德沦丧、消极腐败时,就会兴起宗教复兴思潮或运动。20世纪70年代以后,伊斯兰复 兴运动狂飙突起,并出现了多种表现形式,大体上有民众的伊斯兰主义、官方的伊斯兰 主义和作为各伊斯兰国家政治反对派的伊斯兰主义即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第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自产生之初便有着浓厚的摆脱异族统治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 主义情结,把矛头直指西方。1979年霍梅尼建立的“真正的伊斯兰国家”的一个主要特 征便是“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伊朗事务”,他强调,伊朗必须“对西方关上大门,只 要西方有空子可钻,你就永远不会取得独立”。[4]原教旨主义敢于向在世界格局中位 居主导的西方世界奋起反抗,其所包含的反殖反霸、捍卫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的精神在 穆斯林世界颇有口碑。
第四,中东各国政府并不都把原教旨主义视为敌对者,从实际情况看,只要原教旨主 义的活动不直接挑起或造成所在国社会的剧烈动荡,不直接威胁到所在国当权者的统治 ,中东各国的统治者就不采取严厉、限制措施。中东国家的一些原教旨主义组织和政党 之所以能够逐步趋向于“合法”存在,就同中东国家对原教旨主义的政策有很大关系。 例如,埃及允许原教旨主义组织合法存在的前提就是非暴力和不能直接干预政治;在沙 特,除非形势迫不得已,王室更倾向通过妥协、调和的方式来缓解同原教旨主义者的冲 突。[5]
三、伊斯兰文明受到西方文明冲击从而产生对立冲突的结果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从“挑战与应战”这一独特视角揭示了文明的起源、发展与 衰落。他认为,产生文明的环境不是安逸的,而是各种各样的困难环境;这种困难环境 对生活于其中的那部分人类构成了一种挑战,为了奋起应付这种挑战,人类表现出空前 的努力,于是一种文明就在这“挑战与应战”的过程中产生了。[6]从某种程度上讲,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作为一种非常独特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运动,也是一种新 的文明现象。它是在当代阿拉伯世界重重危机的背景下兴起、壮大的,是伊斯兰教世界 对面临的内忧外患做出的一种应战性反应。
近现代以来,伊斯兰世界始终未能彻底摆脱西方殖民侵略的沉重枷锁,西方文化和各 种世俗意识形态的泛滥更使穆斯林深切感到伊斯兰教和传统文化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 和挑战,而包括阿拉伯民族主义在内的种种“舶来品”根本无法与日益强大的外来势力 与文化相抗衡。在这种情况下,穆斯林国家只有回归传统、回归宗教去寻求解决办法, 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民族主体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及本身具有的强烈的政治参与功能,成 为最佳选择。原教旨主义的突出特征即是坚持伊斯兰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和反西方立场, 并把这种宗教—政治信念付诸行动。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从文化对立的角度强调了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对立是伊斯兰 复兴运动和激进思想产生的前提。他认为,目前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 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着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差异界线将成为未来的战 线。他认为,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已经持续1300年了。本世纪一度出现西 方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但二战后,西方开始退却,阿拉伯民族主义首先兴起,接着是伊 斯兰原教旨主义。冷战结束以来,两大文明绵延几个世纪的冲突可能会更加激烈。[7]
四、中东和平进程迟滞不前的产物
首先,半个世纪的阿以冲突和以色列的恃强凌弱,使伊斯兰世界面临严峻的挑战,这 是激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直接原因。1947年,美国操纵联合国做出“巴勒斯坦分治决 议”,过分偏袒以色列,严重侵犯了阿拉伯人的合法主权,由此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中东 战争。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冲突中,以色列实力迅速膨胀,占领了包括圣城耶 路撒冷在内大片阿拉伯领土,18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面临严峻挑战的伊斯兰世界, 在试图以武力驱逐以色列的努力变成泡影后,古老、神圣的伊斯兰教就成了反对以色列 的有力武器。正是由于“阿拉伯国家的地位低下与军事上成功的以色列形成鲜明对比, 对此所导致的耻辱感难以消除”,直接导致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崛起。[8]
其次,中东和谈作为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谈判,其不公正和不公平使众多的阿拉伯人 希望使用另一种方式和手段,发泄不满,打击对手,这导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空前泛滥 。阿拉伯各国在反以斗争中,一再受挫,被迫接受了既定事实,走到谈判桌前。然而,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以色列占据主导地位的谈判,从1991年马德里和会开始,谈判是否 有所进展和取得成果,几乎全要看以色列领导人的态度。中东和平进程历经数年迟滞不 前和反复无常,使阿拉伯人对未来失去信心,而面对强大的对手却又无可奈何,于是他 们转向伊斯兰信仰中去寻找精神武器,激进的原教旨主义为阿拉伯人提供了发泄愤懑不 满情绪的用武之地。
五、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扩张导致了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激进主义潮流
冷战时期,在中东地区,美国长期支持以色列推行扩张主义,对阿拉伯国家进行侵略 。而苏联则推行霸权主义,企图通过这一地区实现南下梦想。由于东西方的对抗,造成 了阿拉伯世界的分裂。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中东势力 与影响急剧增长,它凭借在中东事务的主导地位构筑所谓“中东新秩序”。
美国的所作所为在更大程度上刺激了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识和穆斯林固有的抵制“异教 徒”的宗教情绪。特别是诸如苏丹、也门、巴勒斯坦国等这些在海湾战争期间曾站在伊 拉克一边的中东穷国在战后的困难处境导致它们更加仇视美国和西方集团,并使久已存 在的各种愤懑因素相互作用汇集从而使中东伊斯兰潮重新抬头,并以一种激进形式迸发 出来。[9]因此,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是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导致 伊斯兰国家政治和经济矛盾激化的产物,尤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东穆斯林社会对海 湾战争后不断增长的西方利益和美国霸权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