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历史视野下的全球化与多样性”研讨会综述
王泰/刘越英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2年08期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2002年02期第122~124页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王泰、刘越英,分别为内蒙古民族大学历史系讲师,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副 教授。


    2001年8月10日—14日,由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华北分会主办,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 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联合承办的“历史视野下的全球化与多样化”专题学术讨论会在我国 北部边陲城市海拉尔召开,来自全国2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出版单位的40多名专 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到各种论文、材料等数十篇(部)。海拉尔市领导和呼 伦贝尔学院领导及政史系全体教师为会议所做的充分准备与周到服务保证了会议顺利召 开。
    会议在华北分会副会长、内蒙古民族大学姜桂石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吴伟副研究员 的轮流主持下进行。世界现代史研究会负责人南开大学张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宏毅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世安教授首先分别做了《述评全球化与世界历史》、《20世纪90 年代国际关系特点分析》、《全球化问题: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重点发言,拉开了 讨论会的序幕。与会代表从历史视野出发对会议主题畅所欲言,积极讨论了如下几个方 面的问题。
    第一,全球化的内涵、外延及性质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化”在国际社会科学领域被频繁讨论,但一直没有 形成统一的定义和概念,因此如何界定全球化概念以及全球化进程与其他历史进程的关 系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张象教授指出,全球化概念虽然众说纷纭,但都承认它是 一个新的历史进程,作为世界史工作者,尤其是世界当代史的研究者,我们有必要从历 史的源头去探求全球化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应依据马克思主义整体化理论关于生产力与 交换的分析从深层把握全球化,进一步挖掘马克思150多年前在《共产党宣言》里阐述 的“资本主义”与“全球统一市场”关系的深刻含义,从中寻求理解全球化的启示。他 还列举了从整体化到全球化的几个历史阶段。
    张宏毅教授也指出全球化并非是一种全新的现象。它首先是一个范围概念,即绝大多 数国家的经济被纳入世界大市场的范围之内;同时它又是一个程度概念,即世界上的主 要经济因素须具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的能力和条件。据此,可以认为以高科技为支 撑和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为前提才使经济全球化成为可能,而加速发展的跨国公司则成 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沈永兴研究员认为,全球化是指80年代开始的现象,有特定 的含义。它是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化和新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现象,它使世界 各地区、各国家都卷入了世界经济大循环的潮流之中,在经济发展中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其中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和桥梁。而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率先 为经济全球化准备了条件。全球化就是指经济全球化或者说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而不要 广泛地涉及到政治、文化等领域。全球化对政治、文化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但现在我 们还不能据此就泛泛而谈“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这在实践中没有出现,在 将来还要看情况发展而言。现在只能说是全球化进程的刚刚开始,还不能说完成。
    内蒙古民族大学姜桂石教授也认为,全球化有一个历史的酝酿过程,但现在所说的全 球化只是最近一二十年的历史进程,它是建立在国际垄断和高新技术基础上的,全球化 与整体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等同。每一个历史阶段总会有反映其时代特点的 概念,普遍的概念是该时代历史现实的反映,全球化可以说正是世纪之交国际经济发展 现实的反映。内蒙古民族大学姚大学副教授分析了全球化概念的混乱现象,界定它是一 个多维度的统一体,内涵丰富,应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几个方面;当前全球 化则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 展,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并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使人类经济 生活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实现全方位沟通、联系、融合与互动的客观历史进程。北京语言 文化大学李铁城教授介绍了联合国对全球化的论述,给大家以启发,联合国认为反全球 化现象不是反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它的负面影响。
    在讨论全球化与世界历史整体化发展及现代化的关系时,山东师大王玮教授认为,全 球化与整体化有联系,但不能简单地把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发展与全球性进程等同起来, 因为整体性的世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体已经形成;而全球化只是在战后随着资本主 义经济内部渗透、高科技发展下才出现的一种趋势。姚大学副教授和赤峰师专滕海健副 教授分析了全球化的各种作用,认为全球化与现代化是互动关系,全球化是现代化的必 然结果;同时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又推动全球化。
    第二,全球化与多样性及国际关系多极化
    全球化进程中当代国际关系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等问题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代表们一致认为,从历史上看政治、文化的多样性是永恒的,不论世界如何向“整体 化”、“全球化”、“现代化”等方向发展,只有多样性才有交流。
    李世安教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世纪之交全球化的时代特点,指出当今世界有两个趋 势:一方面是全球化、一体化;另一方面是区域化、碎片化。20世纪的最大特点和标志 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则要利用全球化为自己开辟道路。
    王玮教授联系时代特点,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化和碎裂化两个进程分析经济全球化 与政治多样化的联系,认为对此要有一个冷静的态度,全球化是趋势,多极化也是趋势 ,多极化是否一切都好也不尽然。王玮教授、河南师范大学赵文亮副教授都指出要看到 多极化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平衡,但不一定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
    张象教授指出,全球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绝对规律,不平衡的结果必然 是多极。国际上的“极”来源于各国综合国力的积累,而非口头上的宣传。因此,“极 ”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当前提倡多极化是针对美国的“单极化”,追求国际关 系民主化。从战略上提多极化也有利于国际政治斗争,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国际政治新秩 序。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李铁城教授以《全球化趋势下的联合国与中国外交》为总题目做了 重点发言,指出联合国虽不断受到美国伤害,但均非致命伤。那种认为联合国的地位与 作用被削弱的看法是不客观的。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全球性的组织。联合国正是这样的组 织。如果说经济全球化在战后初露端倪,到现在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那么联合国 正好是在这风雨50多年的历程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联合国舞台是各国平等对话解决全 球化问题的最好场所。
    谈到美国的作用时,代表们一致认为美国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全球化绝不是美国 化。吉林大学黄凤志副教授指出,现在仍是“单极多边”的世界格局,不仅要看到美国 强大的经济实力及其“新冷战”,而且要注意全球化进程中美国文化的影响。林和坤教 授主要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冷战思维”的表现和原因,指出在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对世界 经济多样性的影响:美国以冷战态度和方式对待那些“不顺从”的国家甚至与其发生公 开对抗,严重威胁世界和平,阻碍了世界经济多样性发展;美国有意制造困难阻止一些 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延缓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欧洲,在亚洲,美国又在很 大程度上阻碍了地区的一体化进程。美国确立独霸世界的单极体系的企图是难以得逞的 。
    第三,全球化的影响及一些个案研究
    关于全球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代表们指 出,全球化改变了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外围条件,而且也将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 化以及人们的社会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它都是一把 双刃剑。现阶段对发达国家是利多弊少,因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以其高科技的经济力挑 起的;但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发展给本国的就业、环保也带来问题和弊病。全球化对 发展中国家现在是弊多利少,但发展中国家也要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发展中国家可以利 用全球化大量吸引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本、管理经验等。当然对发展中国家还得具体分 析,尤其是那些最不发达的国家,现代化与开放度不够,如果政府不能有效控制,势必 会加剧两极分化。代表们还分析了在全球化进程中受益最大的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反 全球化浪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李锐副研究员以波兰近十年的经济转型为例认为,波兰巨变 与全球化存在某种不可分割的关系。波兰是东欧国家中私有化进程较为顺利的国家之一 ,在经历了休克疗法的困难期之后,经济发展较快,但20世纪末以来又出现贸易赤字、 国内GDP增长缓慢,这恰恰又是波兰没有很好利用全球化的结果。南开大学傅成双博士 重点介绍了战后加拿大开发西部省及其经济多样化运动,指出开发落后地区要注意环保 ,战略上则要提倡经济多样化道路。内蒙古民族大学王泰认为,中东伊斯兰国家在经济 全球化冲击下如履薄冰,它们既要以石油为支柱参与全球化进程,又要维护其伊斯兰特 性,近20年来的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与扩散实质是在构造一道防御全球化冲击的防波 堤。这是全球化与多样性在中东的体现。^



返回2002年08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