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治国方略
张建华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2年03期
【原文出处】《俄罗斯文艺》(京)2001年04期第68~71页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二位“大帝”之一,叶氏治下的34年是俄国专制 制度演变的重要时期,也是俄国在欧洲国际事务中影响最大的时期,同时也是俄国历史上综 合 国力最强的时期之一。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文治武功”和她的治国方略对俄国历史发展、对 以后的俄国最高统治者都有一定的影响,如当今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对这位女皇就极为推崇。
一、登上权坛的异国女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出生于普鲁士什切青的一个家境败落的贵族之家 ,她从小接受过较好的欧洲式教育,还曾随父母游历欧洲各城市,拜会各国宫廷和诸侯大公 ,童年的索菲娅·奥古斯特就立志成就一番大事业。1744年,索菲娅被俄国女皇伊丽莎白选 为俄国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妻子。激动无比的索菲娅立即在母亲的陪同下,经过长途旅行 来到彼得堡。为了做个称职的皇后,她努力学习俄语,并改信了东正教,取教名为叶卡捷琳 娜。但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一方面是有寻花问柳之癖的彼得三世经常做出不忠妻子之事 ,另一方面伊丽莎白女皇对异国来的未来皇后很不放心。因此,叶卡捷琳娜来到俄国后,相 当 长的一段时间是在痛苦、寂寞、紧张和忧郁中度过的。她更加勤奋地读书和学习治国之道, 更加殷勤地侍奉伊丽莎白女皇,同时大力在政界和军队中扶植自己的亲信。她曾在写给母亲 的信中说:“我无时没有书本,无处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欢乐。”1762年,彼得三世继任 皇位,但是这位智力平庸、行为狎琐、对俄国毫无感情的沙皇推行的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遭 致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叶卡捷琳娜利用这个机会,在宫廷禁卫军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24 日发动政变,推翻彼得三世的统治,于7月18日就任沙皇,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彼得一世的 妻子叶卡捷琳娜为一世)。为了防止彼得三世的势力东山再起,她命令手下杀死了彼得三 世,马克思曾经评价: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在踏过千百具尸体,其中包括自己的丈夫尸体后, 登上了俄国皇位的。
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文治武功”
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之时正值俄国历史上的动乱之秋。雄才大略的彼得一世去世后,俄国 就陷入了混乱时期(1725—1762年),37年间,俄国先后换了6个沙皇,造成国内政局不稳, 国内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对外政策方面,伊丽莎白女皇和彼得三世都采取了亲 普鲁士的政策,导致俄国在欧洲的极度孤立。在这样的背景下,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政治、经 济 和对外政策等方面都做了重大的调整。
大力强化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和贵族特权,稳定国内局势。彼得一世时期建立的枢密 院已经成为贵族干政的堡垒,叶卡捷琳娜二世于1763年12月颁布法令,把枢密院分为6个院 ,自己直接主持三个强力院——陆军院、海军院和外交院,设立直接向她负责的总检察官一 职 ,由总检察官代沙皇监督和处理枢密院的事务。1775年11月颁布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的法 令,取消原来的三级(省、州、县)管理体制,代之以二级(省、县)管理体制,全国设50个行 省,省长及副省长由沙皇直接任命。省、县设议会,议员均由贵族代表担任。贵族代表有权 向省长,直至沙皇提出自己的要求。为防止省长专权和拥兵自重,由沙皇任命若干总督, 管辖二至三个省。总督既是地方驻军的最高长官,又是地方的行政长官,他同时又是中央枢 密 院的成员。改革的结果是极大地强化了沙皇个人的独裁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制,使沙皇能 够通过枢密院、各院、省长、省议会更直接有力地控制中央和地方。
叶卡捷琳娜二世深知自己统治的社会基础是贵族、农奴主,因此她尽量在政治和经济方面 满足贵族和农奴主的要求。特颁布了《俄国贵族权利、自由和特权诏书》,从法律上确定了 贵 族是俄国的特权阶层,这个阶层不承担任何国家义务,除去图谋反对沙皇的罪名之外,不受 任何法律限制和处罚。这一政策得到贵族们的欢迎,叶卡捷琳娜二世因此被尊称为“贵族女 皇”,她执政的34年被称为贵族专政的黄金时代。
叶卡捷琳娜二世还注意扶植新兴的社会力量——工商业资产阶级,赐予尚在成长中的这一 阶层较高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以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她颁布《俄罗斯帝国城市权利和 利益诏书》,赐予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免受体罚、免服兵役和免交人丁税等特权,城市实行自 治,城市的官员和议员在资产阶级中选举产生。
对待国内人民的反抗及农民起义,叶卡捷琳娜二世坚持镇压。叶卡捷琳娜二世国内阶级矛 盾十分尖锐,在她的任期内爆发了200多起农民暴动。1773年,爆发了俄国历史上最大的农 民(哥萨克)起义——普加乔夫起义,但最终都被沙皇政府残酷地镇压下去了。
在大力发展农奴制经济的基础上,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农奴制经济的发展在俄国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相对于封建割据式的经济形态,农奴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促进多 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起到了进步作用。因此,到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的 18 世纪下半期,尽管农奴制经济的一些弊端已经显现,但是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依然是主 要的,而且农奴制经济的发展也正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达到了顶峰。可贵的是,在农 奴制经济处于顶峰时期,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明智地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她 颁布法令,宣布工商业自由,取消对贸易的限制,鼓励向国外出口俄国的农副产品。在叶卡 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俄国的工商业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俄国的手工工场的开工数目从17 62年的984家增加到1796年的3161家。俄国的生铁产量从1760年的6万吨增加到1800年的16万 吨。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增强了俄国的国力,而且提高了俄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 苏联著名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评价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创了一个光辉的朝代”。
大力发展俄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俄国的国民素质。18世纪初彼得一世进行了以西化为 特点的全面改革,叶卡捷琳娜二世继承了这一做法,并且采取了许多具体的措施。叶卡捷琳 娜二世亲自与法国的启蒙学者通信,介绍西方先进的社会思想,甚至一度曾介绍民主和自由 思想,在此基础上,她大搞“开明君主专制”。她拨巨款建立俄国科学院,兴办各类学校, 鼓励贵族子女入学。提倡文学创作,并亲自动手创作剧本,甚至亲自登台演出,开一时之风 气 。1783年取消国家对出版事务的垄断,准许私人开办印刷所和出版社。在这种特殊的政治 环境影响下,沉闷老死的俄罗斯社会出现了活跃的气氛。俄国涌现了大量的本民族的科学家 、教育家和发明家,他们的活动对俄国的社会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捭阖于欧洲列强之间,极大地提升了俄国的国际地位。17、18世 纪,俄国是欧洲的弱国,尽管彼得一世时期大力扩充了军备,并且在北方战争大败欧洲强国 ——瑞典,但总的讲,俄国无论是在军事实力、国际地位方面都是居于普鲁士、奥地利、法 国等国之后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后,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她充分利用欧洲各国宫廷之 间的矛盾和纷争,及时调整对策,拓展俄国的国际空间。她制定了一个庞大的扩张计划—— 瓜分波兰、占领黑海北岸、兼并巴尔干,梦想建立一个包括圣彼得堡、莫斯科、柏林、维也 纳、 君士坦丁堡、阿斯特拉罕六个都城的欧亚大帝国。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从1767年到1796 年,俄国共征兵32次,人数超过125万。为争取黑海出海口,不遗余力发展俄国的黑海舰队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共进行了6次较大的对外侵略战争。叶卡捷琳娜二世非常重 视俄国的西部边界,把瓜分波兰,建立自己的安全屏障作为既定目标。1772、1793、1795年 与普鲁士、奥地利共同瓜分了波兰,俄国从中夺取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一线,把 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通过两次与土耳其战争(1768、1787 年),将克里米亚划入俄国版图,最终夺取了自彼得一世以来,俄国统治者梦寐以求的南部 出海口——黑海出海口。此外,还兼并了北高加索和格鲁吉亚的大片土地,将摩尔达维亚并 入俄罗斯。因此,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晚年曾经非常自得地说:“当初,我只身一人远嫁俄国 的时候,两三套连衣裙,一打衬衣,一打袜子和手绢就是我的全部嫁妆,而现在波兰、克里 米亚汗国和黑海就是我送给俄国最好的嫁妆”。她还曾不无遗憾地说:“假如我能活到200 岁,全部欧洲都将匍伏在俄国脚下。”
三、对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治国方略评价
由于显赫的“文治武功”,叶卡捷琳娜二世获得了“英明伟大的皇帝和国母”的称号,叶 卡捷琳娜二世执政的34年也是以“君主专制的黄金时代”之名载入俄国历史之中的。因此, 300多年来,在历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的笔下,叶卡捷琳娜二世都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重要 历史人物。而且,她的为政之道、治国方略,她的聪慧睿智、刚毅果敢都为历代包括叶利钦 和普京总统在内的俄国政治家们所称道。
善于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政策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为政特点。前面谈到,叶卡捷琳娜二世 登基之初时值动乱之秋,她极有远见地分析了俄国当时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处境,同时也极 为明智地估计了她在俄国统治阶级内部的地位问题。她针对俄国国内政局长期不稳,社会动 荡,统治集团内部因沙皇的频繁更换而导致的人心不稳,采取了安抚政策。她起用了伊丽 莎白女皇和彼得三世统治时期的两朝老臣,并委以重任,对即使是被她排挤掉的官员也厚金 以待之。她拿出大量的金钱和土地赏赐在她政变中有功的人员,她对俄国最传统的统治阶层 ——贵族阶级和新兴阶层——工商业资产阶级都予以重视,赐与特权地位。针对俄国历来经 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积穷积弱的现实,她极力鼓励扩大对外贸易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对 外政策方面,她一改彼得三世时期俄国对普鲁士亦步亦趋的做法,巧妙地利用欧洲列强之间 的矛盾,周旋于普鲁士、法国、奥地利和瑞典等国之间。
刚毅果断,意志坚定,勤奋好学,善于倾听不同意见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性格特点,也是 她34年统治较为成功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索菲娅)孑然一身远嫁俄国,被 迫蛰伏于血雨腥风的俄国宫廷的时期,还是执政之后,面对残喘将息的俄国现实,她都身处 于极其险恶的境地。但是,她始终能够洞察俄国及国际的局势,抓住主要问题,及时做出反 应和决断。每当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仍然坚持自己的既定目标,同时也能根据属下的 建议及具体情况对方针大政施以调整。她并没有因身处最高位置,就使自己的思想固步自封 ,而是努力学习新鲜东西,对西方思想,既不盲目肯定,也不完全否定,而是在努力学习, 熟知其中三昧之后,取其要点,为自己所用,为俄国现实所用。
顺应欧洲政治潮流,主张“开明君主专制”,是叶卡捷琳娜二世重要的统治手段。叶卡捷 琳娜二世是在农奴制经济基础初步瓦解和阶级斗争尖锐化的情况下上台的。她深知,只有结 合 俄国现实条件,采取一种新的统治方式博得俄国各界的信任,安抚各派政治力量,稳固自己 的政权,才能最终促进俄罗斯社会的平稳发展。
“开明君主专制”是18世纪风行欧洲大陆的政治思潮,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法国 启 蒙思想家是这一理论的倡议者,他们认为“开明专制”是最文明和最合理的政治制度,这一 理论在欧洲许多宫廷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叶卡捷琳娜二世曾受过正规的欧洲式教育,对西 方民主思想早有所了解。她在执政后,与启蒙思想家建立了频繁的联系,并自称是伏尔泰、 狄德罗等人的学生,将自己打扮成农奴制度的反对者,甚至在信中称自己头脑中有“赶也赶 不走的共和主义者思想”。她有选择地吸收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并且积极实践,力主实现“ 君 主与哲学家的结合”。她甚至还亲自起草了一份解放农奴的草案,亲自给新法典编纂委员会 写下具有指导性意见的《圣谕》,宣扬了自由和民主的思想。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实施 了11年的“开明专制”,她的政策在欧洲赢得了一片称誉之声,而且也受到国内的知识阶层 的欢迎,为自己的统治和改革政策的出台奠定了基础。从统治手段上看,她的“开明君主专 制”是成功的。
同时,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君主专制”顺应了欧洲的政治潮流,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 先进思想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在治国手段上也影响后来的统治者们,使得俄 国的统治阶级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面临俄国发展道路选择时,从西方思想和文化中寻 找借鉴和答案。^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2年03期
【原文出处】《俄罗斯文艺》(京)2001年04期第68~71页
一、登上权坛的异国女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出生于普鲁士什切青的一个家境败落的贵族之家 ,她从小接受过较好的欧洲式教育,还曾随父母游历欧洲各城市,拜会各国宫廷和诸侯大公 ,童年的索菲娅·奥古斯特就立志成就一番大事业。1744年,索菲娅被俄国女皇伊丽莎白选 为俄国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妻子。激动无比的索菲娅立即在母亲的陪同下,经过长途旅行 来到彼得堡。为了做个称职的皇后,她努力学习俄语,并改信了东正教,取教名为叶卡捷琳 娜。但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一方面是有寻花问柳之癖的彼得三世经常做出不忠妻子之事 ,另一方面伊丽莎白女皇对异国来的未来皇后很不放心。因此,叶卡捷琳娜来到俄国后,相 当 长的一段时间是在痛苦、寂寞、紧张和忧郁中度过的。她更加勤奋地读书和学习治国之道, 更加殷勤地侍奉伊丽莎白女皇,同时大力在政界和军队中扶植自己的亲信。她曾在写给母亲 的信中说:“我无时没有书本,无处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欢乐。”1762年,彼得三世继任 皇位,但是这位智力平庸、行为狎琐、对俄国毫无感情的沙皇推行的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遭 致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叶卡捷琳娜利用这个机会,在宫廷禁卫军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24 日发动政变,推翻彼得三世的统治,于7月18日就任沙皇,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彼得一世的 妻子叶卡捷琳娜为一世)。为了防止彼得三世的势力东山再起,她命令手下杀死了彼得三 世,马克思曾经评价: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在踏过千百具尸体,其中包括自己的丈夫尸体后, 登上了俄国皇位的。
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文治武功”
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之时正值俄国历史上的动乱之秋。雄才大略的彼得一世去世后,俄国 就陷入了混乱时期(1725—1762年),37年间,俄国先后换了6个沙皇,造成国内政局不稳, 国内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对外政策方面,伊丽莎白女皇和彼得三世都采取了亲 普鲁士的政策,导致俄国在欧洲的极度孤立。在这样的背景下,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政治、经 济 和对外政策等方面都做了重大的调整。
大力强化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和贵族特权,稳定国内局势。彼得一世时期建立的枢密 院已经成为贵族干政的堡垒,叶卡捷琳娜二世于1763年12月颁布法令,把枢密院分为6个院 ,自己直接主持三个强力院——陆军院、海军院和外交院,设立直接向她负责的总检察官一 职 ,由总检察官代沙皇监督和处理枢密院的事务。1775年11月颁布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的法 令,取消原来的三级(省、州、县)管理体制,代之以二级(省、县)管理体制,全国设50个行 省,省长及副省长由沙皇直接任命。省、县设议会,议员均由贵族代表担任。贵族代表有权 向省长,直至沙皇提出自己的要求。为防止省长专权和拥兵自重,由沙皇任命若干总督, 管辖二至三个省。总督既是地方驻军的最高长官,又是地方的行政长官,他同时又是中央枢 密 院的成员。改革的结果是极大地强化了沙皇个人的独裁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制,使沙皇能 够通过枢密院、各院、省长、省议会更直接有力地控制中央和地方。
叶卡捷琳娜二世深知自己统治的社会基础是贵族、农奴主,因此她尽量在政治和经济方面 满足贵族和农奴主的要求。特颁布了《俄国贵族权利、自由和特权诏书》,从法律上确定了 贵 族是俄国的特权阶层,这个阶层不承担任何国家义务,除去图谋反对沙皇的罪名之外,不受 任何法律限制和处罚。这一政策得到贵族们的欢迎,叶卡捷琳娜二世因此被尊称为“贵族女 皇”,她执政的34年被称为贵族专政的黄金时代。
叶卡捷琳娜二世还注意扶植新兴的社会力量——工商业资产阶级,赐予尚在成长中的这一 阶层较高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以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她颁布《俄罗斯帝国城市权利和 利益诏书》,赐予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免受体罚、免服兵役和免交人丁税等特权,城市实行自 治,城市的官员和议员在资产阶级中选举产生。
对待国内人民的反抗及农民起义,叶卡捷琳娜二世坚持镇压。叶卡捷琳娜二世国内阶级矛 盾十分尖锐,在她的任期内爆发了200多起农民暴动。1773年,爆发了俄国历史上最大的农 民(哥萨克)起义——普加乔夫起义,但最终都被沙皇政府残酷地镇压下去了。
在大力发展农奴制经济的基础上,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农奴制经济的发展在俄国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相对于封建割据式的经济形态,农奴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促进多 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起到了进步作用。因此,到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的 18 世纪下半期,尽管农奴制经济的一些弊端已经显现,但是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依然是主 要的,而且农奴制经济的发展也正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达到了顶峰。可贵的是,在农 奴制经济处于顶峰时期,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明智地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她 颁布法令,宣布工商业自由,取消对贸易的限制,鼓励向国外出口俄国的农副产品。在叶卡 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俄国的工商业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俄国的手工工场的开工数目从17 62年的984家增加到1796年的3161家。俄国的生铁产量从1760年的6万吨增加到1800年的16万 吨。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增强了俄国的国力,而且提高了俄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 苏联著名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评价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创了一个光辉的朝代”。
大力发展俄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俄国的国民素质。18世纪初彼得一世进行了以西化为 特点的全面改革,叶卡捷琳娜二世继承了这一做法,并且采取了许多具体的措施。叶卡捷琳 娜二世亲自与法国的启蒙学者通信,介绍西方先进的社会思想,甚至一度曾介绍民主和自由 思想,在此基础上,她大搞“开明君主专制”。她拨巨款建立俄国科学院,兴办各类学校, 鼓励贵族子女入学。提倡文学创作,并亲自动手创作剧本,甚至亲自登台演出,开一时之风 气 。1783年取消国家对出版事务的垄断,准许私人开办印刷所和出版社。在这种特殊的政治 环境影响下,沉闷老死的俄罗斯社会出现了活跃的气氛。俄国涌现了大量的本民族的科学家 、教育家和发明家,他们的活动对俄国的社会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捭阖于欧洲列强之间,极大地提升了俄国的国际地位。17、18世 纪,俄国是欧洲的弱国,尽管彼得一世时期大力扩充了军备,并且在北方战争大败欧洲强国 ——瑞典,但总的讲,俄国无论是在军事实力、国际地位方面都是居于普鲁士、奥地利、法 国等国之后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后,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她充分利用欧洲各国宫廷之 间的矛盾和纷争,及时调整对策,拓展俄国的国际空间。她制定了一个庞大的扩张计划—— 瓜分波兰、占领黑海北岸、兼并巴尔干,梦想建立一个包括圣彼得堡、莫斯科、柏林、维也 纳、 君士坦丁堡、阿斯特拉罕六个都城的欧亚大帝国。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从1767年到1796 年,俄国共征兵32次,人数超过125万。为争取黑海出海口,不遗余力发展俄国的黑海舰队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共进行了6次较大的对外侵略战争。叶卡捷琳娜二世非常重 视俄国的西部边界,把瓜分波兰,建立自己的安全屏障作为既定目标。1772、1793、1795年 与普鲁士、奥地利共同瓜分了波兰,俄国从中夺取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一线,把 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通过两次与土耳其战争(1768、1787 年),将克里米亚划入俄国版图,最终夺取了自彼得一世以来,俄国统治者梦寐以求的南部 出海口——黑海出海口。此外,还兼并了北高加索和格鲁吉亚的大片土地,将摩尔达维亚并 入俄罗斯。因此,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晚年曾经非常自得地说:“当初,我只身一人远嫁俄国 的时候,两三套连衣裙,一打衬衣,一打袜子和手绢就是我的全部嫁妆,而现在波兰、克里 米亚汗国和黑海就是我送给俄国最好的嫁妆”。她还曾不无遗憾地说:“假如我能活到200 岁,全部欧洲都将匍伏在俄国脚下。”
三、对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治国方略评价
由于显赫的“文治武功”,叶卡捷琳娜二世获得了“英明伟大的皇帝和国母”的称号,叶 卡捷琳娜二世执政的34年也是以“君主专制的黄金时代”之名载入俄国历史之中的。因此, 300多年来,在历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的笔下,叶卡捷琳娜二世都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重要 历史人物。而且,她的为政之道、治国方略,她的聪慧睿智、刚毅果敢都为历代包括叶利钦 和普京总统在内的俄国政治家们所称道。
善于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政策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为政特点。前面谈到,叶卡捷琳娜二世 登基之初时值动乱之秋,她极有远见地分析了俄国当时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处境,同时也极 为明智地估计了她在俄国统治阶级内部的地位问题。她针对俄国国内政局长期不稳,社会动 荡,统治集团内部因沙皇的频繁更换而导致的人心不稳,采取了安抚政策。她起用了伊丽 莎白女皇和彼得三世统治时期的两朝老臣,并委以重任,对即使是被她排挤掉的官员也厚金 以待之。她拿出大量的金钱和土地赏赐在她政变中有功的人员,她对俄国最传统的统治阶层 ——贵族阶级和新兴阶层——工商业资产阶级都予以重视,赐与特权地位。针对俄国历来经 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积穷积弱的现实,她极力鼓励扩大对外贸易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对 外政策方面,她一改彼得三世时期俄国对普鲁士亦步亦趋的做法,巧妙地利用欧洲列强之间 的矛盾,周旋于普鲁士、法国、奥地利和瑞典等国之间。
刚毅果断,意志坚定,勤奋好学,善于倾听不同意见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性格特点,也是 她34年统治较为成功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索菲娅)孑然一身远嫁俄国,被 迫蛰伏于血雨腥风的俄国宫廷的时期,还是执政之后,面对残喘将息的俄国现实,她都身处 于极其险恶的境地。但是,她始终能够洞察俄国及国际的局势,抓住主要问题,及时做出反 应和决断。每当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仍然坚持自己的既定目标,同时也能根据属下的 建议及具体情况对方针大政施以调整。她并没有因身处最高位置,就使自己的思想固步自封 ,而是努力学习新鲜东西,对西方思想,既不盲目肯定,也不完全否定,而是在努力学习, 熟知其中三昧之后,取其要点,为自己所用,为俄国现实所用。
顺应欧洲政治潮流,主张“开明君主专制”,是叶卡捷琳娜二世重要的统治手段。叶卡捷 琳娜二世是在农奴制经济基础初步瓦解和阶级斗争尖锐化的情况下上台的。她深知,只有结 合 俄国现实条件,采取一种新的统治方式博得俄国各界的信任,安抚各派政治力量,稳固自己 的政权,才能最终促进俄罗斯社会的平稳发展。
“开明君主专制”是18世纪风行欧洲大陆的政治思潮,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法国 启 蒙思想家是这一理论的倡议者,他们认为“开明专制”是最文明和最合理的政治制度,这一 理论在欧洲许多宫廷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叶卡捷琳娜二世曾受过正规的欧洲式教育,对西 方民主思想早有所了解。她在执政后,与启蒙思想家建立了频繁的联系,并自称是伏尔泰、 狄德罗等人的学生,将自己打扮成农奴制度的反对者,甚至在信中称自己头脑中有“赶也赶 不走的共和主义者思想”。她有选择地吸收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并且积极实践,力主实现“ 君 主与哲学家的结合”。她甚至还亲自起草了一份解放农奴的草案,亲自给新法典编纂委员会 写下具有指导性意见的《圣谕》,宣扬了自由和民主的思想。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实施 了11年的“开明专制”,她的政策在欧洲赢得了一片称誉之声,而且也受到国内的知识阶层 的欢迎,为自己的统治和改革政策的出台奠定了基础。从统治手段上看,她的“开明君主专 制”是成功的。
同时,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君主专制”顺应了欧洲的政治潮流,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 先进思想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在治国手段上也影响后来的统治者们,使得俄 国的统治阶级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面临俄国发展道路选择时,从西方思想和文化中寻 找借鉴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