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近代工业化时期的德国移民问题
邢来顺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1年06期
【原文出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2期第199~204页
【英文标题】German Migr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XING Lai-shun
(School of Humanities,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Hubei,China)
XING Lai-shun(1963-),male,Associate professor,Shool of Humanities,Wuhan University,majoring in German history.
【作者简介】邢来顺(1963-),男,安徽当涂人,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博士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德国史研究。 武汉大学 人文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关 键 词】德国/出境移民/入境移民Germany/emigration/immigration
[中图分类号]K5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74(2001)02-0199-06
19世纪30年代中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完成了工业化。其间带来的经济增长、经济重心转移、交通条件改善以及生活水平提高等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改变,大大影响了这一时期的德国人口状况。德国出现了人口高增长、城市化以及农业区人口向工业区大规模转移的情况[1](P.68-76)。与此同时,德国的出入境移民状况也随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出现了重大变化。
一、德国出境移民的总体形势
从总体上看,19世纪90年代以前,德国一直是一个移民输出国家,出境移民在德国是一种普遍性现象。据统计,从开始有正式人口统计的1816年到1914年,德国出境移民人数达550多万。
1816-1914年德国向外移民状况(单位:千人)[2](P.35-37)[3](P.34-35)[4](P.38-39)
可以看出,1816-1914年间,每个时期的移民人数呈现不规则波动。1870年以前有两个移民高峰期,即1850-1854年和1865-1869年。第一个高峰期出境移民达72.82万,第二个高峰期出境移民则达到54.25万。1870年后则以1880-1884年移民出境人数最多,总数达86.43万人,其中1881年和1882年每年出境移民都在20万以上。这种向外移民的活跃状态一直持续到19世纪90年代初。
德国向外移民形势大致可划分为7个阶段。1、1816-1844年。德国农业产量上升,人口压力较小,出境移民数量呈现缓慢增长趋势;2、1845-1859年。由于农业危机和1848年革命等因素的作用,德国向外移民规模明显扩大;3、1860-1864年。这几年受美国内战和德国农业回升、工业高涨等因素影响,出境移民人数有所下降;4、1865-1874年。受美国内战结束等因素的刺激,向海外移民的人数重新上升;5、1875-1879年。在这一时期,虽然德国处于经济危机之中,但德国海外移民主要去处的美国同样陷于经济危机中,故而德国向外移民出现短暂的下降现象;6、1880-1893年。在这一时期,受美国广袤土地的吸引力和德国经济“萧条”的影响,使得德国向外移民人数出现空前规模的增长;7、1894-1914年。在这一时期,由于美国自由分配土地的结束和德国经济的繁荣,德国人更多地将目光投向国内,出境移民人数因之骤减。1893年,德国向外移民8.7万多人,1894年则突然降至4万多人,1897年以后下降到2万多人,到1914年时已经下降到1.1万多人。这与当时德国总人口相比已经微不足道了。
二、德国出境移民的来源和去向
在1816-1914年间,德国出境移民的主要来源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每一个时期的来源区域相对集中。最初,出境移民主要来自德国的西南部、西部和南部地区。1830-1834年间,来自符滕堡、巴登和普法尔茨等德国西南部地区的移民占当时德国向海外移民总数的98.8%,1835-1839年为36.8%。直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来自这些地区的移民仍占德国出境移民总数的28%以上[2](P.38)。
但是,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上述局面逐渐发生变化。到19世纪70年代,来自德国东北部的移民实际上已成为德国向海外移民的主要来源,它们在移民总数中的比重保持在1/3以上,有时甚至高达2/5。其次为德国西南部和西北部的移民。例如1871-1875年间,来自东西普鲁士、波莫瑞、波森、勃兰登堡、梅克伦堡等德国东北部的移民就占到德国向海外移民总数的39.3%,1876-1880年占35.4%,1881-1885年占38.2%,1886-1890年占37.7%,甚至1891-1895年间仍占到34.8%[2](P.45)。
无论是德国西南部还是东北部,都是德国的农业地区。因此,从以上两个阶段德国出境移民状况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农业地区始终是德国海外移民的主要来源地。
从德国移民的目的地看,他们主要集中于美洲,其中又以美国为主。1832-1914年间,德国向美国移民的总数近490万。这意味着将近90%的德国海外移民将美国选为自己的迁移目标。其中1866-1869年间移民美国的德国人一度超过了来自比利时、英国、法国和荷兰的移民人数。当然,这一时期的德国移民之所以钟情于美国,在于当时美国在土地政策等方面的巨大吸引力。对此,下文将有所述。有关这一时期德国移民的去向,下表中一目了然。
1847-1914年德国海外移民去向(注:根据Peter Marschalck:Deutsche Ueberseewanderung im 19.Jahrhundert,Stuttgart 1973,S.49有关数据综合计算。)
三、移民类型和职业结构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德国移民方式随着时间推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直到1893年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浪潮结束以前,家庭移民类型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此后,在小规模的向外移民中,则以单独移民为主。
1881-1910年德国海外移民中家庭移民和单独移民百分比[2](P.76)
德国出境移民类型由家庭移民向单独移民的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美国等移民目的地形势和德国国内经济形势等变化所促成的结果。首先,在1893年以前,由于德国经济处于一种相对的“长期慢性萧条”之中,这种经济状况使得许多德国人在国内生活维艰,他们通常举家离开家乡,到海外谋生。其次,美洲广袤的土地和相对宽松的土地政策(如美国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内战以后对西部土地实行的自由分配政策)等使许多德国人抱着谋取土地的愿望前往美国等国,因此,举家移民者不足为奇。此后,随着德国工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繁荣,举家移民海外而谋生的现象日趋减少,更多的移民是为了到海外谋求更好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因此,单独性青年移民在出境移民中所占比重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德国出境移民的职业结构受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德国移民主要出境通道的汉堡港的相关统计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种变化。
1871-1894年经汉堡出境的德国移民职业状况[2](P.80)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1871-1894年经由汉堡出境的移民中,除了农业移民的比重有所下降和手工业移民的比重处于波动状态外,其他各类职业比重几乎都有所上升。而这种变化显然与德国的工业化发展有很大关系。首先,从事农业的移民人数的下降不外乎两大原因:其一,海外获取土地的希望减小,吸引力下降;其二,国内工业、服务业等行业部门迅速发展,成为吸收农业流动人口的主要去处,并因之而导致农业流动人口向海外移民减少。有关研究表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农村人口总数不仅没有增长,而且还有所下降,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率却超过了它的自然增长率[5](P.30)。这意味着,减少的农业外流人口实际上已经加入到德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此外,出境移民中工人群体比重的上升也正好说明了德国社会工业化因素在增长的事实。而无职业者比重的迅速增加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德国出境移民趋向于寻求工作机会的动机在增长。
四、德国人大批移居海外的原因和后果
与不断变化之中的德国移民形势情况相对应,促使德国人移民国外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客观地说,过着舒适生活的人们通常是不会轻易地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去异国谋生的。引发人们向海外移民的动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推力”,即迫使人们离开故乡的推动力;一是“拉力”,即国外对移民们的吸引力。而将各种“推力”和“拉力”综合起来,又通常可归类为经济、政治、宗教等诸种原因。
从整体上看,19世纪的德国海外移民活动首先是一种“出于经济动机的向外移民”[6](P.137),因为这种移民活动的起伏状态与德国国内的经济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鉴于1870年以前德国还是一个农业型经济国家,而且移民大多来自农业地区,将几次移民人数的波动情况与同一时期德国农业生产状况加以对照,发现它们有惊人的吻合,即每次向海外移民的高峰期通常是德国农业生产下降的年份。
1847-1870年德国农作物净产量(单位:千吨)[3](P.58-59)
我们在前文中曾经提到,在1870年以前的德国海外移民过程中曾经出现1850-1854年和1865-1869年两个高峰期。现在将上表与前文中所述加以对照,就会发现,1850-1853年正是德国农作物产量下降的年份。同样,1865-1869年期间,无论谷物还是土豆,大部分年份产量都偏低。于是,在人口持续增长和粮食产量下降的夹缝中挣扎的德国人不得不离开故土,去他国寻求更好的生活。
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也是促成德国农业地区人口大量移民的重要原因。19世纪70年代以后,脱粒机等各种农机具的广泛使用使生产率得到提高,农业劳动力需求量日益减少。同时,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却相对较高[7](注:据统计,1849-1874年间,普鲁士城乡人口的出生率分别为3.87%和4.07%,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4%和1.30%。见:Gerrad Kearns/William Robert Lee/John Rogers:Urbanisierung und Professionalisierung als Bestimmungsfaktoren bei der Gestaltung des deutschen Gesundheitssystems im 19.Jahrhundert im internationalen Vergleich.In:Heinz-Gehard Haupt,Peter Marschalck (hsg):Staedtische Bevoelkerungsentwicklung in Deutschland im 19.Jahrhundert.St.Katharinen 1994,S.260.)(P.260)。于是,小农后代中一些没有土地继承权的子女就成了向外移民的后备军,以期通过移民来获取土地,改善生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土地资源丰富的美国则成了他们的首选移民目标。19世纪80年代起,由于工业经济长期萧条,在大量农业人口迁往美国谋取土地的同时,前往寻求工作机会的移民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一点可以从移民职业状况中得到反映。
19世纪90年代以后,推动德国人向海外移民的“推力”和吸引德国人离开故土的“拉力”强度开始减弱。19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工业高涨和80年代以来逐渐完备起来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大大改善了德国人的生活状况和安全感,“推力”因之而大减。同时,由于美国“边疆”开拓的结束,人们前往获取土地的期望值也大大降低了。加之19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经济的严重衰退,吸引德国移民的强大外部“拉力”也因此不再。结果,19世纪90年代后,德国向外移民人数开始大大减少。更有意思的是,尽管仍有一些德国人继续移民海外,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不再住他们的前辈们所住的那种黑暗的低级统舱,而是住在舒适的客舱中漂洋过海。低级统舱则转到了那些东欧移民的手中[8](P.288)。
大规模的德国海外移民活动对德国人口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使德国的人口过剩状况在整个19世纪都显得微不足道。根据德国移民史专家彼得·马沙尔克的研究,1852-1855年间,由于大规模移民的影响,德国很多地方的人口不仅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回落。以下统计数据表明,直到19世纪90年代以前,出境移民人数在德国净出生人口中所占比重是很大的。
1841-1900年德国和符滕堡净出生人口中出境移民人数所占百分比[2](P.89)
五、德国成为入境移民国家
19世纪90年代后,德国不仅出境移民大减,而且逐渐转变为入境移民国家[5](P.29)。这是因为德国的强劲工业发展不仅以充裕的工作机会阻挡住了大规模的出境移民浪潮,而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移民进入德国寻找工作机会。1895-1905年,入境移民与出境移民相比多出14.7万人[8](P.287)。
从根本上说,外国移民的大规模流入是德国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劳动力数量不足所导致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德国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开资本主义国家先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9](注:据统计,1851年普鲁士人均收入仅为248马克,1913年时已增至726马克。见:Walther G.Hoffmann:Das deutsche Volkseinkommen 1851-1957.Tuebingen 1959,S.86-87.有关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问题,参见拙作:《浅论近代德国社会保险立法》,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P.86-87)。而劳动力的不足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易北河以东地区的农业劳动力不足。由于这一地区的大量人口或在国内人口流动中迁往工业地区和城市,或大批移民海外,造成流走人口大于净出生人口,从而引起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据统计,到1900年为止,东、西普鲁士、波森和梅克伦堡等农业地区的人口都有大量的流失,其中东普鲁士的人口绝对流失达45万以上[10](P.259)。其二,一些工业地区在诸如修筑公路和开挖运河等公共工程领域中劳动力相对不足。
于是,随着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进入德国的外国人数量处于不断上升之中。1871年时,德国有外国居民20.7万人,1880年为30万人,1890年为43.3万人,1900年约80万人,到1910年时则已经达到近126万人。从外国移民来源看,主要来自奥地利、荷兰、俄国、意大利和瑞士等国,其中以奥属和俄属波兰地区的波兰人最多[11](P.33)[12](P.446)。在外来移民中,劳工占了大部分。以普鲁士为例,1906年时就已经有60万名外籍劳工,其中2/5在农业领域,3/5在工业领域。1908年,德国外籍劳工数量为100万,1912年则已经达到120万。根据1913-1914年德国政府对在德国合法外籍劳工(不含黑工)的统计,共有782858人,其中农业工人436734人,工业领域工人346122人[10](P.253)。
综上所述,从19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约100年间,由于国内外经济和政治等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德国出境移民人数、移民的来源、移民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9世纪90年代后,德国更由一个重要的出境移民国家转变为入境移民国家。所有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与德国的经济形势,尤其是与德国的工业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变化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历史的启示: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是吸引劳动力资源,留住人才的根本性途径。
收稿日期:2000-09-14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1年06期
【原文出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2期第199~204页
【英文标题】German Migr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XING Lai-shun
(School of Humanities,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Hubei,China)
XING Lai-shun(1963-),male,Associate professor,Shool of Humanities,Wuhan University,majoring in German history.
【作者简介】邢来顺(1963-),男,安徽当涂人,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博士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德国史研究。 武汉大学 人文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内容提要】 | 从19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近100年间,德国移民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出境移民人数在阶段性变化的前提下经历了由上升到下降的总体发展趋势,移民来源、移民方式等也都出现了重大变化。19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的高速工业化,德国由出境移民国家转变为入境移民国家。 The German migrant situ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first World War took great changes.With the periodical changes the emigrant numbers emerged the trend which grew first and then declined.The source and mode of the emigration also changed.Since the 1890s Germany had transformed from the emigrant country into an immigrant country because of the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
19世纪30年代中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完成了工业化。其间带来的经济增长、经济重心转移、交通条件改善以及生活水平提高等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改变,大大影响了这一时期的德国人口状况。德国出现了人口高增长、城市化以及农业区人口向工业区大规模转移的情况[1](P.68-76)。与此同时,德国的出入境移民状况也随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出现了重大变化。
一、德国出境移民的总体形势
从总体上看,19世纪90年代以前,德国一直是一个移民输出国家,出境移民在德国是一种普遍性现象。据统计,从开始有正式人口统计的1816年到1914年,德国出境移民人数达550多万。
1816-1914年德国向外移民状况(单位:千人)[2](P.35-37)[3](P.34-35)[4](P.38-39)
可以看出,1816-1914年间,每个时期的移民人数呈现不规则波动。1870年以前有两个移民高峰期,即1850-1854年和1865-1869年。第一个高峰期出境移民达72.82万,第二个高峰期出境移民则达到54.25万。1870年后则以1880-1884年移民出境人数最多,总数达86.43万人,其中1881年和1882年每年出境移民都在20万以上。这种向外移民的活跃状态一直持续到19世纪90年代初。
德国向外移民形势大致可划分为7个阶段。1、1816-1844年。德国农业产量上升,人口压力较小,出境移民数量呈现缓慢增长趋势;2、1845-1859年。由于农业危机和1848年革命等因素的作用,德国向外移民规模明显扩大;3、1860-1864年。这几年受美国内战和德国农业回升、工业高涨等因素影响,出境移民人数有所下降;4、1865-1874年。受美国内战结束等因素的刺激,向海外移民的人数重新上升;5、1875-1879年。在这一时期,虽然德国处于经济危机之中,但德国海外移民主要去处的美国同样陷于经济危机中,故而德国向外移民出现短暂的下降现象;6、1880-1893年。在这一时期,受美国广袤土地的吸引力和德国经济“萧条”的影响,使得德国向外移民人数出现空前规模的增长;7、1894-1914年。在这一时期,由于美国自由分配土地的结束和德国经济的繁荣,德国人更多地将目光投向国内,出境移民人数因之骤减。1893年,德国向外移民8.7万多人,1894年则突然降至4万多人,1897年以后下降到2万多人,到1914年时已经下降到1.1万多人。这与当时德国总人口相比已经微不足道了。
二、德国出境移民的来源和去向
在1816-1914年间,德国出境移民的主要来源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每一个时期的来源区域相对集中。最初,出境移民主要来自德国的西南部、西部和南部地区。1830-1834年间,来自符滕堡、巴登和普法尔茨等德国西南部地区的移民占当时德国向海外移民总数的98.8%,1835-1839年为36.8%。直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来自这些地区的移民仍占德国出境移民总数的28%以上[2](P.38)。
但是,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上述局面逐渐发生变化。到19世纪70年代,来自德国东北部的移民实际上已成为德国向海外移民的主要来源,它们在移民总数中的比重保持在1/3以上,有时甚至高达2/5。其次为德国西南部和西北部的移民。例如1871-1875年间,来自东西普鲁士、波莫瑞、波森、勃兰登堡、梅克伦堡等德国东北部的移民就占到德国向海外移民总数的39.3%,1876-1880年占35.4%,1881-1885年占38.2%,1886-1890年占37.7%,甚至1891-1895年间仍占到34.8%[2](P.45)。
无论是德国西南部还是东北部,都是德国的农业地区。因此,从以上两个阶段德国出境移民状况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农业地区始终是德国海外移民的主要来源地。
从德国移民的目的地看,他们主要集中于美洲,其中又以美国为主。1832-1914年间,德国向美国移民的总数近490万。这意味着将近90%的德国海外移民将美国选为自己的迁移目标。其中1866-1869年间移民美国的德国人一度超过了来自比利时、英国、法国和荷兰的移民人数。当然,这一时期的德国移民之所以钟情于美国,在于当时美国在土地政策等方面的巨大吸引力。对此,下文将有所述。有关这一时期德国移民的去向,下表中一目了然。
1847-1914年德国海外移民去向(注:根据Peter Marschalck:Deutsche Ueberseewanderung im 19.Jahrhundert,Stuttgart 1973,S.49有关数据综合计算。)
三、移民类型和职业结构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德国移民方式随着时间推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直到1893年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浪潮结束以前,家庭移民类型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此后,在小规模的向外移民中,则以单独移民为主。
1881-1910年德国海外移民中家庭移民和单独移民百分比[2](P.76)
时期 家庭移民比重 单独移民比重 1881-1890 57.8 42.2 1891-1900 47.6 52.4 1901-1910 42.2 57.8 |
德国出境移民类型由家庭移民向单独移民的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美国等移民目的地形势和德国国内经济形势等变化所促成的结果。首先,在1893年以前,由于德国经济处于一种相对的“长期慢性萧条”之中,这种经济状况使得许多德国人在国内生活维艰,他们通常举家离开家乡,到海外谋生。其次,美洲广袤的土地和相对宽松的土地政策(如美国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内战以后对西部土地实行的自由分配政策)等使许多德国人抱着谋取土地的愿望前往美国等国,因此,举家移民者不足为奇。此后,随着德国工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繁荣,举家移民海外而谋生的现象日趋减少,更多的移民是为了到海外谋求更好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因此,单独性青年移民在出境移民中所占比重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德国出境移民的职业结构受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德国移民主要出境通道的汉堡港的相关统计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种变化。
1871-1894年经汉堡出境的德国移民职业状况[2](P.80)
年平均 农业 手工业 商业、交通 工人 自由职业 无职业或 职业说明 1871-1874 34.3 14.6 5.6 18.2 0.9 26.4 1875-1879 24.7 17.2 12.4 18.5 1.7 25.5 1880-1884 20.3 18.0 5.9 30.5 1.0 24.3 1885-1889 15.9 15.7 8.2 26.2 1.5 31.9 1890-1892 14.1 15.8 9.0 27.4 1.7 32.0 1893-1894 11.8 16.3 12.8 20.8 2.7 35.6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1871-1894年经由汉堡出境的移民中,除了农业移民的比重有所下降和手工业移民的比重处于波动状态外,其他各类职业比重几乎都有所上升。而这种变化显然与德国的工业化发展有很大关系。首先,从事农业的移民人数的下降不外乎两大原因:其一,海外获取土地的希望减小,吸引力下降;其二,国内工业、服务业等行业部门迅速发展,成为吸收农业流动人口的主要去处,并因之而导致农业流动人口向海外移民减少。有关研究表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农村人口总数不仅没有增长,而且还有所下降,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率却超过了它的自然增长率[5](P.30)。这意味着,减少的农业外流人口实际上已经加入到德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此外,出境移民中工人群体比重的上升也正好说明了德国社会工业化因素在增长的事实。而无职业者比重的迅速增加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德国出境移民趋向于寻求工作机会的动机在增长。
四、德国人大批移居海外的原因和后果
与不断变化之中的德国移民形势情况相对应,促使德国人移民国外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客观地说,过着舒适生活的人们通常是不会轻易地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去异国谋生的。引发人们向海外移民的动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推力”,即迫使人们离开故乡的推动力;一是“拉力”,即国外对移民们的吸引力。而将各种“推力”和“拉力”综合起来,又通常可归类为经济、政治、宗教等诸种原因。
从整体上看,19世纪的德国海外移民活动首先是一种“出于经济动机的向外移民”[6](P.137),因为这种移民活动的起伏状态与德国国内的经济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鉴于1870年以前德国还是一个农业型经济国家,而且移民大多来自农业地区,将几次移民人数的波动情况与同一时期德国农业生产状况加以对照,发现它们有惊人的吻合,即每次向海外移民的高峰期通常是德国农业生产下降的年份。
1847-1870年德国农作物净产量(单位:千吨)[3](P.58-59)
年代 谷物 1870= 土豆 1870= 年代 谷物 1870= 土豆 1870= 100 100 100 100 1847 12890 90.9 9166 45.0 1859 11182 78.8 14667 72.0 1848 12677 89.4 12363 60.7 1860 15389 108.5 11925 58.6 1849 12710 89.6 11390 55.9 1861 13409 94.5 14212 69.8 1850 11060 78.0 10942 53.7 1862 14279 100.6 17629 86.6 1851 11166 78.7 7123 35.0 1863 14404 101.5 20717 101.7 1852 11208 79.0 11644 57.2 1864 15171 106.9 17974 88.3 1853 11416 80.5 9060 44.5 1865 13421 94.6 21592 106.0 1854 13250 93.4 9107 44.7 1866 13040 91.9 16046 78.8 1855 10852 76.5 10146 49.8 1867 12535 88.4 17664 86.7 1856 13883 97.9 13941 68.5 1868 15791 111.3 22116 108.6 1857 11899 83.9 16501 81.0 1869 14789 104.2 20077 98.6 1858 10230 72.1 15973 78.4 1870 14187 100 20366 100 |
我们在前文中曾经提到,在1870年以前的德国海外移民过程中曾经出现1850-1854年和1865-1869年两个高峰期。现在将上表与前文中所述加以对照,就会发现,1850-1853年正是德国农作物产量下降的年份。同样,1865-1869年期间,无论谷物还是土豆,大部分年份产量都偏低。于是,在人口持续增长和粮食产量下降的夹缝中挣扎的德国人不得不离开故土,去他国寻求更好的生活。
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也是促成德国农业地区人口大量移民的重要原因。19世纪70年代以后,脱粒机等各种农机具的广泛使用使生产率得到提高,农业劳动力需求量日益减少。同时,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却相对较高[7](注:据统计,1849-1874年间,普鲁士城乡人口的出生率分别为3.87%和4.07%,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4%和1.30%。见:Gerrad Kearns/William Robert Lee/John Rogers:Urbanisierung und Professionalisierung als Bestimmungsfaktoren bei der Gestaltung des deutschen Gesundheitssystems im 19.Jahrhundert im internationalen Vergleich.In:Heinz-Gehard Haupt,Peter Marschalck (hsg):Staedtische Bevoelkerungsentwicklung in Deutschland im 19.Jahrhundert.St.Katharinen 1994,S.260.)(P.260)。于是,小农后代中一些没有土地继承权的子女就成了向外移民的后备军,以期通过移民来获取土地,改善生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土地资源丰富的美国则成了他们的首选移民目标。19世纪80年代起,由于工业经济长期萧条,在大量农业人口迁往美国谋取土地的同时,前往寻求工作机会的移民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一点可以从移民职业状况中得到反映。
19世纪90年代以后,推动德国人向海外移民的“推力”和吸引德国人离开故土的“拉力”强度开始减弱。19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工业高涨和80年代以来逐渐完备起来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大大改善了德国人的生活状况和安全感,“推力”因之而大减。同时,由于美国“边疆”开拓的结束,人们前往获取土地的期望值也大大降低了。加之19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经济的严重衰退,吸引德国移民的强大外部“拉力”也因此不再。结果,19世纪90年代后,德国向外移民人数开始大大减少。更有意思的是,尽管仍有一些德国人继续移民海外,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不再住他们的前辈们所住的那种黑暗的低级统舱,而是住在舒适的客舱中漂洋过海。低级统舱则转到了那些东欧移民的手中[8](P.288)。
大规模的德国海外移民活动对德国人口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使德国的人口过剩状况在整个19世纪都显得微不足道。根据德国移民史专家彼得·马沙尔克的研究,1852-1855年间,由于大规模移民的影响,德国很多地方的人口不仅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回落。以下统计数据表明,直到19世纪90年代以前,出境移民人数在德国净出生人口中所占比重是很大的。
1841-1900年德国和符滕堡净出生人口中出境移民人数所占百分比[2](P.89)
时期 德国 符滕堡 1841-1850 17.8 40.4 1851-1860 27.5 127.1 1861-1870 21.3 40.7 1871-1880 15.4 29.4 1881-1890 23.9 67.6 1891-1990 3.7 42.6 |
五、德国成为入境移民国家
19世纪90年代后,德国不仅出境移民大减,而且逐渐转变为入境移民国家[5](P.29)。这是因为德国的强劲工业发展不仅以充裕的工作机会阻挡住了大规模的出境移民浪潮,而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移民进入德国寻找工作机会。1895-1905年,入境移民与出境移民相比多出14.7万人[8](P.287)。
从根本上说,外国移民的大规模流入是德国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劳动力数量不足所导致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德国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开资本主义国家先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9](注:据统计,1851年普鲁士人均收入仅为248马克,1913年时已增至726马克。见:Walther G.Hoffmann:Das deutsche Volkseinkommen 1851-1957.Tuebingen 1959,S.86-87.有关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问题,参见拙作:《浅论近代德国社会保险立法》,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P.86-87)。而劳动力的不足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易北河以东地区的农业劳动力不足。由于这一地区的大量人口或在国内人口流动中迁往工业地区和城市,或大批移民海外,造成流走人口大于净出生人口,从而引起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据统计,到1900年为止,东、西普鲁士、波森和梅克伦堡等农业地区的人口都有大量的流失,其中东普鲁士的人口绝对流失达45万以上[10](P.259)。其二,一些工业地区在诸如修筑公路和开挖运河等公共工程领域中劳动力相对不足。
于是,随着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进入德国的外国人数量处于不断上升之中。1871年时,德国有外国居民20.7万人,1880年为30万人,1890年为43.3万人,1900年约80万人,到1910年时则已经达到近126万人。从外国移民来源看,主要来自奥地利、荷兰、俄国、意大利和瑞士等国,其中以奥属和俄属波兰地区的波兰人最多[11](P.33)[12](P.446)。在外来移民中,劳工占了大部分。以普鲁士为例,1906年时就已经有60万名外籍劳工,其中2/5在农业领域,3/5在工业领域。1908年,德国外籍劳工数量为100万,1912年则已经达到120万。根据1913-1914年德国政府对在德国合法外籍劳工(不含黑工)的统计,共有782858人,其中农业工人436734人,工业领域工人346122人[10](P.253)。
综上所述,从19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约100年间,由于国内外经济和政治等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德国出境移民人数、移民的来源、移民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9世纪90年代后,德国更由一个重要的出境移民国家转变为入境移民国家。所有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与德国的经济形势,尤其是与德国的工业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变化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历史的启示: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是吸引劳动力资源,留住人才的根本性途径。
收稿日期:2000-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