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朝鲜战争中的苏联航空兵
陈辉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1年06期
【原文出处】《《党史博览》》(郑州)2001年01期第44~47页
艰难的选择
向朝鲜战场派遣苏联空军对当年的斯大林和苏联政府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二战以后,朝鲜被一条临时的停火线一分为二。南朝鲜归美国扶植的李承晚为首的大韩民国政府统治;北朝鲜是苏联支持的金日成为首的劳动党领导。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6月27日发表声明,宣布美国从军事上支持南朝鲜军队作战,公开侵略朝鲜。同时,美国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以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
10月1日凌晨2时50分,斯大林收到了金日成的求援信。10分钟后,斯大林口授了给中国的电报:“朝鲜同志的情况变得令人绝望。”“根据眼下的形势,你们如果认为能用部队给朝鲜人以帮助,那么至少应该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在你们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
金日成在给斯大林求援信的当天,也给毛泽东发来了加急求援电报。
唇亡齿寒。收到斯大林和金日成的电报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态度明确:这件事要管;不管,美国侵略者将更猖獗,无论对朝鲜,对中国,对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但中国政府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苏联支援中国军队装备的问题;二是由苏联空军为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
斯大林很快答应了中国政府的要求。除提供武器装备外,斯大林答应提供16个苏联志愿军空军团担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空中掩护。
10月11日,正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跨过鸭绿江时,节外生枝。斯大林突然电告中共中央说,苏联的空军还没有准备好,必须暂缓出动。这样就意味着本来就敌强我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完全丧失制空权,将在战争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10月12日,周恩来紧急飞往苏联与斯大林当面交涉。斯大林直言相告:“目前苏联空军尚不能出动,主要担心苏联如果和美国全面冲突起来,战争可能会无限升级。仗打大了,不仅会影响我国的建设,也会影响中国的和平建设。”
周恩来在反复交涉无效的情况下,代表中国政府答复斯大林:“没有苏联空军的配合作战,我们暂不出兵。”
面对周恩来的答复,斯大林有点左右为难,协商陷入了僵局。
10月13日,周恩来在莫斯科收到了毛泽东的电报,中国政府决定立即出兵。
周恩来紧急会见斯大林,坚定地说:“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刚刚拍来电报,我们已经再次作出决定,立即出兵朝鲜!不管苏联出不出空军,中国都要参战。”当苏联翻译把周恩来的话翻译给斯大林后,他半晌沉默不语,后来自言自语地说:“还是中国同志好,还是中国同志好……”在许多年后,陈毅肯定地说,斯大林当时被感动得掉下了眼泪。
1950年10月19日夜晚,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揭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新近开放的档案宗号331、334、335、347和俄罗斯的《史料》杂志公布了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当年来往的12封电函,披露了当年中、苏、朝三国领导人围绕出兵朝鲜的内幕。
中国出兵朝鲜了,那么苏联空军呢?
光荣的出征
斯大林对中国顶着巨大压力出兵朝鲜并非无动于衷。苏联政府终于也顶着美国可能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于1950年11月初派空军歼击航空兵师和防空军高炮部队参加了朝鲜战争。
斯大林命令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向中国派遣航空兵师。
1950年11月,苏联十月革命节的红场阅兵刚刚结束,在莫斯科郊外的机场上,一队队从全苏空军中挑选出来的战斗机飞行员精神抖擞,整装待发,准备开赴中国参加朝鲜战争。
首次参战的有3个歼击机航空兵师:由师长阿列柳辛率领的第二十八歼击航空兵师,辖第六十七、一三九航空兵团;由师长帕什科维奇率领的第五十歼击航空兵师,辖第二十九、一七七航空兵团;近卫第一五一歼击航空兵师,辖第二十八、七十二航空兵团。这3个航空师配置在中国境内的鞍山和安东等机场,装备的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苏联米格-15歼击机。
1950年12月,上述3个航空兵师合编为第六十四歼击航空兵军,军长为别洛夫少将。苏联航空兵上将克拉索夫斯基为首的苏联空军作战组对苏军参战的航空兵实施总的领导。
1951年下半年,苏军第六十四歼击航空兵军和中朝空军部队合编为一个空军集团军。
1951年2月,苏联为了使空军飞行员获得实战经验,决定对苏军航空兵进行轮战。2月中旬,第二十八、五十歼击航空兵师回国,第三二四歼击航空兵师和三○三歼击航空兵师开赴中国参加朝鲜战争。6月,为加强对苏军航空兵的技术保障,给第六十四歼击航空兵军增编了第十八航空技术师。
此后,苏军第六十四歼击航空兵军始终保持2至3个歼击航空兵师、1个夜航团,飞机170至240架。此外,还编有2个高炮师,高炮300门;1个探照灯团,探照灯72部。
到朝鲜战争结束时,苏军先后有10个歼击航空兵师、4个高炮团、2个独立歼击航空兵团、2个探照灯团,共计4200余名官兵参加了朝鲜轮战,其中飞行员1500多名。另外,还有8个航空兵师参加了对中朝空军飞行人员的培训。
俄罗斯国防部战史研究所在解密的前苏联文件开头语中概括地说:“为了重新培训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人民军驾驶员,保卫中朝边界和准备向北朝鲜投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国政府的要求,苏军同意在中国东北地区创建苏军空军作战集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回忆史料》中记载:“1950年12月4日,空军首长正式给空四师下达了作战命令。12月15日,空四师到达安东,同苏军师长巴什盖维奇协商拟定了实战锻炼计划。”可见,苏联空军出兵在中国陆军之后,中国空军之前
奇特的战规
苏联尽管出动空军参加了朝鲜战争,但苏联还是尽量避免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公开冲突。因此,苏军规定了许多特殊的战规。
为防止暴露苏联军人身份和装备真相,苏军参战人员一律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佩戴志愿军的徽章、符号,出境时对苏联物品进行了清除,甚至连士兵喜爱的苏联制造的手风琴也进行了收缴。作战飞机和地勤车辆全部改涂了志愿军空军标志。
参战的苏军飞行员每人发了一张卡片,上面印有俄语读音的汉语和朝鲜语的飞行专用语,要求飞行员作战时不能用俄语通话。参加朝鲜战争的苏联空军,除俄国面孔无法改变外,其它与志愿军毫无两样。
苏联担心飞行员被对方击落成为俘虏后暴露身份,因此对空战做了一系列的禁令:不准在海面飞行,不准进入距离战线100公里以外的地区,不准攻击美国海军舰艇,不准追击被击伤和油料即将耗尽的敌机。
苏联空军的作战任务也做了特殊规定:只配合中朝地面部队进行中小规模的空战,主要是在朝鲜北部空域巡逻,截击美机,阻止其对后方桥梁、机场的破坏,保障从中国到朝鲜的运输线的畅通。为避免与美军大规模空战,苏军每次出动飞机要控制在30架左右,在战术上也多以截击、伏击为主。
最初的空战中,这些战规和禁令严重妨碍了苏军飞行员战斗力的发挥,在战场上吃了不少亏。苏军飞行员佩利亚抱怨说:“从心理学上来说,在激烈的战斗中既要考虑这样那样的禁令,还要使用一种你不熟悉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一两个星期后,苏军飞行员不再理睬这些禁令。他们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了自己认为需要的做法,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后来,莫斯科只好默认了飞行员的做法。
辉煌的战绩
经过二战锻炼的苏联空军一投入朝鲜战场,就捷报频传,把空中美国佬打得灵魂出壳。
1950年11月8日,是苏军参加朝鲜战争的首次空战。苏军第二十八歼击航空兵师中尉飞行员谢戈列夫在安东地域击落美军“野马”式战斗机一架。9日,这个师又在同一地区击落美军F-80“流星”式战斗机和F-47“雷电”式战斗机各1架。10日,由第一三九歼击航空兵团大队长哈里科夫斯基少校率领的两架米格-15编队,在新义州附近击落号称“空中堡垒”的美军B-29轰炸机1架。14日,这个大队的8架米格-15歼击机与美军一个庞大的机群相遇。美军机群有40架B-29轰炸机和20架F-80战斗机护航,双方在空中进行了大角逐,苏军航空兵击落美军轰炸机3架。在这段空战期间,苏军战果大,损失小,仅有2架米格-15被击落,两名飞行员牺牲。
在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为米格-15歼击机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战斗队形,分为横队和梯队。在作战中对其间隔距离和高度层次都有明确的规定。
航空大队通常采用中队梯队队形和双机蛇形队形,航空兵团通常采用大队纵队队形,各大队之间间隔为3~5公里。
所有战斗队形均沿纵深和正面成梯队配置,并按高度做层次配置。这样,在编队中就能掌握机动自由,同时,在双机之间和中队之间可达成火力协同。
在与敌轰炸机和强击机作战时,苏军歼击机通常编成两个战术编队:突击编队和掩护编队,二者之间保持密切协同。
此外,苏联空军作战组组长克拉索夫斯基上将还颁发训令,建议地面引导和控制站应配置在飞机航线和与敌遭遇的地域内,航空兵司令部和各师司令部均应靠近作战地域配置,以便有效地指挥所属部队。与此同时,改善了编队出动的组织工作,使编队可在最短时间内出动。为了迷惑敌人,还设置了假机场。
这些战法、指挥程序和战场设置都被实战证实是可行的。
2000年5月,美、韩隆重纪念朝鲜战争时,莫斯科电视台也对当年参加朝鲜空战的老兵做了报道。当年的苏联飞行员克拉马连科在俄罗斯电视台回忆说:“1951年4月11日,是苏联空军最得意之日,那天16架美军B-29飞机被击落。放眼望去,天空中都是跳伞的美军飞行员。”
1951年1月21日,美军出动50多架喷气式战斗机企图袭击位于中国安东机场的苏军某航空团。苏联飞行员在团长帕什科维奇上校的带领下,强行从飞机掩体内起飞,与美机在空中展开格斗,全团一举击落美机11架,而自己无一损失,空战取得了全胜。
最激烈的一次空战发生在鸭绿江朝鲜一侧西北上空。在高空伏击的36架米格-15,突然从云层中扑向赶来送死的美军40多架轰炸机编队,顷刻间15架美机被击伤、击落。激战中,由于距离太近,苏军飞行员连美军飞行员的金头发、白面孔都看得一清二楚。这是后来公布的前苏联国家档案馆收藏的飞行员作战记录中的描述。这一天被美国空军官员称之为“朝战空军最黑暗的一日”。
最典型的战例发生在鸭绿江铁桥上空。1951年4月12日,美国空军出动152架飞机对安东鸭绿江铁桥及其附近的目标实施了大规模空袭。其中,B-29轰炸机72架,F-80和F-84战斗机48架,F-86战斗机32架。苏联空军第三二四歼击航空兵师全部投入战斗,共出动歼击机60架,空战持续了40分钟,苏军拼死一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共击落美机14架,其中B-29轰炸机10架、F-80战斗机4架,而自己毫无损失,彻底粉碎了美军企图炸毁鸭绿江铁桥的梦想。
参加朝鲜战争的苏联飞行员大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有许多获得过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而被世界公认的“王牌”飞行员标准是击落5架敌机。首批入朝作战的指挥官阔日杜布,在二战中击落德机62架,是苏、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打下德机最多的飞行员,连获3枚苏联英雄金质奖章。朝鲜战争中他作为地面指挥员没有上天作战,但他指挥的部队击落美机258架,创造了新的辉煌。
苏联英雄、“王牌”飞行员佩利亚耶夫上校在朝鲜空战中创下一人击落美机23架的最高记录,并将一架美军“王牌”战机F-86喷气式战斗机击伤迫降,成为苏军在朝鲜战场获得的惟一珍贵的战利品。
据战后苏联统计,朝鲜战争中苏联飞行员在朝鲜上空共击落美机约1300架,苏军损失飞机345架,200多名飞行员在战斗中阵亡。此外,苏联防空军高炮部队击落美机212架。
美军在苏军和志愿军空军出朝作战之前,非常骄横。轰炸机在执行轰炸任务时,根本不用战斗机护航。战斗机可以随意超低空追射志愿军车辆和行人,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志愿军入朝时,共有运输车辆1300多辆,20天内就被美军飞机炸毁600余辆,给志愿军后勤补给造成巨大困难。苏联空军投入空战后,局势立即发生了改观。
尽管苏联空军打得美军闻风丧胆,但由于苏联担心空战扩大会引起世界大战,苏军空战领域始终限于后方运输线。因此,朝鲜前线的制空权仍然掌握在美军手中。
但苏联空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历史功绩,中朝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科技的较量
朝鲜空战,苏联空军靠的是二战经验和“布尔什维克”的勇敢精神。同时,先进的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战后,喷气式革命席卷世界各国空军。于是,朝鲜战争成为世界第一场喷气式飞机的大角逐。
美军深为苏联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的优异性能而震惊,称之为“绝对武器”。他们把米格机经常出现的空域称为“米格走廊”,标为“黑色禁区”。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美军将装备最新式喷气式战斗机——F-86战斗机的第四战斗机联队等空军部队投入朝鲜战场。1950年11月至1952年1月,苏军击落美机与自己损失飞机的比例为7.9比1;1952年为2.2比1;1953年为1.9比1。尽管战果比例下降,但米格-15仍占上风。
同时,他们千方百计想弄到一架完整的米格-15,以揭开它的秘密。美军先采取“空中围捕迫降”没能得手。后来,又用俄、中、朝3种文字印了100多万张传单,声明驾驶米格-15飞机“投诚”,可得到100万美元的重奖,但仍是枉费心机。
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两个月后,朝鲜人民军的一名叫罗金肃的飞行员驾驶一架米格-15飞到南朝鲜金浦机场,投敌叛变,美国才如愿以偿,立即将米格-15运往美国,反复研究。
美国专家最后给米格-15下的评语是:爬升快,升限高,加速性能好,着陆滑跑距离短。爬升性、火力、操纵、机身牢固等方面优于F-86,但视觉和高度不如F-86。美国人终于探明了米格-15的秘密,但价值已经不大。1953年,苏联空军已换装了更先进的米格-17歼击机,中国空军也在50年代中期实现了歼击机的更新换代。
心照而不宣
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真的瞒过了美国吗?没有。
尽管苏军采取各种措施保密,但美军很快就从各方面汇集来的情报中获悉苏军参战的事实。
美军飞行员在空战的无线电里经常听到俄语对话,有时候透过对方的机窗和降落伞下看到了俄国人的面孔。后来成为美国宇航员的约翰·格兰说:“我清楚地知道在同俄国人作战,而当局不仅知道米格飞机里有苏联人而且知道苏联飞行员所受到的种种限制。”
苏军飞行员克拉马连科回快说:“我们穿着中国军服,努力讲朝鲜话,但仍无意中漏出了俄国话。美国人录下了我们的对话,这些并未在交战中给苏联飞行员带来麻烦。”
美国人对苏联参战为什么装聋作哑呢?
原来,美国人与斯大林有着同样的想法,不愿意由此引起战争升级,与苏联直接对抗,引发世界大战。
当时,在华盛顿有一股强烈要求对苏联宣战的情绪。如果让这些人知道,有千余名美军飞行员是被苏联人打下来的,那么这股情绪很可能使美国政府无法控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高级助手尼茨曾说:“如果我们公布事实的话,公众就会指望我们对此采取行动,而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与苏联的冲突扩大到更为严重的地步。”
事实上,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它当时在欧洲仅有150架作战飞机,空中力量不足一个师。要想与苏联全面对抗,至少要准备两三年时间。因此,只好哑巴吃黄连了。
苏联战后恢复,需要时间,不愿意战争扩大;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不愿意战争升级。共同的担忧,使美苏都主动做到心照不宣。于是,这场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战的大空战隐瞒了半个世纪。^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1年06期
【原文出处】《《党史博览》》(郑州)2001年01期第44~47页
向朝鲜战场派遣苏联空军对当年的斯大林和苏联政府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二战以后,朝鲜被一条临时的停火线一分为二。南朝鲜归美国扶植的李承晚为首的大韩民国政府统治;北朝鲜是苏联支持的金日成为首的劳动党领导。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6月27日发表声明,宣布美国从军事上支持南朝鲜军队作战,公开侵略朝鲜。同时,美国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以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
10月1日凌晨2时50分,斯大林收到了金日成的求援信。10分钟后,斯大林口授了给中国的电报:“朝鲜同志的情况变得令人绝望。”“根据眼下的形势,你们如果认为能用部队给朝鲜人以帮助,那么至少应该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在你们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
金日成在给斯大林求援信的当天,也给毛泽东发来了加急求援电报。
唇亡齿寒。收到斯大林和金日成的电报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态度明确:这件事要管;不管,美国侵略者将更猖獗,无论对朝鲜,对中国,对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但中国政府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苏联支援中国军队装备的问题;二是由苏联空军为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
斯大林很快答应了中国政府的要求。除提供武器装备外,斯大林答应提供16个苏联志愿军空军团担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空中掩护。
10月11日,正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跨过鸭绿江时,节外生枝。斯大林突然电告中共中央说,苏联的空军还没有准备好,必须暂缓出动。这样就意味着本来就敌强我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完全丧失制空权,将在战争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10月12日,周恩来紧急飞往苏联与斯大林当面交涉。斯大林直言相告:“目前苏联空军尚不能出动,主要担心苏联如果和美国全面冲突起来,战争可能会无限升级。仗打大了,不仅会影响我国的建设,也会影响中国的和平建设。”
周恩来在反复交涉无效的情况下,代表中国政府答复斯大林:“没有苏联空军的配合作战,我们暂不出兵。”
面对周恩来的答复,斯大林有点左右为难,协商陷入了僵局。
10月13日,周恩来在莫斯科收到了毛泽东的电报,中国政府决定立即出兵。
周恩来紧急会见斯大林,坚定地说:“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刚刚拍来电报,我们已经再次作出决定,立即出兵朝鲜!不管苏联出不出空军,中国都要参战。”当苏联翻译把周恩来的话翻译给斯大林后,他半晌沉默不语,后来自言自语地说:“还是中国同志好,还是中国同志好……”在许多年后,陈毅肯定地说,斯大林当时被感动得掉下了眼泪。
1950年10月19日夜晚,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揭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新近开放的档案宗号331、334、335、347和俄罗斯的《史料》杂志公布了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当年来往的12封电函,披露了当年中、苏、朝三国领导人围绕出兵朝鲜的内幕。
中国出兵朝鲜了,那么苏联空军呢?
光荣的出征
斯大林对中国顶着巨大压力出兵朝鲜并非无动于衷。苏联政府终于也顶着美国可能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于1950年11月初派空军歼击航空兵师和防空军高炮部队参加了朝鲜战争。
斯大林命令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向中国派遣航空兵师。
1950年11月,苏联十月革命节的红场阅兵刚刚结束,在莫斯科郊外的机场上,一队队从全苏空军中挑选出来的战斗机飞行员精神抖擞,整装待发,准备开赴中国参加朝鲜战争。
首次参战的有3个歼击机航空兵师:由师长阿列柳辛率领的第二十八歼击航空兵师,辖第六十七、一三九航空兵团;由师长帕什科维奇率领的第五十歼击航空兵师,辖第二十九、一七七航空兵团;近卫第一五一歼击航空兵师,辖第二十八、七十二航空兵团。这3个航空师配置在中国境内的鞍山和安东等机场,装备的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苏联米格-15歼击机。
1950年12月,上述3个航空兵师合编为第六十四歼击航空兵军,军长为别洛夫少将。苏联航空兵上将克拉索夫斯基为首的苏联空军作战组对苏军参战的航空兵实施总的领导。
1951年下半年,苏军第六十四歼击航空兵军和中朝空军部队合编为一个空军集团军。
1951年2月,苏联为了使空军飞行员获得实战经验,决定对苏军航空兵进行轮战。2月中旬,第二十八、五十歼击航空兵师回国,第三二四歼击航空兵师和三○三歼击航空兵师开赴中国参加朝鲜战争。6月,为加强对苏军航空兵的技术保障,给第六十四歼击航空兵军增编了第十八航空技术师。
此后,苏军第六十四歼击航空兵军始终保持2至3个歼击航空兵师、1个夜航团,飞机170至240架。此外,还编有2个高炮师,高炮300门;1个探照灯团,探照灯72部。
到朝鲜战争结束时,苏军先后有10个歼击航空兵师、4个高炮团、2个独立歼击航空兵团、2个探照灯团,共计4200余名官兵参加了朝鲜轮战,其中飞行员1500多名。另外,还有8个航空兵师参加了对中朝空军飞行人员的培训。
俄罗斯国防部战史研究所在解密的前苏联文件开头语中概括地说:“为了重新培训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人民军驾驶员,保卫中朝边界和准备向北朝鲜投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国政府的要求,苏军同意在中国东北地区创建苏军空军作战集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回忆史料》中记载:“1950年12月4日,空军首长正式给空四师下达了作战命令。12月15日,空四师到达安东,同苏军师长巴什盖维奇协商拟定了实战锻炼计划。”可见,苏联空军出兵在中国陆军之后,中国空军之前
奇特的战规
苏联尽管出动空军参加了朝鲜战争,但苏联还是尽量避免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公开冲突。因此,苏军规定了许多特殊的战规。
为防止暴露苏联军人身份和装备真相,苏军参战人员一律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佩戴志愿军的徽章、符号,出境时对苏联物品进行了清除,甚至连士兵喜爱的苏联制造的手风琴也进行了收缴。作战飞机和地勤车辆全部改涂了志愿军空军标志。
参战的苏军飞行员每人发了一张卡片,上面印有俄语读音的汉语和朝鲜语的飞行专用语,要求飞行员作战时不能用俄语通话。参加朝鲜战争的苏联空军,除俄国面孔无法改变外,其它与志愿军毫无两样。
苏联担心飞行员被对方击落成为俘虏后暴露身份,因此对空战做了一系列的禁令:不准在海面飞行,不准进入距离战线100公里以外的地区,不准攻击美国海军舰艇,不准追击被击伤和油料即将耗尽的敌机。
苏联空军的作战任务也做了特殊规定:只配合中朝地面部队进行中小规模的空战,主要是在朝鲜北部空域巡逻,截击美机,阻止其对后方桥梁、机场的破坏,保障从中国到朝鲜的运输线的畅通。为避免与美军大规模空战,苏军每次出动飞机要控制在30架左右,在战术上也多以截击、伏击为主。
最初的空战中,这些战规和禁令严重妨碍了苏军飞行员战斗力的发挥,在战场上吃了不少亏。苏军飞行员佩利亚抱怨说:“从心理学上来说,在激烈的战斗中既要考虑这样那样的禁令,还要使用一种你不熟悉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一两个星期后,苏军飞行员不再理睬这些禁令。他们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了自己认为需要的做法,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后来,莫斯科只好默认了飞行员的做法。
辉煌的战绩
经过二战锻炼的苏联空军一投入朝鲜战场,就捷报频传,把空中美国佬打得灵魂出壳。
1950年11月8日,是苏军参加朝鲜战争的首次空战。苏军第二十八歼击航空兵师中尉飞行员谢戈列夫在安东地域击落美军“野马”式战斗机一架。9日,这个师又在同一地区击落美军F-80“流星”式战斗机和F-47“雷电”式战斗机各1架。10日,由第一三九歼击航空兵团大队长哈里科夫斯基少校率领的两架米格-15编队,在新义州附近击落号称“空中堡垒”的美军B-29轰炸机1架。14日,这个大队的8架米格-15歼击机与美军一个庞大的机群相遇。美军机群有40架B-29轰炸机和20架F-80战斗机护航,双方在空中进行了大角逐,苏军航空兵击落美军轰炸机3架。在这段空战期间,苏军战果大,损失小,仅有2架米格-15被击落,两名飞行员牺牲。
在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为米格-15歼击机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战斗队形,分为横队和梯队。在作战中对其间隔距离和高度层次都有明确的规定。
航空大队通常采用中队梯队队形和双机蛇形队形,航空兵团通常采用大队纵队队形,各大队之间间隔为3~5公里。
所有战斗队形均沿纵深和正面成梯队配置,并按高度做层次配置。这样,在编队中就能掌握机动自由,同时,在双机之间和中队之间可达成火力协同。
在与敌轰炸机和强击机作战时,苏军歼击机通常编成两个战术编队:突击编队和掩护编队,二者之间保持密切协同。
此外,苏联空军作战组组长克拉索夫斯基上将还颁发训令,建议地面引导和控制站应配置在飞机航线和与敌遭遇的地域内,航空兵司令部和各师司令部均应靠近作战地域配置,以便有效地指挥所属部队。与此同时,改善了编队出动的组织工作,使编队可在最短时间内出动。为了迷惑敌人,还设置了假机场。
这些战法、指挥程序和战场设置都被实战证实是可行的。
2000年5月,美、韩隆重纪念朝鲜战争时,莫斯科电视台也对当年参加朝鲜空战的老兵做了报道。当年的苏联飞行员克拉马连科在俄罗斯电视台回忆说:“1951年4月11日,是苏联空军最得意之日,那天16架美军B-29飞机被击落。放眼望去,天空中都是跳伞的美军飞行员。”
1951年1月21日,美军出动50多架喷气式战斗机企图袭击位于中国安东机场的苏军某航空团。苏联飞行员在团长帕什科维奇上校的带领下,强行从飞机掩体内起飞,与美机在空中展开格斗,全团一举击落美机11架,而自己无一损失,空战取得了全胜。
最激烈的一次空战发生在鸭绿江朝鲜一侧西北上空。在高空伏击的36架米格-15,突然从云层中扑向赶来送死的美军40多架轰炸机编队,顷刻间15架美机被击伤、击落。激战中,由于距离太近,苏军飞行员连美军飞行员的金头发、白面孔都看得一清二楚。这是后来公布的前苏联国家档案馆收藏的飞行员作战记录中的描述。这一天被美国空军官员称之为“朝战空军最黑暗的一日”。
最典型的战例发生在鸭绿江铁桥上空。1951年4月12日,美国空军出动152架飞机对安东鸭绿江铁桥及其附近的目标实施了大规模空袭。其中,B-29轰炸机72架,F-80和F-84战斗机48架,F-86战斗机32架。苏联空军第三二四歼击航空兵师全部投入战斗,共出动歼击机60架,空战持续了40分钟,苏军拼死一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共击落美机14架,其中B-29轰炸机10架、F-80战斗机4架,而自己毫无损失,彻底粉碎了美军企图炸毁鸭绿江铁桥的梦想。
参加朝鲜战争的苏联飞行员大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有许多获得过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而被世界公认的“王牌”飞行员标准是击落5架敌机。首批入朝作战的指挥官阔日杜布,在二战中击落德机62架,是苏、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打下德机最多的飞行员,连获3枚苏联英雄金质奖章。朝鲜战争中他作为地面指挥员没有上天作战,但他指挥的部队击落美机258架,创造了新的辉煌。
苏联英雄、“王牌”飞行员佩利亚耶夫上校在朝鲜空战中创下一人击落美机23架的最高记录,并将一架美军“王牌”战机F-86喷气式战斗机击伤迫降,成为苏军在朝鲜战场获得的惟一珍贵的战利品。
据战后苏联统计,朝鲜战争中苏联飞行员在朝鲜上空共击落美机约1300架,苏军损失飞机345架,200多名飞行员在战斗中阵亡。此外,苏联防空军高炮部队击落美机212架。
美军在苏军和志愿军空军出朝作战之前,非常骄横。轰炸机在执行轰炸任务时,根本不用战斗机护航。战斗机可以随意超低空追射志愿军车辆和行人,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志愿军入朝时,共有运输车辆1300多辆,20天内就被美军飞机炸毁600余辆,给志愿军后勤补给造成巨大困难。苏联空军投入空战后,局势立即发生了改观。
尽管苏联空军打得美军闻风丧胆,但由于苏联担心空战扩大会引起世界大战,苏军空战领域始终限于后方运输线。因此,朝鲜前线的制空权仍然掌握在美军手中。
但苏联空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历史功绩,中朝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科技的较量
朝鲜空战,苏联空军靠的是二战经验和“布尔什维克”的勇敢精神。同时,先进的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战后,喷气式革命席卷世界各国空军。于是,朝鲜战争成为世界第一场喷气式飞机的大角逐。
美军深为苏联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的优异性能而震惊,称之为“绝对武器”。他们把米格机经常出现的空域称为“米格走廊”,标为“黑色禁区”。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美军将装备最新式喷气式战斗机——F-86战斗机的第四战斗机联队等空军部队投入朝鲜战场。1950年11月至1952年1月,苏军击落美机与自己损失飞机的比例为7.9比1;1952年为2.2比1;1953年为1.9比1。尽管战果比例下降,但米格-15仍占上风。
同时,他们千方百计想弄到一架完整的米格-15,以揭开它的秘密。美军先采取“空中围捕迫降”没能得手。后来,又用俄、中、朝3种文字印了100多万张传单,声明驾驶米格-15飞机“投诚”,可得到100万美元的重奖,但仍是枉费心机。
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两个月后,朝鲜人民军的一名叫罗金肃的飞行员驾驶一架米格-15飞到南朝鲜金浦机场,投敌叛变,美国才如愿以偿,立即将米格-15运往美国,反复研究。
美国专家最后给米格-15下的评语是:爬升快,升限高,加速性能好,着陆滑跑距离短。爬升性、火力、操纵、机身牢固等方面优于F-86,但视觉和高度不如F-86。美国人终于探明了米格-15的秘密,但价值已经不大。1953年,苏联空军已换装了更先进的米格-17歼击机,中国空军也在50年代中期实现了歼击机的更新换代。
心照而不宣
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真的瞒过了美国吗?没有。
尽管苏军采取各种措施保密,但美军很快就从各方面汇集来的情报中获悉苏军参战的事实。
美军飞行员在空战的无线电里经常听到俄语对话,有时候透过对方的机窗和降落伞下看到了俄国人的面孔。后来成为美国宇航员的约翰·格兰说:“我清楚地知道在同俄国人作战,而当局不仅知道米格飞机里有苏联人而且知道苏联飞行员所受到的种种限制。”
苏军飞行员克拉马连科回快说:“我们穿着中国军服,努力讲朝鲜话,但仍无意中漏出了俄国话。美国人录下了我们的对话,这些并未在交战中给苏联飞行员带来麻烦。”
美国人对苏联参战为什么装聋作哑呢?
原来,美国人与斯大林有着同样的想法,不愿意由此引起战争升级,与苏联直接对抗,引发世界大战。
当时,在华盛顿有一股强烈要求对苏联宣战的情绪。如果让这些人知道,有千余名美军飞行员是被苏联人打下来的,那么这股情绪很可能使美国政府无法控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高级助手尼茨曾说:“如果我们公布事实的话,公众就会指望我们对此采取行动,而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与苏联的冲突扩大到更为严重的地步。”
事实上,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它当时在欧洲仅有150架作战飞机,空中力量不足一个师。要想与苏联全面对抗,至少要准备两三年时间。因此,只好哑巴吃黄连了。
苏联战后恢复,需要时间,不愿意战争扩大;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不愿意战争升级。共同的担忧,使美苏都主动做到心照不宣。于是,这场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战的大空战隐瞒了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