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19世纪70年代的英国农业危机及其影响
刘杰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0年01期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1999年03期第28~33页
【作者简介】刘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博士生。北京100015
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它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并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从而使19世纪7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关键时期。英国这个在资本主义世界一直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在这次危机中未能幸免,不仅爆发了工业危机,而且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农业危机,这次农业危机具有不同于一般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特点,对英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简要地分析一下此次农业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农业危机的状况
英国19世纪70年代的农业危机始于1873年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其中小麦价格下降最为显著,因此农业郡比其他地区的萧条程度更甚,尤其是那些气候不适合作永久牧场或临时牧场的地区、劳动力价格高的粘土地以及那些不肥沃的、必要投入和收成总值间边际效益小的沙土地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而在环境适于从事奶制品业、园艺业、家禽饲养业及其他特殊产业的郡,情况比较有利,但“在英国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受到萧条的影响,这一点是确信无疑的”(注:汉考克主编:《英国历史文献,1874-1914年》(W.D.Handcock,ed.,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1874-1914)第7卷,伦敦1977年版,第209页。)。英国各地因农业结构不同,自然条件各异,危机表现不完全一样,现分区叙述如下。
英格兰农耕地区。这一地区是以种植小麦、大麦为主的农业种植区,分布在英格兰中部、东部和南部,包括15个农业郡,它们是诺丁汉、林肯、诺福克、埃塞克斯、萨福克、剑桥、汉普、牛津、伯克、赫特福德、沃里克、莱斯特、约克、肯特、萨塞克斯郡。这些农业郡受萧条的打击最为严重。其中,埃塞克斯郡受害程度比其他任何郡都严重。该郡的萧条始于1875年,小麦的价格从每夸特55先令降到一些以前经受过风暴的佃农拒绝在任何条件下续订租约的程度。在1880年和1886年间,埃塞克斯郡的地租已降低25%,甚至到80%(注:汉考克主编:《英国历史文献,1874-1914》第7卷,第210页。)。由于土地出租困难,从而使经营自己地产的地主损失惨重。他们被排挤出竞争队伍,同他们的家人过着艰苦的生活,虽辛勤劳作却只能勉强活命。
英格兰的畜牧业地区。这类地区主要分布在英格兰的西南部和东北四郡,包括15个郡,他们是格洛斯特、威尔特、多塞特、萨默塞特、德文、康沃尔、萨洛普、赫里福德、蒙默斯、伍斯特、德比、斯塔福德、坎伯兰、威斯特摩兰和柴郡。这些地区主要从事畜牧业,因此大萧条的影响并不像苏格兰农耕地区那样明显。例如,在萨洛普、赫里福德、蒙默斯等郡,牛奶业和畜牧业是主要农业部门,赫里福德郡和伍斯特郡大面积种植水果和蛇麻草。在伍斯特的一些地方,面向市场的园艺业进行得很成功,几乎没有农场出租不出去,在肥沃的草原地带、畜牧业地区及奶品业农场,地租的价格大多保持稳定,下降幅度很少超过15%。在萨洛普、赫里福德、伍斯特郡的粘土地和以农耕为主的农场,地租下降20%-30%不等,在布里奇诺斯地区,地租下降40%。在坎伯兰和威斯特摩兰郡,农业萧条的情况不太明显,农场全部出租,并且存在承租农场的激烈竞争,这两个郡的租金下降20%-25%。在兰开夏郡,大萧条迹象不如其他地区明显,这个郡的农场主因为与大城镇和采矿中心相毗邻并能从中受益,在出租农场方面,没有困难,由于地租下降幅度在5%-10%之间(注:汉考克主编:《英国历史文献,1874-1914》第7卷,第215页。),因此收取地租的情况良好。在东北部四郡,即诺森伯兰、达勒姆、北约克北区和西约克郡西区,农业状况与坎伯兰和威斯特摩兰郡相似。
威尔士地区。在威尔士,土地所有者所受萧条的打击不如大部分英格兰地区那样严重,主要原因是,威尔士的自然环境适合从事牲畜饲养业、养羊业、奶品业(在南部一些地区)及面向市场的园艺业;其次是因为靠近大城镇、水源、采矿、煤矿中心,这些地区大量需要农产品。由于这些自然和经济优势,威尔士的农业没有象英格兰农耕地区那样,受到大萧条带来的严重影响,虽然如此,威尔士也由于瘦弱的牲畜、羊毛和奶酪价格下降而经受严重损失。
苏格兰农耕地区及畜牧业地区。苏格兰农耕地区包括东部和东北地区的一些郡,这一地区受萧条的影响严重,农场主持有的资本严重减少,地租大幅度下降。苏格兰西部是畜牧业地区,一些主要的郡即亚尔、维格顿、刻古布立、敦夫里斯郡都或多或少地经营乳品业,饲养科莱德斯德尔种马,虽然这些地区都受到大萧条的影响,土地价值下降的程度不同,但并未发生农业的全面崩溃,地主手中已没有农场可租,土地荒芜的现象更少,出租任何土地几乎都没有困难。
在苏格兰地区,兰夫鲁郡的地租下降10%,牧养场的地租明显下降了25%-40%,个别情况下降60%。在拥有大片耕地的开斯纳斯郡,大萧条所产生的影响与苏格兰东南各郡一样严重,地租下降幅度与农场规模有关系,“大农场下降30%-50%,中型农场20%-30%,小型农场10%-60%(注:汉考克主编:《英国历史文献,1874-1914》第7卷,第217页。)。开斯纳斯郡畜养牲畜者受到1879年旱灾的严重影响。
总之,农业大萧条在英国各地开始的时间早晚不一,严重程度各异,各地区各具特点。
农业危机的原因
19世纪70年代的农业危机并不是英国一国的现象,对欧洲大陆各国都有影响,但是在英国表现得最尖锐,受到的打击最严重,时间也最长,它始于1873年终于1896年,长达20年之久,农业大萧条的外部原因是受外国廉价农产品竞争的影响,内部原因是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以及不适当的国内税收政策等。
第一,自然灾害的影响
英国农业危机的内因是由于恶劣的天气。1875年的秋天异常潮湿,1876年和1877年的冬天降雨量特别多,从1878年春天开始又连续出现二年半的阴冷天气,使农业歉收。尤其是在东南部,1879年降雨量比常年多50%(注:特雷弗·梅:《英国社会经济史,1760-1970》(Trevor May,A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Britian,1760-1970),纽约1978年版,第109页。)。长期不断的坏天气不仅使庄稼严重歉收,而且使谷物的质量低劣。1879年来自英格兰所有的郡和威尔士10个郡的435名记者提供的报道中,都证明了这一点(注:汉考克主编:《英国历史文献,1874-1914》第7卷,第209页。)。在所有各区的报道中,没有一个区的小麦和豌豆的生产能超过平均年产量的。恶劣气候不仅对种植业打击严重,而且对畜牧业的打击也很沉重,由于草地过于潮湿,1879年爆发了严重的口蹄病和羊肝蛭病,大约300万只羊病死。1880-1881年死掉牲畜600万,价值1200万英镑(注:理查德·佩伦:《农业萧条,1870-1940》(Richard Perren,Agriculture Depression 1870-1940),剑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这种情况对于那些在种植小麦不赚钱的情况下想转向畜牧业的农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饲养牲畜费用昂贵,无利可图。
第二,外国廉价农产品的冲击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粮食供应出现重要的新来源。其一是古老的农业国家俄国和印度。这些国家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以谷物出口来支付外债利息。它们生产的谷物按劳动耗费计算的生产费用虽然比较高,但它们仍能以比欧洲各国低廉的价格出售,这些地区的粮食进入了欧洲市场是促成粮价下降的原因之一;其二是拥有肥沃土地的南北美洲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以及大洋洲新殖民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在19世纪中叶,这些国家有面积辽阔的可耕地和肥沃的牧场,后来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及人口的增长产生了新型的粗放农业,出产西欧最需要的大宗产品,如羊毛、肉类以及小麦。这些新生产国经常以巨大规模和廉价成本进行生产。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善,大量的农产品输入英国市场。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小麦和面粉进口增加很快,1870-1879年,年平均进口5040万夸特,1880-1889年,年平均进口7030万夸特,1890-1899年,年平均进口8590万夸特,1900-1909年,年平均进口1.026亿夸特(注:特雷弗·梅:《英国社会经济史,1760-1970》,第107页。)。
第三,铁路和汽船的出现减少了运费,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进口农产品的价格
19世纪发生了交通运输革命。19世纪初,英国已发明汽船,但70年代以前,海上运输尚以帆船为主,运费高,运量有限,进口粮食成本还比较高,对英国农业造成的影响不大。19世纪70年代以后,航海技术有很大进步,主要体现在铁船、钢船代替木船,汽船代替帆船,同时改进航海图,计时器,选择最捷路线,避免绕道航行等。到1880年,在主要海运国家中,汽船已占一半以上,蒸汽时代的到来结束了靠风力行驶的历史,为迅速穿越海洋大量运输谷物开辟了道路,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费。从而使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谷物能在大不列颠市场上以低于英国本国谷物的价格出卖。1868-1879年,从芝加哥运往利物浦1夸特小麦的费用平均11先令;到1892年降至4先令4便士;1902年又降至2先令10.5便士(注:特雷弗·梅:《英国社会经济史,1760-1970》,第109页。)。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和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商品的运费降低了2/3以上,1873-1887年,从纽约运往利物浦每蒲式尔小麦的运费降低了76%(注:王章辉、孙娴主编:《工业社会的勃兴》,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小麦进入不列颠对英国谷物的价格产生极大的影响。在1870-1874年,英国小麦平均价格是每夸特55先令,到1895-1899年,跌至28先令(注:希尔:《英国经济和社会史,1700-1982》,(C.P.Hill,British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1700-1982),伦敦1985年版,第101页。)。在廉价农产品的冲击下,许多农民破产,成千上万的劳动者离开土地去城镇或到大洋彼岸寻找工作。
19世纪发生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农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引起农业经济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铁路建设加速了商品周转,扩大了国内农产品市场,曾经使英国农民受益匪浅。近代工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肥料和新型农机具,提高了农业产量,因而也提高了土地的价值,并使各地的联系加强,将原来的封闭的农业区卷入市场经济,增加了农民的商品意识,扩大了商品流通。
第四,冷冻技术的应用为廉价肉类的大量进口创造了条件,但对英国农业又是沉重的打击
最早把冷藏技术运用于肉类保存的是澳大利亚人。1875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利思果谷地区建成了第一个为出口业服务的肉类冷冻厂。1880年,澳大利亚第一次成功地用船把冻肉运到英国。这一事件开辟了冷冻商品运输的前景,冷藏工业也随之兴起。因为肉类在英国是难得的奢侈品,价格高出澳大利亚的四五倍,因此,英国从国外进口的肉量不断增加,到1895年,进口冻肉50万吨,大约相当于英国年消费量的1/3,从1870年到1900年,英国每人肉消耗量增加了一倍(注:特雷弗·梅:《英国社会经济史,1760-1980》,第109页。)。这种对英国农业的第二次“入侵”,对许多牧民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
第五,英国国内税收是加重英国农业萧条的又一原因
地方税收是加重英国农业萧条的原因之一,教育税、卫生税等新税种以及各种旧税的增加使农业不堪重负。另外,铁路税收政策也不利于国内农产品与外国廉价农产品竞争。1854年的《铁路与运河关税法》中的有关条文支持不公平的里数收费及实行有利于外国产品的优惠税。据说,从美国经过利物浦至伦敦的运货税额要比从利物浦到伦敦还低。这种对国内谷物和进口谷物不同的运费率,使国内谷物受到不公平竞争的打击,加重了农业危机。
农业危机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农业危机对英国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结构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植业衰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进一步下降
英国农业发展到1870年时,长达近一个世纪之久的繁荣时代已进入尾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867-1874年,农业在国民净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5.7%,1875-1884年,占11.9%,1885-1894年,占8.7%,1895-1904年,占6.8%,1925-1934年,占3.9%(注:菲力斯·迪安、科尔:《英国经济增长,1688-1959》(Phillis Deane,W.A.Cole,British Economic Growth,1688-1959),剑桥1964年版,第298页。)。而在同时期,制造业、采矿、造船、贸易、海外运输、海外收入、服务业等行业增长较快。19世纪70年代的大萧条,进一步削弱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导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耕地面积从1871-1875年的1476.6万英亩减至1911-1915年的1113.1万英亩,40年间减少了1/4(注:《历史研究》1995年第3期,第152页。)。
第二,19世纪70年代的农业危机使农业内部结构被迫进行调整
大萧条改变了英国农业结构,畜牧业比例扩大,农耕比例缩小。1870-1876年,小麦、大麦和燕麦占英国农业总产量的18.1%,而1911-1913年降至8.4%。与此同时,1870-1876年家畜产量占农业总产量的66%,1911-1913年达到75%。家畜产量的增加也说明了可耕地亩数的下降,1866-1875年,耕地面积占45.5%,到1906-1915年占32.5%,永久生牧场的耕地面积从40.9%增加到54.4%(注:理查德·佩伦:《农业萧条,1870-1940》,第11页。)。农业结构的改变还体现在农业的多样化发展上。为了满足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需要,抵消种植业的影响,农民们转向种植水果、蔬菜和鲜花,发展园艺业。在伊夫舍姆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从19世纪初的三四百英亩增至20世纪初的1500英亩(注:达比主编:《1600年后的英格兰历史地理新编》(H.C.Darby,ed.,A New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England after 1600),剑桥1976年版,第392页。)。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需要和改善产、供、销的关系,水果、蔬菜和鲜花生产向着地区专业化方向发展。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都有了专门的蔬菜和鲜花供应基地。19世纪中叶,果园的面积不断增加,1873-1904年,大果园的数量从15万英亩增加到25万英亩,小果园从1881年的3.7万英亩增加到1897年的7万英亩(注:特雷弗·梅:《英国经济和社会史,1760-1970》,第110页。),水果产量也不断增加。人们把多余的水果加工成果酱,1873年,第一个果酱加工厂在剑桥郡建立,类似的工厂在埃塞克斯和伯斯郡也相继建立。农业大萧条也使一些农民开始转向没有外国竞争的鲜奶生产,奶制品业因此得到很大的发展,农民通过铁路运输把鲜奶送到城镇,大西部铁路由此被称为“牛奶路”。农民还采用新型机器,如脱脂器和挤奶器等,农民在鲜奶贸易中获利非浅。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使英国农业从混合型耕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这有利于增加生产和降低成本,有利于抵制外部的竞争。
第三,19世纪70年代的农业大萧条导致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1873年的农业危机使许多农民放弃耕种土地,“在30年内大约有30万农业劳动者离开农村”(注:希尔:《英国社会经济史,1700-1982》,第101页。)。成千上万的人去附近的城镇或去美洲寻找工作。1841-1911年,英国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乡村人口只增加13%(注:弗劳德、麦克洛斯基主编:《1700年以来的英国经济史》(Roderick Floud & Donald Mecloskey eds.,The Economic History of Britiain Since 1700),剑桥1994年版,第165页。)。其原因就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了城镇或移民海外。1873年农业危机后,留在土地上的劳动力很多是老弱病残,有创造力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都离开了土地,这种倾向是造成农业衰落的一个原因。机器的使用是造成农业劳动力减少的又一个原因。1860年以前,英国农业基本上是手工操作,1860年以后,收割机和脱粒机的广泛应用,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多余的劳动力流向城市,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最后30年里,农业雇佣劳动力从96.2万人降到62.1万人(注:西曼:《维多利亚时期的英格兰,1837-1901》(L.S.B.Seamn,Victoria England),纽约1982年版,第264页。),减少了1/3。
第四,19世纪70年代的农业危机使大量农场主破产,打击了土地贵族的势力
农业危机使土地所有者持有的地产的价值大大降低,土地出租困难,大量土地荒草丛生,无人耕种。1887年,一个叫普莱尔的人为报纸写了一个列有75个农场的表格,共有土地21,472英亩,这些土地位于伦敦周围30英里,所有这些农场没有人承租,其中3237英亩土地“绝对没有人耕种”。而农场主还要在土地出租前来改善农场的不良状况,给土地排水,增添建筑设施,吸引佃户,因此农业危机使许多地主破产,从而使他们在政治上失去权势,可以说,农业大萧条是导致土地贵族衰落的一个原因。英国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农业大萧条后,土地占有者从此不再是社会的主宰(注:西曼:《维多利亚时期的英格兰,1837-1901》,第265页。)。乡绅的土地不仅仅是耕地,还包括煤矿、船坞、伦敦最具商业时尚的街道、最受欢迎的风水宝地、城郊别墅以及城市废弃的贫民窟等。地主占有土地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几十年来,土地的剩余利润已经转化成工业利润、商业利润和外贸资金。农业大萧条完成了英国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转变,同时加快了英国从工业国家向工商业国家的演变(注: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对一个时代的描述》,(G.M.Young,Victorican England:A Portrait of an Age),伦敦1936年版,第128页。)。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0年01期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1999年03期第28~33页
【作者简介】刘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博士生。北京100015
农业危机的状况
英国19世纪70年代的农业危机始于1873年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其中小麦价格下降最为显著,因此农业郡比其他地区的萧条程度更甚,尤其是那些气候不适合作永久牧场或临时牧场的地区、劳动力价格高的粘土地以及那些不肥沃的、必要投入和收成总值间边际效益小的沙土地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而在环境适于从事奶制品业、园艺业、家禽饲养业及其他特殊产业的郡,情况比较有利,但“在英国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受到萧条的影响,这一点是确信无疑的”(注:汉考克主编:《英国历史文献,1874-1914年》(W.D.Handcock,ed.,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1874-1914)第7卷,伦敦1977年版,第209页。)。英国各地因农业结构不同,自然条件各异,危机表现不完全一样,现分区叙述如下。
英格兰农耕地区。这一地区是以种植小麦、大麦为主的农业种植区,分布在英格兰中部、东部和南部,包括15个农业郡,它们是诺丁汉、林肯、诺福克、埃塞克斯、萨福克、剑桥、汉普、牛津、伯克、赫特福德、沃里克、莱斯特、约克、肯特、萨塞克斯郡。这些农业郡受萧条的打击最为严重。其中,埃塞克斯郡受害程度比其他任何郡都严重。该郡的萧条始于1875年,小麦的价格从每夸特55先令降到一些以前经受过风暴的佃农拒绝在任何条件下续订租约的程度。在1880年和1886年间,埃塞克斯郡的地租已降低25%,甚至到80%(注:汉考克主编:《英国历史文献,1874-1914》第7卷,第210页。)。由于土地出租困难,从而使经营自己地产的地主损失惨重。他们被排挤出竞争队伍,同他们的家人过着艰苦的生活,虽辛勤劳作却只能勉强活命。
英格兰的畜牧业地区。这类地区主要分布在英格兰的西南部和东北四郡,包括15个郡,他们是格洛斯特、威尔特、多塞特、萨默塞特、德文、康沃尔、萨洛普、赫里福德、蒙默斯、伍斯特、德比、斯塔福德、坎伯兰、威斯特摩兰和柴郡。这些地区主要从事畜牧业,因此大萧条的影响并不像苏格兰农耕地区那样明显。例如,在萨洛普、赫里福德、蒙默斯等郡,牛奶业和畜牧业是主要农业部门,赫里福德郡和伍斯特郡大面积种植水果和蛇麻草。在伍斯特的一些地方,面向市场的园艺业进行得很成功,几乎没有农场出租不出去,在肥沃的草原地带、畜牧业地区及奶品业农场,地租的价格大多保持稳定,下降幅度很少超过15%。在萨洛普、赫里福德、伍斯特郡的粘土地和以农耕为主的农场,地租下降20%-30%不等,在布里奇诺斯地区,地租下降40%。在坎伯兰和威斯特摩兰郡,农业萧条的情况不太明显,农场全部出租,并且存在承租农场的激烈竞争,这两个郡的租金下降20%-25%。在兰开夏郡,大萧条迹象不如其他地区明显,这个郡的农场主因为与大城镇和采矿中心相毗邻并能从中受益,在出租农场方面,没有困难,由于地租下降幅度在5%-10%之间(注:汉考克主编:《英国历史文献,1874-1914》第7卷,第215页。),因此收取地租的情况良好。在东北部四郡,即诺森伯兰、达勒姆、北约克北区和西约克郡西区,农业状况与坎伯兰和威斯特摩兰郡相似。
威尔士地区。在威尔士,土地所有者所受萧条的打击不如大部分英格兰地区那样严重,主要原因是,威尔士的自然环境适合从事牲畜饲养业、养羊业、奶品业(在南部一些地区)及面向市场的园艺业;其次是因为靠近大城镇、水源、采矿、煤矿中心,这些地区大量需要农产品。由于这些自然和经济优势,威尔士的农业没有象英格兰农耕地区那样,受到大萧条带来的严重影响,虽然如此,威尔士也由于瘦弱的牲畜、羊毛和奶酪价格下降而经受严重损失。
苏格兰农耕地区及畜牧业地区。苏格兰农耕地区包括东部和东北地区的一些郡,这一地区受萧条的影响严重,农场主持有的资本严重减少,地租大幅度下降。苏格兰西部是畜牧业地区,一些主要的郡即亚尔、维格顿、刻古布立、敦夫里斯郡都或多或少地经营乳品业,饲养科莱德斯德尔种马,虽然这些地区都受到大萧条的影响,土地价值下降的程度不同,但并未发生农业的全面崩溃,地主手中已没有农场可租,土地荒芜的现象更少,出租任何土地几乎都没有困难。
在苏格兰地区,兰夫鲁郡的地租下降10%,牧养场的地租明显下降了25%-40%,个别情况下降60%。在拥有大片耕地的开斯纳斯郡,大萧条所产生的影响与苏格兰东南各郡一样严重,地租下降幅度与农场规模有关系,“大农场下降30%-50%,中型农场20%-30%,小型农场10%-60%(注:汉考克主编:《英国历史文献,1874-1914》第7卷,第217页。)。开斯纳斯郡畜养牲畜者受到1879年旱灾的严重影响。
总之,农业大萧条在英国各地开始的时间早晚不一,严重程度各异,各地区各具特点。
农业危机的原因
19世纪70年代的农业危机并不是英国一国的现象,对欧洲大陆各国都有影响,但是在英国表现得最尖锐,受到的打击最严重,时间也最长,它始于1873年终于1896年,长达20年之久,农业大萧条的外部原因是受外国廉价农产品竞争的影响,内部原因是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以及不适当的国内税收政策等。
第一,自然灾害的影响
英国农业危机的内因是由于恶劣的天气。1875年的秋天异常潮湿,1876年和1877年的冬天降雨量特别多,从1878年春天开始又连续出现二年半的阴冷天气,使农业歉收。尤其是在东南部,1879年降雨量比常年多50%(注:特雷弗·梅:《英国社会经济史,1760-1970》(Trevor May,A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Britian,1760-1970),纽约1978年版,第109页。)。长期不断的坏天气不仅使庄稼严重歉收,而且使谷物的质量低劣。1879年来自英格兰所有的郡和威尔士10个郡的435名记者提供的报道中,都证明了这一点(注:汉考克主编:《英国历史文献,1874-1914》第7卷,第209页。)。在所有各区的报道中,没有一个区的小麦和豌豆的生产能超过平均年产量的。恶劣气候不仅对种植业打击严重,而且对畜牧业的打击也很沉重,由于草地过于潮湿,1879年爆发了严重的口蹄病和羊肝蛭病,大约300万只羊病死。1880-1881年死掉牲畜600万,价值1200万英镑(注:理查德·佩伦:《农业萧条,1870-1940》(Richard Perren,Agriculture Depression 1870-1940),剑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这种情况对于那些在种植小麦不赚钱的情况下想转向畜牧业的农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饲养牲畜费用昂贵,无利可图。
第二,外国廉价农产品的冲击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粮食供应出现重要的新来源。其一是古老的农业国家俄国和印度。这些国家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以谷物出口来支付外债利息。它们生产的谷物按劳动耗费计算的生产费用虽然比较高,但它们仍能以比欧洲各国低廉的价格出售,这些地区的粮食进入了欧洲市场是促成粮价下降的原因之一;其二是拥有肥沃土地的南北美洲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以及大洋洲新殖民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在19世纪中叶,这些国家有面积辽阔的可耕地和肥沃的牧场,后来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及人口的增长产生了新型的粗放农业,出产西欧最需要的大宗产品,如羊毛、肉类以及小麦。这些新生产国经常以巨大规模和廉价成本进行生产。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善,大量的农产品输入英国市场。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小麦和面粉进口增加很快,1870-1879年,年平均进口5040万夸特,1880-1889年,年平均进口7030万夸特,1890-1899年,年平均进口8590万夸特,1900-1909年,年平均进口1.026亿夸特(注:特雷弗·梅:《英国社会经济史,1760-1970》,第107页。)。
第三,铁路和汽船的出现减少了运费,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进口农产品的价格
19世纪发生了交通运输革命。19世纪初,英国已发明汽船,但70年代以前,海上运输尚以帆船为主,运费高,运量有限,进口粮食成本还比较高,对英国农业造成的影响不大。19世纪70年代以后,航海技术有很大进步,主要体现在铁船、钢船代替木船,汽船代替帆船,同时改进航海图,计时器,选择最捷路线,避免绕道航行等。到1880年,在主要海运国家中,汽船已占一半以上,蒸汽时代的到来结束了靠风力行驶的历史,为迅速穿越海洋大量运输谷物开辟了道路,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费。从而使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谷物能在大不列颠市场上以低于英国本国谷物的价格出卖。1868-1879年,从芝加哥运往利物浦1夸特小麦的费用平均11先令;到1892年降至4先令4便士;1902年又降至2先令10.5便士(注:特雷弗·梅:《英国社会经济史,1760-1970》,第109页。)。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和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商品的运费降低了2/3以上,1873-1887年,从纽约运往利物浦每蒲式尔小麦的运费降低了76%(注:王章辉、孙娴主编:《工业社会的勃兴》,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小麦进入不列颠对英国谷物的价格产生极大的影响。在1870-1874年,英国小麦平均价格是每夸特55先令,到1895-1899年,跌至28先令(注:希尔:《英国经济和社会史,1700-1982》,(C.P.Hill,British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1700-1982),伦敦1985年版,第101页。)。在廉价农产品的冲击下,许多农民破产,成千上万的劳动者离开土地去城镇或到大洋彼岸寻找工作。
19世纪发生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农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引起农业经济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铁路建设加速了商品周转,扩大了国内农产品市场,曾经使英国农民受益匪浅。近代工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肥料和新型农机具,提高了农业产量,因而也提高了土地的价值,并使各地的联系加强,将原来的封闭的农业区卷入市场经济,增加了农民的商品意识,扩大了商品流通。
第四,冷冻技术的应用为廉价肉类的大量进口创造了条件,但对英国农业又是沉重的打击
最早把冷藏技术运用于肉类保存的是澳大利亚人。1875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利思果谷地区建成了第一个为出口业服务的肉类冷冻厂。1880年,澳大利亚第一次成功地用船把冻肉运到英国。这一事件开辟了冷冻商品运输的前景,冷藏工业也随之兴起。因为肉类在英国是难得的奢侈品,价格高出澳大利亚的四五倍,因此,英国从国外进口的肉量不断增加,到1895年,进口冻肉50万吨,大约相当于英国年消费量的1/3,从1870年到1900年,英国每人肉消耗量增加了一倍(注:特雷弗·梅:《英国社会经济史,1760-1980》,第109页。)。这种对英国农业的第二次“入侵”,对许多牧民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
第五,英国国内税收是加重英国农业萧条的又一原因
地方税收是加重英国农业萧条的原因之一,教育税、卫生税等新税种以及各种旧税的增加使农业不堪重负。另外,铁路税收政策也不利于国内农产品与外国廉价农产品竞争。1854年的《铁路与运河关税法》中的有关条文支持不公平的里数收费及实行有利于外国产品的优惠税。据说,从美国经过利物浦至伦敦的运货税额要比从利物浦到伦敦还低。这种对国内谷物和进口谷物不同的运费率,使国内谷物受到不公平竞争的打击,加重了农业危机。
农业危机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农业危机对英国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结构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植业衰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进一步下降
英国农业发展到1870年时,长达近一个世纪之久的繁荣时代已进入尾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867-1874年,农业在国民净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5.7%,1875-1884年,占11.9%,1885-1894年,占8.7%,1895-1904年,占6.8%,1925-1934年,占3.9%(注:菲力斯·迪安、科尔:《英国经济增长,1688-1959》(Phillis Deane,W.A.Cole,British Economic Growth,1688-1959),剑桥1964年版,第298页。)。而在同时期,制造业、采矿、造船、贸易、海外运输、海外收入、服务业等行业增长较快。19世纪70年代的大萧条,进一步削弱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导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耕地面积从1871-1875年的1476.6万英亩减至1911-1915年的1113.1万英亩,40年间减少了1/4(注:《历史研究》1995年第3期,第152页。)。
第二,19世纪70年代的农业危机使农业内部结构被迫进行调整
大萧条改变了英国农业结构,畜牧业比例扩大,农耕比例缩小。1870-1876年,小麦、大麦和燕麦占英国农业总产量的18.1%,而1911-1913年降至8.4%。与此同时,1870-1876年家畜产量占农业总产量的66%,1911-1913年达到75%。家畜产量的增加也说明了可耕地亩数的下降,1866-1875年,耕地面积占45.5%,到1906-1915年占32.5%,永久生牧场的耕地面积从40.9%增加到54.4%(注:理查德·佩伦:《农业萧条,1870-1940》,第11页。)。农业结构的改变还体现在农业的多样化发展上。为了满足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需要,抵消种植业的影响,农民们转向种植水果、蔬菜和鲜花,发展园艺业。在伊夫舍姆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从19世纪初的三四百英亩增至20世纪初的1500英亩(注:达比主编:《1600年后的英格兰历史地理新编》(H.C.Darby,ed.,A New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England after 1600),剑桥1976年版,第392页。)。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需要和改善产、供、销的关系,水果、蔬菜和鲜花生产向着地区专业化方向发展。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都有了专门的蔬菜和鲜花供应基地。19世纪中叶,果园的面积不断增加,1873-1904年,大果园的数量从15万英亩增加到25万英亩,小果园从1881年的3.7万英亩增加到1897年的7万英亩(注:特雷弗·梅:《英国经济和社会史,1760-1970》,第110页。),水果产量也不断增加。人们把多余的水果加工成果酱,1873年,第一个果酱加工厂在剑桥郡建立,类似的工厂在埃塞克斯和伯斯郡也相继建立。农业大萧条也使一些农民开始转向没有外国竞争的鲜奶生产,奶制品业因此得到很大的发展,农民通过铁路运输把鲜奶送到城镇,大西部铁路由此被称为“牛奶路”。农民还采用新型机器,如脱脂器和挤奶器等,农民在鲜奶贸易中获利非浅。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使英国农业从混合型耕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这有利于增加生产和降低成本,有利于抵制外部的竞争。
第三,19世纪70年代的农业大萧条导致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1873年的农业危机使许多农民放弃耕种土地,“在30年内大约有30万农业劳动者离开农村”(注:希尔:《英国社会经济史,1700-1982》,第101页。)。成千上万的人去附近的城镇或去美洲寻找工作。1841-1911年,英国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乡村人口只增加13%(注:弗劳德、麦克洛斯基主编:《1700年以来的英国经济史》(Roderick Floud & Donald Mecloskey eds.,The Economic History of Britiain Since 1700),剑桥1994年版,第165页。)。其原因就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了城镇或移民海外。1873年农业危机后,留在土地上的劳动力很多是老弱病残,有创造力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都离开了土地,这种倾向是造成农业衰落的一个原因。机器的使用是造成农业劳动力减少的又一个原因。1860年以前,英国农业基本上是手工操作,1860年以后,收割机和脱粒机的广泛应用,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多余的劳动力流向城市,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最后30年里,农业雇佣劳动力从96.2万人降到62.1万人(注:西曼:《维多利亚时期的英格兰,1837-1901》(L.S.B.Seamn,Victoria England),纽约1982年版,第264页。),减少了1/3。
第四,19世纪70年代的农业危机使大量农场主破产,打击了土地贵族的势力
农业危机使土地所有者持有的地产的价值大大降低,土地出租困难,大量土地荒草丛生,无人耕种。1887年,一个叫普莱尔的人为报纸写了一个列有75个农场的表格,共有土地21,472英亩,这些土地位于伦敦周围30英里,所有这些农场没有人承租,其中3237英亩土地“绝对没有人耕种”。而农场主还要在土地出租前来改善农场的不良状况,给土地排水,增添建筑设施,吸引佃户,因此农业危机使许多地主破产,从而使他们在政治上失去权势,可以说,农业大萧条是导致土地贵族衰落的一个原因。英国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农业大萧条后,土地占有者从此不再是社会的主宰(注:西曼:《维多利亚时期的英格兰,1837-1901》,第265页。)。乡绅的土地不仅仅是耕地,还包括煤矿、船坞、伦敦最具商业时尚的街道、最受欢迎的风水宝地、城郊别墅以及城市废弃的贫民窟等。地主占有土地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几十年来,土地的剩余利润已经转化成工业利润、商业利润和外贸资金。农业大萧条完成了英国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转变,同时加快了英国从工业国家向工商业国家的演变(注: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对一个时代的描述》,(G.M.Young,Victorican England:A Portrait of an Age),伦敦1936年版,第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