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评伊凡四世
赵士国/刘颂书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9年12期
【原文出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1999年04期第86~93页
【英文标题】Comment On Ivan IV
   Liberal Arts Institute,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Hunan,410081

【作者简介】赵士国(1948—),男,湖南湘乡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俄国史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刘颂书(1963—),男,湖南湘乡人,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讲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内容提要】伊凡四世是俄国沙皇专制主义统治的奠基人,是大规模对外扩张路线的开拓者。伊凡四世推行的特辖制无任何进步意义可言,应予彻底否定。
Ivan IV was the founder of Russian Tsar absolutism,  whoopened up the line of massive foreign aggrandizement. TheOprichnism he carried out had no progressive meaning andought to be denied completely
【关 键 词】专横暴戾/专制主义统治/对外扩张/沙皇特辖制imperious and cruel/absolutism/foreignaggrandizement/oprichnism


    伊凡四世(1533—1584年)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任沙皇,也是世界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之一。史学界对伊凡四世的评价历来分歧较大,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苏联史学家对伊凡四世大加美化和吹捧。维佩尔在其所著《伊凡雷帝》(第三版)中,称伊凡四世是伟大的政治家,“沙皇特辖制”是“伟大的军事行政改革”。维佩尔还特别推崇伊凡四世的外交才干,称他是“所有时代的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家之一,他的对外政策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灵活的手腕,而且还在于那鼓舞着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注:р.ю维佩尔.伊凡雷帝(第三版)[M].莫斯科—列宁格勒,1944.109. )另一个颇有名气的历史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巴赫鲁申甚至把伊凡四世吹捧为“人民的沙皇”,他的政策“得到人民的拥护”,沙皇特辖军团是“人民的军队”。巴赫鲁申著文认为,伊凡四世的改革,“保障了国内秩序并保证了对外敌的防御,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热烈支持。贵族、农民群众和城市居民因国家中央集权化的实施而获得了利益。……所以,伊凡雷帝是他那个时代的伟大的政治家,他了解人民真正的利益和需要,并努力给他们以满足。”(注:с.в.巴赫鲁申.伊凡雷帝[M]. 载科学论文集,莫斯科,1954,(2):319.)
    1956年以后,随着苏联政治形势的变化,苏联史学家对伊凡四世的评价来了一个180 度的大转弯。在史学家的笔下,昔日的“人民利益的代表”,如今成了“暴君”和刽子手。
    我国史学界对伊凡四世的研究着力不够,且一般来说均持肯定的观点。有论者如是说:“伊凡四世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使封建割据的残余势力受到约束,有利于俄罗斯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注:刘明翰.世界史·中世纪史[M].人民出版社,1986.182. )有学者则论证了伊凡四世实行特辖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注:周一良、吴于廑. 世界通史(中古部分)[M].人民出版社,1962.439;白玉. 伊凡四世特辖制度产生的动因[J].载宁波师院学报,1987,(4).)
    本文力图对伊凡四世作全面评价,但囿于一孔之见,又难免以偏概全。不当之处,请史学界同仁指正。
      一、专横暴戾的性格特点
    伊凡四世是在专横暴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而他在成年以后即形成了专横暴戾的性格特点。
    伊凡四世生于1530年,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之孙,瓦西里三世之子。瓦西里三世曾两度结婚。第一次婚姻持续了20年之久,未有生育。瓦西里终于将妻子幽禁于修道院,再度结婚。新婚夫妇盼子达四年之久,直到第五年终得一子,取名伊凡。大公暮年得子,甚感欣慰。然而,不幸的是,当伊凡年仅三岁时,瓦西里即撒手西去。伊凡继任为大公。因大公年幼,由瓦西里在世时即已授权的七领主政府代理朝政。一个混乱时期开始了。
    年轻的大公遗孀叶莲娜在其宠臣奥夫奇纳—捷列普涅夫—奥鲍连斯基的支持下,觊觎王权。离心离德的七领主政府执政不到一年,其权力就从宫廷卫队把米哈伊尔格林斯基押送监狱之日起开始崩溃。“当权者把格林斯基整死在狱中”,而另一七领主政府中的成员安德烈·斯塔里茨基(注:安德烈系瓦西里三世之弟,他和米哈依尔·格林斯基王公同属七领主政府中的中坚人物。)则因轻信奥夫奇纳的誓言而枉送了性命。他前往莫斯科请求兄嫂的宽恕,但刚一抵京,即遭逮捕,后被“囚禁终身”。“这位囚徒被戴上了一种类似面罩的铁刑具——沉重的‘铁帽’,不过半年就被折磨死于狱中。从莫斯科到诺夫哥罗德的‘大道’上绞架林立,凡支持过安德烈王公的贵族都被一一绞死。”(注:Ρ.Γ.斯克伦尼科夫.伊凡雷帝传[M].商务印书馆,1986.13.)
    叶莲娜的统治维持不到5年。1538年, 年轻的大公遗孀猝然去世,奥夫奇纳失去依靠,被贵族会议囚禁,以至身死。政权很快转到俄罗斯最有权势的显贵家族成员叔伊斯基兄弟手中。叔伊斯基用残酷的手段对付政敌。他们先是逮捕并处决了御前司书费奥多尔·米舒林,接着又将领主兼摄政者图奇科夫流放农村。图奇科夫的表侄尤里耶夫在此后不到一年被杀身亡,而图氏的亲密盟友别尔斯基亦身陷囹圄。叔伊斯基兄弟取得了全胜但好景不长。兄长瓦西里·叔伊斯基在内乱中死于非命,他只比米舒林多活了几个星期。威望不及兄长的伊凡·叔伊斯基同所有的领主都闹翻了,把持不住朝政。
    1540年夏,在教会和盟友的支持下,别尔斯基获得赦免重返京都,夺得了政权。伊凡·叔伊斯基不甘心失败;带领一支贵族大军开进莫斯科。大主教约瑟夫遭贬黜,别尔斯基被流放白湖城,不久被暗杀于此。伊凡·叔伊斯基虽然成功地镇压了取而代之入主京城的别尔斯基,但他自己却很快就短命离世。继任的安德烈·叔伊斯基成为叔伊斯基家族的首脑人物。但此时他已失去领主的支持,并成为众矢之的。1543年底,格林斯基家族再次发难,安德烈成为新一轮宫廷政变的牺牲品。叔伊斯基家族的统治就此结束,其政权转入格林斯基家族手中。
    从1533年至1547年这长达14年的时间,是沙皇伊凡四世从幼年到成年的重要成长时期。然而正是这期间,莫斯科政变不断,宫廷频频易主。几个贵族集团互相敌视,互相残杀,刀光剑影,血风腥雨,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童年伊凡耳闻目睹了这一幕幕阴险狡诈,凶恶残暴的斗争场面。后来,他对杜马中发生的一场殴斗仍记忆犹新。当时,安德烈·叔伊斯基及其追随者挥舞着拳头向领主沃龙佐夫猛扑过去,动手打他的“耳光”,撕毁他的衣裳,“把他拖到屋外企图加以杀害”,“撞他的脊梁”。正是这种残酷的环境,使伊凡养成了专横暴戾的性格。他孤傲多疑、冷酷无情,与正常状态下成长起来的青年绝然不同。伊凡3 岁丧父,7岁丧母,一个弟弟天生聋哑,因此他倍感孤独。成年以后, 伊凡曾多次辛酸地回忆起自己孤寂的童年。他回忆说:“有时我在玩儿童游戏,伊·瓦·叔伊斯基王公坐在躺椅中,一只胳膊支在我父亲的褥子上,两条腿搁在椅子的扶手上,对我们不屑一顾。”(注:伊凡雷帝书信集[M].莫斯科——列宁格勒,1951.304.)
    伊凡的专横暴戾的性格使周围的人深感惊讶。12岁时,他曾爬上塔楼宫殿尖顶,将不会说话的动物——猫和狗推下深渊,以此为乐。渐渐地,他“开始杀人害命”。他常常与那些最显赫的领主的孩子成群结伙地在大街和广场上飞马逛荡,用马蹄践踏百姓,殴打、抢劫黎民,“到处为非作歹”。
    随着伊凡的接近成年,争权夺利的领主们开始越来越经常地把大公卷入他们的内讧。他们“开始教唆他,利用他去一个一个地报复他们各自的仇人”。(注:俄罗斯历史从书[M].圣彼得堡,1914,(31):166.)1543年12月29日,伊凡就在急欲上台执政的舅父米·瓦·格林斯基的唆使下,下令御犬官放出恶狗将自己的保护人安德烈·叔伊斯基活活咬死,暴尸宫门示众。伊凡四世亲政以后,他的专横暴戾达于极点,因此人们称他为“伊凡雷帝”。
      二、沙皇专制统治的奠基人
    1547年,17岁的伊凡开始亲政。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除领主阶级以外,中小封建主都希望加强王权,以结束长期以来领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伊凡颇具聪明才智,他自幼博览众多神学典籍和史书,并深受宫廷政治的影响。他深感权力对人的重要性,领悟到君主必须主宰一切的道理。他十分钦羡古罗马凯撒大帝的无限权力。为加强自己的地位,摆脱领主贵族的控制,伊凡乃于1547年1月16 日由莫斯科大主教马卡里加冕正式称沙皇。
    伊凡四世改称沙皇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他成了“莫斯科即第三罗马”理论的实践者,确立了俄罗斯在东正教世界的领袖地位,从而也提高了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从15世纪末开始,随着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莫斯科的政治家们就著书立说,论证:俄罗斯中央国家的建立,不仅是罗斯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且是世界历史上的大事;俄罗斯正在成为罗马帝国和拜占廷帝国这样一些世界大国的继承者。普斯科夫的伊列阿扎罗夫修道院院长菲洛费伊则直接提出了“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老罗马和新罗马(君士坦丁堡)这两个王国衰落了,罗斯国家成了东正教信仰的唯一支柱。莫斯科就是这个保留下来的王国,即第三罗马。这是最后一个世界性的国家。根据这一理论,莫斯科大公如同拜占廷皇帝一样,成为教会的保护者,并且是所有基督教徒的首脑。他是“普天之下至尊东正教罗斯之皇。”(注:苏联科学院历史所列宁格勒分所.俄国文化史纲[M].商务印书馆,1994.113.)
    沙皇这一名称,是伊凡四世的祖父伊凡三世和其父亲瓦西里三世垂涎已久而不敢贸然采用的。公元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统一东北罗斯的基础上,最终推翻了长达两百余年的蒙古贵族的统治,由“同等王公中的第一位”上升为整个东北罗斯国家唯一的君主。在许多文件中伊凡三世已被称为“全罗斯的沙皇”和“专制者”。他有时也自称“沙皇”,头戴皇冠,端坐在镶满宝石的王位上。瓦西里三世在位时,又兼并了普斯科夫、斯摩凌斯克、梁赞公国,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俄罗斯封建国家。这样,瓦西里三世又从东北罗斯唯一的君主一跃而为“统治全俄罗斯领土的君主之君主。”(注:A.M.潘克拉托娃. 苏联通史[M].莫斯科,1978,(1):126.)瓦西里三世效法其父, 也常常自称“沙皇”。从拜占廷宫廷沿袭来的豪华、壮丽、繁文缛节和对君主的顶礼膜拜,在莫斯科宫廷蔚成风气。但是,自伊凡三世到瓦西里三世,都未能正式采用“沙皇”这一称号,也没有指望获得邻国对这一称号的承认。伊凡四世效法凯撒正式加冕称沙皇,这既是顺理成章的事,也表明他在俄国要建立起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如罗马帝国一样的俄罗斯大帝国。正如俄国历史学家斯克伦尼科夫所说,这种专制君主的思想,在以前“只是文人雅士议论的事情,而今,在雷帝的事业中却得到了具体的贯彻。”(注:Ρ.Γ.斯克伦尼科夫.伊凡雷帝传[M]. 商务印书馆,1986.35.)
    伊凡四世称沙皇后,便依靠出身并非显赫的“老实仆从”阿达舍夫以及虔诚的宗教徒牧师西尔维斯特组成了被称为“重臣拉达”的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沙皇权力的措施。1549年2月, 在莫斯科召开了所谓“调解会议”,实际上是俄国的第一次缙绅会议。参加者除领主杜马成员和教会领袖外,还有统领和小地主。沙皇一方面联合统治阶级的力量,另一方面对工商市民和农民进行“安抚”。此后缙绅会议陆续召开。缙绅会议的召集,人员的参加,都由伊凡四世决定。缙绅会议不是常设机构,也不具有司法、行政权力,它当时不过是伊凡四世借以实现其集权统治的工具。
    1551年召开了有宗教界代表和世俗封建主代表参加的“百章会议”,通过了由西尔维斯特于1550年编纂的新法典。法典限制了领主和地方官吏的权力,使审判和治理权更加集中于中央。对中央机关也进行了改革,废除了过去的世袭领地机关,以管辖的部门为基础,分门别类建立了衙门。衙门的设立最早始于伊凡三世时期,但那时的衙门,多半以地域为基础,机构重迭,事务繁杂,办事效率低下。伊凡四世设立的衙门,使其成为一种国家制度,并且各衙门职责分明。它的出现打击了封建割据势力。
    1556年,政府颁布军役法,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其做法是:推广伊凡三世时已实行的“领地制度”,即由沙皇授与领地作为报酬,广泛吸引中小贵族从军。这种获得领地的贵族即“服役贵族”,紧紧地依附于沙皇,成为沙皇对付领主世袭贵族的忠实有力的工具。伊凡四世对教会势力亦极力加以限制。俄国的僧侣不像脱离尘世的“活着的死人”。他们广占田地,并且从事商业和进行高利盘剥。伊凡主张没收教会土地,分配给服役贵族,但遭到以大主教马卡利为首的教会势力的坚决反对。结果,政府的计划只是部分地得以实现。1551年5月, 伊凡四世颁布一道诏令:没收自瓦西里三世逝世后由领主杜马分封给各主教和寺院的所有领地和土地。法令严禁教会不报经政府批准而获得新的土地。未经特许,王公不得将自己的领土出售或馈赠给教会。凡未经报批而转让给教会的土地,一律没收,充当军役领土予以重新分配。
    上述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制。与此同时,伊凡四世的统治地位越来越巩固,他的专制主义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为了论证专制政权的合理性,伊凡列举了不少历史证据。他说,在俄罗斯“实行专制制度”是“神的意志”,“从弗拉基米尔大公为整个罗斯启蒙施洗以来……”,直到他本人的时代为止,一直就是“实行独裁”的。伊凡把专制政权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可以任意赐赏自己的奴隶,也可以任意惩处他们”。他认为,沙皇的权力应当是无限的,“主教”(神职人员)和“群僚”(世俗显贵)不应干预国事。(注:苏联科学院历史所列宁格勒分所.俄国文化史纲[M].商务印书馆,1994.130—131.)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阿达舍夫们的权力也日益加强,然而这是和伊凡加强君权的主张是不相容的。伊凡抱怨说,阿达舍夫和西尔维斯特“随心所欲地统治国家,夺走了我的国家,名义上我是国君,事实上什么也管不了。”(注:Ρ.Γ.斯克伦尼科夫.伊凡雷帝传[M]. 商务印书馆,1986.69.)1560年4月, 伊凡四世终于以“反叛”的罪名解散了“重臣拉达”。在莫斯科召开的高级会议上,伊凡指责“重臣拉达”的领导者为“妖孽凶手”。西尔维斯特被押解到索洛维茨,囚禁终身。阿达舍夫临禁在尤里耶夫,不到两个月就因“热病”去世。
    如果说在这以前伊凡主要是通过“重臣拉达”来领导国家事务,沙皇的意志还受到一些限制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沙皇就完全凭个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了。1562年,君士坦丁堡总主教的使节,将普世东正教代表大会批准莫斯科人使用沙皇称号权的决议送到了莫斯科。普世东正教会的领袖利用自己的权威把信奉东正教的莫斯科沙皇的权力神圣化,举行了隆重的礼拜仪式。伊凡不择手段地竭力提高自己的威望,从而确立了沙皇专制主义的统治。此后,历代沙皇不断地将其巩固、发展,历时三百余年。
      三、大规模军事扩张路线的开拓者
    一般来说,在伊凡四世以前,早期俄罗斯国家被称为莫斯科公国。这是以莫斯科为中心所形成的统一国家。13~15世纪,莫斯科和它周围的许多封建公国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受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在伊凡三世和瓦西里三世时期,莫斯科公国一方面彻底摆脱了金帐汗国的统治,成了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另一方面,兼并了各分裂王公的土地,完成了罗斯的统一。莫斯科公国的这种扩张是罗斯民族生存的需要。非如此,罗斯民族不足以抵御外族的侵凌,难以在欧洲自立。
    伊凡四世自称沙皇以后,莫斯科公国变成了沙皇俄国。伊凡效法凯撒,不仅要建立专制政权,还意味着要建立起强大的俄罗斯帝国,大规模的对外扩张便成为他的主要任务和抱负。这种扩张是俄罗斯发展的需要。因为此时的俄罗斯地处内陆,长期与外界隔绝。这种封闭的地理环境,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对外贸易活动和文化交往,阻碍了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从14、15世纪起,西方世界风云震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接踵而起,资本主义因素生机勃勃,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日益向世界各地扩展。然而,俄国却与此完全隔绝。当“伊凡三世治理公国之初,欧洲还未知道夹在鞑靼人和立陶宛人当中还有一个莫斯科国家。”(注: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M].人民出版社,1979.70.)以后, 虽然有外国使节来到俄国,但人们对俄国仍然相当陌生。当时,西欧有一种传说,认为俄罗斯不过是波兰王统治下的一个小国。法国著名作家克洛德·德尔马在其所著《欧洲文明》一书中说:“长期以来,俄罗斯诸国在亚洲的边缘一直处于一个游移不定的位置,这不仅因为它们曾长期臣服于蒙古人,而且由于它们本身属于欧洲的另一个不同的世界。西方人直到与美洲人建立联系的前后,才对俄国人有所了解,而发现沙皇帝国与发现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帝国是同时发生的事。”(注:克洛德·德尔马.欧洲文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05.)
    俄罗斯之成为统一的国家助长了其对外扩张的野心。(注:恩格斯.工人阶级同波兰有什么关系[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6卷),180.)伊凡四世因而成为大规模军事扩张路线的开拓者。他的勃勃野心和所实施的步骤已非伊凡三世和瓦西里三世可比。他的对外扩张的政策得到了地主和商人们的支持。地主们为出征而获取薪饷,而且在出征中可以掠夺,征服后可以占领广大的土地。他们希望借此找到解决土地的出路。地主的利益又是同商人的利益密切联系着的。“地主需要喀山附近的土地,商业资本则需要伏尔加河作为从俄罗斯到东方去的商业道路,那时丝绸以及在欧洲很值钱的各种其他商品都是从这条道路运往欧洲的。(注:波克罗夫斯基.俄国历史概要(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62.)
    1548年,即伊凡加冕的第二年,沙皇便发动了大规模征服喀山汗国的战争。至1552年,喀山汗国灭亡。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两汗国的覆灭,宣告了蒙古人在伏尔加河流域长达三个多世纪的统治的结束。此后不久,沙皇把卡尔巴达(位于北高加索地区)的王公和大诺盖帐汗国(位于伏尔加河下游以东地区)置于俄国保护之下。同时,西伯利亚汗国以及北高加索五峰山的王公们都承认自己是沙皇的附庸。至此,从北高加索到西北利亚的大片领土已纳入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伏尔加商路的夺占,为俄国开辟了富饶的东方市场。
    伊凡四世并不满足于在东方拓展的成就,地主和商人们也要求在其他方面,即在西方也采取进攻的政策。在夺取了通过伏尔加河和里海而把西欧和中亚联结起来的大水路的下游地段以后,商业资本依靠着地主又开始争夺这条道路的上游地段,即通向波罗的海的出口。波罗的海位于欧洲北部,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同东欧平原和中欧平原之间的狭长海域。沿岸河流广布,从四面八方入海。在河流的入海处形成了许多港湾,给沿岸各国的交通和贸易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波罗的海与大西洋相通,它是俄国进入西欧的最短的海上交通要道,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军事上都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伊凡四世说过:波罗的海的水的分量是值得用金子来衡量的(注:北京大学历史系. 沙皇俄国侵略扩张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36.)。为了直接和西欧特别是和英国通商,俄国曾在1533年在北方开辟了一条由北德维纳河入白海的商道。但是这条航道一年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因冰封而无法通航。因此,伊凡四世力图另辟蹊径,夺取波罗的海沿岸的立沃尼亚地区,为控制波罗的海抢占有利的战略地位。
    1558年1月,伊凡四世不顾国内部分大贵族的反对, 悍然发动了立沃尼亚战争。此战历经四分之一个世纪(1558—1583年),它把刚刚勃兴的俄国,拖入了一场无休止的消耗战的泥潭中,俄罗斯人民和立沃尼亚人民因此遭受了无穷的灾难。与伊凡四世在东边得胜的情形截然不同,他在西边所进行的扩张遇到了有力的阻遏。战争初期,俄军长驱直入,攻陷了芬兰湾南部重要港口纳尔瓦,又占领了多尔巴德和爱斯兰东部。但是,他对勒佛尔(今塔林)和里加的进攻未能得手。然而,伊凡的部分成功还是引起了西部邻国和北欧诸国的关注。于是,战争发展成为俄国与瑞典、波兰、立陶宛之间的国际战争。波兰和立陶宛在1569年联合后,进攻俄国西部。瑞典也攻占了纳尔瓦。1582年,被旷日持久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伊凡四世与波兰媾和,放弃其已占领的部分立沃尼亚地区。第二年又与瑞典签订停战条约,被迫将已占领的沿海东南岸重镇雅姆、柯波里和伊凡哥罗德割让给瑞典。经过25年的战争,伊凡四世夺取通向西方出海口的斗争以失败告终。
    伊凡四世所确立的军事扩张路线为他的后继者们所继承。以后,历代沙皇都极力推行军事扩张政策,以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沙皇俄国已发展为一个以东欧为中心,地跨欧亚两洲,拥有2 280 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庞大帝国。
      四、应予否定的沙皇特辖制
    实行“特辖制”是伊凡四世统治后期的重大事件。俄国在立沃尼亚战争中接连遭受失败,库尔勃斯基公爵因惧怕沙皇猜忌而受迫害投奔了立陶宛,这一切给伊凡四世以沉重的打击。于是,1564年伊凡采取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举动。他突然带领家人和一部分军队离开首都前往筑有碉堡的亚历山大罗夫村。从这里,他分别发布了给贵族的诏书和给商人和市民的诏书,一方面宣布“退位”,另一方面极力挑起后者对贵族的仇恨。与此同时,他开始推行“特辖区”制度。他把全国分为两大部分:莫斯科附近和南部富庶地区,主要河川流域和沿海城市,被划入直属沙皇的特辖(或译直辖)区;边远和贫瘠地区,则属普通区,由领主杜马治理。原在特辖区内的贵族统统迁往普通区,他们的世袭领地由王室所有,其损失以边远地区的土地补偿。为贯彻特辖区制度,又成立了一支主要由中小贵族组成的数达6 000人的特辖军团。
    沙皇特辖制从1565年始至1572年废止,持续7年之久。 特辖制的推行虽然打击了大贵族分裂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专制皇权,但却无任何进步意义可言,当然也不具备什么“合理性”。特辖制实行的年代,是早期俄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恐怖的年代。它带来的后果是极其恶劣和严重的。
    首先,特辖军团本身都是一些没有法律和道德约束的亡命之徒,他们不仅打击杀害大贵族,而且滥杀和抢劫无辜的百姓,给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在特辖制的初期,血腥的屠杀在莫斯科到处可见,戈尔巴蒂王公和他的15岁的儿子。他的官任御前大臣的岳父戈洛文成了第一批牺牲品。有关戈尔巴蒂阴谋的指控,“纯属不实之词”(注:Ρ.Γ.斯克伦尼科夫.伊凡雷帝传[M].商务印书馆,1986.119.)。在粉碎所谓切利亚得宁阴谋案件中,被屠杀者近500人。 “镇压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凡属切利亚得宁的朋友和相识,追随过阿达舍夫的幸存者、流亡贵族的亲戚等等,一律遭到逮捕。”(注:Ρ.Γ.斯克伦尼科夫. 伊凡雷帝传[M].商务印书馆,1986.155.)1570年, 伊凡四世率领特辖军开进诺夫哥罗德,去镇压这里的“叛徒”。这一带广大地区的居民,整村整村地被残酷杀害,连老弱妇孺都不能幸免。史料证实:饱经折磨的人被一条长绳拴在雪橇上,拖着穿过全城,拉到沃尔霍夫河,扔进了冰窟窿。惨遭杀害的不但有叛变的涉嫌者,还有其家眷。他们的妻子是在沃尔霍夫河上被处置的。捆绑着的妇女和小孩被投入河中,并被人用木棒推到了冰下。(注:Ρ.Γ.斯克伦尼科夫.伊凡雷帝传[M]. 商务印书馆,1986.167—168.)据估计,在诺夫哥罗德、穆热依斯克、柯罗明等地,所有的人全部遇难。整个地区呈现出千里无人烟的骇人场景。(注:Μ.Д.库尔玛奇娃.关于伊凡雷帝的评价[J].载历史问题杂志, 莫斯科,1956,(6).)施暴者的手段残忍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在处理莫斯科案件中,掌玺大臣维斯科瓦蒂被活活地切成几段,而国家度支使尼基塔·富尼科夫则被活生生地煮死在沸水锅中。杀人性命和劫夺财产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劫夺财产往往又成为杀人的目的。在镇压了雅罗斯拉夫斯基家族后,沙皇说:“雅罗斯拉夫斯基家族的王公,已被朕满门抄斩。他们拥有大量世袭领地,朕因此而诛之。”(注:俄罗斯历史从书[M].圣彼得堡,1914,(31):285.)在诺夫哥罗德,特辖军洗劫了该市,私分抢劫来的最贵重的财物,对诸如油、蜡、麻等普通商品,则堆积在一起,放火焚烧。
    对特辖军团的残暴行为,仅以“扩大化”或“过火”行为是不能解释的。正如医生治脚疾而把脚锯断,治人手疾而将手砍掉一样,只能解释为一种疯狂行为。而且,“不管被处决的人拥有多大的权势,沙皇即使不把国家一分为二,不建立一支直辖禁卫军,也能将他们一网打尽。”(注:Ρ.Γ.斯克伦尼科夫.伊凡雷帝传[M].商务印书馆,1986.126.)
    其次,特辖制的推行加上自然灾害、瘟疫,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导致了经济上的崩溃和农民农奴化的加深。特辖军团的活动和对外战争的庞大开支,都需要政府提供巨额经费。国家因此多次提高了向农民课征的货币税额。赋税压迫和地主剥削的加剧,使小农生产处于极端不利的境地。1568~1569年恶劣的气候毁了俄罗斯大面积的庄稼。结果到1570年初,粮价上涨了4~9倍。就在这一年,一场鼠疫在俄罗斯大地肆虐,它流行于28座城市。在莫斯科,每天有600至1 000人被夺去了生命。随着秋天的到来,诺夫哥罗德人“收走”了一万具尸体。“在乌斯丘克工商区,据说死者达12 000人,外来者还不包括在内,工商区的神父幸存者仅6人。”(注:乌斯丘克编年史[M]. 莫斯科—列宁格勒,1950.109.)饥荒使俄国城乡饿殍遍野。 在特辖军对诺夫哥罗德进行疯狂蹂躏的时期,当地饥民竟在隆冬深夜偷盗被杀者的尸体充饥,有时甚至把人肉腌在大桶里。
    特辖制的推行使饱受自然灾害之苦的俄罗斯雪上加霜。无数的生命牺牲了,生产力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军队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危机。在特辖区内,大批农民的土地被剥夺。特辖军人的巧取豪夺,迫使大批农民背井离乡迁往伏尔加河以东的新征服地,从而造成中部和西部地区劳动力锐减,大片土地荒芜,军队兵源枯竭,城乡经济衰落。这期间,诺夫哥罗德五行政区的播种面积减少了90%。所以伊凡四世在1581年颁布诏令取消农民在尤里耶夫节的出走权。农民的农奴化过程因此进一步加速。同时,特辖制的推行,也使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特维尔、拉多加的工商民蒙受了巨大损失。诺夫哥罗德与欧洲各国的贸易被中断了多年。1571年,克里木鞑靼人侵犯莫斯科,一向对人民凶残无比的特辖军却无力抵御外敌,而被沙皇的恐怖政策及饥荒折磨得异常贫弱的居民则纷纷逃亡。结果,莫斯科深受浩劫,居民死亡无数,城市在三小时内被烈火化为灰烬。
    再其次,沙皇推行特辖制的初衷是要消灭大贵族势力,以中、小贵族取代领主大贵族,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但是,他在执行的过程中,未能始终贯彻这一目的和原则。在沙皇宫廷,卑躬屈膝和歌功颂德空前风靡。“阿谀奉承者”和食客不择手段地吹捧统治者的英明和绝对正确。伊凡四世听不得任何反面的意见,他的意志被那些居心叵测的极端分子所左右。这样,特辖制在表面上建立了专制君主的无上权力,但在特辖军恐怖的王国里,统治者本人却成了马柳塔·斯库拉托夫这类冒险家手上的一个傀儡。沙皇推行的恐怖政策削弱了领主贵族的权势,但同时也大大损害了一般贵族、教会、衙门高级官僚,即那些作为君主制最牢固的支柱的社会力量。特辖制不是所谓“50年代改革的继续”,因为它没有改变君主政体的整个政治结构,没有取消领主杜马作为国家最高机构的地位,也没有动摇维护着豪门权贵特权的门第制。沙皇企图以中小贵族取代领主大贵族的目的也未达到。当时的中小贵族既没有相当的精神和政治力量,也不具备足够的文化水平和威信。他们的能量尚不足以和领主大贵族一争高下。相反地,在推行特辖制的年代,贪赃枉法,政治告密之风盛行,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恶化了原本勾心斗角的沙皇宫廷政治。那时,一个特辖军的士兵可以任意控告某个地方官吏侮辱他及整个特辖军。然后,等待着这位被控官吏的就是监狱。他的财产也就落到了告密者的手中。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宫廷人人自危,每个人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担心哪一天厄运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最后,特辖制的推行,更进一步助长了伊凡四世的专横暴戾。他变得越来越多疑,越来越凶暴,喜怒无常,随心所欲。前述阿达舍夫、西尔维斯特曾是伊凡五十年代改革的主持者,是沙皇的亲密助手,但最后都成了专制沙皇的牺牲品。七十年代,在特辖军团中充当沙皇鹰犬的那些将令如契尔卡斯基、巴斯马诺夫、普列谢耶夫等也遭到了无情的处决。凡是与沙皇意见相左的人,或是被怀疑对沙皇不忠的人,随时都有可能被沙皇视为敌人而处以死刑。晚年的伊凡四世经常生活在对假想的阴谋的恐惧之中,以至众叛亲离,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在对诺夫哥罗德的大屠杀之后,伊凡四世与其长子“产生了严重的裂痕,许多享有威望的权贵拥护父亲,而支持儿子的也不在少数,但实力在于军队”!(注:Е.Φ.什穆尔洛.俄罗斯与意大利[M].圣彼得堡,1903,(2)2:230.)军队是沙皇掌握的,沙皇对儿子的支持者进行了残酷的迫害。伊凡怀疑皇太子周围的人在搞阴谋,于是宣布剥夺儿子的皇位继承权。皇太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毒打,以至最后被活活打死。“雷帝的残忍注定了他的皇朝的灭亡”(注:Ρ.Γ.斯克伦尼科夫.伊凡雷帝传[M]. 商务印书馆,1986.261.)。1584年,伊凡四世病逝。他去世后, 由次子费多尔继位。费多尔意志薄弱,智能低下,大权旁落。此后不久,伊凡的第三子季米特里被杀身亡,留里克王朝至此中断。俄国旋即进入了一个混乱的年代。这种混乱的出现,是残酷的伊凡四世难k5jc01.jpg其咎的。
    收稿日期:1999—03—05^



返回1999年12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