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判断和对策(根据俄罗斯新的档案材料)
张盛发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9年05期
【原文出处】《东欧中亚研究》(京)1999年01期第72~81页
【作者简介】张盛发 1957年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教授、法学博士。(北京 100007)
【内容提要】1947年6月,在杜鲁门主义已经出台的背景下,美国提出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苏联认定该计划的目的是要组建反苏的西方集团和侵蚀苏联的势力范围。这种判断基本上是准确的。但是苏联作出的反应则显得激烈有余而灵活不够。苏联对马歇尔计划进行了两方面的反击,即:实施莫洛托夫计划和建立共产党情报局。莫洛托夫计划的实行加强了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经济联系,同时又限制了东欧国家与西方国家经济来往的余地,最终形成了脱离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的苏联东欧经济圈,这是导致苏联东欧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原因之一。建立共产党情报局则使苏联陷入了与美国进行全面冷战的局面,同时又削弱了情报局各党的独立自主性。
【关 键 词】马歇尔计划/苏联外交/莫洛托夫计划/共产党情报局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说时提出了复兴欧洲的计划。他陈述了欧洲所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形势,要求给欧洲大量的额外援助,“不然就得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他认为,解救的办法是要“恢复欧洲人民对他们国家和整个欧洲经济前途的信心”。“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否则就不可能有安定的政治和稳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马歇尔声明,“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即使不能取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该取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注:〔美〕小阿瑟·施莱辛格:《世界强权动力学,美国对外政策历史文献(1945~1973年》),纽约,1973年版,第53~54页。转引自刘同舜编:《“冷战”、“遏制”和大西洋联盟——1945~1950年美国战略决策资料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2~123页。)这项复兴欧洲的计划后来被称为马歇尔计划。可以看出,第一,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对欧洲的经济援助来保证传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生存和稳定。换言之,恢复欧洲正常的经济乃是要为恢复欧洲的政治制度创造条件。实际就是要防止苏联利用欧洲混乱的经济形势进行渗透。第二,美国实际上清楚地知道,这项计划是不可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同意的,因为美国的援助肯定是有条件的。如果有哪个国家反对,那无疑主要就是苏联了。从新近公布的俄罗斯档案材料来看,苏联当时对马歇尔计划目标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是准确的,但是其作出的反应则显得激烈有余而灵活不够,其制定的对策则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结果就是:第一,提出与马歇尔计划完全对立的莫洛托夫计划,使苏联和东欧国家划地为牢,形成了狭小的苏联东欧经济圈,走上了与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相分离的歧途。第二,建立共产党情报局,与美国开始了全面的对抗。
      一 从怀疑到拒绝
    马歇尔计划提出后立即就获得了英法等国的欢迎和支持。1947年6月17日,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和法国外长皮杜尔在巴黎举行会晤,商讨如何响应马歇尔计划的事宜。会谈结束后,他们决定邀请苏联于6月27日在巴黎召开英法苏三国外长会议讨论马歇尔计划。
    苏联方面对于马歇尔计划的态度是很复杂的。一方面,由于苏联正在恢复和重建国民经济,如能获得美国的经济援助自然不是一件坏事,而且马歇尔计划至少在形式上是面对包括苏联和东欧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提供援助的条件也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注:但是在马歇尔于5月28日召集的会议上对有关东欧国家参加马歇尔计划是作了原则性规定的,那就是东欧国家可以参加欧洲复兴计划,只要它们不在经济上完全追随苏联,从而有利于欧洲广泛的一体化。(迈克尔·霍根:《世界一分为二:从布雷顿-伍兹到马歇尔计划的美国经济外交》,俄亥俄,1987年,第28页。转引自纳林斯基:《苏联与马歇尔计划(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材料)》,〔俄〕《近现代史》1993年第2期。)因此苏联最初对马歇尔计划是感兴趣的。莫洛托夫为此指示要认真准备讨论马歇尔计划,“应当同意这个建议(指马歇尔计划——引注者),可以去试一试,如果不能完全消除那至少要最大限度地限制其所有的消极面,力争他们不把某些条件强加给我们。简而言之,就是某种类似于租借法的东西。”(注:前莫洛托夫秘书处成员叶罗费耶夫说,这就是苏联领导人的立场,“莫洛托夫正是持这种立场的”。(见纳林斯基1992年10月15日对叶罗费耶夫的采访。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苏联与马歇尔计划》,第13页)。莫洛托夫本人回忆说:“起初,我同意,而且向中央提出建议:应当参加。”(转引自《莫洛托夫秘谈录》,第79页)。)1947年6月21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通过决定,同意对英法政府关于召开三国外长巴黎会议的照会给予积极的答复。(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卷宗270,页码12。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2页。)第二天(6月22日),苏联在给英法的复照中表示愿意参加巴黎外长会议。照会说:“苏联政府同意欧洲国家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它们遭到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当然,如果美国方面——它的生产能力在战争期间不仅没有缩减反而有所增加——能提供符合上述目的的援助,那么,这项任务的完成将会变得容易些。”(注:《真理报》1947年6月23日。转引自葛罗米柯和波诺马廖夫主编:《苏联对外政策史》,下卷,1945~198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中文版,第140页。)同一天,苏联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的大使们奉命转告三国政府,苏联同意它们想要参与马歇尔计划的要求:“鉴于一些欧洲国家(荷兰和比利时)已经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们认为,友好盟国(指上述三国——引者注)也应当表现出确保自己参与研究上述经济计划的主动性并且提出自己的这方面要求。”(注: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全宗6,目录9,卷夹18,卷宗214,页码19。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2页。)但是,另一方面,在1947年国家形势和美苏关系已经日益紧张和尖锐的情况下,想要让苏联相信马歇尔计划是要真诚地对包括苏联和东欧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也是不可能的。只是在尚未弄清楚马歇尔计划的真正意图和目的之前,抱着如能通过这样一个计划为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争取一些贷款也未尝不可的想法,苏联才表示愿意参与讨论马歇尔计划,而没有贸然地立即予以拒绝。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在表示愿意参加的同时,苏联方面对马歇尔计划的意图和目的马上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就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6月21日决定对英法关于召开讨论马歇尔计划的三国外长会议的照会给予积极答复和苏联政府6月22日同意东欧国家参加讨论马歇尔计划后没几天,6月24日,出现了两份分析马歇尔计划的文件。一份是苏联科学院院士、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所长瓦尔加给莫洛托夫的报告。瓦尔加认为:“美国的经济状况在提出马歇尔计划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马歇尔计划首先是缓解迫在眉睫的经济危机的工具,在美国没有谁怀疑经济危机正在来临……这样,为了自己的利益,美国将会提供比他们迄今为止已经提供的更多的贷款以便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找到出路,即使事先知道这部分贷款永远得不到偿还……在这种背景下,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就在于:如果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必须以贷款的形式向国外没有偿还能力的债务国提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美国产品的话,那么就必须从中获取最大的政治利益。”(注: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全宗6,目录9,卷夹18,卷宗213,页码2~4。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2页。)也就是说,马歇尔计划是为了谋求经济和政治双重利益。另一份是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同一天(6月24日)致莫洛托夫的电文。就像他在1946年9月的《战后美国对外政策》报告中揭露美国追求世界霸权和推行扩张计划一样,诺维科夫以他特有的敏感分析了马歇尔计划的反苏的政治目的。他确信:“这里构成‘杜鲁门主义’实质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阻挠欧洲国家的民主化、增强反苏力量和为加强美国资本在欧洲和亚洲的地位创造条件——无疑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对‘马歇尔计划’所作的认真的分析表明,归根结底,这一计划就是要建立西欧集团作为实施美国政策的工具……所以,‘马歇尔计划’与原来曾经采取过的旨在使欧洲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依附于美国资本和建立反苏集团的分散行动不同,它规定要采取更广泛的行动以便更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注:〔俄〕塔赫年科:《对一项政治决定的解剖(文件集)》,〔俄〕《国际生活》1992年第5期。)这里,诺维科夫第一个明确地把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联系起来,指出它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反对苏联的西欧集团。应当说,诺维科夫这一分析是很有洞察力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马歇尔计划并非是要援助包括苏联和东欧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而只是想通过有条件和有选择地对欧洲的经济援助,首先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动荡的经*

济、政治和社会形势,防止苏联利用经济恶化和社会动荡对欧洲特别是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渗透,以确保传统资本主义在欧洲的生存。同时要通过经济援助为组建一个强大的西方集团奠定经济基础以限定甚至侵蚀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所以,概括地讲,马歇尔计划具有稳定西欧和侵蚀东欧的双重目标。而正是后一点在苏联看来是动摇雅尔塔体制给苏联划定的东欧势力范围并且破坏苏联的东欧安全带。这当然是苏联所无法容忍的。瓦尔加和诺维科夫对马歇尔计划所作的批判性和否定性的分析基本上被苏联领导人所赞同和接受,从而成为苏联在即将召开的巴黎外长会议上应对和抵制马歇尔计划的指导思想。事实证明,自瓦尔加和诺维科夫报告提出后,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实际上已经从怀疑转向否定和批判。
    所以,6月27日莫洛托夫率领代表团前往巴黎参加英法苏三国外长会议时,与其说是抱着争取美国援助的希望去的,不如说主要是怀着斗争的态度去的。苏联政府在代表团临行前所给予的一系列指示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指示规定,代表团的首要任务是要获得有关“所打算给予欧洲的经济援助的性质和条件”的情报,“特别是,苏联代表团应当搞清楚下列一些问题:将要给予的援助的形式、可能的范围和条件”。苏联代表团必须坚持如下的立场,即“关于美国给欧洲国家的经济援助的问题不应当从为欧洲国家制定经济计划的观点出发来进行讨论,而应当从通过由欧洲国家自己拟定申请的方法查明欧洲国家对美国援助(贷款和提供商品)的经济需求这样的观点出发来进行讨论。为此,苏联代表团不应当允许外长会议歪到查明和检查欧洲国家的资源的歧途上,而抵制提出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坚持:会议的任务是审议欧洲国家的申请和查明美国方面满足欧洲国家申请的可能性,而不是为欧洲国家制定经济计划。”指示特别强调:“在讨论有关美国援助欧洲的任何具体建议时,苏联代表团都应当反对那些可能损害欧洲国家主权和破坏它们经济独立的援助条件。”此外,要“反对在外长会议上审议有关利用德国经济资源来满足欧洲国家需要的问题,反对讨论美国向德国提供经济援助的问题”。(注: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全宗6,目录9,卷夹18,卷宗214,页码4~6页。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3~14、15页。)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在外长会议前也进行了紧急的准备工作。6月17~18日,英法两国外长在巴黎就如何响应马歇尔计划进行了会谈。会谈结束后,他们表面上邀请苏联参加巴黎外长会议共同商议有关马歇尔计划的事宜,但私下却告诉美国驻法国大使卡弗里:“他们希望苏联拒绝合作,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准备勇往直前,即使遭到苏联的拒绝。”(注:《美国对外政策文件集》,1947年,第3卷,华盛顿,第260页。)6月24日,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前往伦敦同英国外长贝文就如何对付苏联协调对策。克莱顿说,“如果计划的实施从作为某种核心的西欧开始,美国政府会感到满意”。(注:《美国对外政策文件集》,1947年,第3卷,华盛顿,第286页。)这实际上就是要排斥苏联。克莱顿表示,如果苏联想要得到美国的援助,就必须在欧洲复兴等问题上作出根本性的立场转变。同时他明确反对提及“租借法”这一词语。他还告诉贝文,即使苏联不参加马歇尔计划,美国也将支持欧洲国家继续干下去。
    所有这些清楚地证明,在会议开始之前,双方在如何对待马歇尔计划问题上的立场就已经不相吻合,一方甚至不愿另一方参加,另一方也不是为了获取援助而主要是为了进行斗争而决定前去巴黎的。巴黎外长会议成了双方的斗争场所。(注:美国虽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但美国与英法两国事先已进行过磋商。所以,美英法三国的立场基本上是一致的。此外,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在此期间正在巴黎进行访问,他和驻法大使卡弗里等官员在会外密切注视着会议的进程。)会上英法和苏联所阐述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立场是截然对立的。英法建议,欧洲各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然后成立一个指导委员会,制定统一的欧洲复兴计划,确定某些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方向,规定每个国家在美援中的份额。苏联对此明确表示反对,认为实现这些建议的结果,就是“欧洲各国将陷于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并应放弃原有的经济自主和民族独立的地位而取悦于少数强国”。苏联的建议是,专门设立一个促进委员会,它的任务是接受欧洲国家的申请,查明它们对美援的需要数量。在此基础上,确定美援的可能幅度。苏联还认为,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应当首先得到援助。(注:〔苏〕葛罗米柯主编:《外交史》,第5卷,上册,三联书店1983年中文版,第307~308页。)归纳起来,双方的分歧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要求先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然后确定受援国的援助份额。苏联则认为提供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会损害这些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主张应当查明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和确定美援的数量,然后由美国负责提供。换句话说,美国的立场是,我想怎么给就怎么给,满足我的要求才能给。苏联的观点是,我怎么要你就应当怎么给,必须按照我的要求给。美国着眼的是,首先通过援助来复兴和控制欧洲特别是西欧;其次是通过援助来引诱东欧,使之脱离苏联的轨道。苏联的立足点则是,反对美国通过援助来控制欧洲,特别是要抵制美国以援助手段拉拢东欧,蚕食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所以,怎么对待和实施马歇尔计划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援助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美国能否控制欧洲(特别是西欧)和苏联能否保住东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全局性问题。在这样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上,双方的分歧和对立是怎么也无法弥合和消除的。法国外长皮杜尔曾试图寻求与苏联达成某种妥协。但莫洛托夫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在致莫斯科的电报中强调苏法方案存在着原则性的区别。他说:“我对此的回答是,这样的差别是*

存在的。差别在于,苏联的方案是要使会议和将有可能建立的委员会仅仅讨论与美国向欧洲提供经济援助直接有关的问题,而法国的方案还要求制定一个既包括与欧洲国家的国内经济有关的问题又涉及它们之间经济关系问题的经济计划。”(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卷宗270,页码54。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4页。)
    会议期间,双方不仅无法就实施马歇尔计划达成一致意见,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双方的意图和目的都暴露得愈来愈清楚,因而双方的对立就愈来愈尖锐。6月30日,苏联副外长维辛斯基在给莫洛托夫的密电中向莫洛托夫报告了苏联间谍获得的有关在克莱顿访英期间英美就实施马歇尔计划问题所达成的私下协议。根据维辛斯基的报告,协议的主要内容是:
    “1.英美同意,马歇尔计划应被视为欧洲复兴计划,而不是对欧洲的援助,它不应当是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延续。
    2.英美同意,欧洲的复兴可以通过建立煤炭、钢铁、运输、农业和食品等一系列职能委员会的方法来实现,由其中的一个主要委员会来领导……
    3.为实施马歇尔计划而建立的任何组织均在联合国范围之外。对此的解释就是因为德国不是联合国会员国。
    4.英美认为,德国仍然是欧洲经济的关键。因此,德国事实上是任何一种复兴(欧洲)大陆计划的基础之一。
    5.……英美将反对从现有产品中向苏联支付赔偿。”(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卷宗270,页码59~60。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4页。)
    在苏联看来,协议的头两点证明,美国的援助并不是一种无条件的慷慨解囊,而是在由美国指导下的、欧洲通过自救方法实行的复兴过程中有条件的援助。同时还证明,美国想要主导欧洲的复兴过程。而后三点表明,美国不仅要把德国纳入马歇尔计划中去,而且还要阻止苏联向德国索取赔偿。苏联本来就没有对会议抱什么希望,现在当暴露了英美之间私下交易的这份协议落入苏联之手时,苏联除了震惊、失望和愤怒之外,只能进一步选择对抗。在6月30日的会议发言中,莫洛托夫强调,“为欧洲国家制定包罗万象的计划”不是会议的任务,“德国问题应由英法美苏四大国审议”。(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卷宗270,页码64~65。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5页。)这就是说,苏联明确反对美国主导和操纵欧洲的复兴进程,反对把德国纳入马歇尔计划中去。到这个时候会议已经走进了死胡同。6月30日深夜在给斯大林的电文中,莫洛托夫明确地表示他对会议已经失望。他说,“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已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它们都没有有效的手段来克服自己的经济困难。它们惟一的希望就在于美国,美国要求英国和法国建立某种全欧性机构以易于美国干涉欧洲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事务。英国也想利用这种机构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法国多少也有点这种想法。”“由于我们的立场与英法的立场根本不同,我们不认为有可能就该问题达成某种实质性的共同协议。”(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卷宗270,页码70~71。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5、16页。)7月2日,莫洛托夫奉命宣布退出会议,并发表声明,谴责马歇尔计划的真正目的是要把欧洲分裂成两个国家集团,为某些谋求霸权的强国的利益,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注:《苏联对外政策(1947年)》,第2册,第123页。转引自葛罗米柯主编:《外交史》,第五卷,上册,三联书店1983年中文版,第308页。)这样,英法苏三国巴黎外长会议终因双方歧见太深而不欢而散。
    但是苏联的退出并未能阻止美国等西方国家推动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步伐。会议结束后,贝文和皮杜尔在一项联合声明中代表英法两国政府邀请所有欧洲国家(除了佛朗哥执政的西班牙)参加欧洲经济会议。7月4日,22个欧洲国家接到了正式的邀请,会议定于7月12日在巴黎召开。
      二、从抵制到反击
    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抵制就是要阻止和挫败巴黎会议。其具体做法是,始则打算让东欧国家在会上发难,继而又严令它们不得参加会议。
    7月5日,苏联政府指示苏联驻一些欧洲国家的大使,要他们会见驻在国的外长并发表否定马歇尔计划的声明。声明说,“苏联代表团认为,(马歇尔计划的)要求中包含了这样一种试图,即,干涉欧洲国家内部事务,把自己(美国)的计划强加给它们以及使它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出口产品,从而使这些国家的经济从属于美国的利益。”(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卷宗270,页码93~94。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6页。)但是,既然英法邀请的对象也包括了所有的东欧国家,那么,这些国家如何动作就是一个值得仔细考虑和研究的重大问题了,因为苏联之所以否定和敌视马歇尔计划,根本原因就是这个计划除了要稳定和控制西欧外还包含着引诱东欧国家脱离苏联和瓦解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的危险因素。所以东欧国家对马歇尔计划如何反应就不单单是它们自己的事情了。
    苏联起初并没有下令阻止东欧国家参加巴黎会议,而是要求它们利用这个机会在会上发难。也是在7月5日,苏联驻南斯拉夫大使奉命向铁托转达了联共(布)中央的电文。电文说:“我们获悉南斯拉夫政府准备拒绝参加由英国人和法国人召集的于7月12日召开的巴黎会议。我们对你们在有关美国的奴役性贷款问题上所表现的坚定性感到高兴。但我们认为,你们最好是参加会议,派自己的代表团到那里去,向美国及其附庸英国和法国挑战,从而阻止美国随心所欲地推行其计划。然后再退出会议,尽可能多地把其它国家的代表团也带离会场。”(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卷宗270,页码96。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6~17页。)苏联的这一立场还转达给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和芬兰的党的领导人。最能领会苏联意图的莫过于保加利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还在7月4日,他在美国驻保加利亚政治代表举行的招待会上同苏联大使的会见中就很有见地地说,“像保加利亚这些国家拒绝参加会议会让人有借口指责这些国家没有政治上的独立性。”(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卷宗270,页码118。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7页。)但是这种独立性是否真有?像上面和下面的莫斯科接二连三地给东欧国家领导人作出的指东道西的指示作了最好的说明。7月6日,莫洛托夫电告苏联驻波兰和南斯拉夫大使,让他们通知贝鲁特和铁托,希望他们挑选几位负责人来莫斯科,“以便就巴黎会议问题进行事先磋商,避免会议期间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卷宗270,页码135。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7页。)这种所谓的“事先磋商”就是要为参加会议的东欧国家代表团事先制定行事规则和方法,防止它们在苏联不在场的情况下任意行动或者捅出漏洞。
    但是几个小时后苏联领导人就打了退堂鼓,决定收回成命。7月6日深夜,苏联驻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芬兰的大使同时得到本国的指示,要他们转告上述国家党的领导人铁托、拉科西、乔治乌-德治、贝鲁特、哥特瓦尔德、季米特洛夫、霍查、库西宁:“联共(布)中央建议在7月10日以前不要答复英国人和法国人(指英法的会议邀请——引者注),因为鉴于苏联不参加,有些国家的朋友(指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引者注)反对参加7月12日召开的会议。”(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卷宗270,页码142。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7页。)7月7日夜间,苏联大使再次向上述国家党的领导人转达联共(布)中央的急电:“苏联政府得到的有关7月12日召开的巴黎会议性质的材料证实了两个新的情况。首先,会议组织者英国人和法国人不打算对他们那个不尊重小国主权和经济独立的欧洲复兴计划作什么修改。其次,会议组织者们实际上试图以制定欧洲复兴计划为幌子建立包括西德在内的西方集团。鉴于这两种情况,联共(布)中央撤消7月5日发出的电文,并且建议拒绝参加会议,亦即不要向会议派出代表团。各国可自己斟酌提出拒绝与会的理由。”(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卷宗270,页码158。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8页。)
    从7月5日到7月7日短短的两天内,苏联的立场由让东欧国家带着斗争的目的前去参加会议转为命令它们不要与会,这真是瞬间之内发生的180度的急剧转变。其原因,首先正如电文中所表明的那样,苏联认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要组建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的西方集团。这一点诺维科夫在6月24日分析马歇尔计划的报告中就已经明确指出,现在苏联领导人则对此深信不疑了。其次,马歇尔计划对东欧一些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当时有不少东欧国家对美国的经济援助是有所指望的。如果让东欧国家在苏联不在场的情况下参加会议,在美援的诱惑下,发生某些有损于东欧同苏联关系的事情也未必没有可能。再次,因为当时东欧国家实行的是联合政府的体制,在有些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共产党人没有绝对掌握外交部门。如此,苏联就是想要事先制定行事规范并且在会议期间对这些国家实行幕后遥控,也会因为非共产党人在外交部门的存在而变得复杂和困难。譬如,苏联非常担心捷克斯洛伐克让其驻法国大使诺赛克代表捷参加巴黎会议。苏联驻法大使波戈莫洛夫提请苏联领导人注意,“诺赛克大使是以内政方面的保守分子和对外政策方面追随西方而闻名的。”(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卷宗270,页码201。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7页。)
    对于苏联立场的这种短时间内的来回变化,大多数东欧国家虽然难以适应,也只好无奈地顺从地去执行苏联的指示。但是在捷克斯洛伐克,苏联的指示却意想不到地受到了抵制。苏联驻捷临时代办博德洛夫在7日夜间得到本国政府的指示后,8日即去见捷共领导人和政府首脑哥特瓦尔德,向他转交了联共(布)中央的电文。没想到后者竟然说,已经不可能改变捷政府参加巴黎会议的决定,因为“政府不会支持我们(共产党人)”。在场的捷外交部国务秘书(共产党人)克莱梅季斯也附和说,他们现在什么都无法改变了,“因为事情都做完了,答复已经给了英国和法国人,报上也公布了,(驻巴黎大使)诺赛克已经接到指示,委任他参加会议”。(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卷宗270,页码183~184。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8页。)愤怒的斯大林立即下令召见捷领导人。第二天(9日)以哥特瓦德尔为首的代表团奉召抵达莫斯科。在同哥特瓦尔德单独举行的会晤中,斯大林非常气愤地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捷政府立即废除参加巴黎会议的决定。哥特瓦德尔被迫同意斯大林的要求。在随后与捷代表团全体成员的会见中,斯大林明确地阐述了他对马歇尔计划的观点和立场。斯大林认为,巴黎会议将是西方实行孤立苏联的更为广泛的计划的一部分。他指出,西方试图恢复德国经济特别是鲁尔矿区,目的就是使鲁尔成为西方集团的工业基地。针对捷代表团的懦弱的反对意见,斯大林强调:“参加会议将使你们摆错位置。‘阵线’被突破就意味着西方的成功。瑞士和瑞典还在犹豫,你们去参加会议一定会影响他们的决定。我们知道你们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谁也不怀疑这一点。但是因为参加巴黎会议你们就将被当作反苏的工具。无论苏联还是苏联政府都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注:〔俄〕《消息报》1992年1月9日。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8~19页。)在接到捷代表团的通报后,捷政府于7月11日举行了政府非常会议。在持续了整整一天的会议结束后,捷副总理希罗基宣布废除原先作出的参加巴黎会议的决定。(注:捷外交部长马萨里克就捷政府被迫改变参加巴黎会议的决定私下对自己的朋友不无调侃地说:“我去莫斯科的时候还是一名自由的部长,而回来时已成了斯大林的雇农。”(洛克哈特:《马萨里克回忆录》,纽约,1951年,第66页)。)
    由于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抵制,所有的东欧国家,不论是对马歇尔计划心存疑虑的还是心向往之的,都步调一致地跟着苏联大唱马歇尔计划的反调,宣布它们将不参加7月12日在巴黎召开的欧洲经济会议。随后苏联便开始对马歇尔计划进行猛烈的口诛笔伐。9月,苏联代表团在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谴责马歇尔计划的声明。声明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将意味着把欧洲各国置于美国的经济和政治控制之下以及美国对这些国家的内政的直接干涉……这个计划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企图以包括西德在内的西欧国家集团来对付东欧国家。”(注:转引自〔苏〕葛罗米柯主编:《外交史》,第5卷,上册,三联书店1983年中文版,第311页。)
    应当说,苏联这么快速而又简单地退出外长会议并且阻止东欧国家参加巴黎会议并非明智之举,这反映出它的对外政策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因为国际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是有多种可能性的,并非一定是你死我活的那种单一的结果。但斯大林对外政策完全排除了事物发展的中间状态,以非赢即输的心态看待马歇尔计划。苏联认定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要解救美国的经济危机和组建一个反苏的西方集团,这种判断不能算错。马歇尔计划确实包含着满足美国本身的经济发展要求和遏制苏联的因素。但是问题在于,即便如此,马歇尔计划也不乏值得利用的经济价值。不管美国是否打算让苏联参加进来,既然这一援助计划是囊括整个欧洲的,苏联为什么不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去探讨参与并尽量争取利用该计划呢?在当时美苏关系已经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如能与美国保持正常的经济关系,还可以使之成为缓解两国政治关系的润滑剂。当然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这种可能性已经很小。但外交本身就是一种可能性的艺术,即使无法实现这种微弱的可能性,但如果苏联在这方面行事适当的话,也足以置美国于尴尬的被动地位。如果苏联坚持要参加(这里根本不存在面子问题),并且静观美国如何动作,美国要寻找让旁人也信服的排斥苏联的理由并非容易。倒是苏联在经过短暂的犹豫后这么迅速地予以拒绝自动地替美国人解除了忧虑。这一点,作为旁观者有些人是看到了的。如,1947年9月,法国外长皮杜尔在与美国前国务卿贝尔纳斯谈话时,对莫洛托夫在6~7月的苏英法三国巴黎外长会议上拒绝参加马歇尔计划的举动表示不解和困惑。他说:“我要说,我怎么也无法理解莫洛托夫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本来,或者他可以得到部分好处,或者整个计划宣告失败,因为谁都一无所获,他也是赢者。他要是呆在我们这里(指莫洛托夫不退出会议——引者注),任何时候他都处于不输的地位,但他却偏偏选择了一种必输无疑的行事方式。”(注:国家档案馆(巴黎),皮杜尔私人文件,AP-80,735-4,第6页。转引自纳林斯基前引文,第15~16页。)苏联的逻辑就是非赢即输。在它看来,美国的成功就是它的失败,反之亦然,二者必居其一。
    为了抵御马歇尔计划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冲击,防止东欧可能出现的对苏离心倾向,同时考虑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欧洲经济格局的影响和东欧国家拒绝马歇尔计划后所可能遭到的经济损失,苏联在东欧国家拒绝马歇尔计划后立即开始着手加强与东欧国家的经济联系,对东欧国家进行政治安抚和经济援助。
    就在捷克代表团7月上旬访问苏联期间,双方还就两国的经济问题进行了谈判。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为了保证两国之间顺利的和长期的商品交换以利于确保两国经济计划的全面完成和劳动力的完全利用,有必要加深两个盟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为此两国决定尽快签订一项长期贸易协定。(注:〔苏〕涅任斯基:《社会主义联合体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的苏联与中欧和东南欧国家》,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1987年版,第185页。)1947年12月11日,苏捷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为期5年(1948~1952年)的供货和支付协定,规定两国每年的贸易额为500万捷克克朗。同时签订的贸易和航运协定,决定两国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此外还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注:〔苏〕涅任斯基:《社会主义联合体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的苏联与中欧和东南欧国家》,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1987年版,第186页。)
    7月10日,苏联同保加利亚签订了货物交换和支付协定,苏联政府向保加利亚政府提供500万美元商品贷款的协定。(注:〔苏〕涅任斯基:《社会主义联合体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的苏联与中欧和东南欧国家》,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1987年版,第188页。)
    7月15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联和匈牙利供货和支付协定,还签订了苏匈贸易和航行条约,两国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注:〔苏〕涅任斯基:《社会主义联合体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的苏联与中欧和东南欧国家》,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1987年版,第189页。)
    1947年7月,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苏联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项经济协定,给予后者600万美元的贷款以供其购买轻工业、林业和农业机器。(注:〔苏〕涅任斯基:《社会主义联合体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的苏联与中欧和东南欧国家》,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1987年版,第190~191页。)
    1947年8月4日,签订了苏波相互提供货物的贸易协定。根据协定,苏联将向波兰提供大量的棉花、铁矿和锰矿石、石油产品等,波兰则向苏联提供焦炭、纺织品等。1948年1月26日,苏波两国又签订了1948~1952年的为期5年的贸易协定,规定双方的贸易量将在未来5年内达到5亿美元。而在此前的3月,苏联已经向波兰提供了一笔为期10年的总数为2800万美元的贷款。(注:〔苏〕涅任斯基:《社会主义联合体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的苏联与中欧和东南欧国家》,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1987年版,第181~183页。)
    8月25日和26日,苏联又分别同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签订了贸易协定。(注:霍罗威茨:《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5页。)
    通过上述协定,苏联“把以前流向西欧或苏联势力范围之外的大宗贸易转向了东欧”。(注:普赖斯:《马歇尔计划及其意义》,纽约,1955年,第29页。转引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7年,第一编,第三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40页。)据统计,1946~1947年,美国、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同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的贸易急剧下降。(注:涅任斯基前引书,第192页。)
    苏联为抵制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而与东欧国家在这段时期内签订的贸易和经济协定,被西方称之为“莫洛托夫计划”。它是苏联针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所作的第一个反击。它进一步加强了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经济联系,同时也限制了东欧国家同西方国家经济往来的余地。过了两年(1949年),当经互会成立后,它又正式发展为独立于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之外的封闭型的苏联东欧经济集团。
    9月22日,在苏联与东西欧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举行的共产党情报局成立大会上,马歇尔计划又被与杜鲁门主义联系起来。会议发表的《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揭露说,“杜鲁门——马歇尔计划,不过是美国在世界各地执行的全球扩张政策的总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这个总计划的欧洲一章而已。”(注:《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下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9页。)大会提出了两个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的理论,并且决定成立共产党情报局。这是苏联针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所作出的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反击,表明苏联决心利用阵营(集团)的整体力量与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集团)进行全面对抗和斗争。
    如果说,莫洛托夫计划的实行为苏联东欧集团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的话,那么共产党情报局的成立则因为确立了苏联和东欧国家对外活动和对外政策的统一的基础而确定了苏联东欧集团的政治基础。
    在美苏关系已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苏联方面实施莫洛托夫计划和建立共产党情报局的两项对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历史发展的总进程来看,它对苏联和东欧国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正是莫洛托夫计划使苏联和东欧国家最终形成狭窄封闭的地区性经济集团,脱离了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这是导致苏联东欧经济的发展长期落后于美国和西欧的原因之一。美苏冷战当然是一个互动的双向过程。但是,从苏联方面来说,正是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和两个阵营理论的提出,使苏联陷入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全面冷战的局面,同时又限制了情报局各党的独立自主性。



返回1999年05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