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高桥是清与高桥财政
湛贵成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9年03期
【原文出处】《洛阳师专学报》1998年06期第88~91页
【作者简介】湛贵成 洛阳师专历史系 邮编471022
【关 键 词】高桥是清/高桥财政/侵略战争
提及高桥是清,我国史学界还比较陌生,关于他在近代以来日本历次侵略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起的作用更是鲜为人知。随着对日本近、现代对外侵略、扩张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会发现高桥是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高桥是清在思想上积极主张对外扩张
高桥是清生于1854年,去世于1936年,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日本推翻封建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殖民压迫,由弱到强,并开始侵略亚洲邻国的时代。由于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想要赶超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把希望寄托在侵略、掠夺周边邻国之上。这种思想早在幕府末期、明治初期的思想家和政府主要决策者的言论中体现出来。比如,幕府末期几乎培育了整整一代明治领袖的著名思想家吉田松阴在1855(安政二年)在狱中写给兄长的信中,作为“同志一致之意见”写道:“俄美和亲条约一定,我方……趁此时机培养国力,分割易于攻取之朝鲜、满洲(注:满洲,指我国东北地区,与其他国家并列不妥。)、中国,将同俄、美交易中之损失,复以鲜、满土地补偿之。”(注:(日)井上清著、 宿久高等译:《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 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版,第9页、第10页。)幕府末期另外一位著名的开国论者桥本左内在1857年(安政四年)也强调“掠夺邻国乃当务之急。”(注:〔日〕《桥本景岳全集》资料252,转引自注(2),第9页。)“左内、松阴的观点,被他们的直接或间接的弟子——明治政府领导人——继承下来。”(注:(日)井上清著、宿久高等译:《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版,第9页、第10页。)1868年12月14日,明治维新三杰之一木户孝允在日记中写道:“至关紧要之事有二,一望迅速确定天下方向,二望向朝鲜……兴问罪之师,以伸张神州之威,……确定目标于海外……”(注:〔日〕木户孝允《木户孝允文书》第三、转引自注(2),第3页。)当然,生活于这一时代的高桥是清也深受这一思想影响。
高桥是清积极主张对外扩张,通过对外掠夺来弥补国内经济发展之不足。他认为,之所以“本邦诸般事业农、工或林矿业耗费与收益十分相偿者甚鲜,事不举,业不兴,未免常呈萎靡不振之状”,原因不是别的,“唯资本无余裕……我国乏者资本,余者劳力”,决心与志同道合者“共用此余力,开外国之财源,立志使之注入本邦”。(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349—351、181 —182、349—351、502、650页。)在他看来,要实现对外扩张, 首先必须在政治上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实行天皇专制,反对实行共和制。他根据早年留学美国时对美国民主的切身体验,认为就日本的落后、百废待举的现状而言,日本要实现强大并向外扩张,最迫切需要的不是美国那种民主共和,而是高度集权的强有力的、富有威信的中央政府,毫无疑问,他更反对社会主义民主,在19世纪20年代初期,第一次首相任期内就提出了旨在镇压社会主义运动的法案——《过激社会主义运动取缔法》。
其次,在经济上,必须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壮大自身经济实力,极力反对自由贸易主义。
1885年前后,正是日本经济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日本应该实施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在全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当时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著名学者马场辰猪提出的日本今后的“经济政策必须采取贸易自由主义”。(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 349—351、181—182、349—351、502、650页。 )当时正就职于东京英语学校的高桥是清对此则持反对态度,他认为,“欲谋求后进国我国产业之发展,输出之振兴,维持贸易之平衡,保护独立自主之经济,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349—351、181—182、349—351、502、650页。)在此基础上向外经济扩张。
他慨叹:“国人虽非乏原来进取之精神,但维新以来,未有以国人之力兴事业于外国者,何日能得以立于同海外诸国对等之地位耶?”他竭力叫嚣“国人应伸力于海外,回复进取之精神”,并企图通过自身的示范“开与外人并立逐鹿之端绪”(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349—351、181—182、349—351、502 、650页。)。
当然,他的所谓示范跟日本早期单纯的经济扩张的命运是一样的,很快以破产告终。日本由于在经济上没有向外扩张的实力,转而诉诸军事入侵。1894年,悍然发动了旨在侵略朝鲜、中国的甲午战争,并将我国台湾强占为殖民地。1904年,又为争夺我国东北,挑起了日俄战争。1918年,为侵占我国山东,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历次侵略战争中,高桥是清积极筹措战费,并出谋划策,为侵略战争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在行动上,为侵略战争效劳并靠侵略战争起家
高桥是清在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以前,曾从事过多种职业,计划过许多事业,但是,最终都一事无成。早年曾留学赴美,结果被骗为奴。回国后,当过大学教师,从事过翻译工作,担任过政府下级官吏,但因迷恋女色,一度曾沦为艺妓的帮手。还曾做过投机生意,贩卖过牛、马,办过企业,最终也都以失败告终。特别是在36岁时,赴秘鲁开办银矿,损失最为惨重,即使变卖全部家产仍欠债务达6万日元, 导致生活上陷入朝不保夕的困难境地。是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使陷入绝境的高桥是清迅速摆脱困境,并随之平步青云的。
首先使高桥走上飞黄腾达之路的是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当时高桥出任日本银行马关支店长还不到一年。他积极为这场侵略战争募集军事公债,从经济上支持这场战争。按规定,在整个战争中,马关募集10万日元就可以了,而实际上,不到一个月时间,高桥就已经募集了18万日元之多。高桥是清不但积极为侵略筹措军费,而且还为日本侵略朝鲜出谋划策,提出在吞并朝鲜问题上,“应有深谋远虑,为了东方的和平,暂且让朝鲜这样的国家作为独立国介于中、日之间,待十年至二十年后,再自然地成为我国领土”。(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349—351、181—182、349—351、502、650页。)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当局后来所实施的侵略步骤恰恰与此不谋而合。
1895年中日在马关进行谈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日本除强行勒索了2亿两白银赔款和迫使中国开放一系列口岸外, 还强行割占辽东半岛。日本的侵略野心引起了俄、德、法等帝国主义的严重不安,导致三国干涉还辽。日本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暂时吐出行将下咽的掳获物。高桥闻讯,“哽咽不堪言,切齿扼腕,裂眦愤慨”,“决意卧薪尝胆……只等努力诱人心之统一,服膺近日赐军人敕语之圣旨,不鸣往事之不平,唯倾注人心于大诏中所谓‘以累积之蓄蕴,培国本之一途’。”(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349—351、181—182、349—351、502、650页。)决心为日本以后向海外侵略扩张准备牢固的经济后盾。这一思想构成他的财政政策的核心。
由于高桥是清积极为侵略战争卖力而且表现相当出色,很得日本统治阶级的赏识,从此,他迅速在日本财界、政界飞黄腾达起来。1897年,出任横滨正金银行副总经理,并被任命为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殖民地金融机构——台湾银行创立委员会委员。1898年,出任农商工高等会议议员。1899年,任日本银行副总裁。
日本自甲午战争侵占了朝鲜以后,就把矛头对准了我国东北,不断向我国东北进行渗透,这样,就导致与日趋南下的沙俄势力的矛盾的加剧。于是,日本开始着手进行驱逐沙俄在我国东北的殖民势力的准备工作,首先是经济上的准备工作。由于高桥是清在甲午战争中的上乘表现,1898年1月,被委以重任,前往欧美各国, 名义上是视察正金银行驻外各支店的业务情况,实际上却是暗中调查募集外债的可能性。
由于日、俄之间在侵略中国东北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1904年,双方终于兵戎相见。但是,日本当时在经济上根本没有发动一场战争的能力,日本银行硬通货的储备只有5200万日元,据当局估计,即使将战争范围限制在朝鲜半岛,战争期限为一年以内,尚缺战费1亿日元, 何况战端一开,对手又是当时以陆军强国著称的沙皇俄国。不但战争期限不止一年,而且,战争范围更不会局限在朝鲜半岛,所以,战费远远不足。于是,日本一方面在外交上同沙俄进行马拉松式的谈判,提议“日本承认俄国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同时,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优越利益”,(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349—351、181—182、349—351、502、650页。)来麻痹沙俄。另一方面,着手做军事方面的准备,1903年(明治36年)12月29日,从英国购买日进、春日两艘军舰。更为重要的是筹措战费。1904年(明治37年)2月12日夜,高桥是清被任命为全权财务官前往欧美各国,先后4次募集外债8亿2千万日元。(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349—351、181—182、349—351、502、650页。)可以说,一手承担了日俄战争的军事费用。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以后,由于没有从日俄和约中得到一点赔款,所以,财政特别困难。为了摆脱困境,进行战后经营,第五次出使欧美各国,再一次出色地完成了募集外债任务,5次一共募集外债13亿2千万日元。(注:〔日〕《日本财界人物列传》,第1卷,《高桥是清》,青潮出版社1936年版,第 442 页、439页。)可以说,没有高桥是清募集的外债, 日本不但没有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而且根本就无力挑起这场不义的战争。正因为如此,高桥蜚声国内外,深得日本元老重臣们的宠信,被天皇授予男爵,位列华族。1911年,升任日本银行总裁,1914年,敕选为贵族院议员,1919年,被授予子爵,1927年, 被授予菊花大绶章并享受总理大臣的礼遇,并从1913年起先后8次身居要职,出任大藏大臣,位及首相,一党 (政友会)之总裁。在日本实业界被称为“飞龙将军”。有人评价说,“这次募集外债的成功,是高桥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注:〔日〕《日本财界人物列传》,第1卷,《高桥是清》,青潮出版社1936年版,第442页、439页。)恰当与否,暂不定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 高桥是清正是通过这次募集外债,确立了自己在日本财界的特殊地位并开始涉足政界。
高桥财政的实质就是军国主义财政、战争财政
所谓的高桥财政就是高桥是清在晚年多次出任大藏大臣期间所实施的财政政策。高桥出任大藏大臣时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持续性的严重危机之中。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国内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如何尽快地从危机中摆脱出来,恢复景气,这是他上任以来所面临的首要课题。为了摆脱危机,高桥是清推行了积极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禁止黄金输出,取消金本位制,趁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金解禁之机,大量输入硬通货,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实行该政策的出发点在于“准备向中国进行经济扩张,需要积蓄金钱”。(注:〔日〕《日本财界人物列传》,第1卷,《高桥是清》, 青潮出版社1936年版,第442页、439页。)在他看来,“金解禁会误国”。(注:〔日〕西和夫著《昭和财政史》,教育社1986年版,第70—72页。)在财政方面,扩大岁出财源,由日本银行大量发行国债。之所以实施该政策,原因在于高桥认为,日本向外侵略扩张,“将来不知何时会与多么强大的国家争斗,一旦陷于这种状态,国家最需要的是金钱,现在,日本必须尽力积蓄富足的财力。若增加税收,会使国民的财富枯竭,一旦有变,就难以应付,因此,现在不增税,使战时国家所必需的财力存在于国民手中”。(注:〔日〕西和夫著《昭和财政史》,教育社1986年版,第72页)基于这一指导思想,从1932年(昭和七年度)起开始执行赤字公债政策。公债发行总额“从昭和七年到昭和十一年,总计达七十一亿八千万日元”,而公债的未偿还累积额则“从昭和六年底到昭和十年底,由六十四亿日元增加到一百零三亿日元”。(注:〔日〕马场恒吾《政界人物评论》,中央公论社1935年版,第116—117页。)这些公债多数用于侵略我国东北和扩张军备的费用支出。对此,当时就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是预防战争,而是起了鼓励作用”。(注:〔日〕有泽广已主编,鲍显铭等译《日本的崛起——昭和经济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7页。)在对外贸易方面, 采取低汇率政策, 增加出口,加强国际收支的改善,降低信用,增发货币, 以刺激民间经济,使其恢复景气。
高桥是清把重点放在扩大财政支出和振兴出口上。为了达到增加岁出的目的,实行军备扩张和救济农村,但是,实际上,农村救济费从第三年就大幅度削减了,到第四年根本就无影无踪了,唯有军费迅速膨胀。在高桥是清看来,军费“和爆发户的赌博游戏一样,也有需要创收的效果,所以不一定说是非生产性支出”。(注:〔日〕马场恒吾《政界人物评论》,中央公论社1935年版,第118页。)军费支出呈直线上升, 到1933年度,接近9亿日元,占当时岁出总额的39%,1934 年进一步上升到10亿日元,占岁出总额的46%,1936年度超过60%。军费的无限制膨胀,助长了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使法西斯主义势力迅速抬头。军费的增加对挣扎于不景气中的重、化学工业来说,犹如“久旱的甘霖”,给产业界带来了军需景气,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产业结构的重、化学工业化。伴随着以军需为主导的重、化学工业化,出现了新兴财阀,他们与军部紧密勾结,在加速日本经济军事化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旧财阀也不甘落后,纷纷转向。这样,日本迅速完成了向经济军事化的体制的转变,为日本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做好了经济上的准备。
为了振兴出口,高桥是清实行低汇率政策,大搞对外倾销,结果招致欧美国家的强烈反对,使日本在经济上陷入空前的孤立状态,与因侵略邻国导致的政治上的孤立相呼应,犹如给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火上浇油,进一步刺激了军费的膨胀,使军费早已超过了财政所容许的限度。作为一位财政家,高桥也深知其危险性。他在讨论预算的内阁会议上指出,“如果只考虑国防而引起恶性通货膨胀,破坏信用,那么国防也不会稳固”,(注:〔日〕西和夫著《昭和财政史》,教育社1986年版,第77页。)开始试图调和军需与经济的关系,压缩军费支出。导致与军部之间发生了正面冲突,高桥因此也就成为极端军国主义分子的眼中钉。他们叫嚣“埋葬高桥藏相”,于1936年2月26日,发动叛乱, 袭击了首相和大臣官邸,高桥是清在赤坂表町私邸被杀身死,终年82岁。
在二、三十年代日本经济危机四伏和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的形势下,高桥是清之所以能够屡任大藏大臣要职,就是因为他所推行的大量发行国债和军需通货膨胀政策,既适合军国主义分子的口味,同时,又能使陷入困境中的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绝路逢生。他私下曾对石桥湛山说过这样的话:“的确,国防不直接生产,但是,……同样具有养活人的作用”。“即使国防与生产没有关系,其自身也是必要的,把它看成非生产性的不妥当”。(注:〔日〕有泽广已主编,鲍显铭等译《日本的崛起——昭和经济史》,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154 页。)为了使处于危机中的日本资本主义获得一条生路,只有求助于军备扩张,进而走向战争冒险。
高桥是清从来没有反对过侵略战争,而是自始至终最热衷于对外扩张,并把日本将来必然要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作为自身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前提。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所实行的政策自然而然地加速了日本政治经济走向军事化,极大地刺激并助长了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加快了走向战争的步伐。由此观之,有人评论说,高桥是清“正全力阻止日本法西斯化”(注:〔日〕西和夫著《昭和财政史》,教育社1986年版,第83页。),面对着法西斯的威胁,正在做“孤军无援的作战”,是不正确的。至于他后来采取缩减军费开支的政策,是由于军费的恶性膨胀,大大超出了实际承受能力,使日本的财政行将崩溃。而日本的财政一旦消失,军备扩张乃至将来的侵略战争也就无从谈起。归根到底,他是想让日本在战争中有充分获胜的把握,这是他步入财界、政界以来奉行不渝的准则。他所反对的只是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中的激进派,即军部中的皇道派,反对的理由主要是担忧他们过于急躁的情绪与缺乏深谋远虑的“莽撞”做法打乱了日本发动侵略的步伐,大大减少了侵略战争胜利的成功系数,这对高桥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在步调上,高桥与军国主义法西斯中的统制派是相一致的。如果说日本在30年代正式确立了军国主义法西斯统治,形成了远东战争策源地,那么,高桥是清与高桥财政从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高桥财政就是军国主义财政、战争财政。高桥是清是日本近代以来一系列大规模侵略战争的主要经济推动者之一,是军国主义财政家。
结语
高桥是清是个经历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从1854年出生到1936年被杀身亡,经历了幕府末期、明治维新时期、大正民主时期以及军国主义势力膨胀时期,留过学、经过商、当过教师,担任过政府官员,介入过政党政治,推行过著名的高桥财政。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军国主义势力开始孕育并逐渐抬头的时代,他所平步青云的时代也正是日本大肆对外扩张的时代,他直接、间接地介入了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二、三十年代日本对我国的大规模侵略。高桥的一生可以说是显赫的、一帆风顺的。倍受重用、多次荣任大藏大臣、两度荣任首相,但是,他的显赫与荣任并不是立基于他高明的财政政策,而是由于他在日本对外侵略中,在为侵略战争筹措军费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以及所取得的成功。特别是“他依靠替日俄战争筹措军费而奔波于英美,因成功地募集到外债而提高了声望。”(注:〔日〕马场恒吾《政界人物评论》,中央公论社1935年版,第124页。)因此, 他的成功是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所推行的财政是培植、助长日本军国主义扩张实力的财政。正是因为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扩张军备的财政大大刺激了军国主义法西斯的胃口,而自身又无法在军备扩张与保全财政平衡这一矛盾中寻求妥协,而最终导致被军国主义极端分子刺杀的悲剧。高桥是清的一生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兴衰的一个侧面。
收稿日期:1998年7月3日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9年03期
【原文出处】《洛阳师专学报》1998年06期第88~91页
【作者简介】湛贵成 洛阳师专历史系 邮编471022
【内容提要】 | 高桥是清生活于日本由弱到强、开始侵略邻国的时代。他在思想上积极主张对外扩张,在行动上为侵略战争效劳,是日本对外侵略的鼓吹者和身体力行者之一。特别是他所推行的高桥财政,助长了日本的对外侵略,突质上是军国主义财政、战争财政。 |
高桥是清在思想上积极主张对外扩张
高桥是清生于1854年,去世于1936年,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日本推翻封建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殖民压迫,由弱到强,并开始侵略亚洲邻国的时代。由于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想要赶超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把希望寄托在侵略、掠夺周边邻国之上。这种思想早在幕府末期、明治初期的思想家和政府主要决策者的言论中体现出来。比如,幕府末期几乎培育了整整一代明治领袖的著名思想家吉田松阴在1855(安政二年)在狱中写给兄长的信中,作为“同志一致之意见”写道:“俄美和亲条约一定,我方……趁此时机培养国力,分割易于攻取之朝鲜、满洲(注:满洲,指我国东北地区,与其他国家并列不妥。)、中国,将同俄、美交易中之损失,复以鲜、满土地补偿之。”(注:(日)井上清著、 宿久高等译:《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 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版,第9页、第10页。)幕府末期另外一位著名的开国论者桥本左内在1857年(安政四年)也强调“掠夺邻国乃当务之急。”(注:〔日〕《桥本景岳全集》资料252,转引自注(2),第9页。)“左内、松阴的观点,被他们的直接或间接的弟子——明治政府领导人——继承下来。”(注:(日)井上清著、宿久高等译:《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版,第9页、第10页。)1868年12月14日,明治维新三杰之一木户孝允在日记中写道:“至关紧要之事有二,一望迅速确定天下方向,二望向朝鲜……兴问罪之师,以伸张神州之威,……确定目标于海外……”(注:〔日〕木户孝允《木户孝允文书》第三、转引自注(2),第3页。)当然,生活于这一时代的高桥是清也深受这一思想影响。
高桥是清积极主张对外扩张,通过对外掠夺来弥补国内经济发展之不足。他认为,之所以“本邦诸般事业农、工或林矿业耗费与收益十分相偿者甚鲜,事不举,业不兴,未免常呈萎靡不振之状”,原因不是别的,“唯资本无余裕……我国乏者资本,余者劳力”,决心与志同道合者“共用此余力,开外国之财源,立志使之注入本邦”。(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349—351、181 —182、349—351、502、650页。)在他看来,要实现对外扩张, 首先必须在政治上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实行天皇专制,反对实行共和制。他根据早年留学美国时对美国民主的切身体验,认为就日本的落后、百废待举的现状而言,日本要实现强大并向外扩张,最迫切需要的不是美国那种民主共和,而是高度集权的强有力的、富有威信的中央政府,毫无疑问,他更反对社会主义民主,在19世纪20年代初期,第一次首相任期内就提出了旨在镇压社会主义运动的法案——《过激社会主义运动取缔法》。
其次,在经济上,必须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壮大自身经济实力,极力反对自由贸易主义。
1885年前后,正是日本经济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日本应该实施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在全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当时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著名学者马场辰猪提出的日本今后的“经济政策必须采取贸易自由主义”。(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 349—351、181—182、349—351、502、650页。 )当时正就职于东京英语学校的高桥是清对此则持反对态度,他认为,“欲谋求后进国我国产业之发展,输出之振兴,维持贸易之平衡,保护独立自主之经济,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349—351、181—182、349—351、502、650页。)在此基础上向外经济扩张。
他慨叹:“国人虽非乏原来进取之精神,但维新以来,未有以国人之力兴事业于外国者,何日能得以立于同海外诸国对等之地位耶?”他竭力叫嚣“国人应伸力于海外,回复进取之精神”,并企图通过自身的示范“开与外人并立逐鹿之端绪”(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349—351、181—182、349—351、502 、650页。)。
当然,他的所谓示范跟日本早期单纯的经济扩张的命运是一样的,很快以破产告终。日本由于在经济上没有向外扩张的实力,转而诉诸军事入侵。1894年,悍然发动了旨在侵略朝鲜、中国的甲午战争,并将我国台湾强占为殖民地。1904年,又为争夺我国东北,挑起了日俄战争。1918年,为侵占我国山东,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历次侵略战争中,高桥是清积极筹措战费,并出谋划策,为侵略战争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在行动上,为侵略战争效劳并靠侵略战争起家
高桥是清在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以前,曾从事过多种职业,计划过许多事业,但是,最终都一事无成。早年曾留学赴美,结果被骗为奴。回国后,当过大学教师,从事过翻译工作,担任过政府下级官吏,但因迷恋女色,一度曾沦为艺妓的帮手。还曾做过投机生意,贩卖过牛、马,办过企业,最终也都以失败告终。特别是在36岁时,赴秘鲁开办银矿,损失最为惨重,即使变卖全部家产仍欠债务达6万日元, 导致生活上陷入朝不保夕的困难境地。是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使陷入绝境的高桥是清迅速摆脱困境,并随之平步青云的。
首先使高桥走上飞黄腾达之路的是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当时高桥出任日本银行马关支店长还不到一年。他积极为这场侵略战争募集军事公债,从经济上支持这场战争。按规定,在整个战争中,马关募集10万日元就可以了,而实际上,不到一个月时间,高桥就已经募集了18万日元之多。高桥是清不但积极为侵略筹措军费,而且还为日本侵略朝鲜出谋划策,提出在吞并朝鲜问题上,“应有深谋远虑,为了东方的和平,暂且让朝鲜这样的国家作为独立国介于中、日之间,待十年至二十年后,再自然地成为我国领土”。(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349—351、181—182、349—351、502、650页。)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当局后来所实施的侵略步骤恰恰与此不谋而合。
1895年中日在马关进行谈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日本除强行勒索了2亿两白银赔款和迫使中国开放一系列口岸外, 还强行割占辽东半岛。日本的侵略野心引起了俄、德、法等帝国主义的严重不安,导致三国干涉还辽。日本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暂时吐出行将下咽的掳获物。高桥闻讯,“哽咽不堪言,切齿扼腕,裂眦愤慨”,“决意卧薪尝胆……只等努力诱人心之统一,服膺近日赐军人敕语之圣旨,不鸣往事之不平,唯倾注人心于大诏中所谓‘以累积之蓄蕴,培国本之一途’。”(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349—351、181—182、349—351、502、650页。)决心为日本以后向海外侵略扩张准备牢固的经济后盾。这一思想构成他的财政政策的核心。
由于高桥是清积极为侵略战争卖力而且表现相当出色,很得日本统治阶级的赏识,从此,他迅速在日本财界、政界飞黄腾达起来。1897年,出任横滨正金银行副总经理,并被任命为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殖民地金融机构——台湾银行创立委员会委员。1898年,出任农商工高等会议议员。1899年,任日本银行副总裁。
日本自甲午战争侵占了朝鲜以后,就把矛头对准了我国东北,不断向我国东北进行渗透,这样,就导致与日趋南下的沙俄势力的矛盾的加剧。于是,日本开始着手进行驱逐沙俄在我国东北的殖民势力的准备工作,首先是经济上的准备工作。由于高桥是清在甲午战争中的上乘表现,1898年1月,被委以重任,前往欧美各国, 名义上是视察正金银行驻外各支店的业务情况,实际上却是暗中调查募集外债的可能性。
由于日、俄之间在侵略中国东北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1904年,双方终于兵戎相见。但是,日本当时在经济上根本没有发动一场战争的能力,日本银行硬通货的储备只有5200万日元,据当局估计,即使将战争范围限制在朝鲜半岛,战争期限为一年以内,尚缺战费1亿日元, 何况战端一开,对手又是当时以陆军强国著称的沙皇俄国。不但战争期限不止一年,而且,战争范围更不会局限在朝鲜半岛,所以,战费远远不足。于是,日本一方面在外交上同沙俄进行马拉松式的谈判,提议“日本承认俄国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同时,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优越利益”,(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349—351、181—182、349—351、502、650页。)来麻痹沙俄。另一方面,着手做军事方面的准备,1903年(明治36年)12月29日,从英国购买日进、春日两艘军舰。更为重要的是筹措战费。1904年(明治37年)2月12日夜,高桥是清被任命为全权财务官前往欧美各国,先后4次募集外债8亿2千万日元。(注:〔日〕高桥是清《高桥是清自传》,千仓书房1936年版,第349—351、181—182、349—351、502、650页。)可以说,一手承担了日俄战争的军事费用。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以后,由于没有从日俄和约中得到一点赔款,所以,财政特别困难。为了摆脱困境,进行战后经营,第五次出使欧美各国,再一次出色地完成了募集外债任务,5次一共募集外债13亿2千万日元。(注:〔日〕《日本财界人物列传》,第1卷,《高桥是清》,青潮出版社1936年版,第 442 页、439页。)可以说,没有高桥是清募集的外债, 日本不但没有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而且根本就无力挑起这场不义的战争。正因为如此,高桥蜚声国内外,深得日本元老重臣们的宠信,被天皇授予男爵,位列华族。1911年,升任日本银行总裁,1914年,敕选为贵族院议员,1919年,被授予子爵,1927年, 被授予菊花大绶章并享受总理大臣的礼遇,并从1913年起先后8次身居要职,出任大藏大臣,位及首相,一党 (政友会)之总裁。在日本实业界被称为“飞龙将军”。有人评价说,“这次募集外债的成功,是高桥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注:〔日〕《日本财界人物列传》,第1卷,《高桥是清》,青潮出版社1936年版,第442页、439页。)恰当与否,暂不定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 高桥是清正是通过这次募集外债,确立了自己在日本财界的特殊地位并开始涉足政界。
高桥财政的实质就是军国主义财政、战争财政
所谓的高桥财政就是高桥是清在晚年多次出任大藏大臣期间所实施的财政政策。高桥出任大藏大臣时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持续性的严重危机之中。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国内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如何尽快地从危机中摆脱出来,恢复景气,这是他上任以来所面临的首要课题。为了摆脱危机,高桥是清推行了积极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禁止黄金输出,取消金本位制,趁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金解禁之机,大量输入硬通货,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实行该政策的出发点在于“准备向中国进行经济扩张,需要积蓄金钱”。(注:〔日〕《日本财界人物列传》,第1卷,《高桥是清》, 青潮出版社1936年版,第442页、439页。)在他看来,“金解禁会误国”。(注:〔日〕西和夫著《昭和财政史》,教育社1986年版,第70—72页。)在财政方面,扩大岁出财源,由日本银行大量发行国债。之所以实施该政策,原因在于高桥认为,日本向外侵略扩张,“将来不知何时会与多么强大的国家争斗,一旦陷于这种状态,国家最需要的是金钱,现在,日本必须尽力积蓄富足的财力。若增加税收,会使国民的财富枯竭,一旦有变,就难以应付,因此,现在不增税,使战时国家所必需的财力存在于国民手中”。(注:〔日〕西和夫著《昭和财政史》,教育社1986年版,第72页)基于这一指导思想,从1932年(昭和七年度)起开始执行赤字公债政策。公债发行总额“从昭和七年到昭和十一年,总计达七十一亿八千万日元”,而公债的未偿还累积额则“从昭和六年底到昭和十年底,由六十四亿日元增加到一百零三亿日元”。(注:〔日〕马场恒吾《政界人物评论》,中央公论社1935年版,第116—117页。)这些公债多数用于侵略我国东北和扩张军备的费用支出。对此,当时就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是预防战争,而是起了鼓励作用”。(注:〔日〕有泽广已主编,鲍显铭等译《日本的崛起——昭和经济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7页。)在对外贸易方面, 采取低汇率政策, 增加出口,加强国际收支的改善,降低信用,增发货币, 以刺激民间经济,使其恢复景气。
高桥是清把重点放在扩大财政支出和振兴出口上。为了达到增加岁出的目的,实行军备扩张和救济农村,但是,实际上,农村救济费从第三年就大幅度削减了,到第四年根本就无影无踪了,唯有军费迅速膨胀。在高桥是清看来,军费“和爆发户的赌博游戏一样,也有需要创收的效果,所以不一定说是非生产性支出”。(注:〔日〕马场恒吾《政界人物评论》,中央公论社1935年版,第118页。)军费支出呈直线上升, 到1933年度,接近9亿日元,占当时岁出总额的39%,1934 年进一步上升到10亿日元,占岁出总额的46%,1936年度超过60%。军费的无限制膨胀,助长了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使法西斯主义势力迅速抬头。军费的增加对挣扎于不景气中的重、化学工业来说,犹如“久旱的甘霖”,给产业界带来了军需景气,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产业结构的重、化学工业化。伴随着以军需为主导的重、化学工业化,出现了新兴财阀,他们与军部紧密勾结,在加速日本经济军事化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旧财阀也不甘落后,纷纷转向。这样,日本迅速完成了向经济军事化的体制的转变,为日本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做好了经济上的准备。
为了振兴出口,高桥是清实行低汇率政策,大搞对外倾销,结果招致欧美国家的强烈反对,使日本在经济上陷入空前的孤立状态,与因侵略邻国导致的政治上的孤立相呼应,犹如给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火上浇油,进一步刺激了军费的膨胀,使军费早已超过了财政所容许的限度。作为一位财政家,高桥也深知其危险性。他在讨论预算的内阁会议上指出,“如果只考虑国防而引起恶性通货膨胀,破坏信用,那么国防也不会稳固”,(注:〔日〕西和夫著《昭和财政史》,教育社1986年版,第77页。)开始试图调和军需与经济的关系,压缩军费支出。导致与军部之间发生了正面冲突,高桥因此也就成为极端军国主义分子的眼中钉。他们叫嚣“埋葬高桥藏相”,于1936年2月26日,发动叛乱, 袭击了首相和大臣官邸,高桥是清在赤坂表町私邸被杀身死,终年82岁。
在二、三十年代日本经济危机四伏和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的形势下,高桥是清之所以能够屡任大藏大臣要职,就是因为他所推行的大量发行国债和军需通货膨胀政策,既适合军国主义分子的口味,同时,又能使陷入困境中的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绝路逢生。他私下曾对石桥湛山说过这样的话:“的确,国防不直接生产,但是,……同样具有养活人的作用”。“即使国防与生产没有关系,其自身也是必要的,把它看成非生产性的不妥当”。(注:〔日〕有泽广已主编,鲍显铭等译《日本的崛起——昭和经济史》,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154 页。)为了使处于危机中的日本资本主义获得一条生路,只有求助于军备扩张,进而走向战争冒险。
高桥是清从来没有反对过侵略战争,而是自始至终最热衷于对外扩张,并把日本将来必然要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作为自身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前提。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所实行的政策自然而然地加速了日本政治经济走向军事化,极大地刺激并助长了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加快了走向战争的步伐。由此观之,有人评论说,高桥是清“正全力阻止日本法西斯化”(注:〔日〕西和夫著《昭和财政史》,教育社1986年版,第83页。),面对着法西斯的威胁,正在做“孤军无援的作战”,是不正确的。至于他后来采取缩减军费开支的政策,是由于军费的恶性膨胀,大大超出了实际承受能力,使日本的财政行将崩溃。而日本的财政一旦消失,军备扩张乃至将来的侵略战争也就无从谈起。归根到底,他是想让日本在战争中有充分获胜的把握,这是他步入财界、政界以来奉行不渝的准则。他所反对的只是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中的激进派,即军部中的皇道派,反对的理由主要是担忧他们过于急躁的情绪与缺乏深谋远虑的“莽撞”做法打乱了日本发动侵略的步伐,大大减少了侵略战争胜利的成功系数,这对高桥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在步调上,高桥与军国主义法西斯中的统制派是相一致的。如果说日本在30年代正式确立了军国主义法西斯统治,形成了远东战争策源地,那么,高桥是清与高桥财政从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高桥财政就是军国主义财政、战争财政。高桥是清是日本近代以来一系列大规模侵略战争的主要经济推动者之一,是军国主义财政家。
结语
高桥是清是个经历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从1854年出生到1936年被杀身亡,经历了幕府末期、明治维新时期、大正民主时期以及军国主义势力膨胀时期,留过学、经过商、当过教师,担任过政府官员,介入过政党政治,推行过著名的高桥财政。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军国主义势力开始孕育并逐渐抬头的时代,他所平步青云的时代也正是日本大肆对外扩张的时代,他直接、间接地介入了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二、三十年代日本对我国的大规模侵略。高桥的一生可以说是显赫的、一帆风顺的。倍受重用、多次荣任大藏大臣、两度荣任首相,但是,他的显赫与荣任并不是立基于他高明的财政政策,而是由于他在日本对外侵略中,在为侵略战争筹措军费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以及所取得的成功。特别是“他依靠替日俄战争筹措军费而奔波于英美,因成功地募集到外债而提高了声望。”(注:〔日〕马场恒吾《政界人物评论》,中央公论社1935年版,第124页。)因此, 他的成功是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所推行的财政是培植、助长日本军国主义扩张实力的财政。正是因为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扩张军备的财政大大刺激了军国主义法西斯的胃口,而自身又无法在军备扩张与保全财政平衡这一矛盾中寻求妥协,而最终导致被军国主义极端分子刺杀的悲剧。高桥是清的一生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兴衰的一个侧面。
收稿日期:1998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