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英西战争(1588-1604)中的英方政策评价
夏继果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8年10期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1998年04期第53~60页
【作者简介】夏继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曲阜 273165
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然而,从此到1604年英西战争结束,英国并未给西班牙以致命性打击,西班牙的海上霸权仍然维持。这一结果让许多英国人不满,他们谴责伊丽莎白政府。伊丽莎白统治后期的著名军事将领沃尔特·雷利在女王去世后评价说:“如果已故女王像相信她的文人那样相信她的军人,我们在她统治时代就已经把那一大帝国打得粉碎了……,但是,女王陛下做任何事情都是半心半意……”(注:麦卡弗里:《伊丽莎白一世:战争与政治,1588-1603》(Wallace T.MacCaffrey,Elizabeth I,War and Politics,1588-1603),普林斯顿1992年版,第75页。)雷利的观点深深影响了以后的英国历史学家。他们用大英帝国强大的海上势力这一标准来研究伊丽沙白时代,对于伊丽莎白没有全力以赴消灭西班牙表示不理解。海洋史专家朱利安·S·卡波特是其中的代表。他在《德雷克与都铎海军》一书的序言中写到,伊丽莎白政府不理解、不支持德雷克的海上计划,德雷克本人也由于“他们不能理解他的学说而遭受挫折”,“由于缺乏物质手段,由于要冲破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他的聪明才智有相当部分丧失殆尽了。”(注:卡波特:《德雷克与都铎海军》(J.S.Corbett,Drake and the Tudor Navy),朗曼1898年版,第一卷,ⅥⅦ。)笔者认为,所有这些评价都是脱离当时条件的幻想,伊丽莎白的战时外交政策是针对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而制定的唯一可行的政策。
一
16世纪60年代以来,约翰·霍金斯在与西属美洲进行贸易的过程中,认识到美洲白银对于西班牙的极端重要性,主张在西印度或运银船必经的亚述尔群岛予以抢夺。这一观点被国务大臣沃尔星干等人所接受。但是,偶而的抢劫并不足以达到限制西班牙的目的,必须有连续、持久的阻截。1587年12月和1588年4月,霍金斯根据多年的航海经验,两次提出了他的“白银封锁”计划,计划的本质是以“接力”的方式在西班牙海岸和亚速尔群岛维持一支英国舰队,拦截过往的西班牙船只。(注:奎恩和瑞安:《英国海上帝国》(David B.Quinn,A.N.Ryan,England's Sea Empire),伦敦1983年版,第112页。)军事将领埃塞克斯1596年发展了这一观点。他在给枢密院的信中写到,“在另一国家做点什么比在自己国家迎击敌人要好一些”,这一原则特别适用于“地盘小,不特别富裕,靠自身防御”的国家。在与西班牙的战争中,切断美洲供应是关键。实现这一点,女王将解除入侵之忧,并成为海洋的主人,“这应当是一个岛屿的女王所追求的”。为此,不仅应当在公海上抢劫西班牙财富,而且应当在其地盘上留下“眼中钉”。(注:麦卡弗里:《伊丽莎白一世:战争与政治,1588-1603》,第118-119页。)他们代表了伊丽莎白政府中“海洋派”的观点。
战争期间,伊丽莎白政府的确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海上远征。
1588年8月,伊丽莎白政府得到消息:无敌舰队残余的大约50艘船只回到了西班牙比斯开湾的桑坦德和圣塞瓦斯蒂安。这是一个绝妙的机会,倘若把这些船只摧毁,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将很难有恢复的希望,因为那时,英国船队将轻而易举地阻截西班牙的美洲运银船和来自波罗的海的造船物资,腓力二世即使制定了造船计划,也会由于缺乏供应而中止。无可怀疑,伊丽莎白和她的大臣们认清了这一点。但是,要完成这样一次大规模远征,除了一支庞大的船队外,还需要一支陆军,而对于刚刚结束在英吉利海峡的战争的伊丽莎白女王来说,单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组织起这样一支队伍的。因此,这次冒险采取了股份制形式,女王负担经费的1/3,其余由这次远征的陆军司令约翰·诺里斯爵士、海军指挥弗朗西斯·德雷克及其朋友和支持者筹集。这样一来,这次远征的目的复杂化了。在诺克斯和德雷克看来,摧毁无敌舰队的残余已不足挂齿,重要的是攻占里斯本,帮腓力二世的竞争者安东尼奥登上葡萄牙王位。德雷克在1587年的经历中,了解到里斯本对于西班牙海上力量的极端重要性,夺取里斯本对西班牙将是致命的打击。至于远征投资者中的伦敦和南部商人,战争已使他们失去了许多贸易机会,他们希望在葡萄牙和亚速尔建立贸易商站,或者以此为基地进行私掠巡航。这种形势下,对于伊丽莎白来说,明令取消进攻里斯本的计划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能做的只是向诺里斯和德雷克一再强调摧毁无敌舰队残余的重要性。在1589年2月23日给诺里斯和德雷克的指示中,伊丽莎白明确强调这次远征只有两个根本性目的:“其一是摧毁西班牙国王的船只,其二是占领亚速尔群岛中的一些岛屿,以便阻截途经这里每年去往或来自西、东印度的运送财宝船队。”在干任何其它事情之前,诺里斯和德雷克必须“首先摧毁在吉普斯夸、比斯开和其它任何地方的船只,不论它们属于西班牙国王还是他的臣民……这一点做到了,你们在他的领土上进行冒险活动的时候,他们就无以阻止你们了;并且,如果你们的船只完好无损,他们也许就不敢(鉴于你们率领的我们王国的如此庞大的船只和水兵队伍在他们海岸)乘你们不在之机企图进攻我们的王国和我们的爱尔兰土地了。”(注:沃纳姆:《伊丽莎白女王与1589年的葡萄牙远征》(R.B.Wernham,Queen Elizabeth and the Portugal Expedition of 1589),引自《英国历史评论》(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1951年,第200-201页。)从“你们在他的领土上进行冒险活动的时候”这句话看出,女王并没有禁止进攻里斯本,但是,她明确指示其前提条件是摧毁西班牙船只。这足以说明她的战略意识。
可以说,对于1589年的远征,伊丽莎白的战略意识是非常明确的。但是,一来到海上,指挥官们便自行其是了。远征队于1589年4月出海,但没有按女王的命令首先去比斯开湾摧毁西班牙船只,而是直接去了靠近里斯本的克鲁那,在克鲁那大肆掠夺,浪费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削弱了自己的力量,给在里斯本的西班牙人提供了准备迎敌的机会。结果,围攻里斯本失败,部分船只受损,疾病和逃亡使水兵和步兵大为减少,船队被迫回国。这远征共花费100,000镑,大大超过预计,女王负担了其中的60,000镑。虽然所有船只都回归了,但主要由于疾病,19,000人中只有8,000人生还。(注:沃纳姆:《伊丽莎白外交政策的制定》(R.B.Wernham,The Making of Elizabethan Foreign Policy),加利福尼亚1980年版,第66页。)而这一切几乎都成为徒劳。女王气愤地给诺里斯和德雷克写信:“在离开前,你们曾如此地多次发誓,让我和部分枢密大臣相信,你们的第一和主要的行动应当是攻击西班牙海军和船只,并把它们消灭在停泊的港口内。你们也曾答应,如果不能这样做,你们愿意被作为叛国者对待。”(注:黑格:《伊丽莎白一世》(C.Haigh,Elizabeth I),朗曼1988年版,第135页。)一次绝妙的机会丧失了。而且,由于1589年7月法王亨利三世被刺杀导致的欧洲局势变化,英国近期内不可能再组织另外一支远征队了。这样,到1591年,西班牙海上力量恢复了。
英国在1595年从法国撤出军队后的三年里,又发动了三次与西班牙的大规模海上战争。首先出台的是德雷克的美洲冒险计划。他企图占领巴拿马地峡,认为,如果这一目标实现,西班牙的整个美洲运输线将被迫中断。但是,1595年7月,两条情报传到英国,其一是一支西班牙舰队将在冬季前驶向爱尔兰,其二是比1588年更强大的一支无敌舰队将在1596年6月或7月进攻英国。因此,伊丽莎白下令改变德雷克的行动计划,首先应当像1587年那样尽最大努力在西班牙海岸摧毁无敌舰队的船只,然后才能驶向西印度,并且,必须保证在1596年5月前回到英国。(注:麦卡弗里:《伊丽莎白一世,战争与政治,1588-1603》,第110页。)这一计划遭到德雷克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声称,如果计划改变,女王将负担一切费用,包括船只、供应、步兵和水兵的薪饷。女王不得已于8月批准德雷克的计划,船队由6艘王家船只和13艘商船组成,女王负责2/3费用,其它由总指挥德雷克和霍金斯及支持者承担。由于德雷克与霍金期间的争吵以及德雷克指挥上的失误,远航没取得任何收获,两人都病死在途中。
1596年6月初,又一支规模空前的远征船队出航,仍采用股份制形式。这支远征队要实现什么目的呢?伊丽莎白女王的官方指示很明确。首先,女王估计西班牙远征队可能会在1597年5月前往爱尔兰援助那里的叛乱,因此,英国远征队的首要任务是尽最大努力在西班牙港口摧毁其船只和供应。此后,如果发现一个西班牙城镇防御不严,并且其财富还没有完全转移走,可以进行攻占,但不能以官兵的生命为代价。最后,如果方便,可以追捕西班牙武装商船。(注:麦卡弗里:《伊丽莎白一世:战争与政治,1588-1603》,第110页。)可以看出,女王首先考虑的仍是削弱西班牙的海军力量,保证国家安全。这一战略从根本上说是防御性的。但是,像以前一样,刚来到海上,指挥官们又开始自做主张。他们的首要目标是进攻加的斯港城。占领加的斯后,几乎所有官兵都忙于抢劫,女王的战略目的被抛在脑后。
1596年10月下旬,腓力二世乘英国海防空虚之机派出第二支无敌舰队进攻英国。但是,这支船队在比斯开湾遭到秋季飓风的袭击损失惨重。(注:罗斯:《伊丽莎白英国的扩张》(A.L.Rowse,The Expansion of Elizabethan England),伦敦1955年版,第313页。)剩余船只被迫回到费罗尔港。英国政府又一次面临着1588年无敌舰队残余回到西班牙后的那种形势。像那时一样,伊丽莎白和财政大臣威廉·塞西尔把消灭其残余视为头等大事。塞西尔写到:“我认为没有任何事情比组织远征,消灭在费罗尔的西班牙军队更为必要。”(注:罗斯:《伊丽莎白英国的扩张》,第313页。)到1597年夏,又一支英国远征队组成。关于这次远征的目的,女王6月15日的指示十分明确。首先是摧毁在费罗尔的西班牙舰队,这一目的一旦实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就不必担心来自他(指腓力二世——笔者)的威胁”,如果费罗尔的舰队已经出航,埃塞克斯必须尾随其后,并最终消灭之。完成这一任务后,埃塞克斯可以去亚速尔群岛拦截来自美洲的运银船,但必须在冬季前回到英国。(注:罗斯:《伊丽莎白英国的扩张》,第314页。)然而远征指挥官们仍把获取利润作为首要目的,直接驶向亚速尔。这次远征失败后,伊丽莎白结束了官方参与的海上冒险活动。
总结伊丽莎白政府组织的1589、1595、1596年和1597年的四次海上冒险活动,我们发现,其中有三次,女王明确指示:首要目的是摧毁西班牙海军。即使在没有明确的指示的1595年美洲冒险中,船队出发前,女王也曾为把这一目的放在第一位而与冒险家和部分政府要员发生争执。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对于霍金斯和埃塞克斯提出的彻底打垮西班牙的海洋战略,女王并没有认真付诸实施。而且,1595年,女王明确指示德雷克船队必须在1596年5月前回归,1597年则指示埃塞克斯在当年冬季前回到英国,显然说明至少在这两次冒险中,女王根本不主张对西班牙的美洲运银船进行持续的拦截。她只主张机会成熟时偶尔拦截一次运银船,给西班牙造成压力,给她本人也带来收入。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女王的海洋战略是以消灭西班牙海军,给英国带来安全为目的的防御性战略,而非以消灭西班牙为宗旨的进攻性战略。然而,四次海上远征无一例外地,一来到海上,指挥官们便自行其是,女王的指示被弃之一旁。这主要是由于远征所采取的股份制形式所致。四次远征都采取了半官方半私人的形式,每次远征女王都有船只和资金投入其中,企图凭借这一点来贯彻她的旨意。但是,私人入股者的眼睛只盯住远征可能带来的利益,与西班牙海军作战对他们来说是赔本而又危险的事情。结果,四次机会完全丧失了。
二
战争期间,伊丽莎白政府关注的焦点是欧洲大陆局势,目的在于实现法国与西班牙之间的势力均衡,以维护英国自身的安全。
大陆均势政策是伊丽莎白女王即位以来始终推行的外交政策。然而,1580年以后,西班牙由于吞并葡萄牙而实力大增,在帕马的率领下,西班牙军队在尼德兰不断取得胜利。而此时的法国内战空前激烈,天主教同盟公然投靠西班牙。欧洲大陆均势破坏了。正是为了恢复大陆均势,伊丽莎白于1585年派军队到尼德兰,陷入与西班牙的公开战争。1588年后,英国军队继续留在尼德兰,但战争的中心已从尼德兰转移到法国。1589年7月,法王亨利三世被暗杀,信奉新教的那瓦尔的亨利即位,为亨利四世。伊丽莎白寄希望于他能完全控制法国,遏止西班牙在欧洲的扩张势头,成为欧洲局势的重要平衡力量。然而,目前说来,亨利四世面临着十分棘手的国内局势。1589年秋,亨利被天主教同盟困在了迪耶普。8月24日,亨利向英国求援。伊丽莎白马上派一支4,000人的军队前往。她的举动表明,虽然她一向节俭,但在关键时刻是能分清主次、果断决定的。在英军的援助下,亨利在1589年冬天积蓄了力量,于1590年3月取得伊夫里战役的胜利。
这次行动是伊丽莎白在危机中凭直觉作出的决定。现在她有时间考虑如何在法国的战争中保持主动地位、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了。在伊夫里战役中,帕马已从尼德兰派军队援助法国天主教同盟,与此同时,腓力二世从西班牙派出的军队在布列塔尼的布拉韦港登陆。如果西班牙人控制了布列塔尼,他们将获得进攻英国的基地,其位置比弗兰德尔还要优越。1588年无敌舰队失败的致命原因在于没有占领弗兰德尔的深水港,有了那次经历的伊丽莎白政府对布列塔尼的重要性认识得更加深刻。1590年腓力二世向法国天主教同盟提出的条件也表明他在法国建立进攻英国的基地的决心。(注:沃纳姆:《伊丽莎白的战争目的与战略》(R.B.Wernham,Elizabethan War Aims and Strategy),引自宾多夫编:《伊丽莎白的政府与社会》(S.T.Bindoff ed.,Elizabethan Government and Society),伦敦1961年版,第352页。)这种形势下,伊丽莎白首先着力调动大陆同盟者的积极性,她自己尽量少投入。她派一位已加入英国国籍的意大利人霍拉提奥·帕拉维西诺前往德国,说服新教诸侯们派雇佣军援助法王。由于帕拉维西诺按照女王的吩咐,没有承诺给予资助,德国新教诸侯以担心过多地反对西班牙和国外的天主教徒会危害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和平为由拒绝了。(注:沃纳姆:《伊丽莎白外交政策的制定》,第76页。)不得已,伊丽莎白答应出资10,000镑(总花费是60,000镑)。在多方努力下,德国新教诸侯答应派15,000人的军队前往法国。
与此同时,法国的形势日益对英国构成威胁。亨利四世所关心的是从天主教同盟手中夺取巴黎。由于亨利四世的军队远离诺曼底海岸和布列塔尼省,致使这里的状况日益变糟,而正是这些地方对英国至关重要。依赖大陆同盟者的希望化成泡影,伊丽莎白不得不考虑出兵布列塔尼。1591年1月30日派埃德蒙·约克为使节,前往法国拜见正在围攻法特尔的亨利四世。并指示约克谴责亨利四世对西海岸的忽视,让亨利认清帕马与布列塔尼的西班牙军队会合的危险性。为扭转这种局面,她准备派3,000英军前往布列塔尼,条件是法国给以强有力的配合。亨利四世欣然接受了伊丽莎白的条件,让约克相信,法国将派出同等数量的军队,并闪烁其词地答应把布列斯特做为英军的基地。伊丽莎白把亨利四世的诺言信以为真。1591年4月,英法签订协议,英国派遣3,000陆军去布列塔尼,每月花费是3,500镑,12个月后由法方偿还。除此之外,为了把亨利吸引到法国沿海地区,伊丽莎白在给亨利的信中提出了围攻鲁昂的计划,表示愿意提供3,000或4,000英军相助。(注:沃纳姆:《伊丽莎白外交政策的制定》,第77页。)英法双方经过两个月的讨价还价,于7月初达成协议,英方同意由埃塞克斯率4,000英军帮助亨利四世围攻鲁昂,除此之外,这支军队不得用在其它地方;女王只负担两个月的军费;占领该城后,法王在那里的关税和其它收入一律转交女王,直到还清他即位以来女王为他所花的钱、所贷的款。伊丽莎白还秘密指示埃塞克斯,在亨利四世的确有围攻鲁昂的行动前,不要让英军离开迪耶普。(注:布莱克:《伊丽莎白的统治,1558-1603》(J.B.Black,The Reign of Elizabeth,1558-1603),牛津1959年版,第414页。)这就是说,围攻鲁昂目的只是把亨利的视线转移到法国西部沿海,没有其它企图。在诺曼底和布列塔尼的两支英军的确起了作用。在诺曼底,共同围攻鲁昂的行动把亨利四世吸引到靠近海岸的地方,在布列塔尼,英军虽然没有赶走西班牙军队,但成功地阻止了他们进入布列斯特、靠近北海岸的企图。随着亨利力量的增长,伊丽莎白日益减少在法国的进攻性干预,而满足于一些防御性干预,并把主要援助力量局限在布列塔尼这一对英国安全最具威胁的地方。
亨利四世改信天主教后,伊丽莎白并没有因为天主教在法国占据了优势而放弃与法国的联盟,她所关心的是亨利四世对西班牙的态度,并且,在必要时还给予慷慨援助。1594年春,在布拉韦的西班牙指挥官唐·胡安把他的部分军队北调到克罗宗,在那里修筑工事,企图切断布列斯特与海上的联系。7月,伊丽莎白派弗罗比舍和约翰·诺里斯率领8艘战舰、4,000军队增援布列斯特。8月10日,与法王签订协议,全部费用由他承担。11月7日,英法联军取得胜利。(注:布莱克:《伊丽莎白的统治,1558-1603》,第416页。)这一战例充分反映了伊丽莎白政治至上、国家安全为第一考虑的战略思想。早在克罗宗要塞被攻陷之前,亨利四世改教并与天主教联盟签订停战协定的作用就在布列塔尼显现出来,北部和西部的重要港口已经或正在为他控制。英国面临的西班牙入侵的威胁减弱了,伊丽莎白不失时机地命令诺里斯撤回在布列塔尼的英军。到1595年2月,英国在法国的军事投入基本结束了。
无可怀疑,1589-1595年间,法国战场是伊丽莎白政府关注的焦点,并在关键时刻给法王以慷慨、及时的援助。其目的有二,一是维持亨利四世的抵抗能力,使法国不致被天主教同盟和西班牙完全控制,二是阻止西班牙势力在法国海岸建立起入侵英国的基地。最终实现法国与西班牙间的势力均衡。这期间,伊丽莎白为援助亨利四世共花费370,000镑。(注:沃纳姆:《伊丽莎白的战争目的与战略》,引自宾多夫编:《伊丽莎白的政府与社会》,第356页。)虽然如此,鉴于自己的财政状况,她总是尽量调动大陆同盟者的积极性,自己少花费,并做到适可而止。正如亨利四世的天主教顾问们向他暗示的,伊丽莎白的帮助将维持在仅仅使他免遭毁灭的水平,不会更多。(注:麦卡弗里:《伊丽莎白一世:战争与政治,1558-1603》,第193页。)这是伊丽莎白政府根据自己的实力制定的切实可行的外交政策,根本目的在于利用大陆均势维护英国自身的安全。1595年以后,亨利四世统治下的法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与西班牙抗衡的重要力量。同时,由于法国战场的牵制,西班牙镇压尼德兰革命没有取得大的进展。1604年,西班牙代表不得不屈尊到英国进行和平谈判。最终,尼德兰北部获得独立,南部仍维持查理五世时期的那种半独立地位,既赶走了西班牙军队,又保证了尼德兰不被法国侵占,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恢复了,英国的安全得到保障。
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伊丽莎白政府的战时政策是以欧洲大陆为中心的,目的在于实现大陆的势力均衡,维持英国自身的安全。其海上政策是为陆上政策服务的,目的在于减弱西班牙的威胁,给西班牙施加压力,迫使它收缩防线,最终实现大陆均势。这一政策是针对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而制定的唯一可行的政策。
英国当时还不具备进行大规模战争的能力。首先是兵源问题。16世纪末英国人口已经达到4,000,000人。即使如此,也仅为法国人口的1/4,不足西班牙的1/2。(注:埃尔顿:《都铎统治下的英国》(G.R.Elton,England under the Tudors),伦敦1978年版,第359页。)人口少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都铎时期,英国没有常备军,军队都是临时征集起来的,缺乏训练。这种军队很难在海外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至于英国的海军力量,史学界往往给予过高的估计,甚至认为,英国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海军力量的强大和技术的先进。但新近的研究表明,这种观点是没有根据的,“那种西班牙航海技术普遍落后的神话应当完全抛弃”。(注:费尔南德斯—阿米斯托:《西班牙无敌舰队》(Filipe Fernandez-Armesto,The Spanish Armada),牛津1988年版,第268页。)1588年以后,英国海军没有得到大规模扩建。
最重要的是,伊丽莎白的财政捉襟见肘。根据1585年的楠萨奇条约,女王答应每年给联合省提供126,000镑援助。实际上,到女王去世,给联合省的援助已达2,000,000镑。打败无敌舰队花费了财务署161,000镑。最大的花费用在了镇压爱尔兰叛乱。罗伯特·塞西尔1599年宣称,从1588年以来,已有4,300,000镑用于那里。(注:埃尔顿:《都铎统治下的英国》,第362-363页。)如何实现收支平衡呢?90年代,王室的正常收入稍有增加,按财务署的统计,1588年米迦勒节到1589年米迦勒节为258,419镑,1598-1603年平均每年为326,066镑。除此之外,女王采取了一些极端措施。第一,出售王室土地。1589-1603年,此项收入达645,493镑。(注:沃纳姆:《伊丽莎白外交政策的制定》,第89页。)第二,要求议会增加税收。在6次战时议会(1585、1587、1589、1593、1597、1601年)上,这都是一项重要议题,共得到2,000,000镑的特别收入。(注:埃尔顿:《都铎统治下的英国》,第363页。)第三,出售专利权。随着战争的进行,后两项措施日益遭到议员和普通百姓的反对,危害着社会稳定。在如此脆弱的财政状况下,伊丽莎白不可能再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战争了。
与英国形成鲜明对照,西班牙的海上实力在1588年以后反而明显增强了。1589年7月,腓力二世把60艘战船(包括大帆船)从桑坦德转移到克鲁纳整修。更让英国人吃惊的是腓力二世通过大力发展造船业复兴西班牙海上力量的计划。他从1589年开始建造一支用于作战的海军,其先锋是20多艘大帆船,其中12艘1000吨以上。这支海军1591年建成。1589-1598年间,西班牙共建造70艘战舰,其中大多数是在王家官员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的。(注:奎恩和瑞安:《英国海上帝国》,第115页。)这还不能让腓力二世满足,他理想中的海军应当完全由王家战船组成。为了弥补不足,他有计划地租用武装商船。这样,西班牙海军进入相对辉煌的时期,1596年和1597年腓力二世两次派出强大的无敌舰队便是证明。西印度舰队和美洲防御也得到改善。无敌舰队失败后不到两年,腓力二世重新组建了美洲运银船队,并调用一支新的战船队伍护航。1586年,他派军事专家胡安·德·泰克斯达和著名的意大利工程师巴蒂斯塔·安托恩利前往加勒比考察。结果,前者留在西印度成为哈瓦那的总督。后者于1587年回到西班牙,起草了防御加勒比的综合性计划。该计划得到腓力二世肯定。此后几年,一些重要港口——如,哈瓦那、德·乌鲁阿、波多黎各、新建立起来的波托贝洛——的防御工事建设进展迅速。同时,正规的卫戍军得到建立或加强,海岸防卫舰队得以改善。(注:林奇:《西班牙,1516-1598》(John Lynch,Spain,1516-1598),布莱克维尔1991年版,第459-460页。)这些措施又保证了美洲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西班牙,增强了其财政力量。
总结以上因素,笔者认为,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不可能把西班牙“打得粉碎”。因为要实现这一目标,起决定作用的必然是海上的战争,而对英国来说,要赢得海上战争的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如下。第一,1588年的经历已告诉伊丽莎白政府,西班牙在英国周围建立一个沿海基地对英国的安全将构成怎样的威胁。任何明智的政府都应当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目的。90年代,尼德兰的战争还在继续,法王亨利四世曾一度处于生死存亡之秋,伊丽莎白不得不把这里作为主要战场,这就大量消耗了她有限的军队和资金。第二,女王的财政日益入不敷出,海上的战争不得不采取股份制形式,旨在调动私人的积极性,但是,利润对他们的吸引力远大于女王的海洋战略,导致制胜良机一次次丧失。第三,实施霍金斯和埃塞克斯拦截计划的条件还不具备。1589年里斯本远征失败后,西班牙海军复兴了。它以里斯本、加的斯或弗罗尔为基地,可以北上到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也可以西行到亚速尔,为运银船护航。面对这样一支强大的海军,伊丽莎白不可能让王家海军长期在外而冒海防空虚的危险。而且,拦截本身成功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伊丽莎白政府的政策保证了英国的安全,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国家财力,减轻了人民负担,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后来英国海上帝国的形成积蓄了力量。
本文的论述还说明,英国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西班牙的海上力量有增无减,海上霸权仍然维持,英国在海上战争中负多胜少。那种认为1588年后英国开始树立海上霸权,西班牙从此一蹶不振的观点(注:参见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中古部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6页;朱寰主编:《世界中古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31页;马克垚主编:《世界历史·中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62页。)是不能成立的。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8年10期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1998年04期第53~60页
【作者简介】夏继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曲阜 273165
一
16世纪60年代以来,约翰·霍金斯在与西属美洲进行贸易的过程中,认识到美洲白银对于西班牙的极端重要性,主张在西印度或运银船必经的亚述尔群岛予以抢夺。这一观点被国务大臣沃尔星干等人所接受。但是,偶而的抢劫并不足以达到限制西班牙的目的,必须有连续、持久的阻截。1587年12月和1588年4月,霍金斯根据多年的航海经验,两次提出了他的“白银封锁”计划,计划的本质是以“接力”的方式在西班牙海岸和亚速尔群岛维持一支英国舰队,拦截过往的西班牙船只。(注:奎恩和瑞安:《英国海上帝国》(David B.Quinn,A.N.Ryan,England's Sea Empire),伦敦1983年版,第112页。)军事将领埃塞克斯1596年发展了这一观点。他在给枢密院的信中写到,“在另一国家做点什么比在自己国家迎击敌人要好一些”,这一原则特别适用于“地盘小,不特别富裕,靠自身防御”的国家。在与西班牙的战争中,切断美洲供应是关键。实现这一点,女王将解除入侵之忧,并成为海洋的主人,“这应当是一个岛屿的女王所追求的”。为此,不仅应当在公海上抢劫西班牙财富,而且应当在其地盘上留下“眼中钉”。(注:麦卡弗里:《伊丽莎白一世:战争与政治,1588-1603》,第118-119页。)他们代表了伊丽莎白政府中“海洋派”的观点。
战争期间,伊丽莎白政府的确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海上远征。
1588年8月,伊丽莎白政府得到消息:无敌舰队残余的大约50艘船只回到了西班牙比斯开湾的桑坦德和圣塞瓦斯蒂安。这是一个绝妙的机会,倘若把这些船只摧毁,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将很难有恢复的希望,因为那时,英国船队将轻而易举地阻截西班牙的美洲运银船和来自波罗的海的造船物资,腓力二世即使制定了造船计划,也会由于缺乏供应而中止。无可怀疑,伊丽莎白和她的大臣们认清了这一点。但是,要完成这样一次大规模远征,除了一支庞大的船队外,还需要一支陆军,而对于刚刚结束在英吉利海峡的战争的伊丽莎白女王来说,单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组织起这样一支队伍的。因此,这次冒险采取了股份制形式,女王负担经费的1/3,其余由这次远征的陆军司令约翰·诺里斯爵士、海军指挥弗朗西斯·德雷克及其朋友和支持者筹集。这样一来,这次远征的目的复杂化了。在诺克斯和德雷克看来,摧毁无敌舰队的残余已不足挂齿,重要的是攻占里斯本,帮腓力二世的竞争者安东尼奥登上葡萄牙王位。德雷克在1587年的经历中,了解到里斯本对于西班牙海上力量的极端重要性,夺取里斯本对西班牙将是致命的打击。至于远征投资者中的伦敦和南部商人,战争已使他们失去了许多贸易机会,他们希望在葡萄牙和亚速尔建立贸易商站,或者以此为基地进行私掠巡航。这种形势下,对于伊丽莎白来说,明令取消进攻里斯本的计划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能做的只是向诺里斯和德雷克一再强调摧毁无敌舰队残余的重要性。在1589年2月23日给诺里斯和德雷克的指示中,伊丽莎白明确强调这次远征只有两个根本性目的:“其一是摧毁西班牙国王的船只,其二是占领亚速尔群岛中的一些岛屿,以便阻截途经这里每年去往或来自西、东印度的运送财宝船队。”在干任何其它事情之前,诺里斯和德雷克必须“首先摧毁在吉普斯夸、比斯开和其它任何地方的船只,不论它们属于西班牙国王还是他的臣民……这一点做到了,你们在他的领土上进行冒险活动的时候,他们就无以阻止你们了;并且,如果你们的船只完好无损,他们也许就不敢(鉴于你们率领的我们王国的如此庞大的船只和水兵队伍在他们海岸)乘你们不在之机企图进攻我们的王国和我们的爱尔兰土地了。”(注:沃纳姆:《伊丽莎白女王与1589年的葡萄牙远征》(R.B.Wernham,Queen Elizabeth and the Portugal Expedition of 1589),引自《英国历史评论》(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1951年,第200-201页。)从“你们在他的领土上进行冒险活动的时候”这句话看出,女王并没有禁止进攻里斯本,但是,她明确指示其前提条件是摧毁西班牙船只。这足以说明她的战略意识。
可以说,对于1589年的远征,伊丽莎白的战略意识是非常明确的。但是,一来到海上,指挥官们便自行其是了。远征队于1589年4月出海,但没有按女王的命令首先去比斯开湾摧毁西班牙船只,而是直接去了靠近里斯本的克鲁那,在克鲁那大肆掠夺,浪费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削弱了自己的力量,给在里斯本的西班牙人提供了准备迎敌的机会。结果,围攻里斯本失败,部分船只受损,疾病和逃亡使水兵和步兵大为减少,船队被迫回国。这远征共花费100,000镑,大大超过预计,女王负担了其中的60,000镑。虽然所有船只都回归了,但主要由于疾病,19,000人中只有8,000人生还。(注:沃纳姆:《伊丽莎白外交政策的制定》(R.B.Wernham,The Making of Elizabethan Foreign Policy),加利福尼亚1980年版,第66页。)而这一切几乎都成为徒劳。女王气愤地给诺里斯和德雷克写信:“在离开前,你们曾如此地多次发誓,让我和部分枢密大臣相信,你们的第一和主要的行动应当是攻击西班牙海军和船只,并把它们消灭在停泊的港口内。你们也曾答应,如果不能这样做,你们愿意被作为叛国者对待。”(注:黑格:《伊丽莎白一世》(C.Haigh,Elizabeth I),朗曼1988年版,第135页。)一次绝妙的机会丧失了。而且,由于1589年7月法王亨利三世被刺杀导致的欧洲局势变化,英国近期内不可能再组织另外一支远征队了。这样,到1591年,西班牙海上力量恢复了。
英国在1595年从法国撤出军队后的三年里,又发动了三次与西班牙的大规模海上战争。首先出台的是德雷克的美洲冒险计划。他企图占领巴拿马地峡,认为,如果这一目标实现,西班牙的整个美洲运输线将被迫中断。但是,1595年7月,两条情报传到英国,其一是一支西班牙舰队将在冬季前驶向爱尔兰,其二是比1588年更强大的一支无敌舰队将在1596年6月或7月进攻英国。因此,伊丽莎白下令改变德雷克的行动计划,首先应当像1587年那样尽最大努力在西班牙海岸摧毁无敌舰队的船只,然后才能驶向西印度,并且,必须保证在1596年5月前回到英国。(注:麦卡弗里:《伊丽莎白一世,战争与政治,1588-1603》,第110页。)这一计划遭到德雷克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声称,如果计划改变,女王将负担一切费用,包括船只、供应、步兵和水兵的薪饷。女王不得已于8月批准德雷克的计划,船队由6艘王家船只和13艘商船组成,女王负责2/3费用,其它由总指挥德雷克和霍金斯及支持者承担。由于德雷克与霍金期间的争吵以及德雷克指挥上的失误,远航没取得任何收获,两人都病死在途中。
1596年6月初,又一支规模空前的远征船队出航,仍采用股份制形式。这支远征队要实现什么目的呢?伊丽莎白女王的官方指示很明确。首先,女王估计西班牙远征队可能会在1597年5月前往爱尔兰援助那里的叛乱,因此,英国远征队的首要任务是尽最大努力在西班牙港口摧毁其船只和供应。此后,如果发现一个西班牙城镇防御不严,并且其财富还没有完全转移走,可以进行攻占,但不能以官兵的生命为代价。最后,如果方便,可以追捕西班牙武装商船。(注:麦卡弗里:《伊丽莎白一世:战争与政治,1588-1603》,第110页。)可以看出,女王首先考虑的仍是削弱西班牙的海军力量,保证国家安全。这一战略从根本上说是防御性的。但是,像以前一样,刚来到海上,指挥官们又开始自做主张。他们的首要目标是进攻加的斯港城。占领加的斯后,几乎所有官兵都忙于抢劫,女王的战略目的被抛在脑后。
1596年10月下旬,腓力二世乘英国海防空虚之机派出第二支无敌舰队进攻英国。但是,这支船队在比斯开湾遭到秋季飓风的袭击损失惨重。(注:罗斯:《伊丽莎白英国的扩张》(A.L.Rowse,The Expansion of Elizabethan England),伦敦1955年版,第313页。)剩余船只被迫回到费罗尔港。英国政府又一次面临着1588年无敌舰队残余回到西班牙后的那种形势。像那时一样,伊丽莎白和财政大臣威廉·塞西尔把消灭其残余视为头等大事。塞西尔写到:“我认为没有任何事情比组织远征,消灭在费罗尔的西班牙军队更为必要。”(注:罗斯:《伊丽莎白英国的扩张》,第313页。)到1597年夏,又一支英国远征队组成。关于这次远征的目的,女王6月15日的指示十分明确。首先是摧毁在费罗尔的西班牙舰队,这一目的一旦实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就不必担心来自他(指腓力二世——笔者)的威胁”,如果费罗尔的舰队已经出航,埃塞克斯必须尾随其后,并最终消灭之。完成这一任务后,埃塞克斯可以去亚速尔群岛拦截来自美洲的运银船,但必须在冬季前回到英国。(注:罗斯:《伊丽莎白英国的扩张》,第314页。)然而远征指挥官们仍把获取利润作为首要目的,直接驶向亚速尔。这次远征失败后,伊丽莎白结束了官方参与的海上冒险活动。
总结伊丽莎白政府组织的1589、1595、1596年和1597年的四次海上冒险活动,我们发现,其中有三次,女王明确指示:首要目的是摧毁西班牙海军。即使在没有明确的指示的1595年美洲冒险中,船队出发前,女王也曾为把这一目的放在第一位而与冒险家和部分政府要员发生争执。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对于霍金斯和埃塞克斯提出的彻底打垮西班牙的海洋战略,女王并没有认真付诸实施。而且,1595年,女王明确指示德雷克船队必须在1596年5月前回归,1597年则指示埃塞克斯在当年冬季前回到英国,显然说明至少在这两次冒险中,女王根本不主张对西班牙的美洲运银船进行持续的拦截。她只主张机会成熟时偶尔拦截一次运银船,给西班牙造成压力,给她本人也带来收入。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女王的海洋战略是以消灭西班牙海军,给英国带来安全为目的的防御性战略,而非以消灭西班牙为宗旨的进攻性战略。然而,四次海上远征无一例外地,一来到海上,指挥官们便自行其是,女王的指示被弃之一旁。这主要是由于远征所采取的股份制形式所致。四次远征都采取了半官方半私人的形式,每次远征女王都有船只和资金投入其中,企图凭借这一点来贯彻她的旨意。但是,私人入股者的眼睛只盯住远征可能带来的利益,与西班牙海军作战对他们来说是赔本而又危险的事情。结果,四次机会完全丧失了。
二
战争期间,伊丽莎白政府关注的焦点是欧洲大陆局势,目的在于实现法国与西班牙之间的势力均衡,以维护英国自身的安全。
大陆均势政策是伊丽莎白女王即位以来始终推行的外交政策。然而,1580年以后,西班牙由于吞并葡萄牙而实力大增,在帕马的率领下,西班牙军队在尼德兰不断取得胜利。而此时的法国内战空前激烈,天主教同盟公然投靠西班牙。欧洲大陆均势破坏了。正是为了恢复大陆均势,伊丽莎白于1585年派军队到尼德兰,陷入与西班牙的公开战争。1588年后,英国军队继续留在尼德兰,但战争的中心已从尼德兰转移到法国。1589年7月,法王亨利三世被暗杀,信奉新教的那瓦尔的亨利即位,为亨利四世。伊丽莎白寄希望于他能完全控制法国,遏止西班牙在欧洲的扩张势头,成为欧洲局势的重要平衡力量。然而,目前说来,亨利四世面临着十分棘手的国内局势。1589年秋,亨利被天主教同盟困在了迪耶普。8月24日,亨利向英国求援。伊丽莎白马上派一支4,000人的军队前往。她的举动表明,虽然她一向节俭,但在关键时刻是能分清主次、果断决定的。在英军的援助下,亨利在1589年冬天积蓄了力量,于1590年3月取得伊夫里战役的胜利。
这次行动是伊丽莎白在危机中凭直觉作出的决定。现在她有时间考虑如何在法国的战争中保持主动地位、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了。在伊夫里战役中,帕马已从尼德兰派军队援助法国天主教同盟,与此同时,腓力二世从西班牙派出的军队在布列塔尼的布拉韦港登陆。如果西班牙人控制了布列塔尼,他们将获得进攻英国的基地,其位置比弗兰德尔还要优越。1588年无敌舰队失败的致命原因在于没有占领弗兰德尔的深水港,有了那次经历的伊丽莎白政府对布列塔尼的重要性认识得更加深刻。1590年腓力二世向法国天主教同盟提出的条件也表明他在法国建立进攻英国的基地的决心。(注:沃纳姆:《伊丽莎白的战争目的与战略》(R.B.Wernham,Elizabethan War Aims and Strategy),引自宾多夫编:《伊丽莎白的政府与社会》(S.T.Bindoff ed.,Elizabethan Government and Society),伦敦1961年版,第352页。)这种形势下,伊丽莎白首先着力调动大陆同盟者的积极性,她自己尽量少投入。她派一位已加入英国国籍的意大利人霍拉提奥·帕拉维西诺前往德国,说服新教诸侯们派雇佣军援助法王。由于帕拉维西诺按照女王的吩咐,没有承诺给予资助,德国新教诸侯以担心过多地反对西班牙和国外的天主教徒会危害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和平为由拒绝了。(注:沃纳姆:《伊丽莎白外交政策的制定》,第76页。)不得已,伊丽莎白答应出资10,000镑(总花费是60,000镑)。在多方努力下,德国新教诸侯答应派15,000人的军队前往法国。
与此同时,法国的形势日益对英国构成威胁。亨利四世所关心的是从天主教同盟手中夺取巴黎。由于亨利四世的军队远离诺曼底海岸和布列塔尼省,致使这里的状况日益变糟,而正是这些地方对英国至关重要。依赖大陆同盟者的希望化成泡影,伊丽莎白不得不考虑出兵布列塔尼。1591年1月30日派埃德蒙·约克为使节,前往法国拜见正在围攻法特尔的亨利四世。并指示约克谴责亨利四世对西海岸的忽视,让亨利认清帕马与布列塔尼的西班牙军队会合的危险性。为扭转这种局面,她准备派3,000英军前往布列塔尼,条件是法国给以强有力的配合。亨利四世欣然接受了伊丽莎白的条件,让约克相信,法国将派出同等数量的军队,并闪烁其词地答应把布列斯特做为英军的基地。伊丽莎白把亨利四世的诺言信以为真。1591年4月,英法签订协议,英国派遣3,000陆军去布列塔尼,每月花费是3,500镑,12个月后由法方偿还。除此之外,为了把亨利吸引到法国沿海地区,伊丽莎白在给亨利的信中提出了围攻鲁昂的计划,表示愿意提供3,000或4,000英军相助。(注:沃纳姆:《伊丽莎白外交政策的制定》,第77页。)英法双方经过两个月的讨价还价,于7月初达成协议,英方同意由埃塞克斯率4,000英军帮助亨利四世围攻鲁昂,除此之外,这支军队不得用在其它地方;女王只负担两个月的军费;占领该城后,法王在那里的关税和其它收入一律转交女王,直到还清他即位以来女王为他所花的钱、所贷的款。伊丽莎白还秘密指示埃塞克斯,在亨利四世的确有围攻鲁昂的行动前,不要让英军离开迪耶普。(注:布莱克:《伊丽莎白的统治,1558-1603》(J.B.Black,The Reign of Elizabeth,1558-1603),牛津1959年版,第414页。)这就是说,围攻鲁昂目的只是把亨利的视线转移到法国西部沿海,没有其它企图。在诺曼底和布列塔尼的两支英军的确起了作用。在诺曼底,共同围攻鲁昂的行动把亨利四世吸引到靠近海岸的地方,在布列塔尼,英军虽然没有赶走西班牙军队,但成功地阻止了他们进入布列斯特、靠近北海岸的企图。随着亨利力量的增长,伊丽莎白日益减少在法国的进攻性干预,而满足于一些防御性干预,并把主要援助力量局限在布列塔尼这一对英国安全最具威胁的地方。
亨利四世改信天主教后,伊丽莎白并没有因为天主教在法国占据了优势而放弃与法国的联盟,她所关心的是亨利四世对西班牙的态度,并且,在必要时还给予慷慨援助。1594年春,在布拉韦的西班牙指挥官唐·胡安把他的部分军队北调到克罗宗,在那里修筑工事,企图切断布列斯特与海上的联系。7月,伊丽莎白派弗罗比舍和约翰·诺里斯率领8艘战舰、4,000军队增援布列斯特。8月10日,与法王签订协议,全部费用由他承担。11月7日,英法联军取得胜利。(注:布莱克:《伊丽莎白的统治,1558-1603》,第416页。)这一战例充分反映了伊丽莎白政治至上、国家安全为第一考虑的战略思想。早在克罗宗要塞被攻陷之前,亨利四世改教并与天主教联盟签订停战协定的作用就在布列塔尼显现出来,北部和西部的重要港口已经或正在为他控制。英国面临的西班牙入侵的威胁减弱了,伊丽莎白不失时机地命令诺里斯撤回在布列塔尼的英军。到1595年2月,英国在法国的军事投入基本结束了。
无可怀疑,1589-1595年间,法国战场是伊丽莎白政府关注的焦点,并在关键时刻给法王以慷慨、及时的援助。其目的有二,一是维持亨利四世的抵抗能力,使法国不致被天主教同盟和西班牙完全控制,二是阻止西班牙势力在法国海岸建立起入侵英国的基地。最终实现法国与西班牙间的势力均衡。这期间,伊丽莎白为援助亨利四世共花费370,000镑。(注:沃纳姆:《伊丽莎白的战争目的与战略》,引自宾多夫编:《伊丽莎白的政府与社会》,第356页。)虽然如此,鉴于自己的财政状况,她总是尽量调动大陆同盟者的积极性,自己少花费,并做到适可而止。正如亨利四世的天主教顾问们向他暗示的,伊丽莎白的帮助将维持在仅仅使他免遭毁灭的水平,不会更多。(注:麦卡弗里:《伊丽莎白一世:战争与政治,1558-1603》,第193页。)这是伊丽莎白政府根据自己的实力制定的切实可行的外交政策,根本目的在于利用大陆均势维护英国自身的安全。1595年以后,亨利四世统治下的法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与西班牙抗衡的重要力量。同时,由于法国战场的牵制,西班牙镇压尼德兰革命没有取得大的进展。1604年,西班牙代表不得不屈尊到英国进行和平谈判。最终,尼德兰北部获得独立,南部仍维持查理五世时期的那种半独立地位,既赶走了西班牙军队,又保证了尼德兰不被法国侵占,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恢复了,英国的安全得到保障。
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伊丽莎白政府的战时政策是以欧洲大陆为中心的,目的在于实现大陆的势力均衡,维持英国自身的安全。其海上政策是为陆上政策服务的,目的在于减弱西班牙的威胁,给西班牙施加压力,迫使它收缩防线,最终实现大陆均势。这一政策是针对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而制定的唯一可行的政策。
英国当时还不具备进行大规模战争的能力。首先是兵源问题。16世纪末英国人口已经达到4,000,000人。即使如此,也仅为法国人口的1/4,不足西班牙的1/2。(注:埃尔顿:《都铎统治下的英国》(G.R.Elton,England under the Tudors),伦敦1978年版,第359页。)人口少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都铎时期,英国没有常备军,军队都是临时征集起来的,缺乏训练。这种军队很难在海外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至于英国的海军力量,史学界往往给予过高的估计,甚至认为,英国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海军力量的强大和技术的先进。但新近的研究表明,这种观点是没有根据的,“那种西班牙航海技术普遍落后的神话应当完全抛弃”。(注:费尔南德斯—阿米斯托:《西班牙无敌舰队》(Filipe Fernandez-Armesto,The Spanish Armada),牛津1988年版,第268页。)1588年以后,英国海军没有得到大规模扩建。
最重要的是,伊丽莎白的财政捉襟见肘。根据1585年的楠萨奇条约,女王答应每年给联合省提供126,000镑援助。实际上,到女王去世,给联合省的援助已达2,000,000镑。打败无敌舰队花费了财务署161,000镑。最大的花费用在了镇压爱尔兰叛乱。罗伯特·塞西尔1599年宣称,从1588年以来,已有4,300,000镑用于那里。(注:埃尔顿:《都铎统治下的英国》,第362-363页。)如何实现收支平衡呢?90年代,王室的正常收入稍有增加,按财务署的统计,1588年米迦勒节到1589年米迦勒节为258,419镑,1598-1603年平均每年为326,066镑。除此之外,女王采取了一些极端措施。第一,出售王室土地。1589-1603年,此项收入达645,493镑。(注:沃纳姆:《伊丽莎白外交政策的制定》,第89页。)第二,要求议会增加税收。在6次战时议会(1585、1587、1589、1593、1597、1601年)上,这都是一项重要议题,共得到2,000,000镑的特别收入。(注:埃尔顿:《都铎统治下的英国》,第363页。)第三,出售专利权。随着战争的进行,后两项措施日益遭到议员和普通百姓的反对,危害着社会稳定。在如此脆弱的财政状况下,伊丽莎白不可能再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战争了。
与英国形成鲜明对照,西班牙的海上实力在1588年以后反而明显增强了。1589年7月,腓力二世把60艘战船(包括大帆船)从桑坦德转移到克鲁纳整修。更让英国人吃惊的是腓力二世通过大力发展造船业复兴西班牙海上力量的计划。他从1589年开始建造一支用于作战的海军,其先锋是20多艘大帆船,其中12艘1000吨以上。这支海军1591年建成。1589-1598年间,西班牙共建造70艘战舰,其中大多数是在王家官员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的。(注:奎恩和瑞安:《英国海上帝国》,第115页。)这还不能让腓力二世满足,他理想中的海军应当完全由王家战船组成。为了弥补不足,他有计划地租用武装商船。这样,西班牙海军进入相对辉煌的时期,1596年和1597年腓力二世两次派出强大的无敌舰队便是证明。西印度舰队和美洲防御也得到改善。无敌舰队失败后不到两年,腓力二世重新组建了美洲运银船队,并调用一支新的战船队伍护航。1586年,他派军事专家胡安·德·泰克斯达和著名的意大利工程师巴蒂斯塔·安托恩利前往加勒比考察。结果,前者留在西印度成为哈瓦那的总督。后者于1587年回到西班牙,起草了防御加勒比的综合性计划。该计划得到腓力二世肯定。此后几年,一些重要港口——如,哈瓦那、德·乌鲁阿、波多黎各、新建立起来的波托贝洛——的防御工事建设进展迅速。同时,正规的卫戍军得到建立或加强,海岸防卫舰队得以改善。(注:林奇:《西班牙,1516-1598》(John Lynch,Spain,1516-1598),布莱克维尔1991年版,第459-460页。)这些措施又保证了美洲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西班牙,增强了其财政力量。
总结以上因素,笔者认为,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不可能把西班牙“打得粉碎”。因为要实现这一目标,起决定作用的必然是海上的战争,而对英国来说,要赢得海上战争的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如下。第一,1588年的经历已告诉伊丽莎白政府,西班牙在英国周围建立一个沿海基地对英国的安全将构成怎样的威胁。任何明智的政府都应当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目的。90年代,尼德兰的战争还在继续,法王亨利四世曾一度处于生死存亡之秋,伊丽莎白不得不把这里作为主要战场,这就大量消耗了她有限的军队和资金。第二,女王的财政日益入不敷出,海上的战争不得不采取股份制形式,旨在调动私人的积极性,但是,利润对他们的吸引力远大于女王的海洋战略,导致制胜良机一次次丧失。第三,实施霍金斯和埃塞克斯拦截计划的条件还不具备。1589年里斯本远征失败后,西班牙海军复兴了。它以里斯本、加的斯或弗罗尔为基地,可以北上到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也可以西行到亚速尔,为运银船护航。面对这样一支强大的海军,伊丽莎白不可能让王家海军长期在外而冒海防空虚的危险。而且,拦截本身成功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伊丽莎白政府的政策保证了英国的安全,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国家财力,减轻了人民负担,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后来英国海上帝国的形成积蓄了力量。
本文的论述还说明,英国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西班牙的海上力量有增无减,海上霸权仍然维持,英国在海上战争中负多胜少。那种认为1588年后英国开始树立海上霸权,西班牙从此一蹶不振的观点(注:参见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中古部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6页;朱寰主编:《世界中古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31页;马克垚主编:《世界历史·中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62页。)是不能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