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近代美国排华根本原因辨析
陈晓燕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8年09期
【原文出处】《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03期第68~73页
【作者简介】陈晓燕 杭州大学历史系讲师(杭州 310028)。
【内容提要】中国学术界对于近代美国排华的根本原因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即认为“种族主义是美国排华的根本原因”。更有人认为,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阶级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深入分析,指出近代美国排华存在着更为深刻、更为基本的历史原因,那就是,近代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同时期的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这一差距造成中国廉价劳动力对美国市场的冲击。而种族主义对于这种由社会经济根本原因引起的排华情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资产阶级则迎合并利用了这股排华情绪,最终导致美国政府排华法的出台。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美国华人历史的研究日益深入。关于近代美国的排华现象是这一研究的重要内容。许多学者探讨了近代美国排华的原因,其中种族主义因素尤为学者们所关注。有的认为“种族主义是美国排华的根本原因”(注:赵晓兰:《美国排华的历史回顾与原因》,载周望森主编《华侨华人研究论从》第1辑,中国华侨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参见赵晓兰等《美国华侨史研究情况述评》,载《华侨华人研究论从》第1辑。),有的学者还进一步将民族问题直接与阶级问题相联系,认为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阶级问题(注:参见杨国际等《美国华侨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73页。)。种族主义的存在,诚然是近代美国排华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近代美国排华的根本原因另有所在。
      一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国新大陆后,欧洲移民不断来到美洲。17世纪开始,非洲黑人被以黑奴的身份从非洲大批贩运到美洲,当时黑人只被当作物件,在美国官方移民统计上是没有记载的。中国移民的情形则有所不同。1820年,美国移民局开始有中国移民到达美国的正式记录,不过人数寥寥无几,直到1853年也只有42名。而到1854年,美国移民局一下子有了13100名中国移民的记录(注:沈已尧:《海外排华百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7页。)。以后连年大批涌入。中国移民潮涌美国的直接起因,是由于1848年北美西部萨克拉门托山谷发现了金矿,两年后这一地区申请以自由州加入美利坚合众国,成为加利福尼亚州。当时,加州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人口稀少,劳动力严重缺乏。加州的人口密度直到1870年也不到每一平方英里5个人(注:伊莎白拉·勃克莱:《美国劳工与中国移民》,载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第7辑,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96页。)。由于加州当时所处地理位置偏僻,无论从欧洲还是美国东部移民到加州都异常艰难。在美国横贯东西的铁路还没有修筑时,从美国东部迂回到西部的加州要经过3至6个月艰难的旅程。而从香港到旧金山却只要2至3个月的航程。1867年,美国与中国之间直达汽轮始航后,航行时间又缩短了一半。此时的中国,又正好被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长期闭关自守的门户,她所拥有的大批廉价劳动力受到外国资本家的特别青睐。他们把招收华工视为解决美国西部劳工严重不足的重要途径。
    美国这时热衷于输入中国移民,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将华工作为自由劳工来阻止奴隶制度在美国的扩大。1877年刊布的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调查中国人入境问题联合特别委员会报告书中,旧金山各大华人公司所聘法律顾问傅烈秘律师,站在支持中国移民的立场上作证说:“如果你们查阅一下当时美国国会的记录,你们可以看到那时的政治家们一致用强有力的言词,鼓吹美国应当取得一部分对华贸易,也应当把中国人引入美国西部,去开发我们新得到的广大领土。他们早已见到,有了来自中国的入境移民,就可以不输入黑人奴隶,避免奴隶制度扩大到我们的新领土上。后来一个以民主党占多数的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用五百万元津贴太平洋邮船公司。”(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调查中国人入境问题联合特别委员会报告书》,载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第3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52页。以下引文未注出处者,均出此报告书。)
    正因为如此,年轻的美国欢迎外来移民,尤其鼓励中国移民进入美国西部。1861年至1865年美国内战期间,美国青壮年纷纷上前线作战,无论是后方的生产或西部的开发都特别需要外来劳动力。这一时期美国东西大动脉太平洋铁路的修筑主要就是依靠中国工人与爱尔兰工人。也正因为如此,当70年代美国不再急需中国劳动力而中国人仍大批涌入美国之时,美国社会掀起了排华浪潮。而排华势力所想寻找的借口之一就是,中国人是否以自由人身份进入美国的?他们竭力想找出华工变相为奴的证明,借以驱逐华工。187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议会为调查中国人入境问题而征集的证词中,前任美国驻华公使和前任加利福尼亚州长镂斐迪作证时说:“从香港来此地的中国人都经过正常手续证明是些自由行动的移民。”他还指出,许多中国人是以赊欠出洋船票钱的方式出洋的:“我知道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通过他们的代理人输入几千个以至上万个中国人。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垫付出洋苦力的船票,然后从苦力劳动所得报酬中加利收回。”(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议会为调查中国人入境问题而征集的证词汇编》,载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第3辑,第228页、第229页。)
    在美国加州参议会为调查中国人入境问题以及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调查中国人入境问题特别联合委员会召开的听证会上,针对中国人是否自由移民进入美国的问题,花费了不少时间。我们姑且不论究竟有多少中国人是以赊单工的自由身份入境,又有多少是属于某种契约形式的华工,而这种契约华工,与拉丁美洲的古巴、秘鲁等地曾盛行一时的契约华工制在性质上有哪些根本不同,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美国政府禁止契约苦力,不许美国船参加运输苦力的生意,更不许把苦力运入美国。换句话说,在原则上,美国视华工为平民,而不是黑人一样的奴隶,华工是贫穷的,但却是自由地前来美国谋生的外国人。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严禁契约华工的法案。1868年,美国政府与清政府之间签订《中美续增条约》,确认双方自由移民的原则。同一时期,美国驻秘鲁公使曾应秘鲁华工的请求,通过美国驻华公使将秘鲁华工的苦难及求援呼声转告给清政府,并建议中国政府派员驻扎秘鲁以保护华工,对海外华工表现出同情姿态。
      二
    19世纪50年代开始大批涌入美国的中国人,对早期美国西部的开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论在矿山开发、铁路修建以及农林牧渔等行业,都有华工的劳动成果,这在美国社会也是得到公认的。但是,华工潮涌美国后不久,美国社会开始滋生出一股排斥华工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华人最集中的加利福尼亚州,排华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从美国西部蔓延到其他地区。
    1863年美国开始修筑第一条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雇用了大批华工。美国内战结束后,退伍士兵大批加入到铁路修筑工程。1869年太平洋铁路最后完工,这不仅意味着参加铁路修筑的包括中国人、爱尔兰人在内的广大工人面临失业,而且意味着东部劳工可以通过铁路源源不断流向西部寻找工作。紧接着,美国于1873年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持续五年之久,使得广大劳工特别是外来劳工处境艰难。而就在这一历史时期,美国的工业化正在深入。面对机器生产扩大对劳动力需要的减少,广大劳工陷入更加穷困的处境。当时,美国民间传说中涌现出传奇式人物,如与气钻机奋力竞赛而赢得胜利但却累死了自己的钢钻工约翰·亨利以及宁死也不向机器投降的工人保罗·班杨。毫不奇怪,这一时期的美国广大劳工,还没能认识到自己苦难命运的深刻根源,他们不仅怨恨机器生产的大规模出现,也排斥外来劳工的竞争。由于大多数华工前来美国的目的是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多赚些钱,然后返回祖国。他们不计较工种,忍受着延长工时、降低工资的待遇。这意味着在劳动力市场对美国本国劳工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美国社会对于中国移民这时出现两种态度,一种反华排华,另一种欢迎华工。但并不如人们一般所想像的是按阶级阵营区分,劳工站在劳工一边,资本家则仇视一切劳工。事实是,欢迎华工到来的多为美国资本家,因为华工特别勤劳刻苦,是难得的廉价劳动力。例如,太平洋铁路工程承包商克罗克毫不讳言,自己一开始“对中国佬抱有偏见,不太愿意用他们”。但由于雇不到足够数目的白人修造铁路,只好找中国人来试一下。结果,他从勤劳能干的中国劳工身上得到了很大的好处。此人在1877年美国参众两院调查中国人入境问题联合特别委员会听证会上作证时说:“今天我的想法完全变了。假如我现在包下一件定有限期,我急于想尽快完成的大工程,我一定要雇用中国劳工。”这是因为,中国人不仅工作努力,能干最困难最危险的活儿,而且,“我们付给白人劳工的工资是每人每月35元供给膳宿,而付给中国人的工资是每人每月30元,膳宿由他们自理。”
    同时期在听证会上作证的农庄主、果园主、制造厂主、土地投机商、铁路公司老板等人也都表示:中国人的到来不但解决了劳工供应问题,而且华工吃苦耐劳,工作效率比白人高。就是这些大资本家和大农庄主在对待华工问题上,呼吁摆脱种族偏见。前面提到过的那位克罗克就曾呼吁:“我相信,中国人入境问题,今天如果能够摆脱政党政治、摆脱一切鼓动和煽惑,特别是因肤色、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的不同而对某一种族掀起的反对浪潮,如果能摆脱这一切而公平地诉之于加利福尼亚的全体公民,我深信全体人民今天定会投票反对这种排华情绪。”
    当然,这些人决不是站在华工的立场上,为维护华工的利益而说话。大地主贺列斯特在谈到以华工为主力修建的南太平洋铁路时,这样说:“照我看,这条铁路现在的造价还是太高,它至少可以节省一半。我们只应该付给中国佬以每人每天四角工钱,而实际上付给他们每人每天一元。这太贵了……”他们的目的只是利用华工获得最大利润。
    而当时广大贫穷的美国工人,由于觉悟与认识所限,将自己的苦难归咎于外来华工的竞争。加利福尼亚州机器匠协会主席韦恩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调查中国人入境问题特别委员会听证会上的发言,反映了当时美国劳工的一般态度。他说:“中国人入境和中国人的廉价劳动,已经为我们造成了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富人的大多数需要廉价劳工,以使他们的车间和农田里的生产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因而使他们获得最高的利润。而人数更多的穷苦人,经不起这种远在美国工资水准以下的劳工的竞争,陷入更加穷苦的境地。中国人在此地作工所造成的趋势是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这在美国的富人与穷人之间造成一种意见冲突。……我认为美国国会应当为美国的穷人、作工的人和种田的人着想,采取立法行动限制中国人入境,以减轻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对穷人的收入所产生的压力。”
    1869年,美国全国性的工会组织劳动骑士团建立。劳动骑士团不仅大量吸收黑人工人入会,使黑人会员在80年代达到6万人,而且还吸收他们到各级领导机构,一起领导工人斗争(注:《美国黑人运动解放简史》,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82页。)。但是,就是这个不分种族、团结黑人劳工一起向资本家作斗争的劳动骑士团,自1877年转入公开活动以来,正式宣布支持排华。1885年,美国排华史上著名的石泉惨案,就是在劳动骑士团成员的参与下发生的。事情起因于怀俄明州的石泉矿区在白人矿工的发动下举行大罢工,矿主采取惯用的以外来劳工破坏罢工的手法,把一批中国劳工运进矿内。由于华工不参加白人矿工发动的罢工,双方发生冲突。白人矿工在劳动骑士的带领下,捣毁矿区内华工住宅村,杀死28名中国人。矿工工会立场坚定地表示,矿井只有在把中国人全部解雇之后才能重新开工,否则他们决不复工(注:伊莎白拉·勃克莱:《美国劳工与中国移民》,载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第7辑,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09页。)。
    继劳动骑士团之后,取得美国工人运动领导地位的是美国劳工联盟。劳工联盟从一开始就主张排斥华工。1901年,美国停止华工入境的法律即将于1902年满期。劳工联盟为此向美国国会递交了一份备忘录,竭力主张迅速制定新的排斥华工法律(注:伊莎白拉·勃克莱:《美国劳工与中国移民》,载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第7辑,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11页。)。紧接着,美国社会党继承了排斥华人的事业。在1910年美国社会党全国大会上,中国移民入境问题占用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大会的多数派意见认为:“我们主张无条件地排斥中国人、日本人、高丽人和印度人。我们并非为了种族本身而排斥他们,而是因为这些人民所占有的各部分地方已经远远落后于一般工业发展这样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注:伊莎白拉·勃克莱:《美国劳工与中国移民》,载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第7辑,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12页。)
    就在中国移民大批涌入美国之前不久,美国社会也曾一度强烈地排斥过爱尔兰移民,就像后来排斥华人一样,其原因也是认为外来的爱尔兰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爱尔兰人与当时多数美国人在人种上是一致的,都是白种人,但他们遭反对的原因却与黄皮肤的华工一样,那就是:他们是外来劳工,他们的大批到来对美国本国劳工构成竞争威胁。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调查中国人入境特别联合委员会,在听取了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后,于1877年发布一份报告书,首先肯定了美国西部由于得到廉价华工而迅速发展,资本家则大获其利。接着谈到问题所在:“本委员会发觉劳工们和工匠们,也许是毫无例外地一致反对中国人涌入。因为严酷的经验证明,美国工人因中国人入境而陷于失业,并因中国人入境而难于获得足够维持像样生活的途径。”“中国人把工资水平降低到白人男子和妇女不免挨饿的程度。”19世纪美国工业飞速发展,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中后来居上,到19世纪末,不但经济发展位居世界第一,工人工资与生活水准也遥遥领先。而当时的中国,无论是经济生产还是社会生活,都相对落后,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远远低于美国。来自中国广大农村的贫穷华工,在美国得到的工酬虽然低廉,却已高于在国内的收入。他们汇款回国用以维持家人生活的开支,远低于美国工人平均生活水准所需要的费用,因此能够接受低工资待遇。这就是华工在劳动力市场上比美国工人更具有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正是由于这一基本的社会经济原因,当代美国经济史学家克拉夫认为,美国“为了国家的利益,不得不对移民加以限制……造成这些限制的原因是美国的雇主们利用外来的劳工来加强他们在劳资纠纷中的地位。他们招雇外来的劳工以破坏罢工,又以低于一般水准的工资来雇用外来的工人,这便使本国的工人不满,而导致示威及其他破坏秩序的行动,表示他们对于新来的人怀有可悲的恐惧,他们的行动引起了对于移民加以限制的明确要求。”(注:S.B.克拉夫、T.F.马伯格:《美国文化的经济基础》,三联书店1989年中译本,第224~225页。)
      三
    近代美国排华不可避免地带有种族主义色彩,这是因为,近代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着种族偏见与文化排斥现象。华人在肤色、体型、衣着、生活方式乃至文化观念上,都与白人迥异,引起美国人的猜疑与不满。19世纪以来,美国种族主义学者发表过一系列种族相异及种族优越论的文章,宣扬白种人是优等民族,其他人种则是次等或劣等民族。(注:参见R.Horsman,Racc and Manifest Destiny,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第120页。)。种族主义对于由社会经济根本原因引起的排斥华工浪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社会舆论的推动下,加州针对限制华人移民的地方条例一个接着一个出台,同时,社会上出现反华行动。在种族主义分子的煽动下,地方性排华浪潮发展为全国性排华浪潮。
    与此同时,美国资产阶级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为争夺执政权,为了拉选票,都迎合并利用了这股排华情绪,以标榜维护美国广大劳工的利益,而美国劳工绝大多数都是白人。1876年至1888年间,美国资产阶级两大政党的竞选纲领里,都有了“排斥华人”的内容。这最终促成由美国政府出面,正式颁布了排斥中国劳工的法律。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排华法案,规定10年之内停止华工进入美国。以后又再度延长期限,直到无限期禁止华工入境。从1882年起直到1943年底美国废除排华法案之前,华工在美国的地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美国政府在执行排华政策的几十年时间里,接连通过了一系列有关限制与排斥华工的修正与增补条例,矛头直指广大中国劳工,禁止华工进入美国劳动力市场。至于非劳工身份的其他中国人,如政府雇员、教师、学生、商人和旅游者,原则上不在排斥之例。1888年斯葛特法案规定:完全禁止中国劳工进入美国,但政府雇员、教师、学生、商人和旅游者例外。以后美国政府又重申了这一原则。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是一个显著例子。
    19世纪70年代,以李鸿章、曾国藩为代表的近代中国洋务派官僚,考虑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事业需要西洋技艺,联名上奏朝廷,提出由容闳首倡的选派幼童赴美留学的建议,得到清政府批准。从1872年起,清政府每年送出30名幼童赴美,连送四批共120名幼童出国留学。当时,正值美国国内排华呼声日益高涨,但幼童留学计划没有受到美国方面的困阻,而且还颇受欢迎。后来,当1881年清政府为防止幼童全盘西化而决定将留美学生全部撤回的时候,耶鲁大学校长还致函中国的总理衙门,进行劝阻。
    1900年,八国联军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次年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向中国索取巨额赔款,史称“庚子赔款”。其中美国所得折合为5000万美元。1906年,长期在中国传教的美国牧师阿瑟·史密斯向美国政府提议,退还庚子赔款,兴办中国教育。美国国会于1908年决定退还庚子赔款的半数,用以援助中国发展教育事业。中美两国商定,从1909年起的头4年,清政府每年派遣100名学生赴美留学;第5年起,每年续派50名留学生(注:参见《外务部、学部会奏派遣学生赴美谨拟办法析》,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108页。)。1911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已有好几百名。中国著名学者胡适等人,就是庚款留学美国的受益者。此外,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于1903年游历美国纽约、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等十几个大城市。维新派领袖康有为1905年游历美国。林语堂1919年赴美国留学,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这些中国人并没有因为当时美国正在实施的排华法案而使行程受阻或学业无成。
    上述美国在排华期间对中国人赴美留学和游历态度的例证,并非意在展现美国政府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姿态,而只是为了说明,近代美国的排华行为,政府是有针对性的,重在排斥廉价华工进入美国劳动力市场,防止他们对美国本国工人形成不利的竞争机制。这一针对性,与其说是出于种族的因素,不如说更多地是出于社会经济考虑。
    我们不难看到,每当美国社会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华人总是备受排挤。例如1929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大爆发,美国首当其冲,股票市场在1933年7月跌到最低点(H.U.福克纳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中译版,第363页。)。拿华人在美国谋生的主要职业之一洗衣业来说,这是华人被排斥出制造业等行业后从事的一个基本与美国白人无争的行业。当时在纽约市有洗衣华工17000名左右,华人洗衣馆几千家。在持续的经济萧条中,纽约市于1931年颁布新法令,规定所有洗衣馆每年必须领取新牌照,牌费10元,另交500元作为顾客衣物保证金。这对于一般家庭式经营的小规模华人洗衣馆来说是一项负担。华人洗衣馆为了生存而降低了洗衣价格。此举受到白人洗衣馆的敌视。因为纽约的白人洗衣馆大约二百家,主要以机洗为主,成本比华人手洗的要高,这也是白人机器洗衣馆一直不能消灭和取代华人手工洗衣馆的一个原因。此刻白人洗衣馆面对经济恐慌和华人洗衣降价,想要维持高价几乎不可能。为排挤华人洗衣馆,消除竞争对手,白人洗衣馆开始攻击华人洗衣馆不整洁、不卫生,不买工人保险,违反工人保险条例等。他们说华人洗衣馆由于减少了卫生保险等费用,所以降价后仍能维持。白人洗衣馆成立一个委员会到处活动,对华人洗衣馆违例行为提出控诉,促使纽约市参事会于1933年3月提出一项议案,要求每家洗衣馆每年要领取牌照,牌费25元,并交保证金1000元。更重要的一条是,要求凡领取牌照者必须拥有美国国籍。由于美国政府禁止华工进入美国,当时纽约洗衣华工大多数都是偷潜入境的,决无权利申请美国国籍。上述议案一旦通过,意味着整个纽约将会有一万多名洗衣华工面临失业。而就在这一年春天,美国各市、各州的救济名册上已有近六百万人面临生存问题(注:A.S.Link & W.B.Cntton,American Epoch,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900,New York,1980,第383页。)。华人洗衣馆因此联合起来,于上述议案提出一个月之后成立纽约华人洗衣馆联合会,聘请两名白人律师出庭辩护,迫使纽约当局最终维持了1931年的法令。
    综上所述,近代美国排华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方面,因此排华矛头集中指向广大中国劳工。种族主义对于排华情绪的高涨与扩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资产阶级政党则迎合并利用了这股排华情绪,最终导致美国政府排华法的出台。1943年,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正酣,中美是盟国,美国政府主要出于政治同盟与经济发展需要的考虑,最终废除了排华法案。经中国人自身多年来的努力奋斗,经国际社会的日益进步与增进了解,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新移民法案,明确表示美国不拒绝外国劳工,但设法保护美国劳工的立场。



返回1998年09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