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前后的社会精神文明
张树卿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8年08期
【原文出处】《松辽学刊:社科版》(四平)1998年02期第42~46页
【内容提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前,社会精神文明呈历史继承性和进取性。但在征服地中海之后,社会精神文明却急剧走上了下坡路。罗马这一段历史为后人提供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必须协调发展的深刻的历史教训。


    研究罗马共和国的兴衰史,只注重其经济结构和阶段关系的变化研究是不够的。还应当同时注重与其大体相适应的社会精神文明变化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较正确地揭示出罗马共和国兴衰演变的真实客观过程。说明罗马共和国时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及其社会作用。
    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这一历史事件,既是罗马共和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又是共和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罗马在征服地中海世界前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史实,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两个文明不协调发展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共和国衰败的诸多社会实例,也为后人提供了发人深省,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深刻历史教训。
      一
    罗马是由一弹丸之地,通过武装征服而称雄古代欧洲历史的文明大国。在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前,罗马正处于急剧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即由原始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迈进。以塞尔维乌斯(公元前587~535年)改革为标志,罗马建立起了“新的、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真正的国家”(注:恩格斯《马恩选集》第4卷第126页。)。罗马在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前,社会精神文明呈历史继承性和进取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崇尚清贫和节俭
    罗马共和国是在摆脱伊达拉里亚人的控制而建立起来的新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的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即作为罗马公民均为国家主人。“富人虽则大量纳税,不间歇地冒战争之险,但他们并不感到委曲,……穷人在政府中的地位最低,但他们发觉自己免除军役和捐税,对于他们的权力的削减也心安理得,没有怨言,有人关心切身利益,甘愿承担风险,准备去做一切需要他做的事情,对于国家本身来说也是有利的”(注:狄奥尼修斯《罗马古事记》IV21.1。)。尽管公民之间存在贫富的差别,但公民崇尚清贫和节俭的风气很浓。公民身为奴隶主,国家主人,但仍亲自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与奴隶吃住生活在一起。甚至以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优于奴隶而引以自豪。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也极其一般。公民之间几乎在生活水准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公民基本是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恪守着朴素、节俭、廉洁、务实之风。在公元前4世纪时, “大部分豪门贵族并不富有,他们不是殷实的地主守财奴。他们亲自耕种,亲自在自己果园和葡萄园中做工,而其妻则为他们编织衣服。……据说罗马著名的显贵琉西阿·琴克提阿·辛辛内塔斯也不惜脱下拖袈,穿上满是尘土和汗渍的紧身衣,亲自耕作自己的田地或挖掘排水的沟渠,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注:日知译《古代世界史》东北师大出版社1945年第62页,第153页,第176页,第173页。)。显贵尚且躬身稼穑,一般公民就可想而知了。 正如史家李维指出的那样:“从未有过这样的国家,在那儿,清贫和俭朴的生活受到如此尊重,并如此长久地享有荣誉”(注:李维《罗马史》序言。)。
      第二,崇尚劳动光荣
    古代罗马“主要是一个农业国家”。重视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劳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罗马“赞扬一个值得称许的人时,他们的赞辞总不出乎‘好农人’、‘好庄稼汉’等等,受到这种赞扬的人也被认为受到了最高的推奖”(注:任炳湘译《罗马共和国时期》下第9页,第10 页,第95页。)。在军队那些“最勇敢的人和最坚强的战士却都来自农民,他们的称号受到最高的尊重,……而从事这种行业的人,也最少受人嫌恶”(注:任炳湘译《罗马共和国时期》下第9页,第10页,第95 页。)。在罗马公民看来,一个不事农业生产劳动,缺乏必要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的人,不仅受到公民的蔑视,也为社会所不耻。公元前458 年,罗马遭到埃魁人的入侵。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执政官昆提乌斯·肯奇那图斯,被选为独裁官。当政府派人通知他时,他正在四犹格的土地上扶犁耕地。闻讯后立即放下手中活计擦干了汗,穿上长袍,走马上任。仅用了16天就击败了入侵之敌,随即交还了军事独裁权,解甲归田,以农为乐。恩格斯给他以很高的评价,称他是“真正的公民美德和异常质朴而高尚的忘我精神的榜样”(注:恩格斯《马恩选集》,第260页。)公元前282年、278年两度担任执政官的盖约· 法布里奇乌斯,在战胜皮洛士之后,仍然回乡过普通公民生活,耕种七犹格的份地。可见,劳动光荣的思想在罗马征服地中海之前已根深蒂固。
      第三,崇尚爱国奉献
    祖国是罗马公民心中的太阳。公民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罗马的强大和富裕,为了公民的独立和自由,他们勇于吃苦,从不为权力、地位、金钱所诱惑。为了国家的利益,宁肯个人利益蒙受损失,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公元前290年的执政官曼尼尼斯·枯里乌斯·邓塔图斯, 在与萨姆奈人战争期间,萨姆奈人曾企图用金钱贿赂他,送给他一大堆金子,他鄙夷地拒绝了。他说:“我觉得拥有金子不算光荣,能统辖那些拥有金子的人才称光荣”(注:西塞禄《论老年》第16页。)。
    公元前3世纪,非布利西阿任罗马使团长,与皮洛士谈判期间, 皮洛士用高官厚禄诱使他代表罗马达成和约。许诺如和约实现,带他去伊壁鲁斯,任命他重要官职,与皮洛士国王享荣华富贵。此事遭到布利西阿的断言回绝。他义正严辞地说:“国王啊,无论你的朋友也好,你自己也好,都不能夺去我的独立。我认为:如果联想到忧虑的话,我的贫穷比国王们所有的财富都更为幸福些”(注:阿庇安《罗马史》第3卷X.4)。
    为了国家的利益,许多公民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壮歌。譬如:公元前218至201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坎尼之战罗马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和重大的损失。“至今仍以惨烈著名”。在“短短的几个时刻之内,他们的兵士被杀掉五万,被俘的也有很大一个数目,许多在场的元老都丢了性命,跟他们一起死亡的还有许多军事保民官、百夫长以及他们两个最优秀的将军”(注:任炳湘译《罗马共和国时期》上,第94页。)。据说汉尼拔在打扫战场时,缴获的战利品仅从罗马阵亡将士手上获得的金戒指就多达一斗(另一说为二斗)。为国捐躯的罗马壮士,不仅受到公民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也成为后来罗马史学家大书特书的重大题材。而那些战场上贪生怕死之人,则受到公民的普遍唾弃。
    公元前321年,萨谟尼安人把5万罗马青年士兵团团包围在考狄昂狭谷(即今意大利境内阿巴亚附近)。在罗马执政官接受屈辱的刻苛条件投降后,敌军将领蓬提阿斯向他们保证:“每个人穿一件外衣,安全地从轭门下通过,不加伤害”。(注:阿庇安《罗马史》第3卷Ⅳ、 序言Ⅱ。)当这些条件传达到军营的时候,罗马人长时地,大声地痛哭悲伤,因为他们认为从轭门下通过的耻辱,甚至死亡”(注:阿庇安《罗马史》第3卷Ⅳ、序言Ⅱ。)。消息传到罗马,公民无不“痛哭悲伤, 如临公共的丧礼,妇女们对那些用这种不名誉的方法挽救了生命的人,好象对死者一样服丧。元老们取消了他们的紫带袍,以至于整个一年内,宴会、婚姻及其他一切类似的事件都被禁止,直到这个灾难得到弥补为止”(注:阿庇安《罗马史》第3卷Ⅳ、序言Ⅱ。)。
      第四,崇尚团结进取
    在闭关自守的贵族主义——政治、经济、军事利益一致基础上形成的公民团结,在罗马征服地中海之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长达近两个世纪的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公民集体从整体利益出发,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武装的、和平的方式,动用机动灵活的策略,较好地解决了平民与贵族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使平民上层通过与贵族通婚、竞选官吏而挤进了统治阶级行列,一般平民也从此获得了罗马公民权。从而,大大壮大了公民集体的力量,并为统一意大利、进而征服地中海奠定了阶级基础。
    罗马人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为了掠夺土地、奴隶和财富,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在公元前5至3世纪统一意大利的过程中,罗马人上下一心,团结合作,一致对外,奋力作战,英勇顽强,舍身忘死,表现出空前的大团结,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他们通过长达80余年的“维爱战争”彻底击败了伊达拉里亚人。通过“拉丁同盟战争”使拉丁各城降服了罗马。通过三次“萨谟奈战争”,占领了中部意大利。通过三次“皮洛士战争”,把整个南部意大利纳入了它的范围。通过“布战k5i801.jpg争”和东方战争,终使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湖。罗马一次次军事胜利的事实,充分显示了罗马人“在勇敢、忍耐和艰苦奋斗方面,他们超过了所有其他民族”(注:阿庇安《罗马史》第3卷Ⅳ、序言Ⅱ。)。 罗马人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罗马人的团结。
      第五,崇尚自立自强。
    罗马人的自立自强奋斗精神,突出表现为,在政治方面:不屈服于外族人的统治。依靠自己的力量,争取民族独立。驱逐伊达拉里亚人,废“王政”建共和国的史实就是明证。在经济方面,致力于成为生产领域的行家里手。而一个被称道的“好农人”、“好庄稼汉”,所有农活及生产技术几乎样样是精通的。可想而知,若不是他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有着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就不足以被人称道。在军事方面:罗马士兵无不致力于成为英勇善战的先锋战士。他们通过自己的拼搏、奋斗,在为国家争得了利益和声誉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实惠和荣耀。正是这种精神,促使罗马人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由争得做独立人和自由人,城邦和意大利半岛的主人,直至成为地中海世界的主人。罗马国家也逐步跃居于古代欧洲政治大国,军事霸国,经济强国之地位。
    总之,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前的这5种精神, 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罗马共和国社会的精神文明状况。而这种精神文明状况大体上与其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社会物质文明状况相适应。
      二
    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后,罗马城也一跃成为“一个多部落和多种语言之居的世界中心……,全地中海的首都”(注:李维《罗马史》卷41,第51页。)。其罗马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它已由“家长制的,以生产直接生活资料为目的的奴隶制度,转化为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奴隶制度”。(注: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371页。)在社会物质文明获得惊人发展的同时,社会精神文明却急剧地走上了下坡路。
    表现之一:清贫和节俭逐渐被奢侈和浪费所代替
    罗马大征服活动的结果,造就了罗马上层人物的天堂。掠夺来的大量土地,奴隶和财富,“都落到一个人数非常少的阶层——军官、税吏、高级官僚长官之手。……普通人民所得到的只是一些作为兵士战利品的渣滓而已……”。(注:日知译《古代世界史》东北师大出版社1945年第62页,第153页,第176页,第173页。) 公民之间出现了悬殊的财产差别。少数富人拥金自重,比富斗奢之风愈演愈烈。在他们看来,清贫是无能的表现,节俭是可耻的象征。比富唯恐落在他人之后,斗奢更是千方百计胜过对手。仅以卢古勒司为例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卢古勒司是古罗马“苏拉手下极有才干的大将”。(注:任炳湘译《罗马共和国时期》下第9页,第10页,第95页。) 也是罗马上层社会腐败分子的典型人物之一。人称他是“穿着拖袈的薛西斯”。(注: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卢古勒司传》。)他“晚年很少过问政治,唯以其生活之奢侈浪费闻名全罗马”。(注:任炳湘译《罗马共和国时期》下第 9页,第10页,第95页。)在罗马各地,他有适合不同季节居住的豪华房地产。他为了比富也曾用5百只黄莺的舌头做过一盘菜。 他时常自喻自作“卢古勒司陪卢古勒司进餐”。在他的众多餐厅中,消费标准最高的就是阿罗厅,一桌饭菜造价高达5 万德拉克玛。他的一生“真像古代喜剧一样,开场时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些政治和战争的活动,结尾时也光是些吃喝宴会和纵饮,简直是场戏”。(注: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卢古勒司传》。)一般贵族为了应付冗长的饮宴,发明了“消食法”,即用羽毛捅喉咙使之呕吐,以便重新进食。可以说“用在这方面的钱一点也不吝惜。”(注:日知译《古代世界史》东北师大出版社1945年第62页,第153页,第176页,第173页。)
    表现之二:劳动光荣的思想逐渐被劳动可耻意识所代替
    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后,罗马奴隶主阶级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摆脱了出来,一般中小奴隶主也拥有了3到5个奴隶。靠剥削奴隶过上了不劳而获,游手好闲的偷闲生活,渐渐地形成了劳动可耻的观念。在罗马人看来,劳动是不适合公民身份的事情,公民从事体力劳动是一种耻辱。
    表现之三:爱国奉献逐渐被争权夺利所淹没
    罗马由于财产的集中,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把罗马从稳固的基础上漂浮起来,人人都在抓钱,人人都在发财致富”(注:〔英〕赫·乔·韦尔斯《世界史纲》第496页。)。为了个人的私利, 损害他人和国家的利益的事层出不穷。“富人的眼睛只盯着黄金,他们由于生活奢侈,有如发了霉的口袋已经磨朽了,装不进智慧,坦率和忠诚”。(注:琉善《冥间对话》。)苏拉率大军攻打罗马城,首开罗马人进攻自己都城的先例。也充分暴露出为争夺权利,权贵们爱国奉献精神的磨灭。
    表现之四:团结进取逐渐被偷机取巧,互相利用所取代
    公元前60年秘密结盟的前三头人物,即在克拉苏、庞培、恺撒之间,充满了相互利用,彼此既对立又联合的诸多丑闻。如恺撒为了取得庞培的支持,不惜把自己年仅18岁的女儿嫁给已50岁的庞培。庞培为了取得克拉苏、恺撒的支持,利用手中的军权使克拉苏、恺撒当上了执政官,而他自己得以获得率军出征平定海盗的军权。自克拉苏死于东方战场之后,庞培、恺撒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以至兵火相交,挑起罗马内战。直至恺撒统一天下才告一段落。前三头人物名曰为了国家,实则是为了实现个人独裁之大权。
    表现之五:自立自强逐渐被苟且偷生无所事事所代替。
    由于权势的排挤,商品经济的冲击,军事战乱的打击等原因,罗马公民小地产遭到破产。失地无业公民穷苦无告,留在农村的,已由土地所有者变成了佃耕者,在农忙季节临时被雇拥。大部分失地公民则盲目地涌入罗马城。由于“大多数找不到经常的和固定的职业,过着流氓、乞丐和求食者的生活”。(注:日知译《古代世界史》东北师大出版社1945年第62页,第153页,第176页,第173页。)为了生存, 他们不惜出卖人格,出卖公民权,出卖灵魂。充当权贵的假证人,伪检举者、代为拳击或刺客。充当失败演员雇佣的“喝彩者”。一句话,有奶就是娘,谁给饭吃就为谁卖命。这部分公民已由国家的主人变成了社会的渣滓。被马克思称之为“惰民”。他们由深爱自己的祖国,变成憎恨自己的国家。为了顾命生存,已无什么自立自强可言。
    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前后,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下来了的事实,为后来的社会历史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三
    罗马社会历史发展还表明:社会物质文明上去了,并不等于社会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地也就上去了。只注重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必然导致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滋生和泛滥。在物欲、利欲、权欲的驱动下,人们逐渐丧失了良知,致使贪污、贿赂等各种社会丑恶事件层出不穷。烂掉的不仅是个人,而最终导致的却是整个国家的衰败和灭亡。此乃为教训之一。
    罗马社会历史发展表明:处理好社会物质文明与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关系,是摆在统治阶级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作为统治阶级的决策层人物,应负有重大历史责任。由于罗马最高决策层人物,尚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现实、轻长远的观念指导下,对精神文明建设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致使罗马社会上行下效,道德沦丧,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此乃为教训之二。
    罗马社会历史发展表明:只有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罗马只重视物质文明,凭借强大的武力去造就并推进物质文明的程度,获得了暂时的成功。但对精神文明建设却不闻不问,任其自然。尽管物质文明上去了,但精神文明却下来了。此乃为教训之三。^



返回1998年08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