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诺曼说新探与诺曼学派
曹维安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8年05期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1998年01期第105~110页
【作者简介】曹维安,历史学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诺曼说是关于诺曼人(古称瓦良格人)建立了古罗斯国家(亦称基辅罗斯)的学说,它产生于18世纪中叶的俄国,迄今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自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史学界就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凡持赞同观点的人被称之为诺曼派,凡持反对观点的人则称为反诺曼派。两派的斗争一直延续到今天。
      (一)
    最早提出诺曼说观点的是12世纪初基辅——别彻尔修道院僧侣涅斯托尔。大约在1113年,涅斯托尔完成了罗斯编年史巨著——《往年纪事》。在这部不朽的古典文献中,他第一次记述了瓦良格人建立古罗斯国的史实。时至18世纪中叶,先后在彼得堡科学院供职的德国史学家Γ·з·巴耶尔、Γ·ф·米勒尔、A·Л·施廖采尔等人, 以编年史为基础,通过对古史资料的收集管理、分析和考证,最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诺曼说。因此,后人便把巴耶尔等人看成诺曼说的创始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725年彼得堡科学院成立以后,首批院士是从国外聘请的,巴耶尔等人便是应聘到彼得堡供职的德国学者。
    巴耶尔(1694—1738年)是德国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应邀来科学院历史所工作,就任不久便主持学术论丛《评论》的历史栏目。从18世纪20年代末起,他运用西方史料和自己丰富的语言学知识(拉丁文、希腊文、德文、斯堪的纳维亚文),在《评论》刊登了许多关于俄国古代史和历史地理的专题论述,诸如《古代西徐亚人住地的起源》、《俄国对君士但丁堡的首次远征》,等等,其中《论瓦良格人》一文是他的代表作。他在文中集中研究了俄国编年史《往年纪事》关于“邀请瓦良格人为王”的记载。文章一开头就指明:“历史上瓦良格人统治罗斯人,后来瓦良格人被赶走,由格斯托美斯开始掌管国家,因困于内乱,他吩咐再次邀请瓦良格人,于是留里克偕同兄弟被邀而来。”〔1 〕巴耶尔认为,来自北方斯堪的纳维亚的瓦良格人,是被雇前来为罗斯人服军务、充当罗斯边界的防卫。在这里巴耶尔首次提出了瓦良格人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观点。其主要论据是:第一,根据9 世纪一部西方拉丁文本《别尔京编年史》839年条目的记载, 出任君士但丁堡的罗斯使节的姓名都是瑞典人名;第二,罗斯最初的一些瓦良格王公及其扈从的姓名几乎都出自斯堪的纳维亚语,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民间史诗中就有同样的名字,如留立克、特鲁沃尔、奥列格、奥丽加等等;第三,внягп(瓦良格)一词是斯堪的纳维亚语vdering的斯拉夫俄语音译,11 世纪的拜占廷人把在拜占廷皇帝身旁充任保镖的诺曼人称作瓦良格人,他们是雇佣兵,担负保卫责任,从斯堪的纳维亚出走的人也这样称呼自己。不过,巴耶尔为了不伤害俄罗斯人的自尊心,采用了一位斯堪的纳维亚学者的意见,认为瓦良格一词的意思来自芬兰语varas(强盗), 是芬兰人对斯堪的纳维亚人的称呼,他还竭力用此比作希腊海盗,因为希腊海盗往往是国家的奠基者。〔2〕应该说, 巴耶尔提供的语言学论据至今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样,巴耶尔的结论奠定了诺曼说的基础。
    米勒尔(1705—1783年)比巴耶尔年轻,莱比锡大学毕业后应邀来到彼得堡科学院。1749年9月6日适逢女皇叶莉扎维塔·彼得罗芙娜的命名日,科学院决定第二天举行庆祝会,指派米勒尔和罗蒙诺索夫发表讲演。米勒尔用拉丁文写成了题为《论俄罗斯族及其名称起源》的讲演稿。
    米勒尔在文稿中论述了三个观点:第一,根据《往年纪事》中关于斯拉夫人从多瑙河移居第聂伯河的记述,他认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基督教盛传时期结束以后,是沃洛赫人,即罗马人把斯拉夫人从多瑙河赶往第聂伯河的结果;第二,瓦良格人与斯堪的纳维亚人是一回事;第三,罗斯人与瓦良格人是一种人,是斯堪的纳维亚人给罗斯国提供了王公。可见,米勒尔把巴耶尔的论点更深化和更具体化了,其表述方式则直接伤害了俄罗斯人的自尊心,从而招致了社会舆论的不满。于是按照科学院惯例,讲演稿被提交委员会审查。委员中有科学院院士特列恰科夫斯基和罗蒙诺索夫。
    在审稿会上,特列恰科夫斯基认为,稿件没有任何值得指责的地方,“唯一该指责的是作者所选择的题材本身值得争论”。〔3〕1745 年晋升为院士的罗蒙诺索夫则认为米勒尔的观点不仅不可信,而且具有危害性。作者同巴耶尔沆瀣一气,认定瓦良格人即罗斯人,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而罗斯名称来自芬兰部落,就是说瑞典人给了我们王公,芬兰人给了我们名称。结论只能是,米勒尔的通篇文章“以臆造作根据,涅斯托尔虚构的文字成了米勒尔先生引为论据的基础”。〔4 〕克柳切夫斯基认为,罗蒙诺索夫的结论与其说可信,不如说蛮横。〔5 〕米勒尔当然不服,提出申诉。审定米勒尔讲演稿的工作因意见分歧,一直延续到1750年3月,最后因多数院士表示反对,讲演稿被回收销毁, 米勒尔本人也被撤销了院属大学校长职务,由教授降为助理,薪资由1000卢布降至360卢布。
    然而,科学院还是有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诗人兼语言文字学家特列恰科夫斯基院士认为,米勒尔的观点是可信的,关键是解决罗斯人来自哪里的问题。他在审稿过程中,把当时有关罗斯人的材料几乎全部收齐,范围扩大到了苏格兰和土耳其斯坦,最后的结论是,米勒尔的观点可信度最大,但表述形式不当。另一位被称为万能巨人的科学院顾问舒马赫尔在一封信件中写道,米勒尔的讲演稿学识渊博,但不大明智。此话是发人深思的提示。就是说,米勒尔出言不慎,不该发表不合时宜的观点。
    当时的现实是这样:安娜女皇(1730—1740年)继位时,曾从德国把宠臣库尔兰人比伦和一些侍臣带进了俄国宫廷,她不但封比伦为公爵,而且赋予治国大权,因此俄国史上出现了“比伦苛政时期”,依仗比伦权势,大批德国人涌向俄国。1741年叶莉扎维塔·彼得罗芙娜即位,国内民族情绪高涨,纷纷谴责过去的10年是黑暗时期,是狡猾的夜猫子强占了俄罗斯飞鹰巢穴的时代。德国籍人米勒尔自然罪责难逃。而叶莉扎维塔·彼得罗芙娜女皇(1741—1761年)的统治又是在对瑞典的战争中开始的,这场战争于1743年以阿波和约结束。米勒尔在这种时候,而且在庆祝女皇命名日之际代表科学院吹捧瑞典人,贬低俄罗斯人,无论就身份还是讲演内容,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情绪背道而驰的。
    施廖采尔(1735—1809年)先后就读于德国维登堡大学和亨廷根大学,是欧洲古文献学家米哈埃利斯的得意门生,新史学派的青年学者。1761年,他为实现东方之行计划来到彼得堡,当了米勒尔的助手,开始致力于俄国编年史的研究。1764年,他向科学院提出了编写俄国史和在全俄普及俄国史知识两项计划,遭到罗蒙诺索夫院士的强烈反对。
    施廖采尔回国后,在任亨廷根大学教授期间完成了多部俄国史著作。1767—68年发表了《罗斯法典》、《伊凡沙皇法典》、《尼科诺夫编年史》头两部分。 1769 年出版了《俄国史概要》、 《莫斯科城建立(1147年)前的俄国史》。1800—1809年,他编撰的五卷本《涅斯托尔》德文本问世,该书俄文译本缩成三卷出版。这部书是施廖采尔对《往年纪事》历经40余年潜心研究的成果。他从史学、语言学、版本学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勘正和诠释,去伪存真,并使之规范化。他在新版序言中高度评价了罗斯编年史的意义,用简练的文字概述了自巴耶尔以来的诺曼说的基本原理。实际上是以涅斯托尔的记述为基础,以巴耶尔和米勒尔的论证为依据,然后加上他自己的见解而形成了系统的诺曼理论。因此,施廖采尔的观点被19世纪的通史著作广为采用。后来施廖采尔把这部书献给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1801—1805年),皇上奖给他一枚钻石戒指,并亲自复信表示感谢,稍后又授予他弗拉基米尔奖章。
    科学院第一个起来反对诺曼说的是享有崇高地位的著名自然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为论战需要他介入历史学。早在1753年,女皇叶莉扎维塔·彼得罗芙娜就授命他撰写俄国史。1757年,他完成了《古罗斯史》第一卷。在这部书中他认为《往年纪事》关于“邀请瓦良格人为王”的记述是虚构的,因为瑞典史料中根本没有提及留立克这个人以及他来到罗斯的史实。至于“罗斯”一词自古起源于南俄,与瓦良格人毫无关系。〔6〕
    学术界对罗蒙诺索夫历史著作的评论颇耐人寻味。著名史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C·M·索洛维约夫写道:“非常明显,罗蒙诺索夫对历史研究完全陌生,对俄国史的研究更是如此。”〔7 〕П·Н·米留可夫直接了当地指出:“如果把罗蒙诺索夫的著作同巴耶尔、米勒尔、施廖采尔的著作作个比较,那末后三人是研究我国历史的优秀学者。”М·Н·波克罗夫斯基、Г·В·普列汉诺夫等人认为,罗蒙诺索夫的史学观属于宫廷保守派,他的史学著作意义不大。〔8〕
    这种评价是符合当时实际的。诺曼说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出现以前,俄国贵族史学注重描述神权、皇权的威力,为沙皇专制制度高唱赞歌。自18世纪彼得一世提倡西学以来,俄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西方文化冲击着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古老传统,国内开始仿照西欧方式组织工业,改革行政管理、建立科学院和大学,教会垄断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局面被打破,启蒙思想迅速传播……这一切标志着俄罗斯开始摆脱中世纪的守旧状态,而诺曼学派的出现,实际上标志着俄国历史科学开始脱离宫廷史学,“史学著作就内容、性质和目的来讲,开始同文学、政治作品分离,”〔9〕这就意味着俄国贵族史学开始向资产阶级史学过渡。 只不过,这一过渡是由在俄国工作的德国史学家首先开始的,是他们把西欧史学研究的成果运用到俄国,对俄国历史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应该说,这是彼得一世引进西学的合乎逻辑的结果。
      (二)
    诺曼说自诞生之日起虽然始终伴随着两派不同观点的论战,但它作为一种史学理论直到19世纪末一直在俄国史学界占据统治地位。“众所周知,18和19世纪俄国学者对编年史故事确信无疑。”〔10〕
    20世纪初,俄国著名编年史学家、科学院院士А·А·沙赫马托夫(1864—1920年)为收集整理和公布编年史资料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研究古文献的基础上完成了《关于邀请瓦良格人的故事》(1904年)、《远古罗斯部落的命运》(1914年)等著作。根据他的研究,基辅——别彻尔修道院从11世纪40年代起就着手编纂编年史,《往年纪事》的编写始于1093—1095年,完成于1113年。沙赫马托夫认为,《纪事》的原文中把罗斯人与随留里克到诺夫哥罗德领土的瓦良格人等同的文字是稍后增补的,因为在《纪事》之前的《诺夫哥罗德始祖编年史》没有这种记载。至于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他本人也没有提供可靠的科学论据。
    在西欧,从19世纪中叶起,诺曼说广为传播,《往年纪事》的德、法、瑞典、拉丁、波兰、捷克、丹麦等文本相继出版。西方学者从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地理学、人种学、文学等各个方面对《纪事》开展了考察和研究,涌现出一大批诺曼说专家。这样,诺曼说已由俄国史学界的一个流派变成了世界史学领域的一个学派,诺曼派与反诺曼派之争成了国际性的论战。
    俄国十月革命震撼了全世界,俄国问题成了举世注目的中心,欧美学术界掀起了研究诺曼说的新热潮,出现的著作犹如雨后春笋。例如,美国学者Г·维尔纳斯基是最坚定的诺曼派代表,他的著述丰盛,影响颇大。他先后发表的著作有:《古代罗斯》(1943年),《基辅罗斯》(1948年),《罗斯起源》(1958年),《罗斯起源概论》(1959年),《俄国史》(1961年),其中《俄国史》在美国多次重版。英国学者Г·帕什凯维奇发表了《俄国之起源》(1954年)、《俄罗斯族之渊源》(1963年)等著作。《起源》一书篇幅最大,流传最广,全书论述了罗斯的产生和15世纪以前罗斯国家制度的发展,书后开列的参考书目长达50页,显示作者博览群书和学识非凡的气势。
    英美诺曼派学者一致认为:“东斯拉夫人……是瓦良格人统一成国家的,”因为“海盗队的头目之一征服了罗斯所有城市,从而使之建立了新国家。”〔11〕
    丹麦学者А·斯廷节尔一彼杰尔森被誉为欧洲史学大师。他长期研究罗斯问题,1955年曾在罗马第十届国际史学会议上宣读了关于诺曼说研究现状的学术报告。他的主要著作有《瓦良格人》(1953年)、《俄国文化史》(1957年)、《古罗斯国家》(1960年)。《瓦良格人》系论文集,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在论述诺曼说方面自成体系。
    瑞典著名考古学家Т·阿尔聂著有《瑞典与东方》(1914年)、《瓦良格问题与苏维埃科学》(1952年)。他第一次提出了诺曼殖民理论,得到西方多数诺曼派学者的支持。另一位瑞典考古学家Ф·阿尔布曼1947年发表了《瑞典海盗在东方》一书。书中收集了有关海盗在罗斯活动的文字与考古资料,论述了诺曼人在东欧殖民化的历史。他的著作是对阿尔聂著作的补充。
    在这些学者的影响之下,斯堪的纳维亚各国通史贯穿着诺曼说原理。1956年出版的《瑞典史》用相当篇幅记述了瑞典人远征东欧的史实,指明瑞典人是古罗斯国家的真正创建者。同年出版的《芬兰史》另立专章,其观点与《瑞典史》不谋而合。
      (三)
    革命后苏联史学界在30年代以前存在两种倾向:有少数学者仍然坚持罗蒙诺索夫的论断,但以波克罗夫斯基为首的多数学者则倾向诺曼说。他认为:“现代历史学家常常由于爱国的即民族主义的理由而驳斥这一传说(指“邀请瓦良格人”——引者),他们觉得说最初的一些君主是外国人有损于俄罗斯斯拉夫人的民族自尊心。其实这比说俄国从18世纪后半期起是由德国霍斯敦公爵的后代用曼诺夫王朝名义统治着,并不见得更多或更少地有损于俄罗斯斯拉夫人的民族自尊心。”〔12〕
    从30年代起,苏联史学界在批判波克罗夫斯基学派的同时,发动了一场围歼诺曼说的斗争。当时的口号是:“诺曼说是个强大的敌人,它200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论据, 只有依靠现代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一切成就,全副武装起来,才能同这个敌人进行有效的斗争。”〔13〕从此以后,诺曼说在苏联学术界成了过街老鼠,所有书刊凡是涉及到罗斯国家起源的地方,统统把诺曼说作为资产阶级伪科学的反动理论加以讨伐。
    进入40—50年代,苏联史学界提出了“罗斯”南俄起源说。1947年,苏联古史专家М·Н·吉霍米洛夫在《苏联民族志》第6—7期发表论文《“罗斯”名称的起源和“罗斯国土”》;1951年,А·Н·纳索诺夫发表了《“罗斯国土”与古罗斯国家疆域的形成》;1953年,苏联考古学家Б·А·雷巴科夫在《苏联考古学》第7 期发表了论文《古罗斯人》。这些论著认为,“罗斯”这个名称不是源于斯堪的纳维亚,而是居住在基辅城区的、以“罗斯”河命名的一个斯拉夫部落的名称。
    与此同时,苏联的一些通史著作,如1956年经济史专家梁士琴柯的三卷本巨著《苏联国民经济史》第一卷,1953年苏联科学院历史所集体编写的多卷本《苏联史纲》,甚至1972年诺索夫主编的《苏联简史》第一卷,都认为所谓“邀请瓦良格人为王”的说法,是编年史家企图回答当时人们关注的基辅大公王朝起源问题时故意捏造出来的,诺曼人对罗斯国家的形成并没有起过多么重要的作用。
    80年代到90年代初,苏联(俄国)史学界对诺曼说的态度起了变化,出版了许多有关这一问题的学术论著和资料,如:Б·А·雷巴科夫的《基辅罗斯和12—13世纪的罗斯诸公国》(1982年),И·П·沙斯科里斯基的《从现代科学资料角度来看别尔京编年史的记载》(1981年),А·В·纳托连科的《9—11 世纪德国文献中的“罗斯”名称》(1980年)和《9—14 世纪德国中世纪法令中的“罗斯”名称及其起源》(1984年), Г·А·哈布尔加耶夫的《“往年纪事”的族名学》(1979年), Д·А·马钦斯基的《中世纪早期的北罗斯及其邻居》(1982年),Е·А·梅里尼科娃和В·Я·彼得鲁欣先后发表在《苏联历史》、《历史问题》上的论文《古代罗斯与斯堪的纳维亚》(1986年)和《古罗斯国经济文化史上的“罗斯”名称》(1989年),Г·С·列别杰夫的《北欧的海盗时代》(1985年),А·Н·基尔彼奇尼科夫等人合著的《罗斯与瓦良格人》(1986年),《皇家出身的康士但丁》(1989年),А·П·诺沃谢利采夫发表在《历史问题》上的论文《古罗斯国家的形成与它的第一个统治者》(1991年),以及И·Я·弗罗雅诺夫发表在《历史问题》上的论文《编年史中关于邀请瓦良格人的传说的历史实际》(1991年),等等不下数十种。
    这一时期学者们发表见解的主要特点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广泛收集国内外史料,抱着学术探讨的态度来阐述各自的观点,争论的焦点仍然是罗斯名称的起源问题。这是诺曼派理论的基石,它关系到古罗斯国家的建立究竟是外来的斯堪的纳维亚“罗斯人”还是本土南俄斯拉夫“罗斯人”这个根本性问题。对于编年史中邀请瓦良格人为王的记载, 学者们有三种态度:一部分学者认为它们基本上是可信的, 如同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一样,并认为那些断言斯拉夫人没有能力建立自己国家的诺曼派,早已不存在了;另一部分学者则完全否定这一记载的现实可能性,认为编年史的故事是难以相信的奇谈,是后来由于11—12世纪初古罗斯社会激烈的思想和政治斗争而错加进去的;第三部分学者承认有关留里克的传说是实际事件的反映,但它又决不像编年史作者所叙述的那样。看来,这个延续了200多年争论不休的问题, 直到今天仍然悬而未决。
    (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曾得到兰州大学教授李建先生的帮助,特在此表示感谢。)
    注释:
    〔1〕《瓦·奥·克柳切夫斯基全集》,第8卷(B.O.K ионевекий,соц),莫斯科1959年版,第397页。
    〔2〕《瓦·奥·克柳切夫斯基全集》,第8卷,第398页。
    〔3〕《瓦·奥·克柳切夫斯基全集》,第8卷,第400页。
    〔4〕《苏联史学史纲要》(оцергсн  историогрαфии CCCP )第1卷,莫斯科1995年版,第196页。
    〔5〕《瓦·奥·克柳切夫斯基全集》,第8卷,第403页。
    〔6〕B·N·阿斯塔柯夫:《俄国历史编纂学教程》(B.N.Aстаков,Курс русской историографии) 上册,哈尔科夫1959年版,第94页。
    〔7〕л·布拉维奇:《罗蒙诺索夫与俄国史学》(л.ьравиц,ломонсов ц русская историография),载《历史问题》,1949年第11期,第187页。
    〔8〕B·N·阿斯塔柯夫:《俄国历史编纂学教程》,上册, 第95—96页。
    〔9〕л·в·切列普宁:《19世纪前的俄国历史编纂学》(л.в.Цереннн,русская нсториографня во ⅪX в),莫斯科1957年版,第159页。
    〔10〕Н·П·沙斯科里斯基:《当代资产阶级科学中的诺曼说》(Н.П.Щаско.лвский,Норманская тсорня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Буруазной науке),莫斯科1965年版,第56页。
     〔11〕Н·Н·沙斯科里斯基:《当代资产阶级科学中的诺曼说》,第56页。
    〔12〕波克罗夫斯基:《俄国历史概要》,上册,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41页。
    〔13〕Н·Н·沙斯科里斯基:《当代资产阶级科学中的诺曼说》,第7页。



返回1998年05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