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浅议大企业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
胡才珍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8年05期
【原文出处】《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02期第91~97页
【作者简介】胡才珍,武汉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武汉,430072。
【内容提要】在推动人类历史由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轨迹中,有许多要素在起作用,大企业就是其中之一。大企业形成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阶段。生产集中过程的加速,经济危机的频频发生,促使了其形成。而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则使其形成后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以致使得大企业成为各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中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大企业形成和发展后,在促进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方面,在使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中,起了正向和负向的作用。
【关 键 词】大企业/科学技术/世界历史


    在世界历史由点到面、由面到片最终形成整体发展的轨迹中,有许多的要素在起作用。这些要素与整体世界的形成、发展,或是相伴而行,或是互为因果。形成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阶段的大企业在历史的发展中,曾是先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代表,同时它又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某种规律和趋势,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关系十分紧密。本文选择大企业为考察的对象,探讨它与整体世界发展的关系,以期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及企业经营机制的转轨,进一步搞好、搞活我国的大、中、小型企业有所裨益。
      一、大企业是世界历史进入到整体发展阶段的产物
    本文所界定的大企业,一般说来, 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它是在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通过竞争形成的,规模大(职工数量多,产值高,资产雄厚),技术先进,人才济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 )它将大量的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结合于单一的企业之内,拥有众多的生产经营单位。这些单位通常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3 )企业内部尽管有众多的生产经营单位,但是这些单位的活动和它们之间的种种关系主要是由各级领薪的行政人员进行协调和管理的,因而具有内部化的特点。(4)企业生产经营的策略具有全球性,活动方式多样,运转灵活。
    由于以上条件所限定,大企业不可能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一同产生的,它只能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来,这个历史的一定阶段指的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史,即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以后,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这是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并有所发展以后,世界的政治、经济发生了以下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使大企业形成和发展的条件越来越臻于成熟。
    其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的企业的过程进行得非常迅速”〔1〕, 这使得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生产集中,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追逐利润和竞争,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由为数众多的企业分散地掌握而逐渐聚集到少数大企业的一种自发过程。这个过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表现得极为突出。例如:1907年,德国拥有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586个,1925年增加为1122个。 这些大企业虽只占德国企业总数的0.032%,但它们却集中了德国工人总数的13.4%, 全部发动机马力的41.2%和电动机马力的41.6%。1901年,美国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公司只有1家,1906年增加到96家。这96 家大公司在美国公司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远不到万分之一,但是它们的资产却达到了3057亿美元,占全国公司资产总额的25.3%。其中,资产10亿美元以上的大工矿企业29家,占工矿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一,而拥有的资产则占工矿企业总数的26%。到1960年,美国还出现了10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在英、法、 日等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中,这种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的情况同样严重,大企业的发展呈上升趋势。
    其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规模巨大的企业兼并和合并浪潮,从而大大加速了大企业的发展。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空前加深、加剧,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仅19世纪末20 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就爆发了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5次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加速了大批中小企业的破产,加强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吞并。因而,经济危机之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并随之出现了一批现代化大企业。以英国为例:1890年经济危机之后,1893年英国新创设的公司即为2515家,1895年布鲁诺·蒙德公司(著名的帝国化学公司的前身之一)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吞并活动后, 控制了大部分的苏打生产〔2〕。美国1895年公司合并数为26家,合并公司资产额为22.4 亿美元〔3〕。经济危机对大企业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其三,19世纪末至20世纪40、50年代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大企业发展的强有力杠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推动大企业建立和发展的强有力杠杆。两次科技革命给世界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使大企业的发展也如虎添翼。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大企业赖以建立的基础。在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电和内燃机取代了蒸汽动力和蒸汽机,钢铁的大批量生产已成为现实,再加上各种新兴工业的出现,使得一系列新的世界大工业中心崛起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实现了本国的工业化,大企业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例如美国,大多数大企业产生于19世纪70~80年代。随着新机器的发明和应用,以及大规模生产体系的建立,美国大企业逐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德国、俄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如此。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大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动力。亨利·福特(1863—1947)并不是美国汽车制造的创始人,在他之前,已经有许多人在制造汽车。然而,福特依靠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使他的公司迅速崛起,在汽车行业中后来居上,独占鳌头。当时,福特汽车公司的工程师们通过设计先进的传送装置、滚筒滑道、重力滑道等流水作业线,使工厂内的材料能够有规则地持续流动,并用传送带把零件送到工人面前,每个工人只做一种高度专业化的工作,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1913年,制造一部老式汽车的时间从12小时零8分减少到2小时35分;1914年春,又从2小时减为1小时33分。汽车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数量却直线上升,福特汽车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4〕, 公司也由此获得了巨大发展。1903年,福特公司名义资本只有10万美元,1927年仅净剩余就达7亿美元。此外,1873年初创、只有资金75 万美元的卡内基钢铁厂,1901年发展成为拥有15亿美元的巨型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 柯达公司等也都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才得以腾达至今的。
    人类社会互动手段的现代化,为大企业的发展也创造了机遇。大企业的发展,离不了信息,离不了市场与贸易。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互动手段的现代化得以实现,这就为大企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又发生了。这次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涉及电子、宇航、合成材料、原子能等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并使这些部门的自动化程序日益提高。在这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企业规模的膨胀,数量的增多更为惊人。例如:曾居于世界第一位的通用汽车公司1937年资产额为15亿美元,1947年为24 亿美元, 1955年更增为63亿美元。1955年,资本10 亿美元以上的企业, 美国有22个,英国4个;1960年美国增为28个,英国为5个;1965年,美国为47个,英国为6个。此外,10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从1960年起已开始在美国出现,目前这种超巨大型的企业在其它国家也有出现,且数量还在不断上升。
    为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会如此强烈地刺激了大企业、超大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呢?这是因为,这次科技革命使生产经营的手段现代化和大型化,它客观上要求同类生产企业集中,并扩大企业规模,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新兴高技术的发展,要求巨额投资联合生产,如海底石油的开发,超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生产等,这也促使了企业规模的扩大;随着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速度的加快,社会需要也呈现不断增长趋势,需求的批量大,这使得企业的规模也相应扩大。
    其四,两次世界大战对大企业发展的促进。1914—1918年、1939—1945年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一方面破坏、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它又通过种种方式把整个世界联成一体,从而大大加快了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步伐。在世界越来越联成一体的情况下,大企业发展的天地更为广阔。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统计,1968~1969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达7276家,在国外的子公司27300家〔5〕,大企业(跨国公司)成为了战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重要力量。
    其五,国家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助长了大企业的发展。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国家主要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守夜人”而发挥作用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虽然出现,但它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其作用、影响尚微不足道。当时,在整个生产领域里,在以电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私人垄断资本占绝对优势。私人垄断通过对单个资本占有关系的否定使资本社会化达到了较高的程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那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主要是与战争和经济危机联系在一起的,故它时而发展,时而收缩,具有临时性和不稳定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程度也更高了,再加上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竞争的激烈,私人垄断资本形式难以适应,于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根据需要,对私人垄断资本或是联合、或是扶植、或是抑制。在国家的干预下,一些大的私人垄断资本、大企业也更加发展起来了。
    总之,大企业形成和发展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条件主要是在19世纪末整体世界形成以后才具备和成熟的,大企业是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结果。但是,大企业一经形成、发展之后,它又对以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二、大企业与整体世界的发展
    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始于15、16世纪海道大通之时。由此开始,孕育诸古典文明的亚欧大陆和北非,与在此以前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的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和旧大陆隔着两大洋的美洲及偏处南太平洋的澳洲,逐步联系了起来。从此,各地区间的闭塞状态获得了世界性的突破,开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性范围的影响。但从总的来看, 在19 世纪70年代以前,除英国以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仍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本经济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居于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尚不发达。对此,恩格斯这样说过:“这个世界市场当时还是由一些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国家组成的,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6〕。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 当时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是有限的, 世界整体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 随着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大工业文明的建立,大企业开始了迅速的发展,世界整体发展的步伐也大大加快了。
      (一)大企业对世界历史纵向发展的推进
    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与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成正比进行的。所谓历史的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所谓历史的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是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大企业以其特有的能量在这两个方面的发展、结合、统一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大企业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知道,生产方式指的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它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它的社会形式。关于生产力,马克思曾这样说过:“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生产过程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7〕。其中,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 在论述大企业与生产力的发展时,主要是考察大企业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前已述及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大企业形成、发展的关系。这里着重阐述大企业一经形成就必然对科学技术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推动了科学研究更加广泛、深入、持久的发展。从1880年美国现代工业研究开展以来,美国工业、企业的科技开发研究,在整个国家研究力量中占突出地位。1913年,美国著名的工业研究所有365 个〔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企业家越来越认识到, 科学技术不仅有助于国防,而且也是和平时期每一个工业部门的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工业企业在技术研究方面不惜拿出巨额投资。“每一家大公司都把研究所作为公司机构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0〕。1931年,美国的工业研究所增加到1600个。1925年,德国的几个主要公司组成I.G.法本公司。该公司是一个庞大的工业复合体,资本超过10亿马克,拥有好几个实验室,进行开拓型的试制,其中最著名的是通过对煤的氢化进行合成燃料生产,从而使德国的化学工业在使用氢化和高压程序方面把竞争者远远甩在后面。在美、德、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中,有很多大企业的老板本人就是大科学家。他们把科学研究与企业的生产紧紧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设置科研机构自身进行科学研究外,很多大企业还通过创建基金会对科学技术领域或研究项目进行资助。例如,美国生物学家A.D.赫尔希和J.D.沃森之所以能在酶工程中取得巨大成就,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就是与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巨额资助分不开的。
    第二,它加强了科学技术在工艺上运用的深度和广度。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文中曾引用了一段美国政府委员会关于托拉斯的报告:“它们比竞争者优越,是因为它们的企业规模大、技术装备优良。烟草托拉斯从创办的时候起,就竭力在各方面大量地采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为此目的,它收买了与烟草加工多少有关的一切发明专利权,耗费了巨额的款项。有许多发明起初是不适用的,必须经过在托拉斯供职的工程师的改进。在1906年年底设立了2个分公司, 专门收买发明专利权。为了同一目的,托拉斯又设立了自己的铸造厂、机器厂和修理厂。在勃鲁克林,每个这样的工厂平均有300个工人, 专门根据发明试制纸烟、小雪茄、鼻烟、包装用的锡纸和烟盒等等,并且就地改进各种发明”〔11〕。其它国家的大企业、托拉斯也同样如此。
    第三,它加速了科学技术转化为成果的速度,并使之迅速的社会化。大企业之所以重视科学技术,是因为它们知道科学技术一旦转变为生产力、变成成果,就能为它们带来巨额的利润,使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大企业中,科学技术能迅速地运用于生产实践中,科学研究能早出成果,快出成果。例如美国的电话电报公司就是如此,它通过自己的贝尔实验室将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成果。有声电影系统、电传照相技术、美国最早的自动数字计算机、晶体管、美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TRADIC)等等,都是由它们首先研制成功的,并很快在世界上得到推广运用。
    大企业之所以能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其原因首先是大企业对高额利润的追求,其次是市场竞争的压力,第三是因为它们人才、资金雄厚。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大企业阻止科学技术进步的事也不乏其例。关于这方面的情况,请参阅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文。
    大企业促进了生产关系的演变。生产关系作为生产方式的另一要素,对历史的纵向发展也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12〕大企业不仅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转变,从而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部分的质变,而且它还使这部分的质变不断地发展、演变。因为大企业一般从事的都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这种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的同时,占有也愈来愈成为极少数人的垄断私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化了。由此,垄断就成为“从资本主义向更高级的制度的过渡”〔13〕,新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就会在全世界实现。
      (二)大企业对世界历史横向扩展的影响
    大企业对世界历史横向扩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第一,它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使国际间在生产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大企业规模的扩大及其所推行的“全球战略”使企业的生产和产品超出国界,实行国际化生产。例如,人所共知的欧洲“空中客车”A—300和A—310两种型号的飞机,是由西欧几国共同设计制造的:英国负责发动机,西德与荷兰负责机身与机翼,西班牙负责尾舵,法国负责机头、坐舱与飞机总装。可以说,这种飞机是集西欧各国技术优势而成的。又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以外的25个国家中设有生产或装配汽车的工厂,在100多个国家中从事汽车推销业务, 它的零部件需要4万家中小企业为其提供。还有,生产一架波音747飞机,需要450万个零部件。显然,这既不是一家工厂自己所能生产得了的, 也不是少数几个企业所能满足的,它需要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广泛合作。所有这些都必然导致、促进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大大提高,导致、促进国际间联系、交往的加强。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并且用国际分工和各方面相依赖的纽带把各个极不相同的民族联系起来了。既然这一过程反映了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既然它促进了民族隔阂和不同民族利益对立性的消灭,那么它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个进步过程,因为它在准备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质前提。”〔14〕
    第二,促进了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发展。大企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它们的生产、销售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这就促进了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发展。例如: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美国的工业原料铜、铅、锌分别从1870年缺少的1.4万吨、1.7万吨和1 万吨左右增为1890的12.9万吨、15.7万吨和6.3万吨,到1910年更增为54万吨、39.3万吨和26.9万吨〔15〕,这些原料都需要通过世界市场、国际贸易来获得。据统计,1820—1870年,国际贸易额在50年间增长了近10倍;在1800—1930年的50年间,尽管发生了地区战争、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大危机,但国际贸易额还是上升了2.34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0 —1980年30 年间, 国际贸易额增长了32 倍, 从607 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127亿美元〔16〕。显然,这是与大企业的发展,与国际分工、 与生产的社会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大企业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不利影响
    大企业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不利影响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别探讨。
    第一,大企业发展在国内造成的不利影响。大企业的发展对国内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由于大企业的过份膨胀,使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变化无常,其结果使生产无政府状态和竞争进一步加剧;由于规模大,多厂、多产品,使企业管理体系非常庞杂,非生产费用急剧上升。此外,由于向国外的发展,使国内呈现出了“经济空心化”的趋势,等等。这里主要就大企业通过对国家政权的参与,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方面,略为进行一点分析。
    我们知道,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有大企业、大财团的存在。这些大企业、大财团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它们常常以种种方式参与国家政权,干预国家政治生活,使国家制定并执行有利于它们发展的政策。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大企业或大财团的行为可能有利于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联系的发展和加强,从而推动世界历史的整体化进程。但是,在某种情况下,大企业也可能成为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阻碍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对苏俄政策截然不同的变化、美国的对苏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当今世界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各国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无不没有大企业、大财团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肯定大企业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时,对它们的阻滞作用也不能有所忽视。
    第二,大企业发展在世界造成的不利影响。大企业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发展,它在消灭民族闭关自守、使整个世界联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方面确实作用显著,但所有这些又都是伴随着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对弱小民族的侵略和奴役而进行的。因此,它又影响和阻碍了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它造成并引起的整体世界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至今还有待于我们的解决。
    注释:
    〔1〕〔11〕〔13〕《列宁选集》第2卷,第739、747、766页。
    〔2〕〔3〕参见樊亢等主编:《外国经济史》第2册(近代、 现代),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版,第83、85页。
    〔4〕王锦瑭等著:《美国现代大企业与美国社会》,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5〕肖海泉编著:《世界经济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123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73页。
    〔7〕《资本论》第1卷,第53页。
    〔8〕《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84页。
    〔9〕〔10〕李明德:《美国科学技术政策、组织和管理》, 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8、191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486—487页。
    〔14〕《斯大林全集》第5卷,第149页。
    〔15〕奥斯卡等著:《美国人民的财富》,纽约1975年版, 第148页。
    〔16〕刘美珣等编著:《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24页。



返回1998年05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