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伊丽莎白政府的外交政策与苏格兰问题的成功解决
夏继果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8年02期
【原文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京)1997年06期第118~125页
【英文标题】The Elizabethan Government and Success in Scotland
【作者简介】夏继果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273165
【关 键 词】伊丽莎白一世/外交政策/英格兰/苏格兰问题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1558—1603),英格兰社会正在走向近代化,外交政策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研究伊丽莎白政府1559—1560年在苏格兰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对于理解英格兰外交政策由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变以及英格兰与苏格兰由分治到统一的历程,是十分必要的。
一、苏格兰问题的由来
在1603年之前,英格兰和苏格兰是两个分治的王国,两国关系常常是敌对的。从诺曼征服以来,没有一个英格兰国王不认真地考虑统一两个王国。他们有的通过征服的方式,有的通过联姻。此外还进行制度和文化的渗透,这突出地表现为11世纪开始的盎格鲁化。盎格鲁化虽然在最初遭到苏格兰人的抵抗,但在12—13世纪进展迅速,这一时期也就成为两国关系的黄金时期。但是接下来却是近三个世纪(1290—1560)的兵戎相见,两国关系极为敌对。都铎王朝建立后,亨利七世把长女嫁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企图以此结束双方的敌对。但是亨利八世登基后再次用战争作为统一苏格兰的手段,他曾两次大举进攻苏格兰,也曾获得一些胜利,但是,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征服苏格兰。
长期的战争使苏格兰投入法国的怀抱。1542年,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去世,其女玛丽·斯图亚特继位。因其年少, 由阿伦伯爵摄政。 1548年,玛丽·斯图亚特被带到法国宫廷,与法国王太子定婚,并在法国宫廷接受教育。1554年,在法国军队和金钱的帮助下,玛丽·斯图亚特的母亲、出身于法国吉斯家族的玛丽赶走摄政阿伦伯爵(现已成为沙泰尔赫鲁尔特公爵),自任摄政。从此,法国势力在苏格兰迅速膨胀,苏格兰俨然成为法国的一个省,构成对英格兰的严重威胁。雪上加霜的是法国国王亨利二世1559年7月去世后法国政局的变动。 玛丽·斯图亚特的丈夫弗兰西斯继承了法国王位,由于他年龄小,法国政权落入玛丽的两个舅父——吉斯公爵和洛林红衣主教之手。吉斯家族代表法国狂热的天主教势力,在伊丽莎白时期始终是英格兰和新教徒的威胁。可以设想,不论是为了镇压英格兰“异端”教徒,还是为了帮助玛丽·斯图亚特夺取她在英格兰的“合法的”王位〔1〕, 吉斯家族都会利用苏格兰给英格兰施加压力,甚至会联合苏格兰武装进攻英格兰。
然而,法国势力的统治遭到苏格兰人民的强烈反抗。这首先表现在宗教方面。16世纪50年代,宗教改革之风吹到苏格兰。最初,摄政玛丽·吉斯对此比较宽容,甚至在玛丽一世进行宗教迫害时期允许英格兰新教徒到苏格兰避难。结果是宗教改革派在苏格兰迅速扩大为一支强大力量,乡绅和小贵族,甚至一些大贵族都加入进来,并建立同盟,称为“公理会”。但是1559年3月底, 摄政开始禁绝一切未经批准的传教活动。高压政策使得苏格兰人的宗教感情与反法情绪结合在一起。新教徒拿起了武器,占领了一些要塞,并得到詹姆斯五世的私生子詹姆斯·斯图尔特勋爵的支持。适逢此时,苏格兰宗教改革派领袖约翰·诺克斯结束了在欧洲大陆的流亡生活,于1559年5月回到苏格兰。 他带来了军事加尔文主义,性质上与法国流行的胡格诺教有些相似。很快,苏格兰宗教和政治生活的整个结构从根基上动摇了。这正如摄政玛丽·吉斯所认识到的,“他们所寻求的不是宗教,也不是附属于宗教的东西,而是要诋毁我们的权威,僭取王位。”〔2〕但是, 由于自身力量有限和法国的不断增援,苏格兰公理会屡遭败绩,不得不向英格兰求援。
二、英格兰的最初反应与威廉·塞西尔的外交思想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年登基以来,首先通过卡托——康布雷西斯和谈结束了与法国的战争,并趁机重建英格兰国教会,为英格兰赢得谋求发展所需的适宜的国内外环境。此时的英格兰百废待兴,人民不愿意因为介入苏格兰问题而重新燃起战火。
但是,负责外交事务的英格兰国务大臣威廉·塞西尔深刻认识到苏格兰问题的重要性。早在1548年,他就设想了一个统一的大不列颠,它“牢不可破地被海环绕着”。〔3〕这就是说, 他试图消除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分歧,把不列颠岛作为一个防御整体,利用海上屏障抵御来自欧洲大陆的入侵者。现在,苏格兰人主动向英格兰求援,他当然视之为实现其设想的绝好时机。1559年6月, 塞西尔写信给驻守英格兰北部要塞贝里克的边防长官詹姆斯·克洛夫特,具体制定了干涉苏格兰事务的步骤:首先给苏格兰人以适中的承诺,然后是金钱,最后是武器。塞西尔最后强调,无论如何,要“让大火燃烧,因为如果它被熄灭,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机会不可能再现”。〔4〕
在与苏格兰反叛者的早期接触中,伊丽莎白女王、塞西尔和枢密大臣托马斯·帕里组成一个内部秘密政务小组,通过边境上的克洛夫特和亨利·珀西爵士,还有英格兰驻法国大使思诺克莫顿,专门负责处理有关事务,对外绝对保密。苏格兰摄政玛丽·吉斯听到传闻,说珀西和克洛夫特正在串通其反叛臣民,于是她让法国驻英大使诺瓦耶向伊丽莎白转达她的抗议。伊丽莎白8月7日给摄政的回信是故意掩饰的典范。她写到:“从法王、我们的好兄弟的大使那里得知,我们边境上的某些官员与最近武装反叛您的人们互通情报。我们发现这很奇怪:我们的臣民,特别是那些被公众相信的人们,竟然自作主张,置我们的不快于不顾,与这种人混在了一起……我们必须恳请您更详细地说明您的抱怨,并让我们知道全部情况。待我们查出这种冒犯,定予严惩不贷。”〔5 〕这封信被塞西尔修改过,今天仍然保存在英国公共档案馆里。
到1559年7月, 英格兰对苏格兰反叛者的援助还停留在“适中的承诺”阶段。然而,此时国际形势的变化要求英方给以更实质性的援助。思诺克莫顿从巴黎发回的消息说,玛丽·斯图亚特正在强调对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同时,虽然法国与整个世界都处于和平状态,但很明显,法国的陆海军仍在大规模备战,思诺克莫顿认为,其目的是征服苏格兰,并以此作为进攻英格兰的跳板。英格兰对付法国的传统手段是与西班牙联盟。但现在由于伊丽莎白已拒绝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婚姻,腓力二世转而与法王亨利二世的女儿结婚,这意味着传统的英西友谊宣告结束。亨利二世的去世以及随之而来的吉斯家族控制法国更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
对于这一形势,伊丽莎白女王和塞西尔都非常吃惊。恰在此时,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宿敌哈布斯堡王朝为他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1559年2月,德皇派使节到英格兰,祝贺伊丽莎白即位, 并试探伊丽莎白与其子查理大公结婚的可能性。英方对此反应积极。5月, 德皇又派布鲁纳尔正式提出这一婚姻。其实伊丽莎白并没有严肃考虑与德国皇太子的婚姻,但她把布鲁纳尔留在英格兰达七个多月,直到这年年底德皇放弃这一追求。在英法关系紧张的关键时刻,伊丽莎白这一手段的确给法国施加了很大压力。与此同时,伊丽莎白还想方设法帮助在法国处于危险境地的阿伦伯爵(沙泰尔赫鲁尔特公爵之子)逃离法国,并利用他玩着同样的联姻游戏。据西班牙驻伦敦大使夸德拉记载,阿伦7 月初到达英格兰,塞西尔和伊丽莎白先后会见了他。8 月底伊丽莎白把他送回苏格兰,以提高苏格兰反叛者的声望。几个月后,阿伦伯爵在给塞西尔的信中说:“每当我回忆起那些促使我怀念女王陛下的事情时,我是如此困惑不解,简直不知道我的聪明才智到哪里去了。”〔6〕的确, 从此以后他便充当了伊丽莎白实现其外交政策的工具。
8月初,塞西尔建立了苏格兰问题的备忘录。〔7〕这一备忘录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塞西尔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首先,与以往不同的是,备忘录完全没有提及宗教问题。在伊丽莎白继位以前的半个多世纪中,特别是在亨利八世和玛丽一世时期,英国在处理外交问题时常常把宗教信仰是否一致作为首要考虑。而现在,伊丽莎白和塞西尔都坚信,在外交政策中,决定性的因素不应是宗教,而是民族利益。这是英格兰政府外交思想的重大转变。在备忘录中,塞西尔主要强调法国入侵的危险。他写到:“这符合上帝的和自然的法则:任何君主和公众国家都应该使自己免受不仅目前看到的威胁,还有很快将来临的威胁。”他接着列举了法国人长期以来的种种敌对行为,并强调了眼前的危险局势:苏格兰贵族也许能在短时间内坚持,但苏格兰人没有充足的食物储备,如果法国人坚持进攻,直到其食物枯竭,苏格兰将被迫投降;然后,法国人将用法国与苏格兰的联合力量对付英格兰。他进而提出,适时地给苏格兰人以支援与坐待苏格兰的军队被打败,或者说,让苏格兰人拥有足以对付法国人的力量与坐待法国人镇压苏格兰后进攻英格兰,两者哪个更聪明呢?
由此可见,塞西尔的根本目的是给苏格兰贵族以财政支援,以保证他们能有足够的力量对付法国人,从而解除对英格兰的威胁。其实质是想把大火局限在邻居家的房子里,以保证自家的安全。这是他思想的精髓。在伊丽莎白的顾问中,塞西尔第一个提出利用英格兰之外的宗教矛盾为本民族利益服务。
三、枢密院的争论与伊丽莎白的决断
在“适中的承诺”阶段,伊丽莎白女王与塞西尔的合作基本是和谐的。不仅如此,伊丽莎白还被塞西尔的备忘录说服,走到了金钱与武器援助阶段。8月8日,伊丽莎白派苏格兰事务专家雷尔夫·萨德勒去北方,让他负责处理英苏边界问题,汇报贝里克要塞的防御状况,与苏格兰公理会贵族谈判,给他们3,000镑援助,但必须“谨慎、保密”。
在以后的三个月中,伊丽莎白政府与苏格兰反叛者的关系基本照此发展。8月中旬,法国吉斯派已准备好1,500人的军队开往苏格兰,并毫不掩饰他们的打算:如果需要,将再派埃尔博率8,000—10,000 人前往。〔8〕塞西尔认为, 除非苏格兰公理会新教徒在法国大规模增援到来之前推翻玛丽·吉斯的统治,否则苏格兰局势将无可挽回。因此他特别强调援助的速度。伊丽莎白继续给钱,但不愿给实物援助。她日益要求保密,以致于让萨德勒把这笔钱说成是他自己的私人贷款,甚至把钱换成法国克朗,以掩盖其来源。8月底,阿伦伯爵回到苏格兰, 鼓舞了反叛者的士气。塞西尔抓紧时机,给阿伦的父亲沙泰尔赫鲁尔特公爵写信:“不要忽视为国家做好事的这一机会,它是百年不遇的。”〔9 〕终于使长期以来摇摆不定的沙泰尔赫鲁尔特公爵坚定地站在了新教一边。作为苏格兰王位的假定继承人,他对公理会的支持大大增强了新教的力量。从出身来说,他又是苏格兰人反抗外国统治的天然领袖。正是出于这些考虑,塞西尔始终认为取得他的合作有极端重要性。
但是苏格兰的形势不容乐观。11月2日, 塞西尔在一封信中总结说:“苏格兰的形势在10月底是这样的:22日,在爱丁堡的公爵和贵族暂停了摄政的统治……她与法国人一起躲在里斯……而苏格兰人由于力量薄弱,不能把法国人赶出这一城镇,……如果他们不能在来自法国的增援到达前攻占它,他们将被迫放弃。”〔10〕更糟的是,12月初有消息传来,法国军队已在贝里克以北不远的艾茅斯登陆,埃尔博率领的40艘船舰也已经出海。危机好象就要到来。塞西尔转向了更大胆的策略,在他的劝说下,12月13日,伊丽莎白向萨德勒和克洛夫特发出命令,如果法国人违背1559年条约,重新武装攻占艾茅斯,他们应把法国人从那里赶走。但他们要假装这是他们自己的主意,而不是“公共权威授与的”。12月16日,威廉·温特接到指示,率14艘船北上,目的不仅是护送大炮和供给品去贝里克,而且要尽可能在海上或福思湾毁坏法国的船只。同样,他这样做也要假装是出于自己的勇气。塞西尔甚至命令征集一支包括4,000步兵和2,000骑兵的军队,由诺福克公爵率领进入苏格兰,包围驻在里斯的法国军队。〔11〕
最后一项决定意味着塞西尔已经超出了他最初设计的干涉苏格兰事务的步骤,走到了武装干涉阶段,亦即与法国的公开战争。不经枢密院同意,是不能采取这种重大行动的。于是伊丽莎白把这一问题交给枢密院全体会议讨论,结果引起许多人反对。反对派的代表人物是塞西尔的姻兄、掌玺大臣尼古拉斯·培根,他认为,防御性地等待比没准备好就出击更好一些,法国人征服苏格兰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而在这一年中,英格兰将解决内部混乱,增强财力,巩固与外国同盟者的关系。〔12〕
恰在此时,驻法大使思诺克莫顿回到英格兰。他告诉人们,吉斯势力在法国并不稳固,有个反吉斯的计划正在进行。他的回国增强了塞西尔派的力量。最后,培根与另外四人被说服,塞西尔于12月24日以枢密院的名义起草了给女王的备忘录,建议公开干涉。但是4 天后这一建议被女王拒绝。塞西尔没有办法,只好以辞职要挟。伊丽莎白丝毫不为所动,而只是按枢密院会议前的决定,派温特率舰队出海。
此后两个月,形势的发展特别有利于英格兰。圣诞节后,杜塞尔率多半法国驻军开出里斯,沿福思湾北岸到达圣安德鲁斯,准备在那里迎接埃尔博率领的法国增援舰队。但是1560年1月初, 法国舰队遇上风暴,损失4艘军舰和2,000名士兵,其余军舰和士兵被迫返回法国港口。温特也遇上了风暴,但他却于1月22日到达了福思湾, 并摧毁了法国人在海岸的两个堡垒,击沉了给杜塞尔运送军需品的船队。与此同时,思诺克莫顿从巴黎传来消息,宗教派别已在法国各地兴起。他敦促伊丽莎白“趁热打铁”,“很多明智的人都同意,现在是打消法国傲慢的好机会”。〔13〕
但是,苏格兰人却再次表现得软弱无力。1559年底到1560年初,里斯只剩下法军600人,如果苏格兰人能象温特在海上那样英勇善战, 法国在苏格兰的势力将遭到毁灭性打击。但苏格兰人既没能阻止杜塞尔回到里斯,也没能在他回来前严重打击里斯。而在他的军队回到里斯后,没有英格兰军队的帮助,苏格兰人对里斯根本无可奈何。
苏格兰人软弱无力的表现迫使伊丽莎白女王最终同意了塞西尔的观点,2月15日她授权诺福克公爵与苏格兰订立协议。2月27日,贝里克条约产生。这是一个防御性条约。它宣称,由于法国企图征服苏格兰并把它统一到法国王权之下,因此在苏格兰人的请求下,伊丽莎白把苏格兰置于她的保护之下,但只是为了维持它的自由与独立,使它免受征服,并且这种“保护”只是在法王弗兰西斯与玛丽·斯图亚特的婚姻期间和此后一年以内。英格兰军队将全速开往苏格兰,而苏格兰人则保证在英格兰受到法国入侵时予以援助。在整个条约中,没有一个关于宗教的词语。也就是说,该条约对伊丽莎白来说完全是政治性的。〔14〕
四、从贝里克条约到爱丁堡条约
贝里克条约签订前后,英格兰积极备战。与此同时,法国的形势每况愈下。3月16—17日, 发生了企图刺杀吉斯公爵和洛林红衣主教的“昂布瓦阴谋”。阴谋虽然被粉碎,但它表明了吉斯派在国内遭到的反对,迫使他们减少在苏格兰的投入。4天后, 思诺克莫顿兴奋地写道:“女王现在可以看到,她多么优越于法国人啊!他们陷入了如此的困境,以至于不知道去哪里征兵……”〔15〕机不可失,3月28日, 枢密院命令格雷勋爵率领6,500人从贝里克出发,与苏格兰人一起围攻里斯。
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最终决定出面干涉。他既不愿意让伊丽莎白吞并苏格兰,也不愿意让法国吞并英格兰。同时他也不愿意看到苏格兰反叛者获胜,从而使新教在苏格兰占上风。倘如此,伊丽莎白就会通过对新教徒的支持,挑拨离间,使整个欧洲陷入宗教冲突,而他自己的属地尼德兰会首先发生骚乱。如果英格兰与法国发生战争,腓力确信他也将被迫卷入,因为法国人肯定会赢得胜利,而他为了自身利益,必定要加以阻止。经过全面的深思熟虑之后,腓力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说服伊丽莎白撤回她对苏格兰反叛者的援助,而他则从尼德兰派遣一支西班牙军队,联合一支只有有限兵力的法国军队,去惩罚苏格兰反叛者。此后,如果法国人企图入侵英格兰,他的军队将全力援助伊丽莎白。但是腓力二世这些一厢情愿的打算注定是不能实现的。他派格拉乔恩作为特使前往英格兰处理此事。格拉乔恩4月5日到达英格兰,第二天与伊丽莎白会谈,4月7日又与塞西尔举行了长达5小时的会谈。 两次会谈的结果是,格拉乔恩不但没能说服伊丽莎白女王和塞西尔接受腓力二世的建议,他自己反而被女王和塞西尔说服。在4月9日给腓力二世的信中,格拉乔恩大谈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与法国华洛瓦王室的传统敌对关系、法国吞并西班牙属地低地国家的野心以及英国与西班牙属地尼德兰的传统贸易的重要性,明确地表达了他的亲英反法的态度。〔16〕
在苏格兰,战事的发展也对法国不利。1560年5月开始, 英苏联军围攻里斯,驻守里斯的法军弹尽粮绝,而援军在8 月底之前不可能到来。此时玛丽·吉斯又病倒了,将不久于人世。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被迫提出和平谈判。这与伊丽莎白的考虑不谋而合。英方派出以塞西尔为首的四人谈判代表团,塞西尔为代表团列出了谈判目标,共有六项,同时还制订了为达到每项目标应采取的具体谈判方案。从整个方案看,在两个问题上,塞西尔态度坚定,如达不到就中止谈判:(1 )确保苏格兰的独立;(2)确保苏格兰人的信仰自由,直到他们的议会能够召开。 〔17〕可见,方案更多地是要保证苏格兰要求的实现,而不是过多地为英格兰谋求什么。这明显与塞西尔的根本目的相一致:赶走法国人,实现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友好,直至统一。塞西尔所设计的方案为以后许多年的英苏关系打下了基础。
谈判于6月8日在纽卡斯尔进行,十天后转移到爱丁堡。谈判期间政治局势变得对英格兰更为有利。玛丽·吉斯病逝,这引起在里斯的法国人的恐慌。几乎与此同时,腓力二世在地中海战斗中被土耳其击败的消息传到爱丁堡,使英格兰方面完全消除了后顾之忧,因而谈判态度愈加强硬。1560年7月6日,英苏法三方签订爱丁堡条约。条约承认伊丽莎白继承英格兰王位的权利,并规定法王弗兰西斯和玛丽·斯图亚特不得再使用英格兰女王的纹章和称号;除极少数的法军仍留在苏格兰外,其它法国军队全部撤出苏格兰;拆毁里斯要塞;把苏格兰政府移交苏格兰贵族组成的枢密院管理。〔18〕爱丁堡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苏格兰问题的成功解决,英格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胜利。
五、英格兰取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
笔者认为,英格兰取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外交战略的调整。从1066年诺曼征服开始,英格兰国王在法国拥有大片领地,亨利二世(1154—1189)在法国的领地甚至六倍于法国王室领地。因此,在中世纪,英格兰的外交战略以在欧洲大陆夺取和维持领地为中心,这也是英法百年战争的重要起因之一。百年战争以英格兰的失败告终,战争结束时,除加莱外,英王在法国的领地全部由法王收复。这标志着英格兰传统战略的失败。不仅如此,15、16世纪,西欧民族国家日益兴起。在这种国际环境下,英格兰的传统战略日益落后于时代要求。以威廉·塞西尔为首的英格兰政治家们认清了这一形势。在卡托—康布雷西斯谈判中,他们认为,不值得为了夺取和维持加莱而付出惨重的代价,因而果断主张放弃。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塞西尔产生并提出了解决不列颠内部争端、以英吉利海峡为屏障维护自身安全的战略思想,并根据这一思想调整了英国的外交战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认识到苏格兰问题的重要性,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不失时机地大胆干预,从而取得了成功。
第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伊丽莎白即位时,英格兰面临的局势十分严峻。前任女王玛丽一世不遗余力地恢复天主教,造成国内宗派林立,人心涣散。在外交上,玛丽一世孤注一掷地投靠西班牙,而且不顾英格兰人民的反对,介入西班牙对法战争,致使英格兰丢掉了在大陆上的唯一堡垒——加莱。伊丽莎白登基时,与法国的战争还没有结束。财政方面,早在亨利八世时期,国王为应付旷日持久的欧洲战争,不惜发行劣币以增加收入,使英格兰的财政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同时也降低了英格兰在欧洲金融中心安特卫普的信用,以至必须付14%的利息才能借到贷款。爱德华六世在位期间,货币进一步贬值,财政混乱不堪。玛丽一世时期的对法战争更加剧了这种局面。到玛丽一世去世时,英格兰的债务已达200,000镑。〔19〕同当时强大的邻国法国和西班牙相比, 英格兰愈显弱小,以至于人们称英格兰为“两条狗争抢的一块骨头”。〔20〕伊丽莎白政府从玛丽一世的教训中认识到,要取得本国人民的信赖,必须推行“纯英吉利化”〔21〕的政策。她没有象玛丽一世那样投靠西班牙,而是走出了一条独立发展自己的道路。通过卡托—康布雷西斯和约和重建英格兰国教会,英格兰结束了对外战争,对内也为民族统一打下了基础。政府重视恢复英格兰的军事力量,雇用意大利著名工程师以改善贝里克要塞的防御。给德国的新教诸侯以小恩小惠,以便在需要时他们愿意提供军队支援英格兰。政府还大力整顿英格兰的财政。 1560年9月,在塞西尔的建议下,政府收回1543年以来铸造的劣币, 新币的面值几乎等于其真实价值;著名金融家格雷善则被派往尼德兰,恢复英格兰在安特卫普金融市场的地位。伊丽莎白即位一年半后,他就汇报:伊丽莎白的声望和信誉如此之高,以至于任何君主都达不到这一水平。同一天,驻法大使思诺克莫顿从法国来信:女王在国际上已赢得如此的名声,以至于她比玛丽一世因为婚姻和同盟的力量更可怕,更受人尊敬。英格兰现在借款利率为10%,而不再是14%。〔22〕伊丽莎白政府在外交和内政方面的这些成功举措为大胆干预苏格兰事务提供了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和物质基础。在具体处理苏格兰事务的过程中,伊丽莎白及其政府更是充分利用了西班牙与法国间的利益冲突,独立地按自己的方式循序渐进,直到实现预期的目标。
第三,伊丽莎白女王与威廉·塞西尔相得益彰的合作。如前所述,塞西尔是英格兰外交战略调整的积极倡导者。他从一开始就明白苏格兰反叛意味着什么,在处理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始终目标明确。他根据形势的变化,把对苏格兰反叛者的援助分成几个策略步骤:适中的承诺、金钱和武器支援,最后是公开的武装干涉。这一援助政策的本质是利用邻国的宗教和政治纷争为本国利益服务。这一思想对伊丽莎白时期的外交政策有很大影响,后来在对法国胡格诺战争和尼德兰革命的态度中一再表现出来。但是塞西尔有时太急于求成,而这一点恰被伊丽莎白的谨慎所补偿。最初,对于给苏格兰人以秘密援助,擅长掩饰的伊丽莎白是乐于为之的。但对于公开的武装干涉,作为一国之君,她就要谨慎从事了,她不能不考虑西班牙干预的可能性和英格兰的国内局势。后来证明,伊丽莎白掌握的火候是恰到好处的:在冬季的恶劣天气中,急于求进的法国遭受损失,而英格兰却积蓄了力量。最后,英格兰以公开的武装援助迫使法国求和。
苏格兰问题的成功解决具有重大意义。几个世纪以来,由于英格兰与苏格兰敌对,法国成为苏格兰的同盟者,不列颠岛动荡不宁,给英格兰的安全造成极大隐患。通过爱丁堡条约,法国军队撤出苏格兰,苏格兰人组建起自己的政府,不列颠岛得以安宁。这就为英格兰赢得了时间,以医治国内分裂,发展军事和经济实力。不仅如此,爱丁堡条约打破了传统的法苏联盟,建立起稳固的英苏联盟,使不列颠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开始在政治上成为一个完整的岛屿,一个“牢不可破地被海环绕着”的不列颠正在形成。欧洲大陆国家利用苏格兰作为跳板进攻英格兰的幻想破灭了,以后的入侵只能来自海上,而抵御海上进攻恰好能发挥英格兰的岛国优势。这样,英格兰就逐渐走出了一条全新的、一直延续到现代的外交路线:放弃对大陆领地的觊觎,实现不列颠的独立与稳定,发展海军并在海峡上建立防御屏障,追求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伺机向海外扩张。
注释:
〔1〕1558年玛丽一世女王去世时,按照世系, 玛丽·斯图亚特为英格兰王位的第二号继承人。然而,在天主教徒看来,玛丽比第一号继承人伊丽莎白更有资格继承英格兰王位,因为后者曾被英格兰法庭宣布为私生子,这一宣判始终没有得到更改。
〔2〕〔13〕〔15〕J·B·布莱克:《伊丽莎白的统治》,41、 46、46页,牛津大学出版社,1959。
〔3〕〔22〕A·F·波拉德:《英国政治史, 从爱德华六世即位到伊丽莎白逝世》,225、222页,朗曼,1929。
〔4〕〔5〕〔7〕〔9〕〔10〕〔16〕〔17〕C ·里德:《国务大臣塞西尔与伊丽莎白女王》,140、148、149~152、153、157 、 165 ~167、174~175页,伦敦,1955。
〔6〕J·E·尼尔:《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传》,92页, 特里亚德/黑豹出版社,1979。
〔8〕〔11〕R·B ·沃纳姆:《无敌舰队之前英国外交政策的发展,1485~1558》,250、251页,伦敦,1966。
〔12〕W·麦卡弗里:《伊丽莎白朝政体的形成》,78~79页, 普林斯顿,1968。
〔14〕W·C·迪肯森:《苏格兰,从远古到1603》,342页, 剑桥,1977。
〔18〕R·B·沃纳姆等编:《伊丽莎白统治下的英格兰:用原始资料说明》,12页,朗曼,1932。
〔19〕F·C·迪茨:《英国公共财政,1558—1641》,7页, 伦敦,1932。
〔20〕R·B·沃纳姆:《伊丽莎白外交政策的制定》,26页,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80。
〔21〕R·B·沃纳姆等编:《新编剑桥近代史》第三卷,212页, 剑桥,1971。^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8年02期
【原文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京)1997年06期第118~125页
【英文标题】The Elizabethan Government and Success in Scotland
【作者简介】夏继果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273165
【内容提要】 | 本文论述了伊丽莎白政府1559—1560年在苏格兰问题上采取的循序渐进的干涉政策:适中的承诺,金钱和武器援助,公开武装干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英格兰取胜的根本原因:外交战略的调整;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伊丽莎白女王与威廉·塞西尔相得益彰的合作。试图说明:苏格兰问题的解决使不列颠岛日益成为一个防御整体,在此基础上英格兰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外交路线。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interfering policy, that is, fairpromises, money and arms aid, open armed interference, whichElizabeth l's government took orderly in 1559—1560 on theScotland problem. Then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England's suc-cess as follows, the adjustment of foreign strategy, the fore-ign policy of maintaining independence and keeping the initia-tive in its own hands,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Queen Elizab-eth and William Cecil which made them more brilliant. It conc-ludes with this, the success in Scotland made Britain more andmore a defending whole, since then, England opened a new dipl-omatic way.Elizabeth Ⅰ/Foreign Policy/England/Scotland Problem |
一、苏格兰问题的由来
在1603年之前,英格兰和苏格兰是两个分治的王国,两国关系常常是敌对的。从诺曼征服以来,没有一个英格兰国王不认真地考虑统一两个王国。他们有的通过征服的方式,有的通过联姻。此外还进行制度和文化的渗透,这突出地表现为11世纪开始的盎格鲁化。盎格鲁化虽然在最初遭到苏格兰人的抵抗,但在12—13世纪进展迅速,这一时期也就成为两国关系的黄金时期。但是接下来却是近三个世纪(1290—1560)的兵戎相见,两国关系极为敌对。都铎王朝建立后,亨利七世把长女嫁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企图以此结束双方的敌对。但是亨利八世登基后再次用战争作为统一苏格兰的手段,他曾两次大举进攻苏格兰,也曾获得一些胜利,但是,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征服苏格兰。
长期的战争使苏格兰投入法国的怀抱。1542年,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去世,其女玛丽·斯图亚特继位。因其年少, 由阿伦伯爵摄政。 1548年,玛丽·斯图亚特被带到法国宫廷,与法国王太子定婚,并在法国宫廷接受教育。1554年,在法国军队和金钱的帮助下,玛丽·斯图亚特的母亲、出身于法国吉斯家族的玛丽赶走摄政阿伦伯爵(现已成为沙泰尔赫鲁尔特公爵),自任摄政。从此,法国势力在苏格兰迅速膨胀,苏格兰俨然成为法国的一个省,构成对英格兰的严重威胁。雪上加霜的是法国国王亨利二世1559年7月去世后法国政局的变动。 玛丽·斯图亚特的丈夫弗兰西斯继承了法国王位,由于他年龄小,法国政权落入玛丽的两个舅父——吉斯公爵和洛林红衣主教之手。吉斯家族代表法国狂热的天主教势力,在伊丽莎白时期始终是英格兰和新教徒的威胁。可以设想,不论是为了镇压英格兰“异端”教徒,还是为了帮助玛丽·斯图亚特夺取她在英格兰的“合法的”王位〔1〕, 吉斯家族都会利用苏格兰给英格兰施加压力,甚至会联合苏格兰武装进攻英格兰。
然而,法国势力的统治遭到苏格兰人民的强烈反抗。这首先表现在宗教方面。16世纪50年代,宗教改革之风吹到苏格兰。最初,摄政玛丽·吉斯对此比较宽容,甚至在玛丽一世进行宗教迫害时期允许英格兰新教徒到苏格兰避难。结果是宗教改革派在苏格兰迅速扩大为一支强大力量,乡绅和小贵族,甚至一些大贵族都加入进来,并建立同盟,称为“公理会”。但是1559年3月底, 摄政开始禁绝一切未经批准的传教活动。高压政策使得苏格兰人的宗教感情与反法情绪结合在一起。新教徒拿起了武器,占领了一些要塞,并得到詹姆斯五世的私生子詹姆斯·斯图尔特勋爵的支持。适逢此时,苏格兰宗教改革派领袖约翰·诺克斯结束了在欧洲大陆的流亡生活,于1559年5月回到苏格兰。 他带来了军事加尔文主义,性质上与法国流行的胡格诺教有些相似。很快,苏格兰宗教和政治生活的整个结构从根基上动摇了。这正如摄政玛丽·吉斯所认识到的,“他们所寻求的不是宗教,也不是附属于宗教的东西,而是要诋毁我们的权威,僭取王位。”〔2〕但是, 由于自身力量有限和法国的不断增援,苏格兰公理会屡遭败绩,不得不向英格兰求援。
二、英格兰的最初反应与威廉·塞西尔的外交思想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年登基以来,首先通过卡托——康布雷西斯和谈结束了与法国的战争,并趁机重建英格兰国教会,为英格兰赢得谋求发展所需的适宜的国内外环境。此时的英格兰百废待兴,人民不愿意因为介入苏格兰问题而重新燃起战火。
但是,负责外交事务的英格兰国务大臣威廉·塞西尔深刻认识到苏格兰问题的重要性。早在1548年,他就设想了一个统一的大不列颠,它“牢不可破地被海环绕着”。〔3〕这就是说, 他试图消除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分歧,把不列颠岛作为一个防御整体,利用海上屏障抵御来自欧洲大陆的入侵者。现在,苏格兰人主动向英格兰求援,他当然视之为实现其设想的绝好时机。1559年6月, 塞西尔写信给驻守英格兰北部要塞贝里克的边防长官詹姆斯·克洛夫特,具体制定了干涉苏格兰事务的步骤:首先给苏格兰人以适中的承诺,然后是金钱,最后是武器。塞西尔最后强调,无论如何,要“让大火燃烧,因为如果它被熄灭,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机会不可能再现”。〔4〕
在与苏格兰反叛者的早期接触中,伊丽莎白女王、塞西尔和枢密大臣托马斯·帕里组成一个内部秘密政务小组,通过边境上的克洛夫特和亨利·珀西爵士,还有英格兰驻法国大使思诺克莫顿,专门负责处理有关事务,对外绝对保密。苏格兰摄政玛丽·吉斯听到传闻,说珀西和克洛夫特正在串通其反叛臣民,于是她让法国驻英大使诺瓦耶向伊丽莎白转达她的抗议。伊丽莎白8月7日给摄政的回信是故意掩饰的典范。她写到:“从法王、我们的好兄弟的大使那里得知,我们边境上的某些官员与最近武装反叛您的人们互通情报。我们发现这很奇怪:我们的臣民,特别是那些被公众相信的人们,竟然自作主张,置我们的不快于不顾,与这种人混在了一起……我们必须恳请您更详细地说明您的抱怨,并让我们知道全部情况。待我们查出这种冒犯,定予严惩不贷。”〔5 〕这封信被塞西尔修改过,今天仍然保存在英国公共档案馆里。
到1559年7月, 英格兰对苏格兰反叛者的援助还停留在“适中的承诺”阶段。然而,此时国际形势的变化要求英方给以更实质性的援助。思诺克莫顿从巴黎发回的消息说,玛丽·斯图亚特正在强调对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同时,虽然法国与整个世界都处于和平状态,但很明显,法国的陆海军仍在大规模备战,思诺克莫顿认为,其目的是征服苏格兰,并以此作为进攻英格兰的跳板。英格兰对付法国的传统手段是与西班牙联盟。但现在由于伊丽莎白已拒绝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婚姻,腓力二世转而与法王亨利二世的女儿结婚,这意味着传统的英西友谊宣告结束。亨利二世的去世以及随之而来的吉斯家族控制法国更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
对于这一形势,伊丽莎白女王和塞西尔都非常吃惊。恰在此时,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宿敌哈布斯堡王朝为他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1559年2月,德皇派使节到英格兰,祝贺伊丽莎白即位, 并试探伊丽莎白与其子查理大公结婚的可能性。英方对此反应积极。5月, 德皇又派布鲁纳尔正式提出这一婚姻。其实伊丽莎白并没有严肃考虑与德国皇太子的婚姻,但她把布鲁纳尔留在英格兰达七个多月,直到这年年底德皇放弃这一追求。在英法关系紧张的关键时刻,伊丽莎白这一手段的确给法国施加了很大压力。与此同时,伊丽莎白还想方设法帮助在法国处于危险境地的阿伦伯爵(沙泰尔赫鲁尔特公爵之子)逃离法国,并利用他玩着同样的联姻游戏。据西班牙驻伦敦大使夸德拉记载,阿伦7 月初到达英格兰,塞西尔和伊丽莎白先后会见了他。8 月底伊丽莎白把他送回苏格兰,以提高苏格兰反叛者的声望。几个月后,阿伦伯爵在给塞西尔的信中说:“每当我回忆起那些促使我怀念女王陛下的事情时,我是如此困惑不解,简直不知道我的聪明才智到哪里去了。”〔6〕的确, 从此以后他便充当了伊丽莎白实现其外交政策的工具。
8月初,塞西尔建立了苏格兰问题的备忘录。〔7〕这一备忘录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塞西尔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首先,与以往不同的是,备忘录完全没有提及宗教问题。在伊丽莎白继位以前的半个多世纪中,特别是在亨利八世和玛丽一世时期,英国在处理外交问题时常常把宗教信仰是否一致作为首要考虑。而现在,伊丽莎白和塞西尔都坚信,在外交政策中,决定性的因素不应是宗教,而是民族利益。这是英格兰政府外交思想的重大转变。在备忘录中,塞西尔主要强调法国入侵的危险。他写到:“这符合上帝的和自然的法则:任何君主和公众国家都应该使自己免受不仅目前看到的威胁,还有很快将来临的威胁。”他接着列举了法国人长期以来的种种敌对行为,并强调了眼前的危险局势:苏格兰贵族也许能在短时间内坚持,但苏格兰人没有充足的食物储备,如果法国人坚持进攻,直到其食物枯竭,苏格兰将被迫投降;然后,法国人将用法国与苏格兰的联合力量对付英格兰。他进而提出,适时地给苏格兰人以支援与坐待苏格兰的军队被打败,或者说,让苏格兰人拥有足以对付法国人的力量与坐待法国人镇压苏格兰后进攻英格兰,两者哪个更聪明呢?
由此可见,塞西尔的根本目的是给苏格兰贵族以财政支援,以保证他们能有足够的力量对付法国人,从而解除对英格兰的威胁。其实质是想把大火局限在邻居家的房子里,以保证自家的安全。这是他思想的精髓。在伊丽莎白的顾问中,塞西尔第一个提出利用英格兰之外的宗教矛盾为本民族利益服务。
三、枢密院的争论与伊丽莎白的决断
在“适中的承诺”阶段,伊丽莎白女王与塞西尔的合作基本是和谐的。不仅如此,伊丽莎白还被塞西尔的备忘录说服,走到了金钱与武器援助阶段。8月8日,伊丽莎白派苏格兰事务专家雷尔夫·萨德勒去北方,让他负责处理英苏边界问题,汇报贝里克要塞的防御状况,与苏格兰公理会贵族谈判,给他们3,000镑援助,但必须“谨慎、保密”。
在以后的三个月中,伊丽莎白政府与苏格兰反叛者的关系基本照此发展。8月中旬,法国吉斯派已准备好1,500人的军队开往苏格兰,并毫不掩饰他们的打算:如果需要,将再派埃尔博率8,000—10,000 人前往。〔8〕塞西尔认为, 除非苏格兰公理会新教徒在法国大规模增援到来之前推翻玛丽·吉斯的统治,否则苏格兰局势将无可挽回。因此他特别强调援助的速度。伊丽莎白继续给钱,但不愿给实物援助。她日益要求保密,以致于让萨德勒把这笔钱说成是他自己的私人贷款,甚至把钱换成法国克朗,以掩盖其来源。8月底,阿伦伯爵回到苏格兰, 鼓舞了反叛者的士气。塞西尔抓紧时机,给阿伦的父亲沙泰尔赫鲁尔特公爵写信:“不要忽视为国家做好事的这一机会,它是百年不遇的。”〔9 〕终于使长期以来摇摆不定的沙泰尔赫鲁尔特公爵坚定地站在了新教一边。作为苏格兰王位的假定继承人,他对公理会的支持大大增强了新教的力量。从出身来说,他又是苏格兰人反抗外国统治的天然领袖。正是出于这些考虑,塞西尔始终认为取得他的合作有极端重要性。
但是苏格兰的形势不容乐观。11月2日, 塞西尔在一封信中总结说:“苏格兰的形势在10月底是这样的:22日,在爱丁堡的公爵和贵族暂停了摄政的统治……她与法国人一起躲在里斯……而苏格兰人由于力量薄弱,不能把法国人赶出这一城镇,……如果他们不能在来自法国的增援到达前攻占它,他们将被迫放弃。”〔10〕更糟的是,12月初有消息传来,法国军队已在贝里克以北不远的艾茅斯登陆,埃尔博率领的40艘船舰也已经出海。危机好象就要到来。塞西尔转向了更大胆的策略,在他的劝说下,12月13日,伊丽莎白向萨德勒和克洛夫特发出命令,如果法国人违背1559年条约,重新武装攻占艾茅斯,他们应把法国人从那里赶走。但他们要假装这是他们自己的主意,而不是“公共权威授与的”。12月16日,威廉·温特接到指示,率14艘船北上,目的不仅是护送大炮和供给品去贝里克,而且要尽可能在海上或福思湾毁坏法国的船只。同样,他这样做也要假装是出于自己的勇气。塞西尔甚至命令征集一支包括4,000步兵和2,000骑兵的军队,由诺福克公爵率领进入苏格兰,包围驻在里斯的法国军队。〔11〕
最后一项决定意味着塞西尔已经超出了他最初设计的干涉苏格兰事务的步骤,走到了武装干涉阶段,亦即与法国的公开战争。不经枢密院同意,是不能采取这种重大行动的。于是伊丽莎白把这一问题交给枢密院全体会议讨论,结果引起许多人反对。反对派的代表人物是塞西尔的姻兄、掌玺大臣尼古拉斯·培根,他认为,防御性地等待比没准备好就出击更好一些,法国人征服苏格兰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而在这一年中,英格兰将解决内部混乱,增强财力,巩固与外国同盟者的关系。〔12〕
恰在此时,驻法大使思诺克莫顿回到英格兰。他告诉人们,吉斯势力在法国并不稳固,有个反吉斯的计划正在进行。他的回国增强了塞西尔派的力量。最后,培根与另外四人被说服,塞西尔于12月24日以枢密院的名义起草了给女王的备忘录,建议公开干涉。但是4 天后这一建议被女王拒绝。塞西尔没有办法,只好以辞职要挟。伊丽莎白丝毫不为所动,而只是按枢密院会议前的决定,派温特率舰队出海。
此后两个月,形势的发展特别有利于英格兰。圣诞节后,杜塞尔率多半法国驻军开出里斯,沿福思湾北岸到达圣安德鲁斯,准备在那里迎接埃尔博率领的法国增援舰队。但是1560年1月初, 法国舰队遇上风暴,损失4艘军舰和2,000名士兵,其余军舰和士兵被迫返回法国港口。温特也遇上了风暴,但他却于1月22日到达了福思湾, 并摧毁了法国人在海岸的两个堡垒,击沉了给杜塞尔运送军需品的船队。与此同时,思诺克莫顿从巴黎传来消息,宗教派别已在法国各地兴起。他敦促伊丽莎白“趁热打铁”,“很多明智的人都同意,现在是打消法国傲慢的好机会”。〔13〕
但是,苏格兰人却再次表现得软弱无力。1559年底到1560年初,里斯只剩下法军600人,如果苏格兰人能象温特在海上那样英勇善战, 法国在苏格兰的势力将遭到毁灭性打击。但苏格兰人既没能阻止杜塞尔回到里斯,也没能在他回来前严重打击里斯。而在他的军队回到里斯后,没有英格兰军队的帮助,苏格兰人对里斯根本无可奈何。
苏格兰人软弱无力的表现迫使伊丽莎白女王最终同意了塞西尔的观点,2月15日她授权诺福克公爵与苏格兰订立协议。2月27日,贝里克条约产生。这是一个防御性条约。它宣称,由于法国企图征服苏格兰并把它统一到法国王权之下,因此在苏格兰人的请求下,伊丽莎白把苏格兰置于她的保护之下,但只是为了维持它的自由与独立,使它免受征服,并且这种“保护”只是在法王弗兰西斯与玛丽·斯图亚特的婚姻期间和此后一年以内。英格兰军队将全速开往苏格兰,而苏格兰人则保证在英格兰受到法国入侵时予以援助。在整个条约中,没有一个关于宗教的词语。也就是说,该条约对伊丽莎白来说完全是政治性的。〔14〕
四、从贝里克条约到爱丁堡条约
贝里克条约签订前后,英格兰积极备战。与此同时,法国的形势每况愈下。3月16—17日, 发生了企图刺杀吉斯公爵和洛林红衣主教的“昂布瓦阴谋”。阴谋虽然被粉碎,但它表明了吉斯派在国内遭到的反对,迫使他们减少在苏格兰的投入。4天后, 思诺克莫顿兴奋地写道:“女王现在可以看到,她多么优越于法国人啊!他们陷入了如此的困境,以至于不知道去哪里征兵……”〔15〕机不可失,3月28日, 枢密院命令格雷勋爵率领6,500人从贝里克出发,与苏格兰人一起围攻里斯。
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最终决定出面干涉。他既不愿意让伊丽莎白吞并苏格兰,也不愿意让法国吞并英格兰。同时他也不愿意看到苏格兰反叛者获胜,从而使新教在苏格兰占上风。倘如此,伊丽莎白就会通过对新教徒的支持,挑拨离间,使整个欧洲陷入宗教冲突,而他自己的属地尼德兰会首先发生骚乱。如果英格兰与法国发生战争,腓力确信他也将被迫卷入,因为法国人肯定会赢得胜利,而他为了自身利益,必定要加以阻止。经过全面的深思熟虑之后,腓力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说服伊丽莎白撤回她对苏格兰反叛者的援助,而他则从尼德兰派遣一支西班牙军队,联合一支只有有限兵力的法国军队,去惩罚苏格兰反叛者。此后,如果法国人企图入侵英格兰,他的军队将全力援助伊丽莎白。但是腓力二世这些一厢情愿的打算注定是不能实现的。他派格拉乔恩作为特使前往英格兰处理此事。格拉乔恩4月5日到达英格兰,第二天与伊丽莎白会谈,4月7日又与塞西尔举行了长达5小时的会谈。 两次会谈的结果是,格拉乔恩不但没能说服伊丽莎白女王和塞西尔接受腓力二世的建议,他自己反而被女王和塞西尔说服。在4月9日给腓力二世的信中,格拉乔恩大谈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与法国华洛瓦王室的传统敌对关系、法国吞并西班牙属地低地国家的野心以及英国与西班牙属地尼德兰的传统贸易的重要性,明确地表达了他的亲英反法的态度。〔16〕
在苏格兰,战事的发展也对法国不利。1560年5月开始, 英苏联军围攻里斯,驻守里斯的法军弹尽粮绝,而援军在8 月底之前不可能到来。此时玛丽·吉斯又病倒了,将不久于人世。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被迫提出和平谈判。这与伊丽莎白的考虑不谋而合。英方派出以塞西尔为首的四人谈判代表团,塞西尔为代表团列出了谈判目标,共有六项,同时还制订了为达到每项目标应采取的具体谈判方案。从整个方案看,在两个问题上,塞西尔态度坚定,如达不到就中止谈判:(1 )确保苏格兰的独立;(2)确保苏格兰人的信仰自由,直到他们的议会能够召开。 〔17〕可见,方案更多地是要保证苏格兰要求的实现,而不是过多地为英格兰谋求什么。这明显与塞西尔的根本目的相一致:赶走法国人,实现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友好,直至统一。塞西尔所设计的方案为以后许多年的英苏关系打下了基础。
谈判于6月8日在纽卡斯尔进行,十天后转移到爱丁堡。谈判期间政治局势变得对英格兰更为有利。玛丽·吉斯病逝,这引起在里斯的法国人的恐慌。几乎与此同时,腓力二世在地中海战斗中被土耳其击败的消息传到爱丁堡,使英格兰方面完全消除了后顾之忧,因而谈判态度愈加强硬。1560年7月6日,英苏法三方签订爱丁堡条约。条约承认伊丽莎白继承英格兰王位的权利,并规定法王弗兰西斯和玛丽·斯图亚特不得再使用英格兰女王的纹章和称号;除极少数的法军仍留在苏格兰外,其它法国军队全部撤出苏格兰;拆毁里斯要塞;把苏格兰政府移交苏格兰贵族组成的枢密院管理。〔18〕爱丁堡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苏格兰问题的成功解决,英格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胜利。
五、英格兰取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
笔者认为,英格兰取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外交战略的调整。从1066年诺曼征服开始,英格兰国王在法国拥有大片领地,亨利二世(1154—1189)在法国的领地甚至六倍于法国王室领地。因此,在中世纪,英格兰的外交战略以在欧洲大陆夺取和维持领地为中心,这也是英法百年战争的重要起因之一。百年战争以英格兰的失败告终,战争结束时,除加莱外,英王在法国的领地全部由法王收复。这标志着英格兰传统战略的失败。不仅如此,15、16世纪,西欧民族国家日益兴起。在这种国际环境下,英格兰的传统战略日益落后于时代要求。以威廉·塞西尔为首的英格兰政治家们认清了这一形势。在卡托—康布雷西斯谈判中,他们认为,不值得为了夺取和维持加莱而付出惨重的代价,因而果断主张放弃。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塞西尔产生并提出了解决不列颠内部争端、以英吉利海峡为屏障维护自身安全的战略思想,并根据这一思想调整了英国的外交战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认识到苏格兰问题的重要性,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不失时机地大胆干预,从而取得了成功。
第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伊丽莎白即位时,英格兰面临的局势十分严峻。前任女王玛丽一世不遗余力地恢复天主教,造成国内宗派林立,人心涣散。在外交上,玛丽一世孤注一掷地投靠西班牙,而且不顾英格兰人民的反对,介入西班牙对法战争,致使英格兰丢掉了在大陆上的唯一堡垒——加莱。伊丽莎白登基时,与法国的战争还没有结束。财政方面,早在亨利八世时期,国王为应付旷日持久的欧洲战争,不惜发行劣币以增加收入,使英格兰的财政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同时也降低了英格兰在欧洲金融中心安特卫普的信用,以至必须付14%的利息才能借到贷款。爱德华六世在位期间,货币进一步贬值,财政混乱不堪。玛丽一世时期的对法战争更加剧了这种局面。到玛丽一世去世时,英格兰的债务已达200,000镑。〔19〕同当时强大的邻国法国和西班牙相比, 英格兰愈显弱小,以至于人们称英格兰为“两条狗争抢的一块骨头”。〔20〕伊丽莎白政府从玛丽一世的教训中认识到,要取得本国人民的信赖,必须推行“纯英吉利化”〔21〕的政策。她没有象玛丽一世那样投靠西班牙,而是走出了一条独立发展自己的道路。通过卡托—康布雷西斯和约和重建英格兰国教会,英格兰结束了对外战争,对内也为民族统一打下了基础。政府重视恢复英格兰的军事力量,雇用意大利著名工程师以改善贝里克要塞的防御。给德国的新教诸侯以小恩小惠,以便在需要时他们愿意提供军队支援英格兰。政府还大力整顿英格兰的财政。 1560年9月,在塞西尔的建议下,政府收回1543年以来铸造的劣币, 新币的面值几乎等于其真实价值;著名金融家格雷善则被派往尼德兰,恢复英格兰在安特卫普金融市场的地位。伊丽莎白即位一年半后,他就汇报:伊丽莎白的声望和信誉如此之高,以至于任何君主都达不到这一水平。同一天,驻法大使思诺克莫顿从法国来信:女王在国际上已赢得如此的名声,以至于她比玛丽一世因为婚姻和同盟的力量更可怕,更受人尊敬。英格兰现在借款利率为10%,而不再是14%。〔22〕伊丽莎白政府在外交和内政方面的这些成功举措为大胆干预苏格兰事务提供了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和物质基础。在具体处理苏格兰事务的过程中,伊丽莎白及其政府更是充分利用了西班牙与法国间的利益冲突,独立地按自己的方式循序渐进,直到实现预期的目标。
第三,伊丽莎白女王与威廉·塞西尔相得益彰的合作。如前所述,塞西尔是英格兰外交战略调整的积极倡导者。他从一开始就明白苏格兰反叛意味着什么,在处理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始终目标明确。他根据形势的变化,把对苏格兰反叛者的援助分成几个策略步骤:适中的承诺、金钱和武器支援,最后是公开的武装干涉。这一援助政策的本质是利用邻国的宗教和政治纷争为本国利益服务。这一思想对伊丽莎白时期的外交政策有很大影响,后来在对法国胡格诺战争和尼德兰革命的态度中一再表现出来。但是塞西尔有时太急于求成,而这一点恰被伊丽莎白的谨慎所补偿。最初,对于给苏格兰人以秘密援助,擅长掩饰的伊丽莎白是乐于为之的。但对于公开的武装干涉,作为一国之君,她就要谨慎从事了,她不能不考虑西班牙干预的可能性和英格兰的国内局势。后来证明,伊丽莎白掌握的火候是恰到好处的:在冬季的恶劣天气中,急于求进的法国遭受损失,而英格兰却积蓄了力量。最后,英格兰以公开的武装援助迫使法国求和。
苏格兰问题的成功解决具有重大意义。几个世纪以来,由于英格兰与苏格兰敌对,法国成为苏格兰的同盟者,不列颠岛动荡不宁,给英格兰的安全造成极大隐患。通过爱丁堡条约,法国军队撤出苏格兰,苏格兰人组建起自己的政府,不列颠岛得以安宁。这就为英格兰赢得了时间,以医治国内分裂,发展军事和经济实力。不仅如此,爱丁堡条约打破了传统的法苏联盟,建立起稳固的英苏联盟,使不列颠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开始在政治上成为一个完整的岛屿,一个“牢不可破地被海环绕着”的不列颠正在形成。欧洲大陆国家利用苏格兰作为跳板进攻英格兰的幻想破灭了,以后的入侵只能来自海上,而抵御海上进攻恰好能发挥英格兰的岛国优势。这样,英格兰就逐渐走出了一条全新的、一直延续到现代的外交路线:放弃对大陆领地的觊觎,实现不列颠的独立与稳定,发展海军并在海峡上建立防御屏障,追求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伺机向海外扩张。
注释:
〔1〕1558年玛丽一世女王去世时,按照世系, 玛丽·斯图亚特为英格兰王位的第二号继承人。然而,在天主教徒看来,玛丽比第一号继承人伊丽莎白更有资格继承英格兰王位,因为后者曾被英格兰法庭宣布为私生子,这一宣判始终没有得到更改。
〔2〕〔13〕〔15〕J·B·布莱克:《伊丽莎白的统治》,41、 46、46页,牛津大学出版社,1959。
〔3〕〔22〕A·F·波拉德:《英国政治史, 从爱德华六世即位到伊丽莎白逝世》,225、222页,朗曼,1929。
〔4〕〔5〕〔7〕〔9〕〔10〕〔16〕〔17〕C ·里德:《国务大臣塞西尔与伊丽莎白女王》,140、148、149~152、153、157 、 165 ~167、174~175页,伦敦,1955。
〔6〕J·E·尼尔:《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传》,92页, 特里亚德/黑豹出版社,1979。
〔8〕〔11〕R·B ·沃纳姆:《无敌舰队之前英国外交政策的发展,1485~1558》,250、251页,伦敦,1966。
〔12〕W·麦卡弗里:《伊丽莎白朝政体的形成》,78~79页, 普林斯顿,1968。
〔14〕W·C·迪肯森:《苏格兰,从远古到1603》,342页, 剑桥,1977。
〔18〕R·B·沃纳姆等编:《伊丽莎白统治下的英格兰:用原始资料说明》,12页,朗曼,1932。
〔19〕F·C·迪茨:《英国公共财政,1558—1641》,7页, 伦敦,1932。
〔20〕R·B·沃纳姆:《伊丽莎白外交政策的制定》,26页,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80。
〔21〕R·B·沃纳姆等编:《新编剑桥近代史》第三卷,212页, 剑桥,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