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论波兰三次被瓜分与卡廷惨案
王春良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7年08期
【原文出处】《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济南)1997年01期第38-43页


    内容提要 波兰历史上的三次被瓜分,沙皇俄国要承担主要责任。1940年发生的卡廷惨案一直是历史疑案。史实证实,这一惨案是苏联政府所为,共屠杀了2.1857万名波兰军官。
    由于中苏关系的时代局限性,长期以来,卡廷惨案一直是历史疑案,希特勒法西斯声称卡廷惨案是苏联政府制造的,而苏联政府则宣布是希特勒法西斯所为。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指出:“任何民族当它还在压迫别的民族时,不能成为自由的民族。”[①]这是我们剖析波兰被瓜分与卡廷惨案的钥匙。
      一、波兰三次被瓜分
    早在公元10世纪波兰已形成封建国家,到17世纪上半叶,它的疆域达到9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1772年5月,俄、普、奥三国在彼得堡会谈,公然于8月5日签署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据此,波兰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波兰成为俄、普、奥的保护国。
    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经第二次瓜分,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小国,成为沙俄的傀儡国,波兰国王未经沙皇许可,不得与外国宣战与媾和。
    1794年3月24日,波兰爱国者科希秋什科(1746—1817)领导克拉科夫起义,号召波兰公民们为“恢复民族独立、保卫领土完整和奠定普遍自由”而战。4月17日,华沙人民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矛头直指沙俄占领军。但是,自5月起,俄普签订秘密协定,联合镇压波兰民族起义;7月,奥军也参与进攻波兰起义军。波兰起义者遭到血腥屠杀,仅在华沙的布拉格区,一天之内就有8000军民被杀害,2000人被投入维斯瓦河溺死[②]。波兰民族起义被以沙俄为主的侵略军血腥地镇压了。1795年1月3日,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0月24日,普鲁土也在协定上签署。根据该协定,波兰领土被全部瓜分。“俄国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沃伦西部,把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奥地利占领了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的全部小波兰和一部分玛佐夫舍地区,共4.7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普鲁士夺得其余的西部地区、华沙、其余部分的玛佐夫舍地区,共4.8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③]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国家灭亡了。概括在三次瓜分波兰的过程中,沙俄夺占的领土约占原波兰领土的62%,共约46万多平方公里;普鲁士夺占约20%,共约14.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夺占约18%,共约12.8万平方公里。诚如波兰历史学家罗斯特洛夫斯基指出:“从1764年以来,沙皇俄国在波兰问题上是一个具有决定性发言权的大国,要对瓜分承担全部责任。”[④]
      二、波兰复国与1939年9月的沦亡
    波兰灭亡后,波兰爱国者和人民继续为恢复波兰的自由独立而斗争,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才恢复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1918年8月29日,苏俄政府颁布法令,宣布废除沙俄与普、奥签订的关于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承认波兰人民享有“独立和统一的不可否认的权利”。与此同时,1916年11月,德国政府为了诱骗波兰青年充当炮灰,许诺建立“独立的波兰国家”,12月底,德、奥成立了“波兰临时国务会议”,并在波兰青年中征兵,社会党中毕苏茨基(1867—1935)被任命为临时国务会议的军政部长。1918年10、11月,奥匈帝国和德国趋于崩解,从而为波兰的复国形成了有利的国际条件。10月28日,奥占区的波兰爱国者在克拉科夫成立了“波兰清算委员会”。11月7日,社会民主党人在卢布林成立了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10月23日,华沙组成了波兰政府,11月11日,该政府由毕苏茨基领导。卢布林政府和克拉科夫的清算委员会也宣布接受毕苏茨基领导。11月18日,毕苏茨基在华沙组成联合政府,他成为波兰共和国的国家元首。这样,自1795年波兰被瓜分灭亡以来,历经123年,至1918年11月恢复独立,重建祖国。1919年12月8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决议,同意重建波兰国家,承认波兰共和国,并建议在俄波之间划一临时分界线,即沿着格罗德诺、布列斯特、赫鲁别舒夫、普热米代尔、直到喀尔巴阡山一线。然而,波兰政府力图恢复1772年的俄波边界线,为此,波军与苏俄红军发生激烈冲突。1920年4月,波军进占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广大地区,苏俄红军进行反击。7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1859—1925)代表协约国致电苏俄建议停火,停火线大体是巴黎和会决议中规定的分界线,故称“寇松线”。7月22日,波兰要求停战。1921年3月18日,波兰与苏俄在里加正式签订《波兰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条约》,即里加条约。其主要内容是:缔约双方承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独立,划定了波兰东部边界(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划归波兰),这时波俄边界线约在寇松线以东150英里处。由里加条约确定的波俄(苏)边界一直保持到1939年9月17日。
    1939年3月10日,斯大林在联共(布)第13次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没有批判德国的侵略政策,而德国则从1939年初就停止了反苏宣传。1939年5月3日,被认为亲西方的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为莫洛托所取代。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该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其中涉及波兰的条款是:“属于波兰国家的地区如果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将大体上以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为界。维持独立的波兰国家是否符合双方利益的需要,以及这样一个国家将如何划界的问题,只能在进一步的政治发展过程中才能确定。”[⑤]关于这一秘密议定书,苏联政府始终不承认有此文件,而西方史学界,均认为在纳粹德国崩溃时,该秘密议定书已在德国档案中缴获,《第三帝国的兴亡》(中译本第874页)就引用该秘密议定。据波兰《选举报》报道,1992年10月29日,在克里姆林宫的绝密档案中也已找到了该秘密议定书的原件和两幅由斯大林与里宾特洛甫签名的在波兰国土上划定苏德边界线的地图[⑥]。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军队突袭波兰,迅速侵占波兰大部分领土,9月17日,波兰政府逃亡国外,先在巴黎后到伦敦组织流亡政府。与此同时,9月17日,苏联红军60万越过苏波边界,进入波兰东部(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同日下午4时,波军总司令雷兹·斯米格雷命令波军不要抵抗苏军,因为苏联不是交战国。苏军答应,如波军放下武器,可保证波军官兵人身自由,但事后大部分波军却成为苏军的俘虏。9月18日,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会师,德、苏两军以皮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分割了波兰。波兰再次沦亡。
      三、卡廷惨案
    1939年9月28日,苏德在莫斯科就分占波兰进行会谈时,苏德便议定“双方在各自领土内不得容许波兰人从事影响对方领土的活动。双方将在自己的领土内扑灭此种活动的一切萌芽。”[⑦]卡廷惨案就是在此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卡廷惨案之所以称为“历史之谜”是因为惨案发生时是“绝密的”。1943年4月德军在卡廷森林发现大批尸骨后,德、苏又互相指责是对方干的。根据有关资料,1939年9月17日以后,苏军在波兰东部地区俘虏了约25万波兰军人。9月28日(实际上是29日晨5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及其秘密议定书。据此,苏德之间调整了边界,双方确认,布格河与维斯瓦河之间(卢布林和东华沙两省)的土地归德国,而立陶宛则归苏联。
    1939年10月31日,莫洛托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竟然宣布:“先是德军的,后是苏军的迅速出击,足以使波兰这个凡尔赛条约的怪胎荡然无存。”[⑧]为了管理波兰战俘,苏联政府内务部成立了战俘事务管理局,从1939年9月19日起,在该局统辖下组建了138个转运站和8个集中营。被苏军俘虏的波兰士兵,一部分(其出生地在苏军占领区的)被遣散回家,一部分(其出生地在德军占领区的约4.2492万名)向德方移交,对波兰战俘中的军官和地主资产阶级分子则进行集中监禁,从1939年11月起,分别在旧别利斯克、科泽利斯克和奥斯塔什科夫建立波兰战俘集中营,主要监禁约1.5万波兰战俘中的各级军官与地主资产阶级分子;同时,把波兰东部领土上的约100—110万波兰公民(其50—60%是波兰族人),大批地赶往苏联腹地[⑨]。
    以西科尔斯基为总理、军政部长、总司令的波兰流亡政府不承认苏联对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占领,并非常关注被苏联俘虏的波兰军人的命运。1940年1月4日,波兰流亡政府同法国政府签订军事条约,此时流亡到法国的波兰军队约8.4万人,他们同英法军队一起,在挪威、法国抗击德军。1940年6月底,由于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波兰流亡政府从法国迁到英国伦敦,有2.5万波兰军人同时撤到英国[⑩]。
    1941年6月22日,德国侵苏战争爆发,7月30日,波苏签订协定,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双方都承担义务,在抗德战争中相互给予各种援助和支持,苏联政府同意在苏联境内组建波兰军队,同意对波兰战俘或由其他原因在苏联境内受监禁的波兰人实行特赦。1941年8月14日,波苏签订军事协定规定,波兰在苏联组建3万波兰人军队,与苏军一起对德作战。后来,波军扩大到7.5万人。同年8月4日,被苏联俘虏的波兰将军安德尔斯从苏联集中营获释,奉命组建波兰军队,其兵源主要是征集在苏联的波兰人以及被释放的波兰俘虏。为此,在苏联成立了波兰军队司令部,下设特别处,负责寻找1939年9月17日以后在苏联失踪的波兰军官,具体负责招兵的恰普斯基向苏联政府列出了一份在苏联失踪的4000名波兰军官名单。然而,苏方对此避而不答。1941年9月16日,波兰驻苏大使科特又向苏联政府递交了失踪的一批波兰军官的名单。同年12月3日,安德尔斯致函苏联内务部,请求寻找失踪的8000多名被俘的波兰军官。1941年11月30日,西科尔斯基访问苏联,当面问斯大林1万多名被俘波兰军官的下落,斯大林含糊其词地说:“他们被释放了,跑掉了,可能到了满洲里。”这次会谈由于正是德军进攻莫斯科之时,苏联处于军事、经济严重困难境地,无力装备与补给波军,为此,安德尔斯提出波军由苏联转移至伊朗,由英、美提供装备与补给。随后,斯大林同意撤走波军2.5万人,其余留在苏联同苏军并肩作战。12月4日,波苏签署了互助宣言。
    1942年3月18日,安德尔斯等再次向苏联政府和斯大林提出寻找波兰战俘问题。斯大林搪塞其词,说:“他们可能在德国占领区。”安德尔斯将军对苏联政府不真诚提供波兰战俘的情况表示强烈不满,同年4月,他把4万波兰军民撤到伊朗;8月,在英军帮助下,又有4.5万波军与2.5万波兰平民由苏联撤往伊朗,并与英军一起在近东、北非和欧洲对德作战。
    1943年4月初,德军在斯摩棱斯克市以西15公里的卡廷森林地下发现了数千具被枪杀的波兰军官尸骨,德国政府组织的以布茨为首的一批专家在卡廷森林调查、发掘到了8个大坟坑,而坟坑上面的松树与白桦树已有3年树龄。德国专家验尸断定:波兰军官被害于1940年春季,他们是被苏联杀害的。纳粹德国利用此事进行大肆宣传。4月13日,柏林电台向全世界广播:卡廷森林掩埋着1万多名波兰军官尸骨,他们是被有计划地用手枪从脑后击毙的,它是“犹太——布尔什维克兽行”的一个典型例子。苏联国家电台辩解说:德国关于卡廷森林波兰军官的尸骨的消息是“无耻的捏造”,这一暴行是德军干的,德军企图嫁祸于人,1941年夏季,苏军撤退时,波兰军官落入德军之手。
    卡廷惨案激起了西方与波兰人极大愤慨。1943年4月15日,波兰西科尔斯基政府请求国际红十字会调查卡廷惨案。但是,国际红十字会在苏联的强烈反对下,未能及时向卡廷派出调查团。1943年4月21日,斯大林致函丘吉尔和罗斯福,指责波兰政府与希特勒德国沆瀣一气,对苏挑衅,4月25日,苏联以此为借口,断绝了同波兰西科尔斯基政府的外交关系。
    1943年4月14日,波兰红十字会派出一个专家调查组前往卡廷森林。4月28日,德国及其控制的盟国组成了一个“国际专家调查组”到达卡廷森林。对德国来说,其目的是利用调查,在国际上扩大反苏反共宣传。以德国为主的调查组在卡廷森林发掘到4000多具波兰军官尸骨,并从被害者身上找到约3184件材料,通过对材料与尸骨的鉴定,专家们确定惨案发生在1940年春天,而此时德军尚未到达卡廷森林。据1943年4月担任波兰红十字会秘书长的卡·斯卡尔仁斯基到卡廷调查后写给波兰红十字会的秘密报告称:1943年4月16日,波兰红十字会代表团到达卡廷,“仔细察看了所有的尸体,他们的伤口无例外地是用转轮手枪子弹打的,子弹打进后脑勺从前额出来,……他们身着波兰军服,……屠杀是在1940年春天。关于尸体的数目,应为4000多人。……从大量的死者的日记中,人们发现了大屠杀的受害者之一索尔斯基少校被杀之前的一份记录,记录就在索尔斯基少校的尸体旁边。这份记录的时间是1940年6月9日。记录说:‘那天凌晨3时30分,一小分队波兰军官被苏军从被关押的白俄罗斯的一个军营科泽利斯克带到斯摩棱斯克,早晨5时之前几分钟,我们被叫醒并被押上囚车,我们到了一个小树林,看到那里是一些别墅。在那里,除了腰带和铅笔刀外,他们取走了我们的戒指和手表,那时手表的指针指向6时30分。……’大约几分钟后,索尔斯基少校即遭枪杀。波兰红十字会技术委员会在卡廷森林自1943年4月15日工作到6月7日,法医共检验4243具尸体,……每个墓地的面积为60×36即2160平方米。”[(11)]这份在1943年6月写的秘密报告,约1.8万字,于1945年6月交给了英国驻波大使馆临时代办汉凯伊保存,1946年春被藏在英国外交部档案室,存档号为56476。1987年波兰著名历史学家科瓦尔斯基在英国档案馆找到了该报告原件,并将其复印件带回波兰。
    然而,随着德苏战争形势的根本转变,1944年苏军收复了斯摩棱斯克地区。苏联政府组织了以布尔坚科院士为首的调查组赴卡廷森林调查。1944年1月24日,苏联发表了“确定与调查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在卡廷森林枪杀波兰被俘军官情况的特别委员会”的报告。该报告声言,那些被苏军所俘的波兰军官,1940—1941年期间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的“特别营地”从事施工劳动,德国入侵苏联时,在1941年7月落入德军之手,随后被德军“第537工程营”的特种部队处决了。报告还说,枪决波兰战俘用的是典型的德国方式。总之,苏联的报告是证明卡廷惨案是德国人干的,而不是苏联干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审判纳粹战犯的纽伦堡国际法庭上,苏联指控德国在1941年9月于卡廷森林屠杀了1.1万波兰军官,苏联检察长鲁登科要求法庭认可苏联提出的“确定与调查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在卡廷森林枪杀波兰被俘军官情况的特别委员会”的报告,但遭到法官们的拒绝,而且德国阿伦斯上校在法庭上申辩说,1941年夏季,他既不是“537工程营”的指挥官,该部队也不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因此,纽伦堡国际法庭宣读的判决书中没有提及卡廷惨案问题。尽管在二战后初期,在西方与波兰对卡廷惨案制造者是苏联提出了许多确凿的证据,但苏联却矢口否认。波兰政府在苏联的压力下,也不敢提及卡廷惨案是苏联所为。
    据1989年《莫斯科新闻》周报披露的材料,有两个苏联人曾经向调查组提供了证词。其中一个是73岁的集体农庄庄员科兹洛夫,他指出过屠杀的地点,但后来却被内务部逮捕并“失踪”了。另一个是铁匠克罗沃热尔采夫,他曾在意大利向盟军提供过有关卡廷惨案的证词,虽然后来他改换姓名移居英国,但在1947年仍被人吊死了。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国内出现了“解冻”,但在卡廷惨案问题上却甚少松动。1959年3月3日,克格勃主席谢列平在给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的报告中依然称:“关于卡廷被处决者的问题,存在着正式的说法。”即是德国人干的。然而,谢列平的报告却提议“销毁被枪杀者的所有人事档案”,只保留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三人小组会议记录稿。由此可见,谢列平等明知卡廷惨案是苏联干的,却仍然掩盖、抹煞事实。
    随着波苏关系的发展变化,1980年以后,波兰《政治》周刊等报刊,不断公开发表有关卡廷惨案的材料与文章。1985年4月底,在群众舆论推动下,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与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就波苏关系,特别是卡廷惨案问题举行了会谈,戈氏表示要尽可能查清这些问题。1987年4月后,苏联同意波苏历史学家成立联合委员会,负责调查卡廷惨案。1988年,戈氏曾与访问莫斯科的雅鲁泽尔斯基说,处决1.5万名波兰军官是根据斯大林一人的命令执行的。戈氏试图将此事归咎于斯大林一人。同年7月,戈氏访问波兰,一方面表示要加紧寻找卡廷惨案材料,另一方面苏联第一次同意波兰人可以前往苏联境内的卡廷森林为遇害者扫墓奠祭。1989年2月,波兰不顾苏联的压力,进一步公布、论证苏联在卡廷惨案中的罪责材料,并修改卡廷受害者纪念碑文。能否弄清并承担卡廷惨案的罪责,已成为苏波关系改善的主要症结。同年3月22日,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苏共中央国际部长法林联名给苏共中央的报告中指出:“正确地说明(卡廷)事件真相,具体责任在谁,这种行动的代价最终将小于因目前的无所作为所造成的损失。”[(12)]与此同时,苏联同意波兰将卡廷波兰军官坟地的象征性骨灰带回华沙的要求。4月5日,波兰代表团专程前往卡廷庄严隆重地取回“卡廷土”,于4月18日在华沙无名烈士墓举行安葬仪式。11月下旬,波兰总理马佐维耶茨基访问苏联,再次要求苏联弄清卡廷惨案真相,他还专程前往卡廷森林墓地凭吊波兰遇害者。
    在苏联,思想界与学术界批判1939年苏德条约及其划分“利益范围”的非正义性的舆论也日趋高涨,正是在此背景下,1990年4月13日,塔斯社在雅鲁泽尔斯基访苏之际发表声明,正式承认约有1.5万名波兰军官被害的卡廷惨案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之一”。4月13日,戈尔巴乔夫除向雅鲁泽尔斯基移交部分卡廷惨案的材料外,还向“波兰人民及死难者的亲友表示深切的慰问”。1990年七八月,波兰代表团对哈尔科夫、米德诺伊两地的波兰军官墓地也进行了挖掘调查。1991年,波兰出版了“卡廷等地被害者的完整名单”。是年11月,波兰代表团继续在卡廷森林挖掘调查。1992年10月,俄罗斯把卡廷惨案的“绝密档案”复印件交给波兰政府,波兰政府要求获得原件,并声明不放弃为被害者要求赔偿,一些波兰群众团体还要求国际法庭公审卡廷惨案的凶手。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卡廷惨案“历史之谜”终于完全揭开。据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92年10月15日对《共青团真理报》记者说,他(戈氏)是在1991年12月辞去苏联总统前几小时才知道有关卡廷惨案的绝密文件的。当时,他是当着叶利钦和雅科夫列夫的面,把绝密文件袋打开的,并就这个问题交换了看法。他们三人一致认为,他们无权把这些文件隐藏起来,应该把它们交给波兰人。戈氏说:“我告诉叶利钦,现在要由你,由(俄罗斯)总统决定何时和如何通知波兰人,并使之公之于众。”[(13)]1992年10月14日,俄罗斯联邦档案馆馆长俄总统叶利钦的特使鲁道夫·皮霍亚将20个有关卡廷惨案的绝密文件(复印件)交给波兰政府,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斯大林签署同意的联共(布)中央政治局1940年3月5日关于枪决1.47万名波兰军官和在狱中关押的1.1万名波兰公民的决定。文件证明,1940年春季,秘密掩埋于卡廷森林等地的被处决的2.1857万名波兰军官与公民之惨案,是联共(布)政治局全体成员批准后才发生的。叶利钦总统的特使皮霍亚在华沙把这些文件交给波兰总统瓦文萨时还说,戈氏在这之前已经知道是谁批准处决波兰军官以及被处决的人数[(14)]。
    波兰政府接到叶利钦特使交给的文件后,即将其中最重要的几件予以公布,于是卡廷惨案历经半个世纪终于真相大白。1940年3月,苏联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致函联共(布)中央和斯大林,建议对1939年9月17日后被俘的波兰军官和其他波兰族人共约2.6万人予以枪决,理由是:“在(波兰)战俘营中,总共(不包括士兵)有14736名前军官、官员、地主、警察、宪兵、监狱守卫人员、移民者、军事情报机构人员。97%是波兰族人,其中将军、上校和中校295人,少校和大尉2080人,中尉、少尉和见习尉官6049人。”
    “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的监狱中共有18632名被俘者,其中波兰族人10685人,包括前军官1207人,前警察、特工和宪兵5141人,间谋和颠覆分子347人,……各类反革命分子5345人,叛徒6127人。”
    “鉴于所有上述人员都是苏联政权的顽固不化、死不改悔的敌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认为必须对14700名战俘及被关押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部地区监狱中的11000名各类反革命间谍颠覆组织成员、过去的地主、工厂主等人员,以特殊方式审理,处以极刑与枪决。”[(15)]
    贝利亚在信中还建议,在审理这些“敌人”时,不传讯这些被捕者,不向其提出公诉,既不宣布结束侦讯决定,也不宣布起诉书,即以完全秘密的方式进行,授权由梅尔库洛夫、卡布洛夫和巴什塔科夫组成的三人小组审理问题并作出决定。
    联共(布)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斯大林、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米高扬、加里宁和卡冈诺维奇对贝利亚信中的建议均表示同意并在信上签了字。1940年3月5日,在联共(布)第13次政治局会议上,正式作出决定,按贝利亚信中所提方式处决波兰军官,决定由斯大林签发。从1940年4月3日起,至同年的6月,波兰军官们被秘密地分批运到卡廷森林等地监狱,秘密处决,全是从后脑近距离用手枪击毙,尸体掩埋于卡廷森林等地大坑中,每个大坑掩埋数百至数千个尸体,有的坑内尸体摞了五层,然后覆盖泥土并整平,栽上树木,不留埋尸痕迹。
    究竟枪决了多少被俘波兰军官?1959年3月3日,克格勃主席谢列平给苏联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的报告中说,“根据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三人特别小组的决定,枪决了2.1857万人,其中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的卡廷森林4421人,在哈尔科夫附近的旧别利斯克集中营3820人,在加里宁地区的奥斯塔什科夫集中营6311人,在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其他集中营和监狱中共处决了7305人。”[(17)]这个数字以绝密文件为依据。
      四、结语
    卡廷惨案作为一个历史学问题,给予历史教学与研究的启示是深刻的。5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与《现代国际关系史》,在涉及苏德、苏波关系问题时,几乎都是依照苏联出版的相关著作、资料与观点,绝大多数有关著述从不承认“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以及“卡廷惨案是德国人干的”观点出发,甚至90年代初出版的有关教材与著作,也还没有认真改正这种观点,严重地歪曲了历史事实本身。这是必须认真加以纠正的。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88页。
    ② ③ ⑩刘祖熙编著:《波兰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5、156、401页。
    ④刘邦义:《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8页。
    ⑥ (14)合众社华沙1992年10月14日电。
    ⑦威廉·夏伊勒著:《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世界知识出版社,第874页。
    ⑧ ⑨《世界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5期,第17、18页。
    (11)《世界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10期第30页。
    (12) (13)法新社莫斯科1992年10月15日电。
    (15) (16) (17)转引自王京臣:《卡廷事件始末》。



返回1997年08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