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印尼对华侨华人政策及其发展趋势
温北炎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6年09期
【原文出处】《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京)1996年01期第27-33页
【作者简介】温北炎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


      印尼对华侨华人的现行政策
      国籍政策
    印尼对华人的国籍政策,对华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战后初期,印尼刚独立,政府为了利用华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民族经济,放松了华人加入印尼籍的条件, 当时接受印尼籍的华人仅100万,还有100万人是中国籍或无国籍者。
    50年代中期,政府为了限制华人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颁布国籍法,限制华人取得印尼籍。此外,中国和印尼两国政府于1955年签订双重国籍条约,到1960年12月25日才生效,规定拥有双重国籍的华人必须在2年内选择印尼籍或中国籍,尽管有种种限制,当时有80万华人选择了印尼籍。
    苏哈托总统执政后,1969年印尼单方面废除了双重国籍条约,凡是要加入印尼籍的华人都要办归化手续。由于手续繁杂,费用昂贵,华人难于入籍。
    1980年苏哈托总统签署了关于国籍问题的2号法令和13号决定书, 简化和加速华人加入印尼籍,为恢复中印(尼)两国外交关系作准备。到1981年7月止,又有80万华人加入印籍。 仍保留中国籍和无国籍的华人剩下30万人,仅占华人总数600万的5%。
    据印尼《印度尼西亚日报》1990年11月1日报道,印尼仍有30 万华人的国籍身份未明,印尼内政部表示要与中国大使馆合作,加速解决印尼上述华人的国籍问题。
    另据中国与印尼两国政府1992 年5 月4 日签署的谅解备忘录, 因1959年受印尼总统10号法令返国未成而滞留印尼、国籍身份未明的华人,1993年给予重新登记,中国大使馆将发给中国公民护照。据统计,当时有14万华人已获返国准字,但只有4万人起程,仍有10万人未返国。〔1〕
      移民政策
    苏哈托总统执政后,采取了严厉禁止移民的政策。1967年6月7日公布《解决华人问题的基本政策》,第一章“中国侨民”明确指出:“原则上,印尼不再发准证予新的华人移民。不在此例的是在执行任务的外交人员及其家属,专家及他们合法的家眷(包括未成年的子女)。”
    印尼政府严禁非法移民入境,经常追查、拘捕从香港和中国内地伪造证件入境的非法移民,一经查出即加以监禁或驱逐出境。
    到1988年,印尼当局曾准许在印尼出生的香港印尼归侨返回印尼定居,条件是:“出6万港元可买到一张外侨证,限期一年。 一年到期后可延长一年,付1000港元。延长七次,到1995年住满七年,可入印尼籍,成为印尼公民。”〔2〕
    1990年中印(尼)复交后,中国内地非法移居印尼的人数不断增加,尤其以福建一些地区的非法移民为甚。印尼政府对非法移居者高度警惕,采取了严格限制措施。对中国内地往印尼探亲、旅游者,应由中国九大旅行社之一、印尼亲属和印尼旅行社三重担保。若发生非法移居者,他们要承担责任。
    另外,有一些中国公民以技术人员身份劳务输出到印尼,可居留一年。每年办证延长居留一年,连续居留五年者可获印尼公民权。
      经济政策
    苏哈托政府执政后,认识到了利用华人资本及其经营管理经验发展印尼经济的重要性,对华人经济采取了利用为主,限制为辅的政策。
    (1)1967年初,政府颁布《外国投资法》,鼓励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联合经营,规定凡投资250美元以上的企业,可免交所得税两年, 不限制投资者将利润汇寄国外。以美、日为主的外资迅速涌向印尼,乐于同华人企业联合经营。这一法令大大促进了华人经济的发展。
    (2)1968年7月,政府颁布了《国内投资法》,决定利用印尼本土所积累起来的资金发展民族经济。法令规定企业分为民族企业和外资企业两种,民族企业指印尼公民拥有51%股份的企业,未达到标准的称为外资企业,促使华人资本向工业领域转移。
    (3)1967年6月7日苏哈托总统签署了《解决华人问题的基本政策》的第37号法令,法令中指出:“与1967年第1 号法令所规定的‘外资’不同,在印尼本土累积起来的财富被列为‘国内外侨资金’。此资金实际上是在外侨手中的印尼民族财富,因此有必要加以动员,并且利用在发展与建设方面。”
    苏哈托总统对华人资本有了新的看法和态度,后来他又进一步说:“为了建设,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经验和技术。他们的潜力确实比我们普通原住民大得多。他们的资本可能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外流,一是干扰我们的经济。其实我们的建设需他们的资金,我们欢迎外国资本向我国的工业投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国内已有的资金呢?为什么不让这些国内资本发展壮大呢?为了经济建设,我们给他们提供了同等的机会。我们注意到,华人资本在这里发展得很快。他们确实拥有雄厚的实力,我们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3〕
    (4 )鼓励及规定非原住民资本和企业(华人企业)必须和原住民联营。1972年苏哈托在一次讲演中提出“非原住民企业必须将其所有股份的一半卖给国家,由国家公开转让给原住民企业家。”1974年印尼政府据此作出正式规定:联营企业中的非原住民须将其50%的股份转卖给原住民,并由原住民担任联营企业的负责人,还提出将原住民与非原住民比例调至75:25;不准非原住民再直接与外国资本联营,而必须由原住民和非原住民联营的企业才可以与外资联营等。尽管这些规定难于实现,但华人资本与原住民企业联营已成为华人资本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主要渠道。这种联营导致了“主公”、“主公制度”和“主公集团”的出现,给华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5)1984年印尼颁布了总统第29号决定后,取消了1980 年总统第14号决定书关于“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提法, 随后召开了有400位原住民与非原住民企业家参加的座谈会,印尼军政高级要员都出席了座谈会。这一决定对于调动华人企业家参与第四个五年建设计划,分担巨额投资起了积极作用。在政治上也有积极意义,为消除种族主义偏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1990年3月4日苏哈托总统在茂物召集31 位私人企业家(其中29位是华人企业家),举行座谈会,正式号召华人大企业家把他们企业的25%股份转让给印尼合作社。3月12 日印尼政府发出了“关于合作社拥有企业股份”的通告,要求华人大企业家采取行动。华人大企业家也响应号召,相继保证先转让企业的1%股份。
    (7)苏哈托总统指出,倘若没有财团的存在, 印尼会变得更贫穷。
    1994年4月中旬,印尼棉兰发生工潮,后演变为排华暴乱, 国内许多人指责大财团垄断印尼的经济。1994年6 月初苏哈托总统在茂物的牧场对学生说,没有财团的存在,印尼会变得更贫穷。且不看谁拥有这些工厂和企业,没有这些工厂和企业生产产品,我们仍须依赖进口。工厂和企业可创造就业机会。他们有赢利,便会缴纳利税。〔4〕
    (8)苏哈托总统指出,印尼财团不可能控制国家经济。
    1994年6月28日,总统在茂物会见70位农村合作社主要负责人说, 印尼财团的出现是符合1945年宪法精神的。政府利用财团建设国民经济,他们不可能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人们不需要担忧。总统还表示,由于国家的能力有限,所以要财团介入国家经济建设。倘若我们要等到有了能力才去做,印尼就要落后于其他国家。总统最后指出,印尼财团拥有的工厂企业不会逃离印尼,因为他们的工厂企业在印尼,资本在印尼,而我们利用他们为人民谋福利。政府已采取措施要求财团转让企业股份给合作社并与弱小企业挂钩,作为消除贫困的途径之一。〔5〕
      华文教育和华文报刊政策
    苏哈托政府执政后,实行限制、消除华文教育和华文报刊政策,这项政策实行近三十年,但仍未有松动的迹向。
    (1)消除华文教育
    苏加诺执政时期,华文教育已受到很大的限制。50年代中期是华文教育发展的顶峰时期。1957年11月政府颁布《监督外侨教育执行条例》,严格限制华文学校的发展。1958年华文学校减少了一半,剩下650所,学生从45万人减少至15万人。
    1965年“九·三○”事件后,印尼华校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维持了半年。1965年印尼所有的华文学校629所(学生27万人)已被关闭。
    1967年第37号法令第7 条规定:“除了外国使节为他们的家庭成员所办的学校外,一概不得有外国学校。”这使华文学校首次在印尼消失。
    近几年来有传闻在印尼可开办一所华文学校。据了解,1994年印尼政府只允许台湾在印尼的商务处为他们的子女开办一所华文学校。
    由于印尼与中国大陆、台湾省、香港及新加坡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近几年汉语成为商业上的重要语言,华人与原住民掀起学习汉语热。国立印度尼西亚大学开设汉语专业,雅加达伯沙达大学也开设汉语专业,另外苏哈托夫人也开设第一所私立汉语学校。
    华人为了让子女学汉语,过去是偷偷摸摸请家庭教师。1994年开始,政府允许家庭教师公开讲授汉语。
    (2)全面取缔华文报刊
    1965年“九·三○事件”后,所有华文报刊均被关闭。目前只有一家在雅加达由官方出版的一半中文一半印尼文的《印度尼西亚日报》(HARIAN INDONESIA),其编辑、记者都是华人,社长兼总编辑是原住民苏基斯曼准将。
    此外,印尼政府于1994年允许旅游公司、酒店使用汉语和出版旅游宣传材料,但事先要经《印度尼西亚日报》出版社批准才能出版华文手册。
      全面同化政策
    (1)苏哈托政府执政后,加速了对华人的全面同化,连续颁布有关的政策法令:1966年7月5日议会关于民族统一建设的第3号决议, 强调建国五项原则(潘查希拉)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禁止共产主义学说的传播,加速华人的同化进程;1966年6月7日印尼政府颁布《解决华人问题的基本政策》的第37号法令,重申不准有新的华人移民,华人必须持有工作或营业准字,在印尼一概不得有外侨学校等;1969年4 月10日政府颁布《关于外裔印尼公民的基本政策》的总统第240号法令, 规定外裔印尼公民在法律上享有与其他印尼公民相同的地位、权利和义务,防止种族排外行为,促进华人的同化进程。〔6〕
    (2)加强宗教信仰的同化,鼓励华人加入伊斯兰教
    印尼华人普遍信仰佛教,承袭中国传统习俗,许多华人在宗教节日和婚丧喜庆日子里大讲排场,大摆筳席,大大刺激了原住民,扩大了与他们的鸿沟。针对这种情况,政府于1967年12月6 日颁布《关于华人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总统第14号法令,禁止华人公开和令人刺眼地举行中国宗教和传统习俗的节日庆祝活动,只准许他们在家庭或私人范围内进行。1969年政府颁布第5号法令,宣布原有4种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巴厘印度教,加上佛教和孔教为印尼官方承认的宗教,要求每个公民都要有一种宗教信仰,并在身份证上加以表明。许多华人为了自身安全起见(担心被看成是无神论者,即信仰共产主义),都纷纷加入伊斯兰教,认为这是促进全面同化的最佳途径。许多华人、尤其是有地位的华人领袖和富有的企业家纷纷加入伊斯兰教,促进华人全面同化的进程。印尼最有影响的同化团体“民族沟通统一机构”下属内政部,计划在10年内将5万华人皈依伊斯兰教,并鼓励15万华人与原住民通婚。〔7〕  (3)1967年1月25日印尼内政部和司法部关于改名换姓的联合通知。1969年内政部又颁布改名换姓的第6号法令, 敦促各级地方政府加速华人改名换姓的进程。过去华人有自己的华文姓氏,在社交上也自认为华人。随着法令的宣布,许多华人为了生计和生存,都纷纷改名换姓。从法律上要求华人改名换姓,取用印尼人的姓名,这一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华人对印尼的认同感。
    (4)1995年1月25日苏特利斯诺表示,取得印尼籍的公民, 不论是谁,或隶属哪个民族,都必须受印尼同化。他还要求印尼华裔切断中华文化脐带。他说,印尼政府从未达成任何政治协议,准许印尼境内的华裔照他们祖先的文化生活。
      印尼政府对华人政策的发展趋势
      印尼国内政局的发展将影响对华人的政策
    政治上围绕苏哈托总统接班人问题引起公开的争论。
    1993年3月,苏哈托总统连任第六届总统,但到了1994年初, 总统连任不到一年,反对派就公开讨论总统接班人问题,实际上是要求总统中途下台,总统公开表示将按照宪法任期届满(1998年)才退下,绝不会中途下台。
    另外必须指出,印尼的军队仍为实力派,对国内政局发展起关键的作用。印尼军队负有双重职能,即军事上和政治上(含管理国家)的职能。苏哈托总统在位,军队仍支持总统对华人政策,一些退役军人与华人企业集团合作经营。但军队中不少人反对政府的腐败现象,反对一些华人企业集团勾结政府官员侵吞国家财产,或进行非法经营,或抽走资金到国外投资。这些,都将影响政府对华人政策的发展。
      印尼棉兰排华暴乱及其对华人政策的影响
    1994年4月中旬, 印尼苏门答腊省首府棉兰发生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示威,每日基本工资由3000盾(1.4美元)增至7000盾(3.2美元),省政府与罢工工人无法取得协议,从而发生了失控的暴乱。暴乱从市区和工业区蔓延至附近的先达市和勿拉湾港等地。
    工潮演变为排华种族暴力事件。棉兰是印尼华人居住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工业区的企业多数由华人经营,排华事件造成巨大的损失,华人是直接受害者。暴乱发生后,印尼当局派大批军警控制局势,逮捕印尼福利工会负责人。苏哈托总统表示说:“这场示威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挑起的,其目的是要利用这个时机捞取政治资本。”
    棉兰暴乱有国际政治背景,西方与美国插手工潮。印尼劳工待遇问题曾经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美国曾表示,如果印尼没有改善对劳工待遇,包括提高劳工最低薪金,美国可能取消印尼的贸易优惠待遇。美国还支持印尼非法的独立工会,训练其干部。棉兰暴乱后,独立工会主席被抓,美国还派劳联代表到雅加达做疏通工作。
    棉兰工潮发展到种族排华事件,是一些势力企图利用华人经济和社会贫富差距这两个敏感问题进行排华,,以达到政治上的目的。
    棉兰暴乱后,对印尼社会和华人社会振动很大。印尼政府受到工潮的冲击,对全国劳工的工资作了一些调整,规定每日基本工资为7000盾。由于社会舆论指责政府在资金上偏袒大企业集团包括华人大企业集团,故政府在经济建设中重点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资金支持率由过去的20%增到40%。
      一些军政高级官员和新闻媒介对华人财团的指责不利于华人政策的发展
    (1)印尼华人财团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活动, 近年来引起一些印尼军政高级官员和新闻媒介的强烈不满,他们指责华人财团把国家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拿到中国去投资,一些报刊报道:“李文正力宝集团在福建投资100亿美元,在莆田购置64平方公里的土地, 投资项目包括开发湄州岛、工业区、码头、旅游和公路设施等,黄玉聪金光集团在福建动用4.2亿美元收购196家企业。”他们还指责华人财团投资中国基础设施,不能带动印尼的出口,对印尼没有好处。如果把如此巨大资金投资于印尼国内,将会增加就业机会,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他们甚至说,华人财团这些投资活动连印尼驻北京的大使馆都不知道。〔8 〕印尼《时代》周刊于1994年4月14日报道:“林绍良沙林集团到中国投资10亿美元, 在雅加达引起震动。资金取于社会,但却拿到国外投资,这不是资金外逃?”
    (2)印尼一些舆论指责华人财团控制印尼经济。 具有影响力的杂志《编辑》周刊(EDITOR)报道:“印尼300 家华人大企业集团总资产达245 亿美元, 除国营企业外基本上控制着印尼的工商业, 年销售额350亿美元,为印尼政府1990—1991年度国家财政预算的两倍。”印尼《时代》周刊(TEMPO)刊登道:“1990年印尼上市股份公司106家,其中80%是华人公司,其所吸纳的社会资金为35亿美元,相当于印尼1990年国家收支预算总额的1/5”。〔9〕
    (3 )利用金融丑闻事件指责华人财团与高官以及总统家族勾结侵吞国家财产。
    印尼华人金销财团老板陈子煌于1989年到1991年向印尼国家建设银行先后贷款6.5亿美元,因无法偿还债务被判徒刑17年并没收其资产。 他被控贪污罪,金融骗案涉及许多高级官员,前政治与安全统筹部长、现任最高评议院(总统顾问团)主席苏多莫和前财政部长办马林影响建设银行批准陈子煌的贷款申请。陈子煌在中国有投资,开设三间工厂,在香港也开设集团公司和国际金融公司。〔10〕
    金融丑闻爆发后,震动整个印尼社会,一些舆论认为华人财团勾结政府官员侵吞国家财产,应给予严厉惩处。
    一些军政高级官员和新闻媒介对华人财团的指责是片面的:印尼华人财团早在70年代已开始国际化,80年代后期才开始进入中国大陆,而且资金规模比起进入欧美、台湾和香港还是比较小的。况且总统和政府鼓励印尼财团包括华人财团走向世界,带动印尼的出口,赚取更多的外汇。
    关于华人财团控制印尼经济的指责早在80年代已有定论,华人并没有控制印尼经济。
    必须指出,个别华人财团勾结高官侵吞国家财产应依照法律给予惩处。印尼大部份华人对个别华人财团垄断一些行业,残酷兼并一些中小企业以及违法侵吞国家财产也强烈不满,认为个别华人财团的所作所为并不能代表广大的华人。
      苏哈托政府对华人政策基本稳定,华人经济在建设中起重大作用
    苏哈托1968年任首届总统并于第二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到去年为止已完成头25年长期经济建设,成绩令人瞩目,总统享有“建设之父”的美称。印尼建设的成功,其中一个因素是总统利用了华人资金和善于经营管理的优势,使华人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作用。今后一个时间内,其对华人政策基本稳定,原因如下:
    (1)当今的世界,各国以发展经济为重点,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而华人经济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苏哈托总统在位27年执行了以发展经济为重点的建设方针,头25年长期建设阶段,取得令人自豪的成就:其经济平均年增长率达6.8%,大大超过人口增长率; 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穷人逐年减少,只占15%,政府实行扶贫计划,有2万个乡村列入重点扶贫对象;人均收入达625美元, 达到发展中国家中等以上水平。〔11〕在经济建设中,投资的资金私人企业占一半,而华人资本又占主要部分。
    (2)苏哈托总统在位期间执行了利用华人资金的政策,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华人资金和经营管理的经验,取得了建设的成功。苏哈托总统执政期间,会保持对华人政策的连续性,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印尼与华语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将促进政府对华文教育政策的松动,有利于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
    华语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新加坡的共同语言,这些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之一。近10年来,印尼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与投资发展惊人,华语成为沟通经贸与投资的商业语言。随着华文经济价值的大大提高,印尼政府需要培养更多懂华语的人才,近几年可看出政府对华文教育政策有所松动。
    印尼有三所大学开设汉语专业,即国立印度尼西亚大学、私立帕尔沙达大学和苏哈托总统夫人开办的设有华文课程的私立大学。1995年3月,帕尔沙达大学苏基斯曼校长和东语系主任英妮访问暨南大学,双方签订《学术合作意向书》,印尼拟请暨南大学派遣汉语教师任教和编写教材。另外,在台湾商人要求下,1991年政府同意为台湾商人子女开办中文学校。1994年8月,政府取消禁止公共场所使用中文的法令, 准许酒店和娱乐场所使用中文。政府还公开允许华人开办各种中文补习班。
      小结
    印尼独立已有50年,政府一直把华人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制定了一系列对华人的政策法令。头20年苏加诺执政时期,政府执行了以限制为主、利用为辅的华人政策。后30年苏哈托时期,国家发展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对华人采取了以利用为主的政策,促使华人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印尼政府对华人政策中,经济政策是核心部分。华人经济是印尼经济的一部分,是印尼经济建设的一大宝贵财富,充分利用华人经济更好为印尼经济建设服务,仍是政府明智之举。苏哈托总统执政时期,对华人政策基本稳定。印尼到1994年已完成头25年长期经济建设,现在政府已提出第二个25年发展战略。只要印尼把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头等任务,华人将在经济建设中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释:
    〔1〕印尼《丛业之声报》,1992年5月6日。
    〔2〕香港《华人》月刊,1988年第11期。
    〔3〕《苏哈托自传——我的思想、言论和行动》, 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1991年。
    〔4〕香港《明报》,1994年6月2日。
    〔5〕印尼《丛业之声报》,1994年6月29日。
    〔6〕尤努斯·雅赫主编:《种族主义路线, 陈旧的路线:同化的曲折过程》,雅加达,1983年,第89页。
    〔7 〕廖建裕:《印度尼西亚华人近况》, 香港《华人》月刊, 1987第一期。
    〔8〕印尼《丛业之声报》,1993年8月9日—14日。
    〔9〕印尼《时代》周刊,1990年7月21日。
    〔10〕印尼《丛业之声报》1994年4月26日。
    〔11〕印尼《丛业之声报》1994年8月16日—19日。^



返回1996年09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