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
——50年西方史学论争述评
李安山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6年09期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1996年03期第76-84页
【作者简介】李安山,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副教授。


    史学述评
    1938年,艾里克·威廉斯完成了题为“论西印度群岛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废除的经济要素”的论文答辩, 被牛津大学授予历史学博士。1944年,论文以《资本主义与奴隶制》为名出版后,对美洲殖民经济史、资本主义发展史和西印度群岛史学史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1 〕自此书出版以来,西方史学界对资本主义与奴隶制这一主题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今天,对这场持续50年之久的学术论争进行评述,对了解西方史学动态和分析世界经济体系及南北经济关系形成的历史根源,都应有所裨益。
      (一)
    威廉斯在《资本主义与奴隶制》的前言中明确表示,他的著作重点研究两个作用: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对英国工业革命所起的作用;成熟的工业资本主义在废除奴隶制过程中的作用。为更好地认识威廉斯著作的意义,有必要认识英帝国史学传统对殖民地奴隶制的研究。在英帝国史学中,殖民地历史没有地位。在奴隶制盛行期,曾有人鼓吹殖民地对英国的巨大经济价值,但这主要是重商主义者的着意宣传和殖民者的自我渲染。此种观点在1776年即被《国富论》所批驳。自此以后,亚当·斯密关于殖民地是经济包袱的论点一直据主导地位。
    维多利亚时期的史学家对殖民地奴隶制问题或略而不提,或对奴隶大加诋毁。〔2〕黑人奴隶对殖民地发展的作用无人探讨, 殖民地奴隶制与宗主国工业发展的关系无人提及。而对废奴运动,史学家则不惜笔墨。早期的代表作为克拉克森的《英国议会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缘起、进展及完成的历史》(1808年)。作为英国废奴运动的领袖之一,他认为此为人道主义战胜邪恶贪欲的历史。这种观点后经牛津大学的库普兰加以发挥。库普兰为英帝国殖民史学大家,曾任英国对印度和巴勒斯坦事务顾问。他对克拉克森传统的捍卫体现在他关于废奴运动的著作中。〔3〕
    威廉斯对美国史学传统直接提出挑战,这使其论文在英国难于发表。他在自传中写道,将手稿送到英国一家左派出版商后,此人读完手稿说:“威廉斯先生,您是否想告诉我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是出于经济因素而非人道主义因素?我不会出版这本书,因为这与英国传统相悖。”〔4〕威廉斯观点的形成得益于詹姆斯和拉加兹。〔5〕詹姆斯为加勒比学者,曾任威廉斯的指导教师。他在论及海地革命的著作中将法国资本主义与加勒比奴隶制联系起来,指出,“奴隶贸易与奴隶制乃法国革命之经济基础。”〔6〕拉加兹在1928年即认识到奴隶制的经济意义, 首次提出西印度群岛经济衰退与废除奴隶贸易的巧合性。〔7〕
    威廉斯著作的论点十分明确。第一,美洲黑人奴隶制之根源乃经济因素,而非气候或种族原因。强迫劳动之对象先是美洲印第安人,其次是白人契约劳工,最后才为非洲黑人奴隶。第二,奴隶贸易与奴隶制乃英国工业发展资本的主要来源之一。三角贸易与殖民地经济大大刺激了英国各行业,为工业革命增添了活力。第三,美国革命后,殖民地奴隶制经济的利润开始下降,其对英国的重要性随之减少。废除奴隶制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而非慈善事业的功劳。
    《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出版后,在当时的学术界未引起大的反响。几篇评论中批判居多,即使赞同者也认为,威廉斯的简单方法和经济决定论使他忽略了人道主义者的作用。60年代以来,随着亚非国家的独立和拉美民族主义的兴起,威廉斯著作的意义日益明显。1964年,在库普兰《英国的反对奴隶制运动》的再版前言中,英国的非洲史学家费奇力图调和库普兰的人道主义论和威廉斯的经济因素论,但徒劳无功。60年代后期,几本研究奴隶问题的著作问世。戴维斯从文化史的角度探讨奴隶制问题,柯廷对大西洋奴隶贸易进行具有开拓性的计量研究,帕特生则对牙买加的奴隶制进行个例分析。〔8 〕这些作者的观点与威廉斯的不尽相同,甚至相互抵触,但在研究方向上明显受其影响,威廉斯的观点在他们的著作中亦可看出痕迹。如帕特生认为虽不可低估人道主义的因素,但必须认识经济力量的意义。戴维斯指出,一些历史学家批判威廉斯夸大奴隶贸易的作用,但无人可回避一个事实:“在奴隶贸易的经济价值大幅度降低以前,没有一个国家想到过废除奴隶贸易。”柯廷则提出,南大西洋体系是欧洲争夺海外殖民帝国的关键因素。〔9〕
    70年代,学术界对奴隶问题的兴趣更为增强。这是因为美国黑人运动声势壮大,黑人学者的参与日益明显;而非洲独立后的困境促使人们注意殖民经济的遗留问题,从而追溯到奴隶贸易。据统计,西方国家在70年代至少举行了8次有关奴隶问题的研讨会。 一批有份量的著作相继问世。赞同者以谢里丹为代表,力图以具体史实来支持威廉斯的观点。反对者以英格曼、安斯蒂和德雷斯彻为主。英格曼批判了威廉斯关于奴隶贸易对英国资本积累作出贡献的观点,安斯蒂阐述了宗教和思想意识在废奴运动中的作用;德雷斯彻则强调废奴前西印度群岛经济乃呈上升趋势。同时,个例研究的专著纷纷出版。如克莱顿对牙买加沃尔斯帕克种植园的描绘(1978年),赖特对古巴奴隶制的研究(1970年),柯廷对思想意识在牙买加种植园生活之作用的探讨(1970年),邓恩对西印度群岛种植园主特殊阶级形成过程的阐述(1970年),以及布拉斯威特对牙买加克里奥人(混血种人)社会地位的分析(1970年)。有的学者试图探明黑人奴隶制以前的印第安人的处境,有的则开始注意殖民地的矛盾冲突和种植园主对奴隶的控制手段。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大大加深了对奴隶制的宏观理解。
    80年代进入奴隶制研究的繁荣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书刊杂志的增加。1980年,《奴隶制及其废除》杂志创刊,成为研究奴隶制度的专门杂志。《资本主义与奴隶制》亦倍受重视,在80年代重印四次(1981、1983、1987、1989年)。西印度群岛奴隶制史及目录学亦大大加强。据不完全统计,60年代出版了一本有关的史学史著作;70年代有两部目录学著作和两篇史学史论文问世;到80年代,则有14 种文章著作出版。第二,研究领域的开拓。如对奴隶家庭生活的叙述和对奴隶人口的探讨。最突出的是对奴隶反抗研究的加强,克莱顿和贝科斯是典型的代表。克莱顿将奴隶反抗分为三个阶段(1600—1775,1775—1815,1815—1832),并对三个时期的不同特征(即马龙人现象、奴隶抵抗和奴隶起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10〕贝科斯对奴隶反抗的研究并未局限于有组织的起义和暴动,而将其分为三类:日常的反抗活动、不成功的谋反与起义和成功的起义,后者包括马龙人反抗和海地革命。他认为,这些奴隶反抗是废奴运动中奴隶自我解放的具体表现,有效地影响了宗主国的废奴政策。〔11〕第三,在大量个例分析的基础上,一批高质量的综合性著作出版。如希格曼在研究牙买加奴隶人口的基础上,又出版了英国属西印度群岛奴隶人口的著作(1984年),从而奠定了他在加勒比历史人口学的权威地位。沃德在广泛吸收他人研究成果之后,对奴隶制逐步“改善”的过程作了探讨(1988年)。加斯帕尔在安提瓜的主奴关系基础上,对英属美洲的主奴关系作了概括(1985年)。布莱克伯恩对废奴运动作了综合考察,认为废除奴隶制主要是政治和外交斗争的结果,而海地革命和奴隶反抗亦作出伟大贡献。他认为威廉斯的经济决定论过于片面(1988年)。
    进入90年代后,对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关系的研究热情有增无减,不少新著问世。布什对加勒比奴隶妇女的研究颇有创新(1990年)。哈尔对丹属西印度三岛屿的研究独辟溪径(1992年),托米奇的《蔗糖流通中的奴隶制》将马提尼克的蔗糖生产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联系起来(1990年),沃尔兹的《奴隶与战士》探讨了黑奴的军事影响(1993年)。但新著的出版并未从根本上回答威廉斯提出并试图解释的两个问题:西印度群岛积累的资本与英国工业革命关系如何?是何种原因导致了奴隶制的废除?这大概是史学界对其论点始终保持新鲜感的原因。
      (二)
    综上所述,50年来的学术争论可分为三个阶段:60年代以前,威廉斯的著作将研究兴趣转向资本主义与奴隶制这一课题;70年代,学术界就其观点进行辩论,或针锋相对,或相得益彰;80年代以来,讨论不断深入,研究日益拓展,观点逐步分明。争论焦点始终集中在威廉斯的两个观点:奴隶贸易和殖民地经济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资本积累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成熟的英国工业资本对1807年废除奴隶贸易和1833年废除奴隶制起了重要作用。
    针对第一个观点提出质疑的学者认为,西印度群岛经济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贡献不值一提,有的甚至认为西印度群岛从根本上说是英帝国的一个经济负担。安斯蒂认为威斯夸大了奴隶贸易的利润,他的批判集中在两点。第一,威廉斯使用的资料主要是一些观察家的报告,而这些非正式报告又主要集中在利物浦贸易,颇具片面性。其次,威廉斯对一些商人的报告未作批判而使用,这使其资料缺乏说服力。 他认为1761 ~1807年间奴隶贸易的利润比威廉斯的估计低得多。〔12〕经济史学家里查逊持相同意见。他研究了一位奴隶商人1757~1785年的报告。他从帐薄上发现,此人从奴隶贸易中所获利润并不很高,只有10%左右。 〔13〕
    谢里丹是威廉斯的有力支持者。他的三篇文章和一部著作的结论一致:西印度群岛的大量资本源源流入英国,加速了工业资本积累的速度,导致了18至19世纪工业革命的扩张。他对牙买加的研究表明,虽然殖民地经济在形成阶段(1630~1680年)吸收了大量商业资本,但此地区资本很快达到自足并随后为英国提供了一百多年的资本回流。这种利润大于英国任何一个行业的资本积累。他的结论是:在18世纪末宗主国的收入有8~10%来自西印度群岛,在美国独立战争以前, 这个百分比更大。〔14〕
    他的观点遭到托马斯的直接反驳。托马斯用的是美国经济史学家使用过的反事实假设法,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西印度群岛殖民地,英国人的收入会高还是低些?经过复杂的费用——受益计量研究,他得出的结论与威廉斯和谢里丹的相反:如果英帝国没有西印度群岛,1773年英国人的收入至少会高出631,750英镑。虽然他的论点十分明晰,所罗却发现其计算方法和数据存在不少问题。〔15〕沃德对威廉斯的批判则是基于传统方法。他指出,虽然在17世纪后期,西印度群岛特别是巴巴多斯的蔗糖生产者赚了高达40~50%的利润,但这是在异常情况下,特别是丹葡战争阻碍了巴西的蔗糖生产。西印度群岛的生产后来受到糖价下跌和激烈竞争的影响,在18世纪,平均利润还不到10%;从这些利润中减去维持生产和防务费用,再输回英国去就所剩无几了。这种资本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投入是微乎其微的。〔16〕
    奴隶问题专家英格曼于1972年发表文章,探讨奴隶贸易的利润在何种程度上提高了英国社会的投资水平。他使用的是迪安和科尔所编英国国民收入的资本形成的统计资料与柯廷和安斯蒂对奴隶贸易的统计数字。其研究表明,在1688~1800年间,奴隶贸易对英国国民收入的贡献任何时候都未超过0.5%,奴隶贸易对国民资本形成的贡献大约为2.4%到10.8%之间。他因此得出结论:无论从哪一方面看,18世纪的奴隶贸易不可能成为英国资本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17〕尽管他的研究十分严密,方法无懈可击,但所罗一篇针锋相对的文章指出:英格曼的计算结果恰恰证明了西印度群岛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贡献不可低估。他通过比较英格曼的统计结果和1980年美国的几项经济指标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在1980年的美国,所有的国内法人的利润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 而国内法人的利润亦只占国内私人投资的40%。如果将两个世纪前奴隶贸易利润占英国国民收入的比重以及它占国民资本的比重和上述数字相比,那么,毫无理由说奴隶贸易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贡献微不足道。〔18〕
    关于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原因主要有四种说法。慈善运动论或人道主义论在19世纪甚为流行,目前又有回升。其次是威廉斯的经济因素论。第三种可称为三次革命论,即认为废除奴隶制主要是受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和海地革命的影响。这种观点更强调思想意识的作用。第四种观点则认为废奴是一场奴隶的自身解放运动,即持续了200 年的奴隶反抗使奴隶制的运作日益艰难,从而导致了它的崩溃。因为慈善运动论和经济因素论最具代表性,我们主要讨论这两种观点。
    库普兰认为,虽然导致奴隶制延续的原因有经济的、政治的和参与者个人的利益,但废除奴隶贸易与奴隶制的根本原因则是以夏普、克拉克森和威伯福斯等人道主义者的努力。他们对奴隶制的攻击打开了英国国民的眼界,而他们的活动又得到了一批学术界人士(如亚当·斯密)和政治家(如皮特、福克斯等)的支持。一言以蔽之,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自始至终是一场正义反对邪恶的人道主义运动。〔19〕威廉斯认为库普兰过分强调了人道主义的因素。他指出,如果否认人道主义在废奴运动中的作用,这是严重的历史错误,是无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宣传运动之一。但他认为,从1789年后,西印度群岛因地力耗失,北美殖民地独立导致进出口阻塞,生产成本增加,使其无法与法属殖民地圣多明各(即海地)以及毛里求斯、巴西和古巴等后来居上的蔗糖生产者竞争。而它的生产又超过了英国市场的需求,这使西印度群岛的局势进一步恶化,“1807年的生产过剩要求废除奴隶贸易,而1833年的生产过剩则要求解放奴隶。”〔20〕因而,威廉斯的观点又被称为“衰退论。”
    安斯蒂是慈善运动论的忠实捍卫者。他力图证明:废奴是英国人道主义者和教会团体在基督精神感召下进行的一场伟大运动。他认为,基督教福音教派和启蒙运动的慈善意义均强调人的灵魂和个人的价值,这是废奴运动的根源。虽然他不赞同威廉斯的衰退论,但他从未从根本上否定后者。特别是威廉斯对两个关键时刻的解释(1807和1833年),他认为有一定说服力。〔21〕对衰退论批判最力的是德雷斯彻。他的《经济自杀:废奴时期的英国奴隶制》(1977年)是其代表作,观点可概括如下。第一,西印度群岛的经济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无论从绝对或相对意义上均在继续增长,1783年后的水平甚至超过了美国革命前的黄金时期。第二,美国革命对英属西印度群岛的蔗糖经济没有负面影响,奴隶贸易仍在扩大。西印度群岛的经济衰退发生在废除奴隶贸易以后,而非以前。第三,英国在1807年废除奴隶贸易在经济上是一种自杀政策,在政治上是一种利他政策。〔22〕他的观点虽然引起较大反响,但其支持者均非西印度群岛史的专家,而加勒比地区研究奴隶问题的学者对他多持批判态度。
    克莱顿认为德雷斯彻在资料上有不少漏洞,论点呈简单化,同时他也不同意关于19世纪奴隶贸易仍在获利的观点。戈维亚指出德雷斯彻在解释史料上前后矛盾,缺乏说服力。谢里丹则列出证据表明生产过剩对1807年废除奴隶贸易有直接影响。〔23〕对德斯彻批判最力的是明清顿和卡宁顿。 德雷斯彻宣称:对于英国来说, 西印度群岛的经济价值在1813~1822年间比1773~1787年间更为显著。明清顿仔细分析了德雷斯彻的数据,认为他在史料选择上详略不当,偏见明显。如对1773~1787年间的数据,他根本未引。通过更详尽的数据分析,他得出结论: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经济在这一时期确实在衰退。〔24〕卡宁顿研究美国革命对西印度群岛的影响,认为西印度群岛在18世纪中期已十分依赖北美殖民地了。它不仅从北美进口大量生活必需品,还在输出糖浆和船舶运输上严重依附北美。美国独立战争使西印度群岛在多方面受到伤害:从北美进口食物大幅度下降和价格的高扬;失去北美这一出口糖酒的重要市场;船舶运输的锐减使出口受到损失,还有独立战争对殖民地的心理损伤。概言之,美国独立战争给西印度群岛以极大打击,是西印度群岛经济衰退的开始。认为美国革命对西印度群岛的经济没有影响是毫无根据的。〔25〕换言之,他们从根本上说是支持威廉斯的衰退论的。
      (三)
    威廉·格林曾指出:“自从《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出版以来,英属西印度群岛史的著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对威廉斯几个论点的有意识的肯定和否定。”〔26〕这当然是对威廉斯著作的肯定,但并不全面。实际上,50年的有关论争早已超出西印度群岛史的探讨,其涵盖面之广是其他史学课题难于比拟的。以空间跨度论,它涉及欧、非、美三个大陆;从时间跨度论,它包括近400年的近代史;从学科内容而言, 它牵涉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史、思想史、人口史和欧洲扩张史等。要对这场论争作一个总的评价既不可能亦不实际,然而对这场辩论的一些特征作一粗略分析则是十分必要的。
    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是这50年的学术研究的主要特征之一。从殖民时期到40年代,加勒比地区的史学主要集中反映两个主题:宗主国的功绩和殖民者的利益。随后,克里奥人(混血种人)的活动逐渐进入史学殿堂。《资本主义与奴隶制》虽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到了奴隶制上,但学者热衷于讨论的是作为生产方式的奴隶制或作为经济活动的奴隶贸易。而作为活生生的人,奴隶仍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整体。奴隶仍只是作为历史的牺牲品而存在,因而在学术著作中亦仅是沉默的见证人。从70年代起,学术界将注意力转到小人物身上。奴隶的生老病死,种植园的生活条件,黑奴的文化适应,女奴的反抗方式都开始成为热门课题。历史学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人口学联手,一起研究资本主义时期奴隶制度这一人类历史上可耻的一页。
    加勒比历史有三个特点:殖民统治及其遗产;奴隶制的产生及扩展;建立在种族和阶级基础之上的多元文化和克里奥人制度。〔27〕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社会,西印度群岛的人类学和社会学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家帕特生认为历史学注意事件的独特性,而社会学则注重事件的类型。他认为自己对牙买加奴隶反抗的研究是“介乎纯历史学和纯社会学的资料分析之间”。有些学者强调奴隶的适应性,而他则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奴隶并未接受奴隶主对他们的固定看法,而是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反抗。他的研究为了解牙买加奴隶的社会、宗教和经济制度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论证。〔28〕奴隶制导致了西印度群岛的文化特质不同种族共处既产生了社会的矛盾和斗争,亦引起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人类学家威尔逊认为,加勒比的文化特点是两种社会结构与两种价值观并存。一种基于阶级,是宗主国的结构;一种基于个人价值,则是自奴隶贸易即土生土长的。他认为加勒比学者不应向外部世界找寻自己的文化根源,而应充分认识自己文化的价值标准。〔29〕还有不少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奴隶的适应和反抗与克里奥人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概而言之,这些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作者摒弃了只重实地考察和抽样调查而忽略档案资料的传统研究方法,广泛使用官方档案和文件等第一手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来研究加勒比社会。第二,作者将社会分解为各种成份(种植园、非洲——加勒比文化、农民社会、家庭生活、商品交换等)或各种制度(政治、法律、经济、民兵、宗教、教育),对其进行分析考察。这种研究较注重结构分析与功能作用,而忽略时间因素和历史过程。可以说,这些研究运用了历史资料而缺乏历史方法。
    与多学科研究方法相联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计量方法的普遍运用。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威廉斯囿于历史局限性,未能使用规范化的经济模型和计量方法,而他的很多结论又牵涉到经济史中的数量概念。新的一代学者特别是经济史学家或经济学家,为了支持或反驳威廉斯,大量使用计量方法来加强论证。其次,这和二战以后计量方法在西方史学界逐渐普及的大气候相联。然而,计量方法的局限性十分明显。由于其目的是以量求质,如果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同样数据的处理可能导致绝然相反的结论。前面提到的英格曼和所罗关于西印度群岛对英国经济的贡献的不同结论即是一例。
    50年的论争不仅激起了对有关课题的探讨,而且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然而,研究中出现的片面偏激情绪是显而易见的。究其原因,实与此课题的现实性和敏感性大有关系。这可以说是这场学术论争的第二个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对题材及地区的选择与研究的方法和结论上。以题材而论,海地革命最能说明问题。这是50万黑人经过12年奋战唯一成功了的奴隶起义,1804年宣布独立的海地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美洲第二个独立国家。但迄今为止,詹姆斯于1938年出版的《黑人雅各宾派》仍是唯一较翔实的英文著作,法文论著更是凤毛鳞角。〔30〕对社桑、克里斯托夫、德塞林等领袖人物,对黑人奴隶的善战和欧洲军队的惨败,西方学者讳莫如深。这恐怕不是法文资料难以运用可以解释的。以地区而言,奴隶贸易涉及三个大陆,其影响究竟如何?目前对欧洲和美洲的研究较多,而对非洲的研究极少。罗德尼在他的著名著作《欧洲如何使非洲成为不发达》中用一章的篇幅研究了奴隶贸易并分析了奴隶制如何使非洲陷入不发达的境地。〔31〕近年来,只有两本直接论及此问题的论文集问世。〔32〕就西印度群岛而言,对牙买加的研究远比其他地区更为深入细致。
    以研究方法论,计量研究的片面性在前文已提及。与美国南方不同,西印度群岛奴隶人口呈负增长趋势。对此特殊状况,凯珀夫妇图用生物学方法来解释。他们研究了西非地区的食物构成后认为:西非人缺少肉食,奴隶在抵达美洲前即营养不良,加之运输途中的艰苦条件和种植园的可怜食谱,使奴隶对疾病缺乏抵抗力,造成高死亡率。换言之,西非的食物构成是造成西印度群岛奴隶死亡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33 〕针对高血压和心脏病在美洲黑人(特别是美国黑人)中比例较高的事实,威尔逊和格里姆认为这是因为存活下来的奴隶具有在体内保留盐分的较高能力, 因而他们的后代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可能性较大。〔34〕这种用生物学来解释社会现象的方法引起不少异议。
    以结论而言,虽然威廉斯所指的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贡献是指与三角贸易联为一体的奴隶制度,但一些批判者(如安斯蒂、托马斯等)一味将注意力集中在奴隶贸易的利润上,这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实为对威廉斯论点的曲解,其结论亦很难为人接受。巴巴拉·布什关于加勒比妇女奴隶的著作为进一步了解性别、种族和阶级的交叉关系以及奴隶制度中女奴的地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独到的见解,这无疑是对以男性为主的史学传统的一种挑战。然而,她认为女奴比男奴遭受更严重的压迫和剥削的结论似乎有待进一步论证。〔35〕
    50年学术研究最明显的特征是威廉斯及其著作的影响。首先让我们看看《社会科学引文指数》对《资本主义与奴隶制》一书被引用的几个统计数字。〔36〕在1956~65年间,有16篇文章引用此书,其中3 篇为书评;1966~75年间引用此书的文章增至80篇,其中有9篇书评; 1976~85年引用此书的文章共达110篇,包括书评19篇。另外, 论及奴隶问题的文章在1956~65年间仅有799篇,而1992年一年即有382篇。很多著名学者亦承认威廉斯的学术地位。布鲁戴尔、艾里克·沃尔夫、保罗·巴兰和帕特生等人均在自己的著作中引述他的论点。这也说明威廉斯的影响已涉及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
    注释:
    〔1〕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Eric Williams, Capitalism and Slavery),北卡罗来纳大学1944年版。
    〔2〕艾里克·威廉斯:《英国史学家与西印度群岛》(Eric Williams,British Historians and the West Indies),伦敦1964年版,第37—86,166—232页。还可参见E·戈维亚:《19 世纪以前的英属西印度群岛史学史研究》(Elsa Goveia, A Study of 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British Indies to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墨西哥泛美地理历史所1956年版。
    〔3〕R.库普兰:《英国的反对奴隶制运动》(R. Coupland, TheBritish Anti—Slavery Movement),牛津1933年版。
    〔4〕艾里克·威廉斯:《内心的饥饿》(Eric Williams, InwardHunger),芝加哥大学1971年版,第53页。
    〔5〕威廉斯坦然承认这一点, 见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第267、268页。
    〔6〕C.詹姆斯:《黑人雅各宾派》(C.James,The Black Jacobins),伦敦1938年版,第47页。
    〔7〕L.拉加兹:《英属加勒比种植园主阶级的衰落,1763—1833年》(L.Ragatz,The Fall of the Planter Class in the British Caribbean,1763—1833),纽约,1928年版,第240页。
    〔8〕美国南部奴隶制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已构成单独的学科分支,在此不作评述。
    〔9〕奥兰多·帕特生:《奴隶制的社会学》(O.Patterson , TheSociology of Slavery),纽约,1969年版,第29页;大卫·戴维斯:《西方文化中的奴隶制问题》(David B.Davis,The Problem of Slavery in Western Culture),科纳尔大学1966年版,第153页,注56;菲利普·柯廷:《大西洋奴隶贸易:一个统计》(Philip Curtin , Atlantic Slave Trade:A Census)纽约1969年版,第3页。
    〔10〕M.克莱顿:《检验锁链:对英属西印度群岛奴隶制的反抗》(M.Craton,Testing the Chains:Resistance to Slavery the British West Indies),科纳尔大学1982年版。
    〔11〕贝科斯发表的论文很多,可参见H.贝科斯:“加勒比对奴隶制的反抗:被奴役黑人自我解放的精神气质”,载《加勒比历史杂志》(Journal of Caribbean History)20:1—2(1988),第1—19页;还可参见他的著作:《巴巴多斯的黑人起义》(Black Rebellion in Barbados:The Struggle against Slavery,1627—1838), 安得列斯1984年版。
    〔12〕R.安斯蒂:“英国奴隶贸易的规模与利润:1761~1807年”,E·吉诺维斯等编:《西半球的种族与奴隶制:计量研究》(E. Genovese ,ed.,Race and Slavery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Quantitative Studies),普林斯顿大学1975年版,第3—31页。
    〔13〕D.里查逊:“布里斯托——利物浦奴隶贸易的利润”,载《法兰西海外史评论》(Revue francaise d'histoire d'outremer),62(1975),第303—305页。
    〔14〕R.谢里丹:“18世纪牙买加的财富”,载《经济史评论》(Economic History Review),18(1965),第292~311页;“18 世纪牙买加的财富:一个反驳”,载《经济史评论》,21(1968),第46—61页;“种植园革命和工业革命,1625—1775年”,《载加勒比研究》(Caribbean Studies),9(1969),第5—25页; 《蔗糖与奴隶制》(R.Sheridan ,Sugar and Slavery:An Economic History of B.W.I.,1624—1775),巴巴多斯1974年版。
    〔15〕托马斯:“旧帝国的殖民地;利润还是亏损?”,载《经济史评论》,21:1(1968),第38页;B.所罗:“加勒比奴隶制和英国的增长:艾里克·威廉斯的假设”, 载《发展经济学杂志》(Journal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7(1985),第107页,注9。
    〔16〕J.沃德:“英属西印度群岛蔗糖生产的利润,1650—1834年”,载《经济史评论》,31:2(1978),第197—213页。
    〔17〕S.英格曼:“18世纪奴隶贸易和英国资本的形成:对威廉斯论点的评论”,载《商业研究评论》(Business Studies Review),46:4(1972),第430—443页。
    〔18〕所罗:“加勒比奴隶制和英国的增长”,第104~106页。
    〔19〕库普兰:《英国的反对奴隶制运动》,第86、111 页;“奴隶贸易的废除”,《剑桥英帝国史》(Cambridge History of British Empire)第2卷,1940年,第5章。
    〔20〕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第45、178页,第211页注。他对库普兰更详细的批判可参见《英国史学家与西印度群岛》, 第197—208页。
    〔21〕安斯蒂:“宗教与英国奴隶的解放”,D ·艾尔迪斯等编:《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废除》(D.Eltis,The Abolition of the Atlantic Slave Trade),威斯廉辛大学1981年版,第37—61页。他的著作也阐述了同一观点,《大西洋奴隶贸易及其废除》(R.Anstey ,The Atlantic Slave Trade and Abolition),伦敦1975年版。
    〔22〕S.德雷斯彻:《经济自杀:废奴时期的英国奴隶制》(S. Drescher,Econocide:British Slavery in the Era of Abolition), 彼兹堡大学,1977年版。
    〔23〕以上书评参见《加拿大历史杂志》(Canadian Journal of History),17:2(1978);《农民研究》(Peasant Studies), 8:4(1978);《经济史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38:3(1978)。
    〔24〕沃特·明清顿:“威廉斯与德雷斯彻:废奴与解放”,载《奴隶制及其废除》(Slavery and Abolition),4:2(1983),第86—91页。
    〔25〕S.卡宁顿:“美国革命和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经济”, 载《交叉历史杂志》(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17:4(1987),第823~850页。还可参见他的专著《美国革命时期的英属西印度群岛》(S.Carrington,The British West Indies during theAmerican Revolution),荷兰1988年版,特别是第7章。
    〔26〕威廉·格林,“加勒比史学史1600—1800”,载《交叉历史杂志》,7:3(1977),第509页。
    〔27〕G.路易斯:《加勒比思想的主要流派》(G.Lewis,Main Currents in Caribbean Thought: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aribbean Society in its Ideological Aspects,1492—1900),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983年版,第1—28页。
    〔28〕帕特生:“奴隶制与奴隶起义:对1655~1740年牙买加的第一次马龙人战争的社会—历史学分析”, 载《社会与经济研究》(Social and Economic Studies),1970年,第289—325页。
    〔29〕P.威尔逊:《加勒比英语黑人社会的社会人类学》(P. Wilson,Crab Antics:The Social Anthropology of English Speaking Negro Societies of the Caribbean),纽黑文1972年版; 敏兹亦持相同观点,见《加勒比的转型》(S.Mintz,Caribbean Transformations),芝加哥1984年版。
    〔30〕参见艾梅·西塞尔:《杜桑·卢维杜尔:法国革命及其问题》(Aime Cesaire,Toussaint Louverture:La Revolution Francaiseet le Probleme Coloniale),巴黎1960年版。此为比较系统论述海地革命的唯一法文著作。
    〔31〕W.罗德尼:《欧洲如何使非洲成为不发达》(W.Rodney, How Europe Underdeveloped Africa),伦敦1972年版,第4章,第103—161页。
    〔32〕J.英尼科里编:《强迫迁徒》(J.Inikori,Forced Migration:The Impact of the Export Slave Trade on African Societies),纽约1980年版;英尼科里等编:《大西洋奴隶贸易》(The Atlantic Slave Trade),杜克大学1992年版。
    〔33〕K.凯珀、V.凯柏:“加勒比的营养缺乏症”,载《交叉历史杂志》,2:2(1980),第197—215页。还可参见K·凯柏:《加勒比奴隶:生物学史》(K.Kiple,Caribbean Slave:A Biological History),剑桥1984年版。
    〔34〕T.威尔逊等:“大西洋奴隶贸易与今天黑人高血压之间的可能联系”,英尼科里:《大西洋奴隶贸易》,第339—360页。有的医学家持不同意见,认为对种族主义的愤恨是黑人患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参见丹尼尔·哥尔曼:“对种族主义的愤怒被认为是黑人高血压的原由”,载《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1990年4月24日,C3。
    〔35〕巴巴拉·布什:《加勒比社会的奴隶妇女:1650—1838》(B.Bush ,Slave Women in Caribbean Society 1650—1838), 伦敦1990年版。
    〔36〕《社会科学引文指数》(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公司出版的一种年鉴。它对世界上1,400余种社科杂志的全部文章和3,300 余种自然科学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所引用的各种著作(文章)进行综合统计。



返回1996年09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