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美国黑人的第一次大迁徙
胡锦山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6年06期
【原文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长春)1996年02期第13-17页
内容提要 美国黑人第一次人口大迁徙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战争刺激了美国的工业生产和经济繁荣,但也使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欧洲移民人数骤然锐减。美国北部工业劳动力的严重短缺为美国黑人的人口迁徙与阶级构成的改变提供了契机,黑人首次开始由南部农村大规模迁往北部工业城市,成为美国工业社会中的底层无产阶级。1916~1929年间约有150万黑人离开了南部农村。在这15年间,美国黑人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黑人开始踏上了城市化和无产阶级化的进程。同时,种族歧视与隔离在此期间却由南部的地区性问题蔓延为美国的全国性问题,黑人问题愈加复杂与尖锐。
1.探讨黑人大迁徙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在1865年废除南部奴隶制的内战结束,黑人成为自由民之后一直到本世纪初这半个世纪里,黑人为什么仍被禁锢在南部的农业地带,而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可自由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从美国人口统计中可以看出:1910年黑人人口的分布比例与1860年时一样,均为占90%的黑人生活在南部[①]。出现这种状况的也正是最终造成大迁徙的内在原因。
从19世纪起,美国的原棉一直垄断着世界棉花市场,棉花贸易的有利可图,使南部主要成为棉花这一单一作物的生产地。内战前,南部大规模植棉的基础是奴隶制种植园。内战后,南部的奴隶制被废除了,然而,极大多数解放了的黑人并未分得小块土地成为自耕农或工资劳动者。事实上,原种植园的大土地所有制并未解体,而是被基本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南部种植园主为了重新把黑人束缚在土地上,创造并发展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种植园租佃制。这是一种兼有资本主义雇佣制、租佃制和奴隶制残余的分成制在内的混合经济制度,在这一经济制度下,土地所有者和租佃制的关系类似于主仆关系,带有某种超经济强制和生产者被宗法关系束缚于土地上的半封建、半奴隶制色彩。它通过分成制、抵押借贷制、赊购制、劳役偿债制等形式对农民,特别是对解放了的黑人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使广大无地而不得不租地维生的黑人限入无穷尽的债务罗网,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同时,这一体制的存在和发展也严重的阻碍了南部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使南部经济长期落后于全国,并使南部对产业工人的需求量有限。尽管内战后北部工业蓬勃发展,但大量的东南欧移民基本满足了工业需求,北部企业主无需黑人充当廉价劳动力,广大南部黑人只能终其一生在种植园租佃制下饱受压迫和剥削,处于贫困、愚昧、落后状态。
南部白人种族主义深知,只要数百万黑人能有一点点真正的自由与平等,就足以动摇南部的种植园租佃制度和白人的统治与剥削。为确保这一制度安然无虞,内战刚刚结束,他们就明目张胆地违犯美国宪法和第13、14、15条修正案中关于平等的精神及明文规定,宣扬黑人是劣等民族,“应该处于社会的底层,……从事劣等的工作,过着低下的生活。”[②]公然宣称:“我们必须使从前的奴隶处于劣等地位。我们必须通过法律使他感到他的劣等地位。”[③]。他们殚精竭虑地炮制出不公正划分选区、文化测验、交纳人头税等各种限制黑人选举权的办法,使黑人丧失政治权利,无法参与政治生活。如1898年路易斯安那州为了阻止黑人投票,在州宪法中补充了“祖父条款”,规定凡本人或祖辈在1867年1月1日以前投过票者,可以不受财产和教育程度的限制,有权参加选举,否则没有投票资格。这一新立法从字面上看丝毫没有因种族不同而歧视黑人,但却是根据当时黑人的普遍状况而制订出来的以限制黑人参加选举。因为1867年以前有选举权的黑人微乎其微,所以“祖父条款”实际上几乎完全限制了黑人参加选举。该法案出笼后,南部各州纷纷效法,直到1915年最高法院宣布该法案违宪前,“祖父条款”一直广泛有效地限制了南部黑人投票。以路易斯安那州为例,1896年该州有黑人选民130344人,1900年跌至5320人,到1916年仅有1800名黑人选民[④]。
内战后,南部各州建立起一种双轨的、隔离的、不平等的学校体制,目的是使黑人“安分守己”,以防黑人在接受了平等教育后要求参加投票选举,对本身的处境提出反抗,从而对白人种族至上的剥削和统治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双重教育体制之下,绝大多数终于能够在内战后上学的黑人儿童所进的学校,都是十分简陋不正规的短期学校。1910年时黑人学生的平均学时相当于南部白人学生的80%[⑤],在教育经费、教学质量与内容上,黑白学校相差悬殊。如1900年,密西西比州亚当斯县每个白人儿童的年教育经费为22.25美元,而每个黑人儿童仅为2美元[⑥]。在南部,黑人从未享有过与白人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并辅之以对黑人施行的私刑等恐怖行为,南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确立起了严格的种族歧视与隔离体制。而且,南部这所有一切歧视、迫害、打击黑人的行为,竟得到了联邦司法部门的默许和支持。1896年,美国最高法院在“普莱塞诉弗格森案”中,公然维护南部公共设施中黑白分明的“隔离但平等”的原则,从而正式确立了根据宪法种族隔离系属合法的原则,南部黑人完全丧失了内战以来法律赋之的平等权利,种族枷锁仍在。
本世纪初起,由于棉花地力的损耗和世界棉花市场的竞争,南部农业长期处于萧条状态,这使对棉花种植园租佃制有极大依赖性的黑人愈加难以维持生计。1915~1916年,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阿拉巴马、佐治亚和佛罗里达等几个南部产棉州发生了棉铃象鼻虫灾害,大批棉花作物被毁,1915年夏的大水灾又对这几个饱受虫害之灾的产棉州造成进一步的灾难性影响。这对于早已一贫如洗的黑人无疑于雪上加霜。上述诸种因素结合一起构成了黑人大迁徙的推力因素,同时,这一时期南部黑人不断增长的反抗情绪成为大迁徙的一个重要 的主观因素。
然而,引起第一次黑人大迁徙的直接因素是来自于北部的拉力因素。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北部工业劳力匮乏,当美国工业面临着战争所带来的大规模国际需要时,源源不断地欧洲移民却大幅度减少。据统计,在本世纪头14年中,前来美国的欧洲移民达1200万,仅1914年就有100多万欧洲移民来到美国。但此后人数急剧下降,到1918年时,仅有11万移民抵达美国,同时却有近10万早期移民重返其欧洲母国[⑦]。随着美国的参战,对劳力需求更是剧增,但可利用的劳动力却因征兵而更为减少。于是,南部正处于走投无路境地的黑人成为满足北部工业需要的最合适的替代者。美国黑人第一次由南至北的大迁徙浪潮随之开始。
2.这次黑人大迁徙运动是美国历史上黑人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愿对生活场所做出的抉择。但最初这一人口迁徙并不是黑人自发产生的。由于在南部存在着上述种种对黑人经济上剥削、政治上迫害,黑人在社会生活中饱受歧视与隔离,直到本世纪初期,南部黑人基本上仍处于与美国主流社会相隔离的落后状况。他们与外界联系甚少,无从得知北部的社会生活情况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如果北部急需劳动力的工厂厂主们一开始就指望不费心机地等待黑人劳动力自动跨进工厂的大门,他们定要大失所望。因为当时南部并不存在一个流动且无着落的黑人工人阶级队伍。为了解决工厂劳力不足问题,北部企业主最先是向南部派遣了大量劳工招募人员,以此作为他们与潜在黑人移民间的联系媒介。
1916年5月,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招募人员成功地从佐治亚州运来了两列车的黑人学生,前往康涅狄格州收割烟草,解决了该州的燃眉之急。这一成功事例刺激了北部企业主开始在南部设立工人招募站,招募人员在所有黑人人口集中地区到处活动宣传。曾有一份在南部散发的宣传单上这样写道:“大家快到北部去吧!那里没有劳工纠纷,……烧大块的煤,工资高,待遇好,……住房也好;旅费由我们出,还管运行李家具,……现在还有机会,赶快去吧!”[⑧]在大迁徙的最初几年,这种宣传鼓动极为有效,如伊利铁路仅1916年就“从佛罗里达、佐治亚和肯塔基三州招到了9千名黑人”,另有两条大铁路也招募了27000千名南部黑人前往北部从事非技术性工作[⑨]。这样,1910年每6个尚生活在南部的15~24岁有文化的黑人中便有一人在1920年时已迁移到了北部[⑩]。南部失去了大批身强力壮有文化的男性黑人青年。
这种人口外流之势造成了南部农业劳动力大有枯竭之危。极为惊恐的南部种植园主继而促使地方行政机构颁布法令,对北部招募人员加以罚款和监禁,并对黑人展开反宣传攻势,这一时期南部的地方报纸连篇累牍地刊载着“被欺骗的南部黑人在北部过着饥寒交迫生活的故事”[①①]。南部白人的阻挠很快使迁徙初期北部招募人员的活动消声匿迹,但此时迁徙运动已发展为黑人的自发性北上运动了。
南部黑人一旦从第一批迁到北部黑人的信息中确信了北部有就业机会后,迁徙运动就迅速演为自觉性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抵达北部的黑人几乎都立即与南部潜在的移民产生了联系,他们给南部亲朋好友的信件提高了黑人的迁徙热情,特别是当信中夹有美元时——这既是移民在北部得到经济改善的具体证明,同时又马上可为南部黑人用于购买北上车票。据1924年美国一位学者估计,10名黑人移民中便有9人是应已在北部亲人的要求而离开南部的[①②]。
对黑人迁徙起到促进作用的还有一些黑人组织机构和黑人报刊,特别是以美国“全国城市联盟”和《芝加哥捍卫者报》为代表。“全国城市联盟”成立于1911年,1917年正值大批黑人涌入北部城市之时,联盟发起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通过的决议强调要对黑人大迁徙运动进行宣传鼓动和组织帮助工作。从当时南部黑人北上迁徙前写给联盟的信可说明黑人已认识到了这一组织的作用。1917~1919年,仅芝加哥分支机构就帮助55000名黑人找到了工作和住房,1920年又为15000多移民找到了工作[①③]。
大迁徙期间,美国城市黑人报纸致力于涉足广大黑人“由迁徙而产生的对信息更紧迫的需求”[①④],刊登招工广告,刊载黑人在北部成功的事例,北部城市中非隔离公共设施的图片,及出租住房的广告,以鼓励黑人迁徙。这些报纸深受黑人欢迎,著名的《芝加哥捍卫者报》1916~1918年间每期发行量增加了10多倍,由迁徙前的1万份猛增至1918年的15万份,据信该报每份至少为10人读过[①⑤]。这些黑人报章使“黑人不断意识到继续留在南部的错误”,看到了北部金色的前景与同胞的榜样,……使他们对南部经济和社会的不满具体化为迁徙的直接动机”[①⑥]。
3.这一黑人人口大规模北上运动,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一次黑人大迁徙。它始于1916年,止于1929年大危机发生之后,前后约15年时间,共有150万左右黑人迁离南部农村。其中一战期间即超过45万,战后两年又有20余万,而整个20年代,人数超过80万[①⑦]。从美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角度来看,这次黑人大迁徙应被视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但它对美国黑人的生活历程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次大迁徙使美国黑人经历了自内战以来一次最重要的社会变迁。在此之前,黑人只是逐渐地、个别地被卷入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轨道,而在这次大迁徙中,却是大批的整体黑人被从半封建的种植园租佃制农场转送到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工业中心,这不能不对美国黑人产生了一些永久性的变化和影响。
大迁徙极大地改变了美国黑人的阶级构成,它使南部从事农业的黑人人口显著减少。据统计,在1920~1923年间,佐治亚州的劳动力供应减少了五分之二,1923年该州有46675所农民住房已无人居住,55524张犁闲置,田间缺乏劳力171000人[①⑧]。到1930年,北部各州的就业黑人共有1599912名,其中69%在制造、机械和采矿工业部门从事非熟练劳动[①⑨]。可以说,黑人是为了摆脱且为了解决他们在南部的困境而移往似乎充满经济机遇和光明前景的北部,但南部种植园租佃制下的种族歧视与隔离的阴影却随同他们一道迁入北部,黑人再次陷入处处充斥种族歧视与隔离的困境。他们被迫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从事低级工作,其工资却又要远低于从事同类工作的白人工人,他们住进了更为隔离的北部城市贫民窟中,其子女只能接受事实上不平等的隔离教育。此外,他们还很快成为恐其竞争的一些白人工人和避之不及的白人居民猜疑、憎恶和打击的对象,种族问题愈演愈烈,并成为至今仍存在于美国城市中的首要社会问题。
美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次排弃其他少数民族的反动潮流,19世纪末开始的排华运动即是一例,但就整个社会趋势而言,美国一直显现出强烈的同化少数民族的特征。然而,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的方式却一直是与同化少数民族的趋势直接相抵触。大迁徙开始后,大批黑人洪水般涌入北部工业城市,但这既不曾改变黑人受压迫遭歧视的基本处境,也不曾引起些许的黑白种族融合共处现象。第一次大迁徙中,黑人多从佛罗里达、佐治亚、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等州迁出,主要迁往东北部和中西部的工业城市。迁入这些城市的黑人并未均匀地分布在市区各处,而是立即聚集在城市中原有的贫民区中。不久,北部正式出现了第一批黑人聚居区。纽约、费城、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圣路易斯、辛那提和印第安纳波利斯等北部城市黑人聚居区都是这一时期形成的。另外,纽约、费城和芝加哥的黑人人口在这一时期超过了南部的几个大城市,成为美国黑人人口最多的城市和美国最大几个黑人聚居区所在地。
黑人聚居区是北部种族主义的具体体现,实为更为隔离的种族贫民窟。随着城市黑人日渐增多,许多城市颁布了严厉的种族隔离居住法令,严格地限制了黑人的居住范围。但是,这一时期黑人涌入城市的人数之多和速度之快要远高于白人逃避躲让黑人的速度,聚居区人满为患,不少黑人被挤到了聚居区领域之外,从而造成了许多城市的种族骚乱。如在1925年,底特律市一位黑人内科医生因住进其在白人街区购置的住宅,而遭到白人暴徒的围攻,结果该医生和其家人却受到法庭的审讯。住房纠纷和就业竞争交织在一起,使城市种族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其中最为严重的是1919年7月发生在芝加哥的暴力事件,这次冲突共持续13天,有38人被杀,其中23人为黑人,受伤者达537人,黑人占342人[②⑩]。种族冲突中遭受更大损失与牺牲的固然是黑人。但冲突本身却反映出黑人已不愿再逆来顺受,他们愿意为保卫自己而战斗和牺牲。黑人的这种新的精神风貌是与随大迁徙而加强的种族自尊心和种族团结分不开的。
由于大迁徙,具有相似命运和忿恨不满的黑人在城市中聚集到了一起,黑人间的联系与交往加强。种族聚居区使黑人与白人世界相隔离,这极大地限制了黑人生活范围,不利于黑人地位的提高,使黑人与主流社会隔离,造成许多社会问题,种族关系不断恶化,但同时也积聚了黑人的力量,促使黑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提高,并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促成了黑人民族主义的兴盛,其表现形式为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和加维运动。
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战后至30年代一批反抗美国种族主义的黑人知识分子以纽约哈莱姆黑人聚居区为中心开展的一场旨在通过艺术作品反映黑人心声,表达黑人民族自豪感和黑人改造美国决心的民族文化运动。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黑人作家、诗人、画家和历史学家,如著名黑人学者W.E.B.杜波依斯继续从事他的文学和历史创作活动,詹姆斯·约翰逊、克劳德·麦凯、琼·图默、康蒂·卡伦等哈莱姆文艺复兴时代的重要作家的作品不断问世,他们将自己的感情化为各种文艺形式批判美国社会中的种族不平等,歌颂黑人作为一个民族的整体力量,抗议美国的种族歧视与隔离。这一运动证明了黑人的素质与能力,提高了美国黑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并开黑人自我表达和自我讴歌之先河。
加维运动是20年代中期兴起于大迁徙过程中的第一次黑人群众性民族主义运动。黑人不间断的向城市迁徙很快造成了一个有利于黑人进行大规模抗议运动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北部城市迅速恶化的种族关系增强了黑人的反抗情绪。进而掀起了加维运动。这次运动反映了黑人渴望摆脱种族压迫,要求获得政治经济解放的愿望。参加这一运动的黑人表现出高度的种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他们提出民族自决的要求,主张重返非洲,建立一个强大的黑人国家,发展黑人自己的经济和文化。但这一运动极为短暂,在1925年运动发起人和领导人马库斯·加维因诈骗罪被美国政府驱逐出境后,这一运动便消沉下去。这次黑人民族主义运动的意义和影响极为深远,它反映了城市黑人渴望摆脱种族主义枷锁,尊重本民族文化传统,要求实行民族自决自治的强烈愿望,成为60年代轰轰烈烈的“黑人权力”运动的先声。
注释:
① U.S.Bureau of the Census,Negro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1790~1915,Washington,D.C.,1918,Table 13.
② Charles E.Hall,Negroes in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1969,p.48
③尼尔·R.彼尔斯和杰里·哈格斯特洛姆著《美国志——五十州现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中译本,第636页。
④ George Eaton Simpson & j.M:ilton Yinger,Racial and Cultural Minorities.New York,1965,p.455.
⑤、⑥、②⑩约翰·霍普·富兰克林著《美国黑人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中译本,第479、328、415页。
⑦ Daniel M.Johnson & Rex R.Campbell,Black Migration in America,Duke University Press,1981,P.72.
⑧、⑨、①⑧、①⑨詹姆斯·艾伦著《美国黑人问题与南部农业经济》,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中译本,第150、151、152、161页。
⑩ Stanley Lieberson,"Selective Black Migration from the South"inFrank D.Bean & W.Parker Frisbie(eds.),The Demography of Racial and Ethnic Groups.New York,1980,P.130.
①① Emmett J.Scott,Negro Migration During the War.New York,1920,P.31
①② Shelby M.Harrison,Public Empoyment Offices,New York,1924,P.609
①③、①⑥ Carole Marks,"Lines of Communication,Recruitment Mechanisms,and the Great Migration of 1916~1918",in Social Problems Vol.31,No.1,October 1983,pp.77,79.
①④ Maxine Seller,To Seek America.New York,1977.P.123.
①⑤ William Tuttle,Race Riot,New York,1974.P.90.
①⑦ U.S.Bureau of the Census,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the Black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1910~1940.Washington,D.C.,1978,P.15.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6年06期
【原文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长春)1996年02期第13-17页
1.探讨黑人大迁徙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在1865年废除南部奴隶制的内战结束,黑人成为自由民之后一直到本世纪初这半个世纪里,黑人为什么仍被禁锢在南部的农业地带,而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可自由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从美国人口统计中可以看出:1910年黑人人口的分布比例与1860年时一样,均为占90%的黑人生活在南部[①]。出现这种状况的也正是最终造成大迁徙的内在原因。
从19世纪起,美国的原棉一直垄断着世界棉花市场,棉花贸易的有利可图,使南部主要成为棉花这一单一作物的生产地。内战前,南部大规模植棉的基础是奴隶制种植园。内战后,南部的奴隶制被废除了,然而,极大多数解放了的黑人并未分得小块土地成为自耕农或工资劳动者。事实上,原种植园的大土地所有制并未解体,而是被基本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南部种植园主为了重新把黑人束缚在土地上,创造并发展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种植园租佃制。这是一种兼有资本主义雇佣制、租佃制和奴隶制残余的分成制在内的混合经济制度,在这一经济制度下,土地所有者和租佃制的关系类似于主仆关系,带有某种超经济强制和生产者被宗法关系束缚于土地上的半封建、半奴隶制色彩。它通过分成制、抵押借贷制、赊购制、劳役偿债制等形式对农民,特别是对解放了的黑人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使广大无地而不得不租地维生的黑人限入无穷尽的债务罗网,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同时,这一体制的存在和发展也严重的阻碍了南部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使南部经济长期落后于全国,并使南部对产业工人的需求量有限。尽管内战后北部工业蓬勃发展,但大量的东南欧移民基本满足了工业需求,北部企业主无需黑人充当廉价劳动力,广大南部黑人只能终其一生在种植园租佃制下饱受压迫和剥削,处于贫困、愚昧、落后状态。
南部白人种族主义深知,只要数百万黑人能有一点点真正的自由与平等,就足以动摇南部的种植园租佃制度和白人的统治与剥削。为确保这一制度安然无虞,内战刚刚结束,他们就明目张胆地违犯美国宪法和第13、14、15条修正案中关于平等的精神及明文规定,宣扬黑人是劣等民族,“应该处于社会的底层,……从事劣等的工作,过着低下的生活。”[②]公然宣称:“我们必须使从前的奴隶处于劣等地位。我们必须通过法律使他感到他的劣等地位。”[③]。他们殚精竭虑地炮制出不公正划分选区、文化测验、交纳人头税等各种限制黑人选举权的办法,使黑人丧失政治权利,无法参与政治生活。如1898年路易斯安那州为了阻止黑人投票,在州宪法中补充了“祖父条款”,规定凡本人或祖辈在1867年1月1日以前投过票者,可以不受财产和教育程度的限制,有权参加选举,否则没有投票资格。这一新立法从字面上看丝毫没有因种族不同而歧视黑人,但却是根据当时黑人的普遍状况而制订出来的以限制黑人参加选举。因为1867年以前有选举权的黑人微乎其微,所以“祖父条款”实际上几乎完全限制了黑人参加选举。该法案出笼后,南部各州纷纷效法,直到1915年最高法院宣布该法案违宪前,“祖父条款”一直广泛有效地限制了南部黑人投票。以路易斯安那州为例,1896年该州有黑人选民130344人,1900年跌至5320人,到1916年仅有1800名黑人选民[④]。
内战后,南部各州建立起一种双轨的、隔离的、不平等的学校体制,目的是使黑人“安分守己”,以防黑人在接受了平等教育后要求参加投票选举,对本身的处境提出反抗,从而对白人种族至上的剥削和统治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双重教育体制之下,绝大多数终于能够在内战后上学的黑人儿童所进的学校,都是十分简陋不正规的短期学校。1910年时黑人学生的平均学时相当于南部白人学生的80%[⑤],在教育经费、教学质量与内容上,黑白学校相差悬殊。如1900年,密西西比州亚当斯县每个白人儿童的年教育经费为22.25美元,而每个黑人儿童仅为2美元[⑥]。在南部,黑人从未享有过与白人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并辅之以对黑人施行的私刑等恐怖行为,南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确立起了严格的种族歧视与隔离体制。而且,南部这所有一切歧视、迫害、打击黑人的行为,竟得到了联邦司法部门的默许和支持。1896年,美国最高法院在“普莱塞诉弗格森案”中,公然维护南部公共设施中黑白分明的“隔离但平等”的原则,从而正式确立了根据宪法种族隔离系属合法的原则,南部黑人完全丧失了内战以来法律赋之的平等权利,种族枷锁仍在。
本世纪初起,由于棉花地力的损耗和世界棉花市场的竞争,南部农业长期处于萧条状态,这使对棉花种植园租佃制有极大依赖性的黑人愈加难以维持生计。1915~1916年,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阿拉巴马、佐治亚和佛罗里达等几个南部产棉州发生了棉铃象鼻虫灾害,大批棉花作物被毁,1915年夏的大水灾又对这几个饱受虫害之灾的产棉州造成进一步的灾难性影响。这对于早已一贫如洗的黑人无疑于雪上加霜。上述诸种因素结合一起构成了黑人大迁徙的推力因素,同时,这一时期南部黑人不断增长的反抗情绪成为大迁徙的一个重要 的主观因素。
然而,引起第一次黑人大迁徙的直接因素是来自于北部的拉力因素。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北部工业劳力匮乏,当美国工业面临着战争所带来的大规模国际需要时,源源不断地欧洲移民却大幅度减少。据统计,在本世纪头14年中,前来美国的欧洲移民达1200万,仅1914年就有100多万欧洲移民来到美国。但此后人数急剧下降,到1918年时,仅有11万移民抵达美国,同时却有近10万早期移民重返其欧洲母国[⑦]。随着美国的参战,对劳力需求更是剧增,但可利用的劳动力却因征兵而更为减少。于是,南部正处于走投无路境地的黑人成为满足北部工业需要的最合适的替代者。美国黑人第一次由南至北的大迁徙浪潮随之开始。
2.这次黑人大迁徙运动是美国历史上黑人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愿对生活场所做出的抉择。但最初这一人口迁徙并不是黑人自发产生的。由于在南部存在着上述种种对黑人经济上剥削、政治上迫害,黑人在社会生活中饱受歧视与隔离,直到本世纪初期,南部黑人基本上仍处于与美国主流社会相隔离的落后状况。他们与外界联系甚少,无从得知北部的社会生活情况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如果北部急需劳动力的工厂厂主们一开始就指望不费心机地等待黑人劳动力自动跨进工厂的大门,他们定要大失所望。因为当时南部并不存在一个流动且无着落的黑人工人阶级队伍。为了解决工厂劳力不足问题,北部企业主最先是向南部派遣了大量劳工招募人员,以此作为他们与潜在黑人移民间的联系媒介。
1916年5月,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招募人员成功地从佐治亚州运来了两列车的黑人学生,前往康涅狄格州收割烟草,解决了该州的燃眉之急。这一成功事例刺激了北部企业主开始在南部设立工人招募站,招募人员在所有黑人人口集中地区到处活动宣传。曾有一份在南部散发的宣传单上这样写道:“大家快到北部去吧!那里没有劳工纠纷,……烧大块的煤,工资高,待遇好,……住房也好;旅费由我们出,还管运行李家具,……现在还有机会,赶快去吧!”[⑧]在大迁徙的最初几年,这种宣传鼓动极为有效,如伊利铁路仅1916年就“从佛罗里达、佐治亚和肯塔基三州招到了9千名黑人”,另有两条大铁路也招募了27000千名南部黑人前往北部从事非技术性工作[⑨]。这样,1910年每6个尚生活在南部的15~24岁有文化的黑人中便有一人在1920年时已迁移到了北部[⑩]。南部失去了大批身强力壮有文化的男性黑人青年。
这种人口外流之势造成了南部农业劳动力大有枯竭之危。极为惊恐的南部种植园主继而促使地方行政机构颁布法令,对北部招募人员加以罚款和监禁,并对黑人展开反宣传攻势,这一时期南部的地方报纸连篇累牍地刊载着“被欺骗的南部黑人在北部过着饥寒交迫生活的故事”[①①]。南部白人的阻挠很快使迁徙初期北部招募人员的活动消声匿迹,但此时迁徙运动已发展为黑人的自发性北上运动了。
南部黑人一旦从第一批迁到北部黑人的信息中确信了北部有就业机会后,迁徙运动就迅速演为自觉性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抵达北部的黑人几乎都立即与南部潜在的移民产生了联系,他们给南部亲朋好友的信件提高了黑人的迁徙热情,特别是当信中夹有美元时——这既是移民在北部得到经济改善的具体证明,同时又马上可为南部黑人用于购买北上车票。据1924年美国一位学者估计,10名黑人移民中便有9人是应已在北部亲人的要求而离开南部的[①②]。
对黑人迁徙起到促进作用的还有一些黑人组织机构和黑人报刊,特别是以美国“全国城市联盟”和《芝加哥捍卫者报》为代表。“全国城市联盟”成立于1911年,1917年正值大批黑人涌入北部城市之时,联盟发起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通过的决议强调要对黑人大迁徙运动进行宣传鼓动和组织帮助工作。从当时南部黑人北上迁徙前写给联盟的信可说明黑人已认识到了这一组织的作用。1917~1919年,仅芝加哥分支机构就帮助55000名黑人找到了工作和住房,1920年又为15000多移民找到了工作[①③]。
大迁徙期间,美国城市黑人报纸致力于涉足广大黑人“由迁徙而产生的对信息更紧迫的需求”[①④],刊登招工广告,刊载黑人在北部成功的事例,北部城市中非隔离公共设施的图片,及出租住房的广告,以鼓励黑人迁徙。这些报纸深受黑人欢迎,著名的《芝加哥捍卫者报》1916~1918年间每期发行量增加了10多倍,由迁徙前的1万份猛增至1918年的15万份,据信该报每份至少为10人读过[①⑤]。这些黑人报章使“黑人不断意识到继续留在南部的错误”,看到了北部金色的前景与同胞的榜样,……使他们对南部经济和社会的不满具体化为迁徙的直接动机”[①⑥]。
3.这一黑人人口大规模北上运动,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一次黑人大迁徙。它始于1916年,止于1929年大危机发生之后,前后约15年时间,共有150万左右黑人迁离南部农村。其中一战期间即超过45万,战后两年又有20余万,而整个20年代,人数超过80万[①⑦]。从美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角度来看,这次黑人大迁徙应被视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但它对美国黑人的生活历程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次大迁徙使美国黑人经历了自内战以来一次最重要的社会变迁。在此之前,黑人只是逐渐地、个别地被卷入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轨道,而在这次大迁徙中,却是大批的整体黑人被从半封建的种植园租佃制农场转送到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工业中心,这不能不对美国黑人产生了一些永久性的变化和影响。
大迁徙极大地改变了美国黑人的阶级构成,它使南部从事农业的黑人人口显著减少。据统计,在1920~1923年间,佐治亚州的劳动力供应减少了五分之二,1923年该州有46675所农民住房已无人居住,55524张犁闲置,田间缺乏劳力171000人[①⑧]。到1930年,北部各州的就业黑人共有1599912名,其中69%在制造、机械和采矿工业部门从事非熟练劳动[①⑨]。可以说,黑人是为了摆脱且为了解决他们在南部的困境而移往似乎充满经济机遇和光明前景的北部,但南部种植园租佃制下的种族歧视与隔离的阴影却随同他们一道迁入北部,黑人再次陷入处处充斥种族歧视与隔离的困境。他们被迫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从事低级工作,其工资却又要远低于从事同类工作的白人工人,他们住进了更为隔离的北部城市贫民窟中,其子女只能接受事实上不平等的隔离教育。此外,他们还很快成为恐其竞争的一些白人工人和避之不及的白人居民猜疑、憎恶和打击的对象,种族问题愈演愈烈,并成为至今仍存在于美国城市中的首要社会问题。
美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次排弃其他少数民族的反动潮流,19世纪末开始的排华运动即是一例,但就整个社会趋势而言,美国一直显现出强烈的同化少数民族的特征。然而,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的方式却一直是与同化少数民族的趋势直接相抵触。大迁徙开始后,大批黑人洪水般涌入北部工业城市,但这既不曾改变黑人受压迫遭歧视的基本处境,也不曾引起些许的黑白种族融合共处现象。第一次大迁徙中,黑人多从佛罗里达、佐治亚、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等州迁出,主要迁往东北部和中西部的工业城市。迁入这些城市的黑人并未均匀地分布在市区各处,而是立即聚集在城市中原有的贫民区中。不久,北部正式出现了第一批黑人聚居区。纽约、费城、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圣路易斯、辛那提和印第安纳波利斯等北部城市黑人聚居区都是这一时期形成的。另外,纽约、费城和芝加哥的黑人人口在这一时期超过了南部的几个大城市,成为美国黑人人口最多的城市和美国最大几个黑人聚居区所在地。
黑人聚居区是北部种族主义的具体体现,实为更为隔离的种族贫民窟。随着城市黑人日渐增多,许多城市颁布了严厉的种族隔离居住法令,严格地限制了黑人的居住范围。但是,这一时期黑人涌入城市的人数之多和速度之快要远高于白人逃避躲让黑人的速度,聚居区人满为患,不少黑人被挤到了聚居区领域之外,从而造成了许多城市的种族骚乱。如在1925年,底特律市一位黑人内科医生因住进其在白人街区购置的住宅,而遭到白人暴徒的围攻,结果该医生和其家人却受到法庭的审讯。住房纠纷和就业竞争交织在一起,使城市种族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其中最为严重的是1919年7月发生在芝加哥的暴力事件,这次冲突共持续13天,有38人被杀,其中23人为黑人,受伤者达537人,黑人占342人[②⑩]。种族冲突中遭受更大损失与牺牲的固然是黑人。但冲突本身却反映出黑人已不愿再逆来顺受,他们愿意为保卫自己而战斗和牺牲。黑人的这种新的精神风貌是与随大迁徙而加强的种族自尊心和种族团结分不开的。
由于大迁徙,具有相似命运和忿恨不满的黑人在城市中聚集到了一起,黑人间的联系与交往加强。种族聚居区使黑人与白人世界相隔离,这极大地限制了黑人生活范围,不利于黑人地位的提高,使黑人与主流社会隔离,造成许多社会问题,种族关系不断恶化,但同时也积聚了黑人的力量,促使黑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提高,并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促成了黑人民族主义的兴盛,其表现形式为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和加维运动。
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战后至30年代一批反抗美国种族主义的黑人知识分子以纽约哈莱姆黑人聚居区为中心开展的一场旨在通过艺术作品反映黑人心声,表达黑人民族自豪感和黑人改造美国决心的民族文化运动。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黑人作家、诗人、画家和历史学家,如著名黑人学者W.E.B.杜波依斯继续从事他的文学和历史创作活动,詹姆斯·约翰逊、克劳德·麦凯、琼·图默、康蒂·卡伦等哈莱姆文艺复兴时代的重要作家的作品不断问世,他们将自己的感情化为各种文艺形式批判美国社会中的种族不平等,歌颂黑人作为一个民族的整体力量,抗议美国的种族歧视与隔离。这一运动证明了黑人的素质与能力,提高了美国黑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并开黑人自我表达和自我讴歌之先河。
加维运动是20年代中期兴起于大迁徙过程中的第一次黑人群众性民族主义运动。黑人不间断的向城市迁徙很快造成了一个有利于黑人进行大规模抗议运动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北部城市迅速恶化的种族关系增强了黑人的反抗情绪。进而掀起了加维运动。这次运动反映了黑人渴望摆脱种族压迫,要求获得政治经济解放的愿望。参加这一运动的黑人表现出高度的种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他们提出民族自决的要求,主张重返非洲,建立一个强大的黑人国家,发展黑人自己的经济和文化。但这一运动极为短暂,在1925年运动发起人和领导人马库斯·加维因诈骗罪被美国政府驱逐出境后,这一运动便消沉下去。这次黑人民族主义运动的意义和影响极为深远,它反映了城市黑人渴望摆脱种族主义枷锁,尊重本民族文化传统,要求实行民族自决自治的强烈愿望,成为60年代轰轰烈烈的“黑人权力”运动的先声。
注释:
① U.S.Bureau of the Census,Negro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1790~1915,Washington,D.C.,1918,Table 13.
② Charles E.Hall,Negroes in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1969,p.48
③尼尔·R.彼尔斯和杰里·哈格斯特洛姆著《美国志——五十州现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中译本,第636页。
④ George Eaton Simpson & j.M:ilton Yinger,Racial and Cultural Minorities.New York,1965,p.455.
⑤、⑥、②⑩约翰·霍普·富兰克林著《美国黑人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中译本,第479、328、415页。
⑦ Daniel M.Johnson & Rex R.Campbell,Black Migration in America,Duke University Press,1981,P.72.
⑧、⑨、①⑧、①⑨詹姆斯·艾伦著《美国黑人问题与南部农业经济》,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中译本,第150、151、152、161页。
⑩ Stanley Lieberson,"Selective Black Migration from the South"inFrank D.Bean & W.Parker Frisbie(eds.),The Demography of Racial and Ethnic Groups.New York,1980,P.130.
①① Emmett J.Scott,Negro Migration During the War.New York,1920,P.31
①② Shelby M.Harrison,Public Empoyment Offices,New York,1924,P.609
①③、①⑥ Carole Marks,"Lines of Communication,Recruitment Mechanisms,and the Great Migration of 1916~1918",in Social Problems Vol.31,No.1,October 1983,pp.77,79.
①④ Maxine Seller,To Seek America.New York,1977.P.123.
①⑤ William Tuttle,Race Riot,New York,1974.P.90.
①⑦ U.S.Bureau of the Census,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the Black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1910~1940.Washington,D.C.,1978,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