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美国革命与重商主义的衰落
陈雄章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6年03期
【原文出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桂林)1995年04期第74-79页
摘要 重商主义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重商主义的衰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8世纪末的美国革命对重商主义的垄断独占制、黑奴贸易、殖民经济的核心地带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美国革命;影响;重商主义;衰落
“重商主义”是亚当·斯密所使用的术语,以后被普遍接受,并被作为对16~18世纪流行于西欧、美洲的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策的总概括。进入19世纪后,重商主义衰落了,史学界较公认工业革命以及自由主义的兴起是重商主义衰落的主要原因,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主要原因不等于唯一原因,像重商主义衰落这样重大的历史课题,如果视野仅囿于工业革命,所得出的结论确是单薄的。本文尝试从美国革命的角度探索它对重商主义衰落的影响,以拓宽和加深对18、19世纪之交世界历史的认识。
18、19世纪之交, 美洲大地爆发了普遍的民族独立革命运动。 从1775年开始到1789年止的美国革命,是美洲普遍革命的第一幕,它既是一次民族独立革命,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同时还是一次广泛的民族竞争参与运动。美国革命性质的多重性使它能对世界产生广泛的冲击和影响,重商主义亦在冲击和影响之列。正是在美国革命的冲击和影响下,重商主义衰落的历史行程大大加速了。我们可由下面三个方面来看。
美国革命加速了欧洲各国放弃重商主义垄断独占制、朝自由主义过渡的过程
垄断独占制是重商主义殖民政策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具体表现,达到垄断独占是重商主义时代宗主国对殖民地所施行一切法令、禁令、规章的最终目的,为此不惜以战争手段予以贯彻。重商主义的批评者亚当·斯密论及英国的殖民政策时写道:“英国统治殖民地的主要目的,或更确切地说唯一目的,一向就是维持独占……此种独占即是此等殖民地隶属我国的标志,亦是我国从这种隶属所得的唯一果实,英国一向用以维持这种隶属的费用,其实都是用来维持这种独占。”〔1 〕在这点上,欧洲各国的政策与英国的大同小异。
美国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摧毁重商主义理论的最大实践者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美国革命有浓厚的民族竞争因素,要求破除人为设置的政治经济壁垒,以自由、平等的地位参与世界竞争。重商主义垄断独占制就是人为设置的壁垒。以北美与西印度群岛的经济联系为例,依据独占制的原则,英属北美殖民地只能与英属西印度的糖业岛屿进行生产和贸易上的交流。而地域窄小,又是在种植园奴隶制下萎缩生产的英属西印度岛屿远不足与地域广阔,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上日益勃兴的英属北美构成正常的生产和贸易运转关系,因为北美需要的是一个庞大的,足以提供生产原料和消费产品的市场,而英属西印度无法造就这样一个市场。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如粮食、木材、干鱼等,同时为了获取生产的原料,如酿酒的糖蜜等,北美人只能求助于走私,开展同法属、西属、荷属西印度岛屿的“非法”交往。所以革命前北美和英国围绕走私和反走私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其实质就是破坏垄断独占制、进行自由贸易、参与竞争与维护垄断独占制、阻抑参与竞争的斗争。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利斯所指出的那样:“自由贸易是美国革命的重要因素。”〔2〕
从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到1789年联邦政府建立,美国人以自己的行动首先在英属北美埋葬了重商主义的垄断独占制。在美国的冲击下,垄断独占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778年,西班牙王室颁布自由贸易敕令,将西属中美和南美的贸易港口放开,允许自由贸易。不久西班牙政府又开放了墨西哥等地。结果“在18世纪80年代,帝国各地对西班牙国王的臣民存在着自由贸易。”〔3 〕科尔柏重商主义的继承者法国政府也不得不自1779年起部分开放法属西印度群岛的贸易。1784年8月, 法国王室颁布敕令,全部放开法属西印度的6个港口,允许自由贸易。 与此同时,重商主义的贸易垄断公司在欧洲各国及其殖民地遭到了普遍的声讨。在此背景下,葡萄牙政府于1780年取消了垄断巴西贸易的两大公司;1785年,西班牙政府解散了垄断委内瑞拉、墨西哥贸易的加拉加斯公司,同时大大削减了加迪斯在殖民地贸易中各种垄断特权,由其余城市、港口共同分享。
北美殖民地的独立也迫使英国反省其对殖民地的垄断独占政策,开始执行新的政策,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英国对殖民地爱尔兰推广运用自由贸易的原则。受美国革命的影响,爱尔兰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垄断独占制的运动,当时的英国报纸惊呼,美国革命“树立了一个榜样,……该榜样已为爱尔兰所仿效”〔4〕。 英爱之争的焦点之一也是贸易自由问题,为稳住爱尔兰这个英帝国的后院,诺斯内阁迫使议会于1779年通过一系列法案,准许爱尔兰自由输出羊毛、毛织品、机器、玻璃等,并允许爱尔兰同英属殖民地进行自由贸易。1783年,英国议会正式通过法案,承诺“爱尔兰人民所要求的权利,仅受英王陛下和爱尔兰王国议会所制订的法律限制”,爱尔兰的立法独立权得到承认。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和政治垄断独占实际上已开始瓦解。
美国革命对重商主义垄断独占制的挑战是英国转变对爱尔兰政策的重要原因。针对美国革命的挑战,亚当·斯密应战说:“我不认为对我国殖民地的贸易垄断对大英帝国来说是有利的,所以我也不认为把垄断分与爱尔兰或是把它扩大到英国的一切岛屿会是真正不利的”〔5 〕。参与制定1783年英国议会法案的谢尔本勋爵同年说,1783年法案受到“自由贸易这一伟大原则”的影响,“越是承认这个原则,媾和的效果就越大”〔6〕。 当时著名的政论家阿瑟·杨格深有感触地说“近代政治上极大的教训是,北美独立应扩大我们商业政策的眼界”〔7〕。 所以英国对爱尔兰政策的改变是对北美挑战的应战,有人在1782年时就敏锐地看到了这点,认为:“正是在美国的大平原上,爱尔兰获得了它的独立”〔8〕。 一向关心和熟悉爱尔兰历史的马克思也认为:“北美革命乃是爱尔兰历史中第一个转折点。”〔9〕
美国革命加速了大西洋奴隶贸易的衰落
重商主义把贸易看做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格外器重贸易,特别是大西洋贸易。在大西洋贸易中又将奴隶贸易作为核心。奴隶贸易是重商主义贸易的命根子。尽管在18世纪中叶已有人开始议论废除奴隶贸易,但多被视为是神经有毛病的人的妄论。英国有个赫赫有名的理性主义者说:“要废除上帝一直认可且在继续进行的奴隶贸易状况,不仅对我们无数的臣民是一个抢劫,而且对非洲原始人来说亦未免过于残酷,须知奴隶贸易使他们中的一部分免遭相互残杀,从而获得更幸福的生活。”〔10〕
尽管《独立宣言》删去了杰佛逊谴责奴隶制的条文,但美国革命还是在世界上首先对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发出了挑战。罗得艾兰和康涅狄格在1774年、特拉华于1776、弗吉尼亚于1778、马里兰于1783年,明文禁止奴隶贸易。联邦宪法亦规定于1807年废除一切形式的奴隶贸易。与奴隶贸易相关的奴隶制亦大受冲击,宾夕法尼亚、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罗得艾兰等中北部诸州在1784年前已逐步地或完全地废除了奴隶制。邦联政府的1787年《西北土地法》废除了俄亥俄河以北地区的奴隶制。就是奴隶制的堡垒弗吉尼亚州也在1782年通过了一项使奴隶易于解放的法令,依据该法令,弗吉尼亚在8年内就有1万名以上奴隶获得了解放。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在北美受到的打击深深地影响着大西洋世界,北美地区不参与奴隶贸易,也不接受非洲贩来的黑奴,使大西洋奴隶贸易丧失了一个主要市场和贩主,牵动着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全局。
美国黑奴市场的丧失以及下面将谈到的由于美国独立而导致的英属西印度的衰落,加上挤垮因为美国独立而勃兴的法国大西洋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头号奴隶贩子英国不得不改变100 多年来经营与维护奴隶贸易的基本方针,鼓动废除奴隶贸易与奴隶制度。继任诺思执政的小庇特公开表示支持“停止在非洲经营那种邪恶贸易”的活动。在小庇特的支持下,威廉·威尔伯福斯于1787年发起组织了“英格兰废除奴隶贸易协会”,废除奴隶贸易运动自此蓬勃展开。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英国船只从事奴隶贸易,禁止装载黑奴的船只在英国殖民地靠岸。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国也纷纷采取同样措施。大西洋两岸的禁止贩奴和废奴运动大大加速了重商主义贸易的核心——奴隶贸易的衰落,美国革命在这方面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美国革命冲击了重商主义殖民经济的重心,迫使其向新的地带转移
重商主义的殖民经济进入18世纪后逐渐在加勒比地区形成了核心。以非洲黑奴为主要劳动力的加勒比地区盛产蔗糖等热带产品,信奉重商主义的欧洲宗主国视蔗糖为宠儿,其地位如同19世纪工业资产阶级视为命根的棉花一样。
美国革命之所以能对重商主义殖民经济的重心加勒比地区产生冲击作用,是因为北美本身就是加勒比地区殖民经济生产圈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间早已形成密切的经济联系。加勒比地区的殖民经济是跨越国际、洲际使用人力、物力围绕一种商品进行生产的超区域经济。它把许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地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制约的生产经济圈。以糖业生产为例,它的生产圈由这几部分构成:种植——提炼,劳动力供应,辅助性生产,销售——投资。而这几部分都是由大西洋世界的不同地区承担的,加勒比地区的西印度群岛是种植提炼的基地,非洲是劳动力供应的场所,欧洲是糖业生产的投资者和产品销售市场,而北美殖民承担了包括食物、生产器具供应,糖业副产品加工和运输等项目 在内的辅助性生产环节。北美的经济与加勒比地区从事热带作物生产的殖民地经济在生产领域里有着密切、牢固的联系,正如经济史名家戴维斯所写的那样:1713年后“北美经济逐渐围绕热带殖民地——主要是糖——的生产旋转。与此同时,蔗糖诸岛的生存又依赖美国人源源不断的供给。”〔11〕《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丹·迪福把二者间的互相依靠关系形象地比喻为“胃与肢体”的关系〔12〕,四肢供给胃以养料,胃消化了养料更促进四肢的发育成长,二者互为依靠,又互为促进,互为影响。
美国革命对重商主义殖民经济核心地带加勒比地区的冲击在法属、西属殖民地呈一种情况,在英属殖民地又呈另一种情况。
重商主义的垄断独占制使法、西所属的加勒比各岛屿在美国革命前均不能和北美进行正常的交往,有限的走私贸易使法、西所属糖业岛屿严重缺乏粮食和生产器具,发展规模和速度远在英属各岛屿之下。革命发生后,法国和西班牙都是美国的同盟国,美国的粮食畅通无阻地进入法、西属岛,使法、西属岛的殖民经济飞速向前发展,特别是法属圣多明各和西属古巴。据统计,小小的圣多明各岛在18世纪末生产着世界糖总量的2/5,咖啡产量的一半,占有法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0%, 被誉为“西方世界的伊甸园”,“最丰饶和最令人愉快的殖民地”〔13〕。当时的人都不否认圣多明各的飞速发展是靠美国粮食及其他供给支撑起来的,英属圣文森特岛总督在1785年以忌妒的心情写道,独立后的美国和西印度诸岛的交往,“进入一条新的渠道,没有因为与宗主国分离而遭到破坏”,与英属岛屿相比,法属岛屿则由于“变成所有美国货物的贮藏所而得利”〔14〕。据估计,1790年时的美国对外输出很大一部分是与西印度进行的,其中仅法属圣多明各就占有美国外贸输出总量的10%~15%。
圣多明各与美国的频繁交往和殖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其内部已深藏着革命的危机。圣多明各的发展是突破重商主义的篱笆、自由贸易的结果,它的每进一步发展,都意味着对法国宗主国政策的突破。摆脱束缚、寻求独立的要求也就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交往同时也带来了北美的革命思想,早在拉法耶特统率法军援美时,就在圣多明各组织了一支由混血人和黑人组成的团队。该有色人团1783年返回圣多明各,革命火种随之传向圣多明各各地,该团的Rigaud、Villate、Beauvais、 Savary等在后来的革命中均成为领导一方的领袖。自1785年后,圣多明各各地的革命活动,甚至向法国王室的请愿都明显增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地革命是在美国革命深刻影响下发生的。
依据18世纪80年代最后修改定型的法国新美洲殖民计划,法国将以圣多明各等西印度糖业岛屿为基地,以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路易斯安那为糖业岛屿的粮食供应地,向墨西哥和南美大陆渗进。这个计划是科尔柏重商主义计划的翻版,唯一的变动是粮食基地由科尔柏时代的加拿大南移到了路易斯安那。计划刚出台时,美国已获得了独立,新生的美国大力向西推进,直接威胁法国计划中的粮食基地路易斯安那。1791年计划的核心圣多明各发生革命,以加勒比地区为核心的法国重商主义殖民计划遭到了全面的打击。1803年,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将路易斯安那售给了美国总统杰佛逊,实际上即放弃了法国重商主义集团以西印度为侵略核心的计划,将侵略的重心东移向非洲和亚洲,特别是近东地区和东南亚。
美国革命对英属加勒比地区产生了另一种后果。同属英帝国的英属加勒比各蔗糖岛屿和英属北美在北美独立前生产上互为一环节,相互高速发展。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二者成了敌人,英属加勒比各蔗糖岛屿得不到北美的粮食和木材、马匹等生产器具供应,导致粮食匮乏,粮价飞涨,劳力大量死亡,生产急剧下降。美国革命刚爆发,英属尼维斯岛上的一个种植园主忧心忡忡地说:“我们将会怎样,那只有上帝知道,我们必定不是饿死,就是被毁灭。”〔15〕饿死和毁灭不过是一个系列的两个环节,据统计,英属巴巴多斯岛的奴隶人口由1773年的6.85万人减为1783年的5.74万人;仅1780到1787年7年时间,英属牙买加就有1.5万名奴隶死于饥饿。饥饿和奴隶劳力的死亡使英属加勒比地区的生产与输出大为下降,输出的蔗糖由1775年的9825.12644万公斤下降到1780年的6606.8448万公斤,咖啡出口从24.8933万公斤下降到9.4232万公斤。与法属、西属岛屿的勃兴相反,英属岛屿有江河日下之势。
英国在北美洲还有辽阔的加拿大,但加拿大当时基本上处于未开垦状态,无法取代英属前13个殖民地承担起向英属加勒比地区供应粮食的重任。已经定型的经济结构又不可能在英属岛屿的内部发展粮食生产以实现自给,振兴和挽救英属加勒比地区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抛弃重商主义的观念和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从前殖民地北美引进粮食。美国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亚当斯在1783年就提醒英国不要拒绝和独立的美国交往,他说:“西印度的贸易是美洲商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没有我们不行,我们没有他们也不行。造物主把我们安置在地球上,我们就有必要互相来往。”〔16〕但在英国议会和经济生活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西印度集团顽固地坚持重商主义的旧政策,对独立的美国持敌视的态度,拒绝美国和西印度进行自由的、直接的粮食等物资的贸易交往。走投无路的英属西印度各岛只能依靠走私等非法手段从美国人那里换取一点粮食,挣扎着过日子。
在英国国内,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对死抱重商主义的商业资产阶级,特别是西印度重商主义商业集团的不满情绪因英属西印度糖业岛屿的困境而升级。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小庇特上台执政后,既无力说服重商主义集团改变政策,挽救重商主义殖民体系的核心西印度,就只好依据美洲已变化的形势重新建构符合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英帝国殖民体系的核心地带。小庇特将其视野移向了东方,开始对东方殖民扩张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178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改善东印度公司和不列颠印度领地管理法案》,这个法案大大剥夺了重商主义时代赋予东印度公司的权力,尽管其董事会仍有权任命一切文职人员和军职人员,但处理印度一切重大问题的权力被收回内阁任命的一个监察委员会,实际上将统治印度的最高权力收归了英国政府。1786年,英国政府将在北美被打败的降将康华里任命为印度总督,以图利用康华里积累的征战经验加快征服印度的步伐。康华里不负英政府之望,不仅很快降服了印度最大两个邦之一的迈索尔,而且在1793年推出了著名的柴明达尔税收制度,为英国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财源。与此同时,英国在东方的新殖民开拓迅速。1788年,英国第一批移民登上了澳大利亚的土地。1806年,满载澳大利亚羊毛的第一艘商船到达英国。此后24年,英国进口澳羊毛达356.4532万磅。东方殖民地在英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从1791年到1833年,英国从印度进口蔗糖增加了28倍。从爪哇的进口总值增加了20多倍,就是与西班牙控制下的菲律宾贸易总值也增加了3倍。
而重商主义集团控制之下的英属加勒比地区继续朝生产锐减、进出口下跌的道路走。从1813年到1833年,牙买加糖的生产减少了1/6, 圣基茨的出口下降了将近1/2,安提斯、尼维、多巴哥也都下降了1/4以上。作为殖民地的加勒比地区购买英国产品的能力也在下降。18世纪中,加勒比地区购入的英国货物在英国出口总额中几乎占一半。亚当·斯密曾为英国经济所呈现的过度美洲化不安〔17〕。而到1821年,加勒比地区购入的英国货只占英国出口总额的1/9。1832年又降到1/17。 英属加勒比由英国海外殖民经济的龙头降到了跑套的地位。英国议会中强大的重商主义西印度集团亦随之销声匿迹。牙买加的一个代理人在1827年哀叹说:西印度“整个殖民地事业,特别是牵涉到奴隶人身财产的事情,那些夸夸其谈的演说家,已经对它毫无兴趣,广大观众也对它十分反感,结果我们从国会的辩论得不到,也肯定得不到什么保护”〔18〕。从总体上说,英国殖民经济侵略的重心已由西方的美洲移到东方的亚洲,由加勒比的海岛移到南亚、东亚、澳洲的大陆,由热带移往温带。新的中心“建立于印度洋—太平洋而不是大西洋的基础上”〔19〕。这也是欧洲殖民体系一个不小的变化,这个变化的产生,美国的独立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重商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到18世纪中叶后已呈现出实际经济发展的需求超越理论容量的势态。在这种情况下,重商主义者和信奉重商主义的各国政府不是去改变他们的理论和政策,而是进一步限制不符合重商主义理论的经济发展,维护既得利益,走一条削足适履的道路。18世纪末的政治革命在摧毁过时的重商主义理论和实践,开辟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道路上是起了明显作用的,美国革命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以往的研究大都忽略这点,不能不说是个不足。
本文于1992年12月23日收到。
注释:
〔1〕〔17〕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商务印书馆1983年中文版,下卷,第185、175页。
〔2〕P·K·利斯:《大西洋帝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83年英文版,第108页。
〔3〕R·赫尔:《十八世纪西班牙的革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8年英文版,第122~123页。
〔4〕〔8〕R·R·帕尔默:《民主革命的时代》,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9年英文版,第296、292页。
〔5〕〔6〕丁·雷:《亚当·斯密传》,纽约1965年英文版, 第351、383页。
〔7〕〔14〕〔15〕〔16 〕埃里克·威廉斯:《加勒比地区史》上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67、361、351、355~356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511页。
〔10〕H·罗素:《人货》,朗曼出版公司1948年英文版,第40页。
〔11〕 R ·戴维斯:《大西洋经济的兴起》, 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73年英文版,第263页。
〔12〕C·M·安德鲁斯:《美国历史上的殖民地时期》,第4 卷,纽黑文1959年英文版,第347页。
〔13〕D·P·吉格斯:《奴隶制、战争与革命》,牛津1982年英文版,第6页;D·K·菲尔德豪斯:《殖民帝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82年英文版,第120页。
〔18〕埃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30页。
〔19〕D·A·法耐尔:《太平洋商业帝国:1607—1783》,载英文《经济史评论》第15卷(1962年),第216页。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6年03期
【原文出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桂林)1995年04期第74-79页
关键词 美国革命;影响;重商主义;衰落
“重商主义”是亚当·斯密所使用的术语,以后被普遍接受,并被作为对16~18世纪流行于西欧、美洲的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策的总概括。进入19世纪后,重商主义衰落了,史学界较公认工业革命以及自由主义的兴起是重商主义衰落的主要原因,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主要原因不等于唯一原因,像重商主义衰落这样重大的历史课题,如果视野仅囿于工业革命,所得出的结论确是单薄的。本文尝试从美国革命的角度探索它对重商主义衰落的影响,以拓宽和加深对18、19世纪之交世界历史的认识。
18、19世纪之交, 美洲大地爆发了普遍的民族独立革命运动。 从1775年开始到1789年止的美国革命,是美洲普遍革命的第一幕,它既是一次民族独立革命,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同时还是一次广泛的民族竞争参与运动。美国革命性质的多重性使它能对世界产生广泛的冲击和影响,重商主义亦在冲击和影响之列。正是在美国革命的冲击和影响下,重商主义衰落的历史行程大大加速了。我们可由下面三个方面来看。
美国革命加速了欧洲各国放弃重商主义垄断独占制、朝自由主义过渡的过程
垄断独占制是重商主义殖民政策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具体表现,达到垄断独占是重商主义时代宗主国对殖民地所施行一切法令、禁令、规章的最终目的,为此不惜以战争手段予以贯彻。重商主义的批评者亚当·斯密论及英国的殖民政策时写道:“英国统治殖民地的主要目的,或更确切地说唯一目的,一向就是维持独占……此种独占即是此等殖民地隶属我国的标志,亦是我国从这种隶属所得的唯一果实,英国一向用以维持这种隶属的费用,其实都是用来维持这种独占。”〔1 〕在这点上,欧洲各国的政策与英国的大同小异。
美国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摧毁重商主义理论的最大实践者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美国革命有浓厚的民族竞争因素,要求破除人为设置的政治经济壁垒,以自由、平等的地位参与世界竞争。重商主义垄断独占制就是人为设置的壁垒。以北美与西印度群岛的经济联系为例,依据独占制的原则,英属北美殖民地只能与英属西印度的糖业岛屿进行生产和贸易上的交流。而地域窄小,又是在种植园奴隶制下萎缩生产的英属西印度岛屿远不足与地域广阔,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上日益勃兴的英属北美构成正常的生产和贸易运转关系,因为北美需要的是一个庞大的,足以提供生产原料和消费产品的市场,而英属西印度无法造就这样一个市场。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如粮食、木材、干鱼等,同时为了获取生产的原料,如酿酒的糖蜜等,北美人只能求助于走私,开展同法属、西属、荷属西印度岛屿的“非法”交往。所以革命前北美和英国围绕走私和反走私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其实质就是破坏垄断独占制、进行自由贸易、参与竞争与维护垄断独占制、阻抑参与竞争的斗争。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利斯所指出的那样:“自由贸易是美国革命的重要因素。”〔2〕
从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到1789年联邦政府建立,美国人以自己的行动首先在英属北美埋葬了重商主义的垄断独占制。在美国的冲击下,垄断独占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778年,西班牙王室颁布自由贸易敕令,将西属中美和南美的贸易港口放开,允许自由贸易。不久西班牙政府又开放了墨西哥等地。结果“在18世纪80年代,帝国各地对西班牙国王的臣民存在着自由贸易。”〔3 〕科尔柏重商主义的继承者法国政府也不得不自1779年起部分开放法属西印度群岛的贸易。1784年8月, 法国王室颁布敕令,全部放开法属西印度的6个港口,允许自由贸易。 与此同时,重商主义的贸易垄断公司在欧洲各国及其殖民地遭到了普遍的声讨。在此背景下,葡萄牙政府于1780年取消了垄断巴西贸易的两大公司;1785年,西班牙政府解散了垄断委内瑞拉、墨西哥贸易的加拉加斯公司,同时大大削减了加迪斯在殖民地贸易中各种垄断特权,由其余城市、港口共同分享。
北美殖民地的独立也迫使英国反省其对殖民地的垄断独占政策,开始执行新的政策,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英国对殖民地爱尔兰推广运用自由贸易的原则。受美国革命的影响,爱尔兰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垄断独占制的运动,当时的英国报纸惊呼,美国革命“树立了一个榜样,……该榜样已为爱尔兰所仿效”〔4〕。 英爱之争的焦点之一也是贸易自由问题,为稳住爱尔兰这个英帝国的后院,诺斯内阁迫使议会于1779年通过一系列法案,准许爱尔兰自由输出羊毛、毛织品、机器、玻璃等,并允许爱尔兰同英属殖民地进行自由贸易。1783年,英国议会正式通过法案,承诺“爱尔兰人民所要求的权利,仅受英王陛下和爱尔兰王国议会所制订的法律限制”,爱尔兰的立法独立权得到承认。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和政治垄断独占实际上已开始瓦解。
美国革命对重商主义垄断独占制的挑战是英国转变对爱尔兰政策的重要原因。针对美国革命的挑战,亚当·斯密应战说:“我不认为对我国殖民地的贸易垄断对大英帝国来说是有利的,所以我也不认为把垄断分与爱尔兰或是把它扩大到英国的一切岛屿会是真正不利的”〔5 〕。参与制定1783年英国议会法案的谢尔本勋爵同年说,1783年法案受到“自由贸易这一伟大原则”的影响,“越是承认这个原则,媾和的效果就越大”〔6〕。 当时著名的政论家阿瑟·杨格深有感触地说“近代政治上极大的教训是,北美独立应扩大我们商业政策的眼界”〔7〕。 所以英国对爱尔兰政策的改变是对北美挑战的应战,有人在1782年时就敏锐地看到了这点,认为:“正是在美国的大平原上,爱尔兰获得了它的独立”〔8〕。 一向关心和熟悉爱尔兰历史的马克思也认为:“北美革命乃是爱尔兰历史中第一个转折点。”〔9〕
美国革命加速了大西洋奴隶贸易的衰落
重商主义把贸易看做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格外器重贸易,特别是大西洋贸易。在大西洋贸易中又将奴隶贸易作为核心。奴隶贸易是重商主义贸易的命根子。尽管在18世纪中叶已有人开始议论废除奴隶贸易,但多被视为是神经有毛病的人的妄论。英国有个赫赫有名的理性主义者说:“要废除上帝一直认可且在继续进行的奴隶贸易状况,不仅对我们无数的臣民是一个抢劫,而且对非洲原始人来说亦未免过于残酷,须知奴隶贸易使他们中的一部分免遭相互残杀,从而获得更幸福的生活。”〔10〕
尽管《独立宣言》删去了杰佛逊谴责奴隶制的条文,但美国革命还是在世界上首先对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发出了挑战。罗得艾兰和康涅狄格在1774年、特拉华于1776、弗吉尼亚于1778、马里兰于1783年,明文禁止奴隶贸易。联邦宪法亦规定于1807年废除一切形式的奴隶贸易。与奴隶贸易相关的奴隶制亦大受冲击,宾夕法尼亚、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罗得艾兰等中北部诸州在1784年前已逐步地或完全地废除了奴隶制。邦联政府的1787年《西北土地法》废除了俄亥俄河以北地区的奴隶制。就是奴隶制的堡垒弗吉尼亚州也在1782年通过了一项使奴隶易于解放的法令,依据该法令,弗吉尼亚在8年内就有1万名以上奴隶获得了解放。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在北美受到的打击深深地影响着大西洋世界,北美地区不参与奴隶贸易,也不接受非洲贩来的黑奴,使大西洋奴隶贸易丧失了一个主要市场和贩主,牵动着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全局。
美国黑奴市场的丧失以及下面将谈到的由于美国独立而导致的英属西印度的衰落,加上挤垮因为美国独立而勃兴的法国大西洋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头号奴隶贩子英国不得不改变100 多年来经营与维护奴隶贸易的基本方针,鼓动废除奴隶贸易与奴隶制度。继任诺思执政的小庇特公开表示支持“停止在非洲经营那种邪恶贸易”的活动。在小庇特的支持下,威廉·威尔伯福斯于1787年发起组织了“英格兰废除奴隶贸易协会”,废除奴隶贸易运动自此蓬勃展开。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英国船只从事奴隶贸易,禁止装载黑奴的船只在英国殖民地靠岸。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国也纷纷采取同样措施。大西洋两岸的禁止贩奴和废奴运动大大加速了重商主义贸易的核心——奴隶贸易的衰落,美国革命在这方面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美国革命冲击了重商主义殖民经济的重心,迫使其向新的地带转移
重商主义的殖民经济进入18世纪后逐渐在加勒比地区形成了核心。以非洲黑奴为主要劳动力的加勒比地区盛产蔗糖等热带产品,信奉重商主义的欧洲宗主国视蔗糖为宠儿,其地位如同19世纪工业资产阶级视为命根的棉花一样。
美国革命之所以能对重商主义殖民经济的重心加勒比地区产生冲击作用,是因为北美本身就是加勒比地区殖民经济生产圈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间早已形成密切的经济联系。加勒比地区的殖民经济是跨越国际、洲际使用人力、物力围绕一种商品进行生产的超区域经济。它把许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地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制约的生产经济圈。以糖业生产为例,它的生产圈由这几部分构成:种植——提炼,劳动力供应,辅助性生产,销售——投资。而这几部分都是由大西洋世界的不同地区承担的,加勒比地区的西印度群岛是种植提炼的基地,非洲是劳动力供应的场所,欧洲是糖业生产的投资者和产品销售市场,而北美殖民承担了包括食物、生产器具供应,糖业副产品加工和运输等项目 在内的辅助性生产环节。北美的经济与加勒比地区从事热带作物生产的殖民地经济在生产领域里有着密切、牢固的联系,正如经济史名家戴维斯所写的那样:1713年后“北美经济逐渐围绕热带殖民地——主要是糖——的生产旋转。与此同时,蔗糖诸岛的生存又依赖美国人源源不断的供给。”〔11〕《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丹·迪福把二者间的互相依靠关系形象地比喻为“胃与肢体”的关系〔12〕,四肢供给胃以养料,胃消化了养料更促进四肢的发育成长,二者互为依靠,又互为促进,互为影响。
美国革命对重商主义殖民经济核心地带加勒比地区的冲击在法属、西属殖民地呈一种情况,在英属殖民地又呈另一种情况。
重商主义的垄断独占制使法、西所属的加勒比各岛屿在美国革命前均不能和北美进行正常的交往,有限的走私贸易使法、西所属糖业岛屿严重缺乏粮食和生产器具,发展规模和速度远在英属各岛屿之下。革命发生后,法国和西班牙都是美国的同盟国,美国的粮食畅通无阻地进入法、西属岛,使法、西属岛的殖民经济飞速向前发展,特别是法属圣多明各和西属古巴。据统计,小小的圣多明各岛在18世纪末生产着世界糖总量的2/5,咖啡产量的一半,占有法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0%, 被誉为“西方世界的伊甸园”,“最丰饶和最令人愉快的殖民地”〔13〕。当时的人都不否认圣多明各的飞速发展是靠美国粮食及其他供给支撑起来的,英属圣文森特岛总督在1785年以忌妒的心情写道,独立后的美国和西印度诸岛的交往,“进入一条新的渠道,没有因为与宗主国分离而遭到破坏”,与英属岛屿相比,法属岛屿则由于“变成所有美国货物的贮藏所而得利”〔14〕。据估计,1790年时的美国对外输出很大一部分是与西印度进行的,其中仅法属圣多明各就占有美国外贸输出总量的10%~15%。
圣多明各与美国的频繁交往和殖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其内部已深藏着革命的危机。圣多明各的发展是突破重商主义的篱笆、自由贸易的结果,它的每进一步发展,都意味着对法国宗主国政策的突破。摆脱束缚、寻求独立的要求也就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交往同时也带来了北美的革命思想,早在拉法耶特统率法军援美时,就在圣多明各组织了一支由混血人和黑人组成的团队。该有色人团1783年返回圣多明各,革命火种随之传向圣多明各各地,该团的Rigaud、Villate、Beauvais、 Savary等在后来的革命中均成为领导一方的领袖。自1785年后,圣多明各各地的革命活动,甚至向法国王室的请愿都明显增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地革命是在美国革命深刻影响下发生的。
依据18世纪80年代最后修改定型的法国新美洲殖民计划,法国将以圣多明各等西印度糖业岛屿为基地,以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路易斯安那为糖业岛屿的粮食供应地,向墨西哥和南美大陆渗进。这个计划是科尔柏重商主义计划的翻版,唯一的变动是粮食基地由科尔柏时代的加拿大南移到了路易斯安那。计划刚出台时,美国已获得了独立,新生的美国大力向西推进,直接威胁法国计划中的粮食基地路易斯安那。1791年计划的核心圣多明各发生革命,以加勒比地区为核心的法国重商主义殖民计划遭到了全面的打击。1803年,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将路易斯安那售给了美国总统杰佛逊,实际上即放弃了法国重商主义集团以西印度为侵略核心的计划,将侵略的重心东移向非洲和亚洲,特别是近东地区和东南亚。
美国革命对英属加勒比地区产生了另一种后果。同属英帝国的英属加勒比各蔗糖岛屿和英属北美在北美独立前生产上互为一环节,相互高速发展。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二者成了敌人,英属加勒比各蔗糖岛屿得不到北美的粮食和木材、马匹等生产器具供应,导致粮食匮乏,粮价飞涨,劳力大量死亡,生产急剧下降。美国革命刚爆发,英属尼维斯岛上的一个种植园主忧心忡忡地说:“我们将会怎样,那只有上帝知道,我们必定不是饿死,就是被毁灭。”〔15〕饿死和毁灭不过是一个系列的两个环节,据统计,英属巴巴多斯岛的奴隶人口由1773年的6.85万人减为1783年的5.74万人;仅1780到1787年7年时间,英属牙买加就有1.5万名奴隶死于饥饿。饥饿和奴隶劳力的死亡使英属加勒比地区的生产与输出大为下降,输出的蔗糖由1775年的9825.12644万公斤下降到1780年的6606.8448万公斤,咖啡出口从24.8933万公斤下降到9.4232万公斤。与法属、西属岛屿的勃兴相反,英属岛屿有江河日下之势。
英国在北美洲还有辽阔的加拿大,但加拿大当时基本上处于未开垦状态,无法取代英属前13个殖民地承担起向英属加勒比地区供应粮食的重任。已经定型的经济结构又不可能在英属岛屿的内部发展粮食生产以实现自给,振兴和挽救英属加勒比地区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抛弃重商主义的观念和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从前殖民地北美引进粮食。美国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亚当斯在1783年就提醒英国不要拒绝和独立的美国交往,他说:“西印度的贸易是美洲商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没有我们不行,我们没有他们也不行。造物主把我们安置在地球上,我们就有必要互相来往。”〔16〕但在英国议会和经济生活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西印度集团顽固地坚持重商主义的旧政策,对独立的美国持敌视的态度,拒绝美国和西印度进行自由的、直接的粮食等物资的贸易交往。走投无路的英属西印度各岛只能依靠走私等非法手段从美国人那里换取一点粮食,挣扎着过日子。
在英国国内,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对死抱重商主义的商业资产阶级,特别是西印度重商主义商业集团的不满情绪因英属西印度糖业岛屿的困境而升级。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小庇特上台执政后,既无力说服重商主义集团改变政策,挽救重商主义殖民体系的核心西印度,就只好依据美洲已变化的形势重新建构符合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英帝国殖民体系的核心地带。小庇特将其视野移向了东方,开始对东方殖民扩张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178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改善东印度公司和不列颠印度领地管理法案》,这个法案大大剥夺了重商主义时代赋予东印度公司的权力,尽管其董事会仍有权任命一切文职人员和军职人员,但处理印度一切重大问题的权力被收回内阁任命的一个监察委员会,实际上将统治印度的最高权力收归了英国政府。1786年,英国政府将在北美被打败的降将康华里任命为印度总督,以图利用康华里积累的征战经验加快征服印度的步伐。康华里不负英政府之望,不仅很快降服了印度最大两个邦之一的迈索尔,而且在1793年推出了著名的柴明达尔税收制度,为英国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财源。与此同时,英国在东方的新殖民开拓迅速。1788年,英国第一批移民登上了澳大利亚的土地。1806年,满载澳大利亚羊毛的第一艘商船到达英国。此后24年,英国进口澳羊毛达356.4532万磅。东方殖民地在英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从1791年到1833年,英国从印度进口蔗糖增加了28倍。从爪哇的进口总值增加了20多倍,就是与西班牙控制下的菲律宾贸易总值也增加了3倍。
而重商主义集团控制之下的英属加勒比地区继续朝生产锐减、进出口下跌的道路走。从1813年到1833年,牙买加糖的生产减少了1/6, 圣基茨的出口下降了将近1/2,安提斯、尼维、多巴哥也都下降了1/4以上。作为殖民地的加勒比地区购买英国产品的能力也在下降。18世纪中,加勒比地区购入的英国货物在英国出口总额中几乎占一半。亚当·斯密曾为英国经济所呈现的过度美洲化不安〔17〕。而到1821年,加勒比地区购入的英国货只占英国出口总额的1/9。1832年又降到1/17。 英属加勒比由英国海外殖民经济的龙头降到了跑套的地位。英国议会中强大的重商主义西印度集团亦随之销声匿迹。牙买加的一个代理人在1827年哀叹说:西印度“整个殖民地事业,特别是牵涉到奴隶人身财产的事情,那些夸夸其谈的演说家,已经对它毫无兴趣,广大观众也对它十分反感,结果我们从国会的辩论得不到,也肯定得不到什么保护”〔18〕。从总体上说,英国殖民经济侵略的重心已由西方的美洲移到东方的亚洲,由加勒比的海岛移到南亚、东亚、澳洲的大陆,由热带移往温带。新的中心“建立于印度洋—太平洋而不是大西洋的基础上”〔19〕。这也是欧洲殖民体系一个不小的变化,这个变化的产生,美国的独立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重商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到18世纪中叶后已呈现出实际经济发展的需求超越理论容量的势态。在这种情况下,重商主义者和信奉重商主义的各国政府不是去改变他们的理论和政策,而是进一步限制不符合重商主义理论的经济发展,维护既得利益,走一条削足适履的道路。18世纪末的政治革命在摧毁过时的重商主义理论和实践,开辟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道路上是起了明显作用的,美国革命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以往的研究大都忽略这点,不能不说是个不足。
本文于1992年12月23日收到。
注释:
〔1〕〔17〕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商务印书馆1983年中文版,下卷,第185、175页。
〔2〕P·K·利斯:《大西洋帝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83年英文版,第108页。
〔3〕R·赫尔:《十八世纪西班牙的革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8年英文版,第122~123页。
〔4〕〔8〕R·R·帕尔默:《民主革命的时代》,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9年英文版,第296、292页。
〔5〕〔6〕丁·雷:《亚当·斯密传》,纽约1965年英文版, 第351、383页。
〔7〕〔14〕〔15〕〔16 〕埃里克·威廉斯:《加勒比地区史》上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67、361、351、355~356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511页。
〔10〕H·罗素:《人货》,朗曼出版公司1948年英文版,第40页。
〔11〕 R ·戴维斯:《大西洋经济的兴起》, 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73年英文版,第263页。
〔12〕C·M·安德鲁斯:《美国历史上的殖民地时期》,第4 卷,纽黑文1959年英文版,第347页。
〔13〕D·P·吉格斯:《奴隶制、战争与革命》,牛津1982年英文版,第6页;D·K·菲尔德豪斯:《殖民帝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82年英文版,第120页。
〔18〕埃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30页。
〔19〕D·A·法耐尔:《太平洋商业帝国:1607—1783》,载英文《经济史评论》第15卷(1962年),第2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