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
学术报道
20世纪世界史研究的新思路
——记20世纪世界史学术讨论会
——记20世纪世界史学术讨论会
胡才珍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6年02期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1995年06期第120-122,128页
【作者简介】胡才珍,现为武汉大学历史系讲师。
1995年5月23至5月29日,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世界现代史专业委员会中南分会年会暨20世纪世界史学术讨论会在湖南省湘潭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专家教授20余人。会议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5月23至26日,世界现代史专业委员会中南分会年会。 第二阶段:5月27至29日,《20世纪世界史整体研究》课题组会议。整个会议围绕武汉大学李植枬教授主持撰写的国家社会科学“八五”重点项目《20世纪世界史》进行深入的讨论,最后拟定了《20世纪世界史》下卷的编写大纲。
在这次学术讨论会上,李植枬作了《关于20世纪世界史的若干意见》的发言。在发言中,他介绍了编写《20世纪世界史》上卷的情况,并从指导思想上对撰写20世纪世界史提出了几点看法。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主轴等问题进行了富有启迪的论述。北京师范大学张宏毅作了《我国现、当代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的发言。着重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发展与回顾,主要成就和进展;2.当前研究的重点、热点与难点,不同思路与流派;3.今后发展方向,重要研究领域,重大基础研究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沈永兴作了《二战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的发言。首先介绍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德、日两个国家对待战争的两种不同态度的原因,对“雁行模式”及关于“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的舆论、思潮进行了剖析,最后指出了中国在二战及当代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他们3位发言的主题和内容尽管不同, 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反映了我国世界史、当代史目前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发言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使与会者深受启发。下面仅就会议的中心议题——20世纪世界史研究作些概括的介绍。
一、怎样认识世界历史
经过与会者认真讨论,得出了以下共识。历来编著世界史的学者的共识是:世界历史就是各国历史的总和。这种体系未能综览世界全局,不能从全局考察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按照这种体系写出的世界史只能是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这样的世界史不可能有成为反映客观历史过程的科学著作。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要探索和说明的主题是:历史怎样发展为世界的历史。马克思曾这样说过:“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结果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指的是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指的是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宏观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方面,缺一不可。近代以前,由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经济基础都是以农为本,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本身具有闭塞性。因此,那时的历史只能是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狭隘地域史或民族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的历史开始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世界也就成为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一切国家的产生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到20世纪,世界历史进入一个以整体发展为特征的新阶段。可见,世界历史不是自古就已存在的,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既然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世界史学科就应把研究和说明这一过程作为它的主要任务。因此,撰写世界历史,应从全局考察人类各民族原始闭关自守状态怎样逐步被打破和怎样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考察历史怎样发展为世界历史的,否则就很难对世界的过去、对世界何以形成象今天这样一个全局,作出充分的、切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说明。
二、研究20世纪世界史的几点思考
1.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各国历史发展的共同趋势
人类社会的发展,最初是以各民族各地区封闭的分散发展为特征的。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来的生产力的发展,交往的扩大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的每个人的需要的满足越来越依赖于整个世界,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各民族的孤立状态也逐渐被消灭,“每一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都有依存关系”,“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 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页),世界历史进入以整体发展为特征的新阶段。与之相适应,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也开始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即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开始从狭隘地域性存在的历史向世界历史性存在的历史转变。人类社会历史已不再被分割在狭隘的民族地域中发展,任何国家、民族、地区都成为世界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能脱离世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有机整体而获得其应有的生存和发展。同样,个人的解放、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也都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个伟大的变革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因为无产阶级如果只处于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就不可能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赢得自己的解放;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只处于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并过渡到共产主义,甚至有演变为资本主义的危险。只有国家进入世界历史,它的人民才可能是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总之,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近代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各民族各国家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必由之路。但是,各民族各国家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又是很不平衡的。20世纪,尽管世界从总体上已进入世界历史,开始了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但仍有很多民族和国家还远未完成这个转变,它们仍然要随着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由各自封闭逐步走向开放,从彼此隔绝转为相互依赖。因此,历史远未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20世纪的世界历史仍然处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世界性过程之中。
2.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轴
世界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所组成的,各民族各国家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以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正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最终决定了各民族各国家的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它们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到底,都是围绕这两个主轴展开的。因此,只有深入研究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以及它们与各种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才能认识世界历史发展演变的根本动因和世界历史进程的本质。
3.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与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
世界整体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是它的主要载体。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日益扩展为国际范围的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占有制的矛盾,成为制约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以及被卷入这个总进程的各民族各国家发展的基本矛盾。各民族各国家走向世界历史,开始参与国际化的经济、文化交往。国际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形式,它体现了现代化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本来,国际化拓展是应以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为前提的,参与交往的各方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交往有利于各民族各国家人民共同利益的实现。然而,资本家对垄断高额利润的追逐,使国际化拓展变成了疯狂的经济掠夺,而代表资本利益的资产阶级国家又为本国资本家提供了对外掠夺的政治上的保障。这样,在国际化拓展范围日益扩大的当代世界历史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基本矛盾就不再局限于各个国家内部,它已扩展为与国际化拓展相联系的国际社会基本矛盾。就整体的资本主义世界来说,它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国际化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矛盾,都是国际社会基本矛盾在世界上的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表现,也不再是单纯的国家内部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而是扩展演化为国际垄断资本力量与国际雇佣产业大军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是20世纪世界历史演变的深刻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根源。它产生了两种趋势:一是各民族各国家相互依存日益加强,要求加强经济合作与各方面的交往,呈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一是这个基本矛盾的日趋尖锐导致了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斗争、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斗争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导致了国际社会政治分裂的扩大和加深。因此,既要肯定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国际化推动世界交往的历史进步性、看到国际化拓展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又要看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际化拓展对世界进行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给各民族各国家从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造成的阻碍和破坏。
三、20世纪世界史的根本特征和研究方法
20世纪世界历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起步的。它不同于20世纪以前的历史的特征,就是整体发展。它的内涵和表现可从5个方面来认识。 ①世界整体制约、规定各国的存在和发展;②世界交往普遍发展与横向联系不断加强;③各国相互依赖与各种矛盾相互转移;④经济国际化与维护国家(民族)利益;⑤经济合作与政治分裂。
在研究方法上,应从世界整体的角度,把历史事件放在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中,从总体上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这就是说,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行整体研究。在整体研究中,可以注意几点:①国际范围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世界历史发展演变的经济根源,②两种社会制度对立和各国政治经济根本利益冲突是贯穿始终的两条线索,③世界各种力量的消长和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世界格局的演变,④各国自身的实力(综合国力)和对外政策决定了各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⑤从世界全局出发,对关系世界全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及其相互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和综合考察。^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6年02期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1995年06期第120-122,128页
【作者简介】胡才珍,现为武汉大学历史系讲师。
在这次学术讨论会上,李植枬作了《关于20世纪世界史的若干意见》的发言。在发言中,他介绍了编写《20世纪世界史》上卷的情况,并从指导思想上对撰写20世纪世界史提出了几点看法。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主轴等问题进行了富有启迪的论述。北京师范大学张宏毅作了《我国现、当代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的发言。着重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发展与回顾,主要成就和进展;2.当前研究的重点、热点与难点,不同思路与流派;3.今后发展方向,重要研究领域,重大基础研究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沈永兴作了《二战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的发言。首先介绍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德、日两个国家对待战争的两种不同态度的原因,对“雁行模式”及关于“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的舆论、思潮进行了剖析,最后指出了中国在二战及当代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他们3位发言的主题和内容尽管不同, 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反映了我国世界史、当代史目前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发言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使与会者深受启发。下面仅就会议的中心议题——20世纪世界史研究作些概括的介绍。
一、怎样认识世界历史
经过与会者认真讨论,得出了以下共识。历来编著世界史的学者的共识是:世界历史就是各国历史的总和。这种体系未能综览世界全局,不能从全局考察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按照这种体系写出的世界史只能是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这样的世界史不可能有成为反映客观历史过程的科学著作。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要探索和说明的主题是:历史怎样发展为世界的历史。马克思曾这样说过:“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结果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指的是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指的是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宏观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方面,缺一不可。近代以前,由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经济基础都是以农为本,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本身具有闭塞性。因此,那时的历史只能是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狭隘地域史或民族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的历史开始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世界也就成为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一切国家的产生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到20世纪,世界历史进入一个以整体发展为特征的新阶段。可见,世界历史不是自古就已存在的,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既然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世界史学科就应把研究和说明这一过程作为它的主要任务。因此,撰写世界历史,应从全局考察人类各民族原始闭关自守状态怎样逐步被打破和怎样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考察历史怎样发展为世界历史的,否则就很难对世界的过去、对世界何以形成象今天这样一个全局,作出充分的、切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说明。
二、研究20世纪世界史的几点思考
1.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各国历史发展的共同趋势
人类社会的发展,最初是以各民族各地区封闭的分散发展为特征的。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来的生产力的发展,交往的扩大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的每个人的需要的满足越来越依赖于整个世界,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各民族的孤立状态也逐渐被消灭,“每一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都有依存关系”,“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 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页),世界历史进入以整体发展为特征的新阶段。与之相适应,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也开始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即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开始从狭隘地域性存在的历史向世界历史性存在的历史转变。人类社会历史已不再被分割在狭隘的民族地域中发展,任何国家、民族、地区都成为世界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能脱离世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有机整体而获得其应有的生存和发展。同样,个人的解放、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也都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个伟大的变革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因为无产阶级如果只处于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就不可能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赢得自己的解放;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只处于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并过渡到共产主义,甚至有演变为资本主义的危险。只有国家进入世界历史,它的人民才可能是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总之,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近代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各民族各国家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必由之路。但是,各民族各国家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又是很不平衡的。20世纪,尽管世界从总体上已进入世界历史,开始了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但仍有很多民族和国家还远未完成这个转变,它们仍然要随着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由各自封闭逐步走向开放,从彼此隔绝转为相互依赖。因此,历史远未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20世纪的世界历史仍然处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世界性过程之中。
2.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轴
世界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所组成的,各民族各国家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以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正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最终决定了各民族各国家的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它们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到底,都是围绕这两个主轴展开的。因此,只有深入研究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以及它们与各种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才能认识世界历史发展演变的根本动因和世界历史进程的本质。
3.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与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
世界整体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是它的主要载体。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日益扩展为国际范围的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占有制的矛盾,成为制约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以及被卷入这个总进程的各民族各国家发展的基本矛盾。各民族各国家走向世界历史,开始参与国际化的经济、文化交往。国际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形式,它体现了现代化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本来,国际化拓展是应以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为前提的,参与交往的各方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交往有利于各民族各国家人民共同利益的实现。然而,资本家对垄断高额利润的追逐,使国际化拓展变成了疯狂的经济掠夺,而代表资本利益的资产阶级国家又为本国资本家提供了对外掠夺的政治上的保障。这样,在国际化拓展范围日益扩大的当代世界历史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基本矛盾就不再局限于各个国家内部,它已扩展为与国际化拓展相联系的国际社会基本矛盾。就整体的资本主义世界来说,它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国际化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矛盾,都是国际社会基本矛盾在世界上的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表现,也不再是单纯的国家内部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而是扩展演化为国际垄断资本力量与国际雇佣产业大军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是20世纪世界历史演变的深刻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根源。它产生了两种趋势:一是各民族各国家相互依存日益加强,要求加强经济合作与各方面的交往,呈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一是这个基本矛盾的日趋尖锐导致了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斗争、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斗争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导致了国际社会政治分裂的扩大和加深。因此,既要肯定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国际化推动世界交往的历史进步性、看到国际化拓展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又要看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际化拓展对世界进行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给各民族各国家从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造成的阻碍和破坏。
三、20世纪世界史的根本特征和研究方法
20世纪世界历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起步的。它不同于20世纪以前的历史的特征,就是整体发展。它的内涵和表现可从5个方面来认识。 ①世界整体制约、规定各国的存在和发展;②世界交往普遍发展与横向联系不断加强;③各国相互依赖与各种矛盾相互转移;④经济国际化与维护国家(民族)利益;⑤经济合作与政治分裂。
在研究方法上,应从世界整体的角度,把历史事件放在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中,从总体上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这就是说,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行整体研究。在整体研究中,可以注意几点:①国际范围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世界历史发展演变的经济根源,②两种社会制度对立和各国政治经济根本利益冲突是贯穿始终的两条线索,③世界各种力量的消长和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世界格局的演变,④各国自身的实力(综合国力)和对外政策决定了各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⑤从世界全局出发,对关系世界全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及其相互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和综合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