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于何时?
雷新时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6年02期
【原文出处】《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西安)1995年04期第31-34页
【作者简介】雷新时,1951年出生。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主编、参编有《世界史》等著作,发表有《论罗斯福的新政改革》等论文。


    摘 要 以1939年9 月德法西斯入侵波兰和英法对德宣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传统观点,隐藏着对历史的不公。应当以1937年7 月7日“卢沟桥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和中国展开全面抗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卢沟桥事变 战争策源地 抗日战争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传统的观点是将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和英法因此而对德国宣战的1939年9月作为二战开始的时间。 笔者认为,这一观点隐藏着对历史的不公,有必要予以澄清,以究明曲直,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起点,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一、对传统观点的质疑
    以1939年9月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观点,总括起来, 大致上是出于以下理由:(1)希特勒德国是法西斯阵营的元凶, 只有德国法西斯发动的战争才具有世界性,所以二战开始于德国发动战争时。(2 )世界大战是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只有大国宣战,战争才具有了世界规模。所以,二战开始于大国宣战时。(3)战争全面爆发, 才可以称作世界大战,因而世界大战当然开始于全面爆发时。(4 )欧洲战场是主要战场,二次大战的起点应从欧洲战场上去寻找,应以欧洲战争的爆发为起点。
    从以上理由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就是欧洲战场的战争全面爆发之时,全面爆发的标志是德国入侵波兰和英法两国对德宣战,这一事件发生在1939年9月,所以1939年9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这个已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观点,从表面看,似乎颇有一定道理。但细究起来,它并不是很经得起推敲的,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第一,世界大战的起点当然只能在最早具有世界性的那次战争中去寻找,问题在于,确定战争世界性的标准是什么?希特勒德国是法西斯阵营的元凶,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元凶与战争的世界性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是不是只有元凶发动的战争才具有世界性?
    如果孤立看待希特勒德国发动的战争,不能说它具有世界性。因为,从战争一开始,直至结束,其发动的主要侵略战争始终未超出欧洲范围。所以,希特勒德国发动的战争,最多也只能称作是欧洲大战,而不能认为是世界大战。尽管其有称霸世界的梦想,但梦想不能作为衡量战争是否具有世界性的标准。梦想是一种主观愿望,战争是一个客观现实,不能用主观去衡量客观。评价客观现实的标准只能从客观事实中去寻找。而且称霸世界的野心也并非希特勒德国所独有。当时亚洲的法西斯国家日本也同样抱有这种野心,甚至比德国更早。若以此为标准,日本法西斯发动的战争岂不同样具有世界性?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在时间上较德国为先。所以,即使以此为标准,二战开始的时间也不应是德国发动战争的1939年9月。
    如果将当时的三个法西斯国家分别单独谈论,那么,不论是希特勒德国,还是日本帝国主义,或者是意大利法西斯,它们发动的战争都不能说具有世界性。因为,它们的战争行动都没有突破特定的地域。当然,这种推断是以假定为前提的,假定它们的行动是孤立的。事实上,它们的行动并非孤立。德意日法西斯联为一体的标志,就是1937年11月形成的“柏林—罗马—东京”侵略轴心。只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它们的侵略战争才具有世界性,才称得上是世界战争。
    既然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动在它们结为一体的时候才具有世界性,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也只有在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时候所进行的战争中才能真正寻找到。德意日法西斯在它们单独行动的那段时间里所进行的战争,是不能作为世界大战的起点的。可见,世界大战并不包括所有的法西斯战争。世界大战开始于德意日法西斯联为一体时所进行的最早的那场战争,战争的发动者可能是法西斯元凶,也可能是别的法西斯国家。所以,世界大战的起点的确定标准,与法西斯元凶并无直接必然的联系。
    第二,认为大国宣战,战争才具有世界规模,二战才算正式开始的观点,也很值得分析。疑问有二:其一,大国宣战是否必然导致战争的世界规模?其二,作为二战起点的战争,是否非得具有世界规模?
    这里所说的大国,显然是指英法而言。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但英法的宣战并没有带来战争的世界规模。事实上英法当时是宣而不战,至少没有积极地去战斗。所以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希特勒德国的军队横冲直撞,不见英法军队的反抗之举。结果,英法的盟国一个个土崩瓦解,甚至法国也沦陷于法西斯的铁蹄之下,英国军队也不得不从敦刻尔克大溃退。这样的战争,何言世界规模?退而言之,即使英法宣战后形成了战争的世界规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难道二战的起点,非得有世界规模不成?
    笔者认为,战争的起点同战争的规模并不完全一致,规模的大小并不是确定战争起点的依据。一场世界性的大战,规模不可能始终一样,一般来说,总是先小后大,先局部后全面。侵略者往往是先从小国、弱国或局部地区动手,然后将战争逐步扩大。作为战争另一方的大国,也总是在战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卷入,从而形成世界规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况正是这样。在英法宣战之前,已有中国人民两年之久的全面抗战。这固然不具有世界规模,但却不能说它不是世界性战争的组成部分。因为,这个时候的中国人民,打击的并不是孤立的日本侵略者,而是已联为一体的法西斯阵营的重要成员,他们的抗日行动具有不可磨灭的世界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二战起点观点,把中国人民已进行两年之久的浴血奋战,人为地排斥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外,这显然是不公允的,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第三,说世界大战开始于其全面爆发时,这是一种颇带折衷气味的见解,目的仍然是力图将二战起点确定在英法宣战时。但问题是,二战全面爆发前的那段战争,为什么就不能算入世界大战?这种观点显然是将战争起点和全面爆发两个概念混同了。问题的严重性还不仅仅在于它混同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将问题复杂化了。如果用全面爆发来确定起点,试问,何样的程度算全面爆发?人们知道,二战当中的两个重要角色苏联和美国,都是到1941年才相继进入战争的,然而,持这种观点的人并没有以1941年作为二战的起点。
    第四,以欧洲战场是主要战场为由,将二战的起点确认在欧洲战争中,这种观点也很难成立。欧洲战场是主要战场,亚洲太平洋战场特别是其中的中国战场算不算主要战场?事实上,主要战场是一回事,世界大战的起点是另一回事。战争可能在这个地区爆发,然后在另外的地区鏖战,但起点并不以战场的主次为转移,战场的变化并不能改变战争的起点。如果非得以英法宣战为起点的话,最多也只能算作欧洲大战的起点。至于世界大战的起点,只能到属于世界大战的范畴且爆发最早的那场战争中去寻找。
      二、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起点
    要说明二战的真正起点,首先得弄清世界大战的概念。世界大战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世界性。就是说,它不是局部的、个别地区的战争,而是世界范围的战争。但世界范围的战争,总是由许多具体的战场所组成。所以,也有必要弄清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包括哪些具体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分别在不同的地区发动的,反法西斯国家也是在不同的地区对它们实行了反击。这些在不同的地区爆发的战争,从总体上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这并不是说,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所有侵略战争以及反击这种侵略的战争都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是由许多具体战争构成的,但这些具体战争必须同二战的主体战争存在有机的联系,才算得上是其中的一部分,否则也不属于二战的范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单在战争爆发地点上存在差别,而且各个战争爆发的时间也前后不一。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只有在那个既属于大战的一部分,在爆发时间上又最早的战争中才能真正找到。这样一来,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只能是同某一具体战争的起点相吻合。这正如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一样,不仅因为它具有世界性,而且也因为它爆发早。
    据此,笔者认为,把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和中国展开全面抗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比较合乎历史。理由是:
    第一,它是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主要战场,一个是欧洲战场,一个是亚洲的中国战场。这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卢沟桥事变”时,日本已同欧洲的德意结成了法西斯联盟。希特勒当时曾不无得意地宣称:“三个国家联合起来了,起初是欧洲轴心,现在是世界大三角。”这说明,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本身已具有世界性。同样的道理,中国人民抗击这种具有世界性的侵略的行动,也就无疑具有世界意义了。更何况美国于1941 年对日作战, 苏联于1945年对日宣战,都进一步说明了这一战争的世界性质。
    第二,它爆发时间最早。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战争策源地:亚洲战争策源地和欧洲战争策源地。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的事情。而亚洲,早在1931年,就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策源地”〔1〕。 由第一个战争策源地日本挑起的“卢沟桥事变”早于欧洲爆发的1939年战争,理应是二战的起点。
    第三,中国抗日战争具有不可磨灭的世界意义。中日战争的爆发,使大约7亿多人口卷入战争,几乎占了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中日双方投入的军队,都以数百万计。而且中国战场地域辽阔,战斗激烈,作战频繁。8年抗战,中国死亡人数在千万以上, 直接财产损失达1000亿美元之多。日军人员在中国战场上的损耗,占其二战中损耗总数的70%。上述情况足以说明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的抗战不但为了自救,且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2〕如果没有中国人民将日本侵略者拖在中国战场上,那么, 苏联在同一时间要对付的大概就不是希特勒德国一家了。
    中国战场的世界意义是不容置疑的。这场具有世界意义因而构成世界大战组成部分的战争,早在英法对德宣战之前两年就已经全面展开了。把中国人民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为二战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人为地排斥在二次大战的范围之外,于历史公允否?抗日战争在二战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抗日战争的结束为结束,这点基本上没有争议,那么,为什么就不能以抗日战争的开始为起点呢?说透了,不过是大国主义的观点在作怪。
      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有关的其他事件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定联系的, 还有中国的“9 ·18 事变”(1931年),意大利对阿比西尼亚的侵略(1935年),德意对西班牙的武装干涉(1936年)等等。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卢沟桥事变”之前,为什么却不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呢?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有其特定的含义。不能把法西斯国家的所有侵略战争和所有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都纳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范畴之内。只有那些同二战的主体战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可任意分割的战争,才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具体内容。
    其次,上述三个事件,均不具有世界意义,不属于二次大战的构成部分。众所周知,德日的结盟,在1936年的11月,而三个法西斯国家德意日联为一体,则是1937年11月的事情。在此之前,三个国家的侵略行动,基本上还都是各行其是。它们各自发动的侵略战争,从整个法西斯世界来看,还谈不上是经过共同策划的一致行动。同样,遭受它们侵略的国家的反抗斗争,也基本上都是单独的自发行动,并未在事实上联为一体。既然不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件,焉能成为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又何以成为起点?
    再次,上述三个事件,与二战的主体战争缺乏有机联系。例如,阿比西尼亚和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争,在进行一个时期后,便告一段落,与后来的世界性战争缺乏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因而不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至于发生在中国的“9·18事变”,情况则有点特别, 它倒是同后来的世界大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我国史学界也有人主张以该事件作为二次大战的起点。但笔者总觉不妥。理由有三:(1 )此时的日本,还未同西方的法西斯国家结盟,其侵略行动还谈不上世界性。(2)战争的另一方中国,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抗战规模。(3)该事件与二战主体战争的联系是间接的,中间隔着一个“卢沟桥事变”,而且联系也比较松散。
    应当承认,日本帝国主义发动“9·18事变”, 是企图侵占全中国进而称霸全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作为反抗者一方的中国却未能有效地实施反抗。到了1936年底,“西安事变”发生,国共合作实现,全国抗战的条件成熟了。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大举入侵中国,中国军队不论国民党政府的还是共产党领导的,都对日本的进攻实行了抵抗,全国规模的抗战从此爆发。从这个时候起,不论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还是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都直接地同第二次世界大战联系在一起,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内容。很显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应是1937年7月7日在中国爆发的“卢沟桥事变”。
    收稿日期:1995—06—26
    注释:
    〔1〕〔俄〕祖波克等:《现代世界史》中译本,三联书店1956 年版,第578页。
    〔2〕《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46页。



返回1996年02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