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书评
《法西斯体制研究》的重要贡献
刘绪贻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6年02期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1995年06期第98-102页
【作者简介】刘绪贻,现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怀着满意的心情,读完了朱庭光主编和李巨廉、陈祥超、孙仁宗任副主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著《法西斯体制研究》。回首10余年来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工作,觉得这本书作出了三项重要贡献。
      (一)为我国对法西斯的专题研究开拓了新局面
    改革开放前,我国还没有人对法西斯主义进行过系统的全面的研究,1984年起开始汇编的《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论文集(华夏出版社1988年出版),为我国法西斯主义研究打下了基础。1986年,在制订第7个五年计划(1986—1990)期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时, 法西斯主义研究正式被列为世界史学科跨七五计划的重点研究课题,分为两个项目: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法西斯政权的确立;法西斯体制研究。前一个项目的研究成果,以朱庭光主编《法西斯新论》专著形式,1991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所论述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反映出中国世界史学界关于法西斯主义研究在80年代末达到的新水平。
    《法西斯体制研究》是上述重点课题组的第二项研究战果,比起《法西斯新论》来,本书更具有开创性。它运用相当丰富的历史资料,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文化、教育各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德、意、日3 个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与全世界人民为敌的国家建立的法西斯极权体制。它描述了这种体制日益严密地形成过程,同时也揭示了在这种形成过程中,法西斯政党(在日本为集团)是如何日益紧密地与垄断资本及其他传统权势集团相互勾结的,是怎样一步一步建立个人绝对独裁的,是如何无限扩大国家权力以控制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的,是怎样利用暴力监控机构役使和镇压人民群众的,是如何结合扩军备战以便进行疯狂的扩张侵略活动的。由于本书是一种学术著作,言必有据,不同于政治宣传,读了这本书以后,人们可以更科学地认识到为什么法西斯主义必然会与全世界人民为敌,而且失道寡助,最后必然走向崩溃。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虽然德、意、日三国的党和集团及其领袖人物没有系统的、一贯的理论,但本书根据贯串在他们的政纲、言论、行动中的基本观点,为他们寻绎出一种相当有序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在德国为极端种族主义的“民众共同体”,在意大利为完全忽视个人与集体价值的“国家至上论”,在日本为天皇至上的“国体论”。了解了这种“我为刀俎,人为鱼肉”的反人类理论,人们就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法西斯体制的恶毒性及其必然崩溃的命运。
    总之,本书是我国史学界第一本系统论述德、意、日3 国法西斯体制的专著。此前,我国不独没有出版过全面论述轴心国法西斯体制的著作,即使是单独论述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书,其中对法西斯体制的论述,也没有本书论述得全面深入。在国外,由于我对法西斯主义没有作过专门研究,见闻有限、不了解是否有专门论述轴心国法西斯体制的专著,但从本书引用的大量外国著作中,似乎只有生活在美国的德国学者卡·约·弗里德里希的《极权主义和独裁专制》(1957)一书有些类似。〔1〕但是,该书观点错误, 和《法西斯体制研究》不是一个类型的。
    由此可见,《法西斯体制研究》一书筚路蓝缕,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很不容易。所以我们认为,它创造性地为10余年来我国法西斯主义专题研究作了总结,为我国的法西斯主义研究开拓了一个新局面。
    还值得一提的是,象这种综合型的国际问题研究,其所以能取得重要成就,是和编著者的基本条件和有效合作分不开的。参加本书写作的共10人,其中大多数从一开始就参与法西斯专题研究,他们掌握好几门语种,而且每一编作者中都有能熟练掌握研究国家语言和历史的专门人才。他们集思广益,除组内交换意见外,还举行过3 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和若干小型专题讨论会;两次对德国进行学术访问,并多次与德国在华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所有这些,不独保证了本书的成功,也是值得学术界借鉴的经验。
      (二)有助于提高对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史和世界现代史的认识
    《法西斯体制研究》不仅深化了对二战史的研究,还大大有助于深化对垄断资本发展规律的理解和世界现代史的认识。如M.C.德拉基列夫等一批经济学家所说:“国家垄断过程的发展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条根本规律。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一旦建立起来,就必然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金融资本使自己的统治机制愈来愈完善。如果它不是积极地和更加广泛地把国家的政治行政和经济力量纳入这个机制中,那就不成其为金融资本了。”〔2〕不过, 这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其速度、广度和深度虽有所不同,但性质大体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的这种发展都增加了速度、广度和深度,并具有军事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除以各国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为基础外,世界上还出现了影响这种发展过程的4种重大历史事件, 使各国的这种发展不独速度、广度和深度不同,性质也出现差异。这4种历史事件是:
    (1)1917年出现了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苏联,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1918至192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包括无产阶级夺权斗争和大规模罢工运动的革命高潮;
    (2)风起云涌的、日益威胁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3)1920—1921 年遍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经济危机和1929—1933年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空前严重经济危机;
    (4)英、法、美等国为主建立的、 维护和扩大其霸权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前3 种历史事件对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但程度不同。受国内革命运动、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或经济危机威胁愈甚的国家,其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国家调节、干预更迫切;反之则不然,甚至出现国家垄断过程短暂倒退。最后一种历史事件对国家垄断过程的影响,则因国家不同而有明显差别。在得益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英、美、法等国,有助于减缓国家垄断过程;受这一体系剥削、压迫的德国和未得益于这一体系的意、日等国,则从政治、经济上和民族感情上要求借助国家力量打翻身仗,与英、美、法争霸。
    由于以上4种历史事件的交互影响,使得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特别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各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英、美、法等国建立的、以罗斯福“新政”为典型的“福利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要求在国内保存资产阶级民主,如政权机构的分权与制衡制、政府官吏的选举制、阶级斗争、多党制、最低生活水平、公民权利和思想言论自由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等等;在对外关系上,要求基本维持现状。另一种是德、意、日建立的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要求在国内实行个人独裁,取缔上述资产阶级民主的全部内容,特别是通过恐怖统治,在对外关系上,力图冲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进行疯狂的、无止境的侵略扩张活动。这两种类型虽然都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范畴,但不象以往各种有关著作说的那样,两者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质的区别;它们是有质的区别的。德、意、日三国法西斯的领袖们就公开提出既反对共产主义,也反对资本主义(实际上当然只是反对英、美、法等国的资本主义)。英、美、法等国某些有远见的政治家,比如1933年上台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早就意识到美国社会制度是不能与法西斯主义共存亡的。随着德、意、日法西斯体制日益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他日益认识到:美、英、法等国和轴心国之间,不独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原料产地、商品与资本输出市场的问题,还有“新政”式国家与法西斯国家间社会体制斗争的问题;如果对法西斯国家不加遏制,允许其无限扩张,就意味着“新政”式国家的灭亡。这是两类不同性质国家间你死我活的斗争。所以在他执政后直到1941年美国参战前,他在被迫对轴心国执行绥靖政策的同时,总是尽可能设法遏制或迎击法西斯势力,并不断教育国人高度警惕法西斯主义的威胁。〔3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中,论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是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如他1917年9月在“大难临头, 出路何在? ”一文中说,“无论美国或德国,‘经济调节生活’ 的结果是给工人(和一部分农民)造成军事苦役营,给银行家和资本家建立起天堂。这些国家的调节办法就是把工人‘勒紧’到挨饿的地步,另一方面保证(用秘密手段、反动官僚手段)资本家获得比战前更高的利润。”〔4〕显然,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加剧阶级斗争的,是后来德、意、 日法西斯体制的觞触。从此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和进步学术界就认为世界上只有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其他类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当罗斯福“新政”实施初期,美国共产党按照苏联共产党定下的调子,攻击“新政”是“饥饿纲领”,是法西斯主义。直到1935年7、8月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党国际第7 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执政的法西斯是金融资本的极端反动、极端沙文主义、极端帝国主义分子的公开恐怖独裁”,〔5 〕并号召各国共产党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以后,美共对罗斯福“新政”态度才逐渐有所转变。不过即使如此,在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以后,直到1941年6月纳粹进攻苏联以前,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般都根据苏共的调子,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阶段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都是帝国主义本性决定的、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发展不可调和的产物。只是到纳粹进攻苏联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由初期阶段的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这是说不通的。如果按照这种论点,那么,苏、德战争前英、美国、法等国对法西斯势力执行的绥靖政策,不就无可责备了吗?各交战国人民(包括德、意、日等国人民)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不就失去了正义性吗?所以到后来,连1939年德国侵波前和希特勒订过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斯大林,也不得不改变说法。1946年2 月9日, 他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举前的选民大会上说:“要知道……德、意、日三国,在侵犯同盟国之前,就把自己国内最后一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残余消灭净尽,在自己国内建立了残酷的恐怖制度,蹂躏了各小国的主权和自由发展原则,宣布占领他国领土是自己的国策,并公开声明他们要取得世界霸权,要在全世界推行法西斯制度……因此,反轴心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它一开始就带有反法西斯战争、解放战争的性质,它的一项任务,就是要恢复民主自由。苏联参加反轴心国的战争,只能加强——并且确实加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和解放的性质。”〔6 〕由此可见斯大林已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一开始就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那种狗咬狗的战争不同,是一种同盟国要求恢复民主自由的反法西斯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的战争,这就意味着承认“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同于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遗憾的是,1946年以后,不独西方学者仍有人将罗斯福“新政”与法西斯主义混为一谈,我国有的世界史著作直到70年代还认为德、苏战争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8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关于二战史的专著,虽然不再重复这种错误,但也没有直率地纠正这种错误。这是不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二战史和世界现代史的。
    再者,分清和着重说明“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法西斯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别,还有利于对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虽然在动员全国人力物力以克服经济危机和适应战争需要方面不如法西斯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见效快,但真正能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到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还是有赖于“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为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疯狂侵略,大失人心,失道寡助,决难持久。二战以来的世界史正是这样发展的。
      (三)有利于揭露和遏制法西斯主义,有利于促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改革
    《法西斯体制研究》在今年面世,是非常适时的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在苏东国家剧变以来,“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也同样面临着困难和挫折,法西斯制度趁机企图卷土重来。日本《选择》月刊1994年2 月号在一篇题为“笼罩欧洲的‘新法西斯主义’阴影”的报导中指出:“从乌拉尔山到比利牛斯山脉,到处可以听到法西斯分子皮靴发出的咔嚓咔嚓声”。同年6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具体报导了意、德、英、法、西班牙等国法西斯政党活动情况,并指出欧洲各国新法西斯党在欧洲议会占据了多达20个席位。1995年《西班牙改革十六》杂志在2月27日一期中报道:“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或极右派象幽灵一样席卷欧洲。他们以合法政党形式出现,参加选举活动;或者以暴力集团出现,他们的‘真理’就是大棒和暗杀。”并举例说:在奥地利,几天前杀害4名吉卜赛人的极右派控制着22%的选民;在德国, 新法西斯政党成员有4.2万人, 被其袭击的外国人数已从80年代的几十人增到最近几年的2000多人;在俄罗斯,目前存在着大约90个法西斯团体;在比利时的安贝雷斯,极端分子获得最近一次选举的绝大部分选票;在意大利,全国联盟〔7〕领导人詹弗兰斯·菲尼的支持率令人吃惊; 在西班牙, 参加1993年6月议会选举的长枪党等极右组织获得1.8万多张选票。
    不仅欧洲,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在抬头。今年6月15日, 韩国《东亚日报》载文〔8〕说,日本目前崇拜天皇、 否认侵略战争和反对战争道歉的右翼团体有1800多个,成员达12万人。他们和议会中保守派合作,使47个都道府县的议会已有18个通过了追悼战死者、美化侵略战争决议;并在1989—1993年间制造了66起恐怖事件。更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政府和企业好象也愿意将平日想说,但不便或不敢说的话通过这些组织说出来。
    甚至在二战前和二战中实行和保护“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贡献的美国,目前有极端右翼组织3-00多个,遍布近40个州,其中势力较大的新纳粹组织达70多个, 三K党团体近100个,光头党40个,其他极端右翼组织50个,在这些组织中, 势力最大的“爱国者民兵”至少在27个州里大约有10万名成员和1200万同情者,它参与了今年4月19日俄克拉何马城联邦大厦轰炸事件。
    由上所述,足见目前世界面临一种非常严峻的形势。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必须大力揭露和遏制日益猖獗的、企图拖着人类社会倒退的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体制研究》不独充分暴露了法西斯丑恶的、与全世界人民为敌的面目,还提醒善良的人们:法西斯势力开始时往往将自己丑恶形象隐蔽起来,人们决不能相信它的花言巧语,而掉以轻心,必须坚决予以揭露、斗争,防微杜渐,不叫50余年前的悲剧重演。
    注释:
    〔1〕该书列举极权主义的典型特征是:“一个意识形态、 一个党、恐怖主义的秘密警察、情报垄断、武器垄断和由中央控制的经济。”
    〔2〕M.C. 德拉基列夫主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共性与特点》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第6页。
    〔3〕请参阅刘绪贻主编:《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7、8两章。
    〔4〕《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版第140页。
    〔5〕《季米特洛夫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版,第47页。
    〔6〕《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版,第489页。
    〔7〕该联盟曾参加1994年12月22日垮台的一届政府。
    〔8〕裴仁俊:“日本右翼势力活动抬头”。^



返回1996年02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