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英国都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王乃耀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5年12期
【原文出处】《河北学刊》(石家庄)1995年05期第102-106页
【作者简介】王乃耀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英国著名史学家陶尼认为:“都铎王朝时代是商业时代,而且随着世纪的推移,变得更加商业化了。”①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商品经济之所以有大的发展,一是16世纪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农业的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都铎王朝的历代国王都执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鼓励商业的发展,尤其支持海外贸易的发展,从而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一
    16世纪后半叶,英国的海外商业扩张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原因在于英国占据了海外市场开拓的有利条件。
    首先,15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在欧洲的商路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区。16世纪后期,英国受益匪浅,据英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到16世纪末,伦敦已部分地取代安特卫普,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②。
    其次,16世纪,价格革命影响到欧洲。由于美洲廉价开采的金银大量流入欧洲,使欧洲大多数国家的货币贬值,商品价格猛烈上涨。物价上涨的风潮在16世纪20-50年代首先冲击到安特卫普,然后,才波及到伦敦,这就意味着持有相同数量的货币在伦敦市场上比在欧洲大陆市场上保有更高的购买力,于是,英国的商人从本国买进货物,而后转向欧洲大陆国家高价销售,从中牟取高额利润。据统计,英国呢绒的价格只相当于安特卫普呢绒价格的一半左右③,因英国呢绒物美价廉,所以人们争相抢购,使英国呢绒出口大幅度增长。
    再次,呢绒质地的改变,更适合外国人的需要,有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英国在中世纪早期和中期主要生产旧呢绒,从16世纪前半叶,开始生产新毛呢。新毛呢和旧毛呢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用料不一样。旧毛呢完全用短羊毛织成的,份量重且保暖,但是设计式样单调;新毛呢或者全部、或者大部分用长羊毛织成,份量轻,呢幅较宽④。由于新毛呢更适合气候温暖的地中海地区人们穿着,为英国呢绒出口开拓了新的市场。新呢绒的问世也改变了英国呢绒生产方法。以前,市场上出售的呢绒主要是由城市的行会手工作坊生产的,由于行会组织的墨守陈规,技术保守,使呢绒生产量小而且价格昂贵。新呢绒主要是由农村的家庭手工业者生产的,不受行会的约束,生产形式灵活多变,呢绒的花色品种尽量适应外国人的需要,因而在外国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很大,出口额不断增长,到17世纪初,新呢绒的出口总值已经超过旧呢绒⑤。
    为了有效地从事海外贸易,英国成立了一系列的海外贸易公司。这些公司可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规章公司”,其成员在统一的规章约束下,凭借自己的资本进行经营;一类是股份公司,商人们合股集资,组成一个整体,进行贸易,按股份大小分红,这种股份公司属于资本主义性质。
    英国传统的、也是最主要的海外市场是安特卫普。英国向安特卫普出口的呢绒,主要是通过规章公司——商人柘殖家协会承办的,这些呢绒到达安特卫普口岸之后,再转运到德国、东欧、意大利和利凡特等地出售⑥。据拉姆齐研究,1520-1550年间,是英国向安特卫普出口呢绒最多时期,此时英国的呢绒占该城商品进口总量的1/3左右⑦。
    从1551年起,英国向安特卫普出口的呢绒大幅度减少,出现了危机⑧。究其原因有两点:
    其一,经济方面,安特卫普进口的呢绒过多,市场上供过于求,欧洲市场上对呢绒的需求量接近饱和⑨。
    其二,政治方面,16世纪中叶,英国政府相对软弱,不能有效的治理国家,结果经济衰退,货币贬值,都铎政府为了偿还外债,采取政府干预的手段,人为地提高先令的兑换率,使得先令对安特卫普市场上的克郎汇率上升,其结果是英国出口呢绒价格上涨,导致出口量锐减。据统计,1551年,英国呢绒出口减少15%,到1552年,又减少20%⑩。
    安特卫普市场的萎缩迫使英国商人寻找新的市场。16世纪中叶之后,英国走上了商业扩张的道路,其扩张路线如下:
    首先,向南,与北非国家建立商业往来关系。
    1588年,埃克塞特的商人从伊丽莎白女王那里领到特许证,获得垄断西非的贸易特权,期限为10年(11)。
    其次,向北,与俄罗斯建立商业关系,并以此为基地开辟了中亚市场。
    1550年,英国商人经玛丽女王的批准,正式成立俄罗斯公司。英、俄两国贸易互补性很大。英国主要向俄国出口呢绒,而俄国主要向英国出口土特产,其中,以绳索为主,这是英国发展海军的急需物资,据统计,到16世纪末,英国海军一年购买俄国的绳索费用高达10000镑(12)。为了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英国商人于1566年与波斯建立贸易关系。据记载,仅16世纪后半叶的一次贸易中,英国就出口克瑟密呢1000匹(13)。
    第三,向近东,恢复了与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往来。
    都铎王朝早期,英国曾与地中海地区有过贸易往来,后来因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中断了贸易几十年。1571年,西班牙与威尼斯联合舰队战胜了奥斯曼土耳其海军,为英国向地中海地区的贸易扩张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1580年,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三世表示愿意与英国通商,于是英王伊丽莎白于1581年正式向利凡特公司颁发贸易专利证书,允许该公司垄断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期限7年,而且,女王本人向该公司秘密投资4万镑,占该公司全部资产的一半。英国利用该公司,每年向奥斯曼土耳其出口价值约15万镑的呢绒(14)。
    第四,向远东,与印度等东方国家进行贸易。
    英国主要是通过东印度公司与印度等东方国家进行贸易。该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1599年,伦敦的101位商人集资30133镑6先令8便士,准备打开通往东印度的商路。
    1600年12月31日,东印度公司正式得到伊丽莎白女王颁发的特许证书,获得垄断从好望角以东到麦哲伦海峡广大地区的贸易特权,期限为15年(15)。
    东印度公司有自己庞大的商船队,据统计,1600-1640年,共有76艘舰船,其中49艘船吨位在300吨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0吨(16)。
    东印度公司通过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它第一次航行时,集资7万镑。以后股金不断增加,红利也不断上涨。据统计,1600-1617年间,该公司进行了13次航行,纯利达1028281镑(17)。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印度公司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它为英国争夺海外贸易霸权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向西,开拓美洲市场。
    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初步确立了海上霸权,打开了通往美洲的道路。
    1607年,英国在美洲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然后,不断扩大殖民地范围,到了17世纪后半叶,已经占领了北美辽阔的土地。英国在美洲购买当地的土特产品,其中以烟草为主。据17世纪初,詹姆斯写的小册子记载,1610年,英国从美洲进口的烟草价值达6万镑(18)。
    由于烟草盈利甚厚,许多“绅士冒险家”涌入美洲,开办烟草种植园。“新大陆”的烟草传入“旧大陆”,对“旧大陆”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都铎王朝时期,英国不但国外市场发展很快,而且国内市场发展也很迅猛。16世纪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剩余率的显著提高,使得国内商品市场空前活跃。当时市场主要商品是呢绒、粮食、家畜等。呢绒的国内市场销售量很大;甚至超过了出口量,拉姆齐认为,16世纪英国呢绒总量的一半甚至半数之上供国内消费(19)。
    16世纪英国的国内市场的数量有了空前的发展,据查特斯(J.Chartres)统计,在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格兰地区有市场城镇(Market Town)760个,威尔士地区有50个。这些城镇的市场有的是集市,每周定期开集一、二天,有的是定期市集,每年开集一、二次。尽管16世纪的人口只相当于现代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是当时的市场数量却比现代的多(20)。这些市场有的早在诺曼征服前就已经建立了,例如,格洛斯特郡的格洛斯特集市,温彻康比集市和布里斯托尔集市就是如此。但是,英国大多数市场还是在诺曼征服后的两个多世纪中发展起来的,并且在13世纪末达到顶峰。14世纪时,由于黑死病的肆虐,经济衰退,市场数量也大为减少。16世纪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的市场城镇有了很大发展,可以说每个郡都有新的市场不断建立,并且获得新的权力和特权,例如1524年在兰开夏郡新建的凯特斯比(Ketsby)市场和白金汉郡新建的彼里克黑尔(Brikhill)市场就属于这一类。这些市场一般是由当地居民自发建立的,过了若干年之后,才获得官方正式的认可(21)。
    市场所在城镇的规模在都铎时代一般都不太大。人口大都在600-1000人之间,只有为数不多的城镇人口达到2000人以上。
    都铎王朝时期的市场,以英格兰南部5个大郡较为繁荣,它们是:汉普、苏塞克斯、肯特、埃塞克斯和萨福克郡。每个郡都有两个相互竞争的郡级市场,每个市场所服务的人口达数千人(22)。
    市场城镇不仅是商业中心,而且还是它周围农村约曼以及农夫的聚会场所。农民不但在这里进行商品交易,而且还打听各种奇闻轶事,聆听神父布道,批评时政等等。
    城镇商人占有财富状况各地差异较大,小城镇的商人一般拥有30-40镑的财富;中等城镇80-90镑,个别的可达600镑;大城市超过1000镑(23)。
    16世纪的英国市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公开市场(The Open Market);一类是私下市场(The Private Market)。所谓公开市场是指那些公开与消费者进行贸易的场所,这类市场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等级制度,它是英国市场的主体。所谓私下市场是指那些避开官方检查的、个体商贩私下进行的交易场所。其产生原因是:公开市场容纳不下日益增多的农产品,因而随机应变的英国人便采取了私下进行交换的方式。这种市场是对公开市场的一个重要补充,但是,因其交易量不太大,故而,本文只论述公开市场。
    16世纪英国大多数公开市场是地方性的,经营地方的土特产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分工的扩大,在16世纪末,出现了专门市场,即专门经营某种商品,如粮食、牲畜、羊毛和呢绒的市场。
    专卖粮食的市场主要集中在英格兰的东部;专卖家畜的市场则主要在英格兰中部的米德兰平原;专卖呢绒的市场则以英格兰西部地区为主。据统计,在16世纪末,英国约有300个专门市场,约占市场总数的1/3左右,其中,粮食专门市场133个;大牲畜专门市场92个;羊专门市场32个;马专门市场13个;猪专门市场14个;鱼专门市场30个;家禽专门市场21个;奶酪专门市场12个;羊毛及毛线专门市场30多个;呢绒专门市场27个等等(24)。
    专门市场的出现,表明在都铎王朝后期,英国的商品经济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
    16世纪,英国公开市场所服务的范围,各地差别比较大,就平均数而言,英格兰地区,每个公开市场服务的地域面积可达70平方公里。
    都铎时期,英国市场的密度各地区差异也比较大,有的地区市场的间隔较小,人们只需要走几英里便可到达,有的地区则市场间隔很大,人们需走几十英里,甚至上百英里才可到达。英国市场的密度以英格兰东部地区为最大,北部地区为最小。就平均而言,人们需走7英里就可以到达他最近的市场。(25)
      三
    都铎时期的英国市场有一套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目的是保障买卖双方的人身安全和公平交易。
    一般来说,中世纪的英国市场经过国王或封建主的允许就可以建立。封建主可以通过建立市场,征收市场税。
    为了保证市场贸易的正常进行,英国各地的市场城镇设有自己的市场官员,其数量因地而异,有的市场只有四、五人,而有的市场多达几十人。这些市场官员有的是选举产生的,有的是任命的,也有是世代相传的。此外,每个市场都设有税务员、清洁工、敲钟者和巡视员。巡视员的职责是对市场进行全面的检查。例如,面包巡视员检查出售的面包价格及质量是否符合规定,又例如,服装巡视员检查各种呢绒的质量是否合乎要求。在市场官员的监督下,市场受到严格的管理,保护消费者和市场主的利益。
    市场管理的一项艰巨任务是收税。16世纪英国税收的种类繁多,收税的标准各地也不尽相同。例如粮食税,有的市场从每蒲式耳粮食贸易中,征收粮税1品脱,但是,也有的市场免征粮食税;牲畜税,每头2便士;摊位税,每个屠夫交纳肉摊税6便士,其他商贩每个摊位纳税1-3便士不等。
    一般来说,本地商人的税收负担比外来商人要轻许多,有的学者估计,大约要轻一半左右(26)。
    市场税收有时过重,超过人们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武力抗税事件的发生。例如,1537年,在丹拜镇,当地的人们就拒绝纳税,愤怒的群众在“市场日”这一天,武装冲进市中心,要求自由地生活,免缴任何摊位税(27)。
    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随着商业的扩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任务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有效地管理市场,政府设立了独特的官员——市场监督员。这种官员具有一定的司法权,是陪审团的成员。他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市场安全,控制物价,检查度量衡,确保商品质量,打击欺行霸市行为。
    市场监督员是从那些办事有能力的人当中选举出来的,但是,商人和客店老板不得担任此职。市场监督员被选举出来后,还需由国王或当地大封建主的总管加以任命。
    市场监督员的任期各地不尽相同,但是,最短不得少于1年(28)。
      四
    都铎王朝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英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力地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基础,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下面具体论述一下商品经济的历史意义。
    其一,加速小生产者的自然分化。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小生产者的自然分化过程,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历史的前提。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英国以自然经济为主,生产者与市场不发生直接联系,但是到了15世纪之后,这种状况有了根本的转变,正如科斯敏斯基所说:“十四至十五世纪在英国整个农村结构中所发生的这一转变的深刻程度,使我们可以称之为这一时代中封建主义发展的转折点。……市场上的农产品供应基本上操在独立的农户手中,亦即操在为自己那块土地缴纳较低的货币地租的农民手中。”(29)
    16世纪时,因大量农业剩余品流入市场,使得英国市场经济空前发展,千百万小生产者卷入市场经济,加速了他们的两极分化,少数的富裕者在商品经济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而盈利,地位不断上升,成为新的剥削者;而多数生产者地位下降,有的甚至破产,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为资本关系的产生创造了历史的先决条件。尽管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是圈地运动,但是,16世纪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生产者的自然分化所形成的资本原始积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其二,促进呢绒工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对呢绒产品需求量增加,结果促进了英国国内呢绒工业的发展,并为殖民扩张奠定了工业基础。16世纪,英国绝大部分呢绒是农村家庭手工业者生产出来的。当时,英国西南部地区成为重要的呢绒生产基地,所生产的绒面呢占全国呢绒产量的半数以上,这些呢绒产品基本上是由呢绒商雇佣的工人织成的,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呢绒行业比较发达。
    其三,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还促进国内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粮生产的发展。都铎王朝时期,粮食越来越成为国内最主要的商品之一。粮食贸易的发展,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伦敦市场对大量粮食的需求,刺激了东南部农村加紧商品粮的生产,例如,埃塞克斯郡、诺福克郡、肯特郡的农民都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许多约曼也参与了此项生产,比如,一个叫西思的约曼农民,将自己的100多英亩耕地和一半资金投入小麦商品粮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能在伦敦粮食市场上获得厚利(30)。据统计,16世纪末,伦敦市场每年大约需要2万夸脱的粮食(31),这一巨大的粮食市场有力地刺激了农村商品粮的生产。
    其四,改变贸易的经营方式。
    都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还改变了贸易经营方式,产生了具有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股份公司。16世纪,英国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对商业资本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其结果导致了贸易经营方式的改变,由规章公司发展成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股份公司,17世纪初,该公司股东达954人,股金为160多万镑(32)。尽管当时的股份公司与现代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有一定差别,但就其本质来说,它已具备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股份制的出现,使英国商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筹集大量资金,加速了英国海外商业扩展的步伐。这些海外股份公司利用它们掌握的一定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力,对亚、非、美洲进行巧取豪夺,掠夺了大量金银,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综上所述,16世纪是英国商品经济迅猛发展时期,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力地瓦解了封建的自然经济基础,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注释:
    ①②陶尼:《十六世纪土地问题》,第185、186页。
    ③埃尔顿《都铎时期的英国》,第245、246页。
    ④⑤鲍登:《羊毛供应和毛纺业》,第52、53页。
    ⑥(31)费希尔:《伦敦和英国经济》,第83、65页。
    ⑦⑧拉姆齐:《都铎经济问题》,第55、57页。
    ⑨⑩拉姆齐:《在启始世纪英国的海外贸易》,第21-22页。
    (11)威廉森:《都铎时代》第417页。
    (12)安德鲁斯:《贸易、掠夺和殖民团体》,第76页。
    (13)威兰:《俄罗斯公司的早期历史》,第145-155页。
    (14)伍德:《利凡特公司史》,第11-24页。
    (15)(16)安德鲁斯:《贸易、掠夺和殖民团体》,第256-261、276页。
    (17)(32)斯葛特:《1720年以前股份公司》,第146、148页。
    (18)安德鲁斯:《贸易、掠夺和殖民团体》,第295页。
    (19)拉姆齐:《英国毛纺工业》,第32页。
    (20)(21)(22)(23)(24)(25)(26)(27)(28)查特斯:《农业市场和贸易》,第25、27-28、38、41-45、48、36、127页。
    (29)科斯敏斯基:《11-15世纪英国封建地租形态演变》,《史学译丛》,1956年,第一期,第81-86页。
    (30)查特斯:《农业市场和贸易》,第56页。



返回1995年12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