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
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戴逸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1995年10期
【原文出处】《人民日报》(京)1995年0920期第(11)页


    内容提要:从人类文明史着眼,18世纪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世纪,从地球的一端到另一端,或者正在发生,或者正在酝酿着空前急剧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讲,19-20世纪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趋向,在18世纪就已经种下了重要的根由。对中国而言,18世纪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认识中国的过去,并把握其未来。
    为什么要研究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18世纪对中国和世界都是十分重要的时代,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分水岭。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开始走向工业文明,从此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8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分水岭
    以英国的产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的大革命为标志,世界历史进入新纪元。二三百年以来,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加速前进,资本主义确立了统治地位,全世界都在急流奔腾之中。历史发展缓慢的节奏和停滞的外观突然发生了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从1750年以来两个半世纪,全世界工业产值增长430倍,生产力像泉水一样突然地喷涌而出。当时,中国虽还没有开始近代化,但18世纪正处在清朝的康乾盛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加强,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无论在中国和世界,一系列重大变化正在或即将开始,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连续发生。我们不能不问,这些变化、事件对以后的世界历史将发生什么影响,将把世界各国引向何方?
    研究18世纪中国和世界就是要把中国和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改变中国史和世界史分隔和孤立研究的习惯。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只有把中国放在世界坐标系中来考察,才能给中国正确定位;而世界中又必须包括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脱离开中国,世界史就不是完全的真正的世界史。18世纪,中国和西方从古代相互隔离的状态中走出来,开始迅速地接近,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发生碰撞、斗争。这个历史进程,人类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当时,西方殖民主义到处掠夺、侵略。先是掠夺南北美、非洲、印度、东南亚,最后来到中国。全世界有许多不同的文明区域,在古代被海洋分隔,现在走到了一起。发生了碰撞和冲突。18世纪以后二三百年,世界和中国历史中充满了暴力、反抗和苦难。就中国来说,它是最后一个卷入世界历史潮流中的巨大文明实体。暴风骤雨的冲击推迟了一个多世纪,到19世纪才发生鸦片战争。18世纪中外关系中有小的纠纷、摩擦,还没有大的冲突战争。日常纠纷何以没有变成大的冲突,这不是殖民主义者的仁慈,而是因为西方国家忙于欧洲事务、忙于对美洲、东南亚、印度的争夺,无暇顾及中国。并且中国本身是庞然大物,实力较强,殖民主义者还不能对中国动武,没有把握取胜。所以,18世纪对中国是个认识世界、追赶世界、发展自己的好时机。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中国失去了机会。研究18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可以反思过去历史,把握今后机遇,帮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更快更好地前进。
      18世纪中西方国家的共同性和相似性
    对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研究是长时段、大范围、多学科的研究,我们研究18世纪,并不能完全抛开17世纪和19世纪、20世纪,一些根本性的历史转变,需要很长的历史过程才能认识它的发展趋向和历史意义。一些短暂的事件和人物往往是浮现在历史表面的泡沫,只有掌握了长时段深层涌动的潜流才能把握历史的本质。
    以下把18世纪的中国和当时西方各国(西欧和美国)略作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中国和世界的认识。西方是当时最发达地区,西欧社会已在发生质的变化。尽管西方走在中国前面,但中国是个人多地广的大国,又值康乾盛世,其综合国力相当强大,而西欧的产业革命刚刚开始,工业文明并未立即占有明显的优势。拿生产总值作比较: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中国制造业生产总值,比整个欧洲多1/3,比英国多6倍。至1800年(清嘉庆五年),中国的制造业总值仍超过英法的4倍,但由于中国的人口超过英法10倍,故人均产值已落后于英法。18世纪,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常关税钞收入银达120万两,至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达846万两,110年增长7倍,反映了商品流通量的急剧增加,市场的迅速扩大。作为资本主义重要标志的雇佣劳动,在中国古代已经产生,18世纪有很大发展。中国的城市集镇,其规模和发展趋势令人瞩目。清朝是高度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权,这与欧洲近代以前的中央专制政权有表面的类似,如英国的都铎王朝、法国的波旁王朝、德国的霍亨索仑王朝、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等。18世纪,清朝大力经营和巩固边疆,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回部,管理西藏,开发东北、内蒙、新疆。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境内游牧社会和农耕社会的长期对立,缩小了中原和边疆地区的差距,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在近代以前,美国与俄国也发生过边疆运动,对其国家的形成和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中国的边疆运动和美国、俄国迥异,美国开拓西部、俄国东进西伯利亚,是取得新领土的边疆扩张,而清朝收复台湾,进入新疆、西藏,是恢复原有版图的边疆统一。
      18世纪中西方国家的差别
    以上是18世纪中国与西方比较能看到相近的、类似的东西,是中国和西方社会所具有的共同性、相似性。同时也要看到中西方社会的不同和差距,亦即看到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这是非常重要的。正是这些不同和差距,决定了中西方两种文明的不同性质,反映了中国和西方国家所处的不同社会阶段。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别至少有以下若干点。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各个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比较先进的小块地区(如长江与珠江三角洲)被周围广阔的后进地区所包围、所制约,难以单独发展,难以打破传统的经济格局、社会结构。而西欧,许多独立的中、小国家同时并存,他们之间经济、文化发展比较均衡,先进国家受周围后进地区的干扰比较小。因此,英国、法国得以首先突破封建制度,树立起产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旗帜。此后一二百年,西欧各国由于自身的发展以及相互的影响,陆续跨进了工业社会。近代前夕的西欧专制王朝是一个多元的权力结构。专制王朝掌握政权,却需要仰赖城市工商业的财政支持,而教化权力又被教会掌握,政治体制又发展出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制衡关系。而18世纪的清朝政权却是君主大权独揽,决不把权力分割给其他集团。中国官府严密地控制工商业。食盐和对外贸易是利润最丰厚的产业部门,只有官府特许的少数几家官商实行垄断经营;其它如丝织业、制瓷、冶铁也不同程度地由政府控制,缺少自由经营的机制和持续增长的活力。
    18世纪西方已出现具有相当实力的市民,可以参与制订城市法规、选举城市官吏、进而控制国会,以与封建势力相抗衡。中国虽然也有城市,但首先是封建的政治中心和驻军要地,没有独立地位,并未取得自治权,不能成为抗衡官府的力量。我们看到巴黎的工商业者,曾和城市工人、平民一起反对法国王室,取得法国革命的胜利。而18世纪中国的工商业主,却和官府一道,去镇压“叫歇”的工人和罢市的平民。18世纪西欧盛行重商主义,政府鼓励人们航海探险,经商营利。而中国则重农抑商,工商业虽有相当发展,却从来没有强大到可以迫使政府重视自己,工商业仍处在卑微的地位。
    18世纪对外交往,对外贸易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但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限制对外交往,如设立行商制度、实行一口贸易、限制人民出海,限制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闭关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极为不利。
    18世纪末美国和法国先后制订宪法,保护公民的平等权、财产权,加速了社会变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强化了法制精神,而完成于乾隆初年的大清律例,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强化人们的臣民意识和等级观念,压抑其独立意志和创造精神。
    18世纪欧洲出现了众多的自然科学大师:牛顿、莱布尼兹、拉瓦锡、富兰克林、林耐,他们通过观测、实验、计算、分析,对自然界客观现象和运动规律取得了正确而系统的认识,这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决定性的一步。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这是一次有深远影响的重大突破,使人类摆脱了对自然能源的依赖。机械的发明创造越来越多,有了这些发明创造以后,人类才能创造出近代大机器工厂,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飞跃。而中国知识界对自然科学倒退至蒙昧状态,不以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即使研究自然界,不过是用来联系和解释人事关系,所谓天人关系,如地震、日蚀、星象,都和皇帝的仁政有关,耶稣会传教士传进来的自然科学,在知识界只引起微小的影响,这造成了以后东西方社会发展越来越大的差距。
    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18世纪欧洲产生了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得罗、卢梭、斯密、康德等思想家,他们呼吁自由、平等和理性精神,呼唤和支持社会变革。中国的思想界仍局限在儒学的框架中固步自封。虽有若干反传统的思想因素,但力量微薄,影响不大。
    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为在美洲、欧洲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扫清了道路。而中国在18世纪的白莲教大起义,仍为地主和农民这一固有矛盾的重新爆发。它是旧时代走向黄昏的哀歌,并非新时代迎来晨曦的号角。
    中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在物质生产和文化创造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即使到18世纪仍有相当的潜力,保持着繁荣和强大。但这种繁荣和强大与西欧国家已不相同,表面的相似,掩盖着实质的差异。当时,西欧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而中国仍处在封建社会后期,显示出封建的宗法性农业社会的特征。西欧国家从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是由长期历史进程所准备好的,是多种近代因素汇聚和发展的结果,中国虽亦有近代因素出现,但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严重地阻扰了近代因素的成长,走向近代化的通道尚未打开,条件尚未成熟,18世纪的中国并未显示出像西欧一样的迅速地引发社会质变的迹象。18世纪中国和西方存在多方面的差距,这决定了两种文明的不同性质,一个是资本主义的青春,一个是封建主义的垂暮,也决定了两个社会的不同前途。18世纪以后,西欧出现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中国则由于外国侵略与内部动荡而一蹶不振,陷于贫困、落后和长期危机之中。^



返回1995年10期目录